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化學收集裝置怎麼選擇
1. 收集方法的選擇依據:
(1)氣體是否溶於水、是否與水反應;(2)氣體的密度。
2.常用的收集方法和收集裝置:
(1)排水集氣法: 適用於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氣體,如:O2、H2、CH4等;
(2)向上排空氣法:適用於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如:O2、CO2等;
(3)向下排空氣法:適用於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如:H2、CH4、NH3等。
Ⅱ 科學化學收集,發生裝置名稱及作用
發生裝置:錐形瓶,燒瓶,廣口瓶,試管
這四個都可用於固體和液體,固體和固體,液體和液體的加熱和不加熱反應
收集裝置:試管,集氣瓶,錐形瓶,水槽,
試管和集氣瓶配合水槽可以用於氣體的排水發收集。錐形瓶和試管可以收集液體。集氣瓶只能用於收集氣體,而且不能加熱
Ⅲ 化學中制氧氣時收集裝置分為哪兩種
實驗室制氧氣時收集裝置包括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氣法;因為氧氣不易溶於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另外因為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Ⅳ 氯酸鉀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是什麼
氯酸鉀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是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的裝置(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收集裝置是排水法或排空氣法裝置。
向上排空氣法是指在實驗化學中製取氣體時的一種方法。在氣體的密度明顯大於空氣且不與空氣反應時,用此方法。氣體的密度明顯比空氣大,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氫,氯氣,氧氣等。密度小的則用向下排空氣法。且該氣體不與空氣中成分發生反應。
1、發生裝置內導管不宜伸人過長,以剛露出膠塞為宜,以使氣體順利導出。
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導管要伸人集氣瓶底部,以便使集氣瓶中空氣排盡,收集到較純凈的氧氣。
3、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剛產生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因此時的氧氣不夠純;當均勻並連續產生氣泡時開始收集.導氣管伸人集氣瓶中不宜過長。
當瓶口有氣泡逸出時,證明集氣瓶內氧氣已收集滿.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證明氧氣已收集滿.
(4)化學的收集裝置有哪些擴展閱讀
總結成幾個字:連查裝定點收移熄。
1、連接裝置。導管伸入試管內不宜過長,以稍微露出橡皮塞為宜,准備檢查裝置氣密性。
2、檢查裝置氣密性。可以使用酒精燈進行加熱,如果導管末段有氣泡產生,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3、裝葯品。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應平鋪在試管底部,有利於均勻受熱。
4、固定裝置。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因為過一會要加熱葯品,所以防止葯品中的水分受熱變成水蒸氣,在試管口凝結成水滴倒流入試管底部,引起試管炸裂;導管伸入試管內不宜過長,以稍微露出橡皮塞為宜,有利於空氣的排出和氧氣的導出。
5、點燃酒精燈。加熱葯品時請注意,如果直接進行加熱,試管底端有可能冷熱不均引起炸裂,所以首先要對試管底部加熱區域進行預熱,再用外焰直接加熱。
6、收集氣體。剛開始加熱產生的氣體,主要是試管中原有的空氣,因為我們的實驗的目的是收集高純度的氧氣,所以需要等待導管末端有均勻穩定的氣泡產生的時候,再進行收集。
7、將導管移出水槽。
8、熄滅酒精燈。再將集氣瓶用玻璃片蓋好,因為氧氣密度比空氣的大,所以集氣瓶要正放在桌面。
Ⅳ 化學反應中的收集裝置和發生裝置
制氧氣
發生裝置:固固加熱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排水集氣法。
制氫氣
發生裝置:固液不加熱(可用啟普發生器)
收集裝置:向下排空氣法、排水集氣法。
制二氧化碳
發生裝置:固液不加熱(可用啟普發生器)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
制氯氣
發生裝置:固液加熱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
制二氧化硫
發生裝置:固液不加熱(可用啟普發生器)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
制二氧化氮
發生裝置:固液不加熱
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
制一氧化氮
發生裝置:固液加熱
收集裝置:排水集氣法。
制氨氣
發生裝置:固固加熱
收集裝置:向下排空氣法。
制甲烷
發生裝置:固固加熱
收集裝置:向下排空氣法。
制乙烯
發生裝置:液液加熱
收集裝置:排水集氣法。
制乙炔
發生裝置:發生裝置:固液不加熱
收集裝置:排水集氣法。
Ⅵ 實驗室製取氫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什麼!!
實驗室製取氫氣是固體和液體反應,反應不需要加熱,所以發生裝置可用如圖所示裝置;
氫氣難溶於水,所以可用如圖所示F裝置排水法收集、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如圖所示G。
化學中常用的裝置:
1、固固加熱型裝置;用於兩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反應,並且需要加熱。
2、固固不加熱型裝置;用於兩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反應,並且不需要加熱。
3、固液加熱型裝置;用於一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和另一種或多種液體化學試劑和反應,並且需要加熱。
4、固液不加熱裝置;用於一種或多種固體化學試劑和另一種或多種液體化學試劑和反應,並且不需要加熱。
(6)化學的收集裝置有哪些擴展閱讀:
裝置使用時,打開導氣管上的旋塞(使容器內氣壓與外界大氣壓相等),球形漏斗中的液體進入容器與固體反應,氣體的流速可用旋塞調節。
停止使用時,關閉旋塞,容器中的氣體壓強增大(因為容器中的反應仍在進行,仍有氣體生成),將液體壓回球形漏斗,使容器中液體液面降低,與固體脫離,反應停止。為保證安全,可在球形漏鬥口加安全漏斗,防止氣體壓力過大時炸裂容器。
將儀器橫放,把鋅粒由容器上插導氣管的口中加入,然後放正儀器,再將裝導氣管的塞子塞好。接著由球形漏鬥口加入稀鹽酸。
使用時,扭開導氣管活塞,酸液由球形漏斗流到容器的底部,再上升到中部跟鋅粒接觸而發生反應,產生的氫氣從導氣管放出。
不用時關閉導氣管的活塞,容器內繼續反應產生的氫氣使容器內壓強加大,把酸液壓回球形漏斗,使酸液與鋅粒脫離接觸,反應自行停止。使用啟普發生器製取氫氣十分方便,可以及時控制反應的發生或停止。
Ⅶ 化學 什麼是發生裝置,什麼是收集裝置
【定義介紹】
發生裝置是化學物品反應的容器(裝反應物並發生反應);收集裝置是反應所得到的新物質的收集容器(收集生成物)。
【舉例說明】
以下圖所示的五個裝置為例進行特別說明,裝置A可以作為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發生裝置;裝置B可以作為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裝置C可以作為收集密度大於空氣的氣體的收集裝置(如氧氣、二氧化碳等);裝置D可以作為收集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的收集裝置(如氫氣);裝置E可以作為收集不溶於水的氣體的收集裝置。
Ⅷ 化學中製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分別是什麼
氧氣:密度大於空氣,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集氣瓶正放
co2:密度大於空氣,用向上排空氣法(因為co2可溶於水形成碳酸h2co3),集氣瓶正放
以上是我的答案,不懂得還可以問我,希望採納
Ⅸ 高中化學中常見的收集氣體裝置及所對應可收集的氣體
制氣方法大體有三種,
固體固體混合加熱,用於實驗室制氨氣,氧氣,及甲烷
液體固體混合不加熱,用於制氫氣,二氧化碳,硫化氫,乙炔,二氧化硫,其中後兩種不用啟普發生器
固體液體混合加熱,主要用於制氯氣
集氣方法有排水法,用於不溶或難容於水的氣體,比如氫氣,氧氣,氮氣,乙炔……
向上排空,用於密度比空氣大,比如二氧化碳,氯化氫,硫化氫(因有劇毒,須在通風櫥內)……
向下排空,用於密度比空氣小,比如氫氣,氨氣……
Ⅹ 在化學里,收集裝置如何選擇
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 所謂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層面,是指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第二層面,是指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它們的具體內容分別介紹如下: 第一個層面,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又分為兩種和三種。前者有「固體加熱型」和「固液常溫型」兩種裝置;後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和「向上排空氣法」三種裝置。具體如圖所示: 第二個層面,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1、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製取的反應原理,即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如果是用固體或固體混合物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體加熱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如果是用固體和液體混合物在常溫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液常溫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有:(1)在「固體加熱型」的裝置中,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2)在「固液常溫型」的裝置中,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應浸在液面下,瓶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2、常用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與水或者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等。如果氣體是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並且不與水發生反應,那麼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排水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小,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下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上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是:(1)排水法收集氣體時,要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倒立於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氣泡;當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把導管口放在瓶口內開始收集氣體;導管口一開始冒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因為此時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收集滿氣體(瓶內的水全部排凈)時,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蓋好後取出;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大,就將集氣瓶正方在桌面上備用;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小,就將集氣瓶倒方在桌面上備用;(2)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一定要將導管伸到集氣瓶的底部,並且收集的時間要稍微延長一點;以防瓶內的空氣排不幹凈,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若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還要注意用毛玻璃片蓋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氣體進入瓶內,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