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學習的化學內容,都需要記住哪些東西以便備戰中考
1. 燃燒反應:
(1)鎂在空氣中燃燒
(2)磷在空氣中燃燒
(3)甲烷在空氣中燃燒
(4)乙醇在空氣中燃燒
(5)甲醇在空氣中燃燒
(6)硫在氧氣中燃燒
(7)鐵在氧氣中燃燒
(8)木炭在氧氣中充分燃燒
(9)木炭在空氣不足時不充分燃燒
(10)氫氣在氧氣中燃燒
(11)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
2. 還原反應:
(1)氫氣還原氧化銅
(2)木炭還原氧化銅
(3)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
(4)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3. 常見氣體的相關反應及製取:
(1)氯酸鉀與二氧化錳共熱製取氧氣
(2)高錳酸鉀受熱分解製取氧氣
(3)雙氧水常溫分解製取氧氣
(4)電解水
(5)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反應
(6)木炭與二氧化碳反應
(7)二氧化碳與水反應:
(8)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
(9)碳酸分解的反應
(10)煅燒石灰石的反應
(11)泡沫滅火器的原理
4. 與酸有關的反應:
(1)鋅與稀硫酸的反應:Zn+H2SO4===ZnSO4+H2↑
(2)鎂與稀硫酸的反應:Mg+H2SO4===MgSO4+H2↑
(3)鐵與稀硫酸的反應:Fe+H2SO4===FeSO4+H2↑
(4)鋅與鹽酸的反應:Zn+2HCl===ZnCl2+H2↑
(5)鎂與鹽酸的反應:Mg+2HCl===MgCl2+H2↑
(6)氧化鐵與鹽酸的反應:Fe2O3+6HCl===2FeCl3+3H2O
(7)氫氧化銅與鹽酸的反應:Cu(OH)2+2HCl===CuCl2+2H2O
(8)硝酸銀與鹽酸的反應:AgNO3+HCl===AgCl↓+HNO3
(9)氧化鐵與硫酸的反應:Fe2O3+3H2SO4===Fe2(SO4)3+3H2O
(10)氫氧化銅與硫酸的反應:Cu(OH)2+2HCl===CuCl2+2H2O
(11)氯化鋇與硫酸反應:BaCl2+H2SO4===BaSO4↓+2HCl
(12)氧化鋅與硝酸反應:ZnO+HNO3===Zn(NO3)2+H2O
(13)氫氧化鎂與硝酸反應:Mg(OH)2+2HNO3===Mg(NO3)2+2H2O
5. 與鹼有關的反應:
(1)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OH+CO2===Na2CO3+H2O
(2)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硫反應:2NaOH+SO2===Na2SO3+H2O
(3)氫氧化鈉與三氧化硫反應:2NaOH+SO3===Na2SO4+H2O
(4)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2NaOH+H2SO4===Na2SO4+2H2O
(5)氫氧化鈉與硝酸反應:NaOH+HNO3===NaNO3+H2O
(6)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2NaOH+CuSO4===Na2SO4+Cu(OH)2↓
(7)氫氧化鈉與氯化鐵反應:3NaOH+FeCl3=Fe(OH)3↓+3NaCl
(8)氫氧化鈉與硫酸銨共熱:2NaOH+(NH4)2SO4===Na2SO4+2H2O+2NH3↑
(9)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Ca(OH)2+Na2CO3===CaCO3↓+2NaOH
(10)氧化鈣跟水反應:CaO+H2O===Ca(OH)2
6. 與鹽溶液有關的反應:
(1)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
(2)銅與硝酸汞溶液反應:Cu +Hg(NO3)2===Cu(NO3)2+Hg
(3)硫酸銅晶體受熱分解:CuSO4﹒5H2OCuSO4+5H2O
(4)硫酸銅粉末吸水:CuSO4+5H2O===CuSO4﹒5H2O
(5)氯化鉀與硝酸銀反應:KCl+AgNO3===AgCl↓+KNO3
常見物質的學名、俗名及化學式
Hg汞水銀 CaO氧化鈣 生石灰 CO2二氧化碳固態:乾冰
Ca(OH)2 氫氧化鈣熟石灰、消石灰
NaOH 氫氧化鈉苛性鈉、火鹼、燒鹼 CaCO3碳酸鈣石灰石、大理石
Na2CO3碳酸鈉純鹼、蘇打CuSO4·5H2O 硫酸銅晶體 膽礬、藍礬
NaHCO3碳酸氫鈉、酸式碳酸鈉,小蘇打NaCl 氯化鈉 食鹽
C2H5OH 乙醇 酒精CH3COOH乙 醋酸HCl 氫氯酸鹽酸
H2O2 過氧化氫 雙氧水 H2O 氧化氫 水
CH4甲烷 沼氣、坑氣 Fe2O3 氧化鐵 鐵紅
CO一氧化碳煤氣
固體顏色
(1)白色固體: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無水CuSO4 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
(2)紅色固體: Cu、Fe2O3、HgO、紅磷
(3)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 (KMnO4為紫黑色)
(4)藍色固體:膽礬、氫氧化銅
(5)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6)黃色固體:硫磺
(7)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Cu2(OH)2CO3
溶液的顏色
(1)藍色溶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Cu(NO3)2溶液);
(2)黃色溶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Fe (NO3)3溶液),
(3)淺綠色溶液: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Fe (NO3)2溶液);
(4)其他:其餘溶液一般為無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2.3 沉澱的顏色(即不溶於水的鹽和鹼)
(1)鹽:白色↓:CaCO3、BaCO3(溶於酸); AgCl、BaSO4(不溶於酸) ;
(2)鹼:藍色↓:Cu(OH)2紅褐色↓:Fe(OH)3 白色↓:其餘不溶性鹼為白色。
物質用途
CO2:氣體:滅火、汽水 、溫室化肥
乾冰:人工降雨、致冷劑
Ca(OH)2:建築材料、改良酸性土壤、波爾多液、石硫合劑、漂白粉
CaCO3:建築材料
CaO:食品乾燥劑、建築材料
NaCl:調味、防腐劑、腌漬食品 生理鹽水(0.9%)
CuSO4:農業殺菌劑、波爾多液、泳池消毒
Na2CO3:洗滌劑、做饅頭去酸性物質並使其松軟
NaOH:肥皂、石油、造紙、(固體可作乾燥劑)
O2:支持燃燒、供給呼吸(航天、登山、潛水、救病人,富氧煉鋼)
H2:清潔能源、冶煉金屬
CO:能源、冶煉金屬、煤氣中毒
CH3COOH:調味、(廚房中可用其區別食鹽和純鹼、除水垢、制無殼雞蛋)
工業酒精:有毒(含甲醇CH3OH)
工業用鹽:亞硝酸鈉NaNO2有毒
千萬要把課本知識掌握好,復習開始不妨把課本先背一遍。
B. 中考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
第一部分
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2、常用於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
(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
(2)磁鐵礦(Fe3O4);
(3)菱鐵礦(FeCO3)。
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5、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
(1)升溫。
(2)加溶劑; (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
(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葯、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乾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
(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
(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1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1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
1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1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1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1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
(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
(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
(3)氫氣 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1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
(1)硫酸銅晶體;
(2)氫氧化銅沉澱;
(3)硫酸銅溶液。
17、過濾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2)玻璃棒的末端輕靠在濾紙三層處;
(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靠在玻璃捧引流。
18、三大氣體污染物:SO2、CO、NO2。
1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20、取用葯品有「三不」原則:
(1)不用手接觸葯品;
(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
(3)不嘗葯品的味道。
第二部分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C+O2點燃CO2
2、硫在氧氣中燃燒:S+O2點燃SO2
3、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點燃2MgO
4、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點燃Fe3O4
5、磷在氧氣中燃燒:4P+5O2點燃2P2O5
6、銅在空氣中加熱:2Cu+O2加熱2CuO
7、氫氣在氧氣中燃燒:2H2+O2點燃2H2O
8、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2CO+O2點燃2CO2
9、碳不充分燃燒:2C+O2(不充分)點燃2CO
10、二氧化碳通過灼熱的碳層:CO2+C高溫2CO
11、二氧化碳與水反應:CO2+H2O=H2CO3
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
13、氯酸鉀與二氧化錳共熱(實驗室制O2):
14、加熱高錳酸鉀:
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15、電解水:2H2O通電2H2↑+O2↑
16、碳酸不穩定分解:H2CO3=H2O+CO2↑
17、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高溫CaO+CO2↑
18、鋅和稀硫酸反應(實驗室制H2):
Zn+H2SO4=ZnSO4+H2↑
19、鋅和鹽酸的反應:Zn+2HCl=ZnCl2+H2↑
20、鐵和鹽酸:Fe+2HCl=FeCl2+H2↑
第三部分
1、 常見物質的顏色:多數氣體為無色,多數固體化合物為白色,多數溶液為無色。
2、 一些特殊物質的顏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亞鐵)
藍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態固態O2(淡藍色)
紅色:Cu(亮紅色)、Fe2O3(紅棕色)、紅磷(暗紅色)
黃色:硫磺(單質S)、含Fe3+ 的溶液(棕黃色)
綠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淺綠色)、鹼式碳酸銅[Cu2(OH)2CO3]
無色氣體:N2、CO2、CO、O2、H2、CH4
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此氣體可使濕潤pH試紙變藍色)、SO2
有臭雞蛋氣味:H2S
3、 常見一些變化的判斷:
① 白色沉澱且不溶於稀硝酸或酸的物質有:BaSO4、AgCl(就這兩種物質)
② 藍色沉澱:Cu(OH)2、CuCO3
③ 紅褐色沉澱:Fe(OH)3
Fe(OH)2為白色絮狀沉澱,但在空氣中很快變成灰綠色沉澱,再變成Fe(OH)3紅褐色沉澱
④沉澱能溶於酸並且有氣體(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鹽
⑤沉澱能溶於酸但沒氣體放出的:不溶的鹼
4、 酸和對應的酸性氧化物的聯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O5 + H2O == 2HNO3
(說明這些酸性氧化物氣體都能使濕潤pH試紙變紅色)
5、 鹼和對應的鹼性氧化物的聯系:
① 鹼性氧化物和鹼都可跟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鹼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鹼:(生成的鹼一定是可溶於水,否則不能發生此反應)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鹼加熱會分解出對應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6、實驗用到的氣體要求是比較純凈,除去常見雜質具體方法:
① 除水蒸氣可用:濃流酸、CaCl2固體、鹼石灰、無水CuSO4(並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CO2)、NaOH溶液、
KOH溶液、鹼石灰等
③ 除HCl氣體可用:AgNO3溶液(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氣體雜質的原則:用某物質吸收雜質或跟雜質反應,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應,或者生成新的雜質。
7、實驗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點燃可燃性氣體(如H2、CO、CH4)或用CO、H2還原CuO、Fe2O3之前,要檢驗氣體純度。
②防暴沸: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中。
③防中毒:進行有關有毒氣體(如:CO、SO2、NO2)的性質實驗時,在通風廚中進行;並要注意尾氣的處理:CO點燃燒掉;
SO2、NO2用鹼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熱法製取並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要注意熄燈順序。
8、常見意外事故的處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沖洗;鹼流到桌上,用稀醋酸沖洗。
② 沾到皮膚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沖洗,再用3-5% NaHCO3沖洗;
Ⅱ、鹼用水沖洗,再塗上硼酸;
Ⅲ、濃硫酸應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9、實驗室製取三大氣體中常見的要除的雜質:
①制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
②用鹽酸和鋅粒制H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鹽酸酸霧)(用稀硫酸沒此雜質)
③制C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
除水蒸氣的試劑:濃流酸、CaCl2固體、鹼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無水CuSO4(並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等
除HCl氣體的試劑:AgNO3溶液(並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體)、KOH溶液(或固體)
[生石灰、鹼石灰也可以跟HCl氣體反應]
10、有CO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CO2,有則先除掉)
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再將經過灼熱的CuO的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黑色CuO變成紅色,且澄清石灰水要變渾濁。
C. 中考化學復習要點
化學 中考化學復習要訣
復習好化學主要把好兩關,一是「細」關,二是「綜合分析關」。把所有學過的化學內容抽象出來看,無非是一些基本理論。把每部分的大致內容理清楚,搭好骨架,接下來填上血肉,然後用神經和血管把各部分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為化學中瑣碎的小知識點較多,所以需要反復積累,使這個知識的有機體內涵豐富。化學的考試注重綜合能力,而這種綜合能力只能通過平時訓練來提高,靠考前突擊意義不大。
要考好化學,要注意平時應考能力的培養。在綜合分析過程中,要狠抓「雙基」,交聯成網,把各種知識建立成「塊」。所有的化學內容可大體歸結成以下六塊。按「塊」復習訓練,適當選些題做做,特別對當時做錯或不會做的題,認真分析一下,查漏補缺,會有很好的效果。
1.基本概念「塊」。這一塊包括物質組成和分類線,性質變化線,化學用語線,分散系統線,化學量線等五條知識線(或小系統)。
2.基礎理論「塊」。這塊包括結構理論(原子結構,分子即化學鍵理論,晶體結構理論)和元素周期律,同期表線,電解質溶液(含氧化-還原理論)線,化學反應速度和化學平衡理論線。理論塊是化學的靈魂。
3.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塊」。這一塊是化學的基石,可劃分為金屬線和非金屬線,統一在周期系中。
4.有機物「塊」。這一塊的核心是烴及其衍生物線,重點是結構和化學性質,而結構又是官能團和與官能團直接相關的化學鍵。
5.計算「塊」。這一塊縱貫化學各部分,要掌握基本類型、解題規律和解題技巧。
6.基本實驗「塊」。這一塊充分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含儀器、基本操作、制備、鑒別(定)、提純、定量實驗、試劑存放、事故處理等。
--------------------------
高考化學復習:跳出題海回歸教材強化理解
面臨高考,考生在復習化學時,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再認真看看課本,理解課內知識,系統地梳理化學基礎知識,強化對化學主要知識的深度理解。
注重對化學基本知識的系統掌握
化學復習應結合考試說明,根據教材,全面地梳理化學基本知識,使之系統化、結構化、網路化。
中學化學知識主要有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有機化學知識、化學實驗、化學計算等。高考中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占的比重較大,應重點掌握物質的量濃度、阿伏加德羅常數、「四同」概念、各種式(電子式、結構簡式、離子方程式等)、化學反應類型等化學基本概念以及物質結構理論、化學反應原理、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電離平衡與鹽類水解等化學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所佔的比重在提高,復習整理時,應把握兩點:一是「結構——性質——用途——存在與制備」的主線,二是抓住常見的元素C、N、S、Cl、Na、Mg、Al、Fe的單質與化合物。有機化學知識應關注代表物,拓展相互轉化,落實各類有機物之間關系,再將反應類型、反應原理、反應條件、有機實驗等知識穿插其中,形成立體的知識結構網路。化學實驗復習應從儀器、葯品選擇、溶液配製、儀器連接、基本操作,常見物質的制備等方面進行系統整理。化學計算主要是有關化學式以及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盡管難度在降低,計算量有所減少,但常用的邏輯推理法、守恆法、差量法、極值法等應掌握。
要注意把握高考要求的層次性。如軌道表示式只要求能看懂就行,而鍵線式盡管課本上出現不多,但考試中要能理解。
注重對重點知識的深度理解
應注重對重點知識透徹理解。注意從知識的不同理解角度出發、從核心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出發、從學科思想方法或解題策略角度出發強化對重點知識的深度理解。
如酸式鹽與鹼的反應,既要掌握這類反應的一般思維方法(定「1」法——不過量的物質設為1mol),又要把握其外延(鹽中陽離子與鹼中陽離子不同)與內涵(反應的本質),不能片面理解;阿伏加德羅定律不能只限於對定律本身(即三同和一同)的理解,還要從影響氣體體積的微觀因素來理解,最好還能從氣態方程PV=nRT的角度去理解並導出其重要的推論;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是從大量實驗事實中總結提煉出來的,它對單一條件改變的一切平衡體系都適用,這是該原理使用的前提和范圍,通過v正和v逆的關系變化判斷平衡移動方向的微觀理解是重點,平衡移動的結果只能減弱這種改變則是該原理理解的難點,而將此原理順利遷移到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是相當重要的;化學實驗設計與評價應結合課本中幾個典型的實驗如酸鹼中和測定、硫酸銅晶體結晶水含量測定,從目的、原理、儀器與葯品、操作步驟、數據記錄與處理、結論與誤差分析等環節下功夫,以目的為統領、發散原理、根據實驗條件設計並優選實施方案。
與此同時,對教材中重要的元素和物質、化學概念和理論,應加強其發展的過程的了解,並注意總結規律性的知識,以收到復習迎考的更好效果。
-------------------------
2006年高考化學「厚薄」復習法
「厚」就是高中學習過的化學內容,「薄」就是學習的主線。復習時,對每章的知識依著「厚薄相間」的模式推進式復習。所謂「厚薄相間」就是對知識先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厚到薄」就是在復習過程中強調復習內容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強調引導學生從化學學科的特點出發,讓學生能夠從宏觀上了解和認識化學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知識主線,明確復習什麼,什麼是重點知識。
「薄到厚」的過程就是從知識體系和知識主線的「薄」處入手,對相同和相異的知識進行同類合並、異類比較、橫縱聯系、點面結合的處理,在發散收斂的同時認識、理解、整理知識,進而將化學內容網路化、規律化、體系化,豐富知識的內涵。在循序漸進的復習過程中,學生一方面通過構建知識的框架,從感受知識的層面理解和掌握知識,做到復習過程中舊中有新、舊中有發展、舊中有認識,對重點知識進行有的放矢的復習,對遺漏知識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另一方面也能夠在復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的發展,提深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厚到薄」―――幫助學生明確復習什麼
高中化學學習了什麼,應該復習些什麼,雖說高三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兩年多的化學,其實有不少學生由於系統性的原因只能被動的學習、被動的接受,根本沒有理出一個頭緒來。如何讓學生在復習以前構建知識系統,明確復習的內容和程度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如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一章的的復習則是先指導學生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兩者進行比較,讓學生得出兩者的區別是:研究對象不同―――速率研究的是所有的化學反應,而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應,討論的問題不同―――速率討論的是反應的快慢問題,而平衡討論的是程度的問題,兩者的聯系是:任何化學反應都必須考慮快慢和程度的問題,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是化學平衡的特徵標志,改變反應條件,只有出現正逆反應速率差,才可能產生平衡的移動以後,再引導學生開始復習;還比如對電離平衡一章的復習則是要求學生從水和電解質的相互影響的角度入手,明確該章是通過水對電解質電離的影響,引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和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的概念,再以電解質對水電離的影響引出PH、溶液酸鹼性和鹽類的水解等等相關的概念。
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不僅加深了知識的體系和構成的理解,也加深了對知識間的相互關系的理解,對於以後的內容復習不僅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也能夠做到有規可循。這一過程雖說有點浪費時間,但可以幫助學生從宏觀的層次認識所學過的知識,明確復習的目的和方向。
二、「薄到厚」―――引導學生知道怎樣學
如果說將知識由「厚」到「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那麼從「薄」到「厚」則顯得相對容易些,但花費的時間更多。
其原因在於化學中有些內容是相對立的,如氧化和還原、強和弱、化合和分解、加成和消去等,有些內容是相似的,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和同種物質,有些內容貌似相識實則不同的,如電離和電解,產生「清濁清」現象的化學反應有很多,因滴定順序不同現象不同、產物不同、現象不同、圖象不同的化學反應也很多,有些內容貌似不同神則相同的,如鹵代烴檢驗鹵素原子的關鍵步驟和驗證澱粉水解程度的關鍵步驟,電解質的導電過程和電解質的電解過程,有些內容看則重合實則並列的,如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無機基本反應,有些內容看則相關實則無關的,如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電解質的強弱與溶液的導電性,PH的大小與溶液的酸鹼性等。
復習時如何從一條主線中理出知識的變化脈絡,進而從一個知識或一個現象或一個步驟或一個網路中找出相關連、相似、相異、相對立的內容,就顯得異常重要,因為通過這樣的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認識和理解,也可以把知識從「薄」讀到「厚」,加深對知識間的聯系的理解和運用范圍的把握。
如在復習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一節時,關於如何判斷弱電解質的問題,我們先引導學生從兩者的本質區別是電離程度不同進行分析,得出若要判斷電解質是弱電解質必須判斷溶液中是否存在電離平衡,如何判斷是否存在電離平衡呢?學生經過回憶前後內容得出了:
(1)分子濃度和離子濃度是否成計量數關系;
(2)是否存在同離子效應;
(3)稀釋前後PH的變化是否與倍數一致;
(4)鹽溶液中是否存在水解平衡;
(5)與強電解質反應的耗量是否與方程式的計量數一致等幾種方法。
通過這樣的引導與啟發,許多看起來比較抽象的知識就顯得具體和有規可循了,同學們對知識的認識角度和認識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中考化學復習:
http://www.zilue.com/chunyu/images/20051123132630335
一. 結構
原子 離子 分子
原子的結構 《子核和核外電子》 〈原子核包括中子和質子〉
離子 原子得到或者失去電子後 就 成了離子
分子 由2個或者2個以上的原子夠成的叫分子
元素 一種物質裡面含有的原子的種類 例如 水〈H2O〉是水分子構成的 又是 氧元素和氫元素構成的 施來恩和施汪 發現原子的
原子之所以不同 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氧8個 氫1個 碳6個〉所以圍繞中子的多少我門又發現了 同位素 質子相同 種子數不同
物質的分類 ①單質和化合物
單質是一個物體全部都是一種元素構成的
化合物是由2種或者2種以上的元素夠成的
②純凈物和混合物
純凈物是只有一種分子或者只有一種原子構成的不含有他的的分子
例如 空氣中有氧 有氮 他們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了 但是蒸餾水是純凈物哦
二. 化學式
先我們要了解裡面的數字的含義
H20 或者C02 那個2在字母的右下方〈小寫的〉 表示 這個分子裡面有2個氫原子 後面的表示有2個氧原子
2CO 表示有2個一氧化碳 在化學式前面的〈大寫的〉數字表示該原子〈或分子〉的個數
CL`` 表示一個離子 在字母的右上角的2— 或者2+表示他的電荷數2+表示失去2個電子 因為電子帶負電
化合價 常見的 金屬一般顯正價
鐵 Fe 正3或者正2
Al 鋁 正3
H 氫 正1
錳 Mn 正4
氧 O 負2
銅 C u 正2
硫 S 正6
碳 C +4或者+2
鎂 Mg +2
鉀 K 正1
Ca 鈣 正2
鋅 Zn正2
硫酸根SO4 負2
Cl 氯酸根 負1
氫氧根 OH 負1
CO3 碳酸根 負2
NO3 硝酸根 負1
NH4 氨根 正一
寫法 把正價的都寫在前面 把負價的寫在後面 例如H2O 「H是正價的 O的負價的」
讀法 從後面向前面讀 例如 Na2SO4 「前面的Na是鈉 後面的是硫酸根 後向前讀 讀做硫酸鈉」
還有建議你去背 門捷列夫的 元素周期表 前40個 要知道常見的物質的符號 別把Au(金)當作是鐵(Fe)就可以了
不用背他門的相對分子質量 考試的時候會給的
判斷這種東西是不是存在靠化合價
化合價為0 這東西存在 例如 H20 氧是負2個氫是正1的 2*1+-2=0 存在
CO2 C正4 O負2 一起還是0 存在
三. 化學方程式
表示一種化學變化的式子叫化學方程式
2H2+02燃燒=2H20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後變成H20 水
↑左邊是反應物 右邊的是生成物 而等號上面的是反應的條件
化學變化的鑒別方式 是看是否有新的物質生成
實驗室裡面的化學反應
2KmnO4加熱=K2Mn04+Mn02+02↑ 製取氧氣的 式子
2KCl03加熱=2KCl+3O2↑ 同上
2Na +2H20 = 2NaOH+ H2↑ 製取氫氣的
CaO+H2O=Ca(OH)2 生石灰+水 生成 熟石灰〈石灰水〉
2H202=2H20 + 02↑ 雙氧水製取氧氣 〈連接:雙氧水有消毒功能〉
Ca(OH)2+CO2=CaCO3↓+H2O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變渾濁
Fe + H2SO4= FeSO4 +H2↑ 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
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
(+3價的鐵才叫鐵 +2價的鐵就叫亞鐵哦 如上面的2條式子)
2H2+O2=2H20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水
2H20=2H2↑+O2↑ 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
Fe2O3+3CO2=2Fe+CO2 高爐練鐵 又叫還原氧化鐵
CuO+H2=Cu+H2O 實驗室裡面的還原氧化銅
BaCl2+H2SO4=BaSO4↓+2HCl 氯化鋇和硫反應生成白色沉澱(BaSO4)所以氯化鋇可以用來檢驗該物質是不是含有硫酸根
AgNO3+HCl=AgCl↓+HNO3 硝酸銀和鹽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澱(AgCl)所以硝酸銀可以用來檢驗該物質是不是含有氯酸根
以上就是基本來反應了
列方程式方法的
① 在等號左右各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
② 配平 就是左邊有什麼原子有多少個 都 等於右邊的全部原子
1. 知道了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水後
2. 列出式子 H2+O2=H2O 很明顯 左邊有2個O 但是右邊只有一個
3. 配平 在H2前面加2 在後面生成的H2O前也加2
變成 2H20=2H2+O2
4. 注意還沒完 如果反應物裡面沒氣體的 而後面有氣體的話要加↑哦
所以最後的式子應該是2H20=2H2↑+O2↑
四. 反應了類型
最基本的四個類型 化合 分解 置換 復分解
① 化合 2種物質作者2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 例子如下
CaO+H2O=Ca(OH)2
2H2+O2=2H20
② 分解 剛剛好和化合相反 是一種物質反應生成2種或者2種以上物質
2KmnO4加熱=K2Mn04+Mn02+02↑
2KCl03加熱=2KCl+3O2↑
2H202=2H20 + 02↑
③ 置換 一種單質把其他物質里的單質置換出來
Fe + H2SO4= FeSO4 +H2↑
④ 復分解 2種化合物交換成分 (AB+CD=AC+BD)
BaCl2+H2SO4=BaSO4↓+2HCl
AgNO3+HCl=AgCl↓+HNO3
還有一些也是不是基本的
還原反應 把氧置換出來的反應
氧化反應 得到氧的的反應
中和反應 酸和鹼的反應
五. 計算
① 設你要求的東西為X
② 列已經配平的方程式
③ 在要求的和已經知道的化學式下面寫不他門的相對分子質量
④ 給出實際的已經知道的
⑤ 列出方程 求出結果
⑥ 答
例子 題目有4g的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後生成多少g的水?
解:設生成Xg的水 ①要求水所以設水為X
2H2 + O2 = 2H20 ② 已經配平的方程式
4 36 ③因為要求水和已知氫 就只列水和氫的就好了
4g X ④把知道的氫和未知數列進去
4/4g=36/X ⑤ 列出方程
X=36g ⑥求出結果
答:生成36g的水 ⑦ 完美
六. 酸鹼鹽
① 酸 裡面一定要有H離子 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酸根加上氫而已
硫酸根SO4 負2
Cl 氯酸根 負1
CO3 碳酸根 負2
NO3 硝酸根 負1
加上氫就成了 HCl H2CO3 H2SO4 HNO3 都是酸
② 鹼 都有OH 並且有一個金屬離子就可以了
金屬離子 Na鈉 AL 鋁 Cu銅 總之有金字旁的就好了
所以 有NaOH CuOH ALOH 很多很多 這就是要你背前40個的原因了
③ 鹽 有鹼的特點 也有酸的特點叫做鹽
鹼的特點 金屬離子 酸的特點 酸根 就可以了
有CuSO4 AgCl NaCl 自己想想 我可能全部列出來嗎?
七. 酸鹼鹽反應
鹼可以和以下的反應(判斷成立與否要看有沒氣體 沉澱 或水 生成)
① 酸 HCl+NaOH=H2O+NaCl
② 非金屬氧化物(SO2 CO2等) Ca(OH)2+CO2=CaCO3+H2O
③ 鹽 CuSO4+2NaOH=Cu(OH)2↓+NaSO4
酸可以和以下的反應
① 鹼 NaOH + H2SO4= Na2SO4+ H2O
② 金屬單質 Fe + H2SO4= FeSO4 +H2↑
③ 金屬氧化物 Fe 2O3+ 3H2SO4= Fe2(SO4)3 +3H2O
④ 鹽 BaCl2+H2SO4=BaSO4↓+2HCl
鹽可以和以下的反應
① 鹼 CuSO4+2NaOH=Cu(OH)2↓+NaSO4
② 酸 BaCl2+H2SO4=BaSO4↓+2HCl
③ 還可以很鹽反應 不過他門都要可以容在水中
AgNO3+NaCl=AgCl↓+NaNO3
D. 中考化學該如何沖刺備考
備戰中考化學重要的是抓基礎,中考比例為7:2:1,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的題都是基礎題型,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把基礎鞏固好,然後再相對應的練一練大題。
E. 初中化學所有歸納中考必考的知識點
1、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正價):一價鉀鈉氫與銀,二價鈣鎂鋇與鋅,三價金屬元素鋁;一五七變價氯,二四五氮,硫四六,三五有磷,二四碳;一二銅,二三鐵,二四六七錳特別。
2、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步驟:「茶(查)、庄(裝)、定、點、收、利(離)、息(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盛裝葯品,連好裝置「定」試管固定在鐵架台「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收」收集氣體「離」導管移離水面「熄」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3、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一通、二點、三滅、四停、五處理」
「一通」先通氫氣,「二點」後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三滅」實驗完畢後,先熄滅酒精燈,「四停」等到室溫時再停止通氫氣:「五處理」處理尾氣,防止CO污染環境。
4、原子最外層與離子及化合價形成的關系:「失陽正,得陰負,值不變」:原子最外層失電子後形成陽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正價;原子最外層得電子後形成陰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負價;得或失電子數=電荷數=化合價數值。
5、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口訣:固體需匙或紙槽,一送二豎三彈彈;塊固還是鑷子好,一橫二放三慢豎。
液體應盛細口瓶,手貼標簽再傾倒。讀數要與切面平,仰視偏低俯視高。
滴管滴加捏膠頭,垂直懸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亂放,用完清洗莫忘記。
托盤天平須放平,游碼旋螺針對中;左放物來右放碼,鑷子夾大後夾小;試紙測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測最好。試紙測氣先濕潤,粘在棒上向氣靠。酒精燈加熱用外焰,三分之二為界限。硫酸入水攪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濺。
實驗先查氣密性,隔網加熱杯和瓶。排水集氣完畢後,先撤導管後移燈。
6、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按順序背誦)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F. 中考化學主要考哪些什麼東西
復習必須要有一個嚴謹的計劃,包括對各個知識點的時間安排。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中考主要內容復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化學中考主要內容復習(一)
1.定義:
指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性的差異而將組分分離的傳質過程。將液體沸騰產生的蒸氣導入冷凝管,使之冷卻凝結成液體的一種蒸發、冷凝的過程。
蒸餾是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混合物的一種重要的操作技術,尤其是對於液體混合物的分離有重要的實用意義。
即,蒸餾條件:1.液體是混合物。2.各組分沸點不同。
2.實驗室制蒸餾水:
(1)原理:蒸餾是利用互相溶解的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沸點小同進行分離提純的操作。其過程是:加熱樣品使其中某組分汽化,然後使蒸氣冷凝為液體加以收集。
(2)儀器:鐵架台、蒸餾燒瓶、冷凝管、尾接管、錐形瓶、溫度計、酒精
G. 初中中考化學的重點考察是什麼
實驗部分,包括氧氣,氫氣,二氧化碳,這裡面又包含了儀器的操作,實驗步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注意事項。另外就是每個小知識的鏈接,這裡面有空氣成分,原子分子性質,化合價,化學式,晶體等。計算的部分一般是分子量,質量分數,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及溶液那部分。酸、鹼、鹽就是對前面所有的知識的運用,把握好著章,初中化學學會了一般。呵呵,這只是我的見解。
H. 初三化學要掌握些什麼
上課記的筆記還是很重要的哇.還有就是一些物質的符號表示 最好都要背嘚.
化學反應方程式
化合反應
1、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4、氫氣在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5、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6、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7、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8、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9、二氧化碳通過灼熱碳層: C + CO2 高溫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應(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於水:CaO + H2O === Ca(OH)2
13、無水硫酸銅作乾燥劑:CuSO4 + 5H2O ==== CuSO4?5H2O
14、鈉在氯氣中燃燒:2Na + Cl2點燃 2NaCl
分解反應
15、實驗室用雙氧水制氧氣:2H2O2 MnO2 2H2O+ O2↑
16、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18、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9、高溫煅燒石灰石(二氧化碳工業製法):CaCO3 高溫 CaO + CO2↑
置換反應
20、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21、鋅和稀硫酸反應(實驗室制氫氣):Zn + H2SO4 == ZnSO4 + H2↑
22、鎂和稀鹽酸反應:Mg+ 2HCl === MgCl2 + H2↑
23、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4、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5、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26、水蒸氣通過灼熱碳層:H2O + C 高溫 H2 + CO
27、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其他
28、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29、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30、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3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32、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33、二氧化碳通過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Ca(OH)2 + CO2 ==== CaCO3 ↓+ H2O
34、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5、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6、碳酸鈉與濃鹽酸反應(泡沫滅火器的原理):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一. 物質與氧氣的反應:
(1)單質與氧氣的反應:
1. 鎂在空氣中燃燒:2Mg + O2 點燃 2MgO
2. 鐵在氧氣中燃燒:3Fe + 2O2 點燃 Fe3O4
3. 銅在空氣中受熱:2Cu + O2 加熱 2CuO
4. 鋁在空氣中燃燒:4Al + 3O2 點燃 2Al2O3
5. 氫氣中空氣中燃燒:2H2 + O2 點燃 2H2O
6.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4P + 5O2 點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氣中燃燒: S + O2 點燃 SO2
8. 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 + O2 點燃 CO2
9. 碳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2C + O2 點燃 2CO
(2)化合物與氧氣的反應:
10. 一氧化碳在氧氣中燃燒:2CO + O2 點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氣中燃燒:CH4 + 2O2 點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氣中燃燒:C2H5OH + 3O2 點燃 2CO2 + 3H2O
二.幾個分解反應:
13.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電 2H2↑+ O2 ↑
14. 加熱鹼式碳酸銅:Cu2(OH)2CO3 加熱 2CuO + H2O + CO2↑
15.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 加熱 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穩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 高溫 CaO + CO2↑
三.幾個氧化還原反應:
19. 氫氣還原氧化銅:H2 + CuO 加熱 Cu + H2O
20. 木炭還原氧化銅:C+ 2CuO 高溫 2Cu + CO2↑
21. 焦炭還原氧化鐵: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22. 焦炭還原四氧化三鐵:2C+ Fe3O4 高溫 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 CuO 加熱 Cu + CO2
2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3CO+ Fe2O3 高溫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還原四氧化三鐵:4CO+ Fe3O4 高溫 3Fe + 4CO2
四.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的相互關系
(1)金屬單質 + 酸 -------- 鹽 + 氫氣 (置換反應)
26. 鋅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鐵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鎂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鋁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鋅和稀鹽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鐵和稀鹽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鎂和稀鹽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鋁和稀鹽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屬單質 + 鹽(溶液) ------- 另一種金屬 + 另一種鹽
34. 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鋅和硫酸銅溶液反應: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銅和硝酸汞溶液反應:Cu + Hg(NO3)2 === Cu(NO3)2 + Hg
(3)鹼性氧化物 +酸 -------- 鹽 + 水
37. 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鎂和稀硫酸反應: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鹼 -------- 鹽 + 水
43.苛性鈉暴露在空氣中變質: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鈉吸收二氧化硫氣體: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鈉吸收三氧化硫氣體: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氣中變質: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鹼 -------- 鹽 + 水
48.鹽酸和燒鹼起反應:HCl + NaOH ==== NaCl +H2O
49. 鹽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Cl + KOH ==== KCl +H2O
50.鹽酸和氫氧化銅反應: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鹽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氫氧化鋁葯物治療胃酸過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燒鹼反應: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氫氧化鉀反應: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氫氧化銅反應: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氫氧化鐵反應: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燒鹼反應: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鹽 -------- 另一種酸 + 另一種鹽
59.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鎂與稀鹽酸反應: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鹽酸和硝酸銀溶液反應: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鈉反應: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鋇溶液反應: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鹼 + 鹽 -------- 另一種鹼 + 另一種鹽
65.氫氧化鈉與硫酸銅: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氫氧化鈉與氯化鐵: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氫氧化鈉與氯化鎂: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氫氧化鈉與氯化銅: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氫氧化鈣與碳酸鈉: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鹽 + 鹽 ----- 兩種新鹽
70.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鈉和氯化鋇: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應:
72.二氧化碳溶解於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於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鈉溶於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於水: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銅晶體受熱分解:CuSO4?5H2O 加熱 CuSO4 + 5H2O
77.無水硫酸銅作乾燥劑:CuSO4 + 5H2O ==== CuSO4?5H2
化學方程式 反應現象 應用
2Mg+O2點燃或Δ2MgO 劇烈燃燒.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放熱.產生大量白煙 白色信號彈
2Hg+O2點燃或Δ2HgO 銀白液體、生成紅色固體 拉瓦錫實驗
2Cu+O2點燃或Δ2CuO 紅色金屬變為黑色固體
4Al+3O2點燃或Δ2Al2O3 銀白金屬變為白色固體
3Fe+2O2點燃Fe3O4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熱 4Fe + 3O2高溫2Fe2O3
C+O2 點燃CO2 劇烈燃燒、白光、放熱、使石灰水變渾濁
S+O2 點燃SO2 劇烈燃燒、放熱、刺激味氣體、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藍紫色火焰
2H2+O2 點燃2H2O 淡藍火焰、放熱、生成使無水CuSO4變藍的液體(水) 高能燃料
4P+5O2 點燃2P2O5 劇烈燃燒、大量白煙、放熱、生成白色固體 證明空氣中氧氣含量
CH4+2O2點燃2H2O+CO2 藍色火焰、放熱、生成使石灰水變渾濁氣體和使無水CuSO4變藍的液體(水) 甲烷和天然氣的燃燒
2C2H2+5O2點燃2H2O+4CO2 藍色火焰、放熱、黑煙、生成使石灰水變渾濁氣體和使無水CuSO4變藍的液體(水) 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屬
2KClO3MnO2 Δ2KCl +3O2↑ 生成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 實驗室制備氧氣
2KMnO4Δ K2MnO4+MnO2+O2↑ 紫色變為黑色、生成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 實驗室制備氧氣
2HgOΔ2Hg+O2↑ 紅色變為銀白、生成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氣體 拉瓦錫實驗
2H2O通電2H2↑+O2↑ 水通電分解為氫氣和氧氣 電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 綠色變黑色、試管壁有液體、使石灰水變渾濁氣體 銅綠加熱
NH4HCO3ΔNH3↑+ H2O +CO2↑ 白色固體消失、管壁有液體、使石灰水變渾濁氣體 碳酸氫銨長期暴露空氣中會消失
Zn+H2SO4=ZnSO4+H2↑ 有大量氣泡產生、鋅粒逐漸溶解 實驗室制備氫氣
Fe+H2SO4=FeSO4+H2↑ 有大量氣泡產生、金屬顆粒逐漸溶解
Mg+H2SO4 =MgSO4+H2↑ 有大量氣泡產生、金屬顆粒逐漸溶解
2Al+3H2SO4=Al2(SO4)3+3H2↑ 有大量氣泡產生、金屬顆粒逐漸溶解
Fe2O3+3H2 Δ 2Fe+3H2O 紅色逐漸變為銀白色、試管壁有液體 冶煉金屬、利用氫氣的還原性
Fe3O4+4H2 Δ3Fe+4H2O 黑色逐漸變為銀白色、試管壁有液體 冶煉金屬、利用氫氣的還原性
WO3+3H2Δ W +3H2O 冶煉金屬鎢、利用氫氣的還原性
MoO3+3H2 ΔMo +3H2O 冶煉金屬鉬、利用氫氣的還原性
2Na+Cl2Δ或點燃2NaCl 劇烈燃燒、黃色火焰 離子化合物的形成、
H2+Cl2 點燃或光照 2HCl 點燃蒼白色火焰、瓶口白霧 共價化合物的形成、制備鹽酸
CuSO4+2NaOH=Cu(OH)2↓+Na2SO4 藍色沉澱生成、上部為澄清溶液 質量守恆定律實驗
2C +O2點燃2CO 煤爐中常見反應、空氣污染物之一、煤氣中毒原因
2C O+O2點燃2CO2 藍色火焰 煤氣燃燒
C + CuO 高溫2Cu+ CO2↑ 黑色逐漸變為紅色、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冶煉金屬
2Fe2O3+3C 高溫4Fe+ 3CO2↑ 冶煉金屬
Fe3O4+2C高溫3Fe + 2CO2↑ 冶煉金屬
C + CO2 高溫2CO
CO2 + H2O = H2CO3 碳酸使石蕊變紅 證明碳酸的酸性
H2CO3 ΔCO2↑+ H2O 石蕊紅色褪去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應用CO2檢驗和石灰漿粉刷牆壁
CaCO3+H2O+CO2 = Ca(HCO3)2 白色沉澱逐漸溶解 溶洞的形成,石頭的風化
Ca(HCO3)2Δ CaCO3↓+H2O+CO2↑ 白色沉澱、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水垢形成.鍾乳石的形成
2NaHCO3ΔNa2CO3+H2O+CO2↑ 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小蘇打蒸饅頭
CaCO3 高溫 CaO+ CO2↑ 工業制備二氧化碳和生石灰
CaCO3+2HCl=CaCl2+ H2O+CO2↑ 固體逐漸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除水垢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固體逐漸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泡沫滅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 H2O+CO2↑ 固體逐漸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泡沫滅火器原理
MgCO3+2HCl=MgCl2+H2O+CO2↑ 固體逐漸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uO +COΔ Cu + CO2 黑色逐漸變紅色,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冶煉金屬
Fe2O3+3CO高溫 2Fe+3CO2 冶煉金屬原理
Fe3O4+4CO高溫 3Fe+4CO2 冶煉金屬原理
WO3+3CO高溫 W+3CO2 冶煉金屬原理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CH3OH+3O2點燃2CO2+4H2O
C2H5OH+3O2點燃2CO2+3H2O 藍色火焰、產生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放熱 酒精的燃燒
Fe+CuSO4=Cu+FeSO4 銀白色金屬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 濕法煉銅、鍍銅
Mg+FeSO4= Fe+ MgSO4 溶液由淺綠色變為無色 Cu+Hg(NO3)2=Hg+ Cu (NO3)2
Cu+2AgNO3=2Ag+ Cu(NO3)2 紅色金屬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物質 鍍銀
Zn+CuSO4= Cu+ZnSO4 青白色金屬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 鍍銅
Fe2O3+6HCl=2FeCl3+3H2O 鐵銹溶解、溶液呈黃色 鐵器除銹
Al2O3+6HCl=2AlCl3+3H2O 白色固體溶解
Na2O+2HCl=2NaCl+H2O 白色固體溶解
CuO+2HCl=CuCl2+H2O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呈藍色
ZnO+2HCl=ZnCl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MgO+2HCl=MgCl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CaO+2HCl=CaCl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NaOH+HCl=NaCl+ H2O 白色固體溶解
Cu(OH)2+2HCl=CuCl2+2H2O 藍色固體溶解
Mg(OH)2+2HCl=MgCl2+2H2O 白色固體溶解
Al(OH)3+3HCl=AlCl3+3H2O 白色固體溶解 胃舒賓士療胃酸過多
Fe(OH)3+3HCl=FeCl3+3H2O 紅褐色沉澱溶解、溶液呈黃色
Ca(OH)2+2HCl=CaCl2+2H2O
HCl+AgNO3= AgCl↓+HNO3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Cl—的原理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鐵銹溶解、溶液呈黃色 鐵器除銹
Al2O3+3H2SO4= Al2(SO4)3+3H2O 白色固體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呈藍色
ZnO+H2SO4=ZnSO4+H2O 白色固體溶解
MgO+H2SO4=MgSO4+H2O 白色固體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藍色固體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體溶解
2Al(OH)3+3H2SO4=Al2(SO4)3+3H2O 白色固體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紅褐色沉澱溶解、溶液呈黃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SO42—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SO42—的原理
Na2O+2HNO3=2NaNO3+H2O 白色固體溶解
CuO+2HNO3=Cu(NO3)2+H2O 黑色固體溶解、溶液呈藍色
ZnO+2HNO3=Zn(NO3)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MgO+2HNO3=Mg(NO3)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CaO+2HNO3=Ca(NO3)2+ H2O 白色固體溶解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藍色固體溶解
Mg(OH)2+2HNO3=Mg(NO3)2+2H2O 白色固體溶解
Al(OH)3+3HNO3=Al(NO3)3+3H2O 白色固體溶解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紅褐色沉澱溶解、溶液呈黃色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3NH3+H3PO4=(NH4)3PO4
2NaOH+CO2=Na2CO3+ H2O 吸收CO、O2、H2中的CO2、
2NaOH+SO2=Na2SO3+ H2O 2NaOH+SO3=Na2SO4+ H2O 處理硫酸工廠的尾氣(SO2)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黃色褪去、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 有白色沉澱生成
MgCl2+2NaOH = Mg(OH)2↓+2NaCl
CuCl2+2NaOH = Cu(OH)2↓+2NaCl 溶液藍色褪去、有藍色沉澱生成
CaO+ H2O = Ca(OH)2 白色塊狀固體變為粉末、 生石灰制備石灰漿
Ca(OH)2+SO2=CaSO3↓+ H2O 有白色沉澱生成 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白色沉澱生成 工業制燒鹼、實驗室制少量燒鹼
Ba(OH)2+Na2CO3=BaCO3↓+2NaOH 有白色沉澱生成
Ca(OH)2+K2CO3=CaCO3↓ +2KOH 有白色沉澱生成
CuSO4+5H2O= CuSO4?H2O 藍色晶體變為白色粉末
CuSO4?H2OΔ CuSO4+5H2O 白色粉末變為藍色 檢驗物質中是否含有水
AgNO3+NaCl = AgCl↓+Na NO3 白色不溶解於稀硝酸的沉澱(其他氯化物類似反應) 應用於檢驗溶液中的氯離子
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白色不溶解於稀硝酸的沉澱(其他硫酸鹽類似反應) 應用於檢驗硫酸根離子
CaCl2+Na2CO3= CaCO3↓+2NaCl 有白色沉澱生成
MgCl2+Ba(OH)2=BaCl2+Mg(OH)2↓ 有白色沉澱生成
CaCO3+2HCl=CaCl2+H2O+CO2 ↑
MgCO3+2HCl= MgCl2+H2O+ CO2 ↑
NH4NO3+NaOH=NaNO3+NH3↑+H2O 生成使濕潤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 應用於檢驗溶液中的銨根離子
NH4Cl+ KOH= KCl+NH3↑+H2O 生成使濕潤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氣體
這些背下來就OK了哦
很好背的,加油嘍! 雖然會很多嘞·
I. 初中學化學最主要的掌握什麼
元素周期表,書本里的實驗(考試的實驗題和書本的原理差不多),概念的原理,各類物質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反應分類和現象,儀器名稱和使用方法,實驗操作,物質的檢驗方法,加油
J. 2021化學中考必背知識點有哪些
2021化學中考必背知識點有:
酸的通性。
酸的組成——氫離子+酸根離子。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2)酸的PH。
(3)跟(H)前的活潑金屬起置換反應。
酸+金屬==鹽+氫氣。
例:2HCl+Fe=FeCl2+H2↑。
(4)跟鹼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酸+鹼性(金屬)氧化物—→鹽+水。
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鹽反應。
酸+碳酸鹽==鹽+水。
酸+鹽—→新酸+新鹽。
例:H2SO4+BaCl2=2HCl+BaSO4↓。
(6)跟鹼起中和反應。
酸+鹼—→鹽+水。
例:2HCl+Cu(OH)2=CuCl2+2H2O。
原子構成。
⑴原子核所帶電量數稱為核電荷數,由於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不顯電性。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⑵原子核內的質子數不一定等於中子數,普通的氫原子的原子核內無中子。
⑶原子的種類是由質子數決定的。
⑷原子核只佔原子體積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內相對有一個很大的空間,電子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