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為什麼存在

生物為什麼存在

發布時間:2022-06-17 05:10:43

Ⅰ 地球上為什麼會有生物

這是由於地球的特殊結構和運動特徵所決定的:
1
有水
2
有空氣
3
適當溫度
4
地球引力適中
5
太陽的光照
6
地球轉速適中
宇宙環境:
太陽對於地球的光照穩定。而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活動的最終能源。有了光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進行,由此提供了生物呼吸作用的氧氣。
大小行星的公轉方向一致。因而九大行星才能保證長期以來不會相撞。
大小行星的公轉軌道幾乎在同一平面上。
自身條件:
日地距離適中。因而地球上的溫度適宜於生物的生存,其他行星不是距離太陽太近就是太遠,所以過冷過熱。溫度對於生物的影響主要在於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反映幾乎在地球上的溫度才能達到最大效應。
地球體積質量適中。地球上的密度適合生物生存。人們都知道在過軟或過硬的地方很難生存。
地球轉速適中。晝夜的時間就適中。
內部物質運動,形成原始大洋。
宇宙中很難找到象我們的地球一樣的行星,目前還未發現其他行星上的文明。好好保護地球~~

Ⅱ 生物存在的理由是什麼

生物存在的理由是裝扮美化這個世界,生活得更好生存娛樂,盡量的打敗敵人之類。比如牛羊之類你從小養大它吃它就是為了讓它看見這個世界,讓我們在這個世界看到它,有牛羊這個東西,還有就是宰了它吃掉讓我們生活生存得更好,或者以前的讓它干農活我們不用這么辛苦。樹木花草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看著美觀,讓它生產我們需要的氧氣,至於人類,微生物,細菌之類就是發展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Ⅲ 世界上為什麼有生物的存在

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中,淺藍色的地球是惟一一顆布滿了生命的星球,在它的高山、海洋、森林、藍天、兩極,活躍著近二百萬種生命,它是當之無愧的生命樂園。可是,生命為什麼這樣鍾愛地球呢?

盡管目前學術界還無法准確地給生命下一個定義,但生命是一個復雜的現象,它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能夠自我復制;二是能夠新陳代謝。這兩種活動的進行,都需要能量,就動物和植物而言,能量的最終來源是太陽。

如果行星距離太陽過遠,比如冥王星,接受到的太陽光芒極少,彷彿傳說中的陰曹地府,生命由於得不到足夠的能量而無法生存;如果行星距離太陽過近,比如金星,接受到的太陽光芒極多,白天黑夜的溫度都在400攝式度以上,就像神話中的煉獄,生命也難以生存。

地球距離太陽既不太近,也不太遠,接受的光照適中,植物可以自如地利用太陽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儲存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當素食動物吃植物時,這種被儲存的能量便到了素食動物體內,當肉食動物吃素食動物時,能量又到了肉食動物體內……就這樣,是太陽的光能開動了地球上動物和植物的生命機器,使動植物子孫興旺、生生不息。

地球上適宜的溫度,是生命活動必需的。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是通過新陳代謝供給的,而過冷或過熱的環境都不利於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只有在適宜的溫度下,植物才能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

地球有大氣層保護,這對於棲息在它上面的生命而言,決不是可有可無的,因為:大氣層擋住了來自宇宙空間的強烈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傷害;大氣層擋住了大部分撞向地球的隕石,地球表面才沒有像月球表面那樣坑坑窪窪;大氣層就像一床厚厚的棉被,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光不會散發到太空中去,地球上的溫度才不會劇烈變化;假如沒有大氣層保護,地球上就不會有刮風下雨,也不會有江河湖海,地球將是一個死寂的荒涼星球。

地球上有繁榮的生命,這與它是一顆岩石星球也不能截然分開。地球的核心是融融的岩漿,岩漿的主要成份是鐵。在地球自轉過程中,鐵質核心產生了強烈的磁場。這種磁場包繞著地球,保護著地球。當太陽風暴,也就是來自太陽的高速帶電粒子流,向地球猛烈襲來時,這種包繞著地球的磁場把它擋在了太空,從而保護了地球上的生命。

對於生命而言,地球上的條件可謂得天獨厚。然而在浩淼無垠的宇宙中,太陽系只不過是滄海之一栗,太陽不是茫茫太空中惟一的恆星,地球難道就是茫茫星海中惟一有生命居住的行星嗎? 地球的原始水環境使地球上有了有意識的物體,經過漫長的演變以及一些環境因素,水生生物開始在陸地生息,以至到恐龍的鼎盛時期,由於小行星的撞擊使大多數的物種滅絕(目前支持率最大的解釋)約有99%,使一些先天弱小的生物有了發展的機會,在經過漫長的時間猿猴進化,有了一些智慧,經年的累積才有了現在的知識.漫長的歷史,還有現在暫時主宰地球的人類。
請採納。

Ⅳ 為什麼世界上有生物

生命是有序化學反應,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
1、地球不斷從太陽得到能量,推動物質不停地運動。物質逐漸向高能狀態轉變:從原子到小分子(H2O、CO2、CH4、H20)最後到大分子氨基酸、蛋白質、DNA。這中一些大分子恰好有活性,能自我復制,或輔助其他物質復制。
2、之後,那些復制能力強、化學性質穩定的分子便能相對更長久得存在(壽命長)。穩定的分子在漫長的熱運動中相互反應、組合(形成化學鍵、凡德華力)向更高的能量狀態轉化形成亞細胞結構,巧和中細胞膜(磷酸分子膜)、細胞核(RNA、DNA)、蛋白質組成最初的細胞。
3、單細胞生物是十分脆弱的,一些單細胞生物分裂時未完全分離而聚合形成多細胞生物。在寒武紀時由於單細胞藍藻在光合作用中產生大量O2,便發生了生物爆發式進化:進化出大量新多細胞生物(如三葉蟲)。
4、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優勝劣汰,進化出今天的生物。
5、地球上的物質循環、能量(從太陽不斷輸入地球)流動為生物提供了存在的基礎。

Ⅳ 為什麼會有生物存在

生物,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
人們已經提出了許多屬於宇宙胚種說的假說,如在1993年7月的第十次生命起源國際會議上,有人提出,「造成化學反應並導致生命產生的有機物,毫無疑問是與地球碰撞的彗星帶來的」;還有人推斷,是同地球碰撞的其中一顆彗星帶著一個「生命的胚胎」,穿過宇宙,將其留在了剛剛誕生的地球之上,從而有了地球生命。幾年前一位空間物理學家和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也把地球生命的起源解釋為:地球生命之源可能來自於40億年前墜入海洋的一顆或數顆彗星,他們也認為是彗星提供了地球生命誕生需要的原材料(他們將之謂「類生命生物」)。盡管有科學家對此類假說持強烈的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彗星是帶來了某些物質,但它們不是決定性的,生命所必需的物質在地球上已經存在 」)。盡管諸如此類的觀點仍是一些尚需進一步證明的問題,但通過對隕石、彗星、星際塵雲以及其他行星上的有機分子的探索與研究。了解那些有機分子形成與發展的規律,並將其與地球上的有機分子進行比較,都將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資料。
生命起源是當代的重大科學課題,然而卻又是至今依舊了解甚少的最基本的生物學問題。關於生命的起源,歷史上曾經有過種種假說:如「神創說」(認為:生命是由上帝或神創造的)、「自然發生說」(認為:生命,尤其是簡單生命是由無生命物質自然發生的)等。這些假說多出於臆測,已被人們所否定。從以前召開的國際生命起源學術會議提出的研究論文看,當代關於生命起源的假說可歸結為兩大類:一是「化學進化論」(化學進化論主張:生命起源於原始地球條件下從無機到有機,由簡單到復雜的一系列化學進化過程。);二是「宇宙胚種說」(宇宙胚種說則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來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間,只是後來才在地球上發展了起來。)。

Ⅵ 為什麼地球上有生物的存在呢

生物都是在進化的,而且是從低級到高級,所以最原始的生物非常低級,甚至連細胞都不是,而影響細胞(生物)繁殖的關鍵就是基因了,影響生物活動最重要的物質就是蛋白質了,所以要知道為什麼有生物就得知道為什麼會有這兩種物質。這兩種物質也是由更小的分子構成的,其實它們的形成就是個巧合而已,那些分子在同一時間的同一地點的一定條件下正好形成了蛋白質和DNA,以後又在各種巧合下形成了細胞,最後形成各種生物。而地球的環境正好是適合這些生物生存的。所以,生物的出現似乎是一種必然的巧合。

Ⅶ 世界上為什麼會有生物

生物的概念是什麼
生物是一個物體的集合,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
所以你應該想清楚為什麼有意識
有了意識
概念之後
才有生物
其實世界是一種排序組合
0
、1排序就有了概念
也就有了生物
所以生物就是一種排序

Ⅷ 地球上為什麼會有生物存在

我以為,無數物質粒子相互作用,能產生各種各樣的相互作用模式.(老子說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而其中,必然會有一種模式,物質粒子有序運動,這種運動模式可以循環出現!(這也就是我們稱之為「生命」的最本質的性質.)因為這種物質運動模式可以自發的重現,於是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復雜化,甚至朝著不同方向發展.於是演變到現在,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PS:運動方式的循環出現並不罕見,各個領域都有類似的情況.)
可為什麼只有生物才行?那是因為其他的物質粒子的作用模式,都無法讓自己的運動再現,所以雖然在自然界也無數次發生,但絲毫得不到積累,也就永遠保持在原初的狀態.
其實具備發展成生物的這種物質粒子運動模式,在最初,和其他的物質粒子運動模式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只不過,它有保留自身和改進自身的特質,才使得自己的運動模式能不斷的復雜化和豐富,在經歷了極其漫長的時間後,才終於顯示出與眾不同的狀態.
從這個意義上說,生命就是繼承和發展.廣義上說,
一切可以繼承和發展的東西,都是生命.而我們地球上的生命只是我們見到的唯一一種表現類型.蒼茫的宇宙,也許有很多化學基礎和我們根本不同的生命形式存在。
至於現在的很多結論,都是事後諸葛亮,只是在陳述一些事實,而對事情本身的解釋沒有絲毫意義.

Ⅸ 地球上為什麼會出現生物

在40億年前的地球水環境中,原子組合成分子,形成新的四力平衡體,而且地球在形成過程中,已聚合了極多的星際有機分子,這些分子組合成大分子,利用彼此的引力場和反引力場來尋找合適的組合對象。大分子、分子、原子三間也是依靠彼此形成的力場來尋找合適的組合對象,形成新的復雜四力平衡體,其中引力場起到遠距吸引作用(5-20個原子直徑),這也就限制了大分子在大范圍獲得所需的組合對象,因此大分子彼此組合成一種能移動的組織形式,即最原始的海洋微生物。能移動的大分子團主要採用定向釋放電磁力的方法,逐漸發展成能在水中游動的原始組織,因此它們能獲得大量所需的食物(四力平衡體),並在體內積存了一些分子,這些分子在原始微生物母體力場導引下,組合成與母體相似的新微生物,這些原始微生物實質上就是一些復雜大分子團形成的四力平衡體,這也是生物基因復制的雛形。
上述「大分子團」就相當於團聚體或類蛋白微球,只不過其中有機物成分更復雜一些,除了多種氨基酸外,還有構成核苷酸鏈的組件(核苷、磷酸)及一些如碳水化合物之類的有機分子。
在各種「類太陽系」的類地行星上,其擁有的碳、氫、氧、氮、硫、磷等有機生物演化必需的化學元素都是相同的,地球有機生物的演化模式在其它類地行星上也適用,那些外星有機生物必然經歷從RNA到DNA,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的演化過程。因為在36—40億年前的地球上,各種有機生物進化繁演模式之間進行著激烈地競爭,最終是最具適應力的RNA繁演模式勝出,這種模式從單一的源擴展到全球,其它有機生物繁演模式被淘汰。也就是說,地球上最初的有機生物繁演模式是最佳的,這種模式可以推廣到宇宙中其它類地行星上;當然,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種類可能有所不同,而且由於類地行星環境各有不同,有機生物此後的演化之路是大相徑庭的,特別是在DNA的基因編碼與蛋白質種類上是豐富多彩、千奇百怪的

閱讀全文

與生物為什麼存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