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想學微整哪裡交的好
微整型 它屬於臨床醫學這個專業 你必須要拿到臨床醫學這個專業的畢業證 然後參加助理醫師和執業醫師考試 考到了證件 才可以上崗工作 不然哪怕你學到了這門專業沒有學歷也屬於赤腳醫生 屬於無證行醫 想學這個你現在只有重新去上一個臨床醫學專業的大學
『貳』 學牛肉粉做法懷化哪有教早餐米粉技術的
牛肉粉作法
1,黃牛肉洗凈切成大塊下鍋煮,鍋開後反復打去血沫,用紗布把適量的花椒、八角、山奈、草果、沙仁、香葉、回香、桂皮、干辣椒(整個)包好還有姜塊一起放進鍋中和牛肉一起小火燉,燉至牛肉基本上熟了撈出一半切成1厘米見方大小的肉丁,如有牛筋也切成丁一起再放到另一個鍋中繼續燉,直至燉酥爛為止,另一半待涼透了(4個小時以上)切成3厘米寬5厘米長的肉片備用。牛板油煉成牛油單獨用容器盛出來備用。
2,米粉,用清水漂過;糊辣椒面,用干辣椒烤脆微糊舂成辣椒面(以能夠看到完整的辣椒籽和玉米粒大小的辣椒皮為標准);泡酸蓮白,食用時從泡菜壇里撈出切成小片用小碟裝好當做配菜;酸菜,切成1.5-2厘米長段;蕪荽節成食指第一節那樣長短的段;
3,米粉(一般一碗牛肉粉約150克-200克)放入開水鍋中燙透,撈入湯碗里,在米粉上鋪上牛肉片,蓋上燉熟的牛肉丁或牛筋丁,放上適量的酸菜,加上牛油(根據個人口味而定),最後澆上滾燙的原湯,灑上芫荽節即可。
『叄』 沒有基礎的人學微整需要什麼條件嗎
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如果想要從事整形外科行業的話,必須要有《醫師資格證》以及《執業醫師證》這兩個證件。按照不同省市的衛生部門規定,可能還會要求從事整形外科行業的醫生必須要有《醫學美容主診醫生資格證》
並且根據相關行業的規定,要想從事整形外科手術的話,必須要有2年的手術經驗,也要通過相應的書面以及口頭考試。
微型整形手術
不僅適用於工作繁忙、時間不多的人群,也適用於眉毛輕薄、稀少、短小、眉毛斷裂、因紋眉失敗而洗過或剪過眉毛的人群。這種眉毛基礎經過微造型修改後,在半米的距離之外沒有裝飾痕跡。因此,選擇一種技術合理的專業微整形器是重要的。
唇部修飾適合范圍廣的人群,特別適合唇部輪廓不清、比例不協調、唇色白、暗、紫、經常脫皮乾燥、工作繁忙和唇部保養較頻繁的人群。此外,為了避免在公共場所口紅的尷尬,最好的選擇是唇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醫師資格證
『肆』 我想學微整,哪裡學好
不要擔心。為你解答。可以去上海的那個華美啊!讓求美者更加輕松愉快獲得美麗。記得感謝我,加分啊!
『伍』 懷化學院怎麼樣
懷化學院
學校總概[英]Huaihua College
懷化學院創辦於1958年,前身是懷化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學校坐落於古有「滇黔門戶、全楚咽喉」之稱,現有湘黔、枝柳、渝懷三條鐵路及209、320國道、滬昆高速交匯的交通樞紐城市——懷化市。佔地1000餘畝,建築面積40多萬平方米,分東、西兩個校區辦學。2000年以來,學校先後被評為「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文明高校」、「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懷化學院系部介紹
現在學校擁有兩個校區(東、西區),共有系部17個,分別如下:
1、物理與信息工程系 西區
現有教職員工5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博士研究生3人,碩士研究生28人。
2、藝術設計系 西區
現有教職工3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5人。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東區
現有教職員工4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講師、工程師10人,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20人。
4、體育系 西區
現有教職工4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碩士16人,在讀博士2人,在讀碩士8人。
5、生命科學系 西區
現有教職工3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講師14人;博士7人,碩士14人。
6、數學與應用數學系 東區
現有教職工40人, 專職教師3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講師22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31人。
7、化學與化學工程系 西區
現有教職工2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含高級實驗師),博士3人,碩士10人。
8、音樂系 西區
現有教師5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碩士研究生5人。
9、外國語言文學系 東區
現有教師3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碩士15人,並常年聘有外籍教師。
10、政法系 東區
現有教職工2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1人,碩士13人。
11、人文教育系 東區
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4人,碩士19人。
12、工商管理系 東區
現有教職工27人,教授1人、副教授7人、講師12人;有博士研究生4人、碩士研究生25人。
13、經濟學系 東區
現有教職工21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9人,博士研究生4人,碩士研究生10人。
14、預科部(本科)東區
15、美術系 西區
現有專業教師2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碩士3人,特聘外籍教師1人。
榮譽及優秀校友
學校先後被評為「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文明高校」、「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到目前為止,懷化學院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30000多名,「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全國自立自強優秀大學生洪戰輝、著名作家王躍文、曾獲首屆「總理基金獎」的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席南華、著名青年歌唱演員陳思思、加拿大皇後大學終身教授賈宗超、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莫文秀、被譽為「軍中第一棒」的國防大學女指揮家王卓娟等優秀人才就是其中的代表。
總概來說,懷化學院是不錯的,至於你自己的觀點,還是靠你自己去判斷吧。
『陸』 懷化職業技術學校哪家好
你好,建議您去專業的汽修學校學校最好,要到學校具體的看看才能知道。 1、看設備,因為汽修是屬於技術類的,要靠大量的實踐,大量的操作,以及接觸更多的車型才能學好。 2、看教學模式,看看學校都是怎麼來上課的。 3、看看畢業的就業保障問題。 4、看學校的資質,師資力量等。
首先,是否有足夠的教學資源,例如學校有沒有在汽車維修行業的專家人士,專業人士可以給你更好的技術經驗傳遞;
其次,是否有足夠豐富的教學設備,汽修技術是一門理論加實踐,練習出來的專業性較強的技術。因此汽修院校是否有先進的教學設備或實驗機器都非常重要;
最後,教學環境,這里的教學環境不僅僅是指的學校環境,還包括學校周邊環境。良好的學校環境當然可以更好的利於學習,如果學校周邊有相關的汽車企業,更加有利於畢業後的就業。
以上三點建議,僅供參考。同時建議還是到實地考察一下。望採納!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社會要麼有學歷,要麼有技術,沒有學歷沒有技術很難有大的發展。但是,技術專業也分很多,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選,學什麼好呢?下面幾個專業從就業前景和發展空間上來說都值得去參考。
一、汽車維修
汽車維修診斷和維修自身整體發展落後於汽車設計和汽車製造技術的發展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現在的汽車已經是高度機電一體化,尤其是微電子技術、電子控制技術在汽車上已經廣泛應用,也就是說目前大部分的汽車維修人員現有的維修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汽車維修技術的要求。汽車維修中,維修人員確定維修思路由於受到自身技術的制約,因此工作效率比較低。因此,對於專業的汽修人才,行業需求量非常的高,就業形勢好。
二、新能源專業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對於中國的汽車市場來說是一個新的發展契機。新能源公交、混合動力計程車、新能源私家車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生活中。但與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相對的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人才的培養卻較為落後。截至2017年,我國汽車後服務人才缺口達300萬之眾,新能源人才在此基礎上仍有近百萬缺口,可謂觸目驚心。
三、智能網聯專業
目前基於自動駕駛技術的L4級汽車已經量產並商業化(如豐田凱美瑞八代轎車,就提供了智能巡航功能)5G的到來,將會極大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的高速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現有車輛智能改裝需求。
基於新能源車維保、智能技術改裝、智能網聯汽車特定崗位的技能人才將是未來五年內企業急需人才。
四、汽車美容
據統計,汽車後市場產值已達萬億元,其中,汽車美容作為汽車後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一部分眼光獨到的淘金者從中看到了商機,紛紛加入汽車美容市場搶佔先機,而對於專業的汽車美容人才目前還非常的缺乏。
在選擇專業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專業的發展前景之外,還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
『柒』 懷化的民俗民風有什麼
清明送麻糍
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稱年糕。清明做麻糍,過年做年糕,這是新昌民間流傳至今的風俗習慣。過去,清明祭掃太公墳時有分麻糕的習慣。輪到作祭主的必須預先作好准備,待祭掃分,在墳壇前當場按人分麻糍。民間所講的「清明拿麻糍,見人頭分麻糍」之說蓋出於此。新昌縣志載:「宗族的太公墳,掃墓人多……祭掃會餐後,分胙肉和麻糍。」建國後,清明分麻糍的習慣已屬少見,可是清明節做麻糍卻更為普遍了。但它的意義並非單一為掃墓。
在新昌還有清明送麻糍的習慣。這是兩家聯姻後嫁娶前的一種禮儀。這一禮俗很早以前便在全縣各地農村中流行。在嵊州市與新昌毗鄰的農村中也如此。誰家要娶媳婦了,男家一般都要在清明節前向女家送去清明麻糍,預示在下一個清明節前將要來娶新媳婦過門了。女兒出嫁後,女家父母到了清明節又得向男家回送清明麻糍。據說這是預祝小倆口結成夫妻日子能過得糯滋滋、甜絲絲。
送清明麻糍最為講究的是回山一帶。春分後一星期便開始打算好辦齊所用的作料。離清明節還五、六天就要安排送去,寧可早一天,不能遲一日。送的時間必須是上午,於是頭一天下午或晚上一定要做好麻糍。凡是禮儀麻糍都須嵌過餡,叫做嵌糖麻糍。在製作中也比一般精細一些、搗得透一些,外形盡量做得樣子好一些。大小要勻稱,長短要致,餡的甜度也總是足一些。用來送麻糍的傢伙也有一套講究。大多用團空(用篾編成,工藝精細,形似鞋籃)或切籃。把麻糍一段一段分層次整齊地碼放在裡面,外面再套以青色麻袋,然後打好牢固的結(表示吉慶、結親)。向女家送,一般都應由新女婿親自挑著去,以表誠意。如新女婿因故無法新自去,也有由兄弟代送的。女方向男家送,多由新媳婦的兄弟送。
麻糍送到後,還應將送來的麻糍馬上分別向鄰里家分過去,以表熱情大方。這時鄰里鄉親便會圍上來看一看新上門的「毛腳女婿」,相互認識一番,大家也便知道這姑娘不久就要出嫁了。所以群眾中還有「吃過清明糕,囡便養勿牢」之說。女家向男家回送的清明麻糍也一樣,總得分給鄰里鄉親共享口福,鄉親們接過贈送的麻糍,總是樂呵呵地還要回敬幾句客套。
關於送清明麻糍,新縣志中有「鄉下有些男家給女家送三年清明麻糍,以示家底殷實」的記載。這是過去的事,現在大多隻送過一年就算了。
做麻糍得先將糯米浸泡在水中,待脹足後淘盡瀝干、上蒸桶蒸熟後,放在石臼內搗爛成團後起舂,再趁熱拉成厚薄相當的粉團,然後嵌以餡。做清明麻糍時間遲早因用場而異。要上新墳的最早,春分後三天就要做了。
做麻糍時需要一定的人手和勞力。因此,常常與兄弟叔伯或鄰居相約在一起做。大家分工合作,各獻身手,既忙碌又鬧熱。年輕力壯的男子在輪番用搗杵(有檀樹和石頭兩種)用力搗麻糍,還有一人專門負責在搗的時候掭麻糍,搗的人大汗淋漓,掭的人熱得不時發出噝噝聲。主婦和幫忙的女人們也在張羅著燒火上蒸,准備好攤麻糍用的團背(竹籩)、面板以及調理好餡等。在這里最湊熱鬧的主角要算是小孩子,他們硬是擠在一起圍在石臼邊看熱鬧,等著吃熱麻糍。年紀大一點的長輩也大多在那裡,抽著煙,喝著茶談笑風生……
用來嵌麻糍的餡種類不少。有豆沙、豇頭、油麻等,還可以根據個人口味用鹹菜餡或其它混合餡,也有將山裡的棉花青(紹興稱艾)預先剁成碎末搗進去做成青麻糍的。麻糍的吃法也很多,可油煎、可火烤……
陽戲
陽戲形成於清嘉慶、道光之間。由湘西各地民歌、民間小調、花燈和儺堂巫師舞唱演變而來。發展過程中受辰河戲的影響,由沒有行當,到分「二小」、「三小」以至多行當;由演故事,到唱小戲,演大本戲;由清唱到配打擊樂伴奏,加過音樂;由矮台演出到高台演出,這才正式成了高台戲的劇種。
二十世紀中葉,湘西城鄉穩定,經濟活躍,商業興旺,陽戲也就得到了發展,逐浙形成上河陽戲(流行於黔陽,懷化、芷江、會同、靖縣、通道等地)、大河陽戲(即辰河陽戲,流行於辰溪、漵浦、麻陽、鳳凰、滬溪、吉首等地)、北河陽戲(流行於大庸、永順、古丈、沅陵等地)。三種路子各有特點:上河主要唱腔有七字句、五字句、三字句、春華調;大河主要唱腔是小生一字、女一字、七句半、男女趕板及翻山調等;北河主要唱腔有正宮調、蛤蟆調及陽調等。
陽戲傳統劇目150餘個,多屬家庭愛情、勞動趣聞和神妖鬼怪故事,很少帝王將相戲。表演以「二小」具有特色,小丑的步法、小旦的身段十分豐富。唱腔有正調、小調。男女分腔,以瓮琴為主要伴奏樂器,整理的《盤花》、《三寶舞龍》等傳統劇目和改編的神話戲《春哥與錦雞》等最有影響。名藝人有文天送、杜從善、油菜花等。
辰溪絲弦
絲弦是屬於長江一帶流入辰溪的,已有百餘年歷史。絲弦是一種優雅的宮庭音樂。辰溪絲弦在整個湖南絲弦中,是體系比較完整、藝術性較強的民間音樂,它有獨特的牌子曲目,分為牌子絲弦在整個湖南絲弦中,是體系比較完整、藝術性較強的民間音樂,它有獨特的牌子曲目,分為牌子絲弦和板子絲弦,在多年的演唱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曲牌格調。曲牌中的一字韻、二字韻、五字韻等,都是隨著演唱成套成型劇的需要形成的較完整全面的板路。如《小喬哭夫》、《越調》、《四季相思》、《數麻麻雀》等在音樂藝術上都有其獨到之處,抗日戰爭時期,受京戲、流行歌曲、舞蹈等的沖擊,幾乎銷聲匿跡。解放後,1955年在挖掘民間藝術中,辰溪絲弦被列入重要的發掘對象。有關專家和工藝工作者對辰溪絲弦的曲牌以及它的發展歷史作了認真的搜集整理,作為寶貴的資料予以保存。辰溪絲弦是我縣民間藝術的明珠,它對研究民間音樂和民間音樂的創作,有著相當重要的價值,可以說是辰溪的一塊文化瑰寶。
辰溪絲弦在表演中,由一群靚麗少女穿著旗袍式或細軟綢緞、生活淡妝,多用琵琶、扇子或碟子等作為道具。演唱時,曲調悠揚婉轉,悅耳動聽,配著姑娘們輕盈的舞步,阿娜的身姿,看了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七、八十年代創作的《背簍書記》、《唱春芳》、《婆媳新曲》、《如今農民都有花》等辰溪絲弦,在省里演出時均獲得好的成績,享譽著很高的聲譽,現在每逢節日慶典大型文藝演出,都少了不地方瑰寶--辰溪絲弦的表演。
沅陵盤瓠龍舟節
沅陵的龍舟是沅陵人的魂,據說起源於崇拜盤瓠,有人形容得好:「提起龍船,沅陵人就像喝了幾碗燒酒,吞下了幾腿狗肉,頭就熱,心就燒,口就癢,血就騰,渾身脹起一股股的『包子勁』」。沅陵龍舟節從准備到結束分為「偷料、關頭、清橈、賞紅搶紅、砸船」五個步驟。比賽日期為五月十二至十四日共三天,期間人山人海,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吵,為沅陵一大盛會。
舞龍燈
舞龍,是一種深受侗族群眾喜愛的民間體育活動。從大年初一到元宵,會同侗寨各地都有舞龍燈的傳統習俗。節前,人們就忙著扎龍燈,描龍頭、龍尾。每逢大年初一,一支支生龍活虎的舞龍隊便湧向村寨。鼓樓草坪、中堂屋、曬場都成了他們的大舞台,舞到哪裡,哪裡便人山人海,鑼鼓齊鳴,鞭炮喧天,鬧成一片,給侗鄉春節增添了一層喜慶熱烈的氣氛。
侗族人民對接龍敬龍十分虔誠,迎龍進寨,接龍進屋,都要煨茶鳴炮、開始唱:「青龍頭上三點花,龍來恭賀主人家,主家接龍有誠意,又燃鞭炮又敬茶,今日龍來賀過後,吉星高照主人家。」如此唱一段,舞一段,舞一段又唱一段,越唱越發興,越舞越精神。在一段精彩表演之後,長龍蜷息一旁,獅子躍上了高台,先打個照面給主家拜年,就開始獅子表演。中間穿插有刀槍拳棍、劍錘尺鐧等武術表演。
龍燈舞到正月十五日圓燈後,還要舉行燒龍燈儀式。它象徵著送龍燈回龍宮。先由燈頭將龍頭放到指定的河邊,其餘舞龍者則將龍身、龍尾和各式花燈堆集在一起。這時,周圍狂歡的人們,或朝龍燈燃放鞭炮,或用松柴點火扔向龍燈。於是,一年一度的舞龍燈活動,便在這熊熊的火光中結束了。
新街蘆笙場
農歷七月十五日,是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藕團鄉苗族、侗族人民踩蘆笙的節日。新街蘆場,位於藕團新街村(原濫泥沖)與塘保寨之間的九盧沖山坳上,距塘保兩華里許,場坪方圓不到900平方米,四周是一片茂密的樹林,場中間有一株古樹,樹腳有一塊民國乙卯年(1951年)豎的石碑,碑高1米,寬62厘米,厚8厘米,碑文記載著蘆竹場的各項規章制度。每年一度的蘆笙節,附近各地寨的苗族和侗族同胞,都身著民族節日盛裝,不畏炎夏盛暑,翻山越嶺,來到這山裡,吹笙跳舞。毗鄰的貴州省各寨苗、侗青年亦前來助興,加上走親訪友,商賈交易,山坳上熱鬧非凡。
踩蘆笙是一種集體舞蹈。青壯年幾十人圍成一圈,男排吹蘆笙,女的左手提巾,右手握扇,隨著蘆笙音樂舞蹈 ,舞步隨著節奏的變化而變化,時而進,時而退,時而快,時而慢。這一民間集體舞蹈的歷史比較悠久,在苗、侗人民中流傳著關於"踩蘆笙"來歷的故事:
很久以前的一年夏天,天氣暴熱,田地乾旱,莊稼枯萎。一天,濫泥沖、老里盤、高營寨、塘保寨的苗族、侗族同胞,集中在這個坳上的空坪里,供上肥豬、焚香燃燭、虔誠地跪地訴求天神保佑,快降甘雨、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突然,天空烏雲密布,一條口含寶珠的青龍在雲中翻騰,時隱時現。頓時電閃雷鳴,下了一場大雨。人們歡喜若狂,在坪地里吹笙歌舞。貪婪的寨主妄想得到青龍口中的寶珠,便命家奴箭射青龍。人們非常氣憤,齊心協力,趕走了寨主。隨後,天郎雲開,青龍豐收。從此,附近的苗鄉侗寨同胞,每年到這里踩蘆笙三次,即正月十五祈求風調雨順;七月十五報答龍神;十月十五共慶豐收。
這說明,踩蘆笙原本是這里的苗族、侗族人民進行敬奉天神的祭祀活動。經過多年流傳,改為現在只在每上農歷七月十五日舉行一次踩蘆笙舞會了。
這一帶的苗族和侗族人民長期和睦相處,互相通婚,他們的語言有苗、侗之分,但生活習俗碩小異。兩個民族穿著同樣的服裝,共在一個蘆笙場舞蹈 ,同吹一種蘆笙調。苗族的蘆笙發音略顯高亢淡嘯;侗族的蘆笙發音略顯清脆平和。苗族的舞步動作比較輕快,上幣微挺,下肢顫動;侗族的舞步作稍慢,舞小稍沉。蘆笙舞一共有九個曲調,每個曲調反復吹奏三至四遍。一輪踩完九個曲調約需一個小時。每踩完一輪便休息片刻,然後再吹再踩 ;由於居住分散,路途較遠,中午時分才能開始,臨近黃錯時結束,一個下午只能踩三至四輪。踩蘆笙是世代相傳的集體舞蹈。每年七月十五日前夕,各苗鄉侗寨總要分別組織在晚上集體排練十來天,由於退出舞場的老一輩負責向小青年傳授舞蹈技藝,往往是父親教兒子,母親教女兒。到了七月十五這一天,姑娘們提前吃了早飯,由母親或姑嫂幫助精心梳妝打扮,穿上節日盛裝,頭、頸、手腕等處,戴上數斤重的銀飾,全身煥然一新。小夥子們則穿上漂亮衣服赴會。動身前,先要在本寨空坪里踩練一番,然後鳴放大炮,眾人才跟在彩旗後面出發。
「踩蘆笙」開始,蘆笙齊奏,大炮小炮齊鳴,由一人舉紅旗為前導,其後是二至四個男孩手執系紅布的條小旗,再後是吹蘆笙的男人,女的在最後,成單行踏著蘆笙曲的節奏進入舞場,逐步走成一圈。小孩一邊踩著舞步,一邊用枝條左右橫掃,將圍觀的人掃開,騰出一片很寬的空坪。後到達的舞隊亦按同樣方式進場,在先到的舞隊圈外又套成一個圈,如此一圈套一圈,場地越來越寬,最多時套到九層。這時,上百支蘆笙,同吹各自的曲子,高中低音協調配合,響徹雲霄,煞是動聽,幾百有的舞隊,時而進,時而退,時面踏步,時而轉身,交替變換,舞姿翩躚。姑娘們銀飾,閃爍晃動,璀燦奪目,實在蔚為壯觀。整個舞蹈表現了苗族、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喜慶和嚮往。顯示了苗、侗人民勤勞、勇敢、團結奮斗的精神和熱情奔放的風格。
夜郎竹文化
夜郎文化包括「採集、漁獵、農耕」三大文化。而夜郎竹文化則是「漁獵」文化中的一個分支。夜郎竹文化與其他地區的竹文化有著本質的區別。狹義的竹文化,早在5000——1萬年左右就已產生,但它僅限於以竹作為人類生活的用具而產生的適用性文化。如釣竿釣魚可使人產生閑情逸趣、竹樂器奏樂可使人心曠神怡,由此而產生的表達具體情感和體驗的文化只是竹的具體使用的產物,是一種表象的竹文化。但它根本不等同於夜郎的竹文化。因為夜郎竹文化是沉澱的精華。它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還具有典型的神化性、崇尚性和神秘性質。
夜郎竹文化產生於神話
《後漢書•南蠻傳》:「夜郎者,初有女子浣於 月逐 水,有三節大竹、流入足間,剖竹視之,得一男,歸養之。及長有武藝,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武帝賜其王印綬,遂殺之。封其三子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縣有竹王三郎神是也。破竹之野,遂成竹林,林邊建竹王廟」。從史書考證,竹王出世正好在戰國——秦漢的一百餘年的兵荒馬亂年代(公元前256-138年),當時的我國大西南一帶更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時世呼喚英雄,夜郎民族期盼有一位能夠平定戰亂、主宰夜郎民族命運,帶領夜郎民族過上幸福穩定生活的部落首領降臨人間。於是乎,產生了從竹筒里誕生竹王的美麗神話。竹王既然投胎於竹,夜郎民族就理所當然地產生了對竹的崇拜。竹王被夜郎民族奉為神,其出世的神話,既是夜郎竹文化產生的歷史依據,又為夜郎竹文化賦予了神化的色彩。
夜郎竹文化寄託著夜郎民族的崇尚與寄託
在夜郎民族代代相承的竹文化中,「竹」作為竹王的衣胞,其自然就依附有神的魅力。夜郎民族從而也就自然而然地認為「竹」對人具有庇佑作用,把對人間太平和美好生活的寄託,變為對「竹」的信奉與崇尚,夜郎竹文化也因此在夜郎民族中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與他們的民風民俗血脈相連,代代相襲。
以竹庇佑生命與健康 在古夜郎縣——湖南新晃,侗家人千百年來的生育,婚嫁以竹庇佑、辟邪。男孩出生,公婆、父母為了其不生病和長命富貴,在男孩洗三朝的日子裡,於屋邊選一塊好地,栽上一根金竹,父母對金竹(陪竹)的護理格外小心,讓竹陪伴男孩快快成長。要是出生雙胞胎的男孩,如其中一個不幸死了,那就非得載一根金竹陪伴活著的男孩不可。
新晃廣大侗族地區,家家屋檐下隨處可見掛著竹篩、竹簸,其用意就是為了驅邪。新娘子出嫁坐的花轎掛著竹篩、新娘子進門要從竹篩上走過;牛羊生崽的胞衣要用竹箕掛在樹叉上……新晃侗民對竹的崇拜和信奉為何如此精誠所至、沿襲不斷,這與竹王非血氣所生的神化密切相關,竹王是神,撫育神出生的竹有著撫育神的非凡的能力,竹可以驅走一切邪魔,庇佑人們健康、長壽。此所謂夜郎竹文化中的「陪竹」「隔竹」是也。
還有「祭竹」「藏竹」也與夜郎竹王生世有關。侗鄉哪家若有小孩體弱多病,父母就到竹林中選擇一根長勢粗壯的大竹子,擇吉日祭拜,在竹根上燒香燒紙,擺上酒肉粑粑等供品、掛紅布、報孩兒的生辰八字,此竹從此成為該小孩的寄父寄母(公竹為寄父、母竹為寄母)。竹神自然會保護小孩逢凶化吉,祛病成人。
「藏竹」 超度亡靈 「藏竹」習俗更為奇特。在新晃侗鄉,安葬死者,要看日子,若死者生辰八字與安葬時辰不合,哪怕停棺三五個月,絕對不能馬上入土安葬。遇此,為不讓靈柩久停家中,就用四塊竹塊放入墓穴的四角或用兩根竹篾放入穴底,把棺材放在所墊竹之上然後安葬死者,待到時辰,將竹抽出,適時超度亡靈入冥。
「藏竹」中還有另一種做法,凡人死了,死者的親兒子每人必備一根竹棍,稱為「孝棍」,也叫「哭喪棒」,祭祀死者或出喪時,孝子要一直拿著「竹孝棍」,死者下葬後,「竹孝棍」擺放在墓前,以示其子孫陪伴亡靈。時下還有的侗民在「藏竹」中檀變為以竹為骨架,用紙裱繪製作的各類時髦的家用電器模型(如電視機、電冰箱等)為死者祭奠和燒化。侗族沿襲到今的「葬竹」習俗與夜郎王生於竹有著密切聯系,表示夜郎國度的侗族和竹相生相息,對竹有著深深的崇尚。
夜郎竹文化絕活的神秘性
新晃侗鄉還有代代相傳的「接竹」 、「吞竹」竹技絕活,使人看了對其感到高深莫測,更加表現出夜郎竹文化的神秘性。 筆者曾有幸目睹「接竹」竹技表演 。原方家屯鄉坳背樂村村民吳周周(後遷貴州省萬山特區高樓坪鎮新壯村居),以碗盛水,柴刀磨快,在燒香紙、念咒語畢,把長在竹林中碗口粗細的大竹斜刀剁下,口吸碗中水,往竹刀口處連噴三次,將斷竹接上,竹被刀劈開處馬上接得天衣無縫,竹勿綁、不倒、不枯,生長繼續。
「吞竹」也是大飽眼福的竹文化表演。絕活表演者在吞竹前也要盛水、燒香紙、念咒語,把一根竹筷砍成三至五節放入水碗中,再張口把碗中的水與竹一口吞如肚內,你別擔心,竹下肚後對他無任何影響,他已與竹「血脈相通」了。
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世界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為新晃題詞:夜郎故地——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新晃廣大侗族地區廣泛流傳的夜郎竹文化,不但極具特色,對新晃是夜郎文化的發祥地是充分的力佐銘證 。
打鼓鋤茶
打鼓鋤茶,又叫鋤茶鼓,是流傳於會同寶田苗族鄉一種古老的生產習俗。每年三伏天,是鋤茶林的大好時節,苗族男女自願組隊鋤油茶山,多則百餘人,少則二三十人。鋤茶時,苗民們身著一色表裝,腰扎羅布腰帶。鼓師則頭包印花手巾,身穿白色短褂,腰系藍色腰帶,背一條用棕葉紡織成雲邊圖案的長鼓帶,帶上系一面小扁鼓,緊靠膝蓋前,兩手拿著竹子削成的帶有彈性的一對鼓簽。儀式先由鼓師向鋤茶者拱手致意,說幾句開場白,然後指揮人們成人字型拉開陣勢。鼓點驟然而起。鼓師在鋤茶隊伍中忽前忽後,忽唱忽喊,左右盤旋。鼓點由慢到快,由急到緩,每首曲牌都有固定的標題和鮮明的色彩,給人以種種聯想。曲牌有輕快而頗有情趣的《黃蜂進洞》、《鴨婆洗澡》;有歡樂、詼諧的《三跳澗》、《高坡放水》;也有幽默風趣的《懶馬過橋》、《哈蟆出氣》等等。
鼓師有特殊的敲打技巧,如悶打、亮打、側打和揉打等,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鼓師除打鼓外,還要演唱高亢的鋤茶歌。眾人則一邊勞動,一邊以「喲嗬、喲嗬火」呼號相和。鼓點清脆悅耳,歌聲粗獷動人,數里外都可聽見。特別有趣的是擊鼓催懶人的場面,哪個鋤地不賣勁,落在隊伍後面,鼓師便打鼓打到誰跟前,散漫的人只要一聽見鼓點到面前來,便猛向前趕,再也不敢怠工。「打鼓鋤茶」是一種勞動、娛樂相結合的形式,它催人振奮促人上進,同時表現出苗寨人民團結互助的美德。
『捌』 洪戰輝,湖南懷化學院的一名在讀大學生,在11歲那年家庭突發重大變故:父親瘋了,親妹妹死了,父親又撿回
【2005年度感動中國獲獎者】
【頒獎辭】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生活讓他過早地開始收獲,他由此從男孩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今天他看起來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從來是強者。
【洪戰輝簡介】
洪戰輝,湖南懷化學院的一名在讀大學生,在11歲那年家庭突發重大變故:父親瘋了,親妹妹死了,父親又撿回一個遺棄女嬰,母親和弟弟後來也相繼離家出走。洪戰輝稚嫩的肩膀過早地壓上了生活的重擔。
從讀高中時,洪戰輝就把這個和自己並沒有血緣關系的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並把妹妹帶到自己上大學的異地他鄉上學,如今已經照顧妹妹整整12年!
2005年獲得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童年:記憶最溫暖的底色】
1982年,洪戰輝(小名洪全會)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東夏鎮洪庄村。在12歲之前,洪戰輝和眾多農村的男孩一樣,有著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父親、母親、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組成的家庭,盡管生活很艱苦,但也很幸福。
1994年8月底的一天,生活跟洪戰輝開了個天大的玩笑,他的人生之路從此轉彎。
那天中午,洪家發生了一件震驚全村的事兒———洪戰輝的父親洪心清突然發瘋,不但把家裡的東西都砸壞了,還毆打自己的妻子。洪戰輝的媽媽看到這種情況,趕緊去叫人幫忙把洪心清送到醫院。但是慌忙之中,卻把只有1歲的小女兒留在了屋內。等大家趕到時,1歲的妹妹已經被爸爸摔在了地上,送到醫院時已經沒氣了。洪心清得了間歇性精神病,妹妹也永遠離去了。
而此時的洪戰輝,正上小學五年級,還不滿12歲。這年的臘月二十三,瘋瘋顛顛的洪心清臨近中午還沒回家吃飯,洪戰輝就和媽媽一起去找,在離村5里地的一棵樹下,父親不知從哪兒撿回一個被遺棄的女嬰,眼光里透出一種父愛。
無奈之下,天快黑的時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洪戰輝一抱上小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懷里鑽,他想起了妹妹。洪戰輝給女嬰起名叫洪趁趁。
1995年8月20日,吃過午飯後,母親不停地忙著蒸饅頭,直到饅頭足以讓一家人吃一周之後,她才停了下來。第二天,母親不見了。她不堪家庭重擔和瘋丈夫的毒打,選擇了逃離。
「娘,你去了哪裡?回來吧……」弟兄倆的哭聲在暮色中飄了很久。他們不想這樣失去母親,不想失去生活的依靠,洪戰輝哭喊著和弟弟四處尋找媽媽,夜已經深了,娘那天沒有回家。
似乎一夜之間,13歲的洪戰輝便突然長大了。他稚嫩的肩膀開始接過全家生活的重擔:撫養幼小的洪趁趁,伺候病情不穩定的父親,照顧年幼的弟弟,尋找出走的母親。
此時,洪戰輝已到西華縣東夏鎮中學讀初中,學校離家有兩三公里。每天上學的時候,怕患病的父親傷害小妹妹,他就把小趁趁交給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學回到家裡,再忙著准備全家人的飯。無奈,洪戰輝只得抱著女嬰向附近的產婦們討奶吃。天天討奶也不是辦法,洪戰輝開始學著賣雞蛋、賣冰棍掙錢買奶粉喂養妹妹。
【靠自己改變生活】
在讀初中的3年中,洪戰輝無論是在早上、中午還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學校和家之間,及時照顧全家人吃飯。
1997年7月,洪戰輝初中畢業,成為東夏鎮中學考上河南省重點高中西華一中的3個學生之一。
「我要掙錢讀書,我要養家」
「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我正收拾行李准備出去打工。」洪戰輝對記者說,「我要去掙錢讀書,我要養家。」
當時清醒的父親用家裡的一袋小麥口糧換了50元錢,顫抖著遞給洪戰輝說:「娃兒呀!爸對不起你!考上了學卻沒錢上……」
16歲的洪戰輝懷揣50元錢,隻身一人冒著炎炎烈日跑到周口、漯河等地,因為又瘦又小,3天3夜連刷盤子洗碗的活也找不到,只得返回西華縣城。此時,洪戰輝已身無分文。
洪戰輝的執著精神引起了一個中年人的同情。在軟磨硬泡了兩三天後,那位中年人在自己承建的裝雨棚的工地上,給了洪戰輝一份傳遞釘槍的工作。洪戰輝拚命地干,一個暑假,他掙了700多元。
這年9月1日,洪戰輝終於按時到西華一中報到了。而且,通過競選,他當上了293班的班長。
在學校逐漸安定下來後,洪戰輝就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從家裡把小趁趁接到了身邊。他又開始像上初中時一樣,每天奔波在學校與住處之間。一早,他要讓小妹妹吃早點,再叮囑她不要外出,然後上學。中午和晚上,他從學校打了飯,帶回住處和小趁趁一起吃。
來到縣城讀書後,一切開支都大了起來,而且高中的學習壓力也是初中所無法比的。但是洪戰輝知道,如果失去了經濟來源,父親的病情好轉、弟弟和妹妹的生活以及自己美好的理想都是空談,打工掙錢成了洪戰輝繁重學業之外最大的任務。
「沒辦法,我要讀書,我要養家,就必須想辦法掙錢!」從此,洪戰輝在校園里,利用課余時間賣起了圓珠筆芯、書籍資料、英語磁帶等,「鞋墊、襪子,只要能掙錢我都賣」,用微薄的收入維持著全家的生活。
高中生像小商販一樣搞校園推銷是被人瞧不起的事,甚至引起了一些師生的反感。一次在某班推銷的過程中,該班班主任老師毫不留情地將他趕出教室:「你是來讀書的還是來當小販的?你家庭再困難,這些賺錢的事情也該你父母去做,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洪戰輝沒有辯解,強忍住淚水,收拾了東西就走。
洪戰輝說,只要學校張貼停電通知,他就趕緊跑出去批發蠟燭,然後一個班一個班去零售;他賣的圓珠筆芯油多筆頭小,價格又便宜,自己用著感覺不好時還主動包退包換。「其實,做再小的事,掙再少的錢,只要是努力得來的,一分一毫都值得自豪!」洪戰輝說。
洪戰輝邊掙錢邊學習和照顧小趁趁,還得定時給父親送葯。這種日子持續了一年多,在洪戰輝上高二的時候,父親的精神病突然又犯了。
父親住院需要照顧、花錢,為了借錢,洪戰輝跑了周圍的幾個村子,求了幾乎所有的親朋好友,但跑了兩天才借來40多元錢。後來,西華縣南關的一個油漆店老闆鄧阿姨知情後,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把看病所需的2000元錢送到了洪戰輝家中。
生活的壓力、家庭的現狀逼迫洪戰輝不得不輟學。高二時,洪戰輝揮淚告別了難舍的校園。
回到農村老家後,他收拾農田,照顧父親,閑暇的時候教妹妹識字,並在農閑的時候做點小生意,掙錢補貼家用,一年掙了六七千元。
到了2000年的時候,小趁趁已經6歲了,父親的病情也控制了下來。「不讀書不學習沒有知識是不行的!」洪戰輝渴望再次回到校園讀書。
剛好,洪戰輝在西華一中的老師李永貴和秦鴻禮調到了西華二中。兩位老師一直關心著洪戰輝,他們讓人給洪戰輝捎信:希望洪戰輝能重回高中學習。由於二中的高中部是新建的,洪戰輝成了西華二中的一名高一新生。
洪戰輝又把小趁趁帶在身邊,她也到了上學年齡了,秦老師幫助在附近找了所小學,小趁趁也開始上學了。
「我不能倒下,我要考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懂得了什麼叫責任】
新的高中生活又開始了。和以往不同的是,在邊掙錢邊學習邊照顧小趁趁的同時,洪戰輝還多了一個工作———輔導小妹妹的學習。
洪戰輝告訴記者,讀高二時,他在學校附近的一家包子店幹活,每月老闆支付30元工錢,早上可以免費吃包子,他就多吃,午飯和晚飯就可以省下了。
生活在平淡中繼續。2002年10月,父親的精神病第三次犯了。他把父親送到了一家精神病醫院,可是交不起住院費。而且不久,正上初一且成績全班第一的弟弟洪錦輝不辭而別,外出打工了。
10月底的一天,扶溝縣一家鄉鎮精神病院被洪戰輝的孝心所感動,答應免去住院費只收治療費。洪戰輝趕緊回家取住院用的東西,到家後又連夜騎上自行車趕往醫院。家到醫院有近50公里路,夜已經很深了,連續奔波3天的洪戰輝極度疲憊,騎著騎著,眼睛就睜不開了,結果連人帶車栽倒在路旁的溝里……等他醒來時,自行車壓在身上,開水瓶的碎片散落一地。
也不知在溝中躺了多久,洪戰輝想起了妹妹和父親。他咬著牙對自己說:「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父親的病就沒人管了,妹妹就沒人管了……我一定要考上大學,改變自己的命運!」他終於頑強地站了起來。
洪戰輝告訴記者,他看到學生對復習資料的需求量很大,就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坐車到鄭州批發圖書回學校來賣。為了節省成本,從鄭州汽車南站到西郊的鄭州圖書城,他有時步行幾個小時,腳都磨出了血。
洪戰輝的河南老鄉楊宏志和寧丹都告訴記者,在河南省的西華縣和臨近的太康縣、扶溝縣,2002年前後的高中生,對洪戰輝都有很深的印象,不少人還借錢給他做本錢,他常到學校的班級內推銷書籍、筆芯等。他們就是在買資料時和洪戰輝成為朋友的。
就是在那段時間里,洪戰輝僅賣一本文言文翻譯的資料,就賣了5000多冊賺了兩萬多元。由於洪戰輝的情況同學們都了解,再加上他誠信經營,生意很紅火,甚至外校的學生也來他這里購買圖書。
2003年6月,斷斷續續讀了5年高中的洪戰輝,終於邁進了高考考場。
「也許,那時沒人理解為何我能斷斷續續讀5年高中而不放棄學業。5年中,停學掙錢一年,5年中我暈倒過16次,但每一次都站了起來!」洪戰輝說,「5年中我從沒接受過一次捐款,但當我做小生意賣書時,班裡的同學幾乎把所有的生活費都借給了我!」洪戰輝很是自豪和感動。
「我會牢牢記住幫助過我的人,我要幫助更多的人」
【同行,一路溫暖】
高考成績公布後,洪戰輝以490分的成績被湖南懷化學院錄取。可5200元的學費和要照顧妹妹讓他很是為難!利用暑假,他打工掙了2000元,決定先到湖南看看,把妹妹託付給了大娘。
大學新生報到當天,他交了1500元學費後,就干起了老本行做了「小商販」。當他看到許多報到的新生紛紛向家裡打電話時,就四處打聽,尋找電話卡的銷售渠道。他找到一位電話卡銷售商那裡,把身上僅有的500元全部購買了電話卡,當天晚上就賣了100多張,兩三天就賺了六七百元。
為了掙錢,洪戰輝可謂想方設法,後來他還逐漸代理了步步高復讀機、電子詞典和丁家宜化妝品在湖南懷化學院的總經銷,他還壟斷過學校19棟學生宿舍樓的純凈水供應、電話機的安裝等。
2004年春節,洪戰輝回到河南老家,看到失學在家的小妹,非常愧疚。「無論如何,不能再讓妹妹輟學,我要帶著妹妹上大學!」洪戰輝暗下決心。
回到懷化後,洪戰輝開始為小趁趁聯系學校。終於有一天,當他到鶴城區石門小學找校長提出妹妹插讀的請求時,校長同意了。
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學生李紅娥最先知道了洪戰輝想帶著妹妹上大學的事情。李紅娥對洪戰輝說:「我們宿舍還有一張空床,你把小妹帶來吧,我幫你照顧她。」
2004年6月底,洪戰輝打電話給正在河南工業大學上學的高中同學張永光等人,讓他們幫忙把妹妹帶到懷化。他要利用暑假掙錢。
6月27日,小趁趁終於在懷化火車站見到了哥哥,她一下子抱住洪戰輝的腿,久久不願松開。
2004年暑假,洪戰輝一位宋姓高中女同學從河南來看望他時,一見小趁趁就非常喜歡,親切地叫她「小不點」。從此,大家都紛紛叫她「小不點」。
暑假過後,「小不點」又重新回到了學校。一早,她背著書包去上學。中午,在校吃中餐。回到學院寢室後,洪戰輝還給她補習功課,教她普通話。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不點」學會了做飯,如果哥哥出去推銷東西回不來,她就一個人做飯等哥哥回來吃。路上看到空瓶子,她會撿回來。遇到哥哥從市裡進了學生用品回來,她也會幫著搬運。妹妹的懂事讓洪戰輝很是欣慰。
當社會各界知道洪戰輝的情況後,不少人提供財力、物力的幫助,但被他謝絕了:「不接受捐款,是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我現在已經具備生存和發展的能力,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處於艱難中而又無力掙扎出來的人們,他們才是我們現在需要幫助的。」
懷化學院學生處副處長王榮告訴記者,學校了解到洪戰輝的情況後,破例單獨給他安排了一間寢室,方便他照顧妹妹。在學院的幫助下,洪戰輝還在學院附近的懷化市鶴城區石門小學為妹妹辦好了插讀手續。
學校的老師也被洪戰輝的事跡所感動,一些老師紛紛捐款。有一次老師捐了3190元,當老師把這些錢交給洪戰輝時,他不接:「比我困難的同學有的是,更重要的是我現在已經知道了怎麼去養活自己了。」洪戰輝態度很堅決,無奈之下,學校只好沖抵了洪戰輝的部分費用。大概一年後,系裡師生又為洪戰輝捐了一部分款,但這次洪戰輝堅決拒絕了。學生處專門給他每月撥的200元補貼,反復催促他也不去領。
洪戰輝對金錢有著自己的原則,他認為,不是用自己雙手掙來的錢,決不能花費到自己身上。在大學期間,他曾屢次拒絕別人的捐款和資助。雖然他的生活非常拮據,但從來沒有申請過特困補助。
洪戰輝的同班同學賀榮華這樣評價他說:「別人給他捐助他拒絕,但是他還喜歡幫助別人。」
洪戰輝說:「我會牢牢記住每一個幫助過我的人,我要成立一個基金來幫助更多的人。」他強調說,這個基金是責任基金,而不是一般的愛心基金。我想用這種方式幫助那些人,等到那些人成功以後,他們也把自己的一份力量重新注入這個基金。
「我想告訴那些處於貧困中、掙扎中的人們,要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不要怨天尤人,最主要的是你怎麼去改變你自己,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改變你自己。」洪戰輝高興地說,考入大學後,每年春節回家,都能欣慰地看到久病的父親病情大有好轉;2004年年底,母親也感到了愧疚,回到了久別的家中;在外漂流了多年的弟弟現在也有了消息。我作為普通人,還會一如既往地去做我該做的事情,去盡我該盡的義務和責任,平和、靜心、無悔、無愧地走完這一生。
【洪戰輝的名言】
我會堅持,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責任,不但對自己、對家庭,還有對社會。只是默默地走,不願放棄。
我的生活是從沒有希望中走出希望的。
不僅要感動,而且還要行動,是立即行動!
苦難的經歷不是我們搏的同情的資本。
奮斗才是最重要的!
貧窮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通過奮斗改變貧窮的劣勢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大家把我當作偶像,那說明大家都沒有做到,那就是我們的悲哀。
我認為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做的是一個普通人應該做的事情,沒有什麼轟轟烈烈,只是默默地走,不願放棄。
做人應該有責任心,能擔多大的責任,方能成就多大的事業,我認為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不必要感天動地。我還會一如既往地去做我該做的事情,去盡我該盡的義務和責任。
不接受捐款,是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苦難和痛苦的經歷並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資本!
【洪戰輝的詩歌·蝸牛】
背負著整個家園前行
肩頭的重擔註定會耽誤我的行程
扛著家園卻擁有無家的感覺讓我心痛
也許逃避、放棄可以使我跑得飛快
但責任又讓我寧願忍受苦痛
扛也是苦
放也是痛
苦痛中腳步不停
記不清多少次
風雨中渴盼著望見彩虹
泥濘中渴盼著想念著溫暖的家庭
向天長嘯
為何偏要我負重前行?
蒼天不應
伏地呻吟
為何要讓我心竭背疼?
大地無聲
明白了
長嘯無用
怨恨無能
腳下的路無論踏不踏實
我來走過
【洪戰輝的作品】
當苦難成為人生的必修課
【洪戰輝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ongzhanhui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8320.htm
『玖』 我想學習微整,但是她是自己開工作室的,學完以後無任何證書,憑證,學費一萬二,主要是打針和線雕,大家
我感覺不靠譜,這是黑工作室,騙錢的,不要相信。
『拾』 學微整哪裡的學校最正規,最好
如果說合法的,除非你是正規醫生有證,專修學習在考微整醫生用的證!如果你不是有合法證件的醫生去哪學也都是沒有合法證件給你頒發的,請慎重,別聽信網路宣傳上當!!!
更多溝通請看我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