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東南大學化學工程多少年

東南大學化學工程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6-26 02:15:28

① 東南大學化學專業好嗎

東南大學化學專業還是不錯的!
東南大學(簡稱「東大」,SoutheastUniversity),於1902年始建,坐落於江蘇省會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建築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學院之一,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該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主要成員,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教育部共建。截至2019年3月,學校佔地面積5888畝,建有四牌樓、九龍湖、丁家橋等校區;設有33個院(系),全日制在校生30664人,其中研究生14536人;專任教師2899人!
化學專業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化學類專業。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接受較系統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初步具備綜合運用化學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方法進行研究、教學和開發的能力!
培養要求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受到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訓練,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應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主幹課程
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基礎等。
實踐教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所以,東南大學的化學專業還是很好的,很有發展前景!

② 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歷史沿革

化學化工學院是原中央大學重要的院系之一,最早於1920年就成立化學系,1928年成立了化學工程系,並培養了趙承嘏、惲子強、曾昭掄、趙宗燠、柳大綱、袁翰青、王葆仁、高怡生、黃耀曾、高鴻、胡宏紋、時鈞、陳鑒遠、嵇汝運、陳榮悌、黃葆同、陳家鏞、樓南泉、梁曉天、閔恩澤、朱起鶴、陸婉珍、張存浩院士等一大批科學家,1958年國家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以化學工程系為母體成立了南京化工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1988年學校出於學科發展需要,恢復建立了化學化工系,2006年為適應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成立了化學化工學院,同時下設化學系、化學工程系、制葯工程系和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籌)等四個系。

③ 東南大學化工學院

東南大學是名氣和聲譽比較高的好大學,也是以工科見長,但是化學工程不是它的優勢學科,實力只能算中規中矩,它的優勢學科是建築、土木、交通、電子、生物醫學工程等方向。


化工的好大學參考教育部官方學科評估結果:

④ 南京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有那幾個專業

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招生的專業有: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工程管理專業
物流管理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
化學功工程與工藝專業
自動化專業
市場營銷專業
交通運輸專業
財務管理專業
制葯工程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會計學專業
電子商務專業
土木工程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⑤ 東南大學有沒有研究化妝品

有的。
東南大學有化學化工學院,其中有化學工程與技術,這就是研究化妝品等相關的專業。
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前身是原中央大學重要的院系之一,最早於1920年就成立化學系,1928年成立了化學工程系,並培養了以20多名院士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工程與管理人才,為新中國建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58年國家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以我校化學工程系為母體成立了南京化工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1988年學校出於學科發展需要,恢復建立了化學化工系,2006年為適應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成立了化學化工學院,辦學歷程中不斷優化學科布局和人才培養模式,現擁有「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化學」和「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另有「材料物理和化學」二級博士點和碩士點,「應用化學」和「新材料」學科為江蘇省優勢學科,「化學」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行列,目前居第190多位,建有「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院現設有化學系、化學工程系、化學生物與制葯工程系三個系,先後設立了精細化工研究所、制葯工程研究所、有序物質科學研究中心、東大-海昌技術研發中心,擁有江蘇省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物葯物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光電功能材料工程實驗室、江蘇省富碳材料與器件工程實驗室等科研機構,近年來,瞄準國家重大科技戰略需求,新成立了分子鐵電研究院、智能材料研究院。學院設有教學實驗中心,同樓宇共享校級分析測試中心設備資源,為教學科研提供了優越的實驗條件和基地。

⑥ 同時成立,同為四大工學院,為啥唯獨【東南大學】號稱百年校史

東南大學,這個名字在1921年—1927年就曾經存在過,這是一所在南京高等師范的基礎上創辦的國立大學。從此,新的東南大學就挪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歷史,作為自己的歷史。

東南大學為了延長校史,毫不留情地將自己本來的「前身」江南高等實業學堂拋棄了,換成了三江師范學堂。在今天東南大學的官網上,你已經找不到江南高等實業學堂的蹤跡了,盡管在30多年的時間里,它都是被官方認證的「前身」。

實際上,就算是那些出了名的「百年老校」,校史也是不可細查的。看南京大學的更名史就可以發現,從兩江師范學堂(1906-1911)到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14-1921),中間還有著三年的空檔期。

1911年,正是辛亥革命爆發的時間。武昌起義後,兩江師范學堂因戰事停辦,原來的校舍也被當做軍用倉庫,直到1914年,江蘇省決定借用原址成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新成立的學校,與原來的兩江師范學堂唯一的關系,也就只有校舍了。

可以說,校舍已經成為一所學校延長校史的必備殺器了。這使得成立於1926年的湖南大學,憑借著嶽麓書院的地理位置,已經打出了「千年學府」的名號


⑦ 東南大學的歷史沿革

東南大學起源於1902年建校的三江師范學堂,學堂下設理化科(後稱理化數學部)、農學博物科(後稱博物農學部)、歷史輿地科、手工圖畫科。
1906年5月,兩江總督周馥易「三江」為「兩江」,並根據《奏定學堂章程》條例,定名為「兩江優級師范學堂」。1912年,兩江優級師范學堂正式停辦 。 1914年8月,江蘇省巡按使(即省長)韓國鈞委任原江蘇省教育司司長江謙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在兩江師范學堂原址籌建。1916年秋,鑒於中國生產力水平落後,國家貧困,急需發展工業;又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帝國主義無暇東顧,給中國的民族工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因為急需工業人才,南高遂設立工業專修科,開始時工科教育面較廣,後逐漸偏重於機械製造與工藝。
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務會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師范的基礎上創辦一所國立大學議案,與會委員一致贊同。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東南大學組織大綱》。國立東南大學校下設6個學科,其中有工科,初時工科下僅有機械工程系。1923年3月,時工科主任茅以升會同工科李世瓊等七位教授聯名向校評議會、教授會提出增設土木工程系和電機工程系的議案,提案通過了校評議會、教授會兩會的審議。1924年秋,工科從東南大學劃出,與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組建成了國立河海工程大學。
1927年7月,教育行政委員會明令將原國立東南大學、河海工程大學、江蘇法政大學、江蘇醫科大學、上海商科大學以及南京工業專門學校、蘇州工業專門學校、上海商業專門學校、南京農業學校等江蘇境內專科以上的9所公立學校合並,組建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共設有9個學院,其中工學院的一部分在南京復成橋南京工專舊址,另一部分與其他大部分學院均在南京四牌樓國立東南大學原址。此時工學院下設機械工程科、電機工程科、土木工程科、建築科、礦冶工程科、化學工程科、染織科等7科。
1928年2月29日,第四中山大學奉訓令改稱江蘇大學。改名江蘇大學引起校名風潮。4月24日,大學委員會以大學院337號訓令,將「江蘇大學」改稱為「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建立初期,工學院與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時期一樣,仍下設7科,後停辦礦冶工程科和染織科。1933年9月,工學院復辦化工組,後改為系;1934年11月,籌辦機械特別研究班,1938年8月,又發展為航空工程系,開創了中國的航空工程教育;1937年增設水利工程系。
抗日戰爭期間,避難四川的國立中央大學工學院下設土木系、機械繫、電機系、建築系、化工系、航空系、水利系等7系。1943年4月,汪偽政府行政院通過在南京設立中央大學案,恢復中央大學。建校初設理、工兩院,但很快便合並為理工學院,下設土木系、化工系、數理系、機械工程系。抗戰勝利後,國立中央大學准備復員南京。1946年11月,國立中央大學在南京四牌樓復校開課。工學院仍設7系 。 1949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的失敗已經成為定局,中大校長周鴻經奉命遷校。但中大教職工普遍對國民黨喪失去信心,多數教授決定留在南京。周鴻經棄職離校後,中大在共產黨地下組織的主持下先後組成應變委員會、臨時校務委員會維持校務、保護校產,准備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1949年4月1日,南京爆發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學生遊行,遭到軍警鎮壓,中大兩名學生遇難。4月23日,解放軍開進南京,軍管會派趙卓到中大接管,宣布由梁希主持校務。8月8日,中大接華東教育部通知,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去「國立」兩字),潘菽任校長。1950年,安徽大學土木系和藝術系並入南京大學。
這一時期,全校各學院的教學規模處於維持狀態,只有工學院仍有一定發展。1949年,工學院由錢鍾韓任院長,仍設7個系共47名正、副教授。全校1949年有學生2363人,其中工學院634人,1951年全校本科生共2545人,其中工學院976人,佔全校的38%,是當時學校最大的學院 。1952年,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主要目的的大規模高校院系調整開始了。在南京,以原南京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學工程系、建築工程系、電機工程系以及農學院食品工業系共6個系為基礎,並入金陵大學化學工程系和電機工程系,以及江南大學機械工程系、電機工程系和食品工業系,成立多科性的工業大學,名為南京工學院 。1952年至1953年,又有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交通大學、山東工學院等校部分專業先後並入 。
1952年底,南京工學院設建築系、機械工程系、電力工程系、電信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學工程系、食品工業系共7個系及基礎課教研組,開設10個本科與10個專科專業,有教員265人、學生1948人、正副教授87人,時在南京是規模最大的高等院校 。考慮到國家工業建設和工學院發展的需要,經南京大學、金陵大學聯席會議決定,將原南京大學的四牌樓本部作為南京工學院的校址。院系調整後,南京工學院就開始招收研究生,20世紀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初期共招收研究生117人。 南京大學、金陵大學合並後南京市內高校情況校名 系科數
(專業數) 學生數 教員數 校名 系科數
(專業數) 學生數 教員數 南京工學院 7(23) 1948 265 華東水利學院 4(8) 1022 61 南京大學 13(28) 1772 254 華東航空學院 2 453 52 南京農學院 5 722 145 南京林學院 3(4) 236 20 南京師范學院 6 638 106 ---------------------------------------------1954年,電信系更名無線電系,電力系合並機械繫的熱能動力裝置專業,更名為動力系。1957年,機械繫擴分為機械一系(機械工程系)和機械二系(農業機械工程系)。1958年前後,數學、物理、化學、力學、體育等教研組合組為基礎課部,1961年更名為基礎科學系。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大力進行工業基礎建設的歷史背景下,全院師生艱苦奮斗,學校得到了快速發展。當時全國高校都在進行全面學習蘇聯的教學改革,南京工學院在深入學習蘇聯的同時堅持中國的實際進行創新,建築系和無線電系提出的教學計劃和方案深受兄弟院校好評。在教學改革中,南京工學院增建實驗室,調整系科結構,增設了一批新專業。機械工程系創辦了中國最早的農業機械、電子精密機械和電子設備結構專業,主編了中國第一本機械類教材《機械原理》 。
1956年至1960年間,南京工學院陸續分出多個系科,組建或參建了4所高等院校。1955年,中央高教部決定將無線電工程系西遷成都,與交通大學、華南工學院相關系科共同組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電子科技大學)。經系主任陳章、院長汪海粟和江蘇省委的努力爭取,1956年周恩來總理決定無線電系調出19名骨幹教師參與組建成電,其餘停遷。1958年,化學工程系劃出成立南京化工學院(今南京工業大學主體)。同年,食品工業系遷往無錫,成立無錫輕工學院(今江南大學主體)。1960年,以機械二系為基礎籌建南京農業機械學院,次年遷往鎮江並更名為鎮江農業機械學院(今江蘇大學主體)。 1978年,南京工學院恢復招收研究生。1981年實施學位條例後,首批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試辦研究生院。1988年6月,南京工學院更名為東南大學,開始由工科大學向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轉變 。同年12月東大浦口校區奠基,並於1990年9月投入使用。
1991年,東大作為國家教委的改革試點,在全國高校中率先進行了校內管理體制改革。1993年,東大又在全國高校中最先進行招生及獎學金制度的改革 。1996年3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12月,東南大學入選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00年4月,原東南大學、南京鐵道醫學院、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合並,南京地質學校並入,組建了新的東南大學。2001年2月,東南大學被列入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06年,佔地3700畝的九龍湖校區投入使用,浦口校區被用來作為東南大學成賢學院校址 。

⑧ 東南大學的碩士生學制是幾年

東南大學學術型碩士生採取2—2.5年彈性學制,醫學院為3年;專業學位研究生學制一般為2—2.5年(個別專業類別根據教指委的要求確定)。

⑨ 東南大學有多少年歷史了﹖

19世紀末,清朝統治下的中國社會處於內憂外患之中,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1902年頒布《欽定學堂章程》,開始採用近代新學制。兩江總督劉坤一向清廷上《籌辦學堂折》,呈請在江寧(即南京)開辦師范學堂。1903年2月,繼任總督張之洞上《創辦三江師范學堂折》,並委派繆荃孫率員赴日本考察,隨後又聘其為三江師范學堂總稽查,負責籌建工作。1903年9月,三江師范學堂正式開學。1905年,因學堂名稱意義不清而造成糾紛,易名為兩江優級師范學堂。1906年,李瑞清出任監督,停辦初級師範本科,增設公共科(即通識科)、分類科(即專業科),創設中國高等學校第一個圖畫手工科。1910年,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已設有地理歷史部、國文外國語部、數學物理化學部、農學博物部等4部。1911年辛亥革命後,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停辦。
1914年7月15日,江蘇巡按使韓國鈞委任江謙為校長,在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原址籌建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江謙聘留美學者郭秉文為教務主任、陳容為學監,讓二人回國之前考察歐美教育制度並延攬師資。1915年9月10日,南高師正式開學,最初設國文、理化兩部及國文專修科,1920年時已設有文理科(包括國文、英文、哲學、歷史、數學、物理、化學和地學共8系)以及體育、工藝、教育、農業、商業、國文、文理共8個專修科。1919年,南高師在中國率先實行選科制(即學分制),同時在教務主任陶行知倡導下,率先推行以教授如何學習為重點的「教學法」以代替「教授法」。12月,校務會議通過陶行知提議的《規定女子旁聽法案》,頂住各方壓力於翌年正式錄取8名女生和50多名女旁聽生,成為中國第一所男女同校的高等學校。1918年9月,郭秉文出任南高師校長。
1920年4月7日,郭秉文在校務會議上提議在南高師的基礎上創辦一所國立大學,獲得一致贊成,隨後組建「南京大學籌備委員會」。同年9月,郭秉文等十位發起人聯名向國務院和教育部申請設立大學,12月7日獲國務會議批准成立國立東南大學。1921年6月6日,東南大學董事會成立,郭秉文任校長,9月正式開學,12月校評議會和教授聯席會決定南高師並入東南大學。東南大學各科系在南高師的基礎上陸續增設,至1923年有文理科、教育科、工科、農科、商科共5科20餘系。
1916年即南高師正式開學的第二年,學校增設工藝專修科,1921年東南大學成立時為工科的機械工程系。1922年7月茅以升出任東南大學第一任工科主任,1923年3月與楊杏佛、塗羽卿等7名教授聯名向學校教授會和評議會提議工科增設土木工程系和電機工程系,得到一致通過,以上三個系為學校的工科傳統奠定了基礎。
經過茅以升的苦心經營,東大工科師資逐步增強,聘請了楊杏佛、塗羽卿、沈祖瑋、李世瓊等學者任教授,各項設備也逐漸添置齊全[1]。然而,1924年4月東南大學校董事會以學校經費不足為由單方面決定停辦工科,郭秉文和茅以升力爭保留未果。8月,經與水利局協商,東大工科與河海工程學校合並組建河海工科大學,由茅以升出任首任校長,設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系。
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將東南大學、河海工科大學、上海商科大學、江蘇法政大學、江蘇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專門學校、蘇州工業專門學校、上海商業專門學校和南京農業學校等9所專科以上學校合並組建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2月更名為國立江蘇大學,遭師生強烈反對,5月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由於國民政府試圖加強對高等學校的控制,中央大學被捲入上層政治角力,在長達4年的時間內人事動盪、經費遭長期拖欠,大批教師流失,學校教學科研都陷入困境。1932年6月,教育部在國民黨中央支持下將中央大學強令解散整理,在上海的醫學院及商學院獨立建校。8月,羅家倫被任命為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任職期間對學校行政進行改革,同時延攬名師、擴建校舍、增購書刊設備,中大從低潮中逐漸恢復,進入郭秉文之後又一個穩步發展的興盛時期。1935年中大再次創辦醫學院,至此共有文、理、工、農、醫、法、教育(後更名為「師范」)七個學院,直到1949年都是中國院系最全、規模最大的大學。
1934年,中央大學在南京近郊征地8千畝,准備建設新校園,然而這一工程被1937年7月爆發的抗日戰爭打斷。由於淞滬戰事惡化,10月羅家倫決定利用建新校區的經費將學校直接西遷重慶沙坪壩松林坡,11月所有學生順利抵達,醫學院、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則遷往成都華西壩。由於羅家倫的果斷決定,中大遷校準備充分,沒有遭受大的損失。戰爭期間的辦學條件十分艱苦,學校還面臨日軍轟炸的威脅,但在中大師生的努力下,學校規模和水平大大發展,中央大學開始進入其最鼎盛的階段。當時報考中大的學生十分踴躍,學校1939年在重慶柏溪另建分部容納低年級新生,還增設航空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氣象系、邊政系等科系以及工科、醫科、文科、法科及師范研究所。1945年抗戰勝利後,吳有訓出任中大校長主持復員回遷,1946年11月1日在南京開學。文、理、工、法、師范學院和一部分農學院學生在四牌樓本部,理、工、農、醫學院的一年級新生在丁家橋二部。至1949年,中央大學各院系無大變更,研究院增設法醫、經濟、社會三個研究所。此時中大工學院下設建築工程、土木工程、電機工程、機械工程、航空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7系,醫學院下設臨床醫學、生理、葯理、病理等學科。
1949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的失敗已經成為定局,中大校長周鴻經奉命遷校。但中大教職工普遍對國民黨喪失去信心,多數教授決定留在南京。周鴻經棄職離校後,中大在共產黨地下組織的主持下先後組成應變委員會、臨時校務委員會維持校務、保護校產,准備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4月1日,南京爆發反對國民黨政府的學生遊行,遭到軍警鎮壓,中大兩名學生遇難。4月23日,解放軍開進南京,軍管會派趙卓到中大接管,宣布由梁希主持校務。8月8日,中大接華東教育部通知,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10月去「國立」兩字),潘菽任校長。1950年,安徽大學土木系和藝術系並入南京大學。
這一時期,全校各學院的教學規模處於維持狀態,只有工學院仍有一定發展。1949年,工學院由錢鍾韓任院長,仍設7個系共47名正、副教授。全校1949年有學生2363人,其中工學院634人,1951年全校本科生共2545人,其中工學院976人,佔全校的38%,是當時學校最大的學院。

⑩ 東南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分為學碩型和專碩型嗎

1、東南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分為學碩型和專碩型。
2、學碩型和專碩型的專業代碼不同,專碩專業代碼第三位是數字5:
學碩的專業代碼和名稱是081700 化學工程與技術;
專碩的專業代碼和名稱是085216 化學工程(專業學位) 。

閱讀全文

與東南大學化學工程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