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中mRNA,rRNA,tRNA全稱分別是什麼
RNA (mRNA)——信使核糖核酸 從脫氧核糖核酸(DNA)轉錄合成的帶有遺傳信息的一類單鏈核糖核酸(RNA).它在核糖體上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模板,決定肽鏈的氨基酸排列順序.
核糖體RNA:即rRNA.其功能是作為mRNA的支架,使mRNA分子在其上展開,實現蛋白質的合成.
tRNA:轉運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tRNA)是具有攜帶並轉運氨基酸功能的一類小分子核糖核酸,簡稱tRNA.絕大多數tRNA由七十幾至九十幾個核苷酸組成,分子量為25000~30000,沉降常數約為4S(個別tRNA的沉降常數為3S,含63個核苷酸).
主要是攜帶氨基酸進入核糖體,在mRNA指導下合成蛋白質.即以mRNA為模板,將其中具有密碼意義的核苷酸順序翻譯成蛋白質中的氨基酸順序.tRNA與mRNA是通過反密碼子與密碼子相互作用而發生關系的.在肽鏈生成過程中,第一個進入核糖體與mRNA起始密碼子結合的tRNA叫起始tRNA,其餘tRNA參與肽鏈延伸,稱為延伸tRNA,按照mRNA上密碼的排列,攜帶特定氨基酸的tRNA依次進入核糖體.形成肽鏈後,tRNA即從核糖體釋放出來.
2. TRC值指紋1102X是什麼意思
是代表先天學習潛能,210屬於偏高,孩子的一心多用能力非常強。
指紋測試是一家商業機構到幼兒園作的推廣測試,根據他們的理念,指紋從一個人出娘胎就已經定格,這個特點和人的性格天成有一定的共同點,因此通過指紋的採集可以將一個人的個性、性格、脾氣等各方面的特點都描述完整。
教授專家認為指紋來自遺傳毋庸置疑,醫學上也早已得到證實。但是,指紋只是作為生物識別手段和醫學輔助診斷手段,和大腦並無直接聯系。
3. 高中生物鹼基A T G C分別叫什麼
鹼基對說白了就是DNA鏈中互補配對的鹼基,就A對T,C對G這些,而且A=T,C=G在雙鏈中A+C=T+G這也是判斷DNA是雙鏈還單鏈的根據。在高考中經常有這部分計算的選擇題,對這些概念不熟悉的話,很能考高分的,我覺得你應該多讀課本,高考不是很難的,就是課本一些概念,想學好生物,就多要熟悉教材,還有多注意那實驗題。請採納。
4. 里氏木霉(T.reesei)
T.reesei,一種無性繁殖的絲狀真菌,是重要的降解纖維素材料的絲狀真菌的一種,可分泌一整套降解纖維素的酶系。其中以外切葡聚糖、纖維二糖水解酶的產量最高,占胞外分泌蛋白總量的60%以上。T.reesei長期被用於生產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和蛋白酶等多種酶類(王肖燕,2012)。T.reesei具有典型的真核蛋白修飾特性和理想的蛋白分泌能力,已被作為基因工程宿主菌用於生產外源蛋白,並且為生產葯用人源蛋白進行遺傳改造,例如N-糖基化路徑的人源化改造。龍昊等的T.reesei全基因組測序工作已經完成,對深入了解該工業菌株具有重大意義,同時為鑒定與該菌生長代謝相關的關鍵基因提供了良好平台。
Chritian等(2013)分析了一株T.reesei Rut-C30突變菌株,其具有非常高水平的木聚糖酶表達量(即使在無誘導物添加的情況下)。研究揭示這株菌由於編碼木聚糖酶的Xyr1基因單位點突變,導致內生木聚糖酶一反常態地表達量升高,並且伴隨著纖維素酶表達量的提升。這個突變位點通常位於雙核鋅簇轉錄因子區域。但只在槐糖誘導下纖維素酶含量才有些微小的提升。在所有分析條件下,cbh1和cbh2的轉錄水平形成受到xyr1轉錄水平的嚴格限制。與野生型QM6a不同的是,在突變體菌株中xyr1與cbh1/cbh2在轉錄水平和槐糖可誘導性方面並無嚴格相關性,但在野生型菌株中確實嚴格相關。
Kautto等(2013)結合生物化學、轉錄組學和激光共聚焦方法,分析了T.reesei中纖維二糖分解酶Ⅰ(CBHI)突變造成的細胞水平效應。將突變的CBHI進行熒游標記,構建融合蛋白的亞細胞定位系統及與蛋白酶組關聯。突變的CBHI造成了Rut-C30的某些生理改變,例如菌絲,並影響了酶的分泌。一批與 UPR-和ERAD-相關基因 sec61,der1,uba1,bip1,pdi1,prp1,cx1和lhs1得到正調控。進一步藉助MG132(N-benzoylcarbonyl(Cbz)-Leu-Leu-leucinal)抑制蛋白酶的功能。MG132 對蛋白酶編碼基因具有特殊的作用,這項研究首次報道了絲核菌中蛋白酶對蛋白品質的調控作用。激光共聚焦分析認為,突變CBHI在ER中累積,並與蛋白酶共處。這項研究揭示了在一定的分泌壓力下,T.reesei Rut-C30高產蛋白是有一定限度的。
利用分子標簽技術獲得突變體已成為進行基因克隆和遺傳分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立T.reesei基因標簽的插入突變體庫是該領域功能基因組學發展的趨勢(鍾耀華等,2007)。Zhang等(2011)建立了高效的T-DNA插入突變篩選系統。他們認為農桿菌介導的T-DNA轉化作為建立插入突變和研究基因功能行之有效的手段,需要同樣高效的轉化及篩選步驟。研究者利用綠色熒光蛋白(GFP)作為重要標記,建立了T.reesei高效T-DNA插入突變和篩選系統。一株尿苷營養缺陷型菌株M23被轉進農桿菌EH105攜帶的整合了pyrG基因(用於在不添加尿苷的基本培養基中初篩)和egfp基因(用於對遺傳穩定菌株進行熒光篩選)的雙向質粒pCOEP,轉化效能可達10~20轉化子每105個目標分生孢子。通過熒光顯微鏡可在分生孢子、生長菌絲和菌絲中檢測到GFP熒光蛋白強烈的信號。研究建立了T.reesei中通過96孔板和多標號計數記錄熒光強度的快速高效篩選 T-DNA標簽突變體的方法。進一步,通過Southern雜交分析確定了基因組中T-DNA的插入狀態。該研究利用GFP作為重要標記,建立了T.reesei中快速鑒定染色體水平上T-DNA插入突變和功能基因分析的方法體系。
木霉研究中,菌株高效篩選標記的數目有限,難以實現對菌株的多基因連續敲除。因此,建立絲狀真菌選擇標記刪除系統有利於對絲狀真菌進行多次遺傳改造。尿嘧啶營養缺陷型標記具有轉化效率高、容易得到轉化子等優點,研究中通常將尿嘧啶營養缺陷型的互補基因pyrG轉入相應的營養缺陷型菌株,使pyrG基因與受體菌的缺陷基因互補,使受體菌表現野生型生長而作為選擇標記。構建基因敲除載體時,在標記基因聯測時分別添加一段短的正向重復序列,這樣轉化,用來切除轉化子中的pyrG基因,再在添加5-氟乳清酸(5-FOA)的培養基上篩選即可得到不帶有標記基因的目的基因敲除菌株。該策略在多基因連續敲除中,可實現選擇標記的重復使用而不引入其他標記基因(王肖燕等,2012)。
基因工程研究中,影響外源蛋白產量的因素有啟動子強度、啟動子拷貝數、信號肽和蛋白質穩定性等。內源基因的高效表達可能會影響外源蛋白的產量。王肖燕等(2012)認為,T.reesei表達外源蛋白時,cbh1,cbh2,eg1,eg2等主要內源基因在機體內相對高效的表達勢必會影響外源基因的表達,他們以此為背景構建了T.reesei主要內源纖維素酶基因缺失菌株,目的在於提高外源蛋白的表達量。他們利用重組PCR技術分別構建了以尿嘧啶營養缺陷(pyrG)為選擇標記的cbh1和cbh2敲除盒,並添加了一個短的正向重復序列,以保證篩選標記基因的重復利用。兩基因敲除盒分別轉化T.reesei Δtku70菌株,基本培養基上篩選得到基因單敲除菌株Δcbh1::pyrG+和Δcbh2::pyrG+。繼而用5-氟乳清酸對Δcbh1::pyrG+反篩,得到不帶標記基因的cbh1基因敲除菌株Δcbh1。並在敲除cbh1的基礎上進一步敲除cbh2,構建兩基因雙敲除菌株Δcbh1Δcbh2::pyrG+,經過5-氟乳清酸反篩去除標記基因得到雙敲除菌株 Δcbh1Δcbh2。接著對 T.reesei 轉化子進行了 PCR,Southern驗證和PAGE 分析,實驗結果表明基因缺失菌株構建成功,其中 Δcbh1和Δcbh1Δcbh2菌株已不含有原先轉入的篩選標記基因。菌株培養物上清液PAGE電泳分析:cbh1缺失菌株Δcbh1外切葡聚糖酶I的量與出發菌株相比明顯下降,而外切葡聚糖酶II的分泌量有所提高;cbh2缺失菌株Δcbh2::pyrG+外切葡聚糖酶Ⅰ的量與出發菌株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外切葡聚糖酶Ⅱ的分泌量有所下降;cbhl/lcbh2雙缺失菌株Δcbh1Δcbh2外葡聚糖酶I和外切葡聚糖酶II的量與出發菌株相比均明顯下降。該研究對T.reesei Δtku70菌株進行目的性的分子生物學遺傳改造,成功構建了cbh1和cbh2 基因單敲除及雙敲除菌株。研究中在標記基因兩側各添加一段短的重復序列使標記基因重復利用的策略為多基因的連續敲除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龍昊(2006)建立了pyrG基因選擇標記建立的T.reesei轉化體系。他們利用紫外線誘變技術獲得了一株T.reesei pyrG基因缺陷菌株M23。該菌株在不含尿嘧啶核苷酸的培養基上無法生長,而轉化含有pyrG基因的質粒pAB4-1後可正常生長。轉化率為每微克質粒200~300個轉化子,該研究構建的pyrG基因缺陷型菌株的獲得為構建T.reesei的新遺傳轉化系統奠定了基礎。
鍾耀華等(2007)利用農桿菌AGL1介導成功轉化了T.reesei QM9414。研究將T-DNA隨機插入T.reesei染色體中,獲得一批T.reesei T-DNA插入突變體,並得到具有潮黴素抗性的轉化子,轉化效率和穩定性高。序列分析證明T-DNA為隨機插入T.reesei染色體中的。研究共獲得經分子驗證的突變菌株200餘株,建立了插入突變體庫。他們進一步對突變體子庫進行表型篩選,發現了7株形態異常的突變子,有其中兩個突變子的T-DNA插入位點恰好位於同一個基因的不同位點,通過序列對比和系統分析,該基因編碼類胡蘿卜素雙加氧裂解酶(CCD),被命名為TrCCD1基因。兩個突變子的T-DNA插入位點分別位於TrCCD1的開放閱讀框和啟動子區(Promoter),分別被命名為ccdO和ccdP。兩突變體比出發菌株在MM平板上生長減速近一半,菌落也相對疏鬆;在含0.2%TritonX-100的MM平板上生長始,突變子菌落形成長的氣生菌絲,導致菌落蓬鬆;突變子的菌絲頂端與菌絲中間區域相比明顯有變化,即菌絲頂端顏色變暗;突變子在PDA平板培養4d後,僅有中間部位產生綠色孢子,周邊圍繞白色菌絲,而出發菌株產孢面積明顯較大。他們利用丙酮對分泌到培養基的類胡蘿卜素進行吸光度檢測和β-胡蘿卜素高效液相色譜(HPLC)測定。突變菌株分泌到PDA培養基中的β-胡蘿卜素比出發菌株降低近一半。說明TrCCD1基因的突變與類胡蘿卜素的含量直接相關,而且在類胡蘿卜素的代謝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們推測,突變影響了某種具有重要信號作用的類胡蘿卜素分子的生成,從而導致了T.reesei菌絲生長和孢子發育的異常,也同時說明TrCCD1基因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調控作用。另外5株突變子(PM2,PM48,HP7,HP13和HPL1)也形態各異,與出發菌株有明顯區別,菌絲延伸較慢,有的菌落呈明顯輻射狀,有的菌落布滿白色菌絲,無產孢跡象。其中PM2的菌絲頂端彎曲纏繞,形成了捲曲成團的頭部。通過TAIL-PCR擴增分析,PM48的插入位點在一個編碼細胞周期相關蛋白的基因編碼區,HPL1的插入位點編碼的蛋白可能是一個多聚腺苷酸結合蛋白,該基因突變引起了纖維素降解能力的變化。為了獲得纖維素降解突變菌株,鍾耀華等(2007)利用CF11平板透明圈篩選法,篩選到4株纖維素降解突變子:PM3,PM23,HPL1和36H-6。其中,PM3和PM23的透明圈增大,HPL1和36H-6的透明圈減小。纖維素酶活力測定發現,各菌株的FPA活力在18~24h之間達到高峰值,其中PM3和PM23的FPA最高活力比出發菌株高30%以上,PM3也是最先達到酶活最大值的菌株,而PM23的FPA活力持續時間最長。突變子HPL1和36H-6的FPA活力始終低於出發菌株,HPL1的FPA活力一直處於較低水平,最高酶活力僅為出發菌株的三分之一;36H-6的酶活力隨時間延長下降很快,48h就幾乎喪失活力。各突變體菌株的CMCase都是在24h達到酶活高峰,PM3和PM23的最大酶活力比出發菌株高,而HPL1和36H-6比出發菌株低。值得注意的是,HPL1的FPA和CMCase活力始終處於較低水平。他們同樣利用TAIL-PCR分析了HPL1菌株T-DNA右側翼序列,發現該突變基因編碼的蛋白可能是多聚腺苷酸結合蛋白,突變位點位於基因上游26bp處,基因功能與RNA加工和修飾有關。
傅科鶴(2013)針對在玉米生產過程中拮抗T.reesei受到重金屬等理化逆境因子,而影響其生物防治效果的現象,期望通過突變體菌株創造耐受或吸附重金屬的生防菌劑,將對研究木黴菌劑與含重金屬的化學農葯混用具有實際意義。研究採用了ATMT突變體系統構建方法,構建了1800餘株突變體的突變體庫,其中一株高吸附突變體A01的銅吸附特性較為突出。當培養基內銅離子初始濃度為0.7mM,初始pH值為5.0時,AT01的銅吸附率達到了96.1%,幾乎二倍於野生菌的銅吸附特性;同時,由於銅吸附作用,AT01的菌體顏色呈現明顯的銅綠色,表明細胞吸附了大量的銅離子。進一步的透射電鏡觀察表明,銅進入細胞內後,主要累積在液泡中。通過Southern印記分析,該突變體為T-DNA單拷貝插入,並且其右邊界全部缺失而左邊界完整(通過反向PCR擴增插入位點側翼序列)。進一步對插入點基因情況進行分析,發現T-DNA插入在一個基因家族的兩個功能基因之間,未對功能基因進行直接破壞。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3個與銅吸附相關基因,分別為TM,Ctr2,Ctr3,其中TM編碼轉錄因子,調控胞外低濃度銅脅迫下跨膜通道蛋白(與銅吸附相關)表達,從而促進細胞對銅吸附作用,維持胞內同正常濃度。當ATMT介導基因被敲除後,在含0.2m MBCS(銅螯合劑)的TPDA培養基中培養時生長受到明顯限制,菌落直徑僅為野生菌的18%,說明該基因對細胞銅吸收功能有重要作用,而且基因互補發現功能得到恢復。隨後的熒光定位實驗顯示,培養基添加BCS後,TM編碼蛋白具有表達信號,初期在核內表達,後期轉移到胞壁與某些通道蛋白結合。另外兩基因Ctr2,Ctr3為銅吸附相關功能基因,被敲除後,Ctr2銅吸附能力比野生型降低20%,Ctr3無明顯變化。Ctr3y熒光定位互補結果表明,編碼蛋白主要在細胞壁。
物理誘變主要是紫外誘變方法被應用在T.reesei突變體系的構建中。樂易林等(2004)對T.reesei Rut C-30通過紫外照射進行誘變,選育出了一株高產木聚糖酶活力的菌株,其酶活比出發菌株提高。並通過正交試驗證明了培養時間對產酶的影響最大,其次是磷酸鉀和七水硫酸鎂,培養溫度對酶活影響最小。覃玲靈等(2011)利用T.reesei產纖維素酶的特性,通過紫外輻射誘變篩選出高產纖維素酶的突變菌株,進一步提高纖維素酶的產量,降低生產成本。研究者對T.reesei Rut C-30的孢子懸液進行紫外線誘變(處理40min,致死率83.5%,正突變率8.679%),剛果紅篩選培養基初篩、液體發酵產酶復篩後,獲得一株突變體A13,其濾紙酶活為4.328U/mL,比出發菌株提高了55.3%。六世代連續培養後,酶活力可以穩定在4.160U/mL,且遺傳穩定性好。正交試驗得到突變體A13產酶的最佳條件:1.00%微晶纖維素(碳源)、0.15%蛋白腖+0.05%硫酸銨(復合氮源),產酶溫度28℃,優化後,A13的纖維素濾紙酶活比優化前提高了18.15%。另外,在微晶纖維素的產酶培養基中添加適量麥芽浸粉可促進產纖維素酶(添加1%麥芽浸粉)。隨後對4株突變菌株及出發菌株進行RAPD分析,對RAPD-PCR反應體系進行優化篩選6個隨機引物,對擴增條帶進行聚類分析,結果顯示突變菌株和出發菌株間具有較近的親緣關系,但存在一定的遺傳變異。
5. 在內存參數中tRC,tRAS,tRP分別代表什麼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Trc是儲存周期時間
tRAS是周期時間
一般DDR2 533是CAS 4
RAS到CAS 4
RAS預充電 4
周期時間 12
DDR2 667則對應為 5-5-5-15
總之數字小的延遲小,性能更佳。
6. 生物中 A G T C 分別是什麼
腺嘌呤(A)、鳥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它們一起組成脫氧核糖核酸,通常稱DNA,DNA攜帶有合成RNA和蛋白質所必需的遺傳信息,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
DNA 分子結構中,兩條多脫氧核苷酸鏈圍繞一個共同的中心軸盤繞,構成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磷酸鏈在螺旋結構的外面,鹼基朝向裡面。兩條多脫氧核苷酸鏈反向互補,通過鹼基間的氫鍵形成的鹼基配對相連,形成相當穩定的組合。
(6)生物中的TRC是什麼擴展閱讀:
RNA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以鹼基互補配對原則,轉錄而形成的一條單鏈,主要功能是實現遺傳信息在蛋白質上的表達,是遺傳信息向表型轉化過程中的橋梁。
一個核糖核苷酸分子由磷酸,核糖和鹼基構成。RNA的鹼基主要有4種,即A腺嘌呤、G鳥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其中,U(尿嘧啶)取代了DNA中的T。
通常從血液、皮膚、唾液、頭發和其它組織和體液中分離DNA,以識別罪犯或犯罪行為。常用的遺傳指紋識別。該技術比較重復DNA的可變區段的長度,例如短串聯重復序列和小衛星,它們在個體之間有不同。
7. 生物學中actg各代表什麼
A(ADENINE 腺嘌呤)、T(THYMINE 胸腺嘧啶)、C(CYTOSINE 胞嘧啶)、G(GUANINE 鳥嘌呤)。
DNA分子由兩條很長的糖鏈結構構成骨架,通過鹼基對結合在一起,就象梯子一樣。整個分子環繞自身中軸形成一個雙螺旋。兩條鏈的空間是一定的,為2nm。
在形成穩定螺旋結構的鹼基對中共有4種不同鹼基。根據它們英文名稱的首字母分別稱之為A(ADENINE 腺嘌呤)、T(THYMINE 胸腺嘧啶)、C(CYTOSINE 胞嘧啶)、G(GUANINE 鳥嘌呤),另有U(URACIL尿嘧啶)。DNA與RNA共有的鹼基是腺嘌呤、胞嘧啶和鳥嘌呤。
(7)生物中的TRC是什麼擴展閱讀:
生物DNA的基本機構:
1、核酸的基本化學結構,由許多核苷酸組成的大分子。核苷酸由鹼基、核糖和磷酸構成的。其中鹼基有4種(腺嘌呤(A)、鳥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核糖有兩種(核糖、脫氧核糖),因此把核酸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
2、在DNA大分子中嘌呤和嘧啶的總分子數量相等,其中腺嘌呤A與胸腺嘧啶T數量相等,鳥嘌呤G與胞嘧啶C數量相等。說明DNA分子中的鹼基A 與T、G與C是配對存在的。
3、DNA由兩條核苷酸鏈組成,它們沿著中心軸以相反方向相互纏繞在一起,很像一座螺旋形的樓梯,兩側扶手是兩條多核苷酸鏈的糖一磷基因交替結合的骨架,而踏板就是鹼基對。
8. 基因中什麼是trc version
如果出「網路連接中斷」的時候,切忌不要點確定,我們把開DNF的目錄(DNF_CHINA.cfg這裡面是TX檢測出的異常數據紀錄游戲一退就會傳到伺服器),就是說把這個DNF_CHINA.cfg刪了,再開任務管理器出來 到進程那把DNF關了, (注意:掉了之後 在DNF不可以動人物), 然後,用DNF掉線數據清理1.3 (或者使用360 清理痕跡),把數據清理掉。接著的也是等(一個半小時),在頻道那等到3~5min。再進游戲 相信不掉了! A、網路中斷用以下方法清理下: 1.打開dnf安裝目錄 找到名為BugTrace.log的文本文檔。那是記錄你用輔助造成數據錯誤的代碼。如果有。趕緊的全部刪光光(保存)。沒有就不管他了。保存 2.打開DNF_CHINA.CFG(用記事本形式打開) 刪掉內容保存。此時你的一些數據異常,非法,中斷。已經沒了。你等2個小時再次登陸游戲時,系統便會從新記錄。一定要等2個小時再上,馬上就登錄的必掉! 先打開DNF文件然後找出RS.dll這個文件點右鍵屬性裡面只讀勾上,隱藏和存檔都不要打勾然後應用確定。 下一步找出TerSafe.dll這個文件右鍵屬性裡面只讀勾上,隱藏和存檔都不要打勾然後應用確定。 最後一步找出DNF,trc這個文件先復制DNF,trc然後把前面DNF.trc刪除再點右鍵新建裡面創建個文件夾然後把文件夾的名字改為DNF,trc DNF_china.cfg 記事本的 就刪除文字 是防封啊 掉線了,不要急著退出遊戲。先進DNF目錄,把TenSLX 文件刪掉 然後在DNF根目錄和start文件夾里version loginInfo Tenio TenioTS rs_log BugTrace InstallPerformance Tenio UserSetting version version文件打開,把裡面的文字全部刪除(是文字) 然後按Ctrl s保存。最後退出遊戲在換個區進游戲,創建個號,玩20分鍾左右。 這樣封號幾率很小。經本人測試! B、掉線後。立即使用掉線清理。然後。輸入帳號密碼。進入游戲。到了選擇頻道的界面就不要點了。 然後彈出遊戲。快速的修改密碼。然後切換到游戲。選擇頻道。 到了倉庫,直接網落連接中斷。點確定。又返回到頻道界面。進去之後。網路連接中斷。然後出一個提示框。信息框「您的系統存在盜號風險或者剛剛改過密碼。」然後關掉他。按照正確的密碼進入游戲就不會被封了。 C、對於大部分掉線的人來說怎麼掉的都心知肚明,要想不封號,誰能說100%……只提供思路~~~簡單是說,用掉線清理後重啟進入到倉庫,這時DNF會更新些文件,不多說直接進入DNF目錄刪除DNF_CHINA.CFG,再到START目錄里刪除 BugTrace.ini.spk····,然後隨你 這只是思路自己考慮
9. TRC是什麼意思
TRC是汽車牽引力控制系統,汽車在光滑路面制動時,車輪會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同樣,汽車在起步或急加速時,驅動輪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還會使方向失控而出危險。牽引力控制系統就是針對此問題而設計的。
拓展資料
牽引力控制系統TractionControl System,簡稱TCS,也稱為ASR或TRC。
TRC主動牽引力控制系統的機械結構能防止車輛的雪地等濕滑路面上行駛時驅動輪的空轉,使車輛能平穩地起步、加速,支持車輛行駛的基本功能。在雪地或泥濘的路面,TRC主動牽引力系統均能保證流暢的加速性能。此外,在上下陡坡、險惡的岩石路面等,四輪驅動車所獨有的越野行駛路況下,TRC也能適當控制車輪的側滑,比起配備傳統的中央差速器鎖止裝置的車輛而言,配備TRC的車輛具有前者無法比擬的駕乘感和操縱性。
ASR,其全稱是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即牽引力控制系統或驅動防滑系統,其目的就是要防止車輛尤其是大馬力車子,在起步、加速時驅動輪打滑現象,以維持車輛行駛方向的穩定性。
10. 生物中A,T,C,G的中文名是什麼
生物中A,T,C,G的中文名是:
A:腺嘌呤;
T:胸腺嘧啶;
C:胞嘧啶;
G:鳥嘌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