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響化學反應平衡的因素
一、化學平衡
化學平衡是針對可逆反應而言的,可逆反應是在同一反應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化學反應。
化學平衡是指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到一定程度時,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物與生成物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化學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在化學平衡狀態下化學反應仍進行,但是反應混合物的組成保持一致;當反應條件改變時,原化學平衡狀態被破壞,一段時間後會達到新的平衡。
二、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物質本身的結構和性質是化學反應速率大小的決定因素,反應類型不同有不同的化學反應速率,反應類型相同但反應物不同,化學反應速率也不同。
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主要是外因,如濃度、壓強、溫度等。
①濃度: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②壓強:在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中,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指壓縮氣體體積使壓強增大),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方向移動;注意:恆容時,充入不反應的氣體如稀有氣體導致的壓強增大不能影響平衡;
例如可逆反應:aA(g)+Bb(g) cC(g)
如果a+b>c,增加壓強,反應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動;減小壓強,反應速率減小,平衡逆向移動。
如果a+b
0,正反應是放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ΔH<0,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降低溫度,平衡正向移動;
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動原理)就是以上三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即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如濃度、壓強、溫度),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換句話理解:如果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平衡就向減小反應物濃度的方向移動,所以平衡正向移動;如果增加壓強,平衡向壓強減小的方向移動,也就是反應中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催化劑,催化劑影響的是化學反應的速率,即能縮短反應達到平衡時所需的時間,但不能改變化學平衡狀態(即百分組成),也就是不影響化學平衡移動。
⑵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外因是什麼
1.
溫度:
----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2.
壓強:
----對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3.
濃度:
----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4.
催化劑:
----使用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5.
固體顆粒大小:
----固體顆粒越小,表面積越大,接觸越充分,反應速率越快.
6.
其它條件:
----光/超聲波等等對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⑶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分為內外因:
1、內因:反應物本身的性質。
2、外界因素:溫度,濃度,壓強,催化劑,光,激光,反應物顆粒大小,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和反應物狀態。另外,x射線,γ射線,固體物質的表面積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反應物的濃度也會影響化學反應速率。
一、內因
化學鍵的強弱與化學反應速率的關系。例如:在相同條件下,氟氣與氫氣在暗處就能發生爆炸(反應速率非常大);氯氣與氫氣在光照條件下會發生爆炸(反應速率大);溴氣與氫氣在加熱條件下才能反應(反應速率較大);碘蒸氣與氫氣在較高溫度時才能發生反應,同時生成的碘化氫又分解(反應速率較小)。這與反應物X—X鍵及生成物H—X鍵的相對強度大小密切相關。
二、外因
1.壓強條件
對於有氣體參與的化學反應,其他條件不變時(除體積),增大壓強,即體積減小,反應物濃度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增多,單位時間內有效碰撞次數增多,反應速率加快;反之則減小。若體積不變,加壓(加入不參加此化學反應的氣體)反應速率就不變。因為濃度不變,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就不變。但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加入反應物,同樣是加壓,增加反應物濃度,速率也會增加。若體積可變,恆壓(加入不參加此化學反應的氣體)反應速率就減小。因為體積增大,反應物的物質的量不變,反應物的濃度減小,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就減小。
2.溫度條件
只要升高溫度,反應物分子獲得能量,使一部分原來能量較低分子變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數,使得有效碰撞次數增多,故反應速率加大(主要原因)。當然,由於溫度升高,使分子運動速率加快,單位時間內反應物分子碰撞次數增多反應也會相應加快(次要原因)。
3.催化劑
使用正催化劑能夠降低反應所需的能量,使更多的反應物分子成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單位體積內反應物分子的百分數,從而成千上萬倍地增大了反應物速率.負催化劑則反之。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卻改不了化學反應平衡。
4.條件濃度
當其它條件一致下,增加反應物濃度就增加了單位體積的活化分子的數目,從而增加有效碰撞,反應速率增加,但活化分子百分數是不變的。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反應物分子中的原子,要想重新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必須先獲得自由,即:反應物分子中的化學鍵必須斷裂。化學鍵的斷裂是通過分子(或離子)間的相互碰撞來實現的,並非每次碰撞都能是化學鍵斷裂,即並非每次碰撞都能發生化學反應,能夠發生化學反應的碰撞是很少的。
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更高的能量,才有可能撞斷化學鍵,發生化學反應。當然,活化分子的碰撞,只是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應。而並不是一定發生化學反應,還必須有合適的取向。在其它條件不變時,對某一反應來說,活化分子在反應物中所佔的百分數是一定的,即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數目和單位體積內反應物分子的總數成正比,即活化分子的數目和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
因此,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的數目,可以增加有效碰撞次數,則增大反應物濃度,可以使化學反應的速率增大。
(註:有效碰撞:能夠發生化學反應的碰撞,叫有效碰撞;活化分子:能夠發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活化分子。)
5.其他因素
增大一定量固體的表面積(如粉碎),可增大反應速率,光照一般也可增大某些反應的速率;此外,超聲波、電磁波、溶劑等對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⑷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決定化學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應物的性質,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有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1、內因: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結構及性質。
2、外因:主要是指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另外還有光、超聲波、激光、攪拌、固體表面積、形成原電池等。
(1)濃度:其他條件相同時,增大反應物濃度,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化學反應速率減小。在一定溫度下,同體、純液體的濃度視為定值,如C與CO2的反應、Na與H2O的反應中,C的量和Na、H2O
的量減少並不意味著其「濃度」減小,即不岡其量的增減而影響反應速率,但會因固體表面積的變化而改變反應速率。
(2)溫度:其他條件相同時,升高溫度,可以加快反應速率,實驗測得,溫度每升高10℃,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增大到原來的2~4倍。
(3)壓強:對於氣體反應,當溫度不變時,增大壓強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4)催化劑:催化劑是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但在反應前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變的物質。對於某些化學反應,使用正催化劑能顯著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5)其他因素:增大同體的表面積(如將塊狀改為粉末狀),可增大反應速率;光照一般也可增大某些反應的速率;形成原電池可以加快反應速率;此外,超聲波、放射線、電磁波等因素也能影響反應速率。
⑸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外因有哪些舉例說明
催化劑,雙氧水分解制氧氣,用二氧化錳催化;
溫度,高錳酸鉀分解制氧氣,加熱加快反應;
壓力,高壓下二氧化碳更易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反應物濃度,氧氣不足,C燃燒不完全會生成CO。
⑹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因素及主要形式
常見的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溫度、濃度、壓強、催化劑、接觸面積、構成原電池等,且攪拌、振盪、紫外線等均可加快反應速率,
故答案為:溫度;濃度;壓強;催化劑;接觸面積.
⑺ 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外因及圖像
1.
溫度:
----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
2.
壓強:
----對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壓強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3.
濃度:
----反應物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4.
催化劑:
----使用催化劑,可以加快反應速率.
5.
固體顆粒大小:
----固體顆粒越小,表面積越大,接觸越充分,反應速率越快.
6.
其它條件:
----光/超聲波等等對反應速率也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