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ST銀河生物什麼時候能摘帽啊
要等到連續兩年有利潤才能摘帽,如果再繼續虧損兩年就會有退市的風險
② 銀河外還有生物么
你所指的生物是什麼意思?是智慧生命嗎?根據德里克方程N=R*fp*ne*fi*fc*L推算,即使相當保守的估計也應該大量存在,約10000個,可是為什麼沒有與外星生物有任何聯系呢?有人認為是ne和L出問題了,因為智商高的生物會受制於自己的科技,如核武器,文明存在的時間是很有限的,不過個人從進化角度考慮認為出現智慧生命幾率fi才是被真正高估的,當恆星變成紅巨星時,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生命也就此終結,根據太陽煙花地球的生命也只剩下10億年了,要知道的是從最原始的生命到人類這樣高度復雜化的生物總共花了40億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地球生物圈已經進入晚年了,進化到智慧生命的過稱是復雜而且冗長的,這里就卜過多闡述,而且進化這個詞很容易誤導人,總認為進化是有簡單到復雜,但是地球上微生物卻是大多數,單從數量上來說他們才是勝利者,,復雜生命往往是生存壓力卜大的時候出現的,沃森模型給出每一步進化的概率是10%,這樣說智慧生命出現的概率是每40億年0.01%,如果這個結果是正確的,哪沒有外星人和我們聯系就是正確的了,因為在宇宙中廣泛存在的很可能只是簡單生命,但是像人類這么聰明的生物且文明也得以發展的真的是鳳毛麟角,我們真的很孤獨啊!
③ 宇宙大爆炸以前的那叫什麼
最初三分鍾
宇宙的最初源頭是一個奇點,即所謂的「宇宙蛋」,它凝聚了所有的時空質能,孕育著未來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天體和生命。大約150億年以前,宇宙蛋在一場無與倫比的大爆炸中猝然爆發。大爆炸震撼出時空,物質世界破殼面出,宇宙史的紀元從此開始。
剛剛誕生的宇宙,空間從無到有並急劇猛增,僅僅10-32秒後,就暴脹到大約1光年的直徑。在1 秒鍾時,由於大爆炸產生的極強高能輻身均勻地充滿整個空間,宇宙成為100億k高溫的熔爐,所有物質被熬成一鍋基本粒子湯。
緊接著,一場肆虐的原始宇宙風暴開始了,基本粒了之間發生猛烈撞擊,中了熔入質子形成了氦核。這個過程延續了大約三分鍾,直至所有的中子消耗殆盡為止。有約22%質量的物質聚合成氦核,餘下的物質幾乎為沒有聚合的質子,即氫核,僅有十萬分之幾屬於同位素氦3和氘,百億分之幾歸之於鋰。原始星雲形成。
星系形成
構建原始宇宙的原生物質(主要是約78%的氫和22%的氦)的產生過程,在宇宙史的最初三分鍾便告完成;在此後宇宙由於膨脹面冷卻,如此大規模的核合成過程再也不可能發生了,而小規模的核合成也只有等到恆星產生以後。初生宇宙的空間充斥著極強壯的高能輻射,熾熱驚人。原生物質氫核和氦核均勻分布在整個太空,它們之間的引力微弱,遠不足以克服巨大的擴散壓力和輻射壓,因此列法凝聚成團。看來要打破這種物質均勻分布的狀態,還有竺宇宙冷卻到足夠的程度。
光陰一分分,一年年地流逝著,30萬年過去,宇宙的溫度溫度隱降到了4000K,然而其均勻狀態依然如故;1000萬年過去,宇宙中高能輻射冷卻變成微波背景輻射,氫核和擬核形成了各自的原子,原子間的引力也終於戰勝擴散壓力和輻射壓,在它的作用下漸漸形成了一個個物質密度較大的地區,並繼續向中心收縮;原始星雲就這樣形成了。在宇宙誕生1000萬年以後,由氫擬兩種元素構成的巨大原始星雲彌漫著太空,雖然非常稀薄,卻表明宇宙物質不再處於均勻分布的狀態,這預示了宇宙星光燦爛的未來。
恆星形成
原始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繼續向中心聚集,並因星雲間的潮汐作用開始旋轉,漸漸形成一雙凸透鏡的形狀。星雲收縮使引力不斷增強,從而促使旋轉不斷加速,而旋轉加速又導致星雲緣不穩定,從而裂成兩個旋臂。旋臂上發生局部的凝結,每個凝塊具有適當體積,可以在我們所見的恆星狹小限度內形成恆星。
以上過程不斷進行著,整個星雲最終演化成星系。宇宙中最初形成星系的時間大約是大爆炸後十億年。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可以發現在我們星系以外的遙遠空間里正在形成的其它星系,那正是幾十億年前形成這些星系的情形。目前用天文望遠鏡觀測的星系總數須以10億來計算,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員而已。這些星系都是龐大的恆星集團,且距離我們極其遙遠,因此稱之為「島宇宙」。十幾個或幾十個星系由引力維系在一起,組成星系團;隨著宇宙的膨脹,星系團間正彼此遠離。
恆星的生命歷程
恆星是宇宙物質凝聚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起源於旋渦星雲臂上的一塊區域。在這塊區域物質較密集的部分,由於自身的引力較強,就會使物質聚集得更快,溫度也上升更快,旋轉得更快。這一過程逐漸加劇,當某一區域的中心溫度上升到約1000萬k時,就會引發熱瓜反應,向外發放輻射,恆星的生命歷程便開始了;而旋轉速度達到一定值時,恆星就會分裂成互相繞行的雙星或多星。 雙星(或多星)是恆星演化的正常規程,而伴有行星的單星(例如太陽)則是恆星演化中極其 罕見的事件,大約在十萬個恆星中才有一個,它的起源過程至今仍然只是一個猜想:在恆星演化的某一早期階段,兩個氣體星運行到彼此鄰近時,便產生了潮汐波。及至兩星接近到某一臨界距離時,這潮汐波即射出長臂狀的物質,然後再裂成具有適當大小與特性的物體,形成像地球這樣的行星。起源於原始星雲中的恆星為第一代恆星,它們是由原生物質組成的氣體星球。宇宙史紀元50億年時,第一代恆星產生了,它們照亮了幽暗的太空,從此一個新的宇宙時代來臨了。
恆星的生命歷程
恆星形成後開始進入生命周期中的氫燃燒階段,氫的原子核聚變成氦,並向外發放光和熱。當恆星中的氫消耗掉10%時就發生收縮,恆星中心部位的溫度升高到1 億k以上。同時,由於恆星內部的活動,恆星外層被中心區域推開,膨脹的恆星變成一顆紅巨星。於是,在星球密度很大溫度極高的中心部分開始發生氦的燃燒,氦核聚變成鈹,碳和氧。這一階段一直延續到恆星中心部分的氦消耗殆盡,碳和氧所佔的比例大致相等時才結束。 氦的燃燒階段結束時,星球中心區域收縮,溫度重新上升。在一些質量足夠大(質量至少是太陽的4倍)的恆星里,中心的溫度可以達到10億k,碳和氧的燃燒得以開始,結果形成了鈉,鎂,硅和硫等元素。當恆星中心部分的碳和氧消耗殆盡並富含硅時,便開始了硅的燃燒階段,硅轉化成硫,氬和其它一些更重的元素。如果恆星通過收縮,能使內部溫度升到30億k左右,那麼恆星便開始了它生命周期中的平衡階段,形成鐵及附近的一些元素。鐵在所有元素中,其原子核最為穩定,因此一顆恆星能燃燒到生命的終結,將形成一個鐵球,它的末日也便來臨了。
垂死的恆星與自身的引力作著最後抗爭,但最終還是跌進了引力深淵之中。外圍各層數以萬億噸計的物質以每秒幾成公里的速度朝核區坍縮,與核區發生了極為強烈的碰撞,這就是「超新星爆發」。爆發的巨大能量使恆星外圍物質得以加熱,鐵吸收中子及能量後,在恆星熔爐的是最後階段煉出了金,鉛,鈾等更重的元素。以上過程表明目前人類所利用的核 能(確切說應該是核裂變能)歸根到底是久遠的超新星爆發能,正如煤,石油所含的化學能是古老的太陽能一般。超新星爆發產生的巨大激波,將恆星外圍的物質拋入廣闊無垠的太空;這些物質由恆星各個燃燒階段產生的92種元素構成。恆星的一生燦爛輝粕,它的光和熱孵育了生命;它亦是宇宙中神奇的煉金爐,組成我們及地球的每一個原子,都曾在那些久已熄滅的古老恆星中經受熔煉。
恆星的物質循環
第一代恆星消亡了,它歸宿於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然而悲壯的死亡中醞釀著燦爛的新生,在它們的廢墟上將升起新一輪的恆星,一個有生命的宇宙時代即將拉開序幕。超新星爆發拋出的物質,在廣袤的星際空間漫無目的地遨遊,在碰撞和輻射的作用下,被原始星支攜帶著運行。幾百萬年過去了,這些物質因膨脹而變香稀薄,最終與原始星雲混而為一了,因此宇宙中的星雲不再只是由原生物質氫和氦構成,而是遭到重元素的污染;由開這種污染,恆星之外有了出現自然景觀,生命,技術和能源的可能。在宇宙史紀元100億年時,這種被「污染」的星雲在引力作用下收縮,坍縮和碎裂。核子活動再度爆發,第二代恆星及行星誕生了,太陽便是其中一例。這些恆星也將開始其生命歷程,最終與會因缺乏燃料而死去;它們的碎屑又與尚示聚集成恆星的原生物質一道凝聚成下一代恆星。但這各物質的再循環並非永無止境的,原生物質會一點一點地並入新生的恆星,直至全部用完。當最後一代恆星走完它們的生命輪回而死亡時,宇宙永恆的長夜就來臨了。
生命的形成與進化
生命是宇宙物質演化的最高級形式,也有人認為生命只是宇宙演化的副產物中微不足道的偶然現象,由於發生了種種時間和空間的巧合,才得以在地球上出現。的確,在宇宙中滿足生命形成與演化所必需的地方,即使不是唯有地球,也是很少的,地球所繞轉的太陽是恆星中少有的單星,例得它外圍有穩定的生態圈存在;太陽又是第二找恆星,使得其行星從一開始形成就有生命所必需的碳,氧等重元素存在;太陽大小適宜,使它既有足夠的存在時間供生命形成與進化,又有足夠的光和熱去孵育和羊育生命,地球本身也是一個特殊的行星,它的軌道全部在太陽的生態圈內;它大小適宜,使 它的引力能保留住水和大氣,且大氣層厚薄適當,即擋掉了大多數紫外線,又不至於遮住過多的陽光;地球有較強的磁場,使生命免遭宇宙帶電粒子的致命轟擊……,總之地球在許多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生命存在條件,使其成為宇宙中少有的生命家園.地球在46億年前形成後,便開始了生命形成歷程:原始地球中的無機物在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形成了簡單有機物,它們通過水流匯集於海洋,在那裡化合成復雜的有機物:這些復雜有機物形成生命的過程,至今仍然是個疑案,但其中必定有不計其數的巧合,在地球形成生命的過程中幸運地發生了;這樣,原始生命在地球形成15億年後出現了。原始生命在漫長的歲月里不斷進化:16億前有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出現,7億年前多細胞生物出現,3.7億年前陸地生物出現,2.8億年前爬行動物出現,1.8億年哺乳動物出現,7000萬年前靈長目動物出現,3500萬年削類人猿出現,400萬直前原人出現,50萬年削直立人出現,直至3.5萬年前出現了現代人類;於是在宇宙史紀元150億年時,宇宙中便月了智慧生物創造的技術和文明.我們目前所知的生命僅限於地球生命,而科學家對地外生命和文明的樂觀估計是:僅銀河系就可能有6億個行星有生命存在,其中擁有技術和文明的的行星也多達100萬個!
宇宙的終結
宇宙的未來命運如何?科學家、哲學家和神學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個目前被普遍認同的觀點是:宇宙作為物質世界的全部,也就遵守物質自身和規律;而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得出的結論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宇宙將在遙遠的未來走向死亡——永恆的死亡。
設想在非常非常遙遠的未來,所有恆星因缺乏燃料而熄滅,宇宙一片黑暗。在這漆黑的浩瀚太空中,潛伏著許多帶自轉的黑洞、離散的中子星和黑矮星,另外還有一些行星級的天體,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進行著一場戰爭,戰爭的結局是星系解散了,絕大多數天體被引力彈弓拋入星系際空間,永遠漫遊在膨脹著的太空中;而星系中心的黑洞取得了兼並戰的局部勝利,它吞並了百分之幾的天體,形成了更大的黑洞。這場戰爭持續時間長得超乎想像,大約是今天宇宙年齡的十億倍。
在又一段長長得超乎想像的時間里,當宇宙背景輻射由於膨脹降至足夠低的程度時,所有的黑洞最終都會在一陣快輻射中一下子化為烏有,在宇宙永恆夜幕中劃出一道道瞬現即逝的閃光;而其它天體也將在這漫長和時間里發生衰變而漸漸蒸發,直至完全消失,變成正電子或其它粒子;宇宙變成一鍋令人難以置信的稀湯,其中有光子、中微子及數量正在逐漸減少的電子和正電子。宇宙曾經擁有的輝煌,包括閃爍的群星及智慧生命創造的無數奇跡,都湮沒在這荒涼而又空虛的宇宙中,不留下任何記憶,只有時間在無休止地流逝,空間在無止境地膨脹……
④ 銀河系存在生物嗎
導語:銀河系中恆星就有多達1500億顆左右,而行星就更多了,按照這樣的數量,其中類似地球的星球最少也有10億,那麼這10億中的1%的星球有生命,那也有一千萬個生命星球,但是科學家表示類地星球很多,但是真正實現生命的存活並不容易,因為生物進化需要很長的時間,和探秘志了解下。
宇宙中有其他生命嗎
宇宙還有其他生命嗎這是人們一直在研究的課題,也是很多人研究的話題。但是嚴格來說宇宙中和地球類似的星球應該有很多,畢竟宇宙太大了,而地球只是其中渺小的一份子罷了。不過科學家已經成功發現了幾百個類地星球了。
要知道在銀河系中就有多達1500億顆左右的恆星,行星就更多了。其中一些肯定和地球差不多的,而各國科學家團隊也在不斷研究當中。並且已經成功發現了幾百個和地球很類似的星球。
銀河系存在多少生命?
銀河系直徑比十萬光年更多,假如銀河系中一共有一千億顆行星,和地球類似的最少也有10億左右,假如在這10億中有1%的星球有生命,那麼可能有一千萬個生命星球,即使在減少,最少也有十萬個。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雖然和地球條件差不多的星球很多,但是真正可以進化到生命的還是不多的。星球上面的生物進化需要漫長的時間,而星球保持穩定才是發展高級文明的關鍵。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變動,星球上生命就會全完蛋。
所以地球是比較不容易的,而人類的誕生和發展也是難以復制的。而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這個課題也是人們一直在持續研究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學有了更多進步。
總的來說就是銀河系中肯定是存在其他生命的,但是比較遺憾的是找到其他生命的蹤跡,當然也沒關系。畢竟人類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
結語:不管人們到底多麼保守,宇宙中肯定存在其他高級生命,而銀河系也不僅僅只有人類存在,這確實是相當讓人驚奇和感興趣的,宇宙的奧秘一直都是無窮無盡的。
⑤ 銀河系中還有其他生物嗎
太陽系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都不適合人類生存。我們人類在太陽系中是獨一無二的。那麼在太陽系以外,有沒有類似人類的智慧生物呢?
智慧生物的繁衍生存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尋找智慧生物,就先要尋找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以地球上產生生命的標准來說,作為先決條件的是,這種生命離不開液態水。我們想知道,在某行星上是不是已經存在類似人類甚至進化階段更高的生物。不論是這兩種情況中的哪一種,像地球上那樣長的演變年代看來總是必需的。
所以可想而知,一個行星必須同時滿足多少條件才能棲息生物,我們就會不難明白,天體具備適於生物的氣候是多麼稀罕啊!
行星上要維持生命存在需要很多條件,但是科學家仍然認為宇宙中適合生命存在的星球也有很多。據天文學家估算,銀河系裡有1000億顆以上的恆星,而它們周圍又有大約1500萬顆與地球環境差不多的行星。但是這些行星離地球實在太遙遠了,我們無法知道那裡的一切。
⑥ 改名銀河生物是利空還是利好
即非利好也非利空,而是看公司的高層想要獲取更多資金的別有用心
更名有很多原因,比如【凱樂科技】主業是生產塑料產品的,比如茶品,杯具,板凳,奶瓶等。但是在後來因為2012年【白酒板塊】強勢,於是公司立刻像更名叫【黃山頂】並且企圖收購該酒的買斷產品後,在吸納更多的資金。
所以說,名字只不過是看公司怎麼用,把名字改叫白酒的,是因為白酒當時強勢吸納的資金最多。也等於做了一個無形的廣告宣傳
另外還有【熊貓煙花】本來是做煙花炮竹的,結果因為最近兩年【互聯網金融】概念強勢吸納資金比較多,於是他就想通過改名【熊貓金控】聲稱自己是做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於是一下子榮6元漲到現在的40多元(當然還會繼續漲,因為停牌要補漲的)
這里說明,大家改名,不是什麼利好,也不是什麼利空,而是公司高層管理希望在股市裡用最低的成本吸納最多的錢。
美國和歐洲日本等國家的融資成本為7%,非常便宜,
中國的融資成本是20%,幾乎是美國的三倍,比如你發1億股票,要付給證券公司7%的股息,然後要在付13%的錢給證監會,這樣一來,為了用更低的成本將自己股價推高,然後在高股價的時候賣出一部分股票套現,就能將為自己公司套現更多的錢。
有些公司根本不用更名或者什麼概念來套現或者推高股價,而是直接請操盤手一起互相高價買賣推高後然後自己在賣出。
⑦ 探索銀河系中的生物是怎樣形成的
生物進化的過程如此漫長,把它和恆星演化的時間去對比沒有什麼不恰當。我們知道,天上有的恆星那樣年輕,甚至爪哇猿人曾經是它們誕生的見證人。在這種恆星周圍的行星上,目前高級生物還來不及形成。我們也知道,大質量恆星發光發熱只有幾百萬年,這對於生物進化實在太短暫了。看來合適的對象只有從質量相當於或小於太陽的恆星中去找。銀河系大約共有恆星千億,其中絕大多數的質量都算「合格」,這是因為質量較大的恆星終究甚少。
除了百分之幾的少數例外,銀河系中恆星的發熱年代都很長,足以使智慧生物漸漸形成。但尚不清楚的是這些星有沒有行星圍繞著它們轉,因為只有在圍繞恆星公轉的天體上才能具備液態水所需的溫度。可惜天文學家對別的太陽周圍的行星還一無所知。由於它們實在太遙遠,即使離我們最近的一些恆星確有這種伴侶天體繞它們轉,人們也還沒有能做到用望遠鏡直接觀測這些微乎其微的對象。可是話又說回來,別的恆星周圍也有行星繞著轉,這是極有可能的。首先,人們要打破生活在一個獨特太陽系中這樣一種概念的束縛。科學發展史曾一次又一次地表明,那種把人類放在宇宙中特優地位的想法,都是錯誤的信念。
我們已經了解,宇宙物質的角動量很可能使單星周圍形成行星系。人類自己所處的行星系也支持這種觀點。巨大行星木星和土星甚至以它們的衛星群在周圍組成了具體而微的「行星系」,看來這也要歸因於角動量。因此,單星周圍都有行星系在運轉的假想是合理的。
如果在恆星形成的過程中由於角動量因素而產生了一對雙星,那麼即使在此以前行星曾經出現過,它們也應該在不長的宇宙演變歲月中不是落到其中的一顆星上,就是被甩到宇宙空間。因為認真觀測表明半數以上的恆星是雙星,所以銀河系整個算下來還剩大約400億恆星伴有行星。
問題又來了:這些行星與各自恆星的距離是否合適呢?一個行星至少應該滿足的條件是它與所屬恆星的距離使得輻射在它表面造成液態水所需的溫度。在太陽系中,水星極靠近太陽,而離太陽比火星更遠的所有外行星則受陽光照射太弱,不夠溫暖。別的恆星周圍的行星我們始終還沒有見到,怎樣才能知道它們之中有多少已經具備了距離恆星恰到好處的條件呢?我們的辦法只有和自己所處的行星系類比。地球無疑地處在太陽系生命帶內部,火星和金星靠近此帶邊緣。「水手」號探測器拍到的照片表明,火星表面的荒涼程度和月球表面類似。盡管火星有大氣並且含有水分,但是在它表面上軟著陸的一系列「海盜」號探測器經過取土分析並沒有發現生物細胞的任何跡象。前蘇聯的一批探測器測到的金星表面溫度超過450攝氏度,所以金星也不是生物棲息的場所。在太陽系中我們似乎是獨此一家。
只要仔細想想,一個行星必須同時滿足多少條件才能棲息生物,我們就會明白,天體具備適於生物的氣候是多麼稀罕的巧例。1977年,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工作的科學家邁克爾·H·哈特指出,只要把我們對太陽的距離縮短5%,地球上的生物就會熱不可耐而不能生存;這段距離只要加長1%,地球就要被冰川覆蓋。我們所居住的行星伸縮餘地是不大的,因此他認為,外部條件合適,使生物能進化到較高級階段的行星,在銀河系中最多隻有100萬個。
在某個行星上如果適宜的氣候能維持足夠長的年代,生命確實會形成嗎?這個問題應該去問生物學家,而不是天文學家。不過天文學家也能幫一點忙,他了解,除了少數例外,整個宇宙中化學元素的分布大體上是相同的,銀河系中離我們最遙遠的恆星,甚至別的星系中的恆星,它們的化學組成和太陽一樣。沒有由硫組成的恆星,也沒有由汞組成的雲團。壓倒多數的情況下宇宙物質的最主要成分是氫,其次是氦,再其次才是其他的化學元素。我們可以向生物學家保證,即使是在一個遙遠的,但氣候適宜的行星上,他也能找到構成一切有機分子所需的各種物質。射電天文學家在氣體雲發現了名目繁多的各種有機分子,其中有乙醇和甲酸,有氰化氫和甲醚。當然,從這類簡單有機化合物向那些構成生命基礎的復雜分子演變,是一條漫長的道路。讓我們假想,凡是可能孕育生命的場所,生物實際上都已出現,那麼銀河系中可能有著100萬個居住生物的行星,這些生物也許各自都已演變了40億年,只不過它們理應處在各自不盡相同的進化階段罷了,甚至有些行星上的生物已經達到智能生物階段了。
⑧ 銀河生物cart什麼時
12月17日晚間,銀河生物發布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成都銀河生物醫葯有限公司、控股公司北京馬力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四川大學聯合提交的CAR-T療法「抗CD19分子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自體T淋巴細胞注射液」臨床試驗申請已於2017年10月30日獲得四川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受理,並已在完成葯物臨床試驗現場核查、研製現場核查、生產現場核查及抽樣等工作後,已於12月15日將「抗CD19分子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自體T淋巴細胞注射液」的相關材料轉報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審評、審批。本次聯合提交的臨床試驗申請的適應症為淋巴瘤。
聯合申報已走完核查流程 或將先行獲批
公開資料顯示,本次聯合申報CAR-T療法的三家單位均與上市公司銀河生物關系密切。2015年銀河生物轉型生物醫葯以來,一直關注行業內先進技術的研發,四川大學是銀河生物自轉型至今的合作夥伴,成都銀河生物醫葯有限公司是銀河生物的全資子公司,作為公司生物醫葯研發的重要載體,在CAR-T相關療法的研究上一直努力推進。另外,2016年12月,銀河生物通過分期增資方式取得CAR-T療法臨床試驗走在國內前列的北京馬力喏的股權。
11月初,在天津召開的第二屆中美腫瘤精準醫學高峰論壇上,國際著名的腫瘤免疫治療專家、北京馬力喏公司首席科學家、美國南加州大學陳思毅教授做了主題報告,介紹了北京馬力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發出改良型的抗CD19 CAR-T細胞治療產品的情況。當時,成都銀河、北京馬力喏、四川大學聯合對CD19 CAR-T產品進行臨床申報就已經獲得了四川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受理。
自三家聯合申報獲四川省葯監局受理以來,國內的CAR-T申報熱點不斷,先是南京傳奇生物於12月8日的申請獲CFDA受理,繼而科濟生物的申請於12月11日獲上海食葯局受理。業內人士表示,一般來講,受理之後還會有一個監管部門核查的過程,核查完畢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才會進行審批,此次銀河生物公告其核查流程已走完,或將在審批中佔得先機。
行業專家表示,在國家鼓勵創新、簡政放權的助力下,10月23日,CFDA在公開徵求《葯品注冊管理辦法(修訂稿)》意見稿中提到,將細胞治療作為葯品申報,將加快CAR-T國內上市的步伐,實現生產流程標准化和規范化,而開發安全有效的產品、具備專利先發優勢以及合理定價策略、符合國家審批監管政策的企業必將脫穎而出。
產品安全性及有效性業內領先 銀河生物將獲益明顯
CAR-T療法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Carl June教授和他的團隊首創。後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醫院和葯企參與到CAR-T技術開發當中。隨著不斷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也看到了這一療法的前景,資金不斷湧入,加速推動了技術進步。
截至今年7月,在臨床試驗網站,以「CAR-T」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看到,美國登記開展CAR-T臨床研究項目136項,歐洲60項,中國121項。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CAR-T技術研發的整體水平並不比國外差很多,CAR-T療法是目前為數不多的中國不落後於西方國家的葯品研發領域,甚至在某些方向上還可能會取得領先,只是未來產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8月底,諾華公司用於治療B細胞急性淋巴白血病的全球首款CAR-T療法Kymriah獲FDA批准,10月18日,Kite Pharma的CAR-T細胞療法Yescarta也獲得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特殊類型成人大B細胞淋巴瘤。CAR-T細胞療法商業化快速推進,對行業形成了利好。
在國內,北京馬力喏和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是走在行業前列的團隊。北京馬力喏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淋巴瘤治療權威專家朱軍教授團隊合作,進行了改良型抗CD19 CAR-T細胞治療淋巴瘤的臨床試驗。北京馬力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改良型的抗CD19 CAR-T細胞具有很強的腫瘤細胞殺傷能力,但細胞增殖溫和,從而有緩慢及持久的腫瘤殺傷特性。而在CAR-T療法最重要的安全性上,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北京馬力喏的改良型抗CD19 CAR-T細胞治療有效率達到70%,在高劑量組有效率達到約80%,其中完全緩解(CR)率達到55%,並且療效持久。在取得很好療效的同時,臨床試驗過程中,只有3例患者出現低熱反應,所有25例治療病人沒有發生一例嚴重不良反應,均未出現嚴重細胞因子風暴(CRS)及神經毒性不良反應。
而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及魏於全院士所帶領團隊在CAR-T技術研發上一直處於國內前列。魏於全院士帶領團隊從事CAR-T細胞免疫治療研究超過10年,已進行了多個靶點抗腫瘤CAR-T細胞的研究,其中靶向人CD19的CAR-T細胞治療血液腫瘤技術已經進入臨床試驗研究階段(已完成多例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的臨床治療),靶向人VEGFR-1的CAR-T細胞治療實體腫瘤技術即將完成臨床前研究。
業內人士分析,本次銀河生物相關的三家單位聯合申報CAR-T療法上報CFDA審批,說明相關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一旦獲批,將成為國內首個獲得審批的CAR-T療法,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國相關的技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近期,港股金斯瑞生物科技旗下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CAR-T細胞技術中國臨床申請(CXSL1700201)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葯品評審中心正式受理,帶動金斯瑞生物的一波上漲,而成都銀河、北京馬力喏和四川大學的聯合申請,必將對銀河生物形成利好。
⑨ 請問老師ST銀河和ST天成是什麼關系銀河生物股份拍賣對於天成有什麼影響銀河拍賣股權對於天成是利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