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江水質怎樣
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的調查表明,上世紀70年代末,長江流域廢污水排放量為95億噸,到本世紀初增加到近270億噸,年均增長15%以上。其中1989年約為150億噸,十餘年長江流域廢污水排放量增加了80%。而流域內的污水處理能力十分有限,在上世紀70年代末污水處理率在15%以下,90年代工業廢水處理率達到48%。據統計,整個長江流域的污水處理率在7%-8%,中小城市的處理比率則更低。兩岸不加處理的生活工業污水通過大大小小的排污口湧向長江,直接導致了長江水質的惡化。據調查,長江幹流394個主要排污口中,半數以上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這些排污口每天都在向長江噴吐「黑水」,幹流岸邊污染帶已接近600公里。其中,長江幹流沿線的攀枝花、重慶、武漢、南京、上海等5大城市的污水排放量為每年46億噸,占幹流主要城市污水排放總量的70%以上,可是各城市的污水處理率卻不足15%。而且,污水處理深度不夠,二級處理總量每天僅為100噸,絕大部分污水直接入江,在幹流近岸水域形成約400公里的污染帶,不僅影響生活、生產用水安全,也對水生生物生境形成威脅。
2 地表水水質評價
【水質狀況】長江流域水資源量的地域變化較大,年內年際分配不均勻。水資源質的時空變化也較大。
長江流域干支流地表水的評價是以1994年水質監測資料為依據,河段為單元,分枯水期和豐水期兩個時段。方法是對照水質評價標准確定單項水質參數的水質級別,對超過三級標准項目,計算其超標倍數。
以單項水質評價結果的最劣水質級別作為該河段的水質級別,繪制水質綜合評價等級圖。
水質級別 說 明
1~2級 相當於地表水環境質量1~2級標准,水質較好,可滿足各種用水的水質要求
3 級 相當於地表水環境質量3級標准,水質尚可,屬防止污染的最低水質要求,經適當處理,可滿足各種用途的用水要求
4~5級 水質已污染或嚴重污染,僅滿足農灌水質要求
⑵ 長江黃河流入大海,其中的淡水魚到海水中能生存嗎
黃河的水雖然比較渾濁,含沙量非常大,但是並不影響魚類的生存,黃河之中的魚類資源還是很豐富的。特別是黃河之中的鯉魚是非常名貴的一種魚,眼珠就是珍珠一般,尾部和魚鰭也有一抹紅色,所以也被稱作「紅魚」,這種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相應的價格也是很高的。
長江裡面有魚類物種和亞種共400多個,比如明星物種中華鱘、江豚、胭脂魚、江珍美味鰣魚乃至普通水產「四大家魚」等等。
⑶ 我們的家鄉有哪些珍貴的生物物種他們的生存狀態如何
白鱀豚,生活在長江流域的一種淡水豚類,中國特有種,現已滅絕,最後一隻白鱀豚是人工飼養的「琪琪」在2002年去世。
揚子鱷,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古老爬行動物,中國特有種,是最小的鱷魚,因棲息地破壞處於極危狀態。
大熊貓,生活在四川、甘肅、陝西的大山中,與恐龍同歲的古老生物,擅長賣萌,野外種群曾經一度因為棲息地破壞而下降到不足千隻,在大力保護下野生種群有所回升,單依然處於瀕危狀態。
以上物種的詳細資料可以在網路中查詢。滅絕、瀕危是國際上對物種的生存狀態的評估,分為五個等級:滅絕、極危、瀕危、易危、無危。
⑷ 急急急!長江中生活著什麼動物
鯰魚 草魚 鯉魚 河蚌 蝦子 螃蟹 娃娃魚 水蝸牛 清道夫
⑸ 長江水域生物多樣性的現狀
六大因素威脅我國生物多樣性
就長江上游來說,目前,該流域修建的大壩太多,水流緩慢,自凈能力下降;水域過度捕撈,天然林大量砍伐;紫莖澤蘭、水葫蘆和羅非魚等外來物種入侵等因素破壞了物種的生存環境,加速它們的消亡。」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炎說。
其實,長江上游的情況並非罕見,根據《中國履行國際環境公約國家能力自評估報告》顯示,威脅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是6大因素:過度開發自然資源
我國人口增多,資源開發活動加劇,直接導致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一些地方超計劃和非法砍伐天然林屢見不鮮;超載、過度放牧導致草原退化,內蒙古及北方草原普遍超載50%~100%,草原生態系統功能削弱,產草量下降,並形成嚴重沙化;近海漁業資源承載壓力加劇,南部海岸紅樹林遭到毀滅性破壞……環境污染我國近海海域大部分區域處於富營養化狀態,遼東灣、渤海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局部水域富營養化嚴重;赤潮頻發,受影響面積上升;營養鹽結構失調,造成水生生物組成改變,高經濟價值魚類減少。開發建設
公路、鐵路、港口、水壩、水庫和城市擴展等建設,威脅作物野生親緣物種的自然生境。如上世紀60年代,雲南景洪發現了24處普通野生稻的分布點,而現在這些地區都已被開發利用為農田和旅遊景點,23處分布點的野生稻已經消亡。品種單一化
隨著新品種的開發利用,栽培的作物集中在少數幾個品種上,而許多擁有重要基因資源的傳統品種被淘汰,甚至永遠消失。如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和大豆等主要作物單一品種的推廣面積大幅度提高,千百年來形成的眾多地方傳統作物品種區域性消失。全國在上世紀50年代初,種植了約10000個小麥品種,現在廣泛種植的品種僅約400個等。外來物種入侵
外來入侵物種在新的入侵地往往成為絕對優勢群體,而當地物種則受到毀滅性的排斥,進而破壞野生動植物種群的生態平衡,自然生態系統。有資料顯示,我國目前至少有380種入侵植物、40種入侵動物、23種入侵微生物。據估計,我國每年由主要10多個外來物種造成的農林經濟損失達574億元。自然因素與氣候變化
光是在1988—2001年間,我國就發生森林火災6500餘起,毀林5015萬公頃;由於降雨減少,北方大量天然濕地乾涸,濕地植被消失、鳥類棲息生境喪失。
因為氣溫升高、氣候帶北移,迫使物種的分布區遷移,在遷移過程中,由於生境變化和設施障礙等因素,導致生態系統變脆弱、引發疾病,損害生物的多樣性。
建立廣泛參與的「夥伴關系」合作平台
我國自1993年加入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來,由國家環保總局牽頭,包括農業部、國家林業局等23個部委組成的中國履約工作組在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作了大量實質性的工作。為加強廣泛的合作,國家環保總局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正在開發「中國生物多樣性夥伴關系框架(CBPF)項目」,把與中國生物多樣性有關系的相關利益方聯合起來,通過制訂「夥伴關系」機制,建立一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合作平台,確保從整體實現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全國一盤棋」。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有關負責人說:「如『長江上游生物多樣性遠景規劃試點項目』,就是由國家環保總局和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共同開發和實施的項目,大自然保護協會作為美國自然保護非政府組織,擁有一些比較先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經驗和技術,把他們納入『夥伴關系框架』項目內,有利於對國外先進經驗的吸收、加快國內保護的技術步伐和效果。」關注優先保護區
中歐生物多樣性項目管理辦公室項目人員說,在2005—2010年,我國還將實施「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根據這個項目,國家還將重點關注乾旱、半乾旱、荒漠、高山、高原、葯用植物產區這些我國獨有、敏感生物多樣性地區。項目總共資助3000萬歐元,其中的2100萬用於地方示範項目,現在項目還在招標中。改變生活方式
生物多樣性威脅不但存在於工、農、林等建設中,它也包括人們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專家表示,一些人愛吃野生動物,尤其是瀕危的野生動植物,這加劇了生物多樣性的銳減;市場上,巴西龜、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外來物種處處可見,寵物逃逸、植物花粉傳播等都會影響當地物種和生態系統等。
現狀
各類物種受威脅比例20%—40%
生物多樣性在生態系統、物種及遺傳的多樣性三個層面上都受到嚴重威脅。根據《中國履行國際環境公約國家能力自評估報告》顯示,中國的物種瀕危情況遠比過去估計的要高。過去對瀕危物種的估計大致在2%—30%范圍內,但是,後來較為全面的評估發現,無脊椎、脊椎動物受威脅的比例分別為34.74%、35.92%,接近瀕危的比例為12.44%、8.47%;裸子植物分別為69.91%和21.23%;被子植物為86.63%和7.22%。各類生物物種受威脅的比例普遍提高到20%—40%,特別是植物的瀕危物種比例遠遠超出了過去的估計。
專家認為,上述物種受到各種威脅,如生境破壞,貿易利用等的情況比較嚴重,但是這並不是指其他門類的物種面臨的威脅小。
建立廣泛參與的「夥伴關系」合作平台
我國自1993年加入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來,由國家環保總局牽頭,包括農業部、國家林業局等23個部委組成的中國履約工作組在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作了大量實質性的工作。為加強廣泛的合作,國家環保總局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正在開發「中國生物多樣性夥伴關系框架(CBPF)項目」,把與中國生物多樣性有關系的相關利益方聯合起來,通過制訂「夥伴關系」機制,建立一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合作平台,確保從整體實現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全國一盤棋」。
國家環保總局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有關負責人說:「如『長江上游生物多樣性遠景規劃試點項目』,就是由國家環保總局和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共同開發和實施的項目,大自然保護協會作為美國自然保護非政府組織,擁有一些比較先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經驗和技術,把他們納入『夥伴關系框架』項目內,有利於對國外先進經驗的吸收、加快國內保護的技術步伐和效果。」關注優先保護區
中歐生物多樣性項目管理辦公室項目人員說,在2005—2010年,我國還將實施「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根據這個項目,國家還將重點關注乾旱、半乾旱、荒漠、高山、高原、葯用植物產區這些我國獨有、敏感生物多樣性地區。項目總共資助3000萬歐元,其中的2100萬用於地方示範項目,現在項目還在招標中。改變生活方式
生物多樣性威脅不但存在於工、農、林等建設中,它也包括人們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專家表示,一些人愛吃野生動物,尤其是瀕危的野生動植物,這加劇了生物多樣性的銳減;市場上,巴西龜、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外來物種處處可見,寵物逃逸、植物花粉傳播等都會影響當地物種和生態系統等。
⑹ 水污染嚴重,對水中的生物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現在我們現在的許多日常環境當中,水對於我們生命來說是非常的重要,特別是對於我們地球上的所有有生命的物體,或者生物對於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水可以讓我們身體內的營養成分得到充分的解放和運用,畢竟人體有70%的含量都是由水組成,水對於我們人類,對於其他生物也是同樣的道理。但現在,全世界的水污染嚴重,這些原因都是有關於人類的開采所導致,水污染嚴重對水中生物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這其中的答案大概有以下幾點。
三、有些生物終將會改變。最後1點就是有些生物終將會被改變,因為人類對於這些水之源的故意開采和應用,以及污染導致的水資源,本身就已經發生了嚴重的破壞。在不久的將來,河水還有海水,裡面的動物數量會越來越小。
⑺ 長江銷聲匿跡多年的「鳤」頻頻出水,這意味著什麼
這件事意味著我國長江水域的生態環境在逐漸變好,所以這些珍稀魚種才會逐漸增多。10月25日,我國專門負責生物研究的研究員,在對長江水域進行生物監測的時候,發現了這幾年長江上曾經銷聲匿跡很多年的珍稀魚種鳤頻頻出水,引發廣大網友關注。
三、人類在尋求與動物和諧共生。
從這個新聞,我們也能看出,我國已經意識到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因此在多年前就開始對長江水域進行管控,目的也是為了保護水域的環境,讓人類能夠和其他生物共生,共同創造和諧的地球環境。
綜上所述,從長江水域環境逐漸變好的趨勢來看,我國長江十年禁漁的政策讓人類和動物基本能夠實現和諧共生。這也說明這一政策可以在更多地方普及下去。只有這樣才能恢復我國水域的環境,讓人類能更長久的在地球上生存下去。不知道你怎麼看這件事?歡迎下方評論。
⑻ 長江六圩河口牛年首現江豚戲水,江豚這種動物如今保護狀況如何
江豚是國家珍稀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譽為「水中大熊貓」。2006年的首次科考,長江江豚種群數約1800頭,2012年,這一數字變成1045頭。根據江豚拯救聯盟統計發現,僅去年就發現了20多頭江豚死亡。
「江豚數量的減少,代表著長江生態系統整體的退化。」致力於江豚保護和研究的於道平教授說。關於江豚的死因,專家認為,航運、采砂、非法捕撈、水污染等都可能導致江豚死亡。拯救江豚刻不容緩,當務之急要加強長江環境綜合治理,防止江豚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從根本上修復和改善長江的生態環境。
⑼ 長江的現狀怎樣
長江——中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側(北緯33°28′,東經91°08′),源頭冰川末端海拔5400餘米。幹流流經青、藏、川、滇、鄂、湘、贛、皖、蘇、滬等10個省、市、自治區,在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支流還流過甘、陝、黔、豫、浙、桂、閩、粵等8個省、自治區境內。幹流全長6300餘公里,長度居世界第三位;流域面積180餘萬平方公里。流域大部分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1萬億立方米,佔中國河川徑流總量的36%左右,水量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亞麻遜河和剛果河,相當於黃河水量的20倍,長江流域面積不足全國總面積的1/5,而生存人口超過全國總人口的1/3。
●森林覆蓋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人與資源之爭矛盾突出
●枯水期不斷提前,引發系列產業危機
●枯水期不斷提前,引發系列產業危機
●物種受到威脅,珍稀水生物日益滅絕
●固體廢棄物污染嚴重,污染江湖,威脅水閘與電廠
●濕地面積日益縮減,水的天然自潔功能日益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