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中怎麼樣算一相

化學中怎麼樣算一相

發布時間:2022-06-27 15:02:30

㈠ 化學的純度怎麼算,我知道公式

1、公式是有效物質的質量/總質量*100%

2、首先要取樣(質量為m),例如10克石灰石

3、測量其中主成份質量(m1),例如氧化鈣質量為8克

4、使用公式計算m1/m*100%,8/10*100%=80%

(1)化學中怎麼樣算一相擴展閱讀

純度的分類:

國家和主管部門頒布質量指標的主要優級純、分級純和化學純3種。

(1)優級純(GR:Guaranteedreagent),又稱一級品或保證試劑,99.8%,這種試劑純度最高,雜質含量最低,適合於重要精密的分析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使用綠色瓶簽。

(2)分析純(AR),又稱二級試劑,純度很高,99.7%,略次於優級純,適合於重要分析及一般研究工作,使用紅色瓶簽。

(3)化學純(CP),又稱三級試劑,≥99.5%,純度與分析純相差較大,適用於工礦、學校一般分析工作。使用藍色(深藍色)標簽。

(4)實驗試劑(LR:Laboratoryreagent),又稱四級試劑。

㈡ 化學計算題怎麼做

第一種 估演算法
「估演算法」巧解化學題,走捷徑,大大簡化解題步驟,是提高解題速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估算,往往不需要一算到底,經常算一陣子即停止了,代之以評價或者權衡。其特點是並沒有(或並不需要)正面的直接的算出答案,而且依靠思維的靈感,頓悟,或別出心裁的推理,再准確的判斷答案。估算的價值在於獨創性。
估算技巧要因題而異,要善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例1, 下列物質分別和36.5克20%的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其中能使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最小的是( )
A Zn B ZnO C ZnCO3 DZn(OH)2
(分析)由於參加反應的鹽酸的質量和質量分數都相等,所以應生成氯化鋅(溶質)質量也相同。又由於四種情況鹽酸中的水(溶劑)質量都是相同的。因此,本題的關鍵是比較四個反應中生成水的多少,生成的水越多,所得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小。
Zn+2HCl=ZnCl2+H2個 沒有水生成
Zn+2HCl=ZnCl2+H2O 生成的水量居中
ZnCO3+2HCl=ZnCl2+H2O+CO2個 生成的水量居中
Zn(OH)2+2HCl=ZnCl2+2H2O 生成的水量最多
通過比較,可知氫氧化鋅與鹽酸反應生成水的質量最多,故此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最小。
第二種,關系式法
關系式是表示兩種或多種物質之間物質的量在變化時成正比例關系的一種簡化的式子,根據關系式確定的數量關系進行化學計算的方法即關系式法。此法廣泛用於兩個或多個互相有聯系的化學式或多步反應計算的一種常用方法,其關鍵是根據有關化學式或反應式以及物質間轉化的定量關系,找出關系式和關系量。此法不僅可使計算化簡為繁,減小誤差,而且已知數與未知數各有固定的位置,層次清楚,有助於打開解題的思路。建立關系式可以通過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化學基本概念,溶解度,溶質的質量分數等多個方面進行。用關系式解題遵循的原則是:
關系式,關系量,這是根據不能忘;
已知,未知是條件,條件對准關系量;
上下相比列比例,求得未知是目的。
例2, 跟50千克硝酸銨里所含氮元素相當的碳酸氫銨的質量是( )
A 98.75 千克 B 197.5千克 C49.4千克 D79千克
(分析)設x千克碳酸氫銨里所含氮元素質量跟50千克硝酸銨里質量相等。
比較硝酸銨與碳酸氫銨的組成可知,兩個碳酸氫銨分子所含氮原子數跟一個硝酸銨分子里所含氮原子數相等,所以可導出如下關系:
關系式 NH4NO3----------2NH4HCO3
關系量 80 2X79
已知未知 50千克 X
列比例 80:50千克=2x79:X
解比例 X=98.75千克 (答案A)
第三種 守恆法
守恆法是指應用化學問題中某些化學量守恆的原則來解化學題的方法。用此法解題的關鍵是找准守恆的化學量,並合理列式進行計算。在化學計算中靈活運用此法,不僅能簡化解題過程,而且能加深我們對某些化學原理內涵的深刻理解。在初中化學計算中,常見的守恆法有以下五種:
1, 原子個數守恆。
原理:化學反應前後同種元素的原子個數不變。
2, 元素種類守恆
原理: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
3, 元素或原子團的質量守恆
原理:化學反應前後某一元素或原子團的質量不變。
4, 質量總和守恆
原理: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等於生成物的質量總和。
5, 電荷守恆
原理: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
例3, 取一定量含有某金屬R的樣品,將其投入到73克質量分數為20%的鹽酸中,金屬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雜質不參加反應),測定所得金屬氯化物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為74.7%,計算:(1)樣品中金屬R的質量 (2)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97年天津中考題)
(分析)此題屬於金屬與酸的置換反應,其中R元素和鹽酸中的氯元素全部轉移到金屬氯化物中,故此題利用元素質量守恆法求解較為方便。
解:(1)鹽酸中氯化氫的質量:73克X20%=14.6克
氯化氫中氯元素的質量:14.6克X(35.5/36.5X100%)=14.2克
所得金屬氯化物的質量:14.2克/74.7%=19.0克
則樣品中金屬R的質量為:19.0克-14.2克=19.4克
(2)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總和:73克X20%+4.8克=19.4克
生成氫氣的質量為:19.4克—19.0克=0.4克
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9.0克/(73克+4.8克-0.4克)X100%=24.5%
例4,下圖是一種化合物組成的裝置。

經充分反應後得實驗數據如下:玻璃管的質量為80.2克
實驗前 實驗後
銅的氧化物+玻璃管 137.8克 131.4克
氯化鈣+U型管 100.8克 108.0克
試根據實驗數據求:
(1)完全反應後生成水的質量;
(2)生成水中氧的質量;
(3)銅的氧化物中銅的質量;
(4)銅的氧化物中銅和氧的質量比;
(5)計算銅的氧化物中銅,氧的原子個數比;
(6)寫出該銅的氧化物的化學式及名稱;
(分析與解答)用實驗方法測定化合物的組成,是化學分析的基本方法。該題為一簡單的定量分析實驗題,其主要計算依據的是質量守恆定律。
(1) U型管內乾燥劑反應後增加的質量,即為反應中生成水的質量。108.0克-100.8克=7.2克
(2) 盛銅的氧化物的玻璃管反應後質量減少了,原因是氫氣和銅的氧化物里的氧反應生成了水,所以反應前後,玻璃管物質減少的質量即為生成的水中氧的質量。137.8克-131.4克=6.4克
(3) 銅的氧化物中銅的質量為131.4克-82克=51.2克
(4) 銅的氧化物銅和氧的質量比為51.2克:6.4克=8:1
(5) 用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質量比,分別除以各自的相對原子質量,即可求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個數比。8/64:1/16=2:1
(6) Cu2O 氧化亞銅
第四種 討論法
有的計算題答案不止一個,或者用代數字母表示,解題時根據題意分析,各種答案,最後確定合理答案,這種通過對各種可能情況的討論尋求答案的解題方法,就是討論法。用此法的關鍵是不遺漏,不重復。
例5 氧氣和氫氣的混合氣8克點燃使之充分反應,得到7.2克水蒸氣,則反應的混合物中,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是( )
A 1:1 B 1:4 C 4:1 D 1:9
(分析)要注意克服通過計算的准確選項只有一個思維定勢。
7.2克水中含氫元素0.8克氧元素6.4克,氫氣和氧氣的混合氣體反應後剩餘0.8克氣體。
討論 :若氫氣過量,則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1.6克:6.4克=1:4
若氧氣過量,則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0.8克:7.2克=1:9
答案:B D
例6,天平兩端各放質量相同的燒杯,杯內分別盛有相同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如果在兩個燒杯中一端放鋅片,一端放與鋅片相同質量的鐵片,反應完全後天平仍保持平衡嗎?說明理由。
(分析與解答)本題應分別討論下面兩種情況。
(1) 如果硫酸過量,則放鋅片的一端放出氫氣的質量多。天平向放鋅的一端傾斜。
(2) 如果硫酸量不足,則應以硫酸量為標准進行計算,由於硫酸的質量相同,所以生成氫氣的質量也相同。故天平仍保持平衡。

㈢ 如何做化學計算題

關於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要領可以歸納為:

化學方程式要配平,需將純量代方程;

量的單位可直接用,上下單位應相同;

遇到有兩個已知量,應找不足來進行;

遇到多步的反應時,關系式法有捷徑。
有關溶液的計算

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在有關溶液的計算中,要准確分析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它們的最基本的質量關系是:

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

應注意此關系中,溶質質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質的質量。

1.溶解度的計算

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根據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質、溶劑和溶液的量的關系,可進行如下的有關計算。

(1)根據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飽和溶液里的溶質和溶劑的量,求這種物質的溶解度。

(2)根據某物質在某溫度下的溶解度,求該溫度下一定量的飽和溶液里含溶質和溶劑的質量。

(3)根據某物質在某溫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劑質量減少(蒸發溶劑)時,能從飽和溶液里析出晶體的質量。

(4)根據某物質在某溫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溫度變化(降溫或升溫)時,能從飽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體的質量。

2.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初中化學中常用百分數來表示。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式如下:

溶質的質量分數=×100%

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題可以有:

(1)已知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求溶液的質量分數。

(2)已知溶液的質量和它的質量分數,求溶液里所含溶質和溶劑的質量。

(3)將一已知濃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進行稀釋,或加入固體溶質,求稀釋後或加入固體後的溶液的質量分數。

3.溶液度與溶液質量分數之間的換算

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里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之比,是一個固定的值,也就是說飽和溶液里溶質質量分數是恆定的。在計算中首先要明確溶液度與溶液質量分數兩個概念的本質區別。其次是要注意條件,必須是在一定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才能進行換算。

溶解度與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比較如下:

溶解度 質量分數

量的關系 表示溶質質量與溶劑質量之間的關系 表示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間的關系

條件 ①與溫度有關(氣體還跟壓強有關)②一定是飽和溶液 ①與溫度、壓強無關②不一定是飽和溶液,但溶解溶質的質量不能超過溶解度

表示方法 用克表示,即單位是克 用%表示,即是個比值,沒有單位

運算公式 溶解度=×100 %=×100%

換算公式 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100%

㈣ 化學計算技巧

一、化學計算的基本特點
化學計算是中學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命題考查的重點之一。高考試題中化學計算的內容佔15%含有計算因素的試題大約占試卷總分的1/3 ,分析近幾年來的高考化學計算試題,大至有以下幾個特點:
1.化學知識與數學計算的有機結合
化學計算的基礎是對相關化學知識的正確理解和應用,計算是工具和手段。要進行化學計算,必須弄清「質」與「量」的相互關系,並自覺地從兩者的緊密結合上去進行分析和解答。「明確化學涵義」與「理解量的關系」兩者密不可分。
明確化學涵義指:應明確化學概念和化學原理的涵義、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化學反應的實質等。
理解量的關系指:應理解數量、質量、體積、物質的量在化學物質或化學反應中的計算、表示或相互關系等。
2.基礎性強
重視基本化學物理量的計算和有關概念的應用,基本化學計算的考查在試題中重復出現的幾率高。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pH等計算所佔比例較大。並強調對化學原理的分析,避免繁雜的數學運算。
3.靈活性大
在計算題中設計一些巧解巧算試題,這些試題往往用常規解法也可得到同樣結果,但要比巧解巧算多幾倍的時間,以至影響全卷試題的解答。巧解巧算題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考查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嚴密性、整體性、創造性。
解化學計算題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模式,重要的是要建立解決化學問題的基本思維模式,或者說是解題基本步驟。
二、化學計算的基本方法
1.代數法
代數法是最常用的計算方法。根據題意設一個或幾個未知數,然後根據化學知識,把已知條件和所設的未知數聯系起來,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求解。代數法在解較復雜的化學計算題時,它的優越性更大。
2.關系式法
關系式法也叫比例法,就是根據化學概念、物質組成、化學反應中有關物質數量間的關系建立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間的關系,即表示某些量在變化時成正比例關系的式子。根據關系式確定的數量關系,進行化學計算的方法。
關系式法應用比較廣泛,特別是在解決比較復雜的習題時,如多步反應中物質量之間的關系,優點更為突出。
3.公式法
公式法是應用從化學原理和化學定律總結歸納的一般公式進行解題的一種方法。公式法的優點是思維推理過程有據可循,並能迅速地列出具體解題算式。但應用此法必須注重公式的推導和應用范圍,及公式中各文字所代表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靈活運用公式,避免生搬硬套。
公式法在解決有關溶液的計算時,應用比較廣泛。
4.差量法
這是應用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差或體積差與反應物或生成物成正比例關系列式求解的一種方法。它的實質仍是比例法。如按化學方程式反應物的量為A1,生成物的量為B1;設反應物參加反應的量為A2,生成物的量為B2,由反應物的量和生成物的量成正比例關系可推出:

A1-B1和A2-B2為質量差或體積差。這種方法在有關剩餘物的計算和氣體分析計算中常用。
差量法的實質是利用反應體系中某化學量從始態到終態的差量,作為解題的突破口。按差量的性質來說,除了利用質量差、體積差之外,還可利用物質的量的差值、壓強差值、溶液質量差值,溶解度差值進行有關的計算。
從任何一個化學反應中,均可找到一個或多個有關量的差值,因此運用此法解題時,必須仔細分析題意,理清思路,選定好相關物理量的差值。
利用差量法解題可以使許多化學計算解法從簡,並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發生量的變化實質,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良好的作用。
5.圖解分析法
在認真閱讀題目、分析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系,作圖求解。對於較復雜的龐大計算題,用圖解法可幫助思考,分析、判斷,易於找出解題思路。
圖解法的關鍵在於圖。圖要簡明,易於觀察,脈絡清楚,能說明問題,能啟迪思維。數量關系要反映在圖上,化學原理要隱現在其中,這樣才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6.推導法(討論法)
這是根據基本概念、化學原理和物質的性質應用已知條件進行分析、推理的一種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常和其他方法綜合使用。其特點是解題的結果常有幾種可能性,必須通過全面
分析,一一列舉它的每種可能性,再根據已知條件進行檢驗,確定正確結果。
討論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它充分體現了化學知識與數學知識的結合。解這類題的要點是①正確分析所發生的化學反應;②依據有關化學方程式和數據進行過量判斷或劃分取值范圍;③確定在不同取值范圍內所對應的產物或反應混合物的成分;④進行必要的計算求解。討論法要有足夠的根據,並緊扣題意。
討論法從解題思路與技巧的不同,大至可分為不定方程式討論法、不等式討論法、分析推理討論法等。

㈤ 化學計算詳細的方法

一、定義、公式法

涉及計算的定義有: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摩爾質量、原子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質量分數、溶解度、電離度、水的離子積、pH值等等。這些概念定義的本身以及之間的聯系就是一些重要的化學公式。

【例1】某人造空氣中N2的質量百分比為75%,O2為25%,計算該空氣在標准狀況下的密度為多少克/升?

即求1mol混合氣體的質量。

設:取100g人造空氣,則含N275g,O225g。

所以ρ=28.9÷22.4=1.29(g/L)

【例2】某乙酸的密度為dg/cm3,質量分數為a%,pH=b。求該密度下此乙酸的電離度。

解析題應先從電離度的定義式入手,逐步逼近已知條件。

式中的:〔H+〕應由pH求得:pH=-1g〔H+〕=b

故〔H+〕=10-b

二、差量法

在眾多的解題技巧中,「差量法」當屬優秀方法之一,它常常可以省去繁瑣的中間過程,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快捷化。所謂「差量」就是指一個過程中某物質始態量與終態量的差值。它可以是氣體的體積差、物質的量差、質量差、濃度差、溶解度差等。

【例3】把22.4g鐵片投入到500gCuSO4溶液中,充分反應後取出鐵片,洗滌、乾燥後稱其質量為22.8g,計算

(1)析出多少克銅?

(2)反應後溶液的質量分數多大?

解析「充分反應」是指CuSO4中Cu2+完全反應,反應後的溶液為FeSO4溶液,不能輕率地認為22.8g就是Cu!(若Fe完全反應,析出銅為25.6g),也不能認為22.8-22.4=0.4g就是銅。

分析下面的化學方程式可知:每溶解56gFe,就析出64g銅,使鐵片質量增加8g(64-56=8),反過來看:若鐵片質量增加8g,就意味著溶解56gFe、生成64gCu,即「差量」8與方程式中各物質的質量(也可是物質的量)成正比。所以就可以根據題中所給的已知「差量」22.8-22.4=0.4g求出其他有關物質的量。

設:生成Cuxg,FeSO4yg

Fe+CuSO4=FeSO4+Cu質量增加

561526464-56=8

yx22.8-22.4=0.4

故析出銅3.2克

鐵片質量增加0.4g,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可知溶液的質量必減輕0.4g,為500-0.4=499.6g。

【例4】將N2和H2的混合氣體充入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反應器內,達到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為26%,若溫度保持不變,則反應器內平衡時的總壓強與起始時總壓強之比為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羅定律可知,在溫度、體積一定時,壓強之比等於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所以只要把起始、平衡時氣體的總物質的量為多少mol表示出來即可求解。

方法一設起始時N2氣為amol,H2為bmol,平衡時共消耗N2氣為xmol

N2+3H22NH3

起始(mol)ab0

變化(mol)x3x2x

平衡(mol)a-xb-3x2x

起始氣體:a+bmol

平衡氣體:(a-x)+(b-3x)+2x=(a+b-2x)mol

又因為:體積比=物質的量比

(注意:若N2為1mol,H2為3mol,是不夠嚴密的。)

方法二設平衡時混合氣體總量為100mol,則其中含NH3為100×26%=26mol

N2+3H22NH3物質的量減少

1324-2=2

26molx

x=26mol

即生成NH3的量,就是減少量,所以反應起始時混合氣體共為:100+26=126mol

比較上述兩種方法,不難看出「差量法」的優越性。

【例5】在200℃時將11.6g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Na2O2,反應完全後,固體質量增加3.6g。求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

=11.6÷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

方法一設11.6g混合氣體中含xmolCO2、ymol水蒸氣。

解得:x=0.1,y=0.4

方法二分析下列框圖

向固體Na2O2中通入11.6gCO2和H2O且完全反應,為何固體只增加3.6g?原來是因跑掉O2之故。根據質量守恆可知:放出O2為11.6-3.6=8g。

得:x+y=0.5(mol)

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11.6÷0.5=23.2

本題的兩種解法雖都屬「差量法」,但方法二則更簡捷,可以說是「差量法」的經典之作,值得很好體會。

㈥ 高二化學提到有機化合物中 怎樣的兩種才能算是同一種物質呢

同一種物質當然是指結構完全相同的物質。在觀察時除了要計算數清C、H等原子個數外,一方面要注意有機結構的對稱性,注由於有機物是具有空間結構的,但結構簡式的書寫不可能將這種空間構型表達出來,也是為我們需要注意的另一個方面。
此例⑤是同一種物質,由於二氯甲烷是四面體構型的分子,只有一種結構,雖然題目中的平面寫法不太相同,但其立體的分子構型是完全一樣的。也可以從甲烷的角度來考慮,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其中任意兩個H原子換成Cl原子,結構只有一種。

㈦ 化學中什麼才算同種物質

同種物質是指的宏觀上的
同種元素指的是元素是一樣的
這兩個沒什麼關系啊

㈧ 總結初中化學計算方法

①最小公倍數法:先找出反應前後同種元素原子在不同種分子中的個數(也就是數一數反應物這一邊有多少個相同的原子),然後再求其最小公倍數,從而確定化學方程式左、右兩邊的化學是前面的化學計量數,式方程配平。最好在檢查一下,看看左右兩邊同種元素原子數是否相同(這個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容易懂的,如果遇見比較復雜的,就用第二種)②觀察法:由反應中組成比較復雜的化學式(原子數目多)為起點,求出化學式中易配平原子的化學計量數,然後依據原子守恆確定其他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化學方程式一直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而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的關鍵,有的學生在化學方程式的配平過程中存在著「猜測性」和「盲目性」,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四種配平方法。一、最小公倍數法配平方法是:求出方程式兩邊相同原子前系數的最小公倍數,然後用該最小公倍數除以各自的原子個數,所得的值就是對應物質的系數。例1.的配平(1)找出式子兩邊原子個數最多的氧原子(2)求出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數為10(3)10除以5等於2,2就是P2O5的系數,寫在P2O5前面,同理可得O2的系數為5。(4)再用同樣的方法求出P的系數為4。(5)配平後要注反應條件和劃上等號(有時還要注「↑」和「↓」)。即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配平方法,也是其它配平方法的基礎。初中大多數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用這種方法,要求初三學生能夠熟悉地運用它。練習:二、用奇數配偶數法用這一方法配平的化學方程式的特點是:某元素在式子里出現的次數較多,且各端的原子總數是一奇一偶。配平方法:選定該元素作為配平的起點,先把奇數變為最小的偶數(即乘以2),再確定其它化學式的系數。例2. 氧是這一方程式里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就以氧作為配平的起點。因為反應物里氧原子2個,是偶數個,生成物里氫原子3個,是奇數個,偶數個肯定不等於奇數個,所以我們可以先在化學式H2O前寫一個最小的偶數2,再用最小公倍數進一步配平。寫上2後,左邊只有2個H原子,右邊有4個H原子,所以C2H2的系數應為2,要使兩邊碳原子總數相等,右邊CO2的系數應為4,最後才確定O2的系數為5。即:練習:C2H6+O2H2O+CO2C2H4+O2H2O+CO2三、觀察法配平方法是:(1)通過觀察,從化學式比較復雜的一種生成物推求出有關各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系數。(2)根據求得的化學式的系數再找出其它化學式的系數。例3. 赤熱的鐵跟水蒸氣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H2O+FeFe3O4+H2顯然,Fe3O4里的3個鐵原子來自反應物里的鐵,而Fe3O4里的4個氧原子又來自反應物水蒸氣分子里的氧原子。因此,在反應物水蒸氣化學式前必須寫一系數4,而鐵原子前必須寫一系數3。不難看出,在生成物氫氣的化學式前要寫系數4,才能使化學方程式配平,然後註明反應條件並劃上等號(註:H2後面不要註上↑,因為高溫下,反應物H2O呈氣體狀態)。練習:Fe2O3+COFe+CO2Fe3O4+COFe+CO2四、唯一元素法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簡單的化學方程式,也適用於較為復雜的化學方程式。首先提出兩個概念「唯一元素」和「准唯一元素」。所謂「唯一元素」是指在反應物或在生成物中都只存在於一種物質的元素。例如:KClO3KCl+O2↑中的K、Cl、O三種元素KMnO4K2MnO4+MnO2+O2↑中的K元素NH4HCO3NH3↑+CO2↑+H2O中的N、C元素所謂「准唯一元素」是指對於那些除唯一元素以外的其它元素,當其所在的物質中僅剩下一種物質的系數沒確定時,這種元素就稱之為「准唯一元素」。例如KMnO4K2MnO4+MnO2+O2↑中,若只剩下MnO2,MnO2的系數沒確定時,Mn元素是唯一元素,而當KMnO4、K2MnO4、MnO2三種物質的系數已確定時,O元素又成為「准唯一元素」。下面以例題說明用「唯一元素法」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驟。例4. KClO3KCl+O2↑1. 確定唯一元素初學階段可要求學生對唯一元素做出標記以免學生搞錯。KClO3KCl+O2↑2. 假定系數任選一種唯一元素,假設其所在的物質中一種,系數為1,並據此推出其所在的另一種物質的系數。本例中選定的K元素,定KClO3系數為1。1KClO31KCl+O2↑說明:(1)為了使兩邊所選定的元素原子個數相等,有可能出現分數系數,處理辦法是等全部配平了,再把分數變為整數。(2)為了減少錯誤,剛開始學時,可要求學生將系數1寫上,等全部配平後再把1省略掉。3. 由已知求未知在已確定系數物質中,再選擇一種唯一元素和准唯一元素,據此確定未知物質的系數。要求所選定的元素必須包含於一種系數未定的物質中。上面1中選定K元素為唯一元素1KClO31KCl+3/2O2↑去分母得由已知求未知,不僅是一個步驟,更重要的是一條原則。分析歷年來學生出錯的原因,許多是沒有掌握這條原則將未定系數物質有意無意當成系數為1而又改變已確定了的物質的系數,從而造成錯誤。注意:這一步操作可以重復多次,到每一種物質的系數都確定為止。練習:KMnO4K2MnO4+MnO2+O2↑C4H10+O2CO2+H2O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有多種方法,具體要用哪種方法,要由便捷程度和你的熟練程度來決定,只要平時多練習,自然就會熟能生巧。③奇數配偶數法:先找出出現次數較多,且式子兩邊的原子個數一奇一偶的元素,將奇數配成偶數,然後一概化學式和所配化學計量數為依據,找出其他化學使得化學計量數,是化學方程式配平化學方程式配平的方法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是書寫完整的化學方程式的基本功和重要步驟。這里,結合初中化學的學習,歸納一下兩種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數法──奇偶法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適用於初學者配平一些簡單的化學方程式。配平的著眼點,在於找出反應式中某一物質化學式中最大的奇數原子個數,與相應物質中對應原子的偶數個數的關系。配平步驟是:

①找出最大的奇數原子個數,與相應的物質中對應原子的偶數個數的關系;

②求出最小公倍數;

③求出相關物質的化學式系數;

④將相應的物質化學式前面配上相應的系數。

例如,配平Al+Fe3O4──Fe+Al2O3

解:①從反應式看,最大奇數是Al2O3中的氧原子個數3,相應物質Fe3O4中對應氧原子個數是偶數4;

②最小公倍數為:3×4=12

③求相關物質的化學式系數:

④配平:Al+3Fe3O4──Fe+4Al2O3

上式中4Al2O3在滿足3×4=12個氧原子的同時,將Al相應增為8個,3Fe3O4中Fe相應增為9個,則整個方程式配平為:

8Al+3Fe3O4=9Fe+4Al2O3

(2)觀察-推理法

這是一種以奇偶法為基礎,進一步加以推理來完成配平的方法。

觀察-推理法應用較廣泛,通常根據著眼點不同又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從化學反應式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著眼。其配平步驟是:

①找出在化學反應式中出現次數最多且原子個數為最大奇數的元素;

②將含該元素最大奇數個原子的化學式配上適當的偶數系數;

③以此為基礎,逐步推理,算出其他物質化學式的系數,將方程式配平。

例如,配平FeS2+O2—Fe2O3+SO2

解:①由觀察可知,氧元素出現的次數最多,且在Fe2O3中奇數3為最大;

②將Fe2O3配上系數2,則

FeS2+O2—2Fe2O3+SO2

③從2Fe2O3觀察可知,其中Fe原子有4個,使兩邊Fe原子個數相等,就要在FeS2前面配上系數4,則

4FeS2+O2—2Fe2O3+SO2

從4FeS2觀察可知,其中S原子有8個,要使兩邊S原子個數相等,就要在SO2前面配上系數8,則

4FeS2+O2—2Fe2O3+8SO2

從氧元素著眼,再回到氧原子個數的計算上來。右邊氧原子數為2×3+ 8×2=22個,因此,在O2前面應配上系數11,化學方程式兩邊就平衡了,即

4FeS2+11O2=2Fe2O3+8SO2

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除上述兩種以外,還有代數法、化合價升降法及新觀察法等等, 文秘雜燴網 http://www.rrrwm.com

㈨ 化學計算是怎麼計算的

1.
以二氧化碳為例,公式中a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的實際質量,阿伏伽德羅常數是6.02*10^23,則這個數量的二氧化碳分子的總質量在數值上為44,即公式中的M,恰為其相對分子質量。m/n,仍以二氧化碳為例,指m質量的二氧化碳,物質的量為n的二氧化碳,則M為m/n,一般M是已知量,因為可以由其相對分子或原子質量獲得,所以會已知m求n,或者已知n求m

2.每個微粒的質量一般是不知道的,都是通過測量或公式得出的,如果是題目的話會是已知或者讓你求

3.
32,也就是說是S元素,一個離子帶兩單位負電荷,所以離子總數是3.01*10^22/2
/6.02*10^23=0.025mol

所以離子的相對分子量是2g/0.025mol=80g/mol,減去氧的,80-3*16=32就是a的

4.
氫氣16L,CO
18L,二氧化碳16L,氧氣20L

因為氧氣過量,爆炸後一定為氧氣和二氧化碳混合氣體,NaOH吸收後只有氧氣,故氧氣總反應掉17L剩3L

氧氣參與兩個反應,與氫氣和與一氧化碳,設與氫氣反應的氧氣體積為x
L



故氣體爆炸時減少量為17-x+3x=17+2x=50+20-37=33L

得x為8L,H2為2x=16L
CO為2*(17-x)為18,O2為20,CO2是剩下的

5,最重要的是記好化學方程式,

物質的量這一部分知識高中要一直都用的,要好好掌握~

㈩ 化學計算公式有哪些

初中化學 常用計算公式

一. 常用計算公式:

(1)相對原子質量= 某元素一個原子的質量 / 一個碳原子質量的1/12

(2)設某化合物化學式為AmBn
①它的相對分子質量=A的相對原子質量×m+B的相對原子質量×n

②A元素與B元素的質量比=A的相對原子質量×m:B的相對原子質量×n

③A元素的質量分數ω=A的相對原子質量×m /AmBn的相對分子質量

(3)混合物中含某物質的質量分數(純度)=純物質的質量/混合物的總質量 × 100%

(4)標准狀況下氣體密度(g/L)=氣體質量(g)/氣體體積(L)

(5)純度=純物質的質量/混合物的總質量 × 100% =
純物質的質量/(純物質的質量+雜質的質量) × 100%=
1- 雜質的質量分數

(6)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 × 100% =溶質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 × 100%

(7)溶液的稀釋與濃縮
M濃 × a%濃=M稀 × b%稀=(M濃+增加的溶劑質量) × b%稀

(8)相對溶質不同質量分數的兩種溶液混合
M濃 × a%濃+M稀 × b%稀=(M濃+M稀) × c%

(9)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溶液的質量×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

化學計算中的重要公式
1.溶解度S:固體~S=100m(質)/m(劑),氣體~S=V(質)/V(劑);

2.飽和溶液的質量百分比濃度A%:A%=S/(100+S)×100%

3.質量分數A%:A%=m(質)/m(液)×100%

4.物質的量n:n=m/M=N/NA=V(L)/22.4(STP)

5.原子的絕對質量m:m=M/NA

6.平均摩爾質量M平:M平=(m1+m2+…)/(n1+n2+…)

7.物質的量濃度c:c=n/V=1000rA%/M=c1V1/V

8.25℃,Kw=[H+][OH-]=1.0×10-14,pH=-lg[H+],pOH=-lg[OH-]

9.PV=nRT=mRT/M,PM=mRT/V=rRT,PVNA=NRT,22.4P=RT

10.M(g)=22.4r(STP);

11.純度:純度=純凈物的質量/混合物的質量×100%

12.產率:產率=實際產量/理論產量×100%

13.電離度a:a=已電離分子數/原分子總數×100%

14.轉化率:轉化率=已反應的物質的量/起始時的物質的量×100%

15.a價金屬與酸反應通式:2M+2aH+¾®2Ma++aH2­~m(M)/2M=m(H2)/2a

m(M)/m(H2)=M/a(產生1 g H2所需要金屬的質

閱讀全文

與化學中怎麼樣算一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