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根據化學式判斷生活中的·酸鹼性
關於如何判斷物質的酸鹼性,在大學的課本中有四種酸鹼性的定義。 一是能提供H離子的是酸,相反就是鹼。 二是溶液中陽離子只有H離子的是酸。 三是能提供電子的是酸,相反的是鹼。 四是有酸味的是酸。 這四個方法能判斷物質的酸鹼性。 當然實驗是一切理的根本哦。 如果是高中的話,只要記住那幾種物質就夠了,那十幾種物質就下次給你了。 氫離子加酸根離子是酸 如H2SO4 HNO3 HCl等 金屬離子加氫氧根離子是鹼 如NaOH Ca(OH)2 Cu(OH)2等 K Ca Na Ba是強鹼,其他金屬是弱鹼 Cl SO4 NO3是強酸,CO3是弱酸 強鹼弱酸鹽呈鹼性 如Na2CO3 K2CO3 強酸弱鹼鹽呈酸性 如ZnSO4 FeCl3 強鹼強酸鹽呈中性 如NaCl KCl 弱酸弱鹼鹽呈中性 如(NH4)2CO3 應該沒了,有問題再補充 PH值大於7鹼性 小於7酸性 有氫氧根的為鹼性 有氫離子的為酸性 鑒定酸鹼性常用兩種試劑,酚酞和石蕊,石蕊試劑遇酸變色,遇鹼變藍,酚酞遇酸不變,遇鹼變紅。也可以用pH試紙,比照標准比色卡
㈡ 怎樣通過化學式知道物質的酸鹼性
關於如何判斷物質的酸鹼性,在大學的課本中有四種酸鹼性的定義。
一是能提供H離子的是酸,相反就是鹼。
二是溶液中陽離子只有H離子的是酸。
三是能提供電子的是酸,相反的是鹼。
四是有酸味的是酸。
這四個方法能判斷物質的酸鹼性。
當然實驗是一切理的根本哦。
如果是高中的話,只要記住那幾種物質就夠了,那十幾種物質就下次給你了。
氫離子加酸根離子是酸
如H2SO4
HNO3
HCl等
金屬離子加氫氧根離子是鹼
如NaOH
Ca(OH)2
Cu(OH)2等
K
Ca
Na
Ba是強鹼,其他金屬是弱鹼
Cl
SO4
NO3是強酸,CO3是弱酸
強鹼弱酸鹽呈鹼性
如Na2CO3
K2CO3
強酸弱鹼鹽呈酸性
如ZnSO4
FeCl3
強鹼強酸鹽呈中性
如NaCl
KCl
弱酸弱鹼鹽呈中性
如(NH4)2CO3
應該沒了,有問題再補充
PH值大於7鹼性
小於7酸性
有氫氧根的為鹼性
有氫離子的為酸性
鑒定酸鹼性常用兩種試劑,酚酞和石蕊,石蕊試劑遇酸變色,遇鹼變藍,酚酞遇酸不變,遇鹼變紅。也可以用pH試紙,比照標准比色卡
㈢ 化學物質的沸點、熔點、酸性、鹼性如何判斷高低
物質的熔點、沸點高低判斷:1、首先看物質的晶體類型:一般規律是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
2、同類晶體分別按照晶體中構成粒子間的作用力大小來判斷:原子晶體--看共價鍵的強弱,共價鍵越強,熔點越高。而共價鍵的強弱可以通過原子半徑來比較---原子半徑越小,共價鍵越強。例如金剛石>金剛砂(碳化硅)>晶體硅。離子晶體---看離子鍵(或晶格能)的強弱,離子鍵越強,熔點越高。而離子鍵的強弱可以通過離子半徑和離子所帶電荷數來比較----離子半徑越大,離子所帶電荷數越多,離子鍵越強。例如:MgO>NaCl>KCl。分子晶體---看分子間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越大,熔點沸點越高。分子作用力的大小比較規律: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大。例如:CF4>CCl4>CBr4>CI4。當分子中存在氫鍵時,分子鍵作用力增大,熔點沸點升高。例如:H2O>H2Se>H2S。
物質的酸鹼性判斷:1、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看成酸元素的非金屬性,非金屬性越強,酸性越強。例如:HClO4>H2SO4>H3PO4。2、同一元素的不同價態含氧酸的酸性----看成酸元素的價態,價態越高,酸性越強。例如:HClO4>HClO3>HClO2>HClO。2、最高價金屬氫氧化物的鹼性---看金屬元素的金屬性強弱,金屬性越強,鹼性越強。
㈣ 化學物質的酸鹼性怎麼判斷,我分不清那種屬於鹼,哪種
從理論上,PH大於7的溶液顯鹼性,若PH小於7則溶液顯酸性,若PH=7則為中性,
從實際判斷上,若溶液中氫離子存在,則顯酸性,若有氫氧根離子存在,則顯鹼性,
㈤ 物質的酸鹼性如何判斷
路易斯酸鹼理論
1923年美國G.N.路易斯指出
,沒有任何理由認為酸必須限定在含氫的化合物上,他的這種認識來源於氧化反應不一定非有氧參加。路易斯是共價鍵理論的創建者,所以他更傾向於用結構的觀點為酸鹼下定義:「鹼是具有孤對電子的物質,這對電子可以用來使別的原子形成穩定的電子層結構。酸則是能接受電子對的物質,它利用鹼所具有的孤對電子使其本身的原子達到穩定的電子層結構。」
這是路易斯酸鹼理論的內容,現在比較主流的一種酸鹼理論.
如果你對理論中的內容不太懂(或者沒學到),直接網路知道里搜索答案就行.
這里舉兩個例子:
1.
NH3
氨
把氨的路易斯電子式(和普通電子式差不多)寫出來就會發現,N最外層有5個電子,和3個氫形成3對共用電子對,但是還有2個電子未成鍵,稱為"孤對電子".所以,氨是一種路易斯鹼.
2.
BF3
三氟化硼
同樣,寫出路易斯電子式會發現,B的3個電子分別與氟形成共價鍵.所以它是一種路易斯酸.
㈥ 怎麼判斷一種物質的酸鹼性
除了CO其餘的非金屬氧化物絕大多數都是呈酸性,只要有酸,根離子和氫離子都是酸(酸性),同理,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呈鹼性
㈦ 化學物質的酸鹼性怎麼判斷,我分不清那種屬於鹼,哪種是屬於酸吶
化學上定義:從電離角度分析
酸:電離出的陽離子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鹼:電離出的陰離子全是氫氧根的化合物
(一)★常見的酸 鹽酸 硫酸 硝酸 磷酸
1、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跟酸鹼指示劑起反應。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注意顯色的物質是指示劑。
(2)酸能跟多種活潑金屬起反應,通常生成鹽和氫氣。只有位於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氫前面的金屬才能與稀酸(HCl、H2SO4)反應,產生氫氣。位於氫後的金屬不能與稀酸(HCl、H2SO4)反應,但能與濃硫酸和濃硝酸反應。
例如:①Cu+2H2SO4(濃) CuSO4+SO2↑+2H2O
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可見,金屬和濃硫酸、硝酸反應都沒有氫氣產生,這就是實驗室不能用濃硫酸和硝酸與鋅反應制氫氣的原因。
(3)酸能跟鹼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H2SO4 + CaO == CaSO4 + H2O
(4)酸能跟某些鹽反應生成新酸和新鹽: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5)酸跟鹼起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H2SO4+Ba(OH)2 === BaSO4↓(白色沉澱)+2H2O
常見的酸有鹽酸、硫酸和硝酸,它們雖然具有上述五點通性(因為電離出的陽離子都是H+)。但又各具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
①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是一種混合物。純凈的鹽酸是無色的液體,有刺激性氣味。工業品濃鹽酸因含有雜質(Fe3+)帶有黃色。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打開濃鹽酸的瓶蓋在瓶口立即產生白色酸霧。這是因為從濃鹽酸中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跟空氣中水蒸汽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形成酸霧。
②硫酸是一種含氧酸,對應的酸酐是SO3(SO3+H2O==H2SO4)。純凈的硫酸是沒有顏色、粘稠、油狀的液體,不易揮發。常用的濃硫酸中的H2SO4的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克/厘米3。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濃硫酸除去具有酸的通性外,還具有三大特性:
a、吸水性: 濃H2SO4吸收水形成水合硫酸分子(H2SO4•nH2O),並放出大量熱,所以濃硫酸通常用作乾燥劑。
b、脫水劑: 濃硫酸可將有機化合物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按水分子的構成(H:O=2:1)奪取而使有機物脫水碳化。紙、木柴、衣服等遇濃硫酸變黑,這就是因為濃硫酸的脫水性使其碳化的緣故。
C、強氧化性: 在濃硫酸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是H2SO4分子而不是H+,H2SO4分子具強氧化性。濃硫酸可使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氫後面的一些金屬溶解,可將C、S等非金屬單質氧化,而濃硫酸本身還原成SO2。但是,冷的濃硫酸不能與較活潑的金屬Fe和Al反應。原因是濃硫酸可以使Fe和Al的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裡面的金屬與濃硫酸繼續反應,這種現象在化學上叫鈍化。
由於濃硫酸有脫水性和強氧化性,我們往蔗糖上滴加濃硫酸,會看到蔗糖變黑並且體積膨脹。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12H22O11 12C+11H2O
C+2 H2SO4=CO2↑+2SO2↑+2 H2O
產生的CO2 、SO2氣體使蔗糖的體積膨脹。
又由於濃硫酸有吸水性,濃鹽酸有揮發性,所以,往濃鹽酸中滴加濃硫酸會產生大量酸霧,可用此法製得氯化氫氣體。
③硝酸也是一種含氧酸,對應的酸酐是N2O5,而不是NO2。
純凈的硝酸是無色的液體,具有刺激性氣味,能揮發。打開濃硝酸的瓶蓋在瓶口會產生白色酸霧。濃硝酸通常帶黃色,而且硝酸越濃,顏色越深。這是因為硝酸具有不穩定性,光照或受熱時分解產生紅棕色的NO2氣體,NO2又溶於硝酸溶液中而呈黃色。所以,實驗室保存硝酸時要用棕色(避光)玻璃試劑瓶,貯存在黑暗低溫的地方。硝酸又有很強的腐蝕性,保存硝酸的試劑瓶不能用橡膠塞,只能用玻璃塞。
除具有酸的通性外,不管是稀硝酸還是濃硝酸都具有強氧化性。硝酸能溶解除金和鉑以外的所有金屬。金屬與硝酸反應時,金屬被氧化成高價硝酸鹽,濃硝酸還原成NO2,稀硝酸還原成NO。但是,不管是稀硝酸還是濃硝酸,與金屬反應時都沒有氫氣產生。較活潑的金屬鐵和鋁可在冷濃硝酸中鈍化,冷濃硝酸同樣可用鋁槽車和鐵罐車運輸和貯存。硝酸不僅能氧化金屬,也可氧化C、S、P等非金屬。硝酸與Cu、C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 HNO3(稀)=3Cu(NO3)2+2NO↑+4H2O
C+4HNO3(濃) CO2↑+4NO2↑+2H2O
④磷酸是一種中等強度的三元酸,可以形成一種正鹽和兩種酸式鹽。
如:磷酸氫二鈉(Na2HPO4),磷酸二氫鈉(NaH2 PO4),磷酸二氫銨[NH4H2PO4 ],磷酸氫二銨[(NH4)2HPO4 ],磷酸二氫鈣[Ca(H2PO4)2](溶於水)。
★★常見的鹼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氨水
(1)鹼溶液能跟酸鹼指示劑起反應,紫色石蕊試液遇鹼變藍,無色酚酞試液遇鹼變紅。不溶性鹼,如不能使酸鹼指示劑變色。
(2)鹼能跟酸性氧化物起反應生成鹽和水。
(3)鹼能跟酸起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
(4)鹼能跟某些鹽起反應生成新鹼與新鹽。
常見的鹼有NaOH、KOH、Ca(OH)2、氨水等,它們各自具有一些特性。
①氫氧化鈉(NaOH)俗名苛性鈉、火鹼、燒鹼,這是因為它有強腐蝕性。NaOH是一種可溶性強鹼。白色固體,極易溶於水,暴露在空氣中易潮解,可用作鹼性氣體(如NH3)或中性氣體(如H2、O2、CO等)的乾燥劑。NaOH易與空氣中的CO2反應生成Na2CO3固體。NaOH溶液可以腐蝕玻璃,盛NaOH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磨口的玻璃塞,只能用橡膠塞。
②氫氧化鈣[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於水,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水溶液稱為石灰水。Ca(OH)2也有腐蝕作用。Ca(OH)2與CO2反應生成白色沉澱CaCO3,常用於檢驗CO2。
Ca(OH)2+CO2=CaCO3↓+H2O
Ca(OH)2能跟Na2CO3反應生成NaOH,用於製取NaOH。反應方程式為:
Ca(OH)2+Na2CO3=CaCO3↓+2NaOH
③氨水(NH3•H2O)是一種可溶性弱鹼,NH3溶於水可得氨水。有刺激性氣味,有
揮發性。將氨氣通過盛放氧化銅的玻璃管,生成氮氣、水和銅,其反應方程式為:
2NH3 + 3CuO 3Cu + N2↑+3H2O,說明氨氣具有還原性。
此外,KOH、Ba(OH)2也是常見的可溶性強鹼。不溶的鹼大多是弱鹼,如:Fe(OH)3、Cu(OH)2等。他們的共同性質是熱穩定性差,受熱易分解生成對應的金屬氧化物和水。
★★★常見的鹽 NaCl Na2CO3 NaHCO3 CuSO4 銨鹽 KMnO4
(1) 鹽跟某些金屬反應生成新的金屬和新的鹽。例如:
①Zn+CuSO4 === ZnSO4+Cu
②Cu+Hg(NO3)2 === Cu(NO3)2+Hg
只有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
(2) 鹽跟酸反應生成新酸與新鹽。例如:
BaCl2+H2SO4=BaSO4↓+2HCl;
(3) 鹽跟鹼反應生成新鹽與新鹼。例如:
①MgSO4+2NaOH=Mg(OH)2↓+Na2SO4;
②MgSO4 + Ba(OH)2 == BaSO4↓+ Mg(OH)2↓
(4) 鹽跟另一種鹽反應生成兩種新鹽,例如:
2AgNO3+Na2CO3 === Ag2CO3↓+2NaNO3
也有例外,如:Al2(SO4)3 + 6NaHCO3 == 2Al(OH)3↓+ 6CO2↑+ 3Na2SO4。
(5) 不溶性碳酸鹽,高溫下可分解生成對應金屬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氣體。
①CaCO3 CaO + CO2↑, ②BaCO3 BaO + CO2↑;
②Cu2(OH)2CO3(綠色) 2CuO + H2O + CO2↑。
常見的鹽有NaCl、Na2CO3、NaHCO3、CuSO4、KMnO4、銨鹽等。它們的特性和重要用途如下:
①NaCl是食鹽的主要成分。粗鹽中除NaCl外,還有MgCl2、CaCl2等,這是粗鹽在空氣中易潮解的原因。
②Na2CO3俗名純鹼、蘇打,是白色粉末狀物質,易溶於水,其水溶液顯鹼性。自然界某些鹽湖出產的Na2CO3俗稱口鹼。碳酸鈉晶體的化學式為:Na2CO3•10H2O,在常溫時在乾燥的空氣中易風化而失去部分水份。
③NaHCO3是白色細小的固體,俗名小蘇打,能溶於水,但溶解度比Na2CO3小,其水溶液顯弱酸性。NaHCO3熱穩定性差,受熱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不管是Na2CO3還是NaHCO3都可與酸反應產生CO2氣體: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在飽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也可生成NaHCO3。
利用上述反應可以制備CO2,也可鑒別CO32-或HCO3-離子。NaHCO3在醫療上用於治療胃酸過多。
④CuSO4是一種白色固體,能溶於水,其水溶液呈藍色,硫酸銅晶體的化學式是CuSO4•5H2O是一種藍色晶體,俗稱膽礬或藍礬。膽礬受熱能失去結晶水,變為白色的CuSO4。
⑤銨鹽是含有銨根離子(NH4+)的鹽。NH4Cl、(NH4)2SO4、NH4NO3、NH4HCO3等都屬於銨鹽。銨鹽都可作氮肥,易溶於水。銨鹽都能與鹼微熱後反應產生NH3,如:
Ca(OH)2 + (NH4)2SO4 == CaSO4 + 2NH3↑+2H2O
2NH4H2PO4 + 3Ca(OH)2 == Ca3(PO4) 2↓(白色)+ 2NH3↑+ 6H2O
NH3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利用這一性質可檢驗含銨根離子(NH4+)的鹽。同時要注意銨鹽與鹼性物質如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混合使用,以免降低肥效。NH4HCO3在常溫下分解生成氨氣、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從而失去肥效。
⑥KMnO4是一種紫黑色的固體,易溶於水,其水溶液呈紫紅色,常用作消毒劑。高錳酸鉀與濃硫酸混合後,生成了具有極強氧化性的七氧化二錳,七氧化二錳遇酒精時,發生劇烈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使酒精燈點燃。
其反應方程式為:2KMnO4+ H2SO4 === K2SO4 + Mn2O7 + H2O。
(二) 溶液的酸鹼性與pH值的關系
1、酸鹼度的表示方法
酸鹼指示劑只能檢驗溶液是酸性還是鹼性,用PH值可以表示溶液的酸鹼性強弱程度,即表示溶液的酸鹼度。
2、pH值與溶液酸鹼性關系
pH值范圍通常在0~14之間。
pH=7時,溶液呈中性
pH<7時,溶液呈酸性;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強。
pH>7時,溶液呈鹼性;PH值越大,溶液的鹼性越強。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6647064.html?md=3
18
㈧ 請問怎麼判斷物質的酸鹼性
測試方法:
測酸鹼性可以用石蕊試液和酚酞,石蕊試液遇中性不變色,遇酸性變紅,遇鹼性變藍;酚酞遇中性、酸性均不變色,遇鹼性變成紅色。
測量酸鹼性的較精確方法是pH試紙,酸度計與中和滴定。其中pH試紙的精確度較差,一般只有一位,或沒有有效數字,酸度計的精確度可達2~3位有效數字,滴定則可以達到小數點後兩位。
隨著科學的進步,還可以使用ph計來測量酸鹼度,並且採用pH計能更好地控制化學反應,達到提高生產率和產品質量以及安全生產的目的。帶有自動記錄的pH測量系統還可對污染公害提供訴訟的證據。
強弱標度:
溶液酸性、中性或鹼性的判斷依據是:c(H+)和c(OH-)的相對大小.在任意溫度時溶液c(H+)>c(OH-)時呈酸性,c(H+)=c(OH-)時呈中性,c(H+)<c(OH-)時呈鹼性。
在標准溫度(25℃)和壓強下,pH=7的水溶液(如:純水)為中性,這是因為水在標准壓強和溫度下自然電離出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濃度的乘積(水的離子積常數)始終是1×10^(-14),且兩種離子的濃度都是1×10^(-7)mol/L。
pH小說明H+的濃度大於OH-的濃度,故溶液酸性強,而pH增大則說明H+的濃度小於OH-的濃度,故溶液鹼性強。所以pH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強;pH愈大,溶液的鹼性也就愈強。
酸鹼性--網路
㈨ 化學物質的酸鹼性怎麼判斷,我分不清那種屬於鹼,哪
對於簡單的無機含氧酸,可以先根據化學式寫出結構式或路易斯式 然後對電子對和中心原子電負性等等進行分析。
對有機物可以分析其各個集團的電子效應
比如對於甲胺和苯胺,苯基對於甲基有明顯的吸電子的誘導效應,因此苯胺形成的氨正離子正電荷集中,導致其不穩定,鹼性會下降。
甲胺再引入一個甲基時鹼性增強,但進一步引入鹼性又變弱,這是因為其鹼性還取決於與質子結合後的氨正離子是否容易溶劑化。(因為有機學得好,所以只能舉有機的例子了)
因此,對於較復雜的化合物沒那麼容易直接比較酸鹼性強弱的,影響其酸鹼性強弱的因素很多,還有場效應,氫鍵,空間位阻等。比較其酸鹼性還需要進一步實驗。
㈩ 化學物質的酸鹼性怎麼判斷,我分不清那種
一般說來,非金屬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水是中性)
大多數金屬氧化物是鹼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酸。
鹼性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鹼。
活潑非金屬的氣態氫化物的水溶液是無氧酸。
能電離出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鹽是鹼式鹽。
能電離出金屬離子和氫離子的鹽是酸式鹽。
強鹼弱酸鹽,其水溶液顯鹼性;
強酸弱鹼鹽,其水溶液顯酸性;
(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