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學反應的分類是什麼各種反應能夠發生的條件是什麼
無機化學中有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分別是
化合反應(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即多變一),
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即一變多),
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都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都屬於非氧化還原反應).
另一種根據電子轉移分為(適用於無機和有機化學):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有機化學中類別較多,有自由基反應,離子型反應;親電反應,親核反應;硝化反應,鹵化反應,磺化反應,氨化反應,醯化反應,氰化反應,加成反應,消去反應,取代反應,加聚反應,縮聚反應等.
『貳』 物質與什麼能發生化學反應
錫和不具有強氧化性的常見無機酸能發生置換反應,放出氫氣。錫與無機酸的作用很緩漫,與有機酸幾乎不發生作用。但是水中和蔬菜中的有機酸與錫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種毒性極大的錫甲烷,可損害中樞神經。
錫的化學性質是十分穩定的。它與水不會發生化學反應,即使讓它長期與潮濕空氣接觸,也只會在它的表面逐漸形成一層密密的氧化物薄膜,這層薄膜能防止錫的繼續氧化。
錫在加熱下與氧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錫。在高溫下,錫與氯作用,生成四氯化錫(氣體),與硫作用,生成硫化錫。
錫不與水作用,與鹽酸、硫酸、稀硝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錫、硫化亞錫和硝酸亞錫,與濃硝酸作用,生成二氧化錫,與濃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亞錫酸鈉。
『叄』 化學反應分為多少種啊
8種
1、取代反應
(1).能發生取代反應的官能團有:醇羥基(-OH)、鹵原子(-X)、羧基(-COOH)、 酯基(-COO-)、肽鍵(-CONH-)等。
(2).能發生取代反應的有機物種類如下圖所示:
2、加成反應
1.能發生加成反應的官能團:雙鍵、三鍵、苯環、羰基(醛、酮)等。
2.加成反應有兩個特點:
①反應發生在不飽和的鍵上,不飽和鍵中不穩定的共價鍵斷裂,然後不飽和原子與其 它原子或原子團以共價鍵結合。
②加成反應後生成物只有一種(不同於取代反應)。
說明:
1.羧基和酯基中的碳氧雙鍵不能發生加成反應。
2.醛、酮的羰基只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
3.共軛二烯有兩種不同的加成形式。
3、消去反應
(1).能發生消去反應的物質:醇、鹵代烴;能發生消去反應的官能團有:醇羥基、 鹵素原子。
(2).反應機理:相鄰消去 ,發生消去反應,必須是與羥基或鹵素原子直接相連的碳原子的鄰位碳上必須有氫原子,否則不能發生消去反應。如CH3OH,沒有鄰位碳原子,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4、聚合反應
(1).加聚反應:
烯烴加聚的基本規律:
(2).縮聚反應:
(1)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的縮聚,如合成聚酯纖維:
(2)醇酸的酯化縮聚:
此類反應若單體為一種,則通式為:
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單體,則通式為:
(3).氨基與羧基的縮聚:
(1)氨基酸的縮聚,如合成聚醯胺6:
(2)二元羧酸和二元胺的縮聚:
5、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
1.氧化反應就是有機物分子里「加氧」或「去氫」的反應。能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和官能團:烯(碳碳雙鍵)、醇、酚、苯的同系物、含醛基的物質等。
烯(碳碳雙鍵)、炔(碳碳叄鍵)、苯的同系物的氧化反應都主要指的是它們能夠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所氧化。
含醛基的物質(包括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的氧化反應,指銀鏡反應及這些物質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的反應。要注意把握這類反應中官能團的變化及化學方程式的基本形式。
2.還原反應是有機物分子里「加氫」或「去氧」的反應,其中加氫反應又屬加成反應。還原反應具體有:與氫氣的加成(如醛、酮)、硝基苯的還原。
6、酯化反應
(1).酯化反應的脫水方式:羧酸和醇的酯化反應的脫水方式是:「酸脫羥基醇脫氫」,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羥基跟醇分子中羥基上的氫原子結合成水,其餘部分結合成酯。這種反應的機理可通過同位素原子示蹤法進行測定。
(2)酚酯的形成不要求掌握,但在書寫同分異構體的時候需要考慮酚酯;酚酯的水解也要求掌握。
(3)酯的種類有:小分子鏈狀酯、環酯、聚酯、內酯、硝酸酯、酚酯。
7.水解反應
(1)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等
(2)從本質上看,水解反應屬於取代反應。
(3)注意有機物的斷鍵部位,如乙酸乙酯水解時是與羰基相連的C-O鍵斷裂。(蛋 白 質水解,則是肽鍵斷裂)
8、中和反應、裂化反應及其它反應
(1)醇、酚、酸分別與Na、NaOH、Na2CO3、NaHCO3的反應;顯色反應等。
(2)要注意醇、酚和羧酸中羥基性質的比較:(註:畫√表示可以發生反應)
羥基種類 重要代表物 與Na 與NaOH 與Na2CO3 與NaHCO3
醇羥基 乙醇 √ --- ---- ----
酚羥基 苯酚 √ √ √(不生成CO2) ----
羧基 乙酸 √ √ √ √
(3).顯色反應主要掌握:FeCl3遇苯酚顯紫色;濃硝酸遇含苯環的蛋白質顯黃色(黃蛋白實驗);碘水遇澱粉顯藍色。
『肆』 高二有機化學那些有機物能發生那些反應
有機化學其實是高中化學最簡單的,只要一入門,什麼復雜的問題都好辦,你是不是剛上高二呀!~我高三,學得最好的就是有機化學部分,你別去看資料,也別要什麼規律,就像你說的,參考書也很亂,規律編出來的那些都是虛的,看也沒用。
推斷題多做一點,不要求多,看懂就好,還有,看到很煩的化學式,首先不要害怕,一害怕就什麼也不會了。
你是在要規律,我就總結點給你好了:取代反應
(1).能發生取代反應的官能團有:醇羥基(-OH)、鹵原子(-X)、羧基(-COOH)、 酯基(-COO-)、肽鍵(-CONH-)等。
2、加成反應
1.能發生加成反應的官能團:雙鍵、三鍵、苯環、羰基(醛、酮)等。
2.加成反應有兩個特點:
①反應發生在不飽和的鍵上,不飽和鍵中不穩定的共價鍵斷裂,然後不飽和原子與其 它原子或原子團以共價鍵結合。
②加成反應後生成物只有一種(不同於取代反應)。
說明:
1.羧基和酯基中的碳氧雙鍵不能發生加成反應。
2.醛、酮的羰基只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
3.共軛二烯有兩種不同的加成形式。
3、消去反應
(1).能發生消去反應的物質:醇、鹵代烴;能發生消去反應的官能團有:醇羥基、 鹵素原子。
(2).反應機理:相鄰消去 ,發生消去反應,必須是與羥基或鹵素原子直接相連的碳原子的鄰位碳上必須有氫原子,否則不能發生消去反應。如CH3OH,沒有鄰位碳原子,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4、聚合反應
(1).加聚反應:
烯烴加聚的基本規律:
(2).縮聚反應:
(1)二元羧酸和二元醇的縮聚,如合成聚酯纖維:
(3).氨基與羧基的縮聚:
(1)氨基酸的縮聚,如合成聚醯胺6:
(2)二元羧酸和二元胺的縮聚:
5、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
1.氧化反應就是有機物分子里「加氧」或「去氫」的反應。能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和官能團:烯(碳碳雙鍵)、醇、酚、苯的同系物、含醛基的物質等。
烯(碳碳雙鍵)、炔(碳碳叄鍵)、苯的同系物的氧化反應都主要指的是它們能夠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所氧化。
含醛基的物質(包括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的氧化反應,指銀鏡反應及這些物質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的反應。要注意把握這類反應中官能團的變化及化學方程式的基本形式。
2.還原反應是有機物分子里「加氫」或「去氧」的反應,其中加氫反應又屬加成反應。還原反應具體有:與氫氣的加成(如醛、酮)、硝基苯的還原。
6、酯化反應
(1).酯化反應的脫水方式:羧酸和醇的酯化反應的脫水方式是:「酸脫羥基醇脫氫」,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羥基跟醇分子中羥基上的氫原子結合成水,其餘部分結合成酯。這種反應的機理可通過同位素原子示蹤法進行測定。
(2)酚酯的形成不要求掌握,但在書寫同分異構體的時候需要考慮酚酯;酚酯的水解也要求掌握。
(3)酯的種類有:小分子鏈狀酯、環酯、聚酯、內酯、硝酸酯、酚酯。
7.水解反應
(1)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等
(2)從本質上看,水解反應屬於取代反應。
(3)注意有機物的斷鍵部位,如乙酸乙酯水解時是與羰基相連的C-O鍵斷裂。(蛋 白 質水解,則是肽鍵斷裂)
8、中和反應、裂化反應及其它反應
(1)醇、酚、酸分別與Na、NaOH、Na2CO3、NaHCO3的反應;顯色反應等。
(2)要注意醇、酚和羧酸中羥基性質的比較:(註:畫√表示可以發生反應)
羥基種類 重要代表物 與Na 與NaOH 與Na2CO3 與NaHCO3
醇羥基 乙醇 √ --- ---- ----
酚羥基 苯酚 √ √ √(不生成CO2) ----
羧基 乙酸 √ √ √ √
(3).顯色反應主要掌握:FeCl3遇苯酚顯紫色;濃硝酸遇含苯環的蛋白質顯黃色(黃蛋白實驗);碘水遇澱粉顯藍色。
要自己熟記每個冠能團的性質,才能不變應萬變
『伍』 高中化學中,只能和液溴發生反應的有哪些
1.
苯和液溴製取溴苯
2.
甲苯和液溴反應發生甲基上和苯環上的取代反應
3.
與烯烴炔烴反應
『陸』 什麼是化學反應反應有哪些類型
化學反應的實質即反應物化學鍵的斷裂,生成物化學鍵的形成過程。化學反應大多涉及能量變化。從原子的角度分析,化學反應過程就是原子(原子團)的重新排列組合。也有些化學反應的發生是因為電子的轉移或是在水溶液中的離子交換(即離子反應)。
化學反應四種基本類型: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復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去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按是否有電子轉移劃分(正負化合價的升降):非氧化還原反應(反應中沒有發生電子轉移),氧化還原反應(發生電子轉移)
按是否有離子參加劃分:離子反應(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進行反應),分子反應(非離子反應)
按反應進行程度劃分:可逆反應(在同一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同時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不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只能單向進行的反應)
按反應的熱效應劃分:放熱反應(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吸熱反應(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
『柒』 發生化學反應的有哪些物質,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太籠統了
應該有的放矢,如
鈉的化學性質
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很容易失去。因此,鈉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主要表現在:
1.鈉跟氧氣的反應
在常溫時4Na+O2=2Na2O (白色)
在點燃時2Na+O2=Na2O2(淡黃色)
過氧化鈉比氧化鈉穩定。 氧化鈉可以和氧氣化合成為過氧化鈉。
2Na2O+O2=2Na2O2
2.鈉能跟鹵素、硫、磷、氫等非金屬直接發生反應,生成相應的化合物,如
2Na+Cl2=2NaCl
2Na+S=Na2S(硫化鈉)(跟硫化合時甚至發生爆炸。)
3.鈉跟水的反應
2Na+2H2O=2NaOH+H2↑
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所以它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離態存在,因此,在實驗室中通常將鈉保存在煤油或石蠟油里。(原因:1、ρ Na>ρ煤油 Na與煤油不發生化學反應)
在燒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幾滴酚酞溶液,然後把一小塊鈉放入水中。通過此現象:1、ρ Na<ρ H2O 2、Na的性質活潑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3、反應釋放出熱量,放出的熱使鈉熔成小球4、反應後得到的溶液顯鹼性。
鈉由於此反應劇烈,能引起氫氣燃燒,所以鈉失火不能用水撲救,必須用乾燥沙土來滅火。鈉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可以從一些熔融的金屬鹵化物中把金屬置換出來。由於鈉極易與水反應,所以不能用鈉把居於金屬活動性順序鈉之後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鈉還能與鉀、錫、銻等金屬生成和金,鈉鉀合金在常溫下是液體。金屬鈉與汞反應生成汞齊,這種合金是一種活潑的還原劑,在許多時候比純鈉更適用。鈉離子能使火焰呈黃色,可用來靈敏地檢測鈉的存在
『捌』 高中有機化學反應的類型有哪些反應類型
取代反應 加成反應 消去反應 聚合反應 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 酯化反應 水解反應 一、取代反應 1.概念:有機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 2.能發生取代反應的官能團有:醇羥基(-OH)、鹵原子(-X)、羧基(-COOH)、 酯基(-COO-)、肽鍵(-CONH-)等。 二、加成反應 1.能發生加成反應的官能團:雙鍵、三鍵、苯環、羰基(醛、酮)等。 2.加成反應有兩個特點:①反應發生在不飽和的鍵上,不飽和鍵中不穩定的共價鍵斷 , 然後不飽和原子與其它原子或原子團以共價鍵結合。②加成反應後生成物只有一種(不同於取代反應,還會有鹵化氫生成)。 說明1.羧基和酯基中的碳氧雙鍵不能發生加成反應。 2.醛、酮的羰基只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 3.共軛二烯烴有兩種不同的加成形式。 三、消去反應 1.概念:有機物在適當的條件下,從一個分子中脫去一個小分子(如水、HX等),生成不飽和(雙鍵或三鍵)化合物的反應。如:實驗室制乙烯。 2.能發生消去反應的物質:醇、鹵代烴;能發生消去反應的官能團有:醇羥基、鹵素原子。 3.反應機理:相鄰消去 四、聚合反應 聚合反應是指小分子互相作用生成高分子的反應。聚合反應包括加聚和縮聚反應。 1.加聚反應:由不飽和的單體加成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應。反應是通過單體的自聚或共聚完成的。加聚反應的復習可通過類比、概括,層層深入,尋求反應規律的方法復習。 能發生加聚反應的官能團是:碳碳雙鍵。 聚反應的實質是:加成反應。 加聚反應的反應機理是:碳碳雙鍵斷裂後,小分子彼此拉起手來,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五、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 1. 氧化反應就是有機物分子里「加氧」或「去氫」的反應。能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和官能 團:烯(碳碳雙鍵)、炔(碳碳三鍵)、醇、酚、苯的同系物、含醛基的物質等。 烯(碳碳雙鍵)、炔(碳碳三鍵)、苯的同系物的氧化反應都主要指的是它們能夠 使酸性 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所氧化。 醇可以被催化氧化(即去氫氧化)。其氧化機理可以表示如下: 六、酯化反應 Ⅰ.酯化反應的脫水方式:羧酸和醇的酯化反應的脫水方式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羥基跟 醇分子中羥基上的氫原子結合成水,其餘部分結合成酯。這種反應的機理可通過同位素原子示蹤法進行測定。 七.水解反應 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鹵
1/2頁
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等。 注意:1從本質上看,水解反應屬於取代反應。 2.注意有機物的斷鍵部位,如乙酸乙酯水解時是與羰基相連的C-O鍵斷裂。(蛋白 質水解,則是肽鍵斷裂)
『玖』 化學反應種類有哪些
有五種主要化學反應如下所示:
異構化:(A → B) :化合物形成結構重組而不改變化學組成物。
化學合成:化合反應
簡記為:A + B = C:二種以上元素或化合物合成一個復雜產物。(即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新物質的反應。)
化學分解:分解反應
簡記為:A = B + C :化合物分解為構成元素或小分子。 (即化合反應的逆反應。它是指一種化合物在特定條件下分解成兩種或兩種以上較簡單的單質或化合物的反應。)
置換反應(單取代反應)
簡記為:A+BC=B+AC :表示額外的反應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一個元素。(即指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置換關系是指組成化合物的某種元素被組成單質的元素所替代。置換反應必為氧化還原反應,但氧化還原反應不一定為置換反應。)
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單質的類別,置換反應有以下4種情況:
①較活潑的金屬置換出較不活潑的金屬或氫氣
②較活潑的非金屬置換出較不活潑的非金屬
③非金屬置換出金屬
④金屬置換出非金屬
(詳細請見置換反應詞條……)
復分解反應(雙取代反應)
簡記為:AB+CD=AD+CB :在水溶液中(又稱離子化的)兩個化合物交換元素或離子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即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復分解反應的本質是溶液中的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如水)、難溶的物質或揮發性氣體,而使復分解反應趨於完成。酸、鹼、鹽溶液間發生的反應一般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而形成的,即參加反應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發生電離離解成自由移動的離子,離子間重新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鹼、鹽溶液間的反應一般是復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是離子或者離子團的重新組合,因為此類反應前後各元素的化合價都沒有變化,所以復分解反應都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當然還有更多復雜的情形,但仍可逐步簡單化而視為上述反應類別的連續反應。 化學反應的變化多端難以建立簡單的分類標准。 但是一些類似的化學反應仍然可以歸類,譬如:
歧化反應 :
指的是同一物質的分子中同一價態的同一元素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同一價態的元素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發生了「化合價變化上的分歧」,有些升高,有些降低。發生歧化反應的元素必須具有相應的高價態和低價態化合物,歧化反應只發生在中間價態的元素上。氟(F2)無歧化作用,因為氟元素電負性最大,無正化合價,只有負化合價。
自身氧化還原反應與歧化反應均屬同種物質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歧化反應是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的一種,但自身氧化還原反應卻不一定都是歧化反應。
歸中反應(反歧化反應):
指的是物質中不同價態的同種元素之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即同一元素的價態由反應前的高價和低價都轉化成反應以後的中間價態,在化學反應中元素的價態變化有個規律:只靠攏,不交叉。因此元素的高價和低價都只能向中間靠攏。歸中反應和歧化反應是兩個『相反』的過程,這兩種反應都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有機反應:指以碳原子化合物為主的各種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指兩化合物間的電子轉移(如:單取代反應和燃燒反應)
燃燒反應(初中化學書上也叫氧化反應):指受質和氧氣的反應
『拾』 什麼東西和什麼東西會產生化學反應
2NH4Cl+Ba(OH)·8H2O=BaCl2+2NH3+12H2O
因為這個反應是吸熱反應,這個就是所謂的冷包的化學反應
(1)磷鈣相剋:經常採用的牛奶加漢堡包或三明治配膳就十分不恰當。因為牛奶里含有大量的鈣,而瘦肉里則含磷,這兩種營養素不能同時吸收,醫學界稱之為磷鈣相剋。
(2)草酸與鈣相剋:豆腐不宜與菠菜同吃,是因為菠菜中含有草酸較多,易與豆腐中的鈣結合成不溶性鈣鹽,不能為人體吸收。又如含鈣豐富的海帶、發菜不宜與花菜、厚皮菜等同吃,因後者含草酸較多,兩者混合食用則使鈣的吸收率大幅度下降。
(10)只能發生的化學反應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反應中常伴有發光、發熱、變色、生成沉澱物等。判斷一個反應是否為化學反應的依據是反應是否生成新的物質。根據化學鍵理論,又可根據一個變化過程中是否有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來判斷其是否為化學反應。
物質中不同價態的同種元素之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即同一元素的價態由反應前的高價和低價都轉化成反應以後的中間價態,在化學反應中元素的價態變化有個規律:只靠攏,不交叉。因此元素的高價和低價都只能向中間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