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現代化學家有哪些

現代化學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3 09:36:59

Ⅰ 怎樣才算是化學家我國現代化學家有哪些

在化學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稱為化學家.
唐敖慶,男,江蘇宜興縣人,著名化學家、卓越的教育家;享譽國際的具有特色的中國理論化學派的創建人及主要代表者。

Ⅱ 的化學家有哪些

化學家有好多,如:

門捷列夫

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8日—1907年2月2日[7])俄國化學家。1834年2月7日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1907年2月2日卒於聖彼得堡。1850年入聖彼得堡師范學院學習化學,1855年畢業後任敖德薩中學教師。1857年任聖彼得堡大學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1860年參加了在卡爾斯魯厄召開的國際化學家代表大會。1861年回聖彼得堡從事科學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藝學院教授,1865年獲化學博士學位。1866年任聖彼

萊納斯·卡爾·鮑林

性和創新精神,不斷開拓邊緣學科,在化學的許多領域卓有建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曾兩次榮獲諾貝爾獎(1954年化學獎, 1962年和平獎),有很高的國際聲譽。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兩次單獨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重大成果

在鮑林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歷程中,他參與和經歷了20世紀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成果卓著:首次全面描述化學鍵的本質;發現蛋白質的結構;揭示鐮刀狀細胞貧血症的病因;參與揭示DNA結構的研究;主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些軍工科研項目;推進X射線結晶學、電子衍射學、量子力學、生物化學、分子精神病學、核物理學、麻醉學、免疫學、營養學等學科的發展。

Ⅲ 你知道有哪些近代化學史上的化學家他們有哪些成就

一、唐敖慶

唐敖慶(1915 11.18 - 2008 07.15),男,江蘇宜興人,理論化學家、教育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194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 大學博士學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名譽主任,吉林大學教授、名譽校長,中國量子化學之父。他是中國理論化學研究的開拓者,在配位場理論、分子軌道圖形理論、高分子反應統計理論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傑出的研究成果,對中國理論化學學科的奠基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他還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屆主任,創建了中國的科學基金制度。

二、盧嘉錫

1915年10月26日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祖籍台灣省台南市。盧嘉錫於1926年上過一年公立小學,1927年後相繼在廈門育才學社和大同中學初中就讀過一年半,1928年秋考入廈門大學預科,時年13歲。

1930年進入廈門大學化學系,1934年畢業,同時修畢數學系主要課程。畢業後留校任化學系助教三年,同時兼任中學數學及英文教員。1937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進倫敦大學學院學習,兩年後獲倫敦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哲學博士學位。

1939年秋,他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從事結構化學研究。在此期間,他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其中不少成為結構化學方面的經典文獻;1945年1月~1945年11月任美國加州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員。1946~1960年任廈門大學化學教授。

1981年5月~ 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84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早年設計的等傾角魏森保單晶X射線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數圖,載入國際X射線晶體學手冊,稱為「盧氏圖」。

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新材料探索研究中,提出了性能敏感結構的新概念。組織多學科的隊伍,發現了優秀的新型無機類芳香性紫外倍頻晶體低溫相硼酸鋇(BBO),含四個過渡金屬原子,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兩個網兜狀福州模型,而後又提出了一種新雙氮分子絡合物。

三、侯德榜

1890年8月9日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 1916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獲學士學位. 1918—1921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其主要貢獻是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

四、邢其毅

1911年11月24日出生於天津市。1933-1936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研究院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1936-1937年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維蘭德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

1937-1941年在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44-1946年在新四軍華中軍醫大學任教。1946起歷任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有機化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後任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員。

他是我國多肽化學研究方向的開創者,是我國進行接肽方法和標記氨基酸研究的第一人。他提出用硝基苯甲酸酐與氨基酸發生德肯-威斯特(Dakin-West)反應使氨基酸末端生成一個帶色的氨基酮化合物,這是一個識別氨基酸羧端的好方法。

1959年,在國家科委的組織領導下,由北京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和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等共同組成一個統一的研究隊伍,開始胰島素合成研究,邢其毅是這個研究集體的學術領導者之一。

經過數年的共同努力,人類第一個用人工合成方法得到的活性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終於在1965年降生在中國大地上。另外他主持撰寫的《基礎有機化學》是一部綜合反映現代有機化學的教科書,對於高校的有機化學教學具有廣泛影響。這些著作滋育了幾代化學家的成長。

五、徐光憲

1920年生於浙江省紹興市。194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化學系。1946年任交通大學化學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學,195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不久回國,到北京大學任教至今。

歷任北京大學原子能系(後改為技術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任,中國化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稀土學會副理事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徐光憲的成就在於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使我國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化水平躍居世界首位。

Ⅳ 化學界最厲害的化學家

人類化學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道路,公元前1500年從煉丹術開始,有了化學的影子,經過了幾代科學家前赴後繼的不謝努力,終於使化學這門學科得以確立,化學的發展離不開這些熠熠生輝的名字,小析姐總結出了十位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快來看看有你的偶像嗎。

第一位 拉瓦錫



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出生於1743年8月26日,是法國貴族,被廣泛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提出了元素的定義,命名了氧和氫,預測了硅,發表了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

他為後人留下的傑作是《化學概要》,這篇論文標志著現代化學的誕生。在這篇論文中,拉瓦錫除了正確地描述燃燒和吸收這兩種現象之外,在歷史上還第一次開列出化學元素的准確名稱。名稱的確立建立在物質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這個基礎之上。

拉瓦錫的對化學的第一個貢獻便是從實驗的角度驗證並總結了質量守恆定律。這些劃時代的貢獻,足以讓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被人們稱為「近代化學之父」。不幸的是,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台而死,實在可惜!

第二位 道爾頓



約翰·道爾頓,生於1766年9月6日的英國。近代原子理論的提出者。化學中的新時代是隨著原子論開始的。1808年繼承古希臘樸素原子論和牛頓微粒說,提出原子學說 。最先從事測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對比較的辦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並發表第一張原子量表,為後來測定元素原子量工作開辟了光輝前景。

道爾頓患有色盲症,這種病的症狀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開始研究這個課題,最終發表了一篇關於色盲的論文──曾經問世的第一篇有關色盲的論文。後人為了紀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爾頓症。道爾頓一生宣讀和發表過116篇論文,主要著作有《化學哲學的新體系》兩冊。

第三位 門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生於1834年2月7日,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的最大貢獻是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今稱門捷列夫周期律。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

他的名著、伴隨著元素周期律而誕生的《化學原理》,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被國際化學界公認為標准著作,前後共出了八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

第四位 波義耳



羅伯特·波義耳,生於1627—1691的英國,化學史家都把1661年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年代,因為這一年有一本對化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著作出版問世,這本書就是《懷疑派化學家The Skeptical Chemist》,它的作者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也同意這一觀點,他們譽稱「波義耳把化學確立為科學」。

推翻了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說,波義耳通過一系列實驗,對這些傳統的元素觀產生了懷疑。他指出:這些傳統的元素,實際未必就是真正的元素。固為許多物質,比如黃金就不含這些「元素」,也不能從黃金中分解出硫、汞、鹽等任何一種元素。

第五位 舍勒



卡爾•威爾海姆•舍勒,生於1742年12月19日,是瑞典著名化學家,氧氣的發現人之一,同時對氯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種氣體,都有深入的研究。

舍勒正式發現氧氣可以定在1773年以前,比英國的普利斯特列發現氧氣要早一年。舍勒著有《火與空氣》一書,介紹了製取氧氣的方法比較多,主要有:

(1)加熱氧化汞(Hg0);

(2)加熱硝石(KNO3);

(3)加熱高錳酸鉀 (KMnO4);

(4)加熱碳酸銀(AgCO3)、碳酸汞(HgCO3)的混合物。

舍勒1775年當選為瑞典科學院成員,他的工作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為化學事業奉獻終生。

Ⅳ 我們中國化學有那些名人

1、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鹼業的權威。20世紀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

2、李遠哲,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中國人 。1959年李遠哲本科畢業於台灣大學 ,並於1961年獲得台灣清華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次年去美國深造,1965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

3、盧嘉錫,台灣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縣 ,物理化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1934年,盧嘉錫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193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1年5月,出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4、黃鳴龍,有機化學家。1898年7月3日生於江蘇省揚州市,192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79年7月1日逝世。

他畢生致力於有機化學的研究,特別是甾體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為我國有機化學的發展和甾體葯物工業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5、柳大綱,中國分子光譜研究的先驅者,鹽湖化學的奠基人,前中國科學院院士。柳大綱開拓了中國鹽湖資源及其化學基礎的研究,組織綜合隊伍考察,並組建了青海鹽湖研究所。

勘測研究了察爾汗鹽湖區富藏的鉀、鎂資源,發現了柴旦鹽湖區柱硼鎂石資源以及柴達木盆地若干點的鋰資源等,提出了從鹽湖鹵水分離制鉀和直接提取硼鋰資源的有效工藝,為鹽湖開發和西北地區建設作出了貢獻。

Ⅵ 現代化學的奠基人都有誰

1、人們通常將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RobertBoyle,1627—1691)視為現代化學的奠基人。波義耳是實驗以及科學方法的倡導者;最廣為人知的發現就是「波義耳定律」(恆溫下,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他還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 曾致力於研究吹散化學與煉金術間的迷霧;讓化學成為了純粹的科學。
2、法國化學家安托萬.洛朗.拉瓦錫(AntoineLaurentLavoisier, 1743—1794)是現代化學的另一位重要創始人。實際上:人們曾稱其為「現代化學 之父」。他對化學的貢獻極多,其中就包括揭穿燃素說——長期阻礙 人們追尋化學真理的絆腳石。他還為化學物質制定了現代術語,也是 首次在有機定量分析領域進行實驗的人。人們經常將其視為質量守恆定律的發現者或創始人。
3、約翰.道爾頓是一位英國化學家,他曾提出了物質原子學說。後來這一學說成了現代化學的基本理論。他還在現代化學領域的發展中扮演 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他於1803年提出了他的理論,即每種化學元素都是由該種元素的原子構成的,且所有原子的相對質量相同。
4、瑞典化學家瓊斯.雅可比. 貝采里烏斯。他發明了化學符號,確定了原子量,為原子學說做出了 貢獻,還發現了幾種新元素。1810—1816年期間,他對2000種化 合物的制備.提純.分析進行了詳細的闡釋。而後,他又確定了40種 元素的原子量。他簡化了化學符號,又提出了沿用至今的標記法一 帶有數字的字母,替代了前人所用的圖形符號。他還發現了鈰[1803 年與威廉.希辛格(WilhelmHisinger)共同發現].硒(1818年)、硅(1824年)以及釷( 1829年)。

Ⅶ 化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1、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Amedeo Avogadro,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義大利物理學家、化學家。阿伏伽德羅出生於義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區的首府都靈,是當地的望族,阿伏伽德羅的父親菲立波,曾擔任薩福伊王國的最高法院法官。

父親對他有很高的期望。阿伏伽德羅勉強的讀完中學,進入都靈大學讀法律系,成績突飛猛進。1811年發表了阿伏伽德羅假說,阿伏伽德羅定律。

阿伏伽德羅30歲時,對研究物理產生興趣。後來他到鄉下的一所職業學校教書,1815年1月與馬西亞結婚。1832年,出版了四大冊理論物理學。為了紀念他,NA稱為阿伏伽德羅常量。

Ⅷ 化學的發展代表性人物有哪些

在自然科學的重要學科——化學方面,代表人物有開創化學制葯業的瑞士醫學家、化學家帕拉切爾蘇斯,有把化學確立為科學的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玻意耳,有現代化學的創始人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有發現元素周期律的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有把化學應用到農業生產上的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有設立諾貝爾獎金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

Ⅸ 有哪些化學的名人

1、安托萬-洛朗·拉瓦錫

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法語: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國貴族,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廣泛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拉瓦錫被後世尊稱為"化學之父"(father of chemistry)、"現代化學之父"(father of modern chemistry)。

他使化學從定性轉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並且預測了硅的存在。他幫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錫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於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其中包括光與熱和一些當時被認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錫的貢獻促使18世紀的化學更加物理及數學化。

他提出規范的化學命名法,撰寫了第一部真正現代化學教科書《化學基本論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導並改進定量分析方法並用其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他創立氧化說以解釋燃燒等實驗現象,指出動物的呼吸實質上是緩慢氧化。這些劃時代貢獻使得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

2、凱庫勒

凱庫勒,德國有機化學家。主要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理論。在夢中發現了苯的結構簡式,被稱為一大美談。

1829年9月7日生於達姆施塔特。1848-1851年進入吉森大學,原先學建築,後來他多次聆聽化學大師李比希的講演,深受吸引和啟發,遂改攻化學,並在李比希的實驗室里積極、嚴謹地進行研究工作,完成了《關於硫酸戊酯及其鹽》的實驗論文,獲得博士學位。

1875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77年任波恩大學校長。1867—1869年,凱庫勒在演講「關於鹽類的結構」和《關於萊1,3,5—三甲苯的結構》一文中,發表了有關原子立體排列的思想,首次把原子價的概念從平面推向三維空間。

3、德米特里·門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發現元素周期律的是紐蘭茲,門捷列夫是後來經過總結,改進得出現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

4、瑪麗·居里

瑪麗·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

5、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名啟榮,字致本,生於福建閩侯,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鹼業的權威。

20世紀20年代,突破氨鹼法制鹼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鹼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40~50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鹼與氯化銨的聯合制鹼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並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

閱讀全文

與現代化學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