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一共有多少種古生物

一共有多少種古生物

發布時間:2022-06-14 06:18:44

❶ 世界上都存在過哪些奇特的古生物它們奇特在哪裡

世界上都存在過許多奇特古生物,比如魔鬼蛙,它們生活在距今6500萬到70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中後期,是有史以來最大蛙類。蛇頸龍還有有角囊地鼠它們都有著獨特外觀和生活方式,特別奇特還有一類角囊地鼠,也可以叫做嚙齒犀牛。看到犀牛兩個字,這只地鼠形象,我們大概可以憑空想像出來:就是那種長角地鼠,而且角要長在鼻子上。關於角會有幾種猜想,有人說是挖掘工具,但作為挖掘工具,長在鼻子上不太合理;還有人說是求偶,也就是說雄性之間,互相作為戰斗工具,為了贏得雌性地鼠青睞;最靠譜的一種說法就是防禦工具,畢竟按照經驗來講,幾乎所有有角哺乳動物都是把角當作防禦掠食者的侵襲利器,而且有角囊地鼠的角長的位置特別適合保護自身眼睛和頸部。

❷ 介紹幾種古生物的資料。

鄧氏魚(Dunkleosteus terrelli),又名「胴殼魚」,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15億年前)的古生物,身體長約 9米,重量可達4噸,咬合力可達5噸,被視為該時代最大的海洋獵食者,同時也是地球史上迄今為止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硬魚類,被稱為「海洋中的暴龍」。其主要食糧是有硬殼保護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

❸ 古生物有哪幾類

古生物的命名與分類--分類系統
生物一般分為植物界(Plantae)和動物界(Animalia)兩個界。在兩界劃分過程中,人們發現有些生物如具鞭毛的生物,常有植物和動物的兩重性,很難歸入兩個界的任何一個界中,建議使用三界劃分方案,即在植物、動物兩界外,另立一個始先界(Protista),包括原生動物和一些低等藻類。
生物主要分類等級是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種以下還有亞種(subspecies,縮寫成subsp.),植物還有變種(variety,縮寫成var.)。有時還有一些輔助等級,實在主要分類等級術語前加前綴超(super-)、亞(sub-).在亞綱、亞目之下有時還分別設置次綱(infraclass)和次目(infraorder)等。
以大家熟知的Felis domesticus(家貓)這一種的名稱為例,其分類系統和名稱如下:
界 Animalia 動物界
門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亞門 Vertebrata 脊椎動物亞門
綱 Mammalia 哺乳綱
目 Carnivora 食肉目
科 Felidae 貓科
屬 Felis 貓
種 Felis domesticus 家貓

❹ 古生物分類

古生物的命名與分類--分類系統
生物一般分為植物界(Plantae)和動物界(Animalia)兩個界。在兩界劃分過程中,人們發現有些生物如具鞭毛的生物,常有植物和動物的兩重性,很難歸入兩個界的任何一個界中,建議使用三界劃分方案,即在植物、動物兩界外,另立一個始先界(Protista),包括原生動物和一些低等藻類。
生物主要分類等級是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種以下還有亞種(subspecies,縮寫成subsp.),植物還有變種(variety,縮寫成var.)。有時還有一些輔助等級,實在主要分類等級術語前加前綴超(super-)、亞(sub-).在亞綱、亞目之下有時還分別設置次綱(infraclass)和次目(infraorder)等。
以大家熟知的Felis domesticus(家貓)這一種的名稱為例,其分類系統和名稱如下:
界 Animalia 動物界
門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亞門 Vertebrata 脊椎動物亞門
綱 Mammalia 哺乳綱
目 Carnivora 食肉目
科 Felidae 貓科
屬 Felis 貓
種 Felis domesticus 家貓

❺ 古生物的分類

生物種類繁多,千差萬別,以至在如此浩瀚的生物領域之中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個體,但各種生物之間也並非孤立無關。根據生物的形態、生理、生化和生態等方面的異同,可把它們劃分為各種類群。研究各類群的異同和親緣關系的疏密,加以分門別類,並給予統一的學名而建立分類系統的科學稱分類學(Taxonomy)。

(一)分類的原則

1.自然分類

以親緣關系來劃分不同的分類單元。

2.人為分類

根據對生物形態表象的相似性而進行分類,著重於用一些容易識別的特徵區別不同的分類單元,而不強調他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化石中,由於年代久遠,常保存不完整或親緣關系不明,僅能依據形態特徵而進行人為分類。

(二)分類的方法

早期的分類方法多以模式法為主,通過確定某分類單元的「模式」——模式標本或模式種來鑒定屬種。認為一個種只需要一兩個模式標本即可構成種的特徵依據,其他標本通過與模式標本的形態比較來確定是否為同一個種。只有與該種的「模」有足夠相似性的個體才能歸屬到該物種。這種分類的優點是應用上方便,但分類標准只能人為地決定,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標准、不同的歸類,實際上否認了物種存在的客觀性。這種方法強調物種的穩定性,忽視其變異性,不考慮其親緣關系。隨著對物種概念認識的提高,這種忽視變異、缺乏親緣關系的缺陷已逐漸被其他分類方法所彌補。

1.綜合系統分類

以達爾文進化論和現代生物種的概念為基礎,劃分分類單元的主要方法是以形態總體相似性的程度及共同祖先的親密程度為依據。

2.數值系統分類

根據生物表型性狀(顯性基因在環境中實際表現出的性狀)的總體相似性來分類。兩個種親緣關系愈近,其共有的性狀就愈多。性狀上的相似性被假定反映了其具有共同的基因,因此相互關系意味著遺傳關系。

3.分支系統分類

認為生物分類應先弄清各系列的親緣關系建立分支,區分原始特徵(祖征)與衍生特徵(裔征),然後建立由祖先種一分為二形成姊妹群的譜系關系。分支系統學是以系統發育為分類基礎的,出現早、演化上原始的特徵通常歸為祖征,其所在分類位置級別高;出現晚、演化上進步的特徵可能為裔征,在分類位置上級別較低。強調按親緣關系所確定的分支進行分類,總體相似性必須服從於親緣關系。當總體相似性和親緣關系不等同時,要以譜系關系為標准(圖1-3)。

圖1-3 根據形態分異歸類(a)與根據時間按親緣關系歸類(b)的比較

(據Hennig,1953)

a—形態分類,按照相似程度,鱷魚與蜥蜴的關系比家鴿和麻雀的關系近;b—分支分類,按照親緣關系,考慮其共同祖先,麻雀、家鴿和鱷魚的共同祖先(t2)比蜥蜴和它們的共同祖先(t1)的關系近

(三)分類的等級

生物按其性狀的異同及親緣關系可劃分為高低不同的分類等級。主要分類等級為界(Kingdom)、門(Phylum)、綱(Class)、目(Order)、科(Family)、屬(Genus)、種(Species)。為了滿足更精細分類的要求,還可在這些基本分類等級間加輔助分類等級,即在基本分類等級之前冠以「超」(super-)或「亞」(sub-)而成,如超科(superfamily)、亞屬(subgenus)。

例如人的分類位置為:

界(Kingdom) 動物界(Animalia)

門(Phylum)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Subphylum)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Class) 哺乳動物綱(Mammalia)

亞綱(Subclass) 真獸亞綱(Eutheria)

目(Order) 靈長目(Primates)

超科(Superfamily)人超科(Hominoidea)

科(Family) 人科(Hominidae)

屬(Genus) 人屬(Homo)

種(Species) 智人(Homo sapiens)

種(Species)是生物分類中的基本單位,是由構造、機能、習性相似的一個或多個居群(生活在同一地點屬於同一種的一群個體)所組成的。同一種的個體間,基因可以相互交流並繁育後代;而不同種之間則存在著不同形式的生殖隔離。由於化石的特殊性,無法確定是否存在生殖隔離,種的確定多依據形態特徵而定,通常在模式標本的基礎上,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對其形態變化進行分析,並結合其時代、地理分布等來確定種的范圍。所謂的模式標本是指在新種發表時被作者認定屬於新種的標本,包括作者指定的正模和副模。

屬(Genus)是由若干個特徵相似、具有共同系統發育的種,或僅由一個具有獨特特徵的種組成。在建立新屬時要指定新屬的模式種。在很多情況下,對於化石常根據其形態建立形態屬,將形態相似但不屬於同一個科的化石或其分散保存的器官化石納入屬內;同時,也將同一科內分散保存的器官分別建立器官屬。

(四)生物的分界

1.兩界說

1735年林奈以生物能否運動將生物分為動物界和植物界。

2.三界說

隨著顯微鏡的問世,許多單細胞生物被陸續發現。在這些單細胞生物中,有些生物同時具有動物和植物的特點。例如,眼蟲(Euglena)具有葉綠體,可以像植物那樣進行光合作用,營自養生活,又可以用鞭毛在水中游動,還具有能感光的紅色眼點。於是,霍格(Hogg,1860)、海克爾(Haeckel,1866)提出把生物界分為植物界、動物界和原生生物界三個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核生物(細菌、藍藻)、單細胞真核生物。

3.四界說

四界說由科普蘭(Copeland,1938)提出,包括植物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和菌界(包括細菌和藍藻)。

4.五界說

惠特克(Whittaker,1969)將生物界進一步分為動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圖1-4)。本書採用這一分類系統,但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化石較少而從略。

圖1-4 惠特克提出的五界分類系統

❻ 現已發現的古生物有哪些

1、植物界的演化與發展 •(1) 元古代——藻類植物時代 •元古代藻類空前繁盛,故被稱為藻類植物時代。主要是低等微體真核單細胞藻類,到了中、晚元古代大量出現了各種藻類和疊層石。 •疊層石——是藻類、細菌和碳酸鈣沉積的集合體。 •(2) 古生代——早古生代:海生藻類植物繼續發展時代;晚古生代:孢子植物時代 •早古生代,海生藻類植物在海洋中繼續發展。 •晚古生代時,由於陸地擴展,出現了大面積的低濕平原、湖泊和窪地,且氣候濕潤,為植物從水生到陸生發展提供了條件。 •志留紀末泥盆紀初,海生植物開始擴展上了陸地,當時是一些以孢子繁殖的孢子植物,故晚古生代又稱孢子植物時代。開始是以半水半陸的莖葉不分的裸蕨為主(3) 中生代——裸子植物時代 •中生代時期,許多地方氣候變乾燥,喜濕潤的孢子植物由於不適應這種乾燥、冷熱多變的環境而逐漸衰退,而更能適應各種環境的裸子植物迅速發展,因此中生代又稱裸子植物時代。裸子植物以種子繁殖,但種子裸露沒有果實包裹,蘇鐵、銀杏和松柏類是其代表4) 新生代——被子植物時代 •新生代,由於強烈的地殼運動和年青山地的形成,全球氣候分帶明顯。棵子植物已退居次要地位,代之而起的是被子植物大發展,故稱被子植物時代。被子植物種子為果實所包裹,其繁殖和生長更能適應陸地上不同的氣候和多變的地形。如楊、柳、樺及各種果樹等。此外,裸子植物的松柏類依然繁茂,顯花植物及草本植物也得到大發展。
(1) 元古代晚期,從古老的原生生物中已發展出低等的無脊椎動物。如海綿和腔腸動物,在震旦紀地層中曾發現有海綿骨針。 •(2) 早古生代——海生無脊椎動物繁盛時代 •早古生代時期,由於出現較穩定而廣闊的陸棚淺海,海洋中有豐富的養料,故進入寒武紀以後,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繁殖,且大多建立了堅硬的外殼,因而保存下來了豐富的化石。在眾多的無脊推動物中,以三葉蟲、腕足類、筆石、珊瑚、頭足類最為繁盛(3) 晚古生代——脊椎動物的興起及其由水生到陸生的發展 •動物界在晚古生代時期有兩大飛躍的發展: •一是由無脊椎動物 → 脊椎動物,出現了原始魚類; •另一就是動物由水中 → 陸上發展,即由魚類 → 兩棲類。 •由於地球上陸地面積不斷擴大,海洋縮小,促進了動物界的巨大變革: •1) 有些無脊椎動物由於本身機能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劇烈變化,終於衰退和滅絕,如三葉蟲、筆石及繁盛於石炭、二疊紀的蜓類等。 •2) 有些動物只在原來類型上發展,如腕足類、珊瑚等。 •3) 而有些動物,則經過復雜的演變,從無脊椎動物分化出來 → 脊椎動物,這就是始於志留紀末而盛於泥盆紀的魚類(4) 中生代——爬行動物的時代 •中生代動物界發展的標志,是爬行動物的高度繁盛,因此中生代又稱爬行動物時代。 •其中最重要的一類是恐龍。恐龍在中生代時極為昌盛,種類繁多,遍布世界各地。它有許多種屬: •雷龍——頭小體大(重達幾十頓),長頸長尾(長可達30m),以植物為食; •霸王龍——頭大頸短,牙齒鋒利,能以後肢行走,兇悍殘暴,以肉食為生; •劍龍——背具兩列骨板如劍; •鴨嘴龍——嘴如鴨子; •飛龍和冀手龍——能在空中飛翔的; •魚龍和蛇頸龍——能在水中生活。 •我國已發現很豐富的恐龍化石: •雲南T3地層中的「祿豐龍」; •四川J3地層中的馬門溪龍(身長22m,高3.5m,重達30-40t); •山東K2地層中的鴨嘴龍; •西藏希夏邦馬T地層中發現世界最大的魚龍(5) 新生代——哺乳動物的時代 •中生代空前繁盛的爬行動物,因不能適應外界條件的劇烈變化而衰亡,大部分絕滅,只有龜、鱷、蜥蜴、蛇等延續下來,代之而起的是哺乳動物的大發展。 •哺乳動物——有固定的體溫,身體有隔熱的毛皮和脂肪層,有蒸發汗水的腺體,因而可使體溫不隨環境氣候而變化,並且逐漸由卵生發展至胎生,比其他生物具有更優越的進化條件。 •早第三紀始新世出現了最早的馬(始祖馬),漸新世出現了最早的象(始祖象),晚第三紀時原始的豬、鹿、牛、羊、犬、熊及貓科等哺乳動物均已出現。 •至第四紀時,逐漸形成了現代哺乳動物群類.新生代的無脊推動物繼續演化,門類眾多,以有孔蟲、珊瑚、昆蟲及軟體動物的瓣鰓類(如牡蠣、蛤等)、腹足類(如蝸牛、螺等)最 為蟹盛。

❼ 13種未滅絕的史前動物有哪些

有一些生物,從史前靠著自己頑強的生命力一直活到現在。它們是:

1、印度尼西亞的科莫多龍

科莫多是一種巨蜥,400多萬年在澳大利亞就有它們生活過得足跡,也是現今體型最大的蜥蜴,平均身長2-3米,最大可達到160多公斤。它不但分泌抗凝血的毒液,而且牙齒上還有上萬種細菌,被咬傷後會流血或感染而死。

❽ 世界上有多少種古生物

太多了,只舉其中著名的幾種.
植物(蘆木、鱗木等)、古無脊椎古生物(三葉蟲)動物(貨幣蟲、三葉蟲、菊石等)、古脊椎動物(恐龍、始祖鳥、猛獁等)

❾ 你知道哪些至今依然存在的古生物

巨骨舌魚 ,是一種美麗的大型淡水魚,原本產自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據推測巨骨舌魚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是倖存下來的古生物,現今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成魚體長可達2-6米,重可達100千克。體形巨大,長形,稍側扁。頭部骨骼由游離的板狀骨組成。口大,無須。無下頜骨,舌上有堅固發達的牙齒。

❿ 古生物有多少種

數量龐大,而且人類不可能完全掌握,在不斷的發現中……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歷史的地質年代中、而現已大部分絕滅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蘆木、鱗木等)、古無脊椎古生物(三葉蟲)動物(貨幣蟲、三葉蟲、菊石等)、古脊椎動物(恐龍、始祖鳥、猛獁等)。

閱讀全文

與一共有多少種古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