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高中生物哪個章講性心理

高中生物哪個章講性心理

發布時間:2022-06-13 06:23:45

① 高中生物必須掌握哪本書哪幾章

高中生物學習方法

1.構建知識網路。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首先必須抓住生命基本特徵這根主線,理清每個章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把所學內容有機地與人類的生產實踐、日常生活相結合,此外,還要密切關注生物科技的最新發展動態。
(1)把握知識的縱向銜接,使知識連成一片。生物知識間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礎中,了解生命的物質基礎為掌握生命的結構基礎作了鋪墊,而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的結構基礎又給理解細胞的分裂打下了伏筆;又如遺傳和變異這一章,不知道分離規律的實質根本無法繼續學習自由組合規律。
(2)關注知識的橫向聯系,使知識更加系統化、立體化。生物學科中的章節之間既有遞進關系,也有並列關系,內容互相聯系,互相滲透,因此,學生要牢牢抓住生命的基本特徵這根主線,豐富知識的內涵,擴大知識的外延,把生物知識匯成一張完整的網路。
2.完善理論體系。生物學的理論是大量的,它們貫穿在各個章節之中,如細胞學說、自然選擇學說、基因理論、生態平衡理論等,因此,在學習生物學時,除了專用名詞概念以外,一些基本理論也是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的內容。
(1)用科學的理論來解釋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為什麼人會有「白化病」、「白痴病」?為什麼要禁止近親結婚?為什麼說人不是上帝或神創造的,而是從古類人猿進化來的?為什麼人類要保護鳥類?對於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都應當運用正確的理論去合理解釋,從而使人們能夠自覺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注意理論與生物基本概念的聯系。理論的掌握必須建立在對諸多概念的正確理解上。例如了解內環境自穩態理論的前提是弄懂pH值、體溫、血壓、血糖、滲透壓、氧分壓、電解質濃度等;同樣,生態平衡理論的運用也離不開對種群、群落、生態系統、食物鏈、營養級等概念的掌握。
(3)把握各理論間的聯系。生物學各種理論互相支持、互相補充,在廣大生物科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下理論又不斷更新、不斷充實,使人們認識的生物世界越來越接近真實。所以,學生應該學會把某個理論放在整個生物理論體系中加以考慮,並通過實例來深化、拓展,使自己對生物理論的掌握更加完善,運用起來更加精確。 4.提高解題技巧。近幾年生物學高考題目主要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類,其中,非選擇題有填充題、分析說明題、學科內及學科間的綜合題。題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首先要注意審題,搞清每一道題命題教師的考核意圖;其次,要學會區分對立概念和相似概念,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是並列關系、遞進關系,還是包含關系;接著,要知道生物符號的特殊含義和正確寫法;最後,要具有分析歸納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增長知識、熟悉理論,還應當培養實踐能力、加強科技意識、訓練創造思維能力。首先要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明確實驗的主要目的,規范實驗的操作要求,了解實驗的整個過程;其次要學會知識和理論如何與實際相結合、與生活相聯系,從而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和理論更加豐富、更加扎實、更加全面;接著要具有良好的科技意識,隨著世界生物科技的迅速發展,許多新的內容不斷湧入到考題之中,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轉基因生物、環境富營養化等,因此,學生有必要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同時,能夠關心科技時事、了解科技發展動態;最後,學生還必須經常進行擴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訓練,嘗試從一個現象聯想到另一個現象、從一種知識遷移出另一種知識,讓自己的知識和理論系統化、立體化,使自己的生物學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生物學習方法介紹

我主要介紹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歸納,二是做題。
首先講講歸納,這是我個人最推崇的方法。因為我高三這一年花在比賽上的時間很多,沒有嚴格地按照老師的進度很系統的復習,但知識歸納幫助我將系統的整理知識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復習效率,達到比較好的復習效果。我的生物知識歸納包括基本知識的歸納、習題歸納和特殊知識點歸納。
基本知識的歸納就是把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有條理的羅列出來,解釋各個術語的含義,列出它包含的的種類或分支的方向,並清晰地標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種知識歸納能幫助你准確的理解並牢固的掌握課本的知識。做這個歸納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些參考書上的歸納,像優化設計上的歸納就很不錯,大家可以以之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體的東西,尤其是書上的例子補充進去。我高二的時候做了全部自己寫的那種歸納,上高三不久,就在優化設計上對它給出的框架做了補充。

做這種歸納的最重要意義是什麼呢?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你讀透課本。這種基本知識歸納只不過是把書上的要點和例子抄在一起,但這個過程你要翻書,幾本書一起翻,就可以對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表述做比較,這可以幫助你更透徹的了解這個知識點;而想做一個比較完整、美觀的知識歸納,就必須知道什麼知識點放什麼位置,這就要弄清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個過程又幫助你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點,理清思路。最後再抄寫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識歸納最大的用處是在做的過程中幫助你熟悉課本、掌握知識點,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後看。課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課本讀的滾瓜爛熟。

習題歸納就是把做過的錯題、好題、經典的題目歸在一起,然後寫出每道題目的關鍵,如某個知識點或某種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錯題則寫出出錯的原因,尤其是要寫明是哪個知識點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把題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覺得自己沒那麼多時間,可以在那道題目旁邊做個記號,並寫上我剛剛提到的"題目的關鍵"。考試前認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兩種歸納的基礎之上,便做著兩種歸納的歸納,也就是特殊知識點的歸納,把基本知識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難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識點或例子另外抄寫來,還有把習題歸納中常錯的、易錯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識點也一起抄下來,這樣就組成了特殊知識點歸納。平時在聽完課,做完習題後應該著重做基本知識點歸納和習題歸納,而在准備考試的時候,應該先看一邊書本,再看一遍知識歸納,一邊看一邊把重點要點寫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識歸納,最後就只看這本特殊知識歸納。如果時間允許,邊看邊把記不住的打上記號,到了最後的最後就只看有記號的。這樣就可以把所有知識點過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為這些知識本來就爛熟於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經過這樣抄一遍,看幾遍也都攻下來了,所以上考場的時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我高考前兩個星期就是先花了一個星期把書本從頭到尾認認真真的看了一遍,做了特殊知識歸納,然後接下來那個星期就看特殊知識點歸納和習題歸納(我是看卷子的)。
然後講講做題。
練習題的選擇:主要做好老師發的卷子,自己再有一兩本就可以了
(根據自己能力,難度可稍大)
常用:優化設計、黃岡考典、易錯題寶典、龍門書局(實驗!)
要點:
多做
精做(高考題,實驗設計題,經典實驗題)
簡答題要認真對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練表述和實驗設計注意事項)
歸納
做過的題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沒做一樣
課上課下多和同學老師討論
聽課
做好預習
聽課時記一些特殊的例子,自己預習是沒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
講卷子時不管做沒做對都要留心,主要記下一些技巧性東西和每道題的考點
及時提問
以上是復習准備的方法,是知識錄入,那考試時應該怎樣把知識提取出來呢?我想,首先應該確信自己每個知識點都弄懂了,遇到一個問題時,要做的就是把答案從大腦中提取出來。看到一個題目,先把握住這道題要考的是什麼知識點,然後以這個知識點為關鍵詞,搜索若干個出相關的知識點,就像在網上搜索資料一樣;簡單的題目答案一下子就找出來了,而復雜的題目則需要在搜索出來的知識點中選擇一個最適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適的知識點。後一種方法在生物考試中尤為重要,因為生物這門學科的特點就是有很強的聯系性,生物體各種形狀和功能的聯系決定了我們學的各個知識點的聯系,也決定了試題答案要求全面。生物試卷中更多的是多選題和簡答題,全面和體現聯系是取得高分的關鍵。牢固的基礎知識、完善的知識結構和開闊靈活的思路則是學好這門課,考出好成績的根本。
上面介紹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我覺得不僅適用於學習生物,也適用於學習其他科目,當然要根據每個學科的特點而不斷改良。我的學習方法,像知識歸納,是要花很多時間和心血的,我並不十分聰明,所以只有用更多的勤奮來收獲更多的知識。勤奮、付出,是每一個求學的人都必須做到的。

②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識點

高中生物必修(1)第1-3章知識點梳理

第一章 走近細胞

一.相關概念: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病毒以外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

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徵: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②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三.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四.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比較:(光鏡下能看到:細胞壁、葉綠體、線粒體、細胞核、染色體等)

1.原核細胞:細胞較小,有細胞壁,但成分(肽聚糖)與真核細胞(纖維素和果膠)不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核仁);遺傳物質是一個環狀DNA分子,集中的區域稱為擬核;沒有染色體(DNA 不與蛋白質結合);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2.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DNA與蛋

白質結合而成);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鏈球菌等)、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等都屬於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動物(草履蟲、變形蟲、高等動物)、多數植物、真菌(酵母菌、黴菌、粘菌)等。

五.細胞學說的建立:1665 英國人虎克用自己設計與製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觀察了軟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並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對細胞命名(死細胞)。1680 荷蘭人列文虎克首次觀察到活細胞,觀察過原生動物、人類精子、鮭魚的紅細胞、牙垢中的細菌等。19世紀30年代德國人施萊登、施旺提出:一切植物、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一學說即「細胞學說」,它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19世紀50年代德國的魏爾肖總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完善了「細胞學說」的內容。

第二章 組成細胞的分子

一.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化學元素的含量在細胞內和在非生物界中明顯不同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化學元素 碳鏈 單體 多聚體 生物大分子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最基本元素:C

基本元素:C、 O、H、N

主要元素;C、 O、H、N、S、P



無機物 無機鹽

組成細胞

的化合物 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A液、B液分別滴加)反應呈紫色。

有機物 脂質:其中的脂肪遇蘇丹III染液呈橘黃色。

糖類:其中的還原糖遇斐林試劑(甲、乙混合)水浴加熱呈磚紅色

核酸:甲基綠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紅色。

三.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機物(乾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質(7%——10%);

占細胞鮮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O,占細胞乾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C。

四.相關概念:

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不同的氨基酸R基不同)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n個氨基酸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叫n肽,一

五.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條鏈脫去n-1個水,形成n-1個肽鍵;

R— C —COOH a條鏈則脫去n-a個水,形成n-a個肽鍵。)

H

六.氨基酸結構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七.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八.蛋白質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1.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

2.催化作用:如酶;

3.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4.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

5.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九.有關計算:

1. 肽鍵數 = 脫去水分子數 = 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2. 蛋白質分子量 = 氨基酸重量 — 脫去水分子重量

3.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數(—NH2)= 肽鏈數

③ 性科學與性教育的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生物與性
一、生物繁殖方式的發展
二、有性生殖的生物學意義
三、人類的性
第二節 學習性科學
一、學習性科學的意義
二、性科學的內容和學習目的
三、學習性科學的指導思想
第一章 性器官
第一節 男性性器官
一、外生殖器
二、內生殖器
第二節 女性性器官
一、外生殖器
二、內生殖器
三、乳房
第二章 性生理與性衛生
第一節 性腺的內分泌功能與月經周期
一、男性性腺的內分泌功能
二、女性性腺的內分泌功能
三、性腺功能的調節
四、月經周期
第二節 性生活
一、性活動
二、性能力
第三節 性功能障礙
一、男性性功能障礙
二、女性性功能障礙
第四節 性生活的衛生
一、性生活的心理衛生
二、性生活的頻率
三、性生活的節制
四、性生活與性器官的衛生
第五節 生育力與性老化
一、生育力
二、性老化
第三章 性發育
第一節 胎兒性器官的發育
一、受孕、妊娠和分娩
二、性決定與性分化
三、性分化異常與性畸形
四、優生
第二節 青春期的性發育
一、男性性發育
二、女性性發育
三、青春期啟動的機制
四、青春期有關的一些問題
第三節 性發育異常
一、性發育延遲
二、性早熟
第四章 性傳播疾病
第一節 概述
一、性傳播疾病的概念
二、性傳播疾病的現狀
三、性傳播疾病的危害
四、性傳播疾病的預防
第二節 淋病
一、淋病的病因和傳染途徑
二、淋病的臨床表現
三、淋病的防治
第三節 梅毒
一、梅毒的病因和傳染途徑
二、梅毒的臨床表現
三、梅毒的防治
第四節 艾滋病
一、艾滋病的病原體與致病機制
二、艾滋病的傳染途徑
三、艾滋病的臨床表現.
四、艾滋病的防治
第五節 尖銳濕疣
一、尖銳濕疣的病原體與傳播途徑
二、尖銳濕疣的臨床表現
三、尖銳濕疣的防治
第六節 其他常見的性傳播疾病
一、非淋性尿道炎
二、軟下疳
三、生殖器皰疹
四、性病性淋巴肉芽腫
五、生殖器滴蟲病
第五章 性心理
第一節 性意識的萌發和形成
一、嬰兒期的性
二、幼兒期性意識的萌發
三、兒童期的性意識
第二節 青春期的性心理
一、青春期性意識的覺醒
二、青春期性心理的發展
三、青春期的一般性心理變化
四、青春期的性行為表現
第三節 青年期的性心理
一、一般青年的性心理
二、大學生的性心理特點
三、大齡青年擇偶心理的特點
第四節 中年期的性心理
一、中年期的性愛與情愛
二、更年期的性心理
第五節 老年期的性心理
一、老年人的性愛與情愛
二、再婚與求偶
第六節 性心理障礙
一、性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
二、常見的性心理障礙類型
第六章 性道德與性犯罪
第一節 性道德
一、人類社會婚姻制度的發展
二、性道德的范圍
三、性道德的調節手段
第二節 性犯罪
一、概述
二、我國有關性的法規
三、青少年性罪錯及其預防
第七章 性教育
第一節 概述
一、性教育的目的
二、國外性教育簡介
三、我國的性教育
四、性教育的內容、原則與方法
第二節 幼兒期和兒童期的性教育
一、幼兒期的性特徵及性教育
二、兒童期的性特徵及性教育
第三節 少年期的性教育
一、少年期的性特徵
二、少年期的性教育
第四節 青年期和成年期的性教育
一、青年期的性教育
二、成年期的性教育
附錄
一、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在中學開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
二、大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試行)
三、周總理關心性教育
主要參考書

④ 高中生物有多少章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第一冊的目錄
緒論
研究性課題 調查媒體對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報道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第一節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第二節 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實驗一】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
第二章 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細胞
第一節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一 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二 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
【實驗二】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三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第二節 細胞增殖
【實驗三】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第三節 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
● 課外讀 細胞工程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第一節 新陳代謝與酶
【實驗四】 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實驗五】 探索澱粉酶對澱粉和蔗糖的作用
● 課外讀 造福人類的酶工程
第二節 新陳代謝與ATP
第三節 光合作用
【實驗六】 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第四節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實驗七】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第五節 植物的礦質營養
第六節 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
第七節 細胞呼吸
第八節 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 課外讀 發酵工程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植物的激素調節
【實驗八】 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和觀察

研究性課題 設計實驗,觀察生長素或生長素類
似物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第二節 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
一 體液調節

【實習1】 動物激素飼喂小動物的實驗(選做)
二 神經調節
● 課外讀 植物性神經調節
三 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 課外讀 探索大腦的奧秘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一節 生物的生殖
一 生殖的類型

研究性課題 觀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
● 課外讀 克隆哺乳動物

二 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
第二節 生物的個體發育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第二冊的目錄
第六章 遺傳和變異
第一節 遺傳的物質基礎
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實驗九】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二 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
【實驗十】 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 課外讀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三 基因的表達
● 課外讀 「人體的阿波羅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
第二節 遺傳的基本規律
一 基因的分離定律
【實驗十一】 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 課外讀 ABO血型淺析
二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實習2】 用當地某種生物做有性雜交試驗
第三節 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
● 課外讀 數量性狀遺傳漫談
第四節 生物的變異
一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 課外讀 神奇的「太空椒」
二 染色體變異
● 課外讀 我國古代對生物變異特性的認識和利用
第五節 人類遺傳病與優生
研究性課題 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
● 課外讀 「試管嬰兒」問世
第七章 生物的進化
● 課外讀 中性學說
● 課外讀 生物的進化過程和分界
第八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 生態因素
● 課外讀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種群和生物群落
【實習3】 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 課外讀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三節 生態系統
一 生態系統的類型
● 課外讀 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
二 生態系統的結構
三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四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五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實習4】 設計並製作小生態瓶,觀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研究性課題 設計農業生態系統
● 課外讀 生態農業簡介
第九章人與生物圈
第一節 生物圈的穩態
【實驗十二】 觀察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影響
研究性課題 調查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 課外讀 生物圈漫談
第二節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⑤ 談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一、做好學生的心理減壓
我們在講授生物進化論的相關內容時,要讓學生認識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任何生物的生存都要在競爭中適應環境,才可能生存下來;還要使學生認識到在當今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形勢下,每位學生都要勇敢地面對現實,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奮發向上,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在將來成為有用之才,防止被社會淘汰的悲劇發生。同時,教師還要從協作對於優勢種群形成的重要性方面,引導學生要以健康的心態來對待周圍的一切,並在遇到一些自己不能化解的痛苦、困惑時,要敞開胸懷,找父母、老師、同學或自己信任的朋友訴說,尋求別人的指導,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於觀察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存在的心理壓力和困惑,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學生放下包袱,健康成長。
二、讓性不再神秘
處在青春期的高中學生,由於身體發育的變化,性意識發展了,對性的問題也越來越關注了,這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沖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由於我國性教育嚴重滯後,性知識對於學生是個神秘的領地,由此引發了許多青少年的與性有關問題,比如性犯罪、未婚同居等。在高中生物學關於生殖和發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對學生很好地滲透關於性的心理教育,通過介紹人體的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結構、性器官的功能,讓性在學生面前退去神秘的面紗;通過介紹人體生理變化及發育的過程,讓學生明白月經、遺精等發生的原因;結合受精卵的形成以及在母體的孕育成長,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誕生的過程。學生對這些生理現象有了比較系統的了解後,面對自身發育的生理變化,才能消除神秘感,才能夠從惶惑、不安的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並感受生命的珍貴。
三、培養學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生物學領域也有諸多這樣飽受磨難承認的科學家,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引入相關的科研家事跡,一方面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
如在講授胚胎時,教員可以講述我國生物學家童第周的成長經歷。童第周小時候家境貧寒,在二哥資助下進入寧波師范預科學習。第一學期他的成績很差,學校讓他退學或降級。童第周再三請求學校給他機會,學校答應給他半年的時間。之後,他發憤學習,取得優異成績,最終成為復旦大學生物系的高材生。後來,他遠渡重洋,在歐洲著名生物學者勃朗歇爾教授的指導下,研究胚胎學。當時外國人輕視中國人,認為中國人太笨,做不了科研。童第周抱著為中國人爭光的信念,與外國人展開了競爭,最後以優異的學術成果,贏得了國外知名教授和同學們的高度贊揚。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毅然回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為了試驗,他借錢、典當衣物籌資,買回一架舊顯微鏡。在低矮的小土屋裡,他撰寫了一篇篇具有學術價值的論文,震驚了國內外生物界的學者。
通過對這些生物科學著名人物學習,讓學生認識正確對待挫折,在挫折面前一定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和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此外,我們在教學活動中,為了對學生進行抗挫能力訓練,要創設逆境,培養學生堅韌的性格。
四、讓學生學會自我調節
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是學生之間各方面能力的差異,從而在很多情況下不能正確對待遇到困難。部分同學由於社會經驗不足引起的化解能力差會加劇心理問題愈加嚴重。
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節,這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出路。在講授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時,我們可以從生命是一個統一體,共同調節巧妙地運用了神經、體液及免疫;同理,一個人出現心情不好、脾氣暴躁、郁悶等現象的時候,要找到相應的辦法來調整自己,通過自我的調節,獲得健康快樂的情緒。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獨特的學科優勢,這是高中學生健康成長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我們高中生物教師,要充分挖掘生物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⑥ 高中生物各章知識點總結及一些典型例題。

先找了第一冊的資料:
高中生物復習資料
緒論
§1、生物學: 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2、(B)生物的基本特徵:(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
1、具有共同的 和 基礎。 物質基礎是構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除 )。 病毒也有一定的結構即病毒結構。
2、都有 。新陳代謝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最本質的特徵。區別:細胞增殖是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3、都有 。生物對外界刺激能發生一定的反應。如:根的向地性,蝶白天活動,利用黑光燈捕蟲,動物躲避敵害。區別:反射是多細胞高等生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刺激發生的反應。
4、都有生長、 。生物生長的過程中伴隨著發育,發育後又能繁殖後代,保證種族延續。
5、都有 和 遺傳使物種基本穩定,變異使物種進化。
6、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又能影響環境。(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3、(A)生物科學的發展 三個階段: 階段; 階段; 階段;
細胞學說:德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提出。內容:細胞使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意義:
1953年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DNA分子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4、(A)當代生物科學的新進展
1、 微觀方面:從細胞水平進入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質。 生物工程實例:乙肝疫苗、石油草、超級菌
2、 宏觀方面:生態學——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相互關系。 生態農業
§5、(A)學習生物學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1、(B)組成生物體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及其重要作用
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KCaMg ]
2、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Cu、B、Zn、Fe、Mn (牧童碰新鐵門))
植物缺少 (元素)時花葯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花而不實)
3、統一性:構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體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2、(B)構成細胞的化合物
無機物: ①水(約60-95%,一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②無機鹽(約1-1.5%)
有機物: ③糖類 ④核酸 (共約1-1.5%) ⑤脂類(1-2%)
⑥蛋白質(約7-10%是一切活細胞有機物含量最多的,幹細胞中含量最多的)
§3、(C)水在細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對生物的意義
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結合 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自由水:(佔大多數)以游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幼嫩植物、代謝旺盛細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劑 ②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的廢物③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4、(C)無機鹽離子及其對生物的重要性
1、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2+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葉綠素的必要成分。
2、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細胞形態、滲透壓、酸鹼平衡)如血液鈣含量低會抽搐。
§5、(C)動植物體內重要糖類、脂質及其作用
1、糖類 C、H、O組成 構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質
種類: ①單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脫氧核糖(構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麥芽糖(植物); 乳糖(動物)
③多糖:澱粉、纖維素(植物); 糖元(動物)
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類 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陽光
2、脂質 由C、H、O構成,有些含有N、P
分類: ①脂肪:儲能、維持體溫 ②類脂:構成膜(細胞膜、液泡膜、線粒體膜等)結構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維持新陳代謝和生殖起重要調節作用 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6、(C)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基本單位及其作用
蛋白質 由C、H、O、N元素構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單位:氨基酸 約20種 結構特點: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並且他都連結在同一個碳原子上。結構通式: 肽鍵: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分子式
有關計算: 脫水的個數 = 肽鍵個數 = 氨基酸個數n – 鏈數m
蛋白質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 氨基酸個數 - 水的個數 ╳ 18
功能:1.有些蛋白是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 2.催化作用,即酶
3.運輸作用,如血紅蛋白運輸氧氣 4.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7、(C)核酸的化學組成及基本單位
核酸 由C、H、O、N、P元素構成 基本單位:核苷酸(8種)
結構: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脫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鹼基(有5種)A、T、C、G、U
構成DNA的核苷酸:(4種) 構成RNA的核苷酸:(4種)
§8、(C)組成生物體的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9、(A)多種化合物只有按一定的方式有機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
§10、(B)生物組織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
顏色反應: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有關有機物產生特定顏色。
還原糖(葡萄糖、果糖) + 斐林 → 磚紅色沉澱 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蛋白質與雙縮脲產生紫色反應 (注意: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成分和用法)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B)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別
常考的真核生物:綠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黴菌、蘑菇)及動、植物。(有真正的細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藍藻、細菌、放線菌、乳酸菌、硝化細菌、支原體。(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註: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是真核。
§2、(C)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 (第22頁)
§3、(C)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化學成分:蛋白質和脂類分子 結構:雙層磷脂分子層做骨架,中間鑲嵌、貫穿、覆蓋蛋白質
特點:結構特點是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點是選擇透過性。
功能:1、保護細胞內部 2、交換運輸物質 3、細胞間識別、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物質進出細胞膜:1、自由擴散:高濃度運向低濃度,不需載體和能量(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2、主動運輸:低濃度運向高濃度,需要載體和能量。意義:對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主要是營養和離子吸收,常考小腸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紅細胞吸收鉀離子,根吸收礦質離子)
§4、(C)細胞質基質內含有的物質和細胞質基質的功能
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細胞質。——均勻透明的膠狀物質,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功能:含多種物質(水、無機鹽、氨基酸、酶等)是活細胞新陳代謝的場所。提供物質和環境條件。
§5、(C)線粒體和葉綠體基本結構和主要功能
線粒體:真核細胞主要細胞器(動植物都有),機能旺盛的含量多。程粒狀、棒狀,具有雙膜結構,內膜向內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上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的場所,生命體95%的能量來自線粒體,又叫「動力工廠」。含少量的DNA、RNA。
葉綠體:只存在於植物的綠色細胞中。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雙層膜結構。基粒上有色素,基質和基粒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含少量的DNA、RNA。
§6、(C)其他細胞器的主要功能
內質網:單層膜折疊體,是有機物的合成「車間」,蛋白質運輸的通道。
核糖體:無膜的結構,橢球形粒狀小體,將氨基酸縮合成蛋白質。蛋白質的「裝配機器」
高爾基體:單膜囊狀結構,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植物中與有絲分裂中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中心體:無膜結構,由垂直的兩個中心粒構成,存在於動物和低等植物中,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
液泡:單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貯藏(營養、色素等)、保持細胞形態,調節滲透吸水。
§7、(C)真核細胞的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真核細胞核包括核液、核膜(上有核孔)、核仁、染色質。功能:是遺傳物質復制和儲存的場所。
§8、(C)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
最主要區別:原核細胞沒有由核膜包圍的細胞核(有明顯核區——擬核) 支原體是原核中最小的
原核細胞細胞壁不含纖維素,主要是糖類與蛋白質結合而成。 細胞膜與真核相似。
§9、(B)細胞周期的概念和特點
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特點:分裂間期歷時長
§10、(C)動、植物有絲分裂過程及比較
1、過程特點:分裂間期:可見核膜核仁,染色體的復制(DNA復制、蛋白質合成)。
前期:染色體出現,散亂排布,紡錘體出現,核膜、核仁消失(兩失兩現)
中期:染色體整齊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後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
末期:染色體、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出現(兩現兩失)
注意:有絲分裂中各時期始終有同源染色體,但無同源染色體聯會和分離。
2、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特點: (體細胞染色體為2N)
染色體變化:後期加倍(4N),平時不變(2N) DNA變化:間期加倍(2N→4N),末期還原(2N)
染色單體變化:間期出現(0→4N),後期消失(4N→0),存在時數目同DNA。
3、動植物有絲分裂的區別
前期:植物由紡錘絲構成紡錘體,動物由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末期:細胞質分裂不同,植物中部出現細胞板;動物從外向內凹陷縊裂。
§11(A)真核細胞分裂的三種方式
1、 有絲分裂:絕大多數生物體細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實質:親代細胞染色體經復制,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意義:保持親子代間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2、 減數分裂:特殊的有絲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細胞
實質: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結果新細胞染色體數減半。
3、無絲分裂:不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例:蛙的紅細胞分裂
§12、(A)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細胞分化:個體發育中,相同細胞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分化的意義:普遍存在的。經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
細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13、(A)癌細胞的特徵、致癌因子
1、 癌細胞特徵:無限增殖、形態結構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變化(易擴散、轉移)
2、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輻射)、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癌變內因:原癌基因激活。
§14、(A)衰老細胞的主要特徵
細胞內水分減少;酶活性降低;色素積累;呼吸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膜通透功能改變。
本章實驗:§1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可用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的運動作為標志。
§2有絲分裂裝片製作:解離(15%鹽酸和95%酒精)→漂洗→染色(鹼性龍膽紫)→製片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1、(A)酶的發現 幾個實驗
§2、(C)酶的概念: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3、(C)酶的特性:高效性、專一性 ((B)實驗討論題) 酶催化作用需要適宜溫度和pH值
§4、(B)ATP:三磷酸腺苷 作用: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結構式:A—P~P~P 中間是兩個高能磷酸鍵,水解時遠離A的磷酸鍵線斷裂
§5、(B)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ATP ===== ADP + Pi + 能量(1molATP水解釋放30.54KJ能量)
方程從左到右時能量代表釋放的能量,用於一切生命活動。
方程從右到左時能量代表轉移的能量,動物中為呼吸作用轉移的能量。植物中來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 光合作用(自然界最本質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1、概念: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 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方程式:CO2 + H2018 ——→ (CH2O) + O218
注意: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水,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僅是糖類,還有氨基酸(無蛋白質)、脂肪,因此光合作用產物應當是有機物。
2、色素:包括葉綠素3/4 和 類胡蘿卜素 1/4 色素分布圖:
色素提取實驗:丙酮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鈣防止色素受到破壞
3、★ 光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上進行 條件:必須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步驟: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氣和還原氫 H2O—→2[H] + 1/2 O2
②ATP生成,ADP與Pi接受光能變成ATP
能量變化:光能變為ATP活躍的化學能
4、★ 暗反應階段
場所:葉綠體基質 條件:有光或無光均可進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步驟: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與五碳化合物結合生成兩個三碳化合物
②二氧化碳的還原,三碳化合物接受還原氫、酶、ATP生成有機物
能量變化:ATP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化合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關系:光反應為暗反應提供ATP和[H]
5、★意義:①製造有機物②轉化並儲存太陽能③使大氣中的CO2和O2保持相對穩定。
§7、(B)滲透作用的原理、細胞吸水、失水
1、滲透吸水: 條件:半透膜、濃度差
2、植物原生質層是選擇透過性膜,當膜內外存在濃度差時細胞吸(失)水。原則:誰濃度高誰獲得水
3、植物吸水方式:①吸脹吸水:無液泡的細胞吸水方式(乾燥種子、根尖分生區細胞)
②滲透吸水:成熟植物(具大液泡)細胞吸水方式。
§8、(B)水分的運輸、利用和散失
由根運輸到莖、葉, 1-5%留在植物體內, 95-99%用於蒸騰。
§9、(B)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礦質元素 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共13種。
§10、(C)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運輸和利用
1、礦質元素吸收:交換吸附,主動運輸(需能量),與呼吸作用參與。
2、利用:①多次利用:K離子, N、P、Mg形成不穩定的化合物(缺少多次利用元素時老組織受損)
②只利用一次:Ca、Fe、Mn形成穩定的化合物。(缺少時新組織受損)
§11、(D)合理施肥
§12、(C)糖類代謝
(氧化分解)—→CO2 + H20 + 能量
食物 合成
肝糖元 葡萄糖 分解
其他有機物 (血糖) (合成)—→肌糖元
(轉變)—→脂肪、非必需氨基酸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80-120mg/dL。過高、過低的疾病:
§13、(B)脂質代謝
食物 儲存在皮下結締組織、腸系膜等處
脂肪
其他化合物的轉化 甘油、脂肪酸 ————→CO2 + H20 + 能量
————→ 糖元
§14、(B)蛋白質代謝
小腸吸收 組織蛋白、酶、激素
組織蛋白分解 氨基酸 新的氨基酸
其它化合物轉化 氨基 (轉變)—→尿素(特有)
(轉氨基) (含N部分)
——→ CO2+H20+能
§15、(C)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系 不含氮部分 糖類、脂肪
糖類 脂肪

氨基酸 蛋白質
§16、(C)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的關系 §17、(D)三大營養物質代謝和人體健康
§18、(C)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體內的有機物經過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並釋放能量。
2、場所: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2C2H5OH(酒精) + 2CO2 + 能量(植物細胞、酵母菌)
1分子葡萄糖 2分子丙酮酸 2C3H6O3 (乳酸)+ 能量
(動物、人、馬鈴薯塊莖細胞、甜菜塊根) 無氧呼吸分解有機物不徹底,全部反應在細胞質中進行,條件時沒有氧氣參與。
4、有氧呼吸:
第一步: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H]和少量ATP(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第二步:丙酮酸和水結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 (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步:前兩步的[H]與吸入的氧氣結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 (線粒體中進行)
有氧呼吸將有機物徹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釋放總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轉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5、呼吸作用的意義:①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②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19、(B)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1、同化作用:把從外界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儲存能量
①自養型(光能自養和化能自養)主要指綠色植物、藻類;硝化細菌等
②異養型(直接攝取有機物)人、動物、營寄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2、異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釋放能量
①需氧型(有氧呼吸)人、絕大多數的動物、植物、細菌、真菌
②厭氧型(無氧呼吸)寄生蟲、乳酸菌等嫌氣性細菌 兼性厭氧菌(無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1、(A)植物的向性運動:植物體受到單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
§2、(A)生長素的發現:向性實驗,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單側光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一側多,生長素極性向下端運輸,使背光一側生長快,植物表現出彎向光源生長。
注意:光不是產生生長素的因素,有光和無光都能產生生長素 (化學本質:吲哚乙酸)。
§3、(A)生長素的產生(嫩葉、發育著的種子)、分布(廣泛)和運輸(形態學的上端向下端運輸)
§4、(C)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應用
1、生長素的二重性:一般來說,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生長素抑制植物生長,甚至殺死植物。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反應不同,根最適濃度是10-10mol/L,芽的最適濃度是10-8mol/L,莖的最適濃度是10-4mol/L。
2、頂端優勢:植物頂芽優先生長,側芽受抑制的現象,因為頂芽產生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積累在側芽,使側芽生長受抑制。打頂活摘心使側芽生長素降低,打破頂端優勢
3、生長素的功能應用
①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生長素類似物浸泡枝條下端,不久長出大量的根②促進果實發育。用一定濃度生長素類似物塗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長出無籽果實③防止落花落果。
§5、(A)其他植物激素 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 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6、(C)體液調節:指某些化學物質(激素、二氧化碳)通過體液的傳送,對人和動物生理活動進行調節。
§7、(C)動物激素種類和生理作用 (第85頁 表4-1)
§8、(C)激素調節
下丘腦(既能傳導興奮,又能分泌激素)分泌促激素釋放激素作用在垂體,垂體分泌促激素作用在腺體。
§9、(C)對同一生理的調節:①協同作用:甲狀腺激素和生長激素對生長的作用(增強效果)
②拮抗作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對血糖調節(發揮相反作用)
§10、(B)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 ,其結構基礎是 。包括感受器(感覺神經末梢)、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肌肉或腺體)
§11、(B)興奮的傳導:在神經纖維上以局部電流(未受刺激時,膜內 ,膜外 電位)傳導。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以突觸來傳遞。(單向傳導)
注意:生物是多種因素共同調節的結果,動物所有行為受神經和體液調節共同作用。
§12、(B)高級神經中樞的調節 中央前回、語言區(S區、H區)
§13、(B)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區別和聯系 (書 頁表4-2)
§14、(A)動物行為的產生,不僅需要運動器官的參與,而且需要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
趨性:動物對環境因素刺激最簡單的定性反應 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條件反射按一定順序連鎖發生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1、(B)無性生殖: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常見方式:①分裂生殖(變形蟲、草履蟲)②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芽體—小的生物個體
③孢子生殖(青黴菌、根霉)產生無性的生殖細胞
④營養生殖(草莓匍匐莖、葡萄、馬鈴薯等)用營養器官繁殖
⑤組織培養技術 利用細胞的全能性,再分化 ⑥克隆
§2、(B)有性生殖:由親本產生生殖細胞(配子),經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合子(受精卵),由合子發育成新個體。意義:由於後代具備雙親遺傳物質,使後代具有更強的生活能力和變異力,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有重要意義。
雙受精: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指成熟的花粉粒中的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及兩個極核同時受精。分別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極核,將來分別發育成胚何胚乳。
§3、(D)減數分裂的概念:①范圍: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細胞(精原細胞或卵原細胞)發展成為成熟生殖細胞(精子或卵細胞)過程中進行的。②過程: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③結果:新細胞染色體數減半。
§4、(D)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及比較 ★
1、同源染色體:兩條形狀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染色體。
2、聯會: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
3、四分體:復制後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包含四條姐妹染色單體,這對同源染色體叫四分體。
4、一個精原細胞減數分裂完成形成四個精子。一個卵原細胞減數分裂完成形成一個卵細胞和三個極體。
§5、(D)減數分裂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區別
減數分裂 有絲分裂
有聯會、四分體、同源染色體分離 無聯會、無四分體、同源染色體不分離,始終存在
減I中期染色體排列再赤道板兩側呈兩行,分離時同源染色體分離,染色單體不分開 有絲中期染色體排列再赤道板中央呈一行,分離時染色單體相互分開
§6、(C)受精作用的概念、過程及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意義:減數分裂和受精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遺傳和變異很重要
§7、(A)生物個體發育
1、被子植物個體發育分為:種子的形成和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階段
2、胚的發育:受精卵(一個精子和一個卵細胞)分裂成頂細胞和基細胞(靠近珠孔),頂細胞發育成胚(包括子葉、胚芽、胚軸、胚根),基細胞發育成胚柄。
3、胚乳的發育:由兩個極核和一個精子細胞結合發育而成的三倍體。
4、發育情況:珠被發育成種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發育成果實。
5、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後發育階段。
6、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 受精卵→卵裂→囊胚(有一囊胚腔)→原腸胚(一胚孔、二腔、三胚層)
7、胚胎發育動向:動物極細胞外包形成外胚層,將來發育成表皮及其附屬結構、神經系統、感覺器官(表、神、感)植物極細胞內陷形成內胚層,將來發育成消化道呼吸道上皮、肝臟、胰臟。
中胚層位於內外胚層之間。發育成骨骼、肌肉、血液、循環、生殖等系統。
8、胚後發育:幼體孵化出來或從母體生出來後,發育成性成熟的個體。(直接發育、變態發育)

⑦ 求助高中生物說課的重點章節,

你用的生物書是哪一版的?

⑧ 高中生物會學性知識嗎

高中生物教材中沒有關於生理學的專門章節,更注重的細胞學,遺傳學,生態等,比如不會直接講人體生殖構造(這個知識是在初中學習),只會學生殖細胞比如精子,卵細胞是如何由初始細胞怎麼分裂而來,受精後遺傳物質發生生么變化,更微觀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
不過由於性知識教育的缺失,初中很少認真對待生物中這部分教學,所以我個人高中教學的時候會專門用幾節課進行生理性知識的學習,結果卻會被認為「不務正業」,因為高考不考!

⑨ 高中生物重點章節

重要的觀點、結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
本質的區別。
3.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生物的遺傳特
性,使生物物種保持相對穩定。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物種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致形
成新的物種,向前進化發展。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5.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6.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澱粉和糖元是植物、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物質。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7.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只有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8.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9.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0.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1.原核細胞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12.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13.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16.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要能量的直接來源。
17.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產物。所以確切地說,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包括三個步驟:光能轉換成電能;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18.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19.C4植物的葉片中,圍繞著維管束的是呈「花環型」的兩圈細胞:裡面的一圈是維管束鞘細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葉肉細胞。
20.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1.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22.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作用處於主導地位。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23.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少,生長得慢;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多,生長得快。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塗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24.垂體除了分泌生長激素促進動物體的生長外,還能分泌促激素調節、管理其他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5.(多細胞)動物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結構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26.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方向的,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傳遞。
27.有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營養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28.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精(卵)原細胞減少了一半。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條染色體移向哪極是隨機的,不同源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29.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一種基因型)。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兩種基因型)。
30.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31.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32.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薺菜等),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子葉吸收了,營養貯藏在子葉里,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單子葉植物一般有胚乳(如水稻、小麥、玉米等)。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33.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後發育。胚的發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三個胚層分化→組織、器官、系統的形成→動物幼體。
34.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在前後代之間保持一定的連續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質,從而證明了DNA 是遺傳物質。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在真核細胞中,DNA是主要遺傳物質,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所以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35.在DNA分子中,鹼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對某種特定的DNA分子來說,它的鹼基對排列順序卻是特定的,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36.遺傳信息是指基因上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遺傳密碼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密碼子是指信使RNA上的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鹼基。信使RNA上四種鹼基的組合方式有64種,其中,決定氨基酸的有61種,3種是終止密碼子。反密碼子是指轉運RNA上能夠和它所攜帶的氨基酸的密碼子配對的三個鹼基,由於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所以,反密碼子也有61種。
37.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從親代DNA傳到子代DNA,從親代個體傳到子代個體。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於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由於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鹼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38.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准確地進行。
39.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葉綠體和線粒體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一般情況下,一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在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基因。
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
一些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一些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40.生物的遺傳是細胞核和細胞質共同作用的結果。
細胞質遺傳的特點:母系遺傳;雜交後代性狀不會出現一定的分離比。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DNA,都能進行自我復制,並通過轉錄和翻譯控制某些蛋白質的合成。
41.生物個體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是: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
型的表現形式。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生物個體的表現型不僅要受到內在基因的控制,也要
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42.在雜種體內,等位基因雖然共同存在於一個細胞中,但是它們分別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
上,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進行減數分裂的時候,等位基
因隨著配子遺傳給後代,這就是基因的分離規律。
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F1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
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則表現為自由組
合。這一規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也叫獨立分配規律。
43.由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的發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現為代代遺傳。
44.在近親結婚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從共同的祖先那裡繼承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而使其
後代出現病症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近親結婚應該禁止。我國的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
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45.一般地說,色盲這種遺傳病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遺傳給他的外甥的(交叉遺傳)。
46.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也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產生新基因。
基因突變是在一定的外界環境條件或生物內部因素作用下,由於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種
類、數量和排列順序的改變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基因突變是基因的分子結構發生了改變
的結果。
47.自然界中的多倍體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條件劇烈變化的影響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
體植物是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使有絲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紡錘體。
48.利用單倍體植株培育新品種,可以明顯地縮短育種年限。
所謂的利用單倍體進行秋水仙素處理可以得到純合體,這里要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這個單倍體必須是針對二倍體而言,即是由二倍體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單倍體。
49.自然選擇學說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
化的內在因素;生存斗爭推動著生物的進化,它是生物進化的動力;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生物的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則是定向的(定在與生存環境相適應的方向上)。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對環境能適應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稱為自然選擇。當生物產生了變異以後,由自然選擇來決定其生存或淘汰。
50.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導致物種的形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是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
51.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體是同時共同其作用的。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各種生態因素的綜合影響,這些生態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境。
生物與生存環境的關系是:適應環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在改變環境。
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所有的生態系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還有賴以生存的無機環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52.森林是生物圈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體。由於森林生態系統面積廣闊,結構復雜,光合效率高,因此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53.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54.食物鏈是通過食物關系而構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渠道。它既是能量轉換鏈,也是物質傳遞鏈。在生態農業中還是價值增殖鏈。
55.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越是位於能量金字塔頂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過生物
富集作用,體內的有害成分卻越多。
人們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調整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之間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56.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一般情況下,二者的關系是相反
的,即抵抗力穩定性大,則恢復力穩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生態系統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穩定性,是因為生態系統內部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一般地說,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穩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多樣,營養結構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穩定性就越高。
57.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我們強調自然保護,並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而是反對無計劃地開發和利用。
58.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的生產模式由傳統的「原料-產品-廢料」改變為現代的「原料-
產品-原料-產品」。
生態學的原理是發展生態農業的主要理論基礎:生態系統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59.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地球上生物與環境共同進
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生物圈可以說在物質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系統。
60.穩態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是通過人體自身的條件來實現的。
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在神經和激素共同作用下,主要通過腎臟來完成的。
61.人體的營養物質具有三方面的功能:提供能量;提供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提供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物質。
62.免疫可以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物質共同組成人體的免疫系統,這是特異性免疫的物質基礎。
特異性免疫反應大體上都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感應階段是抗原處理、呈遞和識別階段;反應階段是B細胞、T細胞增殖分化,以及記憶細胞形成的階段;效應階段是效應T細胞、抗體和淋巴因子發揮免疫效應的階段。
63.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要比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復雜。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的主要特點是:編碼區是間隔的,不連續的。也就是說:能夠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外顯子)被不能夠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內含子)分割開來,成為一種斷裂的形式。
64.人類基因組是指人體DNA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分析測定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其主要內容包括繪制人類基因組的四張圖:遺傳圖、物理圖、序列圖、轉錄圖。
65.細胞內的各種生物膜不僅在結構上有一定的聯系,在功能上也是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的聯系。各種生物膜相互配合、協同工作,才使得細胞這台高度精密的生命機器能夠持續、高效地運轉。
66.植物細胞工程通常採用的技術手段有植物組織培養和植物體細胞雜交等。這些技術的理論基礎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只有脫離了植物體,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經過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才表現出全能性。
植物體細胞雜交能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從而培育出作物新品種。
67.動物細胞工程常用的技術手段有:動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融合、單克隆抗體、胚胎移植、核移植等。
68.微生物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的生物。
69.人類幾種遺傳病及顯隱性關系:
類別 名稱
常染色體單基因遺傳病
隱性:白化病、先天性聾啞、苯丙酮尿症
顯性:多指、軟骨發育不全

⑩ 高中生物目錄。最好詳細一些 ,謝謝

必修一:分子與細胞
第一章:走進細胞
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
第二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一節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二節 細胞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第三節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第四節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
第五節 細胞中的有機物
第三章:細胞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 細胞膜------系統的邊界;
第二節 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第三節 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第一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第二節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第三節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第五章 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第一節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
第1.1節 酶的作用和本質 ;
第1.2節 酶的特性;
第二節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第三節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第四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
第4.1節 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
第4.2節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
第六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第一節 細胞的增殖;
第二節 細胞的分化;
第三節 細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四節 細胞的癌變
必修二:遺傳與進化
第一章 遺傳因子的發現
第一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第二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
第一節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二節 基因在染色體上
第三節 伴性遺傳
第三章 基因的本質
第一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第二節 DNA分子的結構
第三節 DNA的復制
第四節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第四章 基因的表達
第一節 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第二節 基因對性狀的控制
第三節 遺傳密碼的破譯(選學)
第五章 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
第一節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第二節 染色體變異
第三節 人類遺傳病
第六章 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
第一節 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
第二節 基因工程及其應用
第七章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第一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
第二節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和生物進化
二 隔離與物種的形成
三 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必修三:穩態與環境
第一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一節 細胞的生活環境
第二節 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第二章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 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第二節 通過激素的調節
第三節 神經調節與液體調節的關系
第四節 免疫調節
第三章 植物激素的調節
第一節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第二節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第三節 其他植物激素
第四章 種群和群落
第一節 種群的特徵
第二節 種群數量的變化
第三節 種群的結構
第四節 群落的演替
第五章 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一節 生態系統的結構
第二節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第三節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閱讀全文

與高中生物哪個章講性心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