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鑒別火星隕石
鑒別火星隕石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特徵鑒別:
1、形態特徵
許多鐵隕石具有似波紋狀的表面,而許多石隕石的表面有更多的低的指印紋或氣印,隕石樣品一般呈不規則狀,但具有圓的邊緣,人工鐵或不銹鋼則具有直的邊或呈90°的角。
2、熔殼
由於隕石高速進入大氣層與空氣分子發生摩擦,新降落的隕石都有一層覆蓋表面的黑色(或黑灰色)熔殼,石隕石的熔殼厚約1毫米,而鐵隕石由於其物質緻密度高,其熔殼厚度要薄得多。由於隕石穿過大氣層時熔融物質的剝蝕作用而使其表面具有流紋狀或流線狀結構。
3、密度
岩石在密度上表現不同,因此密度是一個用來區別隕石和地球岩石的重要工具,但是不能作為鑒定的決定因素,鐵隕石密度非常大,可達7-8g/cm3。大部分隕石是普通球粒隕石,密度范圍3.0-3.7 g/cm3,密度稍大於地球岩石。
4、磁性特徵
除了一些罕見類型的隕石,如無球粒隕石,月球隕石和火星隕石沒有磁性外,大部分隕石都具有磁性,具有這種性質是因為含有金屬的原因。地球上的大部分岩石沒有磁性,但是一些地球岩石,如含磁鐵礦和富鐵礦物的一些岩石也含有磁性。
(1)火星隕石有哪些化學元素擴展閱讀:
火星隕石起源於火星的主要證據有:
1、SNC隕石的結晶年齡很小(≤1.3Ga),不可能形成於小行星的火成作用,而且1.3Ga近似於火星TharsisRidge火山的年齡(Woodand Ashwal,1981);
2、EETA79001隕石玻璃中捕獲的CO2組分、N2及稀有氣體同位素組成,以及13C、12C值同火星大氣相一致(Bogardand Johnson,1983);
3、在一些隕石中發現有含水硅酸鹽礦物如伊丁石、閃石存在,在ALHA77005的易變輝石的岩漿包裹體(Ikeda,1998)中發現有鈦閃石,Nakhla中有伊丁石存在(ReidandBunch,1975);
4、在一些隕石中(如ALH84001)發現有地外成因的碳酸鹽(Romaneketal.,1994a,1995),而已知月球火成岩及小行星火成岩隕石實際上不含碳酸鹽;
5、「海盜號」和「火星探路者」對火星土壤的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結果與Shergotty隕石的全岩化學組成相當吻合,尤其是兩者的FeO含量幾乎相同(分別為19.7%和19.6%)。
B. 科學家在火星隕石中是否發現了火星生命的蹤跡
科學家通過分析1984年探險隊帶回的一塊火星撞擊碎片在其中發現了含氮有機物,這和18年好奇號對火星的探測結果相吻合:火星確實曾經富含有機物。
摘要:探究火星上有機物質的來源是當今行星科學領域一個主要的課題。機器人探測火星沉積岩任務以及實驗室分析火星隕石工作都報告了似乎存在火星本土的有機組成部分。但是我們對於它們都來源、演化和保存知之甚少。這里我們在火星隕石中發現了40億年之久的鎵(Ga)元素碳酸鹽,既阿蘭山84001(ALH84001),通過開發高空間解析度原位氮化學形態形成的新技術,保存本地含氮有機物。這些有機物質是在諾亞時代在當地合成並且(或者)通過隕石來到火星上的。來自火星近地表含水流體的碳酸鹽,蝕變礦物,在漫長的地質時期內,將有機物質保存完好。
C. 火星隕石的簡介
自從「好奇號」登上火星之後,人類對火星的探索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而在火星隕石中發現構成生命的有機碳,似乎更加印證了火星是存在生命的。但這些隕石,也可能是火星化學反應所致,所以還需要進一步確認。
包含大量碳鏈和氫鏈的分子是地球生命的構成元素,也是火星任務的主要目標之一,這對於理解生命是否存在於火星至關重要。
碳鏈和氫鏈的分子是地球生命的構成元素
這些分子曾發現於來自火星的隕石中,但是科學家對這些火星隕石的來源持不同觀點。卡內基學會的安德魯-斯蒂爾負責這項最新研究,明確證據表明這些碳分子起源於火星,雖然並未發現這些碳分子具有生物特徵。該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進一步洞悉火星上出現的化學反應,並有助於解釋遠古或者現代火星生命存在的證據。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2013年5月24日出版的《科學快報》上。科學家們鮮有共識大型碳分子起源於現已探測到的火星隕石,碳分子起源的理論包括來自地球或者其它隕石的污染物,它們可能是火星化學反應的結果,或者是遠古火星生物體殘骸。斯蒂爾帶領的研究小組檢測了11號火星隕石樣本,該隕石跨越火星42億年歷史。他們發現大型碳分子存在於晶體礦物質微粒中。使用一系列復雜的研究技術,研究小組顯示至少一些較大碳分子存在於隕石之中,並不是來自地球的污染物質。之後研究小組觀測研究隕石中與其它礦物質有關的碳分子,從而洞悉這些碳分子樣本在抵達地球之前曾經歷過何種化學反應。包含碳化合物的晶粒提供了碳分子如何形成的一個研究窗口,他們發現這些碳分子是在火星火山活動中形成的,並顯示火星在其歷史中多數時期存在著有機化學反應。斯蒂爾說:「這些發現顯示貫穿火星歷史時期碳分子存儲量持續減少,這類似於地球遠古時期。理解火星非生物、含碳大分子結構對於未來探測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至關重要。」
D. 火星隕石二氧化碳含量
火星隕石二氧化碳含量:包含碳化合物的晶粒提供了碳分子如何形成的一個研究窗口,他們發現這些碳分子是在火星火山活動中形成的,並顯示火星在其歷史中多數時期存在著有機化學反應。
純菱鐵礦加熱後可以轉化為純磁鐵礦,而"艾倫-希爾斯84001"隕石成分中含有碳酸鹽嵌入式純磁鐵礦,卻沒有純菱鐵礦的存在,而且從來沒有。
概念分析
根據火星表面單位面積上撞擊坑的數量由多至少,火星地質史分為三個主要時間段,分別為挪亞紀、赫斯伯利亞紀和亞馬遜紀。科學界關於三個時代的具體分野仍有分歧。
其中一種說法認為,挪亞紀為火星形成之初即45億年起前至37億年前,赫斯伯利亞紀為37億年前至30億年前,亞馬遜紀為30億年前至今。
E. 火星隕石和月亮隕石怎麼能快速辨別
火星隕石來自火星,月球隕石來自月球。因此,火星隕石的成分與火星上的石塊成分相似,而月球隕石與月球上的石塊成分相似,這就是月球隕石和火星隕石出手18595=636-371的主要區別。
月球上的石塊主要是玄武岩、斜長岩、角礫岩,因此,月球隕石的主要類型也只有這三類岩石。而且,月球上是高度真空,月球岩石是在真空的還原條件下行程的,因此元素和礦物也都保持在還原狀態。月球上沒有液態水,因此,沒有與水有關的岩石和礦物,比如石灰岩、粘土等,在月球隕石中就沒有。
火星上既有火山活動,也曾經有過大規模的海洋、河流等液態水的活動,還有大氣層。因此,火星隕石的岩石類似就與月球隕石有明顯不同。
火星隕石的主要證據包括:
(1).隕石中捕獲的N2及稀有氣體同位素組成在15N/14N-40Ar/14N圖解上表現為火星大氣與地球大氣兩種組分的混合,如EETA 79001(Becker and Pepin,1984);(2).隕石玻璃中捕獲的CO2組分相對稀有氣體及N2的豐度,以及13C/12C比值同火星大氣相一致(Carr et al.,1985; Owen,1976; Wright,1986);
(3).某些火星隕石中發現有含水硅酸鹽的存在,如伊丁石、閃石等;
(4).某些隕石中發現有地外成因的碳酸鹽(Gooding,1988a; Gooding,1988b; Harvey and McSween,1995; Mittlefehldt,1994a),而月球火成岩及小行星火成岩隕石均不含碳酸鹽;
(5).海盜號飛船對火星土壤主要元素的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結果同Shergotty隕石的組成相當吻合,尤其是兩者的FeO含量幾乎相同,分別為19.7和19.6%(Laul et al.,1986)。
下面兩塊隕石分別是月球隕石和火星隕石,你看出來什麼區別了嗎?
當然,僅憑肉眼基本不可能區分月球隕石和火星隕石的,還需要憑借尖端的分析儀器,分析它們的化學成分、礦物組成,甚至測量它們的同位素年齡。這時候,你會發現,這兩塊看起來差不多的石頭,實際上是非常不同的。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塊隕石,月球和火星也一樣。
隕石在傳統上被分為三大類:石隕石是岩石,首要的成分是硅酸鹽礦藏;鐵隕石有很大有些的成分是鐵-鎳;石鐵隕石則包括很多的金屬及岩石的成分。上海君道藝術公司展示的這塊鐵隕石重達11568g,全體外型為心形,外表呈現鐵的光澤;而且外表布滿坑洞和疤痕,敲之錚錚作響。隕石大多呈圓形,單個有稜角。根據開裂面剖析,其成分為黑白色鐵鎳金屬,與周圍環境極不共同,無任何相關。此外據藏家泄漏,將籌集有些隕石金錢捐款給期望小學以表心意。
關於市場上有些隕石的價格比黃金還高,業內人士以為「有少量隕石比黃金寶貴是有也許的,但並不是所有種類」。關於隕石的價值,首要能夠從幾個方面來評估。被大家親眼目睹掉落過程的隕石稱為「目睹隕石」,概率很小,均勻每年只要一例,因此價值很高。別的,稀有程度是影響隕石價值的重要因素。現在發現的隕石中約有95%為石隕石,鐵隕石佔比約4%,越稀有的隕石種類價值越高。還有即是隕石的品相,外觀越好、越完好則越寶貴。相關於石隕石而言,鐵隕石由於不尋常的外觀,即便業外人士也很容易辨別出來。現代在沙漠和南極的搜尋才使得隕石的產值更足以代表全體的分類性質。
F. 這塊火星隕石,它的一個證據首次直接證明火星上有液態水,你知道嗎
NWA817
火星隕石NWA 817-含橄欖石的累積單斜輝石(Nakhlite),歷史上火星上有液態水的第一個直接證據!
註:難免瑕疵,敬請指正。
西北非817
發現於2000年12月,撒哈拉
無剛玉(火星)
鈉長石
(具有累積結構的含橄欖石的單斜輝石)
標本為8塊切割碎片,裝在寶石盒中。
推薦的分類Martian(nakhlite)意思是:
“屬於nakhlite型的火星隕石。”
突出顯示的單詞定義如下:
火星隕石:火星隕石是火星岩石,通過撞擊從火星噴出,後來以隕石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三種眾所周知的類型是shergottites(玄武岩到lherzolitic火成岩,以Shergotty,印度,1865年墜落命名),nakhlites(clinopyroxenites或wehrlites,形成累積岩石,並以埃及Nakhla命名,1911年墜落), 和chassignites(以法國Chassigny命名,1815年墜落命名的nitic累積岩石)。
在2002年的一項研究中(非洲西北部817號火星隕石的水蝕變)。Gillet,P.等人地球行星。科學研究。利特。203,431–444)有人建議,在NWA817 Nakhlite中觀察到的蝕變產物、明顯沒有碳酸鹽和負dd值可以由來自火星地幔的流體的岩石滲透來解釋。從研究來看,這是火星上液態水的第一個直接證據!
含有鈦鐵礦溶出物和針狀輝石);礦物模式(vol%),pyroxene = 69,橄欖石= 15,中穩態= 15,Fe-Ti氧化物= 1;改變(可能是地球前的)在橄欖石和玻璃狀中斷中產生含水亞鐵硅酸鹽;與其他nakhlites相似的散裝主要元素組成;元素比確認火星起源(FeO * / MnO = 37mol / mol,Na / Al = 0.40,K / La = 449,Ga / Al = 3.9×10-4);具有比其他nakhlites更高的中穩態比例;顯示有關nakhlite的有史以來最高的Th,U和稀土元素(REE)濃度(例如,Th = 0.6 ppm); REE模式的特徵在於強REE富集(Lan / Ybn = 4.89)和Eu / Eu * =
0.90。氧同位素(M.Javoy和E.Petit,IPGP):Δ17O= + 0.4·。標本:10克,ENSL;主要藏家,Fectay。
G. 什麼是隕石
什麼是隕石
隕石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脫離原有運行軌道或成碎塊散落到地球上的石體,是從宇宙空間落到某個地方的天然固體,也稱「隕星」。它是人類直接認識太陽系各星體珍貴稀有的實物標本,極具收藏價值。據加拿大科學家10年的觀測,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隕石有20多噸,大概有兩萬多塊。由於多數隕石落在海洋、荒草、森林和山地等人煙罕至地區,而被人發現並收集到手的隕石每年只有幾十塊,數量極少。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間,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隕鐵密度為 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介於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隕星的形狀各異,最大的隕石是重1770千克的吉林1 號隕石,最大的隕鐵是納米比亞的戈巴隕鐵 ,重約60噸;中國隕鐵石之冠是新疆清河縣發現的「銀駱駝」,約重28噸 。隕石是來自地球以外太陽系其他天體的碎片,絕大多數來自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少數來自月球(40塊)和火星(40塊)。全世界已收集到4萬多塊隕石樣品,它們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石隕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鐵隕石(鐵鎳合金)、和石鐵隕石(鐵和硅酸鹽混合物)。
隕石分類表
大部分隕石是球粒隕石(占總數的91.5%),其中普通球粒隕石最多(占總數的80%)。球粒隕石的特點是其內部含有大量毫米到亞毫米大小的硅酸鹽球體(見圖)。球粒隕石是太陽系內最原始的物質,是從原始太陽星雲中直接凝聚出來的產物,它們的平均化學成分代表了太陽系的化學組分。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是1976年隕落在我國吉林省的吉林普通球粒隕石,其中1號隕石重約1770公斤。
球粒隕石中的球粒
吉林1號隕石(1770公斤)
無球粒隕石、石鐵隕石和鐵隕石統稱為分異隕石,它們是由球粒隕石經高溫熔融分異和結晶的產物,代表了小行星內部不同層次的樣品。這些小行星的內部結構與地球相似,分三層,中心為鐵核(鐵隕石),中間為石鐵混合幔層(石鐵隕石),外部是石質為主的殼層(無球粒石隕石)。世界上最大的鐵隕石是非洲納米比亞的Hoba鐵隕石,重60噸。在我國新疆的阿勒泰地區青溝縣境內銀牛溝發現的鐵隕石,重約28噸,是世界第三大鐵隕石。
納米比亞的Hoba鐵隕石 (重60噸 )
最近,世界各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和非洲沙漠地區收集到了大量的隕石樣品,其中包括罕見和珍貴的月球隕石和火星隕石。
在南極發現的月球隕石(ALH81005)
在南極發現的火星隕石(ALH84001)美國科學家1996年報道在這塊火星隕石中發現了火星生命的跡象。
中國南極考察隊先後3次在南極的格羅夫山地區發現並回收了4480塊隕石,其中有兩塊是來自火星的隕石,「GRV99027」和「GRV020090」。 「GRV99027」號火星隕石重9.97克,表面覆蓋著很薄的黑色熔殼。「GRV020090」號火星隕石重7.54克。這兩塊火星隕石屬於較稀有的二輝橄欖岩,全世界僅有6塊這樣的隕石。
我國收集到的首塊火星隕石 GRV99027
怎樣鑒別隕石
鑒定一塊樣品是否為隕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外表熔殼:隕石在隕落地面以前要穿越稠密的大氣層,隕石在降落過程中與大氣發生磨擦產生高溫,使其表面發生熔融而形成一層薄薄的熔殼。因此,新降落的隕石表面都有一層黑色的熔殼,厚度約為1毫米。
2.表面氣印:另外,由於隕石與大氣流之間的相互作用,隕石表面還會留下許多氣印,就象手指按下的手印。
3.內部金屬:鐵隕石和石鐵隕石內部是有金屬鐵組成,這些鐵的鎳含量很高(5-10%)。球粒隕石內部也有金屬顆粒,在新鮮斷裂面上能看到細小的金屬顆粒。
4.磁性:正因為大多數隕石含有鐵,所以95%的隕石都能被磁鐵吸住。
5.球粒:大部分隕石是球粒隕石(占總數的90%),這些隕石中有大量毫米大小的硅酸鹽球體,稱作球粒。在球粒隕石的新鮮斷裂面上能看到圓形的球粒。
6.比重:鐵隕石的比重為8克/cm3,遠遠大於地球上一般岩石的比重。球粒隕石由於含有少量金屬,其比重也較重。
隕石,在沒有落入地球大氣層時,是游離於外太空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的物質,若是落入大氣層,在沒有被大氣燒毀而落到地面就成了我們平時見到的隕石,簡單的說,所謂隕石,就是微縮版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而留下的殘骸。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隕石最早的國家,遠至新石器時代,後經歷朝歷代,直到20世紀末均有文字記載,並有不少標有「落星」的地名,如「落星山」、「落星湖」等。
隕石按組成成分一般分為3大類,即鐵隕石,也叫隕鐵。一般鐵鎳含量在95℅以上,其中含鐵80℅至95℅,含鎳5℅至20℅。密度為8至8.5。其他成分可有硫化物,金剛石,稀土化元素及硅酸鹽等。鐵隕石約占隕石總量的3℅。世界3號鐵隕石於19世紀末發現於我國新疆青河縣,大小為2.42×1.85×1.37,重約30噸。該隕鐵含鐵88.67℅,含鎳9.27℅。其中含有多種地球上沒有礦物,如錐紋石、鎳紋石等宇宙礦物。
隕石的分類
隕石根據其內部的鐵鎳金屬含量高低通常分為三大類: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石隕石中的鐵鎳金屬含量小於等於30%;石鐵隕石的鐵鎳金屬含量在30%——65%之間;鐵隕石的鐵鎳金屬含量大於等於95%。
石鐵隕石
石鐵隕石由鐵、鎳和硅、酸、鹽礦物組成,鐵鎳金屬含量30至65,這類隕石約占隕石總量的1.2,故商業價值最高。著名的石——鐵隕石是山東莒南的「鐵牛」,長1.4米,重達3.72噸,為世界隕石之首。該隕石含鐵70%以上,其次為硅、鋁、鎳,主要礦物有錐紋石、鎳紋石、合紋石等,次要礦物為隕硫鐵、鉻鐵礦、石墨等。石鐵隕石根據起內部的主要成分和構造特點分為:橄欖石石鐵隕石(PAL)、中鐵隕石(MES)、古銅輝石——鱗石英石鐵隕石。
石隕石
石隕石上硅酸鹽礦物如橄欖石、輝石和少量斜長石組成,也含有少量金屬鐵微粒,有時可達20以上。密度3至3.5。石隕石占隕石總量的95。1976年3月8日15時,吉林地區東西12公里,南北8公里,總面積50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降一場世界罕見的隕石雨。所收集到的隕石有200多塊,最大的1號隕石重1770公斤,名列世界單塊隕石重量之最。吉林隕石表面,有黑色、黑棕色熔殼和大小不等氣印。化學組成成分為Sio2佔37.2,Mgo2佔3.19 Fe佔28.43。主要礦物有貴橄欖石、古銅輝石、鐵紋石和隕硫鐵;次要礦物有單斜輝石、斜長石等。石隕石根據起內部是否含有球粒結構又可分為兩類:球粒隕石、不含球粒隕石。球粒隕石根據化學-岩石學分類被分為:E、H、L、LL、C 五個化學群類。E群中鐵鎳金屬含量最高,形成在一個極端還原的環境中,其橄欖石和輝石中幾乎不含氧化鐵;C群中的鐵鎳金屬含量最低(或不含鐵鎳金屬成分),形成在一個相當氧化的環境中,其橄欖石和輝石中的氧化鐵含量比值最高;H、L、LL群的形成環境界於E群和C群之間,其特點也界於E群和C群之間。無球粒隕石根據其氧化鈣含量的高低分為:貧鈣無球粒隕石、富鈣無球粒隕石兩個大類。貧鈣無球粒隕石中的氧化鈣含量小於等於3%;富鈣無球粒隕石中氧化鈣含量大於等於5%。
鐵隕石
鐵隕石中含有90%的鐵,8%的鎳。它的外表裹著一層黑色或褐色的1毫米厚的氧化層,叫熔殼。外表上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圓坑叫做氣印。此外還有形狀各異的溝槽,叫做熔溝。這些都是由於它們有隕落過程中與大氣劇烈摩擦燃燒而形成的。鐵隕石的切面與純鐵一樣,很亮。
鐵隕石按其內部主要化學群的相對豐度和鎳含量分為:
I(A、B、C);
II(A、B、C、D、E);
III(A、B、C、D、E、F);
IV(A、B)四個大類。
隕石的鑒別
若是你面前有一堆石頭或鐵塊,你能分辨出哪一塊是隕石,哪一塊是地球上的岩石或自然鐵么? 根據物質成分的不同,隕石可以大致分為3類:石隕石、鐵隕石(也叫隕鐵)和石鐵隕石。
浪子於04年5月執於德慶的石隕 隕石在高空飛行時,表面溫度達到幾千度。在這樣的高溫下,隕石表面融化成了液體。後來由於低層比較濃密大氣的阻擋,他的速度越來越慢,融化的表面冷卻下來,形成一層薄殼叫「熔殼」。熔殼很薄,一般在1毫米左右,顏色是黑色或棕色的。在熔殼冷卻的過程中,空氣流動在隕石表面吹過的痕跡也保留下來,叫「氣印」。氣印的樣子很像在面團上按出的手指印。 熔殼和氣印是隕石表面的主要特徵。若是你看到的石頭或鐵塊的表面有這樣一層熔殼或氣印,那你可以立刻斷定,這是一塊隕石。 但是落下來的年代較長的一些隕石,由於長期的風吹、日曬和雨淋,熔殼脫落了,氣印也就不易辨認出來了,但是那也不要緊,還有別的辦法來辨認。 石隕石的樣子很像地球上的岩石,用手掂量一下,會覺得它比同體積的岩石重些。石隕石一般都含百分之幾的鐵,有磁性,用吸鐵石試一試便會感到。另外,仔細看看石隕石的斷面,會發現有不少的小的球粒。球粒一般有1毫米左右,也有大到2~3毫米以上的,90%以上的石隕石都有這樣的球粒,它們是隕石生成的時候產生的。是辨認石隕石的一個重要標記。 鐵隕石的主要成分是鐵和鎳。其中,鐵佔90%左右,鎳的含量一般在4~8%之間,地球上的自然鐵中鎳的含量一般不會有這么多。
在鐵隕石上切割一個斷面,磨光後,用5%的硝酸酒精侵蝕,光亮的端面會呈現出特殊的條紋,像花格子一樣。這是因為鐵隕石本身成分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方含鎳量多些,有的地方少些,含鎳量多的部分,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被酸腐蝕,而含鎳量少的部分受酸腐蝕後,變得粗糙無光澤,這樣就由這些亮的和暗的部分組成了花格子一樣的條紋。除了極少數含鎳量特多的隕石外,都會出現這些條紋。這是辨認鐵隕石的一個主要方法。 石鐵隕石極少見,由石和鐵組成,它含有大致相等的鐵和硅酸鹽礦物。 在3類隕石中,石隕石最多,1976年3月8日,在我國吉林省吉林地區降落的一場大規模的隕石雨,便是一次石質的球粒隕石雨。這次隕石雨散落的范圍達四、五百平方公里,搜集到的隕石有一百多塊,總重量在2600公斤以上。其中,最大的一號隕石重177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搜索到的最重的一塊石隕石。第二位的是美國諾頓石隕石,重1079公斤。 鐵隕石比石隕石要重的多,最重的一塊在非洲納米比亞,名字要戈巴隕石,有60噸重。在我國新疆的一塊大隕鐵重30噸,是世界的第三位。
隕石的形態
由於隕石在大氣中燃燒磨蝕,形態多渾圓而無棱無角。熔坑:隕石表面都布有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凹坑,即熔蝕坑。不少隕石還具有淺而長條形氣印,可能是低熔點礦物脫落留下的。比重:隕石因為含鐵鎳比重較大,鐵隕石比重可達8,石隕石也因常含20鐵鎳,比一般岩石比重也大些。磁性:各種隕石因含有鐵而具強度不等的磁性。經風化的隕石沒有磁性,因而也就不算隕石了。條痕:隕石在無釉瓷板上摩擦一般沒有條痕或僅有淺灰色條痕;而鐵礦石的條痕則是黑色或棕紅色,以此加以區別。
神秘的隕冰
墜落到地球上的隕石已使科學家非常驚奇,但更使科學家困惑不解的是地球上出現了隕冰。1990年3月31日上午9時53分,中國江蘇錫山市鴻升香璞家裡村的三個農民正站在一起聊天,忽然聽到啪的一聲,前面突然出現了一大堆冰,其中最大的一塊竟有40厘米長。這些冰塊有淺綠的光澤,質地細密,在陽光下成半透明狀。事後,有關部門做了調查分析,確認這些冰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隕冰。天文學家認為隕冰極有可能來自地球以外的太空。它應該是彗星的慧核部分的碎塊。但是,這種隕冰在很短時間內在一個地區降落多次是非常少見的。甚至有人認為,地球上的水主要就是由這些隕冰帶來的。
隕石的起源
人們在觀察中發現,在太陽的衛星——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有一條小行星帶,它就是隕石的故鄉,這些小行星在自己軌道運行,並不斷地發生著碰撞,有時就會被撞出軌道奔向地球,在進入大氣層時,與之摩擦發出光熱便是流星。流星進入大氣層時,產生的高溫,高壓與內部不平衡,便發生爆炸,就形成隕石雨。未燃盡者落到地球上,就成了隕石。隕落在吉林樺甸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上的隕石雨就是這樣形成的。其中「1號隕石」落到永吉縣樺皮廠附近,遁入地下6米多,升起一片蘑菇雲,它產生的震動相當於6.7級地震,附近房中的傢具都傾倒了,杯碗都摔碎了。這是多麼強大的力量啊!可是更有甚者,那是在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地區上空爆炸的隕石,不但把一百里以外居民住宅樓的玻璃震碎,而且使方圓三十里的森林化為灰燼,在爆炸的中心區樹林還沒有得及燃燒就已炭化,並且呈輻射狀向外倒去;在其正下方的幾棵「炭樹」竟然直立著,原因是當時產生的高壓使其變得堅固,那顆隕石爆炸時,連傍晚的莫斯科也如同白晝,可見,當時的情景是多麼可怕。其實,比較起來,這也算不得什麼。人們先後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現了一個深170米,直徑1240米的隕坑;在南極還有直徑達300公里的大隕坑。在大西洋中部竟發現了直徑達1000多公里的巨形隕坑,可以想像出,在它們隕落的一剎那間是怎樣宏大而可怕的景觀啊!
科學家們說,我們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萬噸這樣的「禮物」。它們大多數在距地面10到40里的高空就已燃盡,即便落在地上也難找到。它們在宇宙中運行,由於沒有其它的保護,所以直接受到各種宇宙線的輻射和災變,而其本身的放射性加熱不能使它有較大的變化。所以它本身的記錄是可靠的。對於它的研究范圍有著相當廣闊的領域,比如高能物理,天體演變,地球化學,生命的起源。
近來,科學家們在二三十億年前的隕石中大量發現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因此科學家斷定,在宇宙中甚至是太陽系在45億年前就有生命存在。在含碳量高的隕石中還發現了大量的氨、核酸、脂肪酸,色素和11種氨基酸等有機物,因此,人們認為地球生命的起源與隕石有相當大的關系。
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鐵隕石是非洲納米比亞的戈巴(Hoba)鐵隕石,重約60噸;其次是格林蘭的約角1號鐵隕石,重約33噸;我國新疆鐵隕石,重約28噸,是世界第三大鐵隕石;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是吉林隕石,以收集的樣品總重為2550公斤,吉林1號隕石,重1770公斤,是人類已收集的最大的石隕石塊體。
另外,還有一種隕石被稱為「玻璃隕石」,它呈黑色或墨綠色,有點象石頭,但不是石頭;有點象玻璃,但它是一種很特別的沒有結晶的玻璃狀物質。它的形狀五花八門,一般都不大,重量從幾克到幾十克。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玻璃隕石有幾十萬塊,而且另人奇怪的是它們的分布有明顯的區域性。關於玻璃隕石的來源和成因,現在還沒有定論。
全球十大著名隕石坑
美國亞利桑那的隕石坑
美國內華達州亞利桑那隕石坑。這個隕石坑是5萬年前,一顆直徑約為30~50米的鐵質流星撞擊地面的結果。這顆流星重約50萬千克、速度達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當於2000萬千克梯恩梯(TNT),超過美國轟炸日本廣島那顆原子彈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產生了一個直徑約1245米,平均深度達180米的大坑。據說,坑中可以安放下20個足球場,四周的看台則能容納200多萬觀眾。
墨西哥尤卡坦隕石坑
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契克蘇勒伯隕石坑,直徑有198千米。肇事者是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為10到13千米的小天體。隕石坑被埋藏在1100米厚的石灰岩底下,先被石油勘探工作者發現,隨即又被「奮進號」太空梭通過遙感技術證實了它的存在。
俄羅斯通古拉斯隕石坑
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有隕石痕跡。1908年6月30日,目擊者看見一個火球從南到北劃過天空,消失在地平線外,地平線上隨即升騰起火焰,響起巨大的爆炸聲。爆炸之後的幾天里,通古斯地區的天空被陰森的橘黃色籠罩,大片地區連續出現了白夜現象。調查者相信這是一顆隕石撞擊到西伯利亞所引起的爆炸。據推測,這顆直徑小於60米的小行星或者彗星碎塊闖入大氣層,在距地面8千米的上空發生了爆炸。1947年2月12日,俄羅斯遠東城市錫霍特發生與通古拉斯相似的大爆炸,發現了100多個隕石坑,收集到8000多塊鎳鐵隕石,總重量23千克多。
戈斯峭壁
澳大利亞探險家戈斯於一八七三年發現了戈斯峭壁。最早光顧這個隕石坑的是生活在澳大利亞荒漠中的土著,坑中的營地遺址留下了他們當年活動的痕跡。像大多數類似的隕石坑一樣,戈斯峭壁也有從中心向四周輻射的地質裂縫。根據科學家對該坑形成的研究,證實它是在一億三千萬年前,遭受來自太空的撞擊形成的,撞擊物體速度極快,但密度相對較低,因而推測是彗星(由固體二氧化碳、冰塊和塵埃組成)而非小行星隕石。
最初的隕石坑直徑大約二十千米,而現在由戈斯峭壁圍合的坑徑只有4千米,是中心坑,外圍的在億年漫長的歲月里早已被侵蝕掉了。在坑的外邊緣有兩道堅硬的砂岩峭壁,高出平原地面一百八十米,它也是在那次彗星撞擊中形成的。地下探測表明,與之相同的岩層在地下二千米的深處,可想而知當年的撞擊有多麼強烈。
塔吉克KaraKul隕石坑
這個臨近阿富汗邊界,在帕米爾高原上的隕石坑大約在1千萬年前形成,直徑45千米。
加拿大的ClearwaterLakes隕石坑
這是一對孿生隕石坑,形成在2億9千萬年以前,可能是由分裂成兩塊的小行星同時撞擊而成。隕石坑西面的那個直徑32千米,東面的那個直徑22千米。
加拿大的Manicouagan隕石坑
隕石坑有明顯的被冰面覆蓋的環狀湖。這個隕石坑有100千米直徑,形成在2億1千萬年前。
澳大利亞的WalfCreek隕石坑
位於北部沙漠中心。直徑875米,形成於30萬年以前,是一個比較年輕的隕石坑。坑邊高度位25米,坑的中心深度為50米。隕石坑裡至今還有鐵隕石氧化後的殘余物質,以及高溫下沙粒熔化形成的玻璃物。
德國的ries隕石坑
有1500萬年歷史,現在已是一片茂盛的農田
南非的vredefort隕石坑
其直徑達到了3萬多米,其年代約為20億年
H. 火星隕石主要成份
火星隕石(nakhlite)
2002年2月,A.和G.Hupé(xHupé)購買自圖森礦物展,隕石於2001年9月,從阿爾及利亞西部或摩洛哥東部被收購,隕石質量為456克。切割前的尺寸為 72毫米x65毫米×48毫米。
分類和礦物學(A. Irving and S. Kuehner, UWS):易碎,深綠色,小的橙褐色產物可能是前陸地產物。隕石主要由半自形,橄欖綠,復雜的帶狀次鈣輝石(Fs22Wo39),附屬礦物黃色橄欖石(Fa64),斜方輝石(Fs49Wo4),間隙礦物斜長石(Ab61Or4 含有 0.1 wt% SrO,並表現出正常的雙折射),鈦磁鐵礦,氯磷灰石,磁黃鐵礦組成。隕石整體結構為一個淺成的,累積的火成岩,結晶順序是橄欖石,斜方輝石,鈦磁鐵礦,輝石,磷灰石,斜長石。有一個擇優取向的稜柱狀輝石晶體,其中有許多非常獨特的成分分區,體現在不規則物包裹著輝石核,反向的易變輝石邊(由斜方輝石和細小的輝石片晶構成)。微小的熔融包裹體存在於輝石的裂隙內; 探針的研究表明,其中大部分是鉀-鈉 - 鋁 硅酸鹽玻璃,但有些是玻璃和鐵碳酸鹽共生,這可能是猝滅冷卻的非混相硅酸鹽與碳酸鹽液體。後成合晶的鈦磁鐵礦和低鈣輝石共生於,分立的橄欖石和磁鐵礦晶界,但是橄欖石內部不存在鉻鈦磁鐵礦包體。這些觀察結果表明,這些是前陸地氧化過程中生成的後成合晶,涉及到高溫,岩漿後期的流體沿著晶界滲透; 這種流體也可能會導致輝石晶體,不規則的易變輝石邊的生成。(可能前陸地產物)鐵白雲石,碳酸鹽,鉀長石,蛇紋石(?),方解石,硫酸鈣存在於輝石晶界和裂縫中。
氧同位素組成(D. Rumble, CIW): δ18O = +3.9 ± 0.2‰; δ17O = +2.4 ± 0.1‰; ?17O = +0.30 ± 0.02‰。
隕石標本:20克,UWS;20克,FMNH;兩個拋光薄片,UWS; xHupé持有大部分隕石。
Mineralogical Mode for NWA998
Treiman 05 Treiman +
Irving 2008
橄欖石 10 vol. % 9
輝石 68 75
斜方輝石 2 3.5
斜長石 7
磁鐵礦 1
其它 19 5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NWA 998.
reference Treiman08
weight
SiO2 % 47.4 (a) 49.1 (b)
TiO2 0.5 (a) 0.5 (b)
Al2O3 2 (a) 2.8 (b)
FeO 18.4 (a) 17.6 (b)
MnO 0.5 (a) 0.5 (b)
MgO 11.7 (a) 11.7 (b)
CaO 13.8 (a) 14 (b)
Na2O 0.6 (a) 0.8 (b)
K2O 0.15 (a) 0.3 (b)
P2O5 0.1 (b)
I. 火星隕石,月隕石哪些元素地球沒有
電化鐵。。。其他不知道了
J. 碳質球粒隕石特徵是什麼
它的成分主要為硅酸鹽、氧化物及硫化物。具有橄欖石和蛇紋石這兩種礦物是它的一大特徵。
碳質球粒隕石,是隕石大家族中一種比較特殊含碳物質元素的隕石,說它特殊是因為它們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與現實意義。它們代表的是最原始太陽系中的演化與成因物質,它們是太陽星雲形成初期倖存下來的固體物質。
它們保存了一些太陽星雲的凝聚、演化及成因信息,其礦物成因學和化學物質組分反映了早期太陽星雲、行星、小行星和恆星的形成和演化歷史。
碳質球粒隕石在含水蝕變過程中保留下的一些特徵,與早期太陽星雲低溫演化關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 碳質球粒隕石是早期太陽星雲形成和演化的見證者。
不同化學組分的碳質球粒隕石代表了太陽星雲不同區域的演化產物,它們的形成區域不同也與太陽之間保持的距離不同,其物理化學條件也會由氧化轉變為強還原。
近些年來, 學術界已在一些碳質隕石中發現了諸多種不同的氨基酸,這些地外氨基酸不斷的被發現,加上研究它們的一些同位素變化與差異性,研究這些特殊的星際物質,可幫助我們尋找到外星生命和揭開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碳質球粒隕石,也稱C型球粒隕石或「CCS」,相對非碳質球粒隕石,碳質球粒隕石岩相中含有一定的碳物質,因其含碳物質因素所以被命名為碳質球粒隕石或碳質隕石。
碳質球粒隕石是球粒隕石家族中氧化還原程度比較高的成員,因其化學特徵也最接近原始太陽及太陽星雲早期形成的物質,碳質球粒隕石是研究太陽系行星與恆星起源的最理想標本。
已知的碳質球粒隕石類型已被劃分為8至9個群組,通過礦物化學進行分類,碳質球粒隕石已被分為:CI群、CV群、CM群、CR群、CH群、CB 群、CK群、CO群及未被分組的C類群等。
幾種值得注意的碳質球粒隕石包括:CM群和CI群,包含高百分比的水(從3%至22%),和有機化合物。它們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氧化物、硫化物,典型的特色礦物是橄欖石和蛇紋石。
揮發性、有機化學品和水的存在,顯示它們形成時沒有經歷過有影響的加熱(>200°C),因此它們的組成被認為與凝聚出太陽系的太陽星雲相近。其它的C球粒隕石,像是CO、CV、和CK球粒隕石,相對的缺乏揮發性化合物,並且其中一些在其母體小行星經歷了重大的加熱。
有機物
Ehrenfreund等人(2001年)發現在Ivuna和Orguei的氨基酸含量比CM隕石(~30%)的濃度低很多;
它們在β-丙氨酸、甘氨酸、γ-Aminobutyric acid和β-Amino-n-butyric-acid的成分明顯偏高,但α-aminoisobutyric acid (AIB)和isovaline偏低。
這意味著它們是由不同的通路合成,以及在與CM隕石不同的母體中形成。在CI和CM碳質球粒隕石中,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碳是一種不溶性的復雜材料;這類似於對油母質的描述。火星隕石ALH84001(一顆無粒隕石)也是類似油母質的物質。
CM隕石的默奇森有超過70外星的氨基酸和包括羧酸、羥基羧酸、磺酸、磷酸、脂肪族、芳香和極性碳氫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羰基化合物、酒精、胺和醯胺等的其它化合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碳質球粒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