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化學,怎麼判斷反應的級數
(1)實驗1和實驗2比較,cB增加3倍,反應速率也增加3倍,說明反應速率與cB的一次方成正比。實驗1和實驗3比較,cA增加1倍,反應速率也增加1倍,說明反應速率與cA的一次方成正比。
所以反應速率方程為
v=kcAcB
該反應是二級反應。
❷ 化學Sn1。Sn2反應是什麼,哪些是sn1,哪些是sn2
SN1為單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2為雙分子親核取代反應.SN1的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反應物發生鍵裂(電離),生成活性中間體正碳離子和離去基團;第二步,正碳離子迅速與試劑結合成為產物.總的反應速率只與反應物濃度成正比,而與試劑濃度無關.S
N2為舊鍵斷裂和新鍵形成同時發生的協同過程.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和試劑濃度都成正比.能生成相對穩定的正碳離子和離去基團的反應物容易發生SN1,中心碳原子空間阻礙小的反應物容易發生SN2
.合生元運用的就是NS2的技術,
❸ 零級反應,一級反應,二級反應各有哪些特點
零級反應 零級反應速度與反應物濃度無關,而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反應物的溶解度,或某些光化反應中光的照度等。零級反應的速率方程為: (12-2) 積分得: C=C0 - k0 t (12-3) 式中,C0-t=0時反應物濃度,mol/L;C-t時反應物的濃度,mol/L;k0-零級速率常數,molL-1S-1。C與t呈線性關系,直線的斜率為-k0,截距為C0。 二級反應 反應速度與兩個反應物濃度的乘積成正比,也就是與反應物濃度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化學反應稱為二級反應。二級反應的反應速度方程式為: dx/dt=k(a-x(b-x) a與b分別為反應物開始時的濃度,x為生成物的濃度。若a=b則 dx/dt=k(a-x)(a-x) 以1/a-x對t作圖,得一直線。這是二級反應的特徵。二級反應的半衰期為1/Ka,即開始時反應物濃度愈大,則完成濃度減半所需的時間愈短 一級反應一級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其速率方程為: (12-4) 積分後得濃度與時間關系: (12-5) 式中,k-一級速率常數,S-1,min-1或h-1,d-1等。以lgC與t作圖呈直線,直線的斜率為-k/2.303,截距為lgC0。 通常將反應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時間為半衰期(half life),記作t1/2,恆溫時,一級反應的t1/2與反應物濃度無關。 (12-6) 對於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時間,稱十分之一衰期,記作t0.9,恆溫時,t0.9也與反應物濃度無關。 (12-7) 反應速率與兩種反應物濃度的乘積成正比的反應,稱為二級反應。若其中一種反應物的濃度大大超過另一種反應物,或保持其中一種反應物濃度恆定不變的情況下,則此反應表現出一級反應的特徵,故稱為偽一級反應
❹ 大二物理化學 如何判斷一個簡單化學反應的反應級數
同學,你問的應該是基元反應吧?單分子反應即為一級反應,雙分子反應為二級反應,三分子反應則為三級反應,對於基元反應幾乎只有這三種情況。希望幫的到你,請採納。
❺ 零級反應,一級反應,二級反應的特徵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零級反應: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的零次方(即與反應物濃度無關)成正比的化學反應。
2、一級反應:是反應速度只與反應物濃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反應。
3、二級反應:其反應速率和物質濃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二、反應方程式不同
1、零級反應:若對任何一個零級反應:A(g)——→ 產物,則-d[A]/dt=k0 [A]0 = k0,即d[A]= -k0dt,當t=0時,[A]=[A]0,當時間為t時,[A]=[A]t,兩邊積分,整理得,[A]t=[A]0-k0t。
2、一級反應:其反應速度方程可以表達為:微分形式:r = -dc/dt = kc 積分形式:ln(a/c)=kt。上式中,a為反應開始時反應物的濃度,c為t時刻時的反應物濃度,k即為速率常數,單位為時間單位的負一次方,如s-1,min-1或h-1,d-1等。
3、二級反應:反應速度方程式為:dx/dt=k(a-x)(b-x)a與b分別為反應物開始時的濃度,x為生成物的濃度。
相關內容解釋:
一、一級反應特點
1、速率系數k的單位為時間的負一次方。
2、半衰期是一個與反應物起始濃度無關的常數。
二、二級反應特點
1、反應速度與兩個反應物濃度的乘積成正比。
2、其半衰期為1/Ka,即開始時反應物濃度愈大,則完成濃度減半所需的時間愈短。
三、零級反應特點
1、反應總級數為零的反應並不多,已知的零級反應中最多的是表面催化反應。
2、由於反應只在催化劑表面進行,反應速率只與表面狀態有關。
❻ 「一級反應,二級反應,零級反應」分別什麼意思
一級反應:凡是反應速率只與物質濃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者,稱為一級反應。
二級反應:反應速率和物質濃度的二次方成正比者,稱為二級反應。
零級反應:反應速率與物質濃度無關者稱為零級反應。
①速率常數的單位為時間單位的負一次方,如s-1,min-1或h-1,d-1等。
②ln(a/c)與時間成線型關系。
③半衰期為一與初始濃度無關的常數,即t1/2=0.693/k。
(6)哪些化學反應是一級反應有擴展閱讀
光化反應與熱反應不同,其活化能來源於特定波長的光能。吸收了一個光子的活化分子具有自己特殊的化學、物理性質並引起光化學過程。當反應物濃度足夠大,使得活化分子一旦形成即可進一步反應時, 正向反應速度就取決於反應物的活化速度。
根據愛因斯坦光化當量定律可知,活化速度與吸收光強度成正比, 而對於反應物, 反應級數為零。因此, 在穩定光照條件下,正反應為零級反應。而且,在光化平衡條件下仍可保持這一動力學特徵。正由於光化反應的特殊性質,使本反應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平衡不隨濃度的改變而移動。
❼ 怎麼分辨零級反應,一級反應,二級反應
1、零級反應
定義:反應速率與物質濃度無關者稱為零級反應(zeroth order reaction)。
反應總級數為零的反應並不多,已知的零級反應中最多的是表面催化反應。例如,氨在金屬鎢上的分解反應:
故對CO是1級反應;對NO2是1級反應;該反應為2級反應。2級反應k 的量綱:mol-1·dm3·s-1。
拓展資料:
一、反應級數
對於特定的化學反應,反應級數(order of reaction)被定義為速率方程中各濃度項的冪次之和。反應級數由化學反應機理(reaction mechanism)決定,反應機理描述了反應的各瞬間階段,這些瞬間反應會產生中間物,從而可以控制反應級數。反應級數在探討反應機理的研究中有重要意義。
二、反應級數性質
一般而言,基元反應中反應物的級數與其計量系數一致;非基元反應則可能不同,其反應級數都是實驗測定的,而且可能因實驗條件改變而發生變化。例如,蔗糖的水解是二級反應,但是當反應體系中水的量很大時,反應前後體系中水的量可認為未改變,則此反應變現為一級反應。
在不同級數的速率方程中,速率常數k的單位不一樣,一般為Ln-1·mol1-n·s-1,n為反應的反應級數。
基元反應和簡單反應的反應級數n可以是整數一、二、三級(只有少數反應為三級),而復雜反應的反應級數n也可以是分數、負數和零級(光化反應、表面催化反應一般是零級)。負數級表示增加該物質的濃度反而使反應速率下降。但反應速率方程不具有簡單的濃度乘積形式者,反應級數的概念就失去了意義。
資料鏈接:網路--反應級數
❽ 在化學中什麼叫做順磁性什麼叫一級反應什麼叫二級反應
順磁性:各種粒子核外的分子軌道中的成鍵軌道有未成對的電子存在,則此物質具有順磁性
由近代的分子軌道理論可知,若分子軌道中的成鍵軌道有未成對的電子存在,則此物質具有順磁性,若分子軌道中的反鍵軌道有未成對的電子存在,則此物質具有反磁性(或抗磁性、逆磁性),例如氧氣就是順磁性物質,在其分子軌道分布式中,其最後一個成鍵軌道上有3個電子,即有1個未成對電子,故顯現順磁性;
一級反應:反應速率只與物質濃度的一次方呈正比的反應,例如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H2O2 → H2O + 1/2O2,反應速度方程:r = -dc/dt = kc 式中,K為反應速度常數,一級反應的特點是lnc-t圖為一直線,半壽期與初始濃度無關而與速率常數成反比,放射性元素的蛻變多屬一級反應。
二級反應:反應速率和物質濃度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反應,二級反應的半衰期與一級反應不同,它與反應物的起始濃度成反比。
上述化學概念都是大學無機化學書中的知識,對於一級反應和二級反應,這都是通過高數中積分的知識,對化學反應動力學方程積分而得到的,若還有不清楚的地方,請詳參大學無機化學第五版
❾ 化學反應的分類
有五種主要化學反應如下所示:
異構化:(A → B) :化合物形成結構重組而不改變化學組成物。
化學合成:化合反應
簡記為:A + B = C:二種以上元素或化合物合成一個復雜產物。(即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
化學分解:分解反應
簡記為:A = B + C :化合物分解為構成元素或小分子。 (即化合反應的逆反應。它是指一種化合物在特定條件下分解成兩種或兩種以上較簡單的單質或化合物的反應。)
置換反應(單取代反應)
簡記為:A+BC=B+AC :表示額外的反應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一個元素。(即指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置換關系是指組成化合物的某種元素被組成單質的元素所替代。置換反應必為氧化還原反應,但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為置換反應。)
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單質的類別,置換反應有以下4種情況:
①較活潑的金屬置換出較不活潑的金屬或氫氣
②較活潑的非金屬置換出較不活潑的非金屬
③非金屬置換出金屬
④金屬置換出非金屬
(詳細請見置換反應詞條……)
復分解反應(雙取代反應)
簡記為:AB+CD=AD+CB :在水溶液中(又稱離子化的)兩個化合物交換元素或離子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即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復分解反應的本質是溶液中的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如水)、難溶的物質或揮發性氣體,而使復分解反應趨於完成。酸、鹼、鹽溶液間發生的反應一般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而形成的,即參加反應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發生電離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離子間重新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鹼、鹽溶液間的反應一般是復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是離子或者離子團的重新組合,因為此類反應前後各元素的化合價都沒有變化,所以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當然還有更多復雜的情形,但仍可逐步簡單化而視為上述反應類別的連續反應。 化學反應的變化多端難以建立簡單的分類標准。 但是一些類似的化學反應仍然可以歸類,譬如:
歧化反應 :
指的是同一物質的分子中同一價態的同一元素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同一價態的元素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發生了「化合價變化上的分歧」,有些升高,有些降低。發生歧化反應的元素必須具有相應的高價態和低價態化合物,歧化反應只發生在中間價態的元素上。氟(F2)無歧化作用,因為氟元素電負性最大,無正化合價,只有負化合價。
自身氧化還原反應與歧化反應均屬同種物質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歧化反應是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的一種,但自身氧化還原反應卻不一定都是歧化反應。
歸中反應(反歧化反應):
指的是物質中不同價態的同種元素之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即同一元素的價態由反應前的高價和低價都轉化成反應以後的中間價態,在化學反應中元素的價態變化有個規律:只靠攏,不交叉。因此元素的高價和低價都只能向中間靠攏。歸中反應和歧化反應是兩個『相反』的過程,這兩種反應都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有機反應:指以碳原子化合物為主的各種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指兩化合物間的電子轉移(如:單取代反應和燃燒反應)
燃燒反應(初中化學書上也叫氧化反應):指受質和氧氣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