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鹿毛是什麼化學本質
鹿毛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所有動物的毛發、羽毛、鱗甲、蹄甲、指(趾)甲、角質角等,其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是蛋白質中比較特殊的一類,叫「角蛋白」。鹿的毛也不例外。
角蛋白存在於動物的發、毛、鱗、羽、甲、蹄、角、爪、喙、絲及其他表皮結構中,是構成羽毛、毛發、爪、喙、蹄、角的蛋白質。
由於角蛋白含有較多的胱氨酸(14-15%),故二硫鍵含量特別多,在蛋白質肽鏈中起交聯作用,因此角蛋白化學性質特別穩定,有較高的機械強度。
⑵ 好奇:我想知道人的頭發里都是些什麼成分
人的頭發主要是由毛發角蛋白組成,毛發角蛋白屬中間絲家族,分子量為4萬~6萬。此外,還有含硫量多的蛋白、含甘氨酸/酪氨酸較多的蛋白、含瓜氨酸醯賴氨酸鉸鏈蛋白,這些蛋白間存在較多的二硫鍵,使毛發具有一定的形狀與質地。
⑶ 頭發的成分是什麼
毛皮質是毛發的主要成分,由於毛發長軸平行的細長細胞所組成。在這些細胞中有約10毫米的張力細絲及纖維間基質,這些成分決定了毛發的主要理化性狀。細絲由纖維蛋白所組成,其中50%的蛋白質呈螺旋狀結構,基質由含有豐富胱氨酸的非螺旋體蛋白組成。這些蛋白質在毛囊下端合成,合成的最後階段的半胱氨酸轉變為胱氨酸。
毛發的物理性質與其化學組成有關。將毛發浸泡在水中,很快就會膨脹,膨脹後的重量比未浸泡前乾重高40%左右,這種遇水膨脹現象說明毛發中幾乎純粹是蛋白質成分,而脂質含量很少。毛發具有強的雙這性,這是由於細胞中細絲的排列與毛發長軸平行的緣故。
⑷ 頭發是由什麼化學元素(物質)組成
人體內含有許多微量元素,而人的頭發中含有許多微量元素,頭發中可檢測的便有二十七種之多,而且頭發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大大高於血、尿中的含量,如發汞含量是血汞含量的三百倍。
碘、鉛、鎘、銅、鋅等
頭發的基本結構
頭發是由表皮的角質形成細胞角化而成的特殊組織。
從組織結構來看,頭發由毛和毛囊兩個不同的部分組成。
從外表面上看,頭發由發根和發干組成,露出頭皮的部分是發干,在頭皮下面的部分是發根,它被包裹在毛囊內。
發乾和毛根
是表皮向外生長的特殊部分,主要成分是角蛋白。毛干是露出頭皮的毛,占整個毛重量的85%~90%;毛根位於頭皮下,毛囊內的毛,只佔全毛重量的10%~15%,其根部與毛囊下部稱為毛球的結構相連接。
毛干從外到內可分為三層:
① 最外層的是表皮層,也叫毛小皮,是毛乾的保護層,主要是抵禦外界的物理、化學因素對頭發的毛發的輕微損傷。它由6~10層長行鱗片狀角質細胞重疊排列而成,游離緣指向發梢,不同的發質其形狀、結實程度與拉力也各不相同。這種鱗狀物質越接近頭皮的部分越光滑,相反,越遠離頭皮的部分越粗糙,越不規則,且受到外界不同程度的各種刺激後,邊緣可輕度翹起或破裂。
② 中間一層是頭發的最主要的部分,稱為皮質層,是由成束角蛋白鏈沿著毛乾的長軸分布。它決定了頭發的彈性、強度和韌性。該層約占整個發莖的一半不到。在該層中還含有許多黑素顆粒。
③ 最內一層是頭發的中心部分,稱為髓質層,稱皮質層的細胞所圍繞,其間充滿空氣間隙,有一定的阻止外界過熱的作用。
類似於一根狹長的管道,它深入到真皮之中,有時可深至皮下組織。一根長長的毛囊,其結構十分復雜,為了研究的方便,將它的不同部分給予不同的命名。引起毛發收縮的立毛肌附著於毛囊,其附著點下部稱為毛囊下部,其上剛稱毛囊上部。毛囊下部膨出的部門叫毛球,是頭發的發端。毛球的最底部有一凹陷稱為毛乳頭,它是一團伸入毛球內的結締組織,含有血管和神經。毛乳頭與結締組織鞘為頭發的生長提供營養物質和氧氣。如果毛乳頭被破壞或退化,頭發就停止生長,並逐漸脫落。在毛囊上部,還有一個皮脂腺的開口,這一開口處又將毛囊上部分為上下漏斗部和峽部。皮脂腺分泌的油脂由毛孔排出,滋潤著頭發,並且可以根據其分泌的多少來決定頭發的屬性,如中性、油性和乾性。
⑸ 頭發里有氫元素嗎
化學性質: 1. 頭發的主要成份是角質蛋白,約佔97%.而角質蛋白是由氨基酸所組成. 2. 東方人發質特性是粗黑硬重,因含碳、氫粒子較大較多,所以顏色深.西方人發質的特性是輕柔細軟,因含碳氫較少,所以顏色較淡. 3. 構成毛表皮的角蛋白質,是由20多種氨基酸成縱向排列. 4. 頭發與PH值的關系
⑹ 頭發主要成分是氨基酸嗎,具體哪些氨基酸呢
頭發的主要成分不是氨基酸,是角質蛋白,而角質蛋白是由氨基酸所組成。具體是脯氨酸、谷氨醯胺、半胱氨酸等。
頭發的主要成分是角質蛋白,約佔97%。但頭發的構成並不只有單一成分,而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另外還包括黑色素、脂類等,每種成分都有其獨特的作用。黑色素決定頭發的顏色,黑色素減少或停止生產,頭發會變成灰色。脂類形成水分流失的屏障,幫助毛鱗片抵抗磨損。
導致頭發受損的主要因素有化學美發、造型定位、環境、紫外線照射、不良的飲食習慣等等。頭發受損後的主要表現有:乾枯、脆弱、黯淡、發梢分叉、毛糙、不易打理、捲曲、無生命力等等。
(6)毛發的化學性質有哪些擴展閱讀
1、頭發的生命周期:
頭發生長速度是一個月大約長1厘米,一年大約是10~20厘米。但頭發的生長並不是連續不停的,頭發從毛囊內長出到脫落,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生長期、退行期和休止期,這三個階段也就是頭發的生命周期。
2、頭發的生長期:
頭發的生長期可持續4-6年,甚至更長。毛發呈活躍增生狀態,毛球下部細胞分裂加快,毛球上部細胞分化出皮質,毛小皮;毛*增大,細胞分裂加快,數目增多。原先不活躍的黑色素細胞長出樹枝狀突,開始形成黑色素。
⑺ 頭發和什麼反應讓頭發溶解
頭發和稀酸或稀鹼反應讓頭發溶解。
頭發的主要成份是角質蛋白,約佔97%。而角質蛋白是由氨基酸所組成。各種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別很大,並能溶解於稀酸或稀鹼中,但不能溶於有機溶劑,所以頭發和稀酸或稀鹼反應讓頭發溶解。
(7)毛發的化學性質有哪些擴展閱讀:
頭發的化學性質:
1、構成毛表皮的角蛋白質,是由20種氨基酸成縱向排列。
2、東方人發質特性是粗黑硬重,因含碳、氫粒子較大較多,所以顏色深。西方人發質的特性是輕柔細軟,因含碳氫較少,所以顏色較淡。
3、每根頭發均由表皮鱗片層、皮質層、髓質層組成。表皮鱗片層為頭發的最外層,通常由2~4層鱗片組成。表皮層通常是半透明或無色的,所以它可以讓自然發色透出;皮質層占頭發的80% ,自然色素沉積 在此, 自然發色便是因它呈現的;髓質層位於頭的中心, 由許多小氣泡組成。
⑻ 頭發的成分是什麼
頭發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可檢測的就有20種以上,如鐵、銅、碘、氟、硒、鋅、砷等。這些元素的含量大大高於血、尿中的濃度。同時,頭發中還含有血型物質。
頭發的顏色一般是由基因決定的,常見的有黑色、金黃色、棕色及紅色等。當人類老化時,頭發通常會變成銀白色。由於種族和地區的不同,頭發有烏黑、金黃、紅褐、紅棕、淡黃、灰白,甚至還有綠色和紅色的。
科學研究證明:頭發的顏色同頭發里所含的金屬元素的不同有關。黑發含有等量的銅、鐵和黑色素,當鎳的含量增多時,就會變成灰白色。金黃色頭發含有鈦,紅褐色頭發含有鉬,紅棕色的除含銅、鐵之外,還有鈷,綠色頭發則是含有過多的銅。
(8)毛發的化學性質有哪些擴展閱讀
頭發從下向上可分為毛乳頭、毛囊、毛根和毛干四個部分。頭發的生理特徵和機能主要取決於頭皮表皮以下的毛乳頭、毛囊和皮脂腺等。
毛囊為毛根在真皮層內的部分,由內毛根鞘、外毛根鞘和毛球組成,內毛根鞘在毛發生長期後期是與頭發直接相鄰的鞘層。內毛根鞘是硬直的、厚壁角蛋白化的管,它決定毛發生長時截面的形狀。內毛鞘下部為三層:HUXLEY鞘、HENLE鞘和內毛根鞘表層。
在毛發角蛋白化以前,內毛根鞘與毛發一起生長,其來源均為毛囊底層繁殖的細胞。在接近表皮處,內毛根鞘與表皮和毛囊脫開。
毛乳頭是毛囊的最下端,連有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在毛囊底部,表皮細胞不斷分裂和分化。這些表皮細胞分化的途徑不同,形成毛發不同的組分(如皮質,表皮和髓質等),最外層細胞形成內毛根鞘。在這個階段中,細胞是軟的和未角質化的。
參考資料:網路——頭發
⑼ 頭發是由什麼成分組成的呢
頭發是一種由完全形化的角質細胞所形成的天然高分子纖維。角質細胞內充滿著由多種氨基酸組成的角蛋白,其中以胱氨酸的含量最高,可達15.5%。不過,頭發中的角質細胞已喪失了活動能力,幾乎沒有任何生理功能。 頭發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可檢測的就有20種以上,如鐵、銅、碘、氟、硒、鋅、砷等。這些元素的含量大大高於血、尿中的濃度。同時,頭發中還含有血型物質。 由於頭發是角蛋白物質,以致於大自然幾乎不能把頭發毀滅。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埃及人,屍骸被發掘出來時,有些只剩下一堆土及一兩根骨頭,未用葯泡製過的肉身不能長久保存,而未用葯泡製過的頭發卻多數依然存在。於是,頭發便有了其多方面的特殊作用,如通過檢測頭發,可鑒別污染、診斷疾病、測定用葯量、檢測血型等。 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出土了一具西漢女屍,轟動了國內外。這具古屍埋藏了2100多年,但保存相當完好。古屍外形完整,皮膚覆蓋完整。頭發附著比較牢固,稍用力牽扯還不致脫落。法醫用這具古屍的頭發測定其血型,結果證實這具女屍的血型是A型。 1874年,拿破崙被俘流放,最後死在聖赫勒舒島上。拿破崙之死因,百餘年來爭論不休,多數人認為是暴力或癌症。到了本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對其頭發進行檢測,發現其頭發中含有比正常人高40倍的砷元素,證實拿破崙的真正死因是汞中毒。 今天的醫生還可以根據頭發中金屬元素或非金屬元素的含量,來幫助論斷某些疾病。例如,身材矮小、食慾不振,甚至有異食癖的兒童,其頭發中鈣含量比正常人低60%~70%,患有精神病的人,其頭發中錳、鎘的含量都低於正常人;克山病患者的缺硒、水俁病是汞中毒所致,都可能通過檢測患者的頭發來協助診斷。
⑽ 毛發屬於什麼組織
毛發分為毛乾和毛根兩部分。
毛干是露出皮膚之外的部分,即毛發的可見部分,由角化細胞構成。組織可分為表皮、皮質及毛髓三層。毛干由含黑色素的細長細胞所構成,胞質內含有黑色素顆粒,黑色素使毛呈現顏色。黑色素含量的多少與毛發的色澤有關。
毛根是埋在皮膚內的部分,是毛發的根部。毛根長在皮膚內看不見,並且被毛囊包圍。毛囊是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構成的鞘狀囊,是由表皮向下生長而形成的囊狀構造,外麵包覆一層由表皮演化而來的纖維鞘。毛根和毛囊的末端膨大,稱毛球。毛球的細胞分裂活躍,是毛發的生長點。毛球的底部凹陷,結締組織突入其中,形成毛乳頭。毛乳頭內含有毛細血管及神經末梢,能營養毛球,並有感覺功能。如果毛乳頭萎縮或受到破壞,毛發停止生長並逐漸脫落。毛囊的一側有一束斜行的平滑肌,稱為立毛肌。立毛肌一端連於毛囊下部,另一端連於真皮淺層,當立毛肌收縮時,可使毛發豎立。有些小血管會經由真皮分布到毛球里,其作用為供給毛球毛發部分生長的營養。
毛發在人體分布很廣,幾乎遍及全身,只有掌跖、指趾屈面、指趾末節伸面、唇紅區、龜頭、包皮內面、小陰唇、大陰唇內側及陰蒂等處無毛發分布。
全身的毛發數目尚無精確統計,但有人曾測定過頭發約有10萬根左右。身體各部位毛發的密度不同,隨性別、年齡、個體和種族等而異。一般頭部最密,頭頂部約為300根/cm2,後頂部約為200根/cm2,手背處則很少,只有15~20根/cm2,在前額和頰部毛發密度為軀乾和四肢的4~6倍。一般認為毛囊的密度是先天性的,到成人期不能增添新的毛囊數。
毛發的粗細不同,與性別、個體、部位和種族有關。男子一般比女子粗,有人測定過頭發約在70~100μm之間。毛發的長度也不等,毳毛一般在5~6mm以下,超過10mm以上者很少;短毛如睫毛、眉毛、鼻毛等,一般長度也不超過10mm。頭發的長度最長,尤其是女子留長發者,有的可長到90~100cm,甚至150cm,據文獻記載最長的達3.2m。
通常毛發可分成硬毛與毳毛兩類,硬毛粗硬,具有髓質、顏色較深。
硬毛又可以分兩種:
(1)長毛 如頭發、胡須、腋毛、陰毛、胸毛等,通常可長至10mm以上。
(2)短毛 較短且硬,如睫毛、眉毛、鼻毛、耳毛等,通常長度小於10mm。毳毛又稱汗毛,細軟無髓質,顏色較淡,主要見於面部、四肢和軀幹部。
人體除了頭發和長在腋窩及陰阜的長毛外,另有睫毛、眉毛、鼻毛、耳毛,和一些細小的毫毛。小孩全身除了手掌、腳掌及最後一節的指、趾骨上的皮膚外,幾乎都被一層細小毫毛所覆蓋。到了青春期,由性激素所引起的第二性徵出現時,一部分細小的毫毛就會被長毛所替代。就女性而言,這種現象發生在腋窩和陰部,而男性除了這些地方外還包括臉(鬍子),手、腿、胸部和腹部。
成年男女,都生有腋毛與陰毛。這兩種毛發,不但功用相同,而且都受腎上腺皮質的雄激素的控制。腋下與陰部常受到摩擦,而腋毛與陰毛可以減少局部的摩擦,並可幫助汗液的散發。
隨著年齡的不同,毛發的性質也會發生變化,同一毛囊長出的毛發也不一樣。在青春期,腋窩和恥骨部位會長出硬毛性的陰毛、腋毛代替毳毛;到了晚年,頭皮毛囊傾向返回毳毛,以男性最著,同樣情況見於腋窩和恥骨部,以女性較著。
毛發的生長速度是不一致的,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部位 頭發的生長速度最快,每天生長0.27~0.4mm,腋毛每天生長0.21~0.38mm,按此計算,頭發大約1個月長1cm左右,另外頦部毛發每日生長0.21~0.38mm,其他部位約0.2 mm。
(2)性別 生長速度:頭發 女>男,腋毛 男>女,眉毛 男=女,全身毛發平均生長速度 男>女。
(3)年齡 頭發於15~30歲,生長最為旺盛,老年頭發生長緩慢,兩性差異消失。
(4)季節 夏季生長快於冬季。
(5)晝夜 白天生長較夜間快。
(6)與機體健康狀況有平行關系。
(7)與毛囊的粗細成正比例 與毛發生長相比,一年內毛發在正常情況下脫落約70g,而每天脫落的頭發一般不超過100根。
毛發的生長和替換也有一定規律,並非連續不斷,而是呈周期性。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生長期、休止期及脫落期。
此外性激素也會影響頭發生長的速度。懷孕期間性激素分泌最旺盛,頭發的壽命增加;而生產後,性激素恢復原來的數量,頭發又重新恢復正常的生長速度,此時頭發會大量掉落。
毛發的功能很多,它能幫助調節體溫,同時也是觸覺器官,當我們輕觸到身體表面時,毛發的根部就會產生輕微的動作;這動作會立刻被圍繞在毛干四周的神經小分支物所截取,然後經由感覺神經傳送到大腦去。每根毛發都連著一至數個由排列在分泌管的腺泡所構成的皮脂腺。
有的人,身上的毛發非常稀少,醫學上稱為「特發性毛發稀少」。
也有先天性無毛症的,如雲南宜良縣楊天兆、揚天順兩兄弟,頭上無發,臉上無眉毛、睫毛、鼻毛、胡須,體毛亦無,皮膚光潔,而其兩個妹妹毛發很全且頭發濃黑,家族中尚無他人是無毛現象。
如果患有腎上腺皮質機能低下的疾病時,可能會出現毛發稀少和毛發脫落的症狀。相反,有些人,特別是婦女,毛發增粗變濃,甚至出現小須、陰毛增多等現象,這叫做「特發性多毛」症,也與遺傳有關。
此外,如果婦女患腎上腺皮質腫瘤時,雄激素增多,就會出現多毛的男性化現象。也有個別女性多毛的現象。如浙江長興縣20歲李姓姑娘,胎生多毛,身上的毛以背部、腰部、小腹部、雙臂、雙腿處最密。已引起醫學科學工作者的重視和研究。
參考資料:
毛發主要化學成分是什麼?
毛發的主要成分是角質蛋白。它是由多種氨基酸組成,其中以胱氨酸的含量最高,可達15.5%,蛋氨酸和胱氨酸的比例為1:15。自然頭發中,胱氨酸含量約為15- 16%,燙發後,胱氨酸含量降低為2-3%,同時出現前沒有的半膠氨酸。這說明燙發有損發質。
毛干、毛球、毛乳頭的結構和功能是怎樣的?
毛干:我們平時所看到的部分,為一長柱形角質蛋白細絲。在顯微鏡下,由內向外,可分內、中、外三層。內層位於毛發中心,稱髓質(但有些毛發如毳毛無髓質)。中層稱皮質,為毛發構造的主要部分,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皮質細胞有張力細絲和纖維間基質。細絲由纖維蛋白組成,基質則是由富含胱氨酸的非螺旋蛋白組成。這些成分對毛發理化性質起決定作用外層稱角質部,又叫毛表皮。
毛球:位於毛發的根部,是最寬大的部分,有許多未分化的細胞,是一種增殖能力和分化潛能很強的細胞群。
毛乳頭:位於毛球的基端,是突入毛球內的結締組織成分,其中有數量不等的血管和神經。毛乳頭對維持毛發營養和生長有重要影響。當毛乳頭遭破壞或毛囊退化時,毛發即停止生長,並逐漸枯萎脫落,新毛發更換或再生難以形成。
毛發過多的成因是什麼?
一般而論,毛發是南歐人比北歐人和非洲人多,非洲人又比印第安人和中國人多。毛發多寡不同是正常現象,很少有毛發多得不正常的。毛發過多可能出於遺傳因素,也可能因服食類固醇葯物、內分泌不正常或絕經而引起。
毛發基本構造是怎樣的?
完整的毛發,其外觀是近圓柱形細絲狀。仔細觀察,可見根端較大,末端纖細。毛發由毛干、毛囊、毛球膠其根端毛乳頭組成。我們肉眼看見的部分稱毛干,而隱藏在皮膚深處的部分稱毛根。毛根中包括毛囊及根端膨大狀似蔥頭的毛球,毛球內有毛乳頭。
毛發生長是靠什麼來調節?
答:毛發生長調節主要依靠毛囊周圍的血管和神經內分泌系統。每個正常毛囊的基底部分或乳頭部分,均有各自數量不等的血管伸入毛球,這些血管和毛囊下部周圍的血管分支相互交通,構成向乳頭部的毛細血管網,而毛囊兩側乳頭下的毛細血管網,以及毛囊結締組織層的毛細血管網,又形成豐富的血管叢,血液通過這些血管網和血管叢,提供毛發生長所需要的物質營養。毛發生長除依靠毛囊周圍的血液循環供給營養以外,還靠神經及內分泌控制和調節。內分泌對毛發的影響明顯,男性激素對毛囊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內分泌包括垂體、性腺、甲狀腺、腎上腺等。
毛 發 的 結 構
人的毛發是由胚胎的外胚層演變而來,起源於原始上皮胚芽(也叫毛胚芽),以後生長和分化形成胎毛。
胎毛在胎兒4個月是最先出現於頭發和面部,到妊娠後期則遍布全身。出生後過一段時間,胎毛被毳毛和終毛所代替。出生之後不再形成新的毛囊。
毛發是從毛囊長出,而毛囊和毛發又都是由毛球下部毛母質細胞分化而來。毛囊像個細長的口袋,開口與皮膚的表面,底部深入真皮及皮下脂肪層。毛囊由內而外又分為內、外毛根鞘和結締組織鞘三層,內、外毛根鞘起源於表皮,結締組織鞘起源於真皮。毛發露出皮膚表面部分為毛干,處於毛囊內部分為毛根。毛根下端膨大如洋蔥頭稱毛球,毛球基底部向內凹陷為毛乳頭。毛球下層與毛乳頭相對的部分是毛母質,是毛發和毛囊的生長區,其中有黑素細胞。毛乳頭內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以供應毛發的營養和生長。
毛 發 的 功 能
頭發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保護頭皮,減少和避免外來的機械性和化學性損傷,防止頭部遭受強烈的日曬,以及冬季保溫,夏季散熱等作用。
頭發又是外表健美的重要標志之一,一頭濃密漂亮的頭發增加引人注目的美感,頭發經過人為加工修飾,女性佩帶各種飾物後,更增加美感和風采。
頭發是從頭上的毛囊中長出來的。頭皮上長滿了頭發,每根頭發都伴有皮脂腺,因此頭皮上有很多皮脂腺和汗腺。皮脂腺分泌皮脂,汗腺分泌汗液,排出於頭皮上的皮脂遺憾液等水分乳化形成乳化脂膜,對頭發及頭皮起潤澤保護作用,是頭發亮潔發亮,富有彈性。皮脂中的脂肪酸還可阻止頭皮上微生物的繁殖,並可中和頭皮上的鹼性物質。皮脂腺的分泌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許多激素如雄激素、孕酮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對皮脂腺的分泌均有影響。到青春期性腺和腎上腺產生的雄激素量多而活躍,促進皮脂肥大,皮脂分泌亢進,頭皮及頭發顯得很油膩。到了老年則皮腺分泌減少,頭發乾燥無光澤。有的年輕人皮脂分泌少,頭皮和毛發乾燥,頭發發脆易折斷;另外有的人皮脂旺盛,頭發油膩,容易脫發。有些人的皮脂較稀,因其中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使頭皮顯得油亮,稱油性頭皮或多油性頭發。由於頭發多油相互粘連一起而容易打咎,易沾灰塵。有些人的皮脂比較稠,所含飽和脂肪酸較多,成為乾性頭皮,頭發為乾燥型頭發。這種頭發比較脆弱,容易受損傷,燙發時頭發易折斷,洗頭時也不宜過多的揉搓。另外有些人的頭發不油不燥,皮脂分泌適度,稱為中性頭發,頭發即不油也不幹。進入青春期後皮脂腺體的大小保持不變。在女性,腺體於絕經期後萎縮,而男性近70歲時才發生萎縮。
毛發的生長周期分為三個階段:從生長(即活躍期)經退化期過度到休止期。控制毛發的生長周期與毛凸和毛乳頭兩個組織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有關。由於毛乳頭中含有神經及給毛發提供營養的血液供給,毛凸帶有能再生整個毛囊的細胞,因此是治療重點。研究表明,破壞這兩個組織可以去處毛發並不再生。
另一個在毛發生長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組織是毛凸,它位於立毛肌著體附近,含有特殊的細胞能夠重復激活毛囊。
成功阻止毛發再生的關鍵在於准確地選擇毛囊中適當的目標,以足夠的能量有選擇地破壞毛凸和毛乳頭,且不損表皮和周圍正常皮膚細胞。在毛發的再生期(即活躍期)毛凸和毛乳頭同時生長,此時清除毛發最有效。
正常毛發生長規律:
生長期: 70-85%
過度期: 5-10%
休止期:15-20%
生長期:對激光敏感,易治療。
休止期:對激光不敏感,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