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中國本草學對化學有哪些貢獻

中國本草學對化學有哪些貢獻

發布時間:2022-06-20 15:33:40

『壹』 本草綱目對歷史的貢獻是什麼

《本草綱目》對醫學研究也做出了貢獻,現代醫葯學的研究有很大參考價值,對化學、生物學、礦物學、冶金、地質和物候學等多種學科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本草綱目》對醫學研究也做出了貢獻。

書中記載了一些寶貴的醫學史料。如首次記錄了鉛中毒、汞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肝吸蟲等病症;首次記錄的醫療技術有冰塊冷敷退熱、蒸汽消毒等。李時珍還創造性地提出了「腦為元神之府」的觀點,認為腦是精神意識的聚集之處,與現代醫學基本一致。

(1)中國本草學對化學有哪些貢獻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簡介:

《本草綱目》雖然內容極為豐富,但並不雜亂,這要歸功於它的分類體系和編排體例。《本草綱目》中將葯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獸、人16部。

這16部明顯地將自然界分成了無機物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三大層次,它的次序體現了自然從無機到有機、從低級向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規律。各部之下,李時珍又進行分類,如草部下分山草、芳草、隰草、蔓草、毒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各部總共又分60類。

《本草綱目》分類的科學性在當時世界上是領先的,許多方面與現代科學分類相吻合。它比西方生物學家林奈在1735年出版的《自然系統》要早一個半世紀,內容也更為豐富,有的分類也更詳明。

『貳』 本草綱目在中國古代醫學史上的貢獻

《本草綱目》改進了中國傳統的分類方法,格式比較統一,敘述也比較科學和精密,例如:把廣義的「蟲」葯擴充到106種,其中昆蟲葯為73種,分為「卵生」、「化生」和「濕生」三類。對動物和植物的分類學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

《本草綱目》把動物葯類按蟲、鱗、介、禽、獸、人的次序分類敘述,反映了作者「從賤至貴」,從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觀。

《本草綱目》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如南星與虎掌,本來是同一種葯物,過去卻誤認為兩種葯物;以前葳蕤、女萎認為是同葯,李氏經過鑒別則確認為兩種;蘇頌在《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前人誤認「馬精入地變為鎖陽」、「草子可以變魚」,一一予以糾正之。並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的葯物。對某些葯物的療效,李時珍還通過自己的經驗作了進一步的描述。本書還載敘了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除去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有一些有用的醫學史料。

本書不僅是一部葯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

《本草綱目》乃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書中所收集的資料廣博,「上至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集」,因此書中不免有些內容與現代的認識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鉛粉辛寒無毒,現代則認為有劇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錄的孝子衣帽、寡婦床頭灰、草鞋、男陰毛治蛇咬、女陰毛治「五淋、陰陽易病」、人魄(人弔死後的魂魄)鎮驚嚇、人肉療羸瘵(割股療親)、人中黃(人糞)治嘔血、樑上塵治昏厥等皆可入葯。這部分李時珍大多引用《輟耕錄》、《本草拾遺》的說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的態度。另外李時珍並駁斥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認為吃人肉療羸瘵是錯誤的。不過也正由於巨細靡遺的收錄,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醫書及本草藉由綱目而保存下來。

『叄』 本草綱目是誰寫的其對中國葯物學的發展有哪些貢獻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葯物學家,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葯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古代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

《本草綱目》是一部中醫學論述葯物學的專著,其內容頗多博物學價值。明代著名醫葯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編撰於公元1578年,成書後幾經周折,後初刊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全書共52卷,收載葯物1892種,其中植物葯計有1094種,動物葯443種,礦物葯161種,其他類葯物194種。李時珍新補入葯物374種。該書圖文並茂,有葯物圖1109幅。作者為了增加該書的臨床參考價值,於若干葯的論述中附錄臨床處方11096首,其中8000多首來自作者臨床經驗之總結或多年之徵集,有著較好的參考價值。
《本草綱目》共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等16部為綱,62類為目,其分部類的原則為「從微至巨,從賤至貴」。搜羅群集,有謂其所參考之書多達800餘種者,可謂「貫串百氏」的一代巨著。該書又在每葯物之下,標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故命名其書為《本草綱目》。每葯之論述內容,則詳之於集解、辨疑、正誤、修治(炮製加工)、氣味(葯性葯理)、主治(葯效)、發明(李時珍之心得體會和研究結論)、附方等。《本草綱目》之分類敘述方法是在前人基礎上的一次創造性發展,條分縷析,使讀者一目瞭然,其分類方法實際上已具備了現代生物進化思想的科學性。

《本草綱目》的分類是先無機而後有機,先植物後動物。 在植物類葯物中,則先草、谷、菜而後果、木;在動物類葯物中,則先蟲、鱗、介而後禽、獸,最後則敘述人類葯。

《本草綱目》在葯物學發展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不但訂定了前人1518種葯物,並以自己的親身實踐,調查研究,搜詢訪驗,為中國醫葯寶庫增加新葯374種,這對一位學者來講是一個十分巨大的數字。這里僅舉若干例證說明之。

在葯物鑒別方面,《本草綱目》糾正了明代之前《本草》中的許多錯誤和非科學內容。過去之本草著作往往將一物誤認為二,如南星與虎掌,本來是一種葯物,過去卻誤認為兩種葯物;又如本應當分述的卻混而為一,《本草綱目》以前每將葳蕤、女萎並為一條,李氏經過鑒別則確認為兩種;又如宋寇宗奭《本草衍義》中錯誤地「以蘭花為蘭草,卷柏為百合」,蘇頌《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圖形,而實際上本是一種植物的根塊與果實;前人錯誤認為「草子可以變魚」,「馬精入地變為鎖陽」等等傳說,也都一一經過《本草綱目》而予以糾正,並指出魚乃魚子所化,而鎖陽本是植物。

關於水銀的記述,更能說明李時珍嚴肅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無畏精神。《神農本草經》被封建社會尊為經典,其敘述水銀「久服神仙」,晉葛洪《抱朴子》謂為「長生之葯」,《大明本草》稱其「無毒」,唐甄權言其「還丹元母」。故在六朝之下,企圖貪生不死者因服之而成廢身甚而夭者不知有多少。《本草綱目》批判了這一非科學的訛傳,指出「水銀……入骨鑽筋,絕陽蝕腦,陰毒之物,無似之者。」他嚴肅地強調:「方書固不足道,本草豈可妄言哉。」歷史和科學實驗均證實了《本草綱目》所論述的水銀,在當時達到科學發展的最新水平,對徹底根除服水銀以求長生之荒謬做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關於生物對生活環境的適應,《本草綱目》也有獨到見解。

以動物葯的描述為例,《綱目》對每一動物葯的動物都有概括性的定義,多能抓住各類動物的生物學屬性特徵。如指出「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獸產於山,故毛似草」,又說:「毛合四時,色合五方」,這都正確地掌握了禽獸對環境之適應以求保護的變異特點。在動物相關變異方面,該書正確指出:「烏骨雞但驗舌黑」即可知其骨黑的鑒別方法。《本草綱目》在有關葯物的論述上,還強調了生物受到人工方法的干預而在生活習性方面產生改變的特性。如記述的動物變野生為人工馴養,家種植物可以優於野生等,說明當時對生物之遺傳卣饕延幸恍┲�丁?在制葯化學和實驗研究方面,《本草綱目》較以前也有著突出的成就。所載制葯化學包括有蒸餾、蒸發、升華、重結晶、風化、沉澱、乾燥、燒灼、傾瀉等許多化學反應的方法。 所製取的醋酸鉛(鉛霜);利用消石與礬石分解和氧化作用製取鉛丹;以濃茶煎熬五倍子,使其產生沉澱;經麴菌發酵水解而析出沒食子酸的白色結晶,都達到了較高的科學水平,甚至是最早的記錄。在科學實驗方面,作者不但親自驗證了羅勒子治療眼翳和自服蔓陀羅花以觀察其治療效果和麻醉作用外,還對若干葯物的葯理作用等進行了動物實驗。他觀察大豆、雞腸草等之葯理作用,他解剖鯪鯉、蛇等多種低等動物,以證實其解剖結構上的異同,進行了若干比較研究。這些方法在當時科學界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創舉。 當然,未知或知之甚少在當時更是普遍的,在當時條件下不可知者也非少見。因此,作者對若干葯物的記述客觀地指出「未審然否」,或謂:「亦無所詢證,姑附於此,以俟博識」,足可證明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本草綱目》問世後其影響面之廣而深遠是創記錄的。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由金陵(今南京)胡承龍首次刊刻,世稱「金陵本」,至今尚存有極少幾部,除日、美、德均有收藏外,我國僅存兩部。1603年由夏良心等刊行於江西刻本《本草綱目》,世稱「江西本」,為僅次於金陵本之善本,現存於世者尚多。此後,重刻《本草綱目》者逐漸增多,如湖北本(1606年)、石渠閣本、立達堂本等,均刻於明末之前。清代刻本以張朝璘本(1657年)、太和堂本(1655)等為最早,其後刻刊者甚多。據現存國內之刻印本統計,截止1949年約有70餘版次。繼《本草綱目》之後,我國葯物學之發展在此基礎上雖不如其廣博,然在發揮、深化認識上和吸收外來葯物上取得了不斷的進步,如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1765年)等,幾乎都是在其直接或間接影響下完成的。

《本草綱目》不但在國內有著如此深廣的影響,早在公元1606年即傳至日本。據統計,日本在1637—1714年間先後出現了《本草綱目》的8種刻本,此後還先後出版了日文節譯和全譯本多種。日本學者研究《本草綱目》並有著作者多達30餘種。《本草綱目》在朝鮮、越南等也有較大的影響。大約從18世紀開始,《本草綱目》即傳至歐洲,英國大英博物館、劍橋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法國國民圖書館等都收藏有《本草綱目》的多種明刻本或清刻本。德國皇家圖書館收藏有金陵本。此外,在俄國(前蘇聯)、義大利、丹麥等也都有收藏。美國國會圖書館也收藏有金陵本和江西本等。據英國李約瑟博士考證,1732年法國醫生范德蒙德曾將《本草綱目》中部分內容譯為法文,幾經周折於百餘年後在巴黎發表,引起著名化學家和化學史學者的注目。據研究,《本草綱目》早在18世紀及以後的年代曾被部分摘譯成法文、英文、德文和俄文,歐洲在19世紀對研究《本草綱目》與中國本學產生興趣,並由此而獲得博士學位者。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奠定進化論、論證人工選擇原理的過程中,即曾參閱了《古代中國網路全書》,其內容即《本草綱目》之內容。

如達爾文在《變異》中談到雞的變種、金魚家化史等,均吸取和引用了《本草綱目》的內容。李約瑟博士在評價《本草綱目》時寫道:「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李時珍作為科學家,達到了同伽里略、維薩里的科學活動隔絕的任何人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中國博物學家中『無冕之王』李時珍寫的《本草綱目》,至今這部偉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國文化史的化學史和其他各門科學史的一個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

『肆』 簡述中華本草的內容與成就

中華本草簡述:
成書年代:1999年。
內 容:當代本草學代表作。全書共34卷,前30卷為中葯,後4卷為民族葯,分為藏葯、蒙葯、維葯、傣葯各1卷。收載葯物8980種,插圖8534幅,引用文獻1萬余種。
學術價值:
(1) 全面總結了中華民族二千餘年來傳統葯學成就,集中反映20世紀中葯學科發展水平。
(2) 增加了化學成分、葯理、制劑、葯材鑒定和臨床報道等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超過了以往的本草文獻星恆教育`搜集整理。填補了《本草綱目》問世以來中葯文獻整理的空白。

『伍』 為什麼研究本草學的著作是中國化學史研究的一個領域

總之,歷代本草著作中收錄了大量的化學知識,我們不僅看到了對眾多化學物質的性質描述,同時也看到了這些化學知識的增進和演變,及它們與生產的聯系,因此研究本草學的著作是中國化學史研究的一個領域。

『陸』 為什麼說《本草綱目》是化學史研究的內容

《本草綱目》中所記載的1892種葯物的生產和修治過程涉及眾多生產技術領域,例如采礦、冶煉、紡織、釀造等傳統手工業。書中記載的豆腐、醬、醋、酒、糖、神曲、紅曲、豆豉、豆油、芝麻油等常見糧油產品的加工技藝,更是化學史研究的內容。

『柒』 本草綱目有什麼成就

《本草綱目》全書約192萬字,收集葯物1892種,載入葯方11096年,附圖1160幅,其規模超過過去任何一部本草書。同舊本草書相比,《本草綱目》新增葯物374種,新增葯方是舊本草書的4倍。

《本草綱目》共53卷。卷1—3概述本草歷史和葯性理論;卷3—4為「百病主治葯」,以病原為綱羅列主治葯,較前代以病名為綱又深化了一步;卷5—53分部別類論述名葯,將189種葯物分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蟲、鱗、介、禽、獸、人等16部,有的部分若干類,如草部又分60類。每葯標正各為綱,綱之下列目,綱目清晰。各葯又分釋名、集解、辨疑、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和53解說。書中內容十分廣泛,既是一部明以前集大成的葯物學巨著,又是包含極為豐富的動、植、礦物及其他自然科學知識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的成就首先在於打破了以往的葯物分類法(上、中下三品),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法。它把葯物分為礦物葯、植物葯、動物葯三大類。礦物葯分金、玉、石、鹵石四部;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生長環境,植物葯分草、谷、菜、果、木五部;按照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動物葯分蟲、鱗、介、禽、獸、人六部。部下面再分為不同的類,類下面又細分為不同的種,這種由無機到有機、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分類法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尤其是對植物的分類法,要比西方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提出的類似的植物分類法早近二百年。

《本草綱目》不僅是一部葯物學巨著,而且在化學、地質學、天文學等領域,也有所建樹:在化學史上,《本草綱目》較早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以及蒸餾、結晶、升華、沉澱、乾燥等現代化學操作方法;李時珍還正確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竅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

《本草綱目》系統總結了我國明代中期以前葯物學的巨大成就,把古代醫葯科學水平提到一個嶄新的高度。魯迅先生說這部著作「實在極可寶貴」,「含有豐富的寶藏」,其中「大部分的葯品的功用,卻由歷久的經驗,這才能夠知道到這程度」。

《本草綱目》對世界醫葯學的發展也做出了重要貢獻。公元1606年,首先傳人日本;1647年,波蘭人將《本草綱目》中的植物部分摘譯成拉丁文,取名《中國植物志》。此後又譯成多種文字,影響遍及世界。西方稱此書為「東方醫學巨典」,並不為過。

『捌』 陶弘景著作的《本草經集注》對近代化學有什麼影響

公元6世紀陶弘景的這一記載,是世界化學史上鉀鹽鑒定的最早記載。又如陶弘景對石灰燒制的觀察非常細致,正確地記述了石灰的製法和化學作用:「今近山生石,青白色,作灶燒竟,以水沃之,即熱蒸而解末矣。」陶弘景還明確地指出:水銀「燒時飛著釜上,灰名汞粉,俗呼為水銀灰,最能去虱。」這里的「汞粉」、「水銀灰」是中國對氧化汞的最早稱呼。水銀在空氣中緩慢加熱,會生成紅色氧化汞,不過丹家們最初不能區分氧化汞與硫化汞,兩者常被混淆,而統稱為「丹」或「還丹」、「丹砂」。所以陶弘景當是最早能將氧化汞與硫化汞區分開來的金丹家。再者,他指出這種汞粉「最能去虱」,這是氧化汞作為殺蟲葯物的先聲。」

『玖』 李時珍能夠完成本草綱目的因素有哪些

以下是李時珍的人生經歷,這也是其能夠完成《本草綱目》的因素。

按《明外史·本傳》:李時珍,字東璧,蘄州人(今湖北省蘄春縣)。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李時珍的祖父和父親世代皆當醫生。父親希望他讀書考試當官,不願讓他當醫生。李時珍出生之時,有白鹿入室,有紫芝產於庭中。自幼就以為修習「神仙之學」乃是命中定好了的。李時珍於十四歲時開始科舉考試,卻「補諸生,三試於鄉都不能得成」。李時珍喜歡讀書,非常的博學,幾乎所有的書都讀都看。已經讀書十年,卻從未出家門。他心中並無當官的想法與意願。他所讀的書中,尤其喜好而且善於醫學方面,就以醫生自居。當時的楚王聽聞時珍的醫術了得,聘他為奉祠掌管良醫的事情。後來楚王的世子暴厥,李時珍立刻救活了他。於是將他舉薦於朝廷,授給太醫院判的職位。可是,李時珍只做了一年的官就不做了,歸回故里。中國古代的醫家本草之書,上自神農所傳,就止有三百六十五種。在梁·陶弘景時修本草,本草數量亦沒有增加。至唐朝,蘇恭增加一百一十四種,宋朝劉翰又增一百二十種,到了掌禹錫、唐慎微諸先生,先後增補,加上以前的共一千五百五十八種,當時認為已經算是完善的。然而,李時珍認為,品數太煩多,名稱也太雜,有時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他以為這樣是不正確的。於是「窮搜搏采、芟煩補闕」,歷經三十年,閱讀的書籍八百餘家,書稿訂正三次而著成《本草綱目》一書。
《本草綱目》增加葯物達三百七十四種,分為一十六部,合共五十二卷,首標正名為「綱」,其餘各附釋為「目」,以補足與糾正葯物的原資料。次以集解,辨疑正誤,將出產形色等詳細說明也。又次以氣味、主治、附方,當作本草的體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原序中自述,讀古書典籍,就像吃糖啃甘蔗一樣,「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一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中,增刪考證而著作成功的。當《綱目》書著作將成,要貢獻朝廷之時,李時珍已經七十六歲了,也自己預見了將死時期,果然很快地「遽卒」。李時珍在未逝前,寫了一個上書表遺給其子建元,命他送與皇帝。
沒多久,神宗萬曆年間,詔修國史,命令中外貢獻四方文籍,建元將父親遺表及本書《綱目》獻予。天子嘉許,朝廷命禮部譽寫,分兩京、各省布政刊行,從此「士大夫家有其書」。本草之學從這以後才算是集大成了。李時珍遺書上皇帝的表,大略是說:歷代,經久遠年代後,許多的葯物有同物不同名的,有同名不同物的,有難以辨識的,有些分類不對的,有些葯物有毒卻和那些無毒的葯形態相似,增加采葯困難,這都影響治病的效果。還有些歷代發現的新葯,以前的書中還未記載,於是增補、訂正了許多葯物。舊籍記載的一千五百多種,在《本草綱目》書中,增加三百七十四種。分為十六部,共五十二卷。根據葯物的「正名」為綱,而「附釋」的則為目;再加上以集解、辨疑、正誤,詳細的將其出產地、葯物的氣味、主治都記載於書中。著作本書的參考書籍非常多,上自墳典、下至稗記,只要有攸關者,都收掇在書中。雖然稱之為醫書,實際是將萬物以及葯物的理講明了。希望皇帝能「特詔儒臣補注,成昭代之典」,如此,本書便能成為指導醫生們使用的很好的參考典籍。李時珍晚年之時,自號「瀕湖山人」,著作有《所館詩》、《醫案》、《脈訣》、《五藏圖論》、《三焦客難》、《命門考》、《詩話》。因為他的兒子建中當官,所以他被封為「文林郎」。李時珍不只是一位好的醫生和本草家,他還是一位修神仙之術的修煉人,每晚都打坐煉功,以神仙自命。觀顧景星《李時珍傳》即知:「余兒時聞先生軼事,孝友,饒隱德,晚從余曾大父游,讀書以日出入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豈偶然與?」 時珍在《瀕湖脈學》中有一段評述張紫陽八脈經的記載:「紫陽八脈經所載經脈,稍與醫家之說不同,然『內景隧道』,惟反觀者能照察之 ,其言必不謬也。」正說明了修仙家所觀察到的奇經八脈和醫生所認知有所不同的秘密,就是反觀而照察到的。
另外,作為精通醫學和修仙者的他,很重視「奇經八脈」之秘要。所以在他的《奇經八脈考》中,認為醫生和修仙者一定要知道「奇經八脈」 。他說,「醫不知此,罔探病機,仙不知此,難安爐鼎。」「醫而知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虎龍升降,玄牡幽微竅妙得矣。」 中國醫葯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蘊藏著許多珍貴的科學遺產。我國古代長期積累起來的葯物知識,大部分載入歷代的本草書籍中。由於本草學中對一些葯物的來源、性質、鑒別、製法及配方的敘述,涉及廣泛的化學知識,因而本草學成了中國古代及中古時代化學的一個豐富內容和源泉,是我國化學史中輝煌成就的一個側面。對本草學做出偉大貢獻的是卓越的葯物學家李時珍。
李時珍,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生於湖北一個世醫家庭。少年時代,常跟父親和哥哥採集草葯,或幫父親抄寫葯方,聽父親講解葯物學知識。當時科舉盛行,他14歲中了秀才。但他熱愛醫葯事業,對八股文不感興趣。因此,考舉人三次落榜後,放棄了科舉入仕的道路,一心做醫生。
《本草綱目》問世後,很快在中國流傳起來,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已經被全部或部分譯成日文、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俄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泛流傳,至今仍是一部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古代科學文獻。李時珍是世界公認的傑出的自然科學家。明萬曆二十一年(公元前1593年),76歲的李時珍逝世了。

『拾』 本草綱目的貢獻是什麼

《本草綱目》對醫學研究也做出了貢獻,現代醫葯學的研究有很大參考價值,對化學、生物學、礦物學、冶金、地質和物候學等多種學科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

《本草綱目》對醫學研究也做出了貢獻。書中記載了一些寶貴的醫學史料。如首次記錄了鉛中毒、汞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肝吸蟲等病症;首次記錄的醫療技術有冰塊冷敷退熱、蒸汽消毒等。李時珍還創造性地提出了「腦為元神之府」的觀點,認為腦是精神意識的聚集之處,與現代醫學基本一致。

(10)中國本草學對化學有哪些貢獻擴展閱讀:

《本草綱目》版本頗多,除國外各種全譯或節譯本外,國內現存約七十二種,大致可分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攝元堂本)及江西本、錢本、張本三個系統。江西本系統,主要為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夏良心、張鼎思刻本等;

錢本系統,主要為明崇禎十三年(1640)錢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並改繪葯圖,以及清順治十二年(1655)吳毓昌太和堂本,乾隆間《四庫全書》本即據此本抄錄;張本系統,主要為清光緒十一年(1885)張紹棠南京味古齋刻本,文字參校江西本、錢本,葯圖改繪後增加十餘幅,並附《本草綱目拾遺》。195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本即據張本影印,晚近通行本為197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劉衡如校點本,1993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金陵本影印本。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本草學對化學有哪些貢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