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環境評估報告如何寫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
環境污染調查報告
目的:了解自己所在地出現的環境問題,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時間:5月1日——5月3日
地點xxxxx
調查人:x x x
指導教師:xxx
調查對象:xxxx、本地環境
人類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當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時,必然會造成一些環境問題的出現。此時,由於人類任意排放廢棄物等有害物質,便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經調查,發現本地的工廠,廢水、廢氣、廢渣任意排放到大氣,江河裡。村民們更加沒有環保意識、亂施用農用、亂扔垃圾、塑料瓶、生產、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固體廢棄物。造成垃圾成堆,蒼蠅滿天飛。
對清澈見底的流水轉變成渾濁、發嗅的嗅水溝,我深有感慨。
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魚蟲絕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濫,原本蔚藍的天空,被渾濁的灰色所代替,原本「桃花流水劂魚肥」的河水被發臭的水溝所代替;原本撐起的一把把綠色大傘,被人們以愚昧的思想,鋒利的斧子所砍掉。面對這樣的慘狀,我國政府近幾年也大力抓好環境保護工作,例如,對垃圾分類處理,回收利用,每天做好空氣質量日報,禁止農民亂施農葯,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然而,人們的愚昧、無知,總是一味地追求經濟的一時發展,為了眼前的利益,煙囪個個「吐黑煙」隨處可見,樹葉片片「缺了補」枯枝敗葉,原本清脆的鳥兒叫聲,也已經銷聲匿跡了。人們的所作所為不但危及著幼小的生靈們,連人類自己也自食其果。倘若人們不行動起來,我想過不了多久,人們所面臨的環境將一片黯然失色。
人們不可以以「先污染,後治理」的想法,來保護環境,作為一個環保者,我想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一、 經常對人們做一些環保知識宣傳
二、 禁止農民們亂施用農葯
三、 少用一次性筷子快餐盒,減少資源浪費
四、 多植樹種草,禁止亂扔垃圾
五、 對有些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工廠,加以制止,必要時處以罰款,以刺激其環保意識
❷ 怎樣研究一個問題的可行性,創造性
一、寫一下開題報告:為什麼選這個探究性問題,背景介紹,可行性分析,研究意義分析、研究進度安排中期匯報:進度匯報、經驗教訓總結、下階段目標結題報告:數據、圖表、結論、分析、社會意義下文轉載供參考:初中化學自主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報告(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經濟的全球一體化,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的更新和膨脹,使人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終結性學習正被終身學習所替代。第三次全教會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精神。」探究性學習是與接受性學習對應的一種學習方式,化學學科中的探究性實驗更是體現探究性學習精髓的一種有效途徑。基於以上原因,我們課題組提出了「關於中學化學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旨在將學習地看作是獨立獲得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掌握探究思維的方法。這種學習過程是有意義的學習過程,符合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心理活動規律。(二)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1)從教育學理論角度看,學生學習的成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性)和內心體驗(創新性),課堂教學中,在確立教師指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要的是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獲取和知識應用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能力。(2)從認識理論角度看,每個人的社會化過程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中小學階段的學習,是人一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但一個人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和變化。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是學校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標之一。(3)從現代建構主義理論角度看,建構主義認為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現問題、選擇問題、設計方案,通過主體性的探索,研究求得問題解決,從而體驗和了解科學探究過程,養成自主探索創新的意識和習慣。(三)研究目標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假設課堂教學模式:創設問題情境——自主分析討論問題——自主解決問題課內與課外探究性學習的整合:在課外進行探究性學習,開展帶有濃郁色彩的「發展興趣、深入實際、自主探究」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四)研究方法(1)文獻研究法。對國內外相同課題或相近課題的研究成果進行查閱、學習和研究。(2)個案研究法。教學研究以兩個班級分別作為對照班和實驗班,能力各方面作比較、歸納、總結。(3)行動研究法。在提出理論假設和班級課堂教學改革的框架設計後,開展行動研究。在行動研究中檢驗、豐富、發展、推進和完善理論與形成模式,最終把理論假設轉化為符合課堂教學要求的探究型模式。(五)實施過程1.查閱相關資料,作讀書筆記通過訂閱國家級的化學教學刊物,及購閱教學理論書籍,豐富了自己的理論修養,對該課題的研究實施起了很大的作用。2.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習問卷調查」問卷以選擇題的形式對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摸底調查,了解他們在學習中需要些什麼,以便更好地進行研究。3.以兩個班級分別作為對照班和實驗班每一課時,都將以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的求知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發展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作比較、歸納、總結。4.指導學生撰寫探究性學習小論文在一些探究課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以論文的形式談學習的收獲和體會。(六)研究成果(1)、理論成果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功能目標在於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研究的主動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並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創造性思維,培養創造能力,使學生學會怎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怎樣加工信息,並對提出的假設如何推理論證,形成全新的學習理論。(2)、實踐成果1.創設情景,展示目標課題的展示要從學科本身出發,並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與社會生活,以一定的情景作為鋪墊,要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題不能偏離、超越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也要注意問題一定要難易適度,並能使學生明了所提出問題的指向性。課題應盡量在課前提出,要讓學生能通過查閱資料,同學間的討論等形式制定一定的學習方案,並能探討學習過程中需要的儀器、葯品,以及一些可能發生的現象,相應的結論,使學生能夠保持學習熱情而處於不斷地探索、研究過程之中。2.分析起疑,方案假設課堂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以後,學生就會針對課題討論。這時候學生會產生很多的疑問。此時,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資料、素材,或者提供給學生獲得資料、素材的途徑,達到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的目的。接著,在學生對課題進行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應盡量在誘發性的問題情景中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類推等不斷產生假設並圍繞假設進行推理。引導學生將原有的各種片斷知識、素材,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加以改組,從中發現必然的聯系,逐步形成比較合理的學習方案。教師一方面要允許學生有形形色色的猜測、想像,強調獨立思維、直覺思維和洞察力的形成。另一方面也要指導學生明確因果關系,強調邏輯推理,而不是胡亂猜測。3.動手實驗,驗證探究驗證是學生確立自己的假設是否成立的關鍵,是獲得正確的概念、理論的基本保證。驗證的方法一般以實驗為主,要以實驗中觀察到的科學事實為依據來判斷假設的科學性。當實驗事實與假設不符時,學生可再進行討論或向教師提出疑問。教師則要引導學生找出失敗的根源所在,增加適當的知識素材,指導學生重新進行假設、驗證。4.討論結果,拓展思維在假設、驗證的基礎上學生必然求得結論,使感性體驗符號化,成為認知結構的內在成分。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經過驗證的假設進行加工,用科學的語言來表達結論,適時進行恰當的評論,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歡愉。學生則要積極地把抽象化了的概念、原理應用到新情景中去,用概念、原理體系去解釋新的現象,這種過程既是對原有認知結構的完善,又是概念、原理的復現,有助於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記憶,增強了應用概念、原理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上科版第八章復習課的教學案例課題:實驗習題——確定所給白色粉末的成分。1.展示目標課前兩天,向學生展示實驗習題: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鈉、硝酸鋇、硫酸銅中的一種或幾種,請設計一實驗,確定這白色粉末的組成成分。要求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根據物質的性質,設計實驗鑒定的方案,並擬訂所需的儀器和葯品,同時探討實驗時所可能產生的現象及相應的結論。2.探索方案課堂教學開始,先讓學生復習可能含有的三種物質的性質,並以實驗加以佐證。三中物質的性質:CuSO4溶於水後成為藍色溶液;Na2CO3遇酸後產生氣泡;Ba(NO3)2遇稀H2SO4後產生白色沉澱;三者兩兩混合,CuSO4+Na2CO3——藍色沉澱,Na2CO3+Ba(NO3)2——白色沉澱,CuSO4+Ba(NO3)2——白色沉澱,其中前二種沉澱均會溶於稀HNO3。之後,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就課前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小組討論、交流,以進一步完善實驗方案。討論結束後,每一小組派代表發表組內確定的實驗方案(投影)。而後,大家評議各組實驗方案的優劣。實驗方案並不是唯一,因此,大家對各組方案只是評議,而並不歸結於一個方案,孰優孰劣,由實驗鑒別時論證。3.實驗鑒別師生首先共同討論實驗注意事項??。實驗每2人一組,安靜耐心,作好現象記錄。各組組成成分不同,因此實驗過程中不受鄰組同學實驗的干擾。取樣白色粉末時,應以少量為宜,以防白色粉末受到溫度影響不溶解而誤認為沉澱。溶解白色粉末時,應用蒸餾水,面不用自來水,以防止Cl-在實驗中的干擾。膠頭滴管取燒杯內溶液時,應靠住燒杯內壁,接觸液面即可。學生根據討論,進行實驗。實驗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方案作一些調整。在實驗時,要注意觀察現象,並作好記錄。實驗結束,根據現象,作出結論。4.結果討論教師對學生實驗時的錯誤操作作評點:對學生中出現的錯誤結論作剖析,分析其中操作及選用試劑等可能的錯誤。此時,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第一步除加水溶解,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學生接過教師拋過來的問題後,立即可以投入到討論??、實驗探索之中,使學生的思維始終在探究性學習中運轉??。[第一步還可以這樣做:取樣,把白色粉末置於表面皿上,然後滴加稀HCl或稀HNO3,看是否產生藍色的現象(判斷有無CuSO4),看是否產生氣泡(判斷有無Na2CO3)]。5.小結鞏固學生對本節實驗課發表自己的見解和體會。(自由發言)6.課外研究針對本節課從實驗習題的布置,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鑒定的過程等方面,要求學生寫一篇科技小論文,談自己學習的感受??、體會及對這類課的創新想法,還可自己設計課題帶到課外進行研究。(七)結論實驗證明,通過自主探究實驗學習獲得了新知,激發了積極的思維,初步培養了從事研究的必要的探究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系統訓練。感受和體驗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培養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究事物本質的科學精神,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於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同學,他們感到探究性實驗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開闊了解題視野,因此,實驗班中培養了一披化學尖子生,他們在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對於成績中下的同學,他們認為化學探究性實驗大大提高了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平時考試中遇到實驗題不再懼怕,能夠獨立冷靜的思考、分析,因此,在這一年中,他們的化學成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八)討論與分析我校經過一年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課題成果,主要成果:1、學生探究性學習案例集,2、老師教學論文集,3、老師教學案例集。但是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需要我們在今後的研究中不斷總結和反思:首先,我校對獨立形態的探究型課程雖然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還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學生課題的生成途徑不夠廣泛,只局限在教科研組和探究性課程的范圍內;又如:成果評價表不能反映文理科的差異,這使在評價的標准上不能合理、公正地評價學生課題的價值。如同上述,我們建議:今後的學生課題應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學生課題的產生以學科教學為主,兼顧各類活動課課程和探究性學習包。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專題性的課題,這些課題可以從學生喜歡的話題產生,使其更適合初中學生的心理。需要說明的是:學生課題的成果評價要考慮到文理科的差異,但也不能過分的強調學科化,重要的是通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在於對學生參與探究的態度、方法和過程的評價。其次,在深入細致地研究了我校教師的教學課堂資料後,愈發感受到學科滲透探究性教學研究的重要性,還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地方,比如:探究性教學已初步形成的幾種教學模式如何相互融合,靈活運用?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將知識、方法和過程優化組合?這些問題將在我們今後的研究中逐一解決。所謂「教無定法」,我們由衷地希望我們的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有所創新,這樣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第三,如何將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經驗加以綜合和整合,並結合本校實際,有效地開展校本培訓,加以推廣。(九)參考文獻主要參考文獻:1劉知新,王祖浩.化學教學系統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2梁慧姝,鄭長龍.化學實驗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3劉知新.化學教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劉大春.科學哲學通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5查有梁.新教學模式之建構.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5《中學化學教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編著.6倪志剛:《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學創新設計》東北師大出版社7《中學化學教學參考》陝西師范大學雜志社2003,20048中國教育網:
❸ [化學]電解乙醇與氯化鈉混合溶液製取氯仿的可行性
應該可以,具體我還是沒見過這種題 由於氯氣和甲烷反應,產生四種氯化物 你可以說這樣可以「有效利用資源 得到純凈的氯仿」。化學這種題 答點就有分。希望所說對你有用。
❹ 有人能告訴我化學報告怎麼寫啊
化學觸及的范圍太廣,我就列舉一例。 高分子化學實驗 一、課程簡介 《高分子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一門重要基礎課,是化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獨立的基礎實驗課程。通過實驗課程訓練,鞏固並加深高分子化學課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掌握高分子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了解近代大型儀器的性能及在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中的應用,了解計算機控制實驗條件、採集實驗數據和進行數據處理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查閱文獻的能力、思維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和歸納處理、分析實驗數據及撰寫科學報告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求真求實具有獨立工作的本領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科研素質。 《高分子化學實驗》實驗課的主要目的是: 1、掌握高分子化學實驗的基本研究方法,通過實驗手段熟悉高聚物的合成和結構表徵,理解高聚物化學性質與結構之間的關系,學會重要的高分子化學實驗技術和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 2、掌握實驗數據的處理及實驗結果的分析和歸納方法,從而加深對高分子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強解決實際化學問題的能力。 3、注重實驗技能的培養和特殊實驗操作的掌握,對學生進行實驗工作的綜合訓練,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質,培養其嚴謹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科學態度。 高分子化學實驗課的基本任務是: 通過嚴格的、定量的實驗研究聚合物的合成和化學、物理性質和化學反應規律,使學生既具有堅實的實驗基礎,又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實現學生由學習知識、技能到進行科學研究的初步轉變。為化學專業培養高素質的專門人才。 二、實驗目的及要求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 1、 對學生進行實驗工作的綜合訓練,使之具有基本的科研素質,培養其嚴謹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科學態度。 2、 綜合性實驗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對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設計性實驗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運用知識、提出問題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1、實驗前學生應事先認真仔細閱讀實驗內容,了解實驗的目的要求,並寫出預習報告,包括實驗的原理和實驗技術,實驗操作的次序和注意點,數據記錄的格式,以及預習中產生的疑難問題等。指導老師應檢查學生的預習報告,進行必要的提問,並解答疑難問題。學生達到預習要求後才能進行實驗。 2、學生進行實驗後應檢查測量儀器和試劑是否符合實驗要求,並作好實驗的各種准備工作,記錄當時的實驗條件。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詳細記錄原始數據,嚴格控制實驗條件。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積極主動的探求科學規律。 3、實驗結束後學生必須將原始記錄交教員簽名,然後正確處理數據,寫出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應包括:實驗的目的要求、簡明原理、實驗儀器和實驗條件、具體操作方法、數據處理、結果討論及參考資料等。其中實驗討論是實驗報告的重要部分,教員應引導學生通過這一部分反映出學生通過實驗所獲得的心得體會,以及對於實驗結果和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和解釋,鼓勵學生進一步深入進行該實驗的設想。 4、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要求:設計實驗不是基礎實驗的重復,而是基礎實驗的提高和深化。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選擇實驗課題,應用已經學過的物理化學實驗原理、方法和技術,查閱文獻資料,獨立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合理的儀器設備,組裝實驗裝置,進行獨立的實驗操作,並以科學論文的形式寫出實驗報告。 三、實驗方式及要求 實驗分為二個環節,首先做5個驗證性高分子化學實驗(20學時),5個驗證性高分子物理實驗(20學時),1個綜合實驗(16學時),1個設計性實驗(16學時)。 設計實驗的程序 選題 由老師提供的設計性實驗題目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或者自己確定實驗題目。 查閱文獻 查閱包括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儀器裝置等方面的文獻,對不同方法進行對比、綜合、歸納等。 設計方案 設計方案應包括實驗裝置示意圖、詳細的實驗步驟、所需的儀器、葯品清單等。 可行性論證 在實驗開始前一周進行實驗可行性論證,請老師和同學提出存在的問題,優化實驗方案。 實驗准備 提前一周到實驗室進行實驗儀器、葯品等的准備工作。 實驗實施 實驗過程中應注意隨時觀察實驗現象,考察影響因數等,反復進行實驗直到成功為止。 數據處理 綜合處理實驗數據,進行誤差分析,按論文的格式寫出有一定見解的實驗報告並進行交流答辯。 設計實驗的要求 1、所查文獻至少包括一篇外文文獻。 2、學生必須自己設計實驗、組合儀器並完成實驗,以培養綜合運用化學實驗技能和所學的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考核方法及評價 《高分子化學實驗》是一門獨立的課程,涉及內容較為廣泛,因此有必要進行考核。考核以平時實驗為主,學期結束進行實驗操作考試,為時1小時,成績佔50%;平時成績包括預習報告、實驗態度、操作技能、實驗報告等作綜合評分佔50%;合起來為總評成績。 五、主要儀器設備 SWQ-Ta智能數字恆溫控制器、SYP型玻璃恆溫水浴、電子天平、減壓蒸餾裝置、機械攪拌裝置、旋轉蒸發儀、真空乾燥箱、簡單蒸餾裝置、粘度計、電動攪拌器等。 六、配套教材或指導書 何衛東編.高分子化學實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編,高分子實驗技術(修訂版)1993 七、實驗項目的設置 項目序 號 實驗項目 名稱 內容提要 實驗學時 儀器套數 每套人數 實驗 要求 1、必做 2、選做 實驗 屬性 1、 基礎 2、 綜合 3、 設計4、 研究 1 單體的提純與引發劑的精製 掌握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單體的提純、引發劑AIBN和BPO的精製方法 減壓蒸餾裝置 4 1 必做 2 醋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了解溶液聚合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實驗技術 恆溫裝置、機械攪拌裝置、旋轉蒸發儀 4 1 必做 3 聚乙烯醇的制備 了解聚乙酸乙烯酯醇解反應原理、特點及影響醇解反應的因數;通過實驗加深對高分子反應的理解 恆溫裝置、機械攪拌裝置、真空乾燥箱 4 1 必做 4 聚乙烯醇縮甲醛的制備 通過實驗進一步加深對高分子化學反應的理解,掌握分析縮醛含量的方法 機械攪拌裝置、水蒸氣蒸餾裝置、酸式滴定管 4 1 必做 5 界面縮聚制備尼龍-610 加深界面縮聚制備聚合物的方法 恆溫裝置、機械攪拌裝置、旋轉蒸發儀 4 1 必做 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備 了解自由基本體聚合的特點和實施方法,熟悉有機玻璃板的制備方法,了解其工藝過程 電動攪拌器、恆溫裝置 4 1 必做 7 白乳膠的制備 了解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和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特點,掌握乳液聚合的實驗技術 恆溫裝置、機械攪拌裝置、旋轉蒸發儀 4 1 必做 8 雙酚A環氧樹脂的制備 學習環氧樹脂的實驗室制備方法,掌握環氧值的測定 恆溫裝置、機械攪拌裝置、旋轉蒸發儀 4 1 必做 9 水解縮合法制備甲基乙烯基硅油 掌握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 圓底燒瓶,攪拌器,分液漏斗,減壓蒸餾裝置 4 1 必做 10 丙烯醯胺的溶液聚合 掌握丙烯醯胺的溶液聚合方法 圓底燒瓶,攪拌器,滴液漏斗,通氮裝置 4 1 必做 11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與性能分析 掌握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備水性聚合物的技術和聚合物成膜後的性能分析 恆溫裝置、機械攪拌裝置、旋轉蒸發儀、粘度計 20 1 必做 合計54 八、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簡介 項目一:有機硅改性苯丙乳液的合成與性能分析(設計性)(宋建華老師) 1、 指導思想 以水性塗料逐漸取代油性塗料是目前全世界塗料工業的發展趨勢,其原因是受有機揮發物(VOC)排放量的限制。水性塗料的優點是以水為溶劑,因而可以避免採用有機溶劑帶來的可燃性、毒性,以及高成本和施工條件等種種不利因素;除此之外,水性塗料有優良的防銹性,可用於金屬表面,其光澤接近一般溶劑漆,穩定性也較好。有機硅改性苯丙乳液是以水為溶劑,十二烷基硫酸鈉-烷基乙烯基磺酸鈉(SDS;DNS86)為乳化劑,過硫酸鉀(KPS)為引發劑,採用分步引發的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備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A-151-St-BA-MAA /SDS-DNS86/H2O)乳液。 2、實驗目的及要求 實驗目的:首先考察溫度、不同配比、乳化劑含量等因素對乳液性能的影響,得到了乳化劑用量—粘度曲線、乳化劑用量—粒徑分布曲線、固含量—粒徑分布曲線、固含量—粘度曲線、固含量—吸水率曲線;其次對提高乳液固含量進行了研究,固含量最高可達60%左右;最後用IR光譜對各種乳液成膜進行了結構表徵,用TG對各種乳液成膜進行了熱性能分析,用DSC測定了各種乳液成膜的玻璃化轉變溫度。 實驗要求:所查文獻至少10篇,其中包括一篇外文文獻;學生必須自己設計實驗、組合儀器並完成實驗。 3、涉及的內容或知識點 本實驗主要涉及高分子化學及實驗中關於自由基乳液聚合的知識點;還有水性塗料的知識點。 4、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師給出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題目;學生查閱資料, 自行設計方案、擬定實驗步驟, 經老師指導,完善和確定方案,再獨立進行實驗,完成實驗報告或小論文。
❺ 高中化學實驗論文
在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摘要:無機化學實驗是化學專業學生第一門重要的專業實踐課程,我們在化學實驗創新性教學活動中,探索創造性教學的方法和途徑,以期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具有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學生素質提高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社會越來越需要大量綜合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化學人才。由於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化學實驗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近年來,化學教育工作者對如何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較多的問題,使實驗教學達不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筆者根據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在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方法。
1 堅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
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是實施教學過程中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要素。根據新時期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為適應新時期課程改革,我們應積極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本位,以教學質量為中心,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準的原則,以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通過改革考試形式等各種手段達到強化學生基本素質、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實施「厚基礎、寬口徑、適應廣、能力強、素質高」為基本內容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理論與實踐並重為主線的教學體系。打破學科型模式界限,使教學內容既相互銜接又避免重復,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實踐技能訓練的效果。
2 開展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學生熟練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礎上,我們應引入設計性實驗,鼓勵和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觀察現象和分析問題。鼓勵學生根據已學的理論知識設計實驗方案,探討方案的可行性,並在實驗過程中進一步加以改進。這一做法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精神,設計性實驗對於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方面也有很大的優勢。
3 精選實驗內容,更新實驗課教學體系
無機化學實驗在化學實驗教學中佔有特殊地位,是學生化學實驗教育的第一門實驗教學課程,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態度如何,會直接影響今後整體化學實驗教學的效果。傳統的無機化學實驗內容中,元素化學實驗內容偏多,形式機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興趣和大學化學實驗教育的新鮮感;同時,新時期實驗教學素質和技能培養主導思想的實施,又難以在目前無機化學實驗的單一系統內有所實現。因此,將無機化學實驗的內容進行整合,構築新的實驗體系尤為重要。
無機化學實驗體系的更新過程中必須注意元素化學實驗亟待改革。在新時期,大學教育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化學實驗體系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基礎化學實驗中,化學實驗摹本操作和技能訓練成為主線,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實驗的歷史地位遭到質疑;有的進行了大幅度壓縮,有的乾脆摒棄。可以說,元素化學實驗的改革是大學化學實驗體系的改革重心之一。筆者認為元素化學實驗的改革,不是簡單摒棄元素化學實驗內容,而是在內容上選擇有益於學生自我總結規律性的反應,少而精,不拘泥於課堂教學內容的系統性,摒棄以往元素化學實驗為主的教材編寫方式,採用列舉實驗要點的方式,但不列舉試劑,不寫實驗步驟,由學生根據要求完成實驗,寫出報告;另外元素化學實驗也應採用開放式教學,實驗教材上僅給出的實驗要點和提示條目,由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任意選擇實驗內容,在給定時間內完成最低限度的實驗及實驗報告。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剩餘部分在: http://www.zcenc.cn/Html/?2473.html
❻ 生物化學可行性分析報告怎麼寫
可行性分析報告要根據你的標題,也就是說你做的實驗是什麼然後這一個實驗能實行的概率是多大以及實驗可能的結果這些都要寫。
❼ 急求高一化學研究性學習報告
1。首先自己做實驗拿數據很難做。可行的實驗有:取兩盆花,一盆花每天澆含有修改液的水。3天對比一次。持續一個月。10組數據;2隻小鼠或者青蛙對照實驗,在其食物中加修改液。1天對比一次,持續10天,10組數據。
2。收集相關數據。如各個廠商的修改液中的化學物質,是否有有毒物質,有機溶劑種類等等。收集好了對比。
3。收集同學使用修改液後的意見。寫在討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