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三化學酸鹼鹽怎麼學才能學好
帶過近千個一對一學員了,對於學生們的個性化問題算是有點心得,分享一下酸鹼鹽的知識
目錄:
酸鹼鹽的考察形式
酸鹼鹽的難點
酸鹼鹽的易錯點
突破酸鹼鹽難點
一、酸鹼鹽的考察形式
作為初中化學最難的一部分,酸鹼鹽通常以圖像、除雜和鑒別、變形實驗、推斷和探究實驗的形式出現,佔分的話在20分左右。
二、酸鹼鹽的難點
1.客觀環境:大多數學生是在寒假過後開始學的酸鹼鹽,這時候有個比較尷尬的就是進度比較趕,因為要抓緊講完,一模考試前又要開啟一輪復習,所以這時候的時間緊任務重勢必會使得難點的內容消化時間不夠,所以從客觀上造成了學生感覺酸鹼鹽比較困難。
2.性質難點:酸鹼鹽老師們通常以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的形式展開去講解,這其中物理性質都可以考察難點出來,比如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濃鹽酸具有揮發性,那畫出來溶質質量分數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與溶液相結合,利用性質分析判斷);化學性質中方程式是需要著重記憶和掌握的,這裡面的性質也是實驗中非常容易考察的,以酸的化學性質為例:使得指示劑變色、與活潑金屬反應、與金屬氧化物反應、與鹼反應、與部分鹽反應,這些需要記住的同時,將方程式也一並掌握。比如可以這樣考察:現有兩種無色溶液,已知一種是稀鹽酸,一種是氯化鈉溶液,請問如何鑒別?
但從題目的角度來看已經達到了應用的層次,如果沒能快速把握住要點很容易就懵了,此時結合性質一條條過就行了,鑒別無非是現象不同即可,第一條指示劑,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紅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二條活潑金屬,加入鋅粒有氣泡生成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三條金屬氧化物,加入氧化銅,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第四條鹼,加入氫氧化鐵,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此時需要注意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等雖然由放熱但不易觀察,沒有顏色、沉澱、氣味等明顯現象,所以用難溶性的鹼更好些);第五條部分鹽,加入碳酸鈉固體,有氣泡生成的是稀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鈉溶液(這里注意不能用硝酸銀溶液,因為現象均為生成白色沉澱,無法鑒別)。
通過上述例題總結下:實驗考察的是知識的應用層次,用性質解決問題,所以對於能否反應、如何反應、反應後現象等需要精準記憶,而以老師經驗來看,多數同學對酸鹼鹽的基礎知識存在模稜兩可現象,導致題目拿捏不準。
3.除雜難點:除雜也是選擇和實驗非常愛考的一種,比如CO2(HCI),除去HCI的話選取哪種試劑,先要思考除雜要點:除雜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除雜不能消耗主要的物質,符合這兩點就可以,我們挨個嘗試一下:比如同學想到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和HCI反應達到除去HCI的目的,但是同樣會除去CO2,不符合要點;有同學想到用碳酸鈉溶液,這里HCI可以和它發生反應,但其實CO2也可以和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氫鈉(CO2+H2O+Na2CO3=2NaHCO3)所以也不能用;實際上應該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能消耗HCI,但沒有引入新的雜質、消耗CO2,所以符合要點。
總結一下除雜要結合性質+要點選擇,缺一不可,鑒別與除雜異曲同工。
4.實驗儀器、葯品作用:
這部分屬於大多數同學看不上,但卻容易失分的,比如導管的作用:導氣、冷凝迴流、平衡氣壓,一般同學能想到導氣,後續的基本都想不到;比如制備實驗中濃硫酸試劑瓶的作用,大多數同學都可以想到乾燥氣體,但其實還可以有的作用:通過觀察氣泡的流速來控制反應速率、混合反應氣體等;比如鹼石灰的作用,多數同學能夠想到乾燥氣體,但是還可以有處理尾氣XX,防止污染空氣、吸收空氣中的水,防止進入到發生裝置使得xx葯品xx。
總結一下:實驗儀器、葯品的作用等不能還停留在走進化學世界那時候的水平,需要結合實驗總結、整理、歸納出來,這樣你的實驗思路才能打開。
三、酸鹼鹽的易錯點
1.現象描述不全或者錯誤
多數同學對於現象的記憶看似比較准確,稍微變一下就容易犯嘀咕,比如將熱膨脹法檢驗裝置氣密性的儀器將儀器中加入水和氧化鈣,書寫右側觀察到的現象:多數同學能夠寫出來導管口有氣泡生成,但實際上還需要寫出來,冷卻到室溫後的倒吸現象,一旦涉及到現象與壓強相關,同學們普遍發懵。再比如天平兩側放等質量足量稀硫酸,左右兩側分別加入等質量的Mg和AI,天平的指針現象:這個就要結合性質去分析,考察金屬與酸反應的圖像分析,熟悉的同學應該知道,Mg的金屬活動性更強,所以Mg反應速率更快,因此剛開始是天平向右傾斜,但是從量來看,AI生成的氣體更多,所以最終天平向左傾斜。
2.材料分不清
化學與生活作為送分題通常是得分率比較高的,但是一弄材料就有點分不清,無機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合成材料、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等等需要具體的掌握,比如復合材料中有玻璃鋼、鋼筋混凝土,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有纖維素類棉、麻,蛋白質類羊毛和蠶絲等,合成材料中有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塑料中的熱固性塑料諸如電木等容易被遺忘。
3.計算多次添加不會算
在計算題目中,多數類型按照老師的套路、模板可以直接計算,比較簡單,但是對於多次添加的問題就需要分析了,這種題目對學生不太友好,下面拿一個例題為例闡述一下:
有興趣的同學先別看解析,自己先去分析解決一下,10分鍾以內答完挺不錯。
分析:第一次剩餘35.2g,第二次是在這個基礎上加的25g,所以理論上應該有60.2g,但是只有58.4g,所以生成氣體1.8g,第三次也是這樣分析,生成氣體0.8g,所以從這要分析出來,這塊已經反應結束了,因為加入的酸是一樣的,應該生成1.8g。所以整理一下:第一次氣體不知道,第二次氣體1.8g,第三次氣體0.8g,熟悉計算題的學員應該能反映出來這就是經常出現的表格題目了,第一次也應該生成1.8g,總的來說生成氣體4.4g,結合這個重要信息再去計算就迎刃而解了。
四、突破難點
在酸鹼鹽學習的時候,可以按照下面的節奏學習:
1.熟記基礎性質——看山是山
大多數同學對知識掌握層次不夠,導致失分較多,所以需要把基礎的東西達到快速准確的表達出來:比如酸的化學性質5條,分別是XXX,快速的背誦出來;這里可以用誦讀的形式每天背誦一下,加深印象,避免遺忘。
2.學習技巧——看山不是山
需要開始理解性質,比如原來酸的最大特點在於解離出來的H+,那麼反應的實質就是H+與XX反應生成XXX,如果能達到這種進一步的層次,對於性質掌握就不僅僅是在記憶上, 而是在理解的層面上精進了一步,此時你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3.歸納整合——看山是山
這個階段是需要多做限時訓練的同時,把最基礎的東西回歸整合,題目中考察實驗原來從實驗目的出發、開始實驗設計、進行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總結反思,但其實這個你早就學過了,只不過你對於每一個步驟有了具體內容上的認知,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詞彙。
以上是老師近千名學員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能踏踏實實看到底部,你已經超越了90%的學生了,點贊一下,讓更多的人看到吧~超過2000再更
⑵ 如何學好酸鹼鹽
1.要通過典型代表物性質的學習掌握好同一類化合物的化學通性。以鹽酸、硫酸為代表學習酸的通性;以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為例學好鹼的通性,還要達到會根據通性舉一反三的目標。比如,知道了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酸、鹼中和生成鹽和水),就應該能推出硝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硝酸鈉和水,等等。2.要重視各類反應的限制條件。限制條件也是規律性的一部分。符合限制條件的物質才能反應,不符合限制條件的則不能發生反應。例如:氫氧化鈣溶液能夠和碳酸鈉溶液反應,而氫氧化鉀溶液卻不能跟碳酸鈉溶液反應。因為後者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3.要重視實驗。本章化學反應多,化學實驗多。要通過化學實驗來認識酸、鹼、鹽各類化合物的性質、用途。要把化學實驗操作和化學反應現象及化學方程式三者聯系起來學習、記憶。對典型的產生氣體(如生成氫氣和二氧化碳氣體)和產生沉澱的反應,尤其要格外重視。如:鹽酸和硝酸銀溶液、硫酸和氯化鋇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和氯化鐵溶液等等,這些反應都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在物質鑒別、推斷、去除雜質的過程中應用較多,在學習過程中不要輕視。4.為了學好酸鹼鹽的知識必須要熟記的知識點有(l)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最好達到如同乘法口決一樣熟練;(2)金屬活動順序表,它是在金屬和酸、和鹽溶液的置換反應中離不開的根據;(3)酸、鹼、鹽溶解性表中的重要沉澱物名稱、顏色。有些同學學不好酸、鹼、鹽這部分知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本應熟記的內容沒有記住而造成了學習被動。
⑶ 怎樣學好化學的酸鹼鹽
1.通過溶液導電性實驗,了解某些化合物的乾燥晶體不導電,溶於水是可導電;了解酸、鹼、鹽的初步概念。 2.掌握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反應及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了解酸鹼鹽的分類(強.弱酸鹼在,正鹽酸 鹼式鹽)、命名(氫離子與非金屬氧化物)、通性;了解元素l周期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一定要背過,並能用它來判斷某金屬與酸能否發生置換關系),學會使用pH試紙判斷酸 鹼 中性。 4.掌握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以及氫氧化鋁(特別說一下鋁的兩重性:60年代患胃的人多「胃舒平」是搶手葯當時老師講他就是氫氧化鋁也是鋁酸即可以中和胃酸過多和過少當時稱萬能胃葯)的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了解它們的用途;了解鹼的通性和鹼的命名(金屬離子與氫氧根)。 5.了解幾種常見的鹽(氯化鈉、碳酸鈉和硫代硫酸鈉),了解鹽的化學性質;會用金屬活動性順序來判斷金屬能不能跟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了解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命名,(金屬離子與酸根) 6.了解化學肥料的種類和特性。7.實際生活中物品的化學名稱(火鹼,純鹼,小蘇打,食鹽,水玻璃,藍礬,白礬,生石灰,熟石灰。。。)如果本題有什麼不明白可以追問,如果滿意記得採納如果有其他問題請採納本題後另發點擊向我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祝學習進步.
⑷ 怎樣學好初中化學的酸鹼鹽啊
首先要刻苦一點 可以把酸的五條通性,鹼的四條通性,鹽的四條通性,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鹽的溶解性表背熟 這樣就基本沒什麼問題啦 了解一些反應的實質 背好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我其實感覺根本不用刻意的去背,題目做的多了也就自然的知道了) 上課要認真聽講把 做好復習鞏固工作
感覺其實方程式個人感覺也蠻容易的 掌握復分解反映生成物與反應物之間的關系就行了 在做題目中合理的運用
⑸ 怎樣學好酸鹼鹽
酸鹼鹽是初中化學中的重點、難點,知識點繁多,要求記憶的比較多,比如酸鹼鹽的溶解性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常見酸鹼鹽各自的性質等等,也是中考的重點和熱點部分。
1、以理解記憶為主。
酸鹼鹽的知識點、化學方程式、規律都非常多,如果沒有理解,只能囫圇吞棗,知識越學越混亂。比如酸鹼鹽組成的判斷,要求同學們在熟練掌握常見酸根離子的前提下,理解「解離」,從而進行判斷,否則學完寒假可能都不會區分酸鹼鹽;
2、總結規律,總結現象,總結原理,復雜的知識簡單化。
比如總結一些簡單的口訣,「氫頭酸尾是酸」「金頭鹼尾是鹼」「金頭酸尾是鹽」,比如復分解反應的原理可用「復分解要進行,溶液中才可行,生成水氣或沉澱。不溶物溶於酸,除了硫酸鋇和氯化銀」,這樣的口訣進行總結記憶。
3、抓住重點題型,做到以點帶面,舉一反三。
比如中考中有關變質的問題,有關廢液缸問題,有關離子鑒定的問題,都是圍繞「氫氧化鈉變質問題」拓展的。掌握解決「氫氧化鈉變質問題」的方法和原理,其他很多類型的問題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⑹ 酸鹼鹽這部分怎麼學會學好
酸、鹼、鹽是三類重要的無機化合物,種類繁多,實用性強,與生產領域的許多行業及人們日常生活都有密切的聯系,比如:金屬冶煉和加工、精煉石油、製造化肥、農葯、醫葯、火葯以及紡織、造紙等行業,都需要硫酸、鹽酸、硝酸、燒鹼(氫氧化鈉)等等酸、鹼、鹽化合物為原料,人們的胃液里有少量鹽酸幫助消化,人們的飲食中少不了食鹽(氯化鈉),麵粉發酵後需要用純鹼(碳酸鈉)去掉酸味。以上例子充分說明酸、鹼、鹽三類化合物用途之廣,所以學習掌握有關酸、鹼、鹽的化學基礎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人們經過長期的實踐,知道根據化合物的組成和性質,可以把它們分成若干類(如前邊的圖示),按類別來學習研究,找出一般規律,那就簡便多了,可以達到以簡馭繁的目的。在學習酸、鹼、鹽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逐步學會由某些典型代表物的性質,概括出共同特點即一般規律,再用一般規律來指導認識其它具體物質的學習方法。培養由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思維能力,為高中化學學習打下基礎。這也是學習酸、鹼、鹽這部分知識的目的之一。
如何才能學會、學好這部分知識呢?1.要通過典型代表物性質的學習掌握好同一類化合物的化學通性。以鹽酸、硫酸為代表學習酸的通性;以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為例學好鹼的通性,還要達到會根據通性舉一反三的目標。比如,知道了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酸、鹼中和生成鹽和水),就應該能推出硝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硝酸鈉和水,等等。
2.要重視各類反應的限制條件。限制條件也是規律性的一部分。符合限制條件的物質才能反應,不符合限制條件的則不能發生反應。例如:氫氧化鈣溶液能夠和碳酸鈉溶液反應,而氫氧化鉀溶液卻不能跟碳酸鈉溶液反應。因為後者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3.要重視實驗。本章化學反應多,化學實驗多。要通過化學實驗來認識酸、鹼、鹽各類化合物的性質、用途。要把化學實驗操作和化學反應現象及化學方程式三者聯系起來學習、記憶。對典型的產生氣體(如生成氫氣和二氧化碳氣體)和產生沉澱的反應,尤其要格外重視。如:鹽酸和硝酸銀溶液、硫酸和氯化鋇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和氯化鐵溶液等等,這些反應都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在物質鑒別、推斷、去除雜質的過程中應用較多,在學習過程中不要輕視。
4.為了學好酸鹼鹽的知識必須要熟記的知識點有(l)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最好達到如同乘法口決一樣熟練;(2)金屬活動順序表,它是在金屬和酸、和鹽溶液的置換反應中離不開的根據;(3)酸、鹼、鹽溶解性表中的重要沉澱物名稱、顏色。有些同學學不好酸、鹼、鹽這部分知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本應熟記的內容沒有記住而造成了學習被動。以上這些經驗都值得借鑒。
[解題過程]將混合物中的幾種物質分開而分別得到較純凈的物質,這種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離。將物質中混有的雜質除去而獲得純凈物質,叫提純或除雜。除雜題是初中化學的常見題,它靈活多變,可以綜合考察學生的解題能力。現列舉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1 物理方法1.l 過濾法.原理:把不溶於液體的固體與液體通過過濾而分開的方法稱為過濾法。如:氯化鈣中含有少量碳酸鈣雜質,先將混合物加水溶解,由於氯化鈣溶於水,而碳酸鈣難溶於水,過濾除去雜質碳酸鈣,然後蒸發濾液,得到固體氯化鈣。如果要獲得雜質碳酸鈣,可洗滌烘乾。
練習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過濾、蒸發操作來分離的是:(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1.2 結晶法.原理:幾種可溶性固態物質的混合物,根據它們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不同,可用結晶的方法分離。例如:除去固體硝酸鉀中混有的氯化鈉雜質,先在較高溫度下製成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然後逐步冷卻,由於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顯著增大,溫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鉀成為晶體析出,而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顯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鈉仍留在母液中,通過過濾把硝酸鉀和氨化鈉溶液分開。為進一步提純硝酸鉀,可再重復操作一次,叫重結晶或再結晶。
練習2 下列混合物適宜用結晶法分離的是:()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2 化學方法:原理(一)、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不與原物反應。
(二)、反應後不能帶入新的雜質。
(三)、反應後恢復原物狀態。
(四)、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學除雜方法有以下幾種:2.1 沉澱法:使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生成沉澱通過過濾而除去。
練習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澱法除去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的是()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AgCl]2.2 化氣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當試劑反應變成氣體而除去。
如:硝酸鈉固體中含有少量碳酸鈉雜質,可將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適量稀硝酸溶液,硝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再蒸發濾液,獲得硝酸鈉固體。
練習4 下列混合物中的雜質(括弧內的物質是雜質)適宜用氣體法除去的是:()A.NaNO3[Ba(NO3)2] 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2.3 置換法:將混合物中的雜質與適量試劑通過發生置換反應而除去。如:硫酸鋅固體中含有少量硫酸銅雜質,可將混合物溶解之後,加人適量鋅粉,再過濾除去被置換出來的銅,蒸發濾液獲得硫酸銅固體。
練習5 加入下列哪些物質可以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雜質硫酸銅()A.Zn B.Fe C.Cu D.Mg練習6 將混有少量鐵粉和鋅份的硫酸銅晶體溶於適量水,充分凈置過濾,結果是A.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鐵粉 B.濾出了混雜在其中的鋅粉 C.濾出了一些銅粉 D.什麼也沒濾出2.4 吸收法:兩種以上混合氣體中的雜質被某種溶劑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純的氣體不能被吸收時,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時,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盛有氫氧化鈉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將混合物中的雜質用化學方法轉化成其它物質。
如:氧化鈣中含有碳酸鈣,可採用高溫燃燒的方法,使碳酸鈣高溫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擴散到空氣中,除去雜質。
⑺ 化學的鹽類水解怎樣學好
化學的鹽類水解學好做到一下幾點;
1.記住定義:在溶液中鹽的離子跟水所電離出來的H+或OH-生成弱電解質的過程叫做鹽類的水解。
2.何時發生水解條件:鹽必須溶於水,鹽必須能電離出弱酸根離子或弱鹼陽離子。
3.實質:弱電解質的生成,破壞了水的電離,促進水的電離平衡發生移動的過程。
4.明白規律公式:難溶不水解,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誰弱誰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誰強顯誰性,同強顯中性,弱弱具體定;越弱越水解,越熱越水解,越稀越水解。
5.特點:
(1)水解反應和中和反應處於動態平衡,水解進行程度很小。
(2)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
(3)鹽類溶解於水,以電離為主,水解為輔。
(4)多元弱酸根離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為主。
6.鹽類水解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請均繼續追問!祝君學習更上一層樓!
⑻ 如何學好初中化學「酸,鹼,鹽」
酸鹼中和生成鹽和水,
酸和金屬生成鹽和水,……
這個之類的,課本上有的
要注意金屬活動順序表氫之後不和酸反應
要注意一半推斷題選酸液的時候盡量避開硝酸,因為硝酸里的氮具有強氧化性,所以和物質反應的時候有可能是但體現出的強氧化性而不是酸的通性,酸的通性就是氫的還原性。要記住特殊酸的性質,比如濃硝酸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因為濃硝酸中的硫具有強還原性,稀硫酸只有氧化性,
要注意濃稀,
(這些原理你可以不知道,高中會學,但是要記住的。然後真的沒什麼了,這塊規律性很強,不用擔心,把實驗製取學好,方程式背幾個就可以了)
背幾個典型的方程式,其他的可以推出來
這塊主要把沉澱和沉澱的顏色記住,推斷題會考
⑼ 化學中的酸鹼鹽怎樣才可以學好
.掌握酸、鹼、鹽知識的關鍵是正確書寫方程式
酸、鹼、鹽相互反應的規律主要表現在復分解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規律上。只要掌握住酸、鹼、鹽相互反應的規律,步步深入就能取得好效果。
首先是分清酸、鹼、鹽、氧化物。氧化物只有兩種元素符號且有一種是氧元素,易於區分。酸、鹼、鹽在區分時抓住:酸看頭、鹼看尾。酸的化學式的第一個字母是H,鹼的化學式的尾部都是OH。其餘為鹽。
其次,要掌握復分解反應方程式的書寫規律:在字面上看是「兩種化合物互換頭尾」。在書寫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2點:
①要注意利用化學式中的角標進行配平(找方程式中化學式角標多的)如:Ba(OH)2+FeCl3———Fe(OH)3↓+BaCl2中反應物FeCl3角標「3」是生成物BaCl2的系數:反應物Ba(OH)2角標「2」是生成物Fe(OH)3的系數。配平結果為:
3Ba(OH)2+2FeCl3=2Fe(OH)3↓+3BaCl2
又如:HCl+Fe2O3———FeCl3+H2O中反應物Fe2O3角標「2、3」是生成物FeCl3和H2O的系數:據此HCl的系數為6。配平結果為:
6HCl+Fe2O3=2FeCl3+3H2O
②若是酸與其它物質發生反應(不包括BaSO4;AgCl),生成物中有沉澱、氣體或水即可發生反應。若反應物中沒有酸,則反應物必須可溶而生成物中有沉澱、氣體或水,才能發生反應。在書寫方程式的過程中,每寫完一個方程式都要注意用這2點去衡量。經常這樣做可以培養你在思考問題時不放過任何細節,每一細節的完美精確足以保證最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