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化學蒸發濃縮具體步驟
蒸發濃縮(對於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 蒸發加熱的過程中將物質的濃度提高)
降溫結晶(濃縮後的濃度高 當溫度將下來後 就會析出較多的晶體)
過濾(這個不用我說了吧)
洗滌(是為了出去結晶表面的雜質,用乙醇的話 是為了降低在洗滌過程中結晶的損耗)
❷ 化學試驗中的減壓濃縮,
減壓濃縮就是減壓蒸餾出溶劑,使物料濃度增大;減壓濃縮後,要等物料溫度降下來 後再過濾,不然可能濾液會沸騰,也可能 物料在濾紙上快速結晶,將濾紙堵死,讓過濾變得非常緩慢.
❸ 化學中的濃縮晶體和蒸發晶體的概念的概念要怎麼濃縮晶體
濃縮和蒸發都是對於溶液來說的。
蒸發,是指通過加熱,使溶劑變成氣體離開溶液;濃縮是指通過蒸發的辦法,使稀溶液變成濃溶液。蒸發是手段,濃縮是結果,目的是使溶質在溶液中飽和以後,成為晶體結晶出來。
❹ 化學中蒸發濃縮後面的步驟是什麼
蒸發濃縮就是蒸發掉一部分溶劑,形成熱飽和溶液,然後冷卻結晶,就會析出大量的晶體。
❺ 化學上的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和蒸發濃縮趁熱過濾及重結晶是什麼意思
蒸發濃縮,冷卻結晶是指只有一種溶質,像KNO3這種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溶質,蒸發濃縮是為了減少水分;
蒸發濃縮,趁熱過濾適合只有一種溶質,且這種溶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像Ca(OH)2這種,蒸發濃縮也是為了減少水分
重結晶就是兩種溶質在同一杯溶液里,且兩種溶質都要被提純出來,像KNO3和NaCL都有的時候,先蒸發結晶析出NaCl再冷卻結晶析出KNO3點方法就叫重結晶
蒸發結晶就是升溫結晶,像Ca(OH)2這樣的用升溫才能結晶
❻ 濃縮的化學概念
①使溶液中溶劑蒸發溶液濃度增大的過程。廣泛應用於化學、食品、生物制葯等工業中。
②指物體中使部分含量減少,另一部分含量增加的過程。如濃縮鈾等。
③泛指用一定方法減少事物中不需要的部分,從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對含量增加:濃縮鈾|文學要求濃縮,集中,概括,凝練。
④礦粒藉助自身的重力從礦漿中沉澱出來的脫水過程。濃密脫水在濃密機中進行。它是一個圓形池子,礦漿從中心給入,礦粒沉降在池子底部,通過耙子作用匯集於中央並從底部排出,澄清水從池子周圍溢出。濃密作業的給礦濃度約為20%~30%,底流濃度可達50%~70%。濃密機分周邊傳動式濃縮機和中心傳動式濃縮機。
⑤重力濃縮:利用重力作用的自然沉降分離方式,不需要外加能量,是一種最節能的污泥濃縮方法。重力濃縮只是一種沉降分離工藝,它是通過在沉澱中形成高濃度污泥層達到濃縮污泥的目的,是時下污泥濃縮方法的主體。單獨的重力濃縮是在獨立的重力濃縮池中完成,工藝簡單有效,但停留時間較長時可能產生臭味,而且並非適用於所有的污泥;如果應用於生物除磷剩餘污泥濃縮時,會出現磷的大量釋放,其上清液需要採用化學法進行除磷處理。重力濃縮法適用於初沉污泥、化學污泥和生物膜污泥。 濃縮方法從原理上講分為平衡濃縮和非平衡濃縮2種。
平衡濃縮
是利用兩相在分配上的某種差異而獲得溶質和溶劑分離的方法。蒸發濃縮和冷凍濃縮屬於這種方法,其中,蒸發濃縮利用溶劑和溶質揮發度的差異,獲得一個有利的氣液平衡條件,達到分離目的;冷凍濃縮利用稀溶液與固態冰在凝固點下的平衡關系,即利用有利的液固平衡條件。以上2種濃縮方法都是通過熱量的傳遞來完成的。不論蒸發濃縮還是冷凍濃縮,兩相都是直接接觸的,故稱為平衡濃縮。
非平衡濃縮
是利用固體半透膜來分離溶質與溶劑的過程,兩相被膜隔開,分離不靠兩相的直接接觸,故稱為非平衡濃縮,利用半透膜不但可以分離溶質和溶劑,還可以分離各種不同大小的溶質,膜濃縮過程是通過壓力差或電位差來完成的。 一、沉澱法
在抽提液中加入適量的中性鹽或有機溶劑,使有效成分變為沉澱。經離心除去不溶物,獲得的上清液通過透析或凝膠過濾脫鹽,即可供純化使用。
二、吸附法
將干葡聚糖凝膠G25(或吸水棒)加入抽提液中,兩者比例為1:5。由於凝膠吸水之故,抽提液的體積可縮小三倍左右,回收蛋白質量約80%.若凝膠(或吸水棒)對有效成分吸附力強或吸水後有效成分的性質有影響時,此法不宜採用。
三、超過濾法
把抽提液裝入超過濾裝置,在空氣或氮氣(5.05×105Pa)壓力下,使小分子物質(包括水分)通過半透膜(如硝酸纖維素膜),大分子物質留在膜內。
四、透析法
把裝抽提液的透析袋埋在吸水力強的聚乙二醇(polyetheylene glycol PEG 分子質量大於20kDa)或甘油中,10ml抽提液可在1h內濃縮到幾乎無水的程度。
五、減壓蒸餾法
將抽提液裝入減壓蒸餾器的圓底燒瓶中,在減壓真空狀態下進行蒸餾。當真空度較高時溶液的沸點可控制在30℃以下。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常溫下穩定性好的物質。
六、冰凍乾燥法
冰凍的抽提液在真空狀態下,可以由固體直接變為氣體。用此原理進行濃縮,有效成分幾乎不會破壞。凍干機主要由低溫乾燥箱、真空泵和冷凍機構成。在凍干小體積樣品時,可以將其置玻璃真空乾燥器中進行。具體作法是,把分裝至小瓶中的樣品冰凍後放入裝有五氧化二磷或硅膠吸水劑的真空乾燥器中,連續抽真空使其達到濃縮、乾燥狀態。
上述的濃縮方法(除第五種外),一般都在低溫進行。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抽提液的濃縮處理,而且也適用於純品溶液縮小體積。 食品在濃縮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對食品品質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選擇濃縮方法時應該充分考慮食品品質的穩定性。濃縮對食品品質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食品成分的變化、黏稠性的增加、容易出現結晶、風味的形成與揮發。
食品物料多由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以及其他成分組成,這些物質在食品加熱濃縮過程中,由於高溫或長時間受熱時會受到破壞或發生變性、氧化等作用。如含糖分高的食品在蒸發濃縮過程中溫度過高會加速蔗糖的轉化,特別是有酸存在的食品中,轉化更為嚴重;在長時間的高溫條件下還容易產生焦糖反應,使產品顏色加深。在較長時間的高溫條件下蛋白質會發生熱變性,食品中的鹽、礦物質濃度過高也會使蛋白質部分變性。高溫或長時間加熱也會加速食品中脂肪的氧化分解,產生不良風味,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質,還會使一些熱敏性維生素被破壞。因此,在濃縮食品時應充分考慮加熱溫度和時間的影響,盡量採用低溫短時濃縮,如真空濃縮、膜濃縮、冷凍濃縮等。
隨著食品濃度的增加,食品黏稠度會顯著增加,流動性下降,尤其是一些含較多蛋白質等膠體成分的食品。黏稠度增加會給食品的輸送、加熱、乾燥等帶來不便。 當濃縮食品中某些成分濃度超過飽和濃度時,會形成結晶。如果凍、果醬類食品中糖濃度超過其溶解極限時糖就會結晶出來,形成砂質的糖果凍和果醬;濃縮乳製品中乳糖也易結晶,使產品出現砂質感。
食品在加熱濃縮過程中,會產生燒煮味、焦香味等一些風味物質,這對於大多數食品來說,是不希望這種反應產生的。採用低溫真空濃縮雖可減少這些物質的產生,但會增加食品中的芳香性風味成分的揮發,影響濃縮食品的風味品質。因此,在相對完善的蒸發濃縮工藝中,通常採取香味回收措施。即從二次蒸汽冷凝中回收風味成分,再添加到濃縮製品中。採用冷凍濃縮和膜濃縮可避免新風味成分的產生和減少食品自身風味成分的損失。因此,常採用低溫真空濃縮 。
❼ 初三化學溶液的稀釋與濃縮 急!
1.原溶液含溶質=50*0.05=2.5克,如果通過加入溶質的辦法達到10%,我們設加入X克溶質(氯化鉀)則有(X+2.5)/(50+X)=10%,解出X=2.78克;如果通過蒸發水分達到10%,同樣設蒸發Y克水,有方程2.5/(50-Y)=10%,解出Y=25克;
2.依據1的分析,需蒸發50克水溶質質量分數增大一倍;加入100克水其溶質質量分數減小一半;
3.設原溶液為A克,則含有溶質A*8%,蒸發50克水後,容易變為A-50克,此時溶質密度為16%,有方程:A*8%/(A-50)=16%,解出A=100克,原溶液中溶質質量為A*8%=8克;
4.參考上面的例子,應蒸發m/2克水;加入m克水;
希望有幫助。
❽ 高中化學里,蒸發濃縮,冷卻結晶 加熱濃縮,冷卻結晶和蒸發濃縮,趁熱過濾這三個有什麼區別
蒸發濃縮適用於溫度對溶解度影響不大的物質,比如氯化鈉啥的。
加熱濃縮,冷卻結晶適用於溫度對溶解度影響大的物質。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溫度高一點的飽和溶液,溫度一降結晶就出來了。
趁熱過濾牽扯到物質除雜。你再看看課本,問題不是很難。
❾ 溶液濃縮的方法
不能加入溶質。
可以蒸發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