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學分子式有哪些
常見的有:
強酸:高錳酸、鹽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硒酸、氫溴酸、氫碘酸、氯酸。
強鹼: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銫、活潑的金屬對應的鹼一般是強鹼。
乙醛化學式是C2H4O。
乙醛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為C2H4O,無色液體,又名醋醛,無色易流動液體,有刺激性氣味,可與水和乙醇等一些有機物質互溶。易燃易揮發,蒸氣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4.0%~57.0%。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與酒精飲料攝入有關的乙醛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乙醛在2類致癌物清單中。
用途:
有機合成中,乙醛是二碳試劑、親電試劑,看作CH3CH(OH)的合成子,具原手性。它與三份的甲醛縮合,生成季戊四醇C(CH2OH)4。與格氏試劑和有機鋰試劑反應生成醇。
Strecker氨基酸合成中,乙醛與氰離子和氨縮合水解後,可合成丙氨酸。乙醛也可構建雜環環系,如三聚乙醛與氨反應生成吡啶衍生物。
此外,乙醛可以用來製造乙酸、乙醇、乙酸乙酯。農葯DDT就是以乙醛作原料合成的。乙醛經氯化得三氯乙醛。三氯乙醛的水合物是一種安眠葯。
⑵ 化學在醫學上的具體應用有哪些
化學在醫學上的應用有葯水,比如阿司匹林,生理鹽水。
甲酸俗稱蟻酸,存在於蜂類、蟻類等昆蟲的分泌物中,甲酸的腐蝕性很強,使用時要避免與皮膚接觸。被螞蟻蜜蜂等螫傷後,皮膚而紅腫或疼痛,就是由甲酸引起的。
苯甲酸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對許多黴菌、酵母菌有抑製作用,且對人體毒性很小,故其酒精溶液可作為治療廯病的外用葯,其鈉鹽用作食品、葯劑和日常用品的防腐劑。心腦血管疾病。
水楊酸又名柳酸,存在於柳樹、水楊樹及其他植物中。具有殺菌防腐能力,可用作外用消毒劑。因對腸胃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不宜內服。乙醯水楊酸俗稱阿司匹林,可作為內服葯。
具有解熱鎮痛和抗風濕作用,還可預防和治療在醫學表示體液的酸鹼性通常使用 PH 值。PH 值在醫學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例如,正常人血漿的 PH 值相當恆定,保持在 7.35-7.45 之間,臨床上把血液的 PH 小於 7.35 的稱為酸中毒,PH 值大於 7.45 的稱為鹼中毒,如何測定溶液的 PH 值?方法有很多,臨床上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 PH 試紙來測定。如果更精確一點的測量就要使用 PH 計。
說起生理鹽水相信很多人都對它不陌生,在發燒或者動手術後的病人會需要注射生理鹽水。很多人不明白生理鹽水究竟有多大的用處,怎麼感覺「包治百病」似的?那麼,什麼是生理鹽水呢?生理鹽水的作用又是什麼?
生理鹽水氯化鈉注射液,是一種等滲性溶液,由 0.9% 氯化鈉溶液組成,它的離子濃度與人體液相等,用於輸液,補充體液,當有外傷,體虛等情況。生理學或臨床上常用的滲透壓與動物或人體血漿相等的氯化鈉溶液,其濃度用於兩棲類時是 0.67%~ 0.70%,用於哺乳類和人體時是 0.85% ~ 0.9%.0.9% 氯化鈉無菌水溶液。
生理鹽水的滲透壓與人體血液近似,鈉的含量也與血漿相近,但氯的含量卻明顯高於血漿內氯的含量,因此生理鹽水只是比較的合乎生理,其用途為供給電介質和維持體液的張力。亦可外用,如清潔傷口或換葯時應用。
綜上所述,化學在人類生活的應用是多方面的,給人類生活也帶來了諸多便利,為了將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揮到最大限度,我們還要對未知化學世界進行探索,豐富自己知識的同時還能為人們生活做出自己的貢獻。
⑶ 與醫學相關的3個化學名詞
1、混合物:含有一種以上物質的氣體、溶液或固體。
2、溶液:含有一種以上物質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3、分散系統:一種或一種以上物質分散在另一種物質中形成的系統。
4、分散相/分散介質:分散系統中被分散的物質/起分散作用的物質。
5、懸濁液:分散相以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統。
6、乳狀液:分散相以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種液體中形成的多相分散系統。
7、溶膠:分散相由許多個小分子或小離子組成的聚集體。
8、半透膜:只允許某些分子或離子通過,而不允許另外一些分子或離子通過的多孔性薄膜。
9、滲透:溶劑分子透過半透膜自動擴散的過程。
10、滲透壓:施加於液面上的恰能阻止滲透現象發生的額外壓力。
11、反滲透現象:溶劑分子透過半透膜進入純溶劑一側的現象。
12、滲透活性物質:溶液中能夠產生滲透效應的溶質粒子(分子、離子)。
13、鹽效應: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離子的強電解質,使弱電解質的解離度增大的現象。
14、緩沖溶液:能夠抵抗外加少量弱酸或弱鹼,而保持溶液PH基本不發生變化的溶液。
15、緩沖作用:緩沖溶液對強酸、強鹼稀釋的抵抗作用。
16、晶體滲透壓:小分子和小離子晶體物質產生的滲透壓。
17、膠體滲透壓:高分子膠體物質產生的滲透壓。
18、電解質: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19、電解質溶液:電解質的水溶液。
20、強/弱電解質:水溶液中能夠完全/只能部分解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21、酸/鹼:能夠給出/接受質子的物質。
22、共軛酸鹼對:一種酸釋放一個質子後成為其共軛鹼,一種鹼結合一個質子後成為其共軛酸,這種僅相差一個質子的一對酸鹼稱為共軛酸鹼對。
23、多元弱酸(鹼)能給出(接受)兩個或兩個以上質子的弱酸(鹼)。
24、同離子效應: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與弱電解質含有相同離子的易溶性強電解質,使弱電解質的解離度明顯降低的現象。
⑷ 化學分子式有哪些
化學分子式:
1、水H2O;過氧化氫;H2O2;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五氧化二磷P2O5。
2、氧化亞鐵FeO;氧化鐵Fe2O3;四氧化三鐵Fe3O4;氧化鈣CaO;氧化鎂MgO;氧化鋅ZnO;二氧化錳MnO2;氧化汞HgO;氧化鋁Al2O3;氧化銅CuO。
3、硝酸HNO3;硫酸H2SO4;鹽酸HCl;碳酸H2CO3;磷酸H3PO4;硫化氫H2S;硫化鈉Na2S;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鉀KOH;氫氧化鈣Ca(OH)2。
4、氫氧化鎂Mg(OH)2;氫氧化鋁Al(OH)3;氫氧化鋅Zn(OH)2;氫氧化鐵Fe(OH)3;氫氧化亞鐵Fe(OH)2;氫氧化銅Cu(OH)2;氫氧化鋇Ba(OH)2;氨水NH3•H2O;氯化鈉NaCl;氯化銅CuCl2;氯化鋁AlCl3。
5、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硫酸銅晶體CuSO4·5H2O;甲烷CH4;乙醇C2H5OH;葡萄糖C6H12O6;尿素CO(NH2)2;醋酸CH3COOH;澱粉(C6H10O5)n。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化學式
⑸ 名詞解釋醫學生物化學
氨基酸(amino acid):是含有一個鹼性氨基和一個酸性羧基的有機化合物,氨基一般連在α-碳上。
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動物)(賴氨酸,蘇氨酸等)自己不能合成,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動物)自己能由簡單的前體合成不需要從食物中獲得的氨基酸。
等電點(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處於兼性分子狀態,在電場中不遷移(分子的靜電荷為零)的pH值。
茚三酮反應(ninhydrin reaction):在加熱條件下,氨基酸或肽與茚三酮反應生成紫色(與脯氨酸反應生成黃色)化合物的反應。
肽鍵(peptide bond):一個氨基酸的羧基與另一個的氨基的氨基縮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醯氨鍵。
肽(peptide):兩個或兩個以上氨基通過肽鍵共價連接形成的聚合物。
蛋白質一級結構(primary structure):指蛋白質中共價連接的氨基酸殘基的排列順序。
層析(chromatography):按照在移動相和固定相(可以是氣體或液體)之間的分配比例將混合成分分開的技術。
離子交換層析(ion-exchange column)使用帶有固定的帶電基團的聚合樹脂或凝膠層析柱
透析(dialysis):通過小分子經過半透膜擴散到水(或緩沖液)的原理,將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分開的一種分離純化技術。
凝膠過濾層析(gel filtrationchromatography):也叫做分子排阻層析。一種利用帶孔凝膠珠作基質,按照分子大小分離蛋白質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層析技術。
親合層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利用共價連接有特異配體的層析介質,分離蛋白質混合物中能特異結合配體的目的蛋白質或其它分子的層析技術。
高壓液相層析(HPLC):使用顆粒極細的介質,在高壓下分離蛋白質或其他分子混合物的層析技術。
凝膠電泳(gel electrophoresis):以凝膠為介質,在電場作用下分離蛋白質或核酸的分離純化技術。
SDS-聚丙烯醯氨凝膠電泳(SDS-PAGE):在去污劑十二烷基硫酸鈉存在下的聚丙烯醯氨凝膠電泳。SDS-PAGE只是按照分子的大小,而不是根據分子所帶的電荷大小分離的。
等電聚膠電泳(IFE):利用一種特殊的緩沖液(兩性電解質)在聚丙烯醯氨凝膠製造一個pH梯度,電泳時,每種蛋白質遷移到它的等電點(pI)處,即梯度足的某一pH時,就不再帶有凈的正或負電荷了。
雙向電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e):等電聚膠電泳和SDS-PAGE的組合,即先進行等電聚膠電泳(按照pI)分離,然後再進行SDS-PAGE(按照分子大小分離)。經染色得到的電泳圖是二維分布的蛋白質圖。
Edman降解(Edman degradation):從多肽鏈游離的N末端測定氨基酸殘基的序列的過程。N末端氨基酸殘基被苯異硫氰酸酯修飾,然後從多肽鏈上切下修飾的殘基,再經層析鑒定,餘下的多肽鏈(少了一個殘基)被回收再進行下一輪降解循環。
同源蛋白質(homologous protein):來自不同種類生物的序列和功能類似的蛋白質,例如血紅蛋白。
第二章 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構形(configuration):有機分子中各個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間排列。這種排列不經過共價鍵的斷裂和重新形成是不會改變的。構形的改變往往使分子的光學活性發生變化。
構象(conformation):指一個分子中,不改變共價鍵結構,僅單鍵周圍的原子放置所產生的空間排布。一種構象改變為另一種構象時,不要求共價鍵的斷裂和重新形成。構象改變不會改變分子的光學活性。
肽單位(peptide unit):又稱為肽基(peptide group),是肽鍵主鏈上的重復結構。是由參於肽鏈形成的氮原子,碳原子和它們的4個取代成分:羰基氧原子,醯氨氫原子和兩個相鄰α-碳原子組成的一個平面單位。
蛋白質二級結構(protein在蛋白質分子中的局布區域內氨基酸殘基的有規則的排列。常見的有二級結構有α-螺旋和β-折疊。二級結構是通過骨架上的羰基和醯胺基團之間形成的氫鍵維持的。
蛋白質三級結構(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 蛋白質分子處於它的天然折疊狀態的三維構象。三級結構是在二級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盤繞,折疊形成的。三級結構主要是靠氨基酸側鏈之間的疏水相互作用,氫鍵,范德華力和鹽鍵維持的。
蛋白質四級結構(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多亞基蛋白質的三維結構。實際上是具有三級結構多肽(亞基)以適當方式聚合所呈現的三維結構。
α-螺旋(α-heliv):蛋白質中常見的二級結構,肽鏈主鏈繞假想的中心軸盤繞成螺旋狀,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結構,螺旋是靠鏈內氫鍵維持的。每個氨基酸殘基(第n個)的羰基與多肽鏈C端方向的第4個殘基(第4+n個)的醯胺氮形成氫鍵。在古典的右手α-螺旋結構中,螺距為0.54nm,每一圈含有3.6個氨基酸殘基,每個殘基沿著螺旋的長軸上升0.15nm.
β-折疊(β-sheet): 蛋白質中常見的二級結構,是由伸展的多肽鏈組成的。折疊片的構象是通過一個肽鍵的羰基氧和位於同一個肽鏈的另一個醯氨氫之間形成的氫鍵維持的。氫鍵幾乎都垂直伸展的肽鏈,這些肽鏈可以是平行排列(由N到C方向)或者是反平行排列(肽鏈反向排列)。
β-轉角(β-turn):也是多肽鏈中常見的二級結構,是連接蛋白質分子中的二級結構(α-螺旋和β-折疊),使肽鏈走向改變的一種非重復多肽區,一般含有2~16個氨基酸殘基。含有5個以上的氨基酸殘基的轉角又常稱為環(loop)。常見的轉角含有4個氨基酸殘基有兩種類型:轉角I的特點是:第一個氨基酸殘基羰基氧與第四個殘基的醯氨氮之間形成氫鍵;轉角Ⅱ的第三個殘基往往是甘氨酸。這兩種轉角中的第二個殘侉大都是脯氨酸。
超二級結構(super-secondary structure):也稱為基元(motif).在蛋白質中,特別是球蛋白中,經常可以看到由若干相鄰的二級結構單元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規則的,在空間上能辨認的二級結構組合體。
結構域(domain):在蛋白質的三級結構內的獨立折疊單元。結構域通常都是幾個超二級結構單元的組合。
纖維蛋白(fibrous protein):一類主要的不溶於水的蛋白質,通常都含有呈現相同二級結構的多肽鏈許多纖維蛋白結合緊密,並為單個細胞或整個生物體提供機械強度,起著保護或結構上的作用。
球蛋白(globular protein):緊湊的,近似球形的,含有折疊緊密的多肽鏈的一類蛋白質,許多都溶於水。典形的球蛋白含有能特異的識別其它化合物的凹陷或裂隙部位。
角蛋白(keratin):由處於α-螺旋或β-折疊構象的平行的多肽鏈組成不溶於水的起著保護或結構作用蛋白質。
膠原(蛋白)(collagen):是動物結締組織最豐富的一種蛋白質,它是由原膠原蛋白分子組成。原膠原蛋白是一種具有右手超螺旋結構的蛋白。每個原膠原分子都是由3條特殊的左手螺旋(螺距0.95nm,每一圈含有3.3個殘基)的多肽鏈右手旋轉形成的。
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非極性分子之間的一種弱的非共價的相互作用。這些非極性的分子在水相環境中具有避開水而相互聚集的傾向。
伴娘蛋白(chaperone):與一種新合成的多肽鏈形成復合物並協助它正確折疊成具有生物功能構向的蛋白質。伴娘蛋白可以防止不正確折疊中間體的形成和沒有組裝的蛋白亞基的不正確聚集,協助多肽鏈跨膜轉運以及大的多亞基蛋白質的組裝和解體。
二硫鍵(disulfide bond):通過兩個(半胱氨酸)巰基的氧化形成的共價鍵。二硫鍵在穩定某些蛋白的三維結構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范德華力(van der Waals force):中性原子之間通過瞬間靜電相互作用產生的一弱的分子之間的力。當兩個原子之間的距離為它們范德華力半徑之和時,范德華力最強。強的范德華力的排斥作用可防止原子相互靠近。
蛋白質變性(denaturation):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構象遭到破壞導致其生物活性喪失的現象。蛋白質在受到光照,熱,有機溶濟以及一些變性濟的作用時,次級鍵受到破壞,導致天然構象的破壞,使蛋白質的生物活性喪失。
⑹ 從醫學角度看,人體是由哪些分子組成的
水約占人體組成的70%,所以人體主要是由水分子構成,其他就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七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占人體約14%,蛋白質占人體約17%。
水分子主要組成為H2O
碳水化合物即糖類,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具有廣譜化學結構和生物功能的有機化合物。可用通式Cx(H<sub>2</sub>O)y來表示。有單糖、寡糖、澱粉、半纖維素、纖維素、復合多糖,以及糖的衍生物。
脂類是油、脂肪、類脂的總稱
蛋白質的組成主要是氨基酸
維生素組成多樣,有醌類,脂類等。
礦物質,是地殼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稱無機鹽
纖維素是由葡萄糖組成的大分子多糖
⑺ 化學中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有哪些他們,分別是什麼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具有熔沸點低的特點,一般來說,常溫下呈氣態、液態的物質由分子構成,如常見的二氧化碳、水,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常溫下為固態的硫、碘、磷等物質也是由分子構成。
⑻ 醫學化學有哪些
歷來化學與基礎醫學的發展密切相關、相互促進。醫學化學是主要研究人體的生物化學,它既是生物化學,也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生物化學已滲透到醫學科學的各個領域中。例如,生理學、微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葯理學及病理學等基礎醫學的研究都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並應用生物化學的理論與技術解決各學科的問題,由此產生了分子免疫學、分子遺傳學、分子葯理學、分子病理學等新學科。
生物化學與臨床醫學的關系也很密切。近代醫學的發展經常應用生物化學的理論和技術來診斷、治療和預防各種疾病。而且許多疾病的發病機制也需要從分子水平進行研究。近年來由於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大大加深了人們對一些重大疾病本質的認識,例如,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並出現了新的診治方法。可見生物化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
⑼ 化學分子式有哪些呢
化學分子式有如下:
1、水H2O;過氧化氫;H2O2;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五氧化二磷P2O5。
2、氧化亞鐵FeO;氧化鐵Fe2O3;四氧化三鐵Fe3O4;氧化鈣CaO;氧化鎂MgO;氧化鋅ZnO;二氧化錳MnO2;氧化汞HgO;氧化鋁Al2O3;氧化銅CuO。
3、硝酸HNO3;硫酸H2SO4;鹽酸HCl;碳酸H2CO3;磷酸H3PO4;硫化氫H2S;硫化鈉Na2S;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鉀KOH;氫氧化鈣Ca(OH)2。
4、氫氧化鎂Mg(OH)2;氫氧化鋁Al(OH)3;氫氧化鋅Zn(OH)2;氫氧化鐵Fe(OH)3;氫氧化亞鐵Fe(OH)2;氫氧化銅Cu(OH)2;氫氧化鋇Ba(OH)2;氨水NH3•H2O;氯化鈉NaCl;氯化銅CuCl2;氯化鋁AlCl3。
5、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硫酸銅晶體CuSO4·5H2O;甲烷CH4;乙醇C2H5OH;葡萄糖C6H12O6;尿素CO(NH2)2;醋酸CH3COOH;澱粉(C6H10O5)n。
⑽ 分子有哪些
分子是獨立存在而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質量;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分子在不停的運動;分子間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可以構成物質,分子在化學變化中還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分子可以隨著溫度的變化,在3態中互相轉換 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最小的分子是氫分子的同位素,是沒有中子的氫分子,稱為氕,質量是1.大的分子其相對分子質量可高達幾百萬以上。相對分子質量在數千以上的分子叫做高分子。分子是組成物質的微小單元,它是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物質原有的一切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分子一般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構成.按照組成分子的原子個數可分為單原子分子,雙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按照電性結構可分為有極分子和無極分子.不同物質的分子其微觀結構,形狀不同,分子的理想模型是把它看作球型,其直徑大小為10-10m數量級.分子質量的數量級約為10-26千克. 物質中能夠獨立存在的相對穩定並保持該物質物理化學特性的最小單元。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通過一定的作用力,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結合成分子。以水分子為例,將水不斷分割下去,直至不破壞水的特性,這時出現的最小單元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水分子。它的化學式寫作 h2o。水分子可用電解法或其他方法再分為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但這時它們的特性已和水完全不同了。有的分子只由一個原子構成,稱單原子分子,如氦和氬等分子屬此類,這種單原子分子既是原子又是分子。由兩個原子構成的分子稱雙原子分子,例如氧分子(o2),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為同核雙原子分子;一氧化碳分子(co),由一個氧原子和一個碳原子構成,為異核雙原子分子。由兩個以上的原子組成的分子統稱多原子分子。分子中的原子數可為幾個、十幾個、幾十個乃至成千上萬個。例如二氧化碳分子(co2)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一個苯分子包含六個碳原子和六個氫原子(c6h6),一個豬胰島素分子包含幾百個原子,其分子式為c255h380o78n65s6。 物質中能獨立存在並保持其組成和一切化學特性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用化學鍵結合在一起而構成的,原子之間的作用力比較強,但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卻相當弱,這種力稱為范德華力,所以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獨立粒子的行為。 分子可以由同種原子構成,也可以由不同種類的原子構成。最簡單的分子只含有一個原子,如稀有氣體的分子。大多數非金屬構成的分子為雙原子分子,如氮、氧等分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分子,為數最多。 最早提出比較確切的分子概念的化學家是義大利a.阿伏伽德羅 ,他於1811年發表了分子學說 ,認為 :「 原子是參加化學反應的最小質點,分子則是在游離狀態下單質或化合物能夠獨立存在的最小質點。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單質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組成。在化學變化中,不同物質的分子中各種原子進行重新結合。」 自從阿伏伽德羅提出分子概念以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化學家都把分子看成比原子稍大一點的微粒。1920年 ,德國化學家h.施陶丁格開始對這種小分子一統天下的觀點產生懷疑,他的根據是:利用滲透壓法測得的橡膠的分子量可以高達10萬左右。他在論文中提出了大分子(高分子)的概念,指出天然橡膠不是一種小分子的締合體,而是具有共價鍵結構的長鏈大分子。高分子還具有它本身的特點,例如高分子不像小分子那樣有確定不變的分子量,它所採用的是平均分子量。 隨著分子概念的發展,化學家對於無機分子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例如氯化鈉是以鈉離子和氯離子以離子鍵互相連接起來的一種無限結構,很難確切地指出它的分子中含有多少個鈉離子和氯離子,也無法確定其分子量,這種結構還包括金剛石、石墨、石棉、雲母等分子。 在研究短壽命分子的方法出現以後,例如用微微秒光譜學研究方法,測得甲基(ch3·)的壽命為 10-13秒 ,不但壽命短,而且很活潑,其原因是甲基的價鍵是不飽和的,具有單數電子的結構。這種粒子還有ch· 、cn· 、ho· ,它們統稱為自由基,僅具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很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由此可見自由基也具有分子的特徵,所以把自由基歸入分子的范疇。還有一種分子在基態時不穩定,但在激發態時卻是穩定的,這種分子被稱為準分子。 從分子水平上研究各種自然現象的科學稱為分子科學 ,例如動物學、遺傳學、植物學、生理學等正在掌握各種形式的不同種類分子的性能和結構,由分子的性能和結構設計出具有給定性能的分子,這就是所謂分子設計。 在化學變化中, 分子會改變,而原子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