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初中化學改版 與以前教材有多大區別
人教版初中化學改版與以前教材的區別有:新教材有直觀性的特點、新教材的實用性較強、新教材中模糊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界限不同。
1、新教材有直觀性的特點不同
初中化學新教材彩色圖像較多,這些插圖形象生動,讓學生從直觀到抽象有了過渡,起了橋梁作用。如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中的課題3離子。
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而離子的形成是本課題的核心,是教學的重點。新教材中配了彩色插圖,學生仔細觀察了類似卡通人物的離子、電子,就能直觀、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該知識點。
還有一些如生活中觀察不到的樣品圖片,如金剛石、石墨、碳-60 的內部結構、分子模型等。以圖代文,能形象生動的說明問題,同時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新教材的實用性較更強
新教材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的認識,強調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第6單元「碳與碳氧化物」的第一頁是清明上河圖,因為碳的化學性質在室溫下是穩定的,所以可以保存到現在。標簽上還有一些成分,二氧化碳的使用,溫室效應,一氧化碳對氣體的毒性,水污染等等,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
學生還可以從新教材的「化學、技術與社會」欄目中深入了解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了解化學學習的價值,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責任感。
3、新教材中模糊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界限不同
新教材淡化了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界限,沒有明確指出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界限。教材共安排了26項「活動與探究」,其中16項以實驗為主,「活動與探究」中的實驗更注重探索與研究。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在實驗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運用自己的大腦,體驗變化的過程和結果。它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學習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尊重客觀事實,善於合作。
(1)如何看待新版人教版化學書擴展閱讀:
普通高中語文的重點學習內容包括四個部分: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精選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名篇,共選入古代詩文67篇(首),佔全部選文數的49.3%。
二、革命文化。比如,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等5篇(首)文章,魯迅《拿來主義》《紀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
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比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等入選。
四、國外優秀文化。有《復活》《百年孤獨》《哈姆雷特》《致雲雀》等。
統編語文新教材古代詩文佔比49.3%,這是否意味著學生背誦量的增大、學習負擔加重?針對此,溫儒敏表示,49.3%里一部分是課文,一部分是課外古詩詞誦讀,不是作為課文。「要求背誦的古詩文才20篇,如果以3年來算,平均每個學年也就六七篇,並不是很多。」溫儒敏表示。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總主編、南京大學教授張異賓介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全套教材共7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4冊。
「教材編寫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思想政治課程的關鍵作用,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堅定『四個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張異賓說。
普通高中歷史教材總主編、中國史學會原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海鵬表示,普通高中歷史教材合理設置欄目,全面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教材圍繞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5個核心素養,總體安排、各有側重地進行內容和欄目設計。
參考資料:網路-人教版
參考資料:教育局-從「一綱多本」到統編統審統用
2.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2019版比以前發生了什麼變化
就化學教材的話,比以前應該是多了,電解質的內容,然後。這個比較難。
3. 高中化學 人教版和新課標版的教材有什麼區別啊 知識側重點差很多麼哪個教材的知識更難些
我的上一屆就是用的人教版,到我這屆就換了,人教版的知識點比新課標的多,但理論比較強,對動手實踐強調的不是很明顯,而新課標則著重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雖然書上的知識點不是很多但老師在講課是應該將人教版的一些內容加入的,因為考試要考的!雖然新課標的知識點少但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可以受用一生的,這一點到了大學就有感觸了。
4.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學一共有幾本書
人教版化學高中共有8本書 :
《必修一》、《必修二》、 選修一《化學與生活》、 選修二《化學與技術》 、選修三《物質結構與性質》 、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 、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選修六《實驗化學》。 但不是每一本都會學到。
人教版高中化學新教材解讀
新版教材封面對比舊版教材更多的採用了化學的元素信息,使得封面更加的貼切化學內容,設計顏色更加的絢麗,能夠抓住學生的眼球,讓新時代下的學生先存在一個感官的觸動。
(1)舊版教材第一章直接學習化學計量等純理論知識,邏輯思維強度大,理解難度較高,剛上高一的學生適應起來難度大,改版後,穿插進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位於鈉和鋁的學習之後,更加實用,有了元素化合物的鋪墊及應用,更好理解。
(2)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的位置提前,引導學生從結構的視角審視物質性質,更容易理解各種物質的性質和轉化。
(3)實驗安全等常識從第一章第一節轉入附錄,但是內容更有實用價值,純理論的知識有所刪減,與生活相關的內容有所增加。
5. 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和魯教版初中化學教材的區別
區別:
一、目錄的章節順序不同。
二、相同知識點所對應的試題庫不同。
三、出版社不同。
魯教版 :
由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山東人民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中小學教科書教材,稱為魯教版。目前,魯教版教材在山西、廣東、山東等地使用。
人教版: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簡稱為人教版。小學到高中都有這個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數學校所用的教材。
(5)如何看待新版人教版化學書擴展閱讀:
化學:
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的科學。世界由物質組成,化學則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它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它的成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化學中存在著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種變化形式。
我國化學教育從初三開始,高中成為理科之一,除兩本必修教材外,又有《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實驗化學》六個選修課程。
全國一共六個版本:人教版、蘇教版、魯教版、浙科版,粵教版,上教版。
6.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的體系及特點
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組成。
特點:
一,保證基礎性,突出時代性,體現選擇性。
二,合理構建教科書的體系結構
必修一和必修二是高中化學的基礎,內容廣泛,但知識淺顯,更加強調和突出基礎性,所以體系的構建從基礎出發,突出基礎知識的作用。
選修模塊根據內容的區別,採取不同的安排。意在使學生認識化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三,重視科學探究活動,注重科學方法和能力的培養。
四,聯系生產,生活和社會實際,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五,結合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採用恰當的教科書呈現方式。
體例結構:教科書——章——節。
章下分章名,主題圖,章引言,正文,歸納與整理
節下分實驗,思考與交流,科學視野,實踐活動,科學探究,學與問,信息檢索,資料卡片,圖,表,習題。
高一:四大平衡,基本元素
高二:有機化學
高三:補充高一高二的知識,文科生只用學高一和高二,理科生的多出的那些便在高三補充進去。
7. 人教版高中化學新教材與舊教材內容有哪些不同
最大的差別是順序,把舊教材中較系統的知識體系打破,拆的支離破碎,講哪都水過地皮濕。效果不好。要敢於打破教材順序講,安排好的話,很省時間,省去重復時間。
另外一些名詞,反應方程式都有變化,一定要仔細看課本啊1
8. 對化學新課程評價的認識
一、提高高中化學教師的素質
1.精湛的專業技能。
高中化學教師應注重理性思維,注重科學方法與專業技能方面的研究,注重化學知識綜合技能的鞏固、完善和更新。除了必須具備一般教師所需掌握的一般教學技能外,教師還必須具備嫻熟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推陳出新的實驗改革技能;加強微型實驗研究,熟悉多媒體教學,積極開辟第二課堂。教師要勇於改革,勇於鑽研,煉就精湛的專業技能,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從經驗型教師轉為研究型教師。
2.廣博的知識素質。
化學是應用學科,中學化學教學大綱和高考大綱對學生從數學、物理、生物、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也提出了較高要求。高中化學教師要深入理解和熟練運用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教育科學理論,根據教育規律,知識的內在規律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發展規律進行課堂教學。教師要能用數學、物理等手段解決化學問題。高中化學教師應具備多學科知識素養,完善科學的思維方法,由教書匠向教育家轉化。
3.現代的創新素質。
現代的創新素質體現在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三方面,即應有創造的願望與激情,有頑強的意志和人格,勇於創造勇於改革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的實施中,高中化學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對教科書的結構內容作適當調整,合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等多種途徑進行教學,以更好地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和發展需要。教師要積極探究化學課程中的研究性學習內容和策略,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加強教學研究和教改探索,真正成為創造型的高中化學教師。
二、對高中化學教師進行培訓
1.化學學科發展與前沿知識。
本專題培訓內容要求高中化學教師更新化學科學知識及觀念,了解和掌握各個分支學科領域的最新成就進展及應用。教師要結合中學化學教學實際了解現代化學在科學、技術中包含的生態資源、環境、能源、材料、健康等方面的實際應用。
2.化學學科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研究。
本專題培訓,可使教師在現代教育思想、教育技術的基礎上形成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所必須的教育觀念、思想、方法,更深入了解化學的學習過程及認知建構的過程,探討優化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
3.化學實驗研究與創新。
本專題培訓,可使高中化學教師了解現代化學儀器實驗的原理、各種化學實驗的典型儀器的使用,並能將現代實驗技術應用到中學化學創新實驗中。對中學化學實驗與創新的研究,可培養教師設計新實驗和化學活動實驗的能力。
4.化學學科與教育課題研究方法。
本專題主要培訓內容為學術研究與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與方法,化學學科專業課題研究指導;化學學科教育教學課題研究指導;培養科研習慣,進行科研思維、方法的系統訓練。本專題要求高中化學教師熟悉選題立項、確立研究方案,開展課題研究,撰寫論文及課題研究報告等,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策略。
5.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
本專題主要培訓計算機基礎知識,化學多媒體教學與製作技術。本專題要求高中化學教師學會化學工具軟體的應用、多媒體課件製作,掌握網路及遠程登錄和教學資料下載的方法與技巧,使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更好地輔助教學。
6.化學教育的評價與測量。
高中化學課程評價既要促進全體高中學生在科學素養各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又要有利於高中學生的個性發展,積極倡導評價目標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堅持終結性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努力將評價貫穿於化學學習的全過程。在培訓中,我們應努力實踐探索紙筆測驗、學習檔案評價和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方式的結合、互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優化學生練習,讓學生走出題海
學生作業是傳統教學中唯一的學生實踐活動。在應試教育中,這一實踐活動被過於強化,以致學生陷於題海,不能自拔。新課程的改革及其新課程理念的實施並不是完全否定傳統的教育教學,而是對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加以繼承,改革達以優化。我們在充分利用學生作業這一實踐活動時,首先,從作業的數量上來控制,不搞題海戰術,以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參與其它的化學實踐活動;其次,用作業的質量來保證學生應該達到的訓練要求,因此,我們對作業進行了優化,從高一到高三,都是教師根據本校當時學生的實際精心選題和組題,並同學生參與編題,一般不直接沿用資料上整套的習題;再次,對學生做題進行規范,規范思維,規范表述,弄清題目的出題意圖,所鞏固的知識點與應該運用的方法,不盲目,要做到先析而動掩卷後思,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最後,強化教師對作業的評講與學生對作業的改錯,通過作業的評講進行知識聯系、分析比較,構建知識的整體框架並能運用,通過對作業的改錯來澄清知識,調整方法,訓練習慣,寧可少做十道題,也不能少改一道題,否則就會強化錯誤。
四、探索並進實驗,讓學生認識生活
科學的價值在於應用。教師應讓學生隨時將所學的科學知識、實驗手段與原理和生產實際、日常生活問題相聯系,使學生感到「學與做」不空洞,科學就在身邊。因而在知識學習與實驗設計時,教師應力求將實驗與生產生活實際問題聯系起來。根據化學教材並結合教學中的實際需要,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實驗的獨特作用,尋找實驗代用品或利用微型儀器、改進裝置等多種辦法,進行一系列的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的化學「並進實驗」教學,使學生感到化學知識、化學實驗有用,並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與實驗興趣。如學習《鹵素》時,我在並進實驗中增設了「加碘食鹽中碘元素的測定」的生活科學實驗;《乙烯》的教學,在並進實驗教學中增設了「果實催熟」的趣味性實驗;《乙醇》的教學,在並進實驗教學中增設了「乙醇分子結構的測定」的探究性實驗;《葡萄糖》的教學,在並進實驗教學中增設了「糖尿病人尿糖的檢驗方法」的(病理檢驗)實用性實驗;《蛋白質》的教學,在並進實驗教學中增設了「純棉纖維、純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檢驗方法」的與生活用品相關實驗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