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3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新生,住什麼宿舍
一般是文灜這邊,80年代建築,有六人間,四人間,六人間(600一年,上下鋪),四人間(1000一年,條件不錯,一人一床;還有一種四人間是上下鋪四人,每個人一個桌子,800一年),我覺得新生一般住四人間。
Ⅱ 張文俊的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在山西大學歷史系就讀本科,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在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攻讀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學位,學位論文為《晉西北中農經濟研究——以張聞天興縣14村調查資料為中心的考察》。2008年9月考取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研究生,2011年6月獲博士學位,學位論文為《山西模式——政制轉型中地方政治的實態考察(1911-1928)》。其間,2011年1月3日至15日赴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學術交流。2011年7月博士畢業後在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工作,從事專業為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方向為中華民國史、區域社會史,主要研究領域為閻錫山與民國政治、華北抗日根據地史 。 1、《抗日根據地鄉村社會階層之流動——以1942年張聞天興縣9村調查資料為分析對象》,《抗日戰爭研究》2012年第3期。
2、《革命鄉村階級結構與土地關系之嬗變——以晉綏邊區西坪村為例》,《蘭州學刊》2009年第10期。
3、《北齊別都晉陽城初探》,《山西師大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4期。
4、《近五十年來閻錫山研究述評》,《民國研究》2010年總第17輯。
5、《走進歷史現場發現真實》,《學術論叢》2011年第3期。
6、《辛亥革命與山西軍紳秩序構建》,《民國研究》2011年總第20輯。
7、《民國北京政府時期職業外交官提升中國國際地位之努力》,《廣西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
8、《論張作霖與日本關系的雙重面相》,《歷史教學》2009年第4期。
9、《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中農經濟」:以1942年張聞天興縣14村調查為中心的研究》,《晉陽學刊》2010年第6期。
10、《共和締造與閻錫山出任山西都督》,《南方都市報》2012年12月25日歷史版。 1、參著《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晉陝農村社會:以張聞天晉陝農村調查資料為中心的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的中篇部分。
2、參著《閱讀革命:中共在晉西北鄉村社會的經歷》(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 1、作為第2負責人主持2012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項目《人文科學研究生創新教育與綜合素質培養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22006)。
2、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政制轉型與山西政治秩序重構研究(1911-1928)》(項目編號12YJC770072)。
3、參與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回到「集體化」:太原城中村郝庄經濟社會變革的道路選擇》(項目編號11YJA770064)。 1、論文《辛亥革命與山西軍紳秩序構建》獲2011年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三等獎。
Ⅲ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在哪個校區
歷史文化學院在山西大學的塢城校區(校本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塢城路92號。學院目前有歷史專業、旅遊管理專業、考古與博物館專業三個本科專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國史、考古學;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世界史;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旅遊管理。1個省級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1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旅遊管理。2個博士科研流動站:中國史、考古學。
Ⅳ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怎麼樣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下設 歷史學、考古學、旅遊管理、酒店管理四個本科專業;擁有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旅遊管理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中國史、考古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是山西大學比較有歷史積淀的學院、實力還是很強的,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也還是有一些問題的,比如第一,學科發展不均衡,中國史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區域社會史的老師比較多也比較強,魏晉南北朝史也有幾個老師,中國古代史其他方面、世紀史的老師就比較少了;第二,師資流失也不少,比如王三義教授調到了上海大學、范兆飛教授就調到了上海師范大學;第三,一些學科青黃不接,主要是考古學,老教授退休之後現在就只有李君老師一個教授了。當然,隨著學校的發展,相信這些問題也是會解決的,歷史文化學院也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