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有機化學實驗技術有哪些

有機化學實驗技術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1 06:47:13

有機化學的哪些方法具體都用來那些有機物質的實驗 比

有機化學的哪些方法具體都用來那些有機物質的實驗 比
有機化學實驗室安全知識

由於有機化學實驗室所用的葯品多數是有毒、可燃、有腐蝕性或爆炸性的,所用的儀器大部分又是玻璃製品,所以,在有機化學實驗室中工作,若粗心大意,就容易發生事故。如割傷、燒傷,乃至火災、中毒和爆炸等。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化學實驗室是潛在危險的場所。然而,只要我們重視安全問題,思想上提高警惕,實驗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加強安全措施,大多數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紹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守則、危險品的使用規則和實驗室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一) 實驗室安全守則
1. 實驗開始前應檢查儀器是否完整無損,裝置是否正確穩妥,在徵求指導教師同意之後,方可進行實驗。
2. 實驗進行時,不得擅自離開崗位,要經常注意觀察反應進行的情況和裝置是否漏氣、破損等現象。
3. 當進行有可能發生危險的實驗時,要根據實驗情況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護眼鏡、面罩或橡皮手套等。
4. 使用易燃、易爆葯品時,應遠離火源。實驗試劑不得入口。嚴禁在實驗室內吸煙或吃飲食物。實驗結束後要細心洗手。
5. 熟悉安全用具,如滅火器材、砂箱以及急救葯箱的放置地點和使用方法,並要妥善愛護。安全用具和急救葯箱不準移作它用。
(二)危險葯品的使用規則
1. 易燃、易爆和腐蝕性葯品的使用規則
(1) 絕不允許把各種化學葯品任意混合,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2) 使用氫氣時,要嚴禁煙火,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進行有大量氫氣產生的實驗時,應把廢氣通向室外,並需注意室內的通風。
(3) 可燃性試劑不能用明火加熱,必須用水浴、油浴、沙浴或可調電壓的電熱套加熱。使用和處理可燃性試劑時,必須在沒有火源和通風的實驗室中進行,試劑用畢要立即蓋緊瓶塞。
(4) 鉀、鈉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氣中易燃燒,所以,鉀、鈉應保存在煤油(或石蠟油)中,白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它們時要用鑷子。
(5) 取用酸、鹼等腐蝕性試劑時,應特別小心,不要灑出。廢酸應倒入廢酸缸中,但不要往廢酸缸中傾倒廢鹼,以免因酸鹼中和放出大量的熱而發生危險。濃氨水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一旦吸入較多氨氣時,可能導致頭暈或暈倒。若氨水進入眼內,嚴重時可能造成失明。所以,在熱天取用氨水時,最好先用冷水浸泡氨水瓶,使其降溫後再開瓶取用。
(6) 對某些強氧化劑(如氯酸鉀、硝酸鉀、高錳酸鉀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則將引起爆炸;銀氨溶液不能留存,因其久置後會生成氮化銀而容易爆炸。
2. 有毒、有害葯品的使用規則
(1) 有毒葯品(如鉛鹽、砷的化合物、汞的化合物、氰化物和重鉻酸鉀等)不得進入口內或接觸傷口,也不得隨便倒入下水道。
(2) 金屬汞易揮發,並能通過呼吸道而進入體內,會逐漸積累而造成慢性中毒,所以在取用時要特別小心,不得把汞灑落在桌上或地上。一旦灑落,必須盡可能收集起來,並用硫磺粉蓋在灑落汞的地方,使汞變成不揮發的硫化汞,然後再除盡。
(3) 制備和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惡臭和有害的氣體(如硫化氫、氯氣、光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及加熱蒸發濃鹽酸、硝酸、硫酸等時,應在通風櫥內進行。
(4) 對某些有機溶劑如苯、甲醇、硫酸二甲酯,使用時應特別注意。因為這些有機溶劑均為脂溶性液體,不僅對皮膚及粘膜有刺激性作用,而且對神經系統也有損傷。生物鹼大多具有強烈毒性,皮膚亦可吸收,少量即可導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均需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和口罩使用這些試劑。
(5) 必須了解哪些化學葯品具有致癌作用。在取用這些葯品時應特別小心。
(三)意外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1. 意外事故的預防
(1) 防火
① 在操作易燃溶劑時,應遠離火源,切勿將易燃溶劑放在敞口容器內用明火加熱或放在密閉容器內加熱。
② 在進行易燃物質實驗時,應先將酒精等易燃物質搬開。
③ 蒸餾易燃物質時,裝置不能漏氣,接受器支管應與橡皮管相連,使余氣通往水槽或室外。
④ 迴流或蒸餾液體時應放沸石,不要用火焰直接加熱燒瓶,而應根據液體沸點的高低使用石棉網、油浴、沙浴或水浴。冷凝水要保持暢通。
⑤ 切勿將易燃溶劑倒入廢液缸中,更不能用敞口容器盛放易燃液體。傾倒易燃液體時應遠離火源,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
⑥ 油浴加熱時,應絕對避免水滴濺入熱油中。
⑦ 酒精燈用畢應立即蓋滅。避免使用燈頸已經破損的酒精燈。切忌斜持一隻酒精燈到另一隻酒精燈上去點火。
(2) 爆炸的預防
① 蒸餾裝置必須安裝正確。常壓操作時,切勿造成密閉體系;減壓蒸餾時,要用圓底燒瓶或吸濾瓶作接受器,不可用錐形瓶或圓底燒瓶,否則可能會發生炸裂。
② 使用易燃易爆氣體如氫氣、乙炔等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暢通,嚴禁明火,並應防止一切火星的發生。有機溶劑如乙醚或汽油等的蒸氣與空氣相混時極為危險,可能會由一個熱的表面或者一個火花、電花而引起爆炸,應特別注意。
③ 使用乙醚時,必須檢驗是否有過氧化物存在,如果發現有過氧化物存在,應立即用硫酸亞鐵除去過氧化物後才能使用。
④ 對於易爆炸的固體,或遇氧化物會發生猛烈爆炸或燃燒的化合物時,或可能生成有危險性的化合物的實驗,都應事先了解其性質、特點及注意事項,操作時應特別小心。
⑤ 開啟有揮發性液體的試劑瓶時,應先用冷水冷卻,開啟時瓶口必須指向無人處,以免由於液體噴濺而導致傷害。當瓶塞不易開啟時,必須注意瓶內貯存物質的性質,切不可貿然用火加熱或亂敲瓶塞等。
(3) 中毒的預防
① 對有毒葯品應小心操作,妥為保管,不許亂放。實驗中所用的劇毒物質應有專人負責收發,並向使用者指出必須注意遵守的操作規程。對實驗後的有毒殘渣必須作妥善有效處理,不準亂丟。
② 有些有毒物質會滲入皮膚,因此,使用這些有毒物質時必須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操作後立即洗手,切勿讓有毒葯品沾及五官或傷口。
③ 在反應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有毒或有腐蝕性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櫥內進行,實驗過程中,不要把頭伸入櫥內,使用後的器皿應立即清洗。
(4) 觸電的預防
使用電器時,應防止人體與金屬導電部分直接接觸,不能用濕的手或手握濕的物體接觸電插頭。裝置或設備的金屬外殼等都應連接地線。實驗後應先切斷電源,再將電器連接總電源的插頭拔下。
2. 意外事故的處理
(1) 起火。起火時,要立即一面滅火,一面防止火勢蔓延(如採取切斷電源、移去易燃葯品等措施)。滅火要針對起因選用合適的方法:一般小火可用濕布、石棉布或沙子覆蓋燃燒物;火勢大時可使用泡沫滅火器;電器失火時切勿用水潑救,以免觸電;若衣服著火,切勿驚慌亂跑,應趕緊脫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蓋著火處,或立即就地打滾,或迅速以大量水撲滅。
(2) 割傷。傷處不能用手撫摸,也不能用水洗滌。應先取出傷口中的玻璃碎片或固體物,用3%H2O2洗後塗上紫葯水或碘酒,再用綳帶扎住。大傷口則應先按緊主血管以防大量出血,急送醫務室。
(3) 燙傷。不要用水沖洗燙傷處。燙傷不重時,可塗凡石林、萬花油,或者用蘸有酒精的棉花包紮傷處;燙傷較重時,立即用蘸有飽和苦味酸或高錳酸鉀溶液的棉花或紗布貼上,送到醫務室處理。
(4) 酸或鹼灼傷。酸灼傷時,應立即用水沖洗,再用3%NaHCO3溶液或肥皂水處理;鹼灼傷時,水洗後用1%HAc溶液或飽和H3B03溶液洗。

❷ 有機化學實驗有哪些基本操作

有機化學實驗基本的操作也就是 儀器的組裝與使用,最基本的有常見玻璃儀器的拉制,塞子打孔之類的力氣活。技術活,也就是蒸餾,結晶,萃取,冷凝過濾,等

❸ 有機化學實驗和無機化學實驗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一、概念不同

1、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這一名詞於1806年首次由貝采利烏斯提出。當時是作為「無機化學」的對立物而命名的。19世紀初,許多化學家相信,在生物體內由於存在所謂「生命力」,才能產生有機化合物,而在實驗室里是不能由無機化合物合成的。

2、無機化學

無機化學是研究無機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和反應的科學,它是化學中最古老的分支學科。無機物質包括所有化學元素和它們的化合物,不過大部分的碳化合物除外。(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碳酸鹽等簡單的碳化合物仍屬無機物質外,其餘均屬於有機物質。)

二、研究內容不同

1、有機化學的研究內容

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有機化學之所以成為化學中的一個獨立學科,是因為有機化合物確有其內在的聯系和特性。

位於周期表當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過與別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層電子而達到穩定的電子構型的。這種共價鍵的結合方式決定了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由碳、氫、氮、氧幾種元素構成,少數還含有鹵素和硫、磷等元素。因而大多數有機化合物具有熔點較低、可以燃燒、易溶於有機溶劑等性質,這與無機化合物的性質有很大不同。

2、無機化學的研究內容

無機化學在成立之初,其知識內容已有四類,即事實、概念、定律和學說。

用感官直接觀察事物所得的材料,稱為事實;對於事物的具體特徵加以分析、比較、綜合和概括得到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化合、化分、氧化、還原、原子等皆是無機化學最初明確的概念;組合相應的概念以概括相同的事實則成定律。

三、發展不同

1、有機化學

由於科學條件限制,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只能是從天然動植物有機體中提取的有機物。因而許多化學家都認為,在生物體內由於存在所謂「生命力」,才能產生有機化合物,而在實驗室里是不能由無機化合物合成的。

2、無機化學

原始人類即能辨別自然界存在的無機物質的性質而加以利用,後來偶然發現自然物質能變化成性質不同的新物質,於是加以仿效,這就是古代化學工藝的開始。

如至少在公元前6000年,中國原始人即知燒粘土製陶器,並逐漸發展為彩陶、白陶,釉陶和瓷器。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類發現天然銅性質堅韌,用作器具不易破損。後又觀察到銅礦石如孔雀石(鹼式碳酸銅)與燃熾的木炭接觸而被分解為氧化銅,進而被還原為金屬銅,經過反復觀察和試驗,終於掌握以木炭還原銅礦石的煉銅技術。

以後又陸續掌握煉錫、煉鋅、煉鎳等技術。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即掌握了從鐵礦冶鐵和由鐵煉鋼的技術,公元前2世紀中國發現鐵能與銅化合物溶液反應產生銅,這個反應成為後來生產銅的方法之一,此法也叫「濕法煉銅」。

❹ 大學有機化學實驗有哪些

有機化學實驗很多,有無水乙醇的制備,丙酮的制備,乙酸正丁酯的制備,乙醯苯胺的制備及提純等,比較多。

❺ 高中化學有機中實驗實踐較長的實驗有哪些

需要加熱提高反應速度的實驗:

(1)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實驗有:

①實驗室制甲烷;②實驗室制乙烯;③實驗室蒸餾石油;④煤的干餾;⑤含醛基物質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⑥製取乙酸乙酯.

(2)水浴加熱的實驗有:

①苯的硝化反應(50℃~60℃水浴);②銀鏡反應(溫水浴);③酚醛樹脂的製取(沸水浴);④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水浴);⑤蔗糖的水解(熱水浴);⑥纖維素的水解(熱水浴).

例如需要硫酸做催化劑的實驗:

(1)稀硫酸在其中只作催化劑的實驗有:

①酯類的水解;②麥芽糖的水解;③澱粉的水解;④纖維素的水解(70%的硫酸);⑤蔗糖的水解.

(2)濃硫酸在其中既作催化劑,又作脫水劑和吸水劑的實驗有:

①實驗室制乙烯;②苯的硝化反應;③乙酸乙酯的製取;④硝酸纖維的製取.

(2)在有機化學反應進行時,常伴隨有副反應發生

有機物的分子是由較多的原子結合而成的一個復雜分子,所以當它和一個試劑發生反應時,分子的各部分可能都受影響,也就是說,當反應時,並不限定在分子某一特定部位發生反應,因此在反應後,時常產生復雜的混合物(個別的還難以分離),使主要的反應產物大大地降低.因此,與一般無機化學反應不同,有機反應往往並不是按照某一反應式定量地進行的,但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使用不同的試劑,選擇最有利反應,以提高目的產物的生成率.

例如,實驗室用乙醇和濃硫酸混合加熱來製取乙烯:

如果不控制好加熱的溫度,則會發生下面的副反應而生成乙醚:

(3)條件控制要求嚴格

每一個化學反應的發生都要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反應條件的變更往往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產物,對有機化學反應來說這一點更為突出,因而有機化學反應的條件控制要求十分嚴格.所以,要掌握一個有機化學反應,只注意反應物結構中起反應部位的變化是不夠的,還需特別注意反應發生時的外部條件,比如溫度的控制、反應介質的控制等等.

例如,上面剛提到的乙醇和濃硫酸混合加熱170℃生成的是乙烯,加熱到140℃時則生成乙醚.反應介質的差異,如鹵代烴在氫氧化鈉醇溶液里發生的是消去反應,而在氫氧化鈉水溶液里發生的是取代反應.
2.有機化學實驗的特點

(1)實驗儀器復雜

由於有機化學反應有更為嚴格的條件控制要求,所以有機化學實驗一些常用的儀器及操作手段較之無機實驗更為復雜.

例如,銀鏡反應、苯的硝化反應等實驗不僅需要水浴加熱,還需要控制適當的溫度,因此其實驗儀器的安裝及操作就比簡單的酒精燈加熱操作復雜的多.

又如,有機化學實驗經常用到的「蒸餾」

操作就是在下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的,從中可以看出其裝置是很復雜的.

在蒸餾瓶1中裝入要蒸餾的物質,一般為液體或低熔點的固體.蒸餾瓶口裝有一個帶有溫度計的磨口的側管插頭2,插頭2和冷凝器3相連.把蒸餾瓶放在石棉網上加熱,當液體沸騰時,熱的蒸氣即從側管進入冷凝器中,遇冷後再凝聚為液體,流入收集瓶內.

(2)生成物需要分離、提純

有機化學反應極為復雜,常常有許多副產物和目的產物混在一起,因此,在有機化學實驗中必須使用各種方法把這些雜質除去.如果是不相溶的液體,可以使用分液漏斗分液;如果是互溶的液體,則去雜提純的方法應根據其雜質的性質靈活選用.我們常常用到的方法有萃取、蒸餾.

萃取是利用物質在兩種不互溶(或微溶)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來達到分離、提取或純化目的的一種操作.另外一類萃取原理是利用萃取劑能與被萃取物質起化學反應.比如,鹼性的萃取劑(如5%氫氧化鈉水溶液,碳酸氫鈉水溶液)可以從有機相中移出有機酸,或從溶於有機溶劑的有機化合物中除去酸性雜質(使酸性雜質形成鈉鹽溶於水中);酸性的萃取劑(如稀鹽酸、稀硫酸)可從混合物中萃取出有機鹼性物質或用於除去鹼性雜質.

例如,濃硫酸可應用於從飽和烴中除去不飽和烴,從鹵代烷中除去醇及醚等.

再如,在乙酸乙酯的製取實驗中,要將反應裝置中產生的蒸氣導入飽和的碳酸鈉溶液中,一方面,飽和的碳酸鈉溶液可以與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反應;另一方面,乙酸乙酯在飽和的碳酸鈉溶液中溶解度小,便於分層分液.

用蒸餾的方法不但可以把有機物質與不揮發的雜質分開,並且可以把具有不同沸點的揮發性的混合物分開,當蒸發沸點不同的物質的混合物時:低沸點的物質首先揮發(但有時亦可形成共沸物).

❻ 高中必修部分有機化學需要掌握哪些實驗

2012年新課標考了有機必修的實驗,比較出人意料。有機必修部分大一點的實驗如乙酸乙酯的制備、澱粉的水解、溴苯的制備、硝基苯的制備等。近幾年再考有機的可能性不大。另外該題主要考查實驗方面的知識。

❼ 有機化學研究手段的發展是什麼

有機化學的研究方法就是根據研究需要,利用結構和機理來設計預測一個變化,通過實驗和分析檢測來驗證結果,並對設計進行反饋修正。

有機化學研究手段的發展經歷了從手工操作到自動化、計算機化,從常量到超微量的過程。

20世紀40年代前,用傳統的蒸餾、結晶、升華等方法來純化產品,用化學降解和衍生物制備的方法測定結構。後來,各種色譜法、電泳技術的應用,特別是高壓液相色譜的應用改變了分離技術的面貌。

中高壓液相色譜色譜分離層析系統

Martin 和 Synge在1941年就提出高效液相色譜的設想,然而直到60年代後期,由於各種技術的發展,高效液相色譜才付諸實現。這種色譜技術曾被稱為高速液相色譜、高壓液相色譜,目前使用最多的名稱是高效液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已經廣泛地應用,成為一項不可缺少的技術。各種光譜、能譜技術的使用,使有機化學家能夠研究分子內部的運動,使結構測定手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電子計算機的引入,使有機化合物的分離、分析方法向自動化、超微量化方向又前進了一大步。帶傅里葉變換技術的核磁共振譜和紅外光譜又為反應動力學、反應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這些儀器和X射線結構分析、電子衍射光譜分析,已能測定微克級樣品的化學結構。用電子計算機設計合成路線的研究也已取得某些進展。有機化學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工具就是核磁共振。現代有機化學研究脫離了核磁共振簡直難以想像。核磁共振就是有機化學的眼睛。核磁共振的出現也給有機化學研究帶來了一場革命:反應研究第一次可以在克以下進行。核磁和質譜結合的話,基本上元素分析就顯得多餘了,於是一些傳統的分析手段也被迫退出歷史舞台。

核磁共振設備未來有機化學的發展首先是研究能源和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迄今我們使用的大部分能源和資源,如煤、天然氣、石油、動植物和微生物,都是太陽能的化學貯存形式。今後一些學科的重要課題是更直接、更有效地利用太陽能。

對光合作用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利用,是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共同課題。有機化學可以用光化學反應生成高能有機化合物,加以貯存;必要時則利用其逆反應,釋放出能量。另一個開發資源的目標是在有機金屬化合物的作用下固定二氧化碳,以產生無窮盡的有機化合物。這幾方面的研究均已取得一些初步結果。

其次是研究和開發新型有機催化劑,使它們能夠模擬酶的高速、高效和溫和的反應方式。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開始,今後會有更大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了有機合成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研究。今後有機合成路線的設計、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測定等必將更趨系統化、邏輯化。

❽ 有機化學實驗有哪幾個類型

一,取代反應
1,鹵代反應。2硝化反應。3分子間脫水反應。4水解反應。5酯化反應。
二,加成反應
1與氫氣的加成反應a烯烴,炔烴的加成b苯,笨的同系物,苯乙烯催化加氫c醛,酮催化加氫d油脂加氫硬化。
2,含有不飽和碳原子的有機物容易與鹵素,鹵代烴,水,HCN等發生加成反應。
三,消去反應
1,醇的消去反應。2,鹵代烴的消去反應。
四,聚合反應
1,加聚反應。2,縮聚反應。
五,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1,氧化反應:a醇被氧化。b,醛被氧化。c,乙烯氧化。d,有機物的燃燒,不飽和烴和笨的同系物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等。e,醛類及含醛基化合物與新制氫氧化銅或銀氨溶液的反應。f,苯酚在空氣中放置變成粉紅色物質。
2,還原反應:醛,酮,烯烴,炔烴,苯及其同系物,酚,不飽和油脂等的催化加氫。
六,顯色反應
如,苯酚與氯化鐵溶液顯紫色

閱讀全文

與有機化學實驗技術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