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綠色化學綠色化學有什麼用綠色化學的意義
1、什麼是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與其相對應的技術稱為綠色技術、環境友好技術。理想的綠色技術應採用具有一定轉化率的高選擇性化學反應來生產目的產品,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產品或廢物,實現或接近廢物的"零排放"過程。化學工藝過程中使用無毒無害原料、溶劑和催化劑。
綠色意識是人類追求自然完美的一種高級表現,它不把人看成大自然的主宰者,而是看作大自然中的普通一員,追求的是人對大自然的尊重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綠色意識與環保不同,它們屬於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通常所說的"環保意識"帶有明顯的被動狀態,帶有比較強的功利目的。我們經常談到環境污染給人類帶來多少疾病和多大經濟損失等等,實際上還是把人放在與自然相對立的位置上,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人們可以去治理和解決一些急迫的污染問題,但對於眼下不對人產生危害而僅僅對自然界產生危害的問題,反應就不那麼積極了。只有在以綠色意識為核心談環保意識的時候,才會有正確持續的產物。
綠色意識的發展產物就是綠色科技,綠色科技的范圍比綠色化學廣得多。所謂綠色科技是指以綠色意識為指導研究與環境兼容、不破壞生態平衡、節約資源和能源的綠色科學和工程技術,它的目標在於研究可持續發展的源頭戰略問題。
由於當今世界主要的環境問題大部分直接與化學反應、化工生產過程及它們的產物有關,因此綠色化學便自然而然地成為綠色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於以上觀點,綠色化學又可定義為以綠色意識為指導,研究和設計對環境負作用盡可能少,在技術和經濟上可行的化學和化工生產過程。
綠色化學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是在始端就採用實現污染預防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顯然,綠色化學技術不是去對終端或生產過程的污染進行控制或處理。所以綠色化學技術根本區別於"三廢處理",後者是終端污染控制而不是始端污染的預防。
2、綠色化學研究的問題當然應該著眼於當前和發展未來並重,就目前來說,主要研究問題共有12個方面(又稱12項原則)。
(1)從源頭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染。
(2)合成方法應具備"原子經濟性"原則,即盡量使參加反應過程的原子都進入最終產物。
(3)在合成方法中盡量不使用和不產生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毒有害的物質。
(4)設計具有高使用效益低環境毒性的化學產品。
(5)盡量不用溶劑等輔助物質,不得已使用時它們必須是無害的。
(6)生產過程應該在溫和的溫度和壓力下進行,而且能耗最低。
(7)盡量採用可再生的原料,特別是用生物質代替石油和煤等礦物原料。
(8)盡量減少副產品。
(9)使用高選擇性的催化劑。
(10)化學產品在使用完後能降解成無害的物質並且能進入自然生態循環。
(11)發展適時分析技術以便監控有害物質的形成。
(12)選擇參加化學過程的物質,盡量減少發生意外事故的風險。
意義:綠色化學不但有重大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而且說明化學的負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顯現了人的能動性。綠色化學體現了化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學科學高度發展以及社會對化學科學發展的作用的產物,對化學本身而言是一個新階段的到來。作為新世紀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發展新的、對環境更友好的化學,以防止化學污染;而且要讓年輕的一代了解綠色化學、接受綠色化學、為綠色化學作出應有的貢獻。
Ⅱ 秦皇島市新世紀高級中學的師資隊伍
學校教師均為全國招聘的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優秀骨幹教師和優秀大學畢業生,起始學歷均為大學本科。其中特級教師2人,市級以上骨幹教師25人,中高職稱人數占教師隊伍的60%以上。學校取得國家外專局聘請外國文教專家單位資格,現有一名外籍教師在校任教。
學校以「為學生的生存與發展奠基」為辦學理念,把「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幸福工作,學校持續發展」作為辦學的根本目標,提出「嚴謹執教,因材施教」的教風和「尊師明理,博學善思」的學風,學校領導和全體師生努力建設「和諧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學校一直以「築魂健美,勤勉尚學」為辦學宗旨。
八年來,學校連續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2004年被河北省教育廳確定為河北省(高中階段)高水平運動員訓練基地,成功舉辦全國殘疾人暑期訓練營、河北省第十二屆中學生運動會、河北省中小學生航模比賽。多次承接市教研所教學活動和市教育系統體育比賽,有83人次獲國家、省、市級優質課、公開課獎勵。學校管理日益規范,教學質量逐年提高。2008年首屆「宏志生」 本科上線率100%。
學校成立於2000年,佔地153.40畝,總建築面積54632平方米。現有36個教學班(2005年開始舉辦秦皇島市宏志班)、在校生近2000人。是秦皇島市唯一一所教師起始學歷全部為大學本科的高級中學,現有教職工190人。在170名專任教師中,有特級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22人,教育碩士研究生6人,研究生班結業17人,在讀教育碩士4人,具有中高級職稱教師119人,佔全校專任教師總數的70%。 經河北省中學教師高級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2009年12月11日評審通過,省職改辦審核批准(冀職改辦字【2010】58號),該校郭愛玲、史明君、王曉平、張光四位同志從2009年12月11日起具備中學教師高級任職資格。至此,該校具備高級任職資格教師已達58人。
2010年6月10日(責任編輯:辦公室)
經秦皇島市中學教師系列中級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2009年12月12日全體會議評審通過,省職改辦審核批復(冀職改辦函字【2009】48號),同意該校羅展等21名同志從2009年12月12日起具備中學教師系列中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至此,該校具備中高級任職資格教師已達133人。
2010年6月10日
附:該校2009年中學教師系列中級任職資格通過人員名單
序號 主管部門 工作單位 姓名 通過資格 證書管理號
347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羅 展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47
348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車文友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48
349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劉瑩昕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49
350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車慧玲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50
351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耿金衛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51
352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張克宇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52
353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韓 威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53
354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沈明明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54
355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強英俊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55
356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王 穎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56
357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孫文檸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57
358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孫曉文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58
359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吳繼龍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59
360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賈宏偉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60
361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吳術臣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61
362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鄭艷秋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62
363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張會京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63
364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王洪鈺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64
365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唐 艷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65
366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鄭秀明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66
367 市教育局 新世紀高中 周麗坤 中學一級教師 220100170367
(責任編輯:辦公室) 馬慶榮,校長,政治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教育管理碩士。曾獲「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先進個人」「省創新教育工作先進工作者」「市優秀教師」「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市高中政治骨幹教師」「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市教育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市電視課堂教學先進個人」等稱號。多次獲市教育局「嘉獎」「記功」等獎勵。08年被評為河北省骨幹教師。發表省級教學論文11篇、學科教學文章17篇。多次獲市級教學優質課獎勵。參與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河北省中小學禮儀教育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研究,研究成果獲河北省第四屆教學成果一等獎。獨著《教育管理新思考》。參與河北省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教材編寫,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面向全國發行。參與初、高中政治學科教材同步訓練及教學輔助用書編寫20多本。
河北省特級教師--楊君
楊君,女,中共黨員,中學數學高級教師,河北省特級教師。1985年7月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數學系,2003年7月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班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結業,現任新世紀高級中學主管教學副校長。
楊君同志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教育教學業績突出。三次在市級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1998年在河北省數學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2000年代表河北省參加首屆全國高中青年數學教師優質課觀摩與評比活動獲二等獎。所教畢業班的數學高考成績均在市直高中名列前茅。曾獲秦皇島市「教學新星」 「教壇新秀」 「教書育人最佳教師」 「第三屆優秀青年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稱號,多次獲市教育局「先進工作者」 「嘉獎」 「記功」等獎勵。2008年被評為市級骨幹教師,2008年被評為省級骨幹教師。
楊君同志教育教學理論功底深厚,力求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2001年獲河北省首屆頭腦奧林匹克裁判員證書,2002—2003年參加了《高中數學同步分層伴學》的編寫,並任編委,2007、2008年撰寫的論文《點擊高考中的二次函數問題》《集合與簡易邏輯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從函數值域的角度分析求方程有解參數范圍問題的嘗試》分別在國家級刊物《理科考試研究》《中學生學習報》《高中數理化》上公開發表,現主持或參加國家、省教育科研立項課題3項。 陳景璐,女 ,中共黨員,1988年河北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分配在昌黎一中。2002年晉級為中學高級教師。2002---2007年任昌黎一中歷史教研組長。河北省中學高中會考專家命題組成員,並參加了2003年高中會考命題工作。2007年8月調入秦皇島新世紀高級中學,擔任高三年級歷史課教師。陳景璐同志教育、教學成果突出:1998---2001年「3+2」高考歷史成績,市第二,2002----2003年高考綜合成績兩次市第一;歷屆省高中會考教學班優秀率達到90%以上,合格率100%。2001、2005年擔任班主的班級在高考中成績突出,高考重點人數列年級第一。2006、2007屆高考成績較好。2004年我的班級被評為市優秀班集體, 2003-----2004學年度,我班是校級「德育先進班集體」和「學習先進班集體」,本人被評為「校優秀班主任」。教科研成績:2000----2007年省、市、縣優質課評比多次獲獎;市、縣在CAI製作評比中多次獲獎。2001----2004年,陝西省歷史學會「世紀回眸中外歷史知識大賽」三次獲「優秀歷史指導教師獎」。市、縣「優秀教案」設計評比中多次獲獎。積極參加省、縣、市教改立項,2004年市級課題《歷史教學中的人格化教育》;2005年省級課題國家教育科學「十五」重點課題《信息化進程中的教育技術研究》子課題《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研究》並獲省科研課題二等獎;2007年參與縣級課題《學生自主性總結復習示例及探究》研究。有很強的學術磚研能力,1991-----2007年在各種雜志發表論文多篇1997-----2004年參編著作:《高中歷史重點難點解析》等五部。綜合獎:2001----2005年相繼被評為昌黎骨幹教師,首屆學科帶頭人(歷史)。第九屆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6----2004年多次被昌黎縣人民政府授予嘉獎三等功。作為學科組長,從教學教法到為人師德,從如何與學生溝通到如何做一名優秀的班主任,給予青年教師大量指導,使其快速成長。
矯彬,女,1967年11月出生,中學歷史高級教師, 1991年7月畢業於哈爾濱師范大學,現在秦皇島新世紀高中從事歷史教學工作,並擔任歷史教研組長。
矯彬同志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教育教學業績突出。認真踏實,刻苦鑽研,提高業務水平,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脈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效果突出,2004年5月課題《短暫的隋朝》獲全市高中歷史教師說課比賽榮獲一等獎,2005年12月授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榮獲河北省高中歷史教學優質課二等獎,2005、2006年高考文綜成績在同行中名列前茅。
矯彬同志注重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現主持或參加省教育科研立項課題。2006年9月課題《高中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與教師如何培養學生品質》審批立項為河北省十五教育科研課題並同時開題,已進入中期論證。2007年兩次參加全市高中教學質量檢測命題工作並研究創新性試題。2007年4月23日市教科所組織的有關校本研究課題初高中課本的銜接,在青龍一中講授世界史下冊第六章《第一節科技革命》
寫過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國家級或省級刊物上發表。2004年4月論文《如何培養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選入《中華素質教育》。2004年參與編寫高考專題復習叢書《高中歷史重難點解析》副主編。2005年3月論文《以人為本:高三歷史教學法新探》被《科教導報》教研版38期刊用。
矯彬同志作為學科帶頭人,認真干好自己的工作,培養青年教師,指導組內青年教師,使他們業務水平快速提高。2005年新教師崗前培訓活動中,做題為《近現代史的中美關系》的示範課,得到與會領導與教師的一致好評。2007年4月馬春宇獲全市高中歷史教師說課比賽一等獎。2007年馬春宇獲得「河北省第十屆優秀教育科研、教學實驗成果獎」。2007年馬春宇強英俊胡傳明獲得2007年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新理念新課堂優質課評比國家級二、三等獎。
王錦紅,女,1970年出生,中共黨員,中學化學高級教師, 1992年畢業於錦州師范學院化學系,2003年7月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班結業,現在新世紀高級中學從事化學教學工作,並擔任高一化學備課組長。
王錦紅同志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效果突出,獲葫蘆島市中學教師說課比賽一等獎;獲葫蘆島市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在全國新世紀中學教學論壇首屆會議上榮獲創新專題教學錄像課優秀獎;在秦皇島市第二屆「千節課堂教學」優質課競賽中獲三等獎;獲葫蘆島市優秀共青團員、場級先進工作者、場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多次獲得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省、市級指導教師獎。所教學生高考成績名列前茅,得到領導、老師、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王錦紅同志注重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現參加省教育科研立項課題研究,撰寫的論文《淺談如何培養師生情感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獲遼寧省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優秀論文獎;葫蘆島市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二等獎。論文《在化學課堂內開展研究性學習》、《化學教學中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發揮新教材特點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在全國「中學化學教育專題探索」徵文活動中均榮獲一等獎。所制課件《苯和甲苯的硝化反應》獲河北省化學會優秀課件評比二等獎,秦皇島市課件評比二等獎。
劉法黨,男,1976年10月出生,中學體育一級教師,2001年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01年7月吉林大學輔修網路與信息技術專業畢業;現任秦皇島市新世紀高級中學體育教研組組長,排球國家一級裁判員。
在教學實踐和業余訓練中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和業余訓練效果,在2005年河北省中小學《體質與健康》課程創新與實踐活動辯論比賽中獲一等獎,2001年所帶校男子籃球隊在市中學生籃球比賽中獲第6名,2002—2007年所帶排球隊男子1個第二名、連續5次冠軍,女子連續6次冠軍。曾獲「省中學生運動會排球比賽優秀裁判員」、「河北省青少年排球錦標賽優秀裁判員」、「河北省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個人」、省中學生運動會「先進個人」等稱號, 2006年參加了省級骨幹教師培訓。
劉法黨同志堅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注重使自己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2006年和2007年參加了市級骨幹教師培訓。2007年12月初參加了河北省中小學校園集體舞指導教師培訓班。2007年12月末作為指導教師參加了秦皇島市中小學校園集體舞指導教師培訓。2008年1月參加了河北省體育骨幹教師培訓班。撰寫的《如何提高短跑速度的教法體會》一文被編入國家級出版社《中華教育書庫》。
孫艷艷,女,1967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1991年7月畢業於齊齊哈爾師范學院中文系,2003年7月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班教學與課程論專業結業。
孫艷艷同志2006年被確定為市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在過去的兩年裡和之前的工作中,一直勤懇努力,擔任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教育教學業績突出。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教育教學上堪稱中堅力量。以勇於創新的精神,探索教育的真諦。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孫艷艷同志在教學與科研方面,工作積極努力,成績突出。既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能力,又有較強的理論研究水平,所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多篇獲得省、市、國家級獎勵,其中教育創新論文《用科學的方法完善學生的品格》獲得過國家級優秀論文二等獎,另有3篇論文在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其他論文獲得省市不同獎勵。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2002年5月課題《中學生個性健康與教育》獲市高中語文教優秀課題,2003年《致橡樹》獲得河北省創新實驗課二等獎。2004年主持的《作文課外領域的探究研究》獲得市級課題的立項。2005、2006年指導學生寫作比賽分別獲得優秀教師輔導獎,所帶教學班成績在同行中名列前茅。 孫艷艷同志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突出。曾獲得市級「優秀教師」、「德育先進個人」、「三育人」標兵、市級「優秀班主任」,2006、2007年參加了市級骨幹教師培訓。
邰玉山,男,1968年3月出生,中學地理高級教師, 1992年7月畢業於內蒙古師范大學院地理系,現任新世紀高級中學高三年級主管主任。
邰玉山同志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教育教學業績突出。1994年、1998年兩次在市級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內蒙古);1998年在內蒙古哲里木盟地理優質課評比中獲「優秀教學能手」稱號;在2005年7月被秦皇島市電視台《面對面欄目組》邀請作了《名師訪談節目》;2006年年終考核市級優秀獲嘉獎;2006年被評為秦皇島市三育人先進個人;2007年年終考核榮立秦皇島市教育系統三等功。所教畢業班的地理高考成績在同類班級中名列前茅。
邰玉山同志教育教學理論功底深厚,力求成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1992—1993年參加了《地理學教學資料庫.第二卷》的編寫,任編委。1998年6月《淺談高中地理教育的國情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功能》獲全國《第二屆中學地理論文大賽》三等獎,並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1999年10月被內蒙古霍林河市教育局教研室推薦為《中國地理學會會員》;2000年8月《褐煤的綜和利用》獲內蒙古霍林河煤炭集團公司科技論文二等獎,並發表在市級刊物上,同時已轉化成生產力,獲得規模效益;2005年3月《談地理教學過程中變式思維的培養與應用》獲國家級論文大賽二等獎,並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2002年8月---2007年1月任備課組長;2005年9月---2006年6月任高三文綜合學科組長。2006年高考文綜合學科取得了優異成績。所帶班級文綜成績在同類班級中名列第一。
王宏宇,男,1973年1月出生,中學地理高級教師, 1996年7月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院;2008年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畢業。現任秦皇島市新世紀高級中學高二年級地理備課組長。在教學工作中刻苦鑽研,任勞任怨,班主任工作兢兢業業,深受學生喜愛。教育教學業績突出:在2004年市級優質課評比中榮獲一等獎;2006年被評為秦皇島市優秀教師;三育人先進個人;年終考核優秀,並獲三等功;2007年年終考核優秀,並獲嘉獎。2007年《研究高考動向 強化能力訓練》在《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主辦的論文評比中獲一等獎2008年9月被市教育局授予第二屆秦皇島市中小學骨幹教師。擔任省級科研課題《中學地理校本課程開發》。
畢強,男,1967年10月出生,現任高中信息技術高級教師, 1990年7月畢業於北京氣象學院大氣物理專業。
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重視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力、創造力、自學能力、發現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的訓練和提高,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畢強同志教育教學業績突出,2004年獲河北省教育廳頒發省級科研成果,2006年被評為市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2006-2007度兩次獲秦皇島市教育局「嘉獎」。2008年被評為秦皇島市骨幹教師, 2007獲市級「三育人標兵,「電教先進個人」。 指導青年教師劉盈欣老師的論文獲省級三等獎,在歷次高中信息技術會考中, 都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
畢強同志刻苦鑽研教育教學理論,業務水平高,論文獲省級獎1篇,省教育科研立項課題1項
王勝英,男,生於1966年6月,中學物理高級教師, 1989年7月畢業於錦州師范學院物理系,理學學士。市級先進工作者,省市兩級科研課題主持人。現任新世紀高級中學德育處副主任兼高一年級主任。
歷任物理教研組長,理科綜合組長,學部主任及學科帶頭人,物理學科指導教師。物理學科評聘督導教師。先後被「遼寧日報」及「遼寧人民廣播電台」所報道,並被錦州師院錄制為專題電視片。
在20年的教學實踐中累計高三把關就十多年。1999至2003在寧波連續5年高三把關。20年的教學實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特別是對高考答題技巧有深入的研究。教育教學業績突出。感想和論文曾先後在《物理教學探討》《理科考試研究》《廣西物理》《中學理化報》等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多次應邀參加「國際物理教育研討會」「全國物理教育改革經驗交流會」和省級學術年會。曾為中國物理學會,遼寧省物理學會會員,葫蘆島物理學會理事會員。做過《中學物理》《中學理化報》《理科考試研究》通訊員。合編過《中學物理上當題析》三次被邀編寫全國聯考試題。到新世紀以來又獲市局「法治先進個人」 「嘉獎」 「記功」等獎勵。論文在河北省教學年會獲二等獎,市級錄像課一等獎。2006年被定為市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2008年又被市總工會授予「建功立業職工明星」。
Ⅲ 「新世紀」(山東科技版)高中化學教材+下載
http://www.zxxk.com/Channel_10/SoftShow.Asp?SoftID=319591
你看看吧,會有用的
Ⅳ 新世紀分析化學答案
沒有吧,要收錢的。
Ⅳ 進入新世紀後我國又取得了哪些引人注目的成就(至2012)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世紀,人類在本世紀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和創造的物質財富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它們是推動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改變了並將繼續改變世界的面貌。它們中有一些為科技界公認的重大成就,將在人類歷史上永遠閃耀著奪目的光輝。
20世紀初科學革命兩大成就
20世紀的科學是在19世紀的重大理論成果如熱力學與電磁學理論、化學原子論、生物進化論與細胞學說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世紀的三大發現(X射線、放射性、電子)導致了20世紀前30年的物理學革命,誕生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成為20世紀科學發展的先導和基礎。
1、相對論
1905年,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天才愛因斯坦在他26歲時創立了狹義相對論,提出了不同於經典物理學的嶄新的時空觀和質(m)能(E)相當關系式E=mc2(此處光速C=3×108米/秒),在理論上為原子能的應用開辟了道路。
1915年,愛因斯坦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深刻揭示了時間、空間和物質、運動之間的內在聯系——空間和時間是隨著物質分布和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
2、量子力學
1900年,普朗克創立了量子論,提出能量並非無限可分、能量的變化是不連續的新觀念。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論,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1913年,玻爾把量子化概念引進原子結構理論。1923年,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理論。1925年,海森伯和薛定諤分別建立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1928年,26歲的狄拉克提出電磁場中相對論性電子運動方程和最初形式的量子場論,使包括矩陣力和波動力學在內的量子力學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20代末量子力學的建立,是繼1905-1915年相對論建立之後對經典物理學的又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成功地揭示了微觀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加速了原子物理學和固態物理學的發展,為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准備了理論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化學鍵理論和分子生物學等的產生。因此,量子力學可以說是20世紀最多產的科學理論,迄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20世紀中後期5大科學成就
1、物質的基本結構
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內部有一個核;1913年,玻爾指出放射性變化發生在原子核內部,於是研究原子核的組成、變化規律以及內部結合力的核物理學應運而生。1932年,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從此,人們認識到各種原子都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於是把這三種粒子和光子稱為基本粒子。
2、宇宙大爆炸理論
現代宇宙學的研究發端於愛因斯坦。他在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後,用它來考察宇宙的結構問題,於1917年提出有限無邊的宇宙模型。1922年,弗里德曼提出的非靜態宇宙模型,認為宇宙是可能膨脹的。1929年,哈勃確定了星系紅移(即退行速度)和距離之間的線性關系,證實了宇宙膨脹理論。1932年,勒梅特提出了宇宙爆炸說。1948年,伽莫夫把核物理學的知識同宇宙膨脹理論結合起來,發展了大爆炸理論,並用它來說明化學元素的起源。
3、DNA分子雙螺旋模型
1953年4月25日,英國《自然》雜志刊登了25歲的沃森和37歲的克里克合作研究的成果——DNA雙螺旋結構的分子模型,這一成就後來被譽為20世紀生物學方面最偉大的發現,也被認為是分子生物學誕生的標志。
4、大地板塊構造學說
1912年,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認為在地質歷史上的古生代,全球只有一塊巨大陸地,周圍是一片大洋;中生代以來,這塊古陸開始分裂、漂移,逐漸成為現在的幾個大陸和無數島嶼,原來的大洋則分割成幾個大洋和若干小海。
大陸漂移說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由地幔對流說(1928年)、海底擴張說(1961年)等階段,到1968年勒比雄等提出了全球大地板塊構造學說,建造了全球被分為歐亞、美洲、非洲、太平洋、澳洲、南極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的結構模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科學驗證,特別是海洋地質學的有力支持。
5、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
1948年,申農《通訊的數學理論》、維納《控制論:關於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學》、貝塔朗菲《生命問題》的出版,標志著交叉科學資訊理論、控制論、一般系統論的誕生;1957年,古德等《系統工程學》的出版為系統工程論奠定了基礎
Ⅵ 化學的負面影響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化學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三大環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等。
1、酸雨為酸性沉降中的濕沉降,酸性沉降可分為「濕沉降」與「干沉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 、 雪 、 霧或雹等降水形態而落到地面者,後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
2、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後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其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3、臭氧層是大氣平流層中臭氧濃度最大處,是地球的一個保護層,太陽紫外線輻射大部被其吸收。有學者認為南極臭氧層空洞是一種自然現象。關於臭氧層空洞的成因,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6)新世紀有哪些化學擴展閱讀:
綠色化學:
我國近年來提倡發展綠色化學。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綠色化學是近十年才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新化學嬰兒」。
它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內容廣泛。綠色化學的最大特點是在始端就採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國家已把「化學的綠色化」作為新世紀化學進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Ⅶ 「新世紀」魯科版化學選修5電子課本哪兒有
http://chem.cersp.com/JCJX/JCLJ/LKBKZ/Index.html
你看看這個能不能幫到你,我們這邊都用人教版,呵呵~祝你學習進步
Ⅷ 分析化學的分類及發展
分析化學是關於研究物質的組成、含量、結構和形態等化學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論的一門科學,是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鑒定物質中含有那些組分,及物質由什麼組分組成,測定各種組分的相對含量,研究物質的分子結構或晶體。詞條介紹了分析化學的發展歷史、分析方法、應用領域、誤差消除等。
基本信息
分析化學任務
分析化學(Analytical Chemistry)的主要任務是鑒定物質的化學組成(元素、離子、官能團、或化合物)、測定物質的有關組分的含量、確定物質的結構(化學結構、晶體結構、空間分布)和存在形態(價態、配位態、結晶態)及其與物質性質之間的關系等。主要是進行結構分析、形態分析、能態分析。
定性分析:鑒定物質中含有那些組分,及物質由什麼組分組成。
定量分析:測定各種組分的相對含量。
結構分析:研究物質的分子結構或晶體。
分析化學的特點
1.分析化學中突出「量」的概念
如:測定的數據不可隨意取捨;數據准確度、偏差大小與採用的分析方法有關。
2.分析試樣是一個獲取信息、降低系統的不確定性的過程
3.實驗性強
強調動手能力、培養實驗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綜合性強
涉及化學、生物、電學、光學、計算機等,體現能力與素質。
分析化學工作者應具有很強的責任心。
應用范圍
分析化學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對人類的物質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廣泛地應用於地質普查、礦產勘探、冶金、化學工業、能源、農業、醫葯、臨床化驗、環境保護、商品檢驗、考古分析、法醫刑偵鑒定等領域。
分析方法的要求
分析方法要力求簡便,不僅野外工作(諸如地質普查、化學探礦、環境監測、土壤檢測等)需要簡便、有效的化學分析方法,室內例行分析工作也如此。
現代分析
分析化學是研究物質組成的科學,它包括化學分析、儀器分析兩部分。化學分析是基礎,儀器分析是新世紀的發展方向。
分析化學
化學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稱量分析,它是根據物質的化學性質來測定物質的組成及相對含量。
光譜學
質譜學
分光度和比色法
層析和電泳法
結晶學
顯微術
電化學分析
古典分析
雖說當代分析方法絕大部分為儀器分析,但有些儀器最初的設計目的,是為了簡化古典方法的不便,基本原理仍來自於古典分析。另外,樣品配置等前置處理,仍需要藉由古典分析手法的協助。以下舉一些古典分析方法:
滴定法
重量分析
無機定性分析
儀器分析
Ⅸ 啥是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包括哪些內容 有何作用
「綠色化學」由美國化學會(ACS)提出,目前得到世界廣泛的響應。其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綠色化學是近十年才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 「新化學嬰兒」。它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內容廣泛。綠色化學的最大特點是在始端就採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國家已把「化學的綠色化」作為新世紀化學進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綠色化學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它可以詮釋為環境友好化學,其核心內涵是反應過程和化工生產中,盡量減少或徹底消除使用和生產有害物質。
1.綠色化學的核心
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綠色化學國際雜志(green chemistry)
按照綠色化學的原則、在理想的化工生產方式是: 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2.綠色化學的性質
(1)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2)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綠色化學給化學家提出了一項新的挑戰,國際上對此很重視。1996年,美國設立了「綠色化學挑戰獎」,以表彰那些在綠色化學領域中做出傑出成就的企業和科學家。綠色化學將使化學工業改變面貌,為子孫後代造福。
3.綠色化學的12條原則
綠色化學的研究者們總結出了綠色化學的12條原則,這些原則可作為實驗化學家開發和評估一條合成路線、一個生產過程、一個化合物是不是綠色的指導方針和標准。 ●防止污染優於污染形成後處理。 ●設計合成方法時應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轉化到最終產品中。 ●盡可能使反應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質對人類和環境無毒或毒性很小。 ●設計化學產品時應盡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盡量不用輔助劑,需要使用時應採用無毒物質。 ●能量使用應最小,並應考慮其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合成方法應在常溫、常壓下操作。 ●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驟。 ●催化試劑優於化學計量試劑。 ●化學品應設計成使用後容易降解為無害物質的類型。 ●分析方法應能真正實現在線監測,在有害物質形成前加以控制。 ●化工生產過程中各種物質的選擇與使用,應使化學事故的隱患最小。
4.化學實驗綠色化的五條途徑
(1)開發綠色實驗。如實驗室用H2O2分解制O2代替KClO3分解法,實現了原料和反應過程的綠色化。 (2)防止實驗過程中尾氣、廢物等環境的污染,實驗中有危害性氣體產生時要加強尾氣吸收,對實驗產物盡可能再利用等。 (3)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實驗試劑的用量,使實驗小型化、微型化。 (4)對於危險或反映條件苛刻,污染嚴重或儀器、試劑價格昂貴的實驗,可採用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或觀看實驗錄像等辦法。 (5)妥善處置實驗產生的廢物,防止環境污染。
5.原子經濟性
最理想的「原子經濟」是指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到期望的最終目標產物中,達到原子利用率為100%。
6.符合「綠色化學」要求的化學反應
7. 5R理論: 1.減量——Rection 減量是從省資源少污染角度提出的。減少用量、在保護產量的情況下如何減少用量,有效途徑之一是提高轉化率、減少損失率。減少「三廢」排放量。主要是減少廢氣、廢水及廢棄物(副產物)排放量,必須排放標准以下。 2. 重復使用——Reuse 重復使用這是降低成本和減廢的需要。諸如化學工業過程中的催化劑、載體等,從一開始就應考慮有重復使用的設計。 3. 回收——Recycling 回收主要包括:回收未反應的原料、副產物、助溶劑、催化劑、穩定劑等非反應試劑。 4.再生——Regeneration 再生是變廢為寶,節省資源、能源,減少污染的有效途徑。它要求化工產品生產在工藝設計中應考慮到有關原材料的再生利用。 5.拒用——Rejection 拒絕使用是杜絕污染的最根本辦法,它是指對一些無法替代,又無法回收、再生和重復使用的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顯的原料,拒絕在化學過程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