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性廢物如何處理
(1)焚燒法。對可燃性廢液,可置於燃燒爐中燃燒,若量少可選擇室外安全的地方燃燒;對難燃燒的廢液,可與可燃性物質混合燃燒,或噴入配有助燃器的焚燒爐中燃燒;對燃燒後可產生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的廢液,可用配有洗滌器的焚燒爐燃燒,或用鹼液洗滌燃燒廢氣以除去有害氣體;對廢渣,可溶於可燃性溶劑中燃燒。
(2)吸附法。用活性炭、硅藻土、礬土、層片狀織物、聚丙烯、聚酯片、氨基甲酸乙酯泡麵塑料、稻草屑、鋸末等吸附劑充分吸附有害成分後,與吸附劑一起焚燒。
(3)溶劑萃取法。對含水的低濃度廢液,可用與水不相混溶的正己烷等揮發性溶劑萃取,分離出溶劑後焚燒。
(4)蒸餾法。利用廢液中各組分的沸點不同,採用蒸餾或分餾的方法除去有害成分。
(5)中和法。通過酸鹼中和反應,調pH值至中性。
(6)沉澱法。加入合適的沉澱劑,並控制溫度、pH值等條件,使有害成分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沉澱物或聚合物除去。
(7)水解法。對有機酸或無機酸的酯、某些有機磷化合物等易水解的物質,可加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鈣,在室溫或加熱下水解。若水解產物無害,可中和、稀釋後排放;若水解產物有害,可用吸附等適當的方法處理後再排放。
(8)氧化法。加入合適的氧化劑,如臭氧、含氯化合物等,使有害成分轉化成無害或危害較小的物質。
(9)還原法。對重金屬,可加入合適的還原劑,如鐵屑、銅屑、硫酸亞鐵、亞硫酸氫鈉和硼氫化鈉等,使之轉化成易分離除去的形式。
2. 化學葯劑用剩後怎麼處理
用剩的也不能放回原試管,因為會造成葯品污染。應該放入回收容器中處理掉。
較為人性化的處理也只是將剩餘「固體葯品」用另外的容器儲藏起來。而「液體葯品」一般不能再次儲存了,因為受到的「污染」程度已經影響到質量了會影響到實驗的效果。
3. 化學性醫療廢物如何處理
通過飛秒檢測發現化學性醫療廢物包括以下分類和處理方法:
醫療垃圾是指接觸過病人血液、肉體等,而由醫院生產出的污染性垃圾。醫院廢物是指醫院所有需要丟棄、不能再利用的廢物,包括生物性的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生活垃圾。 醫療廢物包含醫療垃圾,醫療垃圾屬於醫療廢物一部分。但很多地方醫療垃圾也叫做醫療廢物。
醫療垃圾成分復雜,包括:易感性垃圾、病理性垃圾、銳器性垃圾、葯物性垃圾、基因毒性垃圾、化學性垃圾、放射性垃圾等。由於醫療垃圾中存在著傳染性病菌、病毒、化學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質,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化學性廢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的化學物品。主要包括醫學影像室、實驗室廢棄的化學試劑。廢棄的過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學消毒劑。廢棄的汞血壓計、汞溫度計。
化學性廢物處理:批量的廢化學試劑、廢消毒劑及含有汞的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報廢時,應先到預防與感染管理辦公室登記後,預防與感染管理辦公室再交由專門機構進行處置。
4. 廢棄化學品的處置方法
廢棄化學品的處置方法?在本期合規解讀中,我們將從定義、法律法規依據、現狀、處置方式等方面為大家系統介紹廢棄化學品相關技術內容,進而使大家對廢棄化學品有更深了解。
一、定義
在國標《廢棄化學品術語》(GB/T 29329-2012)中,對廢棄化學品做了定義,是指丟棄的、廢棄不用的、不合格的、過期失效的化學品,也包括包裝化學品的容器,即包裝袋、包裝桶、試劑瓶、氣體鋼瓶等。需要注意的是,廢棄化學品應與我們之前提到的危險廢物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應加以區分。
廢棄化學品的特點包括來源廣泛、數量大;品種繁多、特性復雜;監管難度大、處置技術復雜; 對人體和環境均具有高危害性以及具備一定的資源可利用性等。正是因為這些特點,需要對廢棄化學品進行處理或處置,其中處理方式為通過一種或多種物理、化學、生物手段,將廢棄物中對人體或環境有害的物質轉化為無害成分,或轉化為毒性較小的物質的過程;而處置方式為將廢物焚燒和用其他改變廢棄物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的方法,達到減少已產生的廢棄物數量、縮小廢棄物體積、減少或者消除其危險成分的活動,或者將廢棄物最終置於符合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場所或者設施的活動。為了避免贅述,在下文中,對「處理」及「處置」不做概念性區分,統一稱為「處置」。
二、法律法規及標准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技術標准科技創新規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等系列文件中均指出應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廢棄物處置等列入重點領域,並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因此,廢棄化學品的處置對於企業及相關機構而言,是無法迴避的難題。在本文中,我們將為大家列出相關的主要法律法規及標准,以供參考。
1. 廢棄化學品處置的相關法律法規
在多部法律法規中明確提出了廢棄化學品處置的相關規定,從而使廢棄化學品處置行為做到有法可依。這些文件既是監管者的執法依據,也是相關企業或機構的參考依據。主要的法律法規如表1所示。
5. 實驗室處理化學廢物的一般方法
每個質檢中心,實驗室等都有需要處理的有機無機廢液,主要包括:實驗操作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強酸、強鹼、有機溶液,清洗各種實驗用具和設備 (各種玻璃容器、進樣瓶、制樣設備等)時產生的廢液和設備冷卻裝置(如各種蒸餾冷卻裝置、儀器設備冷卻裝置等)產生的廢液,而且量還不同於一般的大學實驗室,累積起來也不少,我們應該如何處理這些廢液呢?
燃燒?但是,燃燒過程中會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回收?有的溶劑回收是不是比較麻煩?不然怎麼有的工廠怎麼就直接倒掉了?
倒掉?如果倒入下水道,地下水都是這樣污染了,誰還敢喝水?
這些廢液應按其性質、成分等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廢液可以回收利用其中有用的物質,有的可以直接排至外部排水管網,有的則採用適當方法處理,然後再排外部管網。
一、廢液處理原則
對高濃度廢酸、廢鹼液要經中和至中性時排放。對於含少量被測物和其他試劑的高濃度有機溶劑應回收再用。用於回收的高濃度廢液應集中儲存,以便回收;低濃度的經處理後排放,應根據廢液性質確定儲存容器和儲存條件,不同廢液一般不允許混合,避光、遠離熱源、以免發生不良化學反應。廢液儲存容器必須貼上標簽、寫明種類、儲存時間等。
二、實驗室廢液處理的基本方法
1、無機實驗廢液處理的一些方法
(1)無機實驗中通常產生大量的廢液是廢酸液。廢酸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網紗或玻璃纖維過濾,濾液中加鹼中和,調pH至6—8後就可排出。
(2)無機實驗中含鉻廢液量最大的是廢鉻酸洗液。這可以用高錳酸鉀氧化法使其再生,繼續使用。少量的廢鉻酸洗液可加入廢鹼液或石灰石使其生成氫氧化鉻沉澱,將此廢渣埋於地下。
(3)氰化物是劇毒物質,含氰廢液必須認真處理。少量的含氰廢液可先加氫氧化鈉調pH>10,再加入幾克高錳酸鉀使CN根氧化分解。量大的含氰廢液可用鹼性氯化法處理。先用鹼調至PH>10,再加入漂白粉,使CN根氧化成氰酸鹽,並進一步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氮氣。
(4)含汞鹽廢液應先調DH至8-10後,加適當過量的硫化鈉,而生成硫化汞沉澱,加硫酸亞鐵而生成硫化弧鐵沉澱,從而吸附硫化汞共沉澱下來。靜置後分離,再離心,過濾:清液含汞量可降到0.02mg/L以下排放。
(5)含重金屬離子的廢液,最有效和最經濟的處理方法是:加鹼或者硫化鈉把重金屬離子變成難溶性的氫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澱下來,從而過濾分離。
6. 化學性廢物是怎樣處理的
1、焚燒方法。可燃廢液可在燃燒爐內燃燒,量小的可在室外安全的地方燃燒;不可燃廢液可與可燃物混合或用燃燒器噴入焚燒爐。
可生產有害氣體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化氫等經燃燒後,即可燃燒。在裝有洗滌器的焚燒爐內燃燒,或用鹼液洗滌、燃燒廢氣以除去有害氣體;對於廢渣,可在易燃溶劑中溶解和燃燒。
2、吸附法。活性炭、硅藻土、鋁土礦、疊層織物、聚丙烯、聚酯片材、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草屑、鋸末等吸附劑與吸附劑一起被充分吸收和燃燒。
3、溶劑萃取法。對於低濃度含水廢水,可採用正己烷等不與水混溶的揮發性溶劑萃取,分離溶劑後焚燒。
4、蒸餾法。利用廢液中各組分的不同沸點,通過蒸餾或分餾去除有害組分。
5、中和法。酸鹼中和反應將酸鹼值調節到中性。
6、沉澱法。加入合適的沉澱劑,控制溫度和pH值,可以將有害成分去除到低溶解性的沉澱物或聚合物中。
7、水解法。在室溫或加熱條件下,可以加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鈣來水解容易水解的物質,如有機酸或無機酸的酯和一些有機磷化合物。如果水解產物無害,可以中和、稀釋和排放。如果水解產物有害,可在排放前通過吸附和其它適當方法進行處理。
8、氧化法。添加適當的氧化劑,如臭氧和氯化化合物,可以將有害成分轉化為無害或有害程度較低的物質。
9、還原法。對於重金屬,可添加適當的還原劑,如鐵屑、銅屑、硫酸亞鐵、亞硫酸氫鈉和硼氫化鈉,以將其轉化為易於分離和去除的形式。
10、化學處理:化學處理是採用化學方法破壞固體廢物中的有害成分,從而達到無害化,或將其轉變成為適於進一步處理、處置的形態。其目的在於改變處理物質的化學性質,從而減少它的危害性。這是危險廢物最終處置前常用的預處理措施,其處理設備為常規的化工設備。
7. 醫療廢棄物怎麼處置
醫療廢棄物處置方法有下面幾種:
一、衛生填埋法
衛生填埋法是將垃圾埋入地下,通過微生物長期的分解作用,使之分解為無害的物質。醫療廢物的填埋系統如果沒有防滲措施,各種有毒物質、病原體、放射性物質等會隨雨水滲入土壤,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及人類健康。
因此,衛生填埋場需經過科學的選址,並用粘土、高密度聚乙烯等材料鋪設防滲層,還必須設置填埋氣的收集和輸出管道,所以採用填埋處理法必須非常慎重,一定按有關規定對醫療廢物進行嚴格的預處理。
8. 化學廢料的處理
不知道是肥料還是廢料^^!
都告訴你吧:
==============================
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及工業廢碴排放量特別巨大。北京市日排放量達1.5萬噸。武漢市僅武泰閘垃圾場日處理量達2000噸,整個武漢市有類似垃圾場6~7座。全國年產垃圾量達1.5億t左右,且增長率約為9%[10]。目前我國垃圾及工業廢碴的主要處理方法是填埋。每年因處理垃圾要佔用大量耕地。利用地下采空場填埋垃圾,是緩解耕地緊缺與填埋大量佔用耕地這對矛盾的一種良好辦法。
將生活垃圾及工業廢碴填埋到離城市近或充填料嚴重不足的礦山,既可經濟地充填處理采空場,又填埋了垃圾,是件兩全其美的事情。
盡管我國目前正在發展垃圾焚燒技術,但是我國垃圾成份不同於國外,灰、土等不可燃成分佔垃圾含量的60%以上。因此,在今後一段時期內垃圾填埋仍將成為我國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法。為了節省土地,在采空場填埋垃圾具有廣闊的前景。尤其埋藏條件較好,節理裂隙不發育或貫通性差的采空場,適當圍護、封閉後,將是放射性工業廢碴—核廢料、化學廢料的理想填埋場所之一。
1996年以前俄羅斯曾堆積6.4億m3核廢料,部分處於固態,其中含活性放射性約1.5GCi(1Ci=37G次衰變/s。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放射的泄漏值才為50~250MCi)。為了修建地下洞穴埋藏核廢料,防止放射線泄漏,俄羅斯科學院曾做了大量艱苦研究,耗費了巨額研究、建設資金。當今世界用地下洞穴埋藏核廢料的趨勢正在上升,如瑞典、德國、美國、英國、西班牙、比利時等國家都建成了一座或多座地下洞穴[3]。
-----------------------------------------------
固體廢物處置技術[轉帖]
固體廢物的處理和利用總的原則是先考慮減量化、資源化,以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與排放量,後考慮適當處理以加速物質循環,不論前面處理的如何完善,總要殘留部分物質,因此,最終處置是不可少的。
1、減量化法
據粗略統計,目前我國礦物資源利用率僅50~60%,能源利用率僅為30%,大約有40~50%沒有發揮生產效益就變成廢物,既污染環境,又浪費大量寶貴資源,其它行業也是如此。因此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固體廢物產生大有可為。減量化一般有一下三種方法:
1)通過改變產品設計,開發原材料消耗少、包裝材料省的新產品,並改革工藝強化管理,減少浪費,以減少產品的單位耗量。
2)提高產品質量,延長產品壽命,盡可能減少產品廢棄的幾率和更換次數。
3)開發可多次重復使用的製品,使製成品循環使用以取代只能使用一次的製成品,如包裝食品的容器和瓶類。
2、資源化法
資源化法是通過各種方法從固體廢物中回收或製取物質和能源,將廢物轉化為資源,即轉化為同一產業部門或其它產業部門新的生產要素,同時達到保護環境的方法。其具體利用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作工業原材料:如從尾礦和廢金屬渣中回收金屬元素。南京礦務局等單位利用含鋁量高、含鐵量低的煤矸石製作鋁銨釩、三氧化二鋁、聚合鋁、二氧化硅等產品,從剩下余濾液中提取鉬、鎵、鈾、釩、鍺等稀有金屬。
2)回收能源:我國每年排放的煤矸石中,有3000多萬噸熱值在6276kJ/kg以上,可作沸騰爐燃料用於發電,全國已有2000多台沸騰爐,每年可節約大量優質煤。鶴崗、本溪等地還用煤矸石製造煤氣,回收能源。此外,還有垃圾填埋、焚燒回收能源及有機廢物分解回收燃料油、煤氣及沼氣等回收能源的方法。
3)作土壤改良劑和肥料:實踐證明,用粉煤灰改良土壤,對酸性土、粘性土和弱鹽鹼地都有良好效果,可使糧食增產10-30%。對水果、蔬菜也有增產效果。德國研究了用銅礦渣粉作肥料進行盆栽和大田的銅肥肥效試驗,結果表明:凡施用銅礦渣粉的都增產。許多試驗和實踐表明:硫鐵礦渣內含有多種有色金屬,可作為綜合微量元素肥料,同樣產生明顯的效果。
4)直接利用:如各種包裝材料直接利用。
5)作建築材料:利用礦渣、爐渣和粉煤灰等可製作水泥、磚、保溫材料等各種建築材料,也可作道路和地基的墊層材料。
我國傳統的牆體材料是粘土磚,每年生產1億塊磚需挖良田100畝,用煤1萬噸。我國每年的磚產量達數千億塊。這對我國寶貴的耕地是一個不小的威脅,而各種固體廢物大部分可以在建築材料生產方面找到途徑,這對於保護土地資源,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3、處理法
固體廢物通過物理的、化學的、生物化學的方法,使其減容化、無害化、穩定化和安全化,以加速物質在環境中的在循環,減輕或消除環境污染。
l 物理處理:物理處理是通過濃縮或相變化改變固體廢物的結構,使之成為便於運輸、貯存、利用和處置的形態。物理處理方法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增稠、吸附、萃取等。物理處理也往往作為回收固體廢物中有用物質的重要手段加以採用。
l 化學處理:化學處理是採用化學方法破壞固體廢物中的有害成分達到無害化,或將其轉變成為適於進一步處理、處置的形態。由於化學反應條件復雜,影響因素較多,故化學處理方法通常只用在所含成分單一或所含幾種化學成分特性相似的廢物處理方面。對於混合廢物,化學處理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化學處理方法包括氧化、還原、中和、化學沉澱和化學溶出等。有些有害固體廢物,經過化學處理還可能產生富含毒性成分的殘渣,還須對殘渣進行解毒處理或安全處置。
l 生物處理: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體廢物中可降解的有機物,從而達到無害化和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經過生物處理,在容積、形態、組成等方面,均發生重大變化,因而便於運輸、貯存、利用和處置。生物處理方法包括好氧處理、厭氧處理、兼性厭氧處理。與化學處理方法相比生物處理在經濟上一般比較便宜,應用也相當普遍,但處理過程所需時間較長,處理效率有時不夠穩定。
(1)堆肥化:它是依*自然界廣泛分布的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人為地促進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向穩定的腐殖質的生物轉化過程。堆肥化的產物稱作堆肥,是一種具有改良土壤結構,增大土壤容水性、減少無機氮流失、促進難溶磷轉化為易溶磷、增加土壤緩沖能力和化學肥料的肥效等多種功效的廉價、優質土壤改良肥料。
根據堆肥化過程中微生物對氧的需求關系可分為厭氧堆肥與好氧堆肥兩種方法。好氧堆肥因其具有堆肥溫度高、基質分解比較徹底、堆制周期短、異味小等優點而被廣泛採用。按照堆肥方法的不同,好氧堆肥又可分為露天堆肥和快速堆肥兩種方法。
現代化堆肥生產通常由前處理、主發酵(一次發酵)、後發酵(二次發酵)、後處理、貯藏等五個工序組成。其中主發酵是整個生產過程的關鍵,應控制好通風、溫度、水分、碳氮比、碳磷比及pH等發酵條件。
(2)沼氣化:沼氣化亦稱厭氧發酵,是固體廢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有機物在人為控制的溫度、濕度、酸鹼度的厭氧環境中經多種微生物的作用生成可燃氣體的過程。該技術在城市下水污泥、農業固體廢物、糞便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它不僅對固體廢物起到穩定無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生產一種便於貯存和有效利用的能源。據估計我國農村每年產農作物秸桿5億多噸,若用其中的一半製取沼氣,每年可生產沼氣500~600億m3。由此可見,沼氣化技術是控制污染、改變農村能源結構的一條重要途徑。
(3)廢纖維素糖化技術:廢纖維糖化是利用酶水解技術使之轉化成單體葡萄糖,然後可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化工原料或生化反應轉化為單細胞蛋白質或微生物蛋白。
據估計,世界纖維素年凈產量約1000億噸,廢纖維素資源化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世界課題。日本、美國已成功地開發了廢纖維糖化工藝流程。目前在技術上可行,經濟效益還需論證。如何開發成本低的處理方法,尋找更好的酶種,提高酶的單位生物分解能力,改善發酵工藝等問題有待進一步探索。
(4)廢纖維素飼料化-生產單細胞蛋白技術:該技術不需要糖化工序,而是將廢纖維經微生物作用,直接生產單細胞蛋白或微生物蛋白。目前,廢纖維素飼料化-生產單細胞蛋白技術是可行的,但在經濟上要有競爭性,仍有許多課題有待解決。
(5)細菌浸出:化能自養細菌將亞鐵氧化為高鐵(三價鐵)、將硫及還原性硫化物氧化為硫酸從而取得能源,從空氣中攝取二氧化碳、氧以及水中其它微量元素(如N、P等)合成細胞質。這類細菌生長在簡單的無機培養基中,並能耐受較高金屬離子和氫離子濃度。利用化能自養菌的這種獨特生理特性,從礦物料中將某些金屬溶解出來,然後從浸出液中提取金屬的過程,通稱為細菌浸出。該法主要用於處理如銅的硫化物和一般氧化物(Cu2O、CuO)為主的銅礦和鈾礦廢石,回收銅和鈾。對錳、砷、鎳、鋅、鉬及若干稀有元素也有應用前景。目前,細菌浸出在國內外得到大規模工業應用。
l 熱處理:熱處理是通過高溫破壞和改變固體的組成和結構,同時達到減容、無害化或綜合利用的目的。熱處理方法包括焚化、熱解、濕式氧化以及焙燒、燒結等。
(1)焚燒處理:焚燒處理即在高溫(800~1000℃)下,把固體中的可燃成分轉化為惰性殘渣,同時回收熱能,這對於處於能源危機的世界來說無疑是有重要作用的,也是近些年來這項技術在發達國家得以廣泛應用的原因。通過燃燒,可使固體廢物進一步減容,城市垃圾經燃燒後可減小體積80-90%,重量將減低75-80%,同時可以較徹底的消滅各種病原體,消除腐化源。相比之下,燃燒處理具有:<1>焚燒佔地小;<2>焚燒對垃圾處理徹底,殘渣二次污染危險小;<3>焚燒操作是全天候的不受天氣影響;<4>焚燒可安裝在接近垃圾源的地方,節約運輸費用;<5>焚燒的適用面廣,除城市垃圾以外的許多城市廢物也可採用焚燒方法進行凈化。但是,燃燒處理也有明顯缺陷,首先,仍然存在二次污染,燃燒仍然要排出灰渣、廢氣。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二惡英」,其毒性比氰化物大1000倍,使人憂心忡忡;其次是單位投資和處理運轉成本較高;再次,就是對廢物有一定要求,即要求其熱值至少大於4000kJ/kg。因此,對經濟不發達國家來說,城市垃圾幾乎達不到此要求,故很難普遍推廣使用。
燃燒一般要經過脫水、脫氣、起燃、燃燒、熄滅等過程。控制此過程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即時間、溫度和燃料與空氣混合的湍流混合程度(習慣稱三T)。一般認為,燃燒時間與固體廢物粒度的平方近似成正比,粒度越細,其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愈大,燃燒進行就越快,廢物停留時間就越短。另外,燃燒中氧氣濃度越高,燃燒速度和質量就愈高,因此,必須使燃料中有足夠的空氣流動,燃料與空氣的湍流混合度越高,對燃燒的進行越有利。
一般來講,燃燒的工藝包括固體廢物的貯存、預處理、進料系統、燃燒室、廢氣排放與污染控制、排渣、監控測試,能源回收等12大系統。
(2)熱解:熱解是將有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500~1000℃)加熱,使之分解為氣、液、固三類產物,氣態的有氫、甲烷、碳氫混合物、一氧化碳等可燃氣體;液態的有含甲醇、丙酮、醋酸、乙醛等成分的燃料油;固態的主要為固體碳。該法的主要優點是能夠將廢物中的有機物轉化為便於貯存和運輸的有用燃料,而且尾氣排放量和殘渣量較少,是一種低污染的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3)濕式氧化:濕式氧化又稱濕式燃燒法。它是指有機物料在有水介質存在的條件下,加以適當的溫度和壓力所進行的快速氧化過程。有機物料應為流動狀態,可以用泵加入濕式氧化系統。由於有機物的氧化過程是放熱過程,所以,反應一旦開始,就會在有機物氧化放出的熱量作用下自動進行,而不需要投加輔助燃料。排放的尾氣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碳、氮、過剩的氧氣和其它氣體,液相中包括殘留的金屬鹽類和未完全反應的有機物。有機物的氧化程度取決於反應溫度、壓力和廢物在反應器內的停留時間。增加溫度和壓力可以加快反應速度,提高COD的轉化率,但溫度最高不能超過水的臨界溫度。
l 微波處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微波技術在放射性廢物處理、土壤去污、工業原油、污泥等的處理方面可以成功地應用。目前雖還只是處於實驗室的研究階段,但有關專家指出,微波技術在以後肯定能發揮其廢物處理方面應用的潛力。
http://www.defence.org.cn/aspnet/vip-usa/uploadfiles/2006-1/2006125141540329.pdf
http://co.163.com/neteaseivp/resource/paper/detail.jsp?pk=83825
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upfile/20051116124944.pdf
9. 醫療廢棄物的分類和處置是什麼
醫療廢棄物的分類和處置是:
醫療垃圾成分復雜,根據《醫療廢物分類目錄》,醫療垃圾分類有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病理性廢物、化學性廢物、葯物性廢物等。
感染性廢物:可攜帶病原微生物具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例如病人的血液、體液、排泄物等。
病理性廢物:診療過程當中所產生的人體廢棄物和醫學實驗動物屍體。
損傷性廢物:能刺傷或割傷人體的廢棄醫用銳器,例如針頭、手術刀等。
葯物性廢物:過期、淘汰或被污染的廢棄葯品。
化學性廢物:具毒性、腐蝕性的廢棄化學物品。
醫療垃圾的處理方法:
一、高溫焚燒法
醫療垃圾在一定溫度和充足的氧氣條件下,可以完全燃燒成灰燼。在高溫火焰作用下,焚燒設備內的醫療垃圾經過烘乾、引燃、焚燒三個階段將其轉化成殘渣和氣體,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在焚燒過程中也因高溫而被有效破壞。
二、熱解處理法
熱解法是利用垃圾中有機物的熱不穩定性,將醫療垃圾中有機成分在無氧或貧氧的條件下高溫加熱,用熱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鍵斷裂,使大分子量的有機物轉變為可燃性氣體、液體燃料和焦炭的過程。
這種處理技術與焚燒法相比溫度較低,無明火燃燒過程,重金屬等大都保持在殘渣之中,可回收大量的熱能,較好地解決了醫療垃圾焚燒處理技術的最大難題。
三、滅菌消毒法
滅菌消毒處理方法較多,可採取高溫高壓蒸汽滅菌法、化學消毒法、微波消毒法等。主要是通過高溫、高壓、化學試劑、一定頻率或波長的微波等技術,破壞微生物及病毒的生存環境,降低醫療垃圾對人體健康及環境危害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