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提高微生物樣本送檢率

如何提高微生物樣本送檢率

發布時間:2022-06-17 03:27:33

『壹』 衛生部「三好一滿意」量化指標的材料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三好一滿意」活動2011年工作任務分解量化指標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011-07-29 17:25:05 衛辦醫政發〔2011〕10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推動「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活動(以下簡稱「三好一滿意」活動)在全國醫療衛生系統的順利開展,進一步細化「三好一滿意」活動工作要求,保障「三好一滿意」活動取得實效,根據《全國醫療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活動2011年工作方案》,我部組織制定了《全國醫療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活動2011年工作任務分解量化指標》(可從衛生部網站下載)。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全國醫療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活動
2011年工作任務分解量化指標
按照《全國醫療衛生系統「三好一滿意」活動2011年工作方案》,結合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創先爭優活動、「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醫院評審、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治理商業賄賂、文明單位創建、「平安醫院」創建和行風評議等活動具體要求,制定本指標體系。
一、改善服務態度,優化服務流程,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努力做到「服務好」
(一)普遍開展預約診療服務。全國所有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實行多種方式預約診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診預約的優先診療。到2011年底,城市社區轉診預約占本地門診就診量的比例達到20%,本地患者復診預約率達到50%,其中口腔科、產前檢查、術後病人復查等復診預約率達到60%。
(二)優化醫院門急診環境和流程。
1.合理安排門急診服務、簡化門急診和入、出院服務流程。掛號、劃價、收費、取葯等服務窗口等候時間≤10分鍾。
2.推行「先診療,後結算」模式。力爭達到使用 「先診療,後結算」模式患者數占就診患者數10%。
3.超聲自檢查開始到出具結果時間≤30分鍾。大型設備檢查項目自開具檢查報告申請單到出具檢查結果時間≤48小時。血、尿、便常規檢驗、心電圖、影像常規檢查項目自檢查開始到出具結果時間≤30分鍾,生化、凝血、免疫等檢驗項目自檢查開始到出具結果時間≤6小時,細菌學等檢驗項目自檢查開始到出具結果時間≤4天。術中冰凍病理自送檢到出具結果時間≤30分鍾。
4.提供方便快捷的檢查結果查詢服務。除向患者提供紙質檢查檢驗結果報告單外,還可以提供現場、電話、簡訊、網路查詢中至少1項查詢方式。
(三)廣泛開展便民門診服務。有需求、具備條件的醫院應當開展雙休日及節假日門診,充實門診力量,延長門診時間。
(四)推廣優質護理服務。
1.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面。全國三級醫院全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50%的三級甲等醫院優質護理服務覆蓋50%以上的病房,40%的地市級二級醫院和20%的縣級二級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爭取到2011年底,全國有200所三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覆蓋80%以上的病房。到2011年6月,原有72所部級重點聯系醫院在80%以上的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新納入的38所部級重點聯系醫院在50%以上的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到2011年底,110所重點聯系醫院爭取在全院全面推行優質護理服務。
2.合理配備醫院護士數量。全院護士數量能夠滿足臨床護理工作需要,臨床一線護士佔全院護士比例不低於95%。各病房依據護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護士,病房實際護床比≥0.4:1。
3.護士收入分配與績效考核相結合。全院護士待遇公平公正,體現勞動價值,薪酬分配與工作的數量、質量、技術風險、患者滿意度相結合,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4.優質護理服務任務落實。落實責任制整體護理。責任護士根據專科特點和患者需要提供優質護理服務,病房每名責任護士平均負責患者數量不超過8個。簡化護理文件書寫,減輕臨床護士書寫負擔。護士每班書寫時間不超過30分鍾。
(五)推進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在加強醫療質量控制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促進合理檢查,降低患者就診費用。互認項目包括醫學檢驗和醫學影像2大類。
1.臨床檢驗項目主要包括部分穩定性較好,費用較高的檢驗項目,出具臨床檢驗報告時必須註明檢測方法學和參考值。互認項目至少要包括:
(1)臨床生化至少12項,包括: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乳酸脫氫酶、鹼性磷酸酶、r-谷氨醯轉肽酶、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2)臨床免疫至少5項,包括:甲狀腺功能測定、腫瘤標志物(AFP、CEA定量測定)、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丙肝抗體(肝功能異常和術前除外)。
(3)臨床微生物:細菌分型。
(4)臨床血液、體液及各類塗片細胞學檢查。互認檢查結果需做到操作規范,塗片質量符合要求,診斷明確,臨床無異議。
2.醫學影像檢查項目主要包括部分穩定性較好,費用較高的項目,互認項目至少要包括:
(1)普通放射線檢查,包括普通平片、CR、DR,片質達到甲級。
(2)使用甲、乙類大型醫用設備的檢查項目,包括PET-CT、PET、SPECT、CT、MRI、DSA等,其中涉及的影像資料應做到檢查過程規范、拍攝部位正確完整、影片圖像清晰、質量可靠、達到診斷要求(具有時效性)。
(六)深入開展「志願服務在醫院」活動。逐步完善志願服務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志願服務新形式、新內容、新模式,促進醫患關系和諧。醫療機構力爭達到組織志願者服務2000人次·小時/年。
(七)建立健全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和醫療責任保險制度,認真落實醫療投訴處理辦法,嚴格執行首訴負責制。至2011年底,實現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制度縣級以上全覆蓋,二級以上醫院100%設立醫患關系辦公室或指定部門統一承擔醫院投訴管理工作並實行首訴負責制,二級以上醫院患者投訴的按時處理反饋率>90%。
二、加強質量管理,規范診療行為,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努力做到「質量好」
(一)落實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
嚴格落實首診負責、三級醫師查房、疑難病例討論、危重患者搶救、會診、術前討論、死亡病例討論、交接班等核心制度,嚴格落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和《手術安全核對制度》,規范病歷書寫和手術安全核對工作,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三級醫院必須達到:
1.法定傳染病報告率100%。
2.醫療質量安全事件報告率≥90%。
3.葯品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手術、麻醉、特殊檢查、特殊治療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4.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比例100%。
5.院內急會診到位時間≤10分鍾。
6.急診留觀時間≤48小時。
7.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8.合格病歷率≥90%。
9.平均住院日≤15天。
10.擇期手術患者術前平均住院日≤3天。
11.病床使用率85—93%。
12.病床周轉次數≥19次/年。
13.基礎護理合格率≥90%。
14.危重患者護理合格率≥90%。
15.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
16.手術安全核查率100%。
17.術前討論、死亡病例討論、疑難病例討論率100%。
18.普通門診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本院醫師比例≥60%。
(二)健全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各省(區、市)建設覆蓋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不少於20個常見專業的省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並開展質控工作。衛生部要求的常見重點病種病例信息登記比例不低於95%。
(三)嚴格規范診療服務行為,推進合理檢查、合理用葯、合理治療。
1.認真落實臨床路徑,大力推行臨床路徑和單病種付費,促進醫療質量管理向科學化、規范化、專業化、精細化發展,規范診療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
(1)臨床路徑管理覆蓋范圍。不少於本轄區50%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每個醫院至少開展10個病種臨床路徑管理。不少於本轄區20%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每個醫院至少開展
5個病種臨床路徑管理。
(2)臨床路徑管理入組比例。各醫院對本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病種,符合進入臨床路徑標準的患者入組率不低於50%,入組後完成率不低於70%。
(3)質量管理與控制。效率指標:臨床路徑管理病種平均住院日較前縮短或持平。醫療質量與安全指標:臨床路徑管理病種死亡率、醫院感染發生率、手術部位感染率、在住院率、非計劃重返手術室發生率、常見並發症發生率較前下降或持平;臨床路徑管理病種治癒及好轉率較前升高或持平。
(4)衛生經濟學指標。加強對單病種總費用的監控。臨床路徑管理病種單病種總費用增幅較前下降或持平。
(5)門診人次和住院人次增長率相對穩定合理。門診和住院均次醫葯費用增長不高於我國GDP增長幅度,整體控制在9%以內。
2.落實《臨床技術操作規范》、《臨床診療指南》、《醫療機構葯事管理規定》、《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規章、規范,開展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行動,落實處方點評制度,嚴格規范醫師處方行為,促進合理檢查、合理用葯、合理治療。三級醫院力爭達到:
(1)入出院診斷符合率≥95%。
(2)手術前後診斷符合率≥95%。
(3)臨床主要診斷、病理診斷符合率≥60%。
(4)CT檢查陽性率≥70%。
(5)MRI檢查陽性率≥70%。
(6)大型X光機檢查陽性率≥70%。
(7)急危重症搶救成功率≥80%。
(8)治癒好轉率≥90%。
(9)清潔手術切口甲級癒合率≥97%。
(10)清潔手術切口感染率≤1.5%。
(11)麻醉死亡率≤0.02%。
(12)處方合格率≥95%。
(13)醫院感染現患率≤10%。
(14)醫院感染現患調查實查率≥96%。
(15)臨床化學室間質評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16)血液學室間質評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離指數DI≤2)。
(17)免疫室間質評全年平均成績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上。
(18)細菌室間質評全年鑒定正確率≥80%。
(19)葯品收入占醫療總收入比例≤45%。
(20)三級醫院抗菌葯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50種,二級醫院抗菌葯物品種原則上不超過35種。
(21)同一通用名稱葯物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超過2種,處方組成類同的復方制劑1-2種。糖尿病患者所用胰島素和兒童用葯酌情增加。
(22)醫療機構抗菌葯物供應目錄中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含復方制劑)類抗菌葯物口服劑型不超過5個品規,注射劑型不超過8個品規,碳青黴烯類抗菌葯物注射劑型不超過3個品規,氟喹諾酮類抗菌葯物口服劑型和注射劑型各不超過4個品規,深部抗真菌類抗菌葯物不超過5個品種(「一品兩規」)。
(23)醫療機構抗菌葯物供應目錄調整周期不短於1年。二級以上醫院抗菌葯物目錄每次調整後應當在全院公示(公示內容至少包括抗菌葯物品種、劑型和規格),並向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24)住院患者抗菌葯物使用率不超過60%。
(25)門診患者抗菌葯物處方比例不超過20%。
(26)抗菌葯物使用強度力爭控制在40DDD以下。
(27)I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葯物比例不超過30%。
(28)住院患者外科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葯物時間控制在術前30分鍾至2小時。
(29)I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葯物時間不超過24小時。
(30)接受抗菌葯物治療住院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於30%。
(31)開展成分輸血比例≥85%。
(32)輸血適應證合格率≥90%。
3.加強醫療技術和大型設備臨床應用管理,保證醫療質量安全和患者權益。建立嚴格的醫療技術准入和管理制度,醫療機構開展的二級以上醫療技術准入率100%。
嚴格規范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臨床應用行為。醫療機構應當按照《醫療機構操作規范》、《臨床診療指南》等相關技術性文件,嚴格掌握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適應證。醫療機構臨床應用裸支架比例不得低於臨床應用冠狀動脈支架總數的20%。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需置入支架數超過3個,需經本機構心臟外科會診醫師會診同意後方可實施;醫療機構未設置心臟外科的,需經心血管內科專業3名及以上副主任醫師會診同意後方可實施。
4.對口支援任務完成率100%。
三、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大力弘揚高尚醫德,嚴肅行業紀律,努力做到「醫德好」
(一)繼續加大醫德醫風教育力度。
1.繼續培養和樹立一批先進典型,加大對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敬業奉獻先進典型的宣傳表彰力度。結合衛生行業特點,深入開展宗旨意識、職業道德和紀律法制教育。
2.在醫學教育中加強職業道德、紀律法制和醫學倫理教育,打牢醫學生思想道德底線。
3.繼續深入組織學習《刑法修正案(六)》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教育覆蓋面達到100%。
(二)制定完善醫德醫風制度規范。
1.制定《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並組織各地貫徹落實,醫務人員知曉率達到100%。
2.制定《關於加強公立醫院反腐倡廉建設的指導意見》。
3.研究制訂落實《執業醫師法》等醫療衛生法律法規中有關罰則條款的實施辦法,切實加大對醫療衛生領域違法違紀行為的懲戒處罰力度。
4.繼續認真抓好醫德考評制度的落實,進一步細化工作指標和考核標准,建立對醫務人員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二級以上醫院100%實行醫德考評制度的內容。
(三)堅決查處醫葯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案件,嚴肅行業紀律。嚴肅查處亂收費、收受或索要「紅包」、收受回扣、商業賄賂等典型案件,充分發揮辦案的警示作用。注意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推動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凈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社會環境。研究制定《醫療機構從業人員違紀違規問題調查處理辦法》。
四、深入開展行風評議,積極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努力做到「群眾滿意」
要認真開展患者滿意度調查和出院患者回訪活動,繼續以開展民主評議行風作為推進衛生糾風工作、維護群眾利益的重要載體,積極組織、主動參與民主評議行風活動。繼續發揮行風監督員的作用,高度關注並積極參與政風行風熱線,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努力讓社會滿意。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衛生行風評價機制,客觀公正地反映衛生行風狀況。全面推行醫院院務公開制度,二級以上醫院100%實行院務公開。增強醫療機構院務公開意識,推動醫療機構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和內部民主管理決策。
(一)職工對醫院管理組織機構和領導工作滿意度≥80%。
(二)患者、醫師與護理人員對檢驗科服務滿意度≥90%。
(三)患者、醫師與護理人員對醫學影像部門服務滿意度≥90%。
(四)患者與醫師、護理人員對葯學部門服務滿意度≥90%。
(五)患者、醫務人員對醫院後勤服務滿意度≥90%。
(六)已出院患者對醫療服務滿意度≥90%。

『貳』 質疑「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100問」臨床微生物送檢率項目包括PCT

同意樓主的觀點。。。微生物送檢應該是能起到指導臨床合理選用抗菌葯物的作用,應該有一定的針對性,PCT只是能確定患者是否存在細菌感染和感染嚴重程度的一個指標,但是究竟什麼樣的細菌感染並不能明確,我認為不能算微生物送檢的一個項目。

『叄』 接受抗菌葯物治療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於多少

每年不得超過5例次。

醫療機構應當嚴格控制臨時采購抗菌葯物品種和數量,同一通用名抗菌葯物品種啟動臨時采購程序原則上每年不得超過5例次。如果超過5例次,應當討論是否列入本機構抗菌葯物供應目錄。調整後的抗菌葯物供應目錄總品種數不得增加。

醫療機構應當根據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葯物。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未出具前,醫療機構可以根據當地和本機構細菌耐葯監測情況經驗選用抗菌葯物,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結果出具後根據檢測結果進行相應調整。

(3)如何提高微生物樣本送檢率擴展閱讀:

抗菌葯物臨床應用要求規定:

1、抗菌葯物開始使用、停止使用、更換品種和超越說明書范圍使用時是否分析說明理由,並在病程記錄上有所記錄。

2、抗菌葯物使用必須符合抗菌葯物分級管理規定,當越級使用時,是否按照規定時間使用或履行相應的手續,並在病程記錄上有所反映。

3、使用或更改抗菌葯物前是否做病原學檢測及葯敏試驗,並在病程記錄上有所反映;對於無法送檢的病例,是否已在病程記錄上說明理由。

『肆』 臨床微生物送檢率包括哪些項目。。。。

送檢率%=送標本的病例數/治療使用抗菌葯物的病例數*100%
按照感染性疾病病原診斷與管理要求,以下各項檢查可以作為計算微生物檢查送檢率的項目。
1.無菌體液細菌塗片染色細菌檢查

2.合格標本細菌培養

3.肺炎鏈球菌尿抗原

4.軍團菌抗原/抗體檢查

5.真菌塗片及培養
6.血清真菌g實驗或gm實驗

7.降鈣素原檢測(pct)。

『伍』 病原學檢查和微生物送檢率有什麼關系

微生物檢驗樣本包括細菌培養+葯敏、衣原體培養及葯敏、支原體培養及葯敏、沙門菌、志賀菌培養及鑒定、結核菌培養、痰找結核桿菌、結核菌塗片檢查、霍亂弧菌培養、真菌塗片檢查、淋球菌、陰道分泌物檢查。原則上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葯必須採集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採集時機必須在抗菌治療前,對已用葯而不能中止的患者,也應在下次用葯之前。

『陸』 衛計委2013年活動方案中指出的使用抗菌葯物患者感染性標本送檢率控制指標有哪些

使用非限制級使用抗菌葯物前微生物樣本送檢率大於等於30%,使用限制級使用抗菌葯物前微生物樣本送檢率大於等於50%,使用特殊級使用抗菌葯物前微生物樣本送檢率大於等於80%,

『柒』 微生物標本送檢知多少

微生物標本送檢的意義:

1、明確診斷真正致病菌;

2、指導病情追蹤;

3、制定治療措施:抗生素選擇or抗生素更換;

4、預後推測;

5、減少細菌耐葯性;

6、識別醫院感染的暴發,確定傳染源;

7、環境物表衛生學監測等。

二、微生物標本採集及送檢的基本原則:

1、及時採集微生物標本做病原學檢查;

2、在抗菌葯物使用前採集標本;

3、採集後立即送檢(一般要求2h內送檢,其中腦脊液及導管尖端最好15min內送檢);

4、標本容器需無菌,不得含有消毒劑;

5、送檢標本應註明來源和檢驗目的等。

三、微生物標本送檢的種類:

1、臨床意義大的標本:血、腦脊液、胸腹水、無菌體液等。

2、臨床意義中等的標本:尿、膿、傷口分泌物、糞便等。

3、臨床意義低的標本:痰、咽拭子(肺泡灌洗和纖支鏡取痰除外)、肛拭子等。

四、以下各項檢查可以作為計算微生物檢查送檢率的項目:

1、合格標本細菌培養;

2、肺炎鏈球菌尿抗原;

3、軍團菌抗原/抗體檢查;

4、真菌塗片及培養;

5、血清真菌G實驗或GM實驗;

6、除此之外,能夠指導臨床合理選擇抗菌葯物的各類檢查。

五、微生物標本採集送檢的臨床要求:

1、嚴格無菌操作;

2、正確採集標本;

3、及時送檢;

4、治療用葯時做到有樣必采;

5、提高血液及無菌體液標本的送檢;

6、根據標本送檢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等。

六、如何提高細菌陽性檢出率?

1、關注標本採集時機;

2、正確的標本採集方法;

3、關注標本的質和量;

4、及時的運送及正確的保存;

5、鏡檢篩選合格標本;

6、正確的培養及葯敏等。

『捌』 微生物送檢率怎麼計算

計算公式: 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接受抗菌葯物治療住院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例數/同期接受抗菌葯物治療住院患者總例數×100

對象選擇:接受抗菌葯物治療住院患者 指標類型:過程指標。

指標改善:

1.接受限制使用級抗菌葯物治療的住院患者抗菌葯物使用前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於50%。

2.接受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治療的住院患者抗菌葯物使用前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於80%。

分子:接受抗菌葯物治療住院患者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例數。 分母:同期接受抗菌葯物治療住院患者總例數。


(8)如何提高微生物樣本送檢率擴展閱讀

按照感染性疾病病原診斷與管理要求,以下各項檢查可以作為計算微生物檢查送檢率的項目。

1、無菌體液(離心後)細菌塗片染色細菌檢查。

2、合格標本細菌培養。

3、肺炎鏈球菌尿抗原。

4、軍團菌抗原/抗體檢查。

5、真菌塗片及培養。

6、血清真菌G實驗或GM實驗。

7、降鈣素原檢測(PCT).特殊病原體(如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病毒等)抗原抗體檢查,主要用於相關特殊感染診斷,一般需要在檢查獲得有陽性結果對臨床用葯才具有參考價值,不計入應用抗菌葯物前采樣送檢率。

『玖』 採集病原微生物樣本應當具備什麼條件

(一)具有與採集病原微生物樣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護水平相適應的設備;
(二)具有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員;
(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的措施;
(四)具有保證病原微生物樣本質量的技術方法和手段;
(五)採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樣本的工作人員在採集過程中應當防止病原微生物擴散和感染,並對樣本的來源、採集過程和方法等作詳細記錄。

『拾』 安捷倫2100檢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樣本的檢測結果的區別

臨床微生物標本檢測規定

為貫徹實施《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加強抗菌葯物應用的監督和管理,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葯物,根據衛生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和細菌耐葯監測工作的通知》、《2013年無錫市錫山區抗菌葯物臨床應用專項活動方案》要求,結合醫院具體情況,制定本制度。

1、臨床醫生在感染治療過程中,要按照《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要求,做病原學檢查及葯敏試驗,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於30%;接受限制級抗菌葯物治療的住院患者抗菌葯物使用前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於50%;接受特殊使用級抗菌葯物治療的住院患者抗菌葯物使用前微生物檢驗樣本送檢率不低於80%。

2、盡量在抗菌葯物使用前採集標本。

3、採集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減少或避免機體正常菌群及其他雜菌污染。

4、採集後立即送至實驗室,床旁接種可提高病原菌檢出率。

5、標本容器須經滅菌處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劑。

6、加強臨床標本留取的責任性,醫護人員要認真指導督促患者正確留取和採集標本。

7、送檢標本應註明來源和檢驗目的,使實驗室能正確選用相應的培養基和適宜的培養環境,必要時應註明選用何種抗菌葯物。

8、細菌室根據臨床需要做病原學檢查、葯敏試驗,並負責對葯敏試驗結果數據的保管、統計。細菌室對於培養出的特殊細菌、耐葯菌要實行三級報告制度。

9、細菌室每季度將結果上報葯劑科和疾控處,葯劑科根據疾控處對本院醫院感染細菌監測情況和細菌室細菌培養及葯敏結果,進行葯學分析,以對臨床提出預警。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微生物樣本送檢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