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msds測試怎麼做
如果是危險品運輸做鑒定書的話,需要提供樣品檢測。
常規單獨出具MSDS的話,根據產品信息來填寫內容就可以完成了,不需要認證不需要測試
② 化學成分的檢測和鑒定都有哪些方法
成分檢測主要是檢測產品的已知成分,對已知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是一個已知成分驗證的過程,成分檢測(包含成分檢測、成分測試項目)是通過譜圖對未知成分進行分析的技術方法,因該技術普遍採用光譜,色譜,能譜,熱譜,質譜等微觀譜圖。
成分檢測范圍:
金屬材料成分分析:各類鐵基合金材料(不銹鋼、結構鋼、碳素鋼、合金鋼、鑄鐵等)、銅合金、鋁合金、錫合金、鎂合金、鎳合金、鋅合金等。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膠、油墨、塗料、膠黏劑、塑膠等。
成分檢測方法:
重量法、滴定法、電位電解、紅外碳/硫分析、火花直讀光譜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熱重分析(TGA)、高效液相色譜分析(HPLC)、紫外分光光度計(UV-Vis)、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FTIR)、裂解/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分析(PY-GC-MS)、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能譜分析(SEM/ED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分析(ICP-OES)。
成分檢測標准方法:
GB/T 17432-2012 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分析取樣方法
GB/T 20123-2006 鋼鐵 總碳硫含量的測定 高頻感應爐燃燒後紅外吸收法(常規方法)
GB/T 223.1-1981 鋼鐵及合金中碳量的測定
GB/T 4336-2002 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 火花源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常規法)
GB/T 7764-2001 橡膠鑒定紅外光譜法 GB/T 6040-2002 紅外光譜分析方法通則
DIN 53383-2-1983 塑料檢驗.通過爐內老化檢驗高密度聚乙烯(PE-HD)的氧化穩定性.羰基含量的紅外光譜測定
JIS K 0117:2000 紅外光譜分析方法通則 YBB0026 2004 包裝材料紅外光譜測定法
③ 包包質檢報告怎麼做
要去檢測呀!一般省級質檢院都會有做的,另外象有些皮革檢測中心以及一些第三方檢測機構都可以檢測,如果是人造革的話,一般不會超過兩千元。一般是要兩三個樣品!其中檢測如拉扯力之類的是要破壞的!
④ 化學成分測試實驗方法
化學成分測試實驗方法:
各種化學儀器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有的玻璃儀器可以加熱用,如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等;有的不能加熱,如量筒、集氣瓶、水槽等。有的儀器可以做量具用。有的儀器在實驗裝置中起支撐作用。
用於加熱的儀器
可被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坩堝;需隔石棉網間接加熱的儀器有燒杯、燒瓶(圓底瓶和蒸餾燒瓶)、錐形瓶;化學實驗常用的熱源有酒精燈。
1.試管
主要用途:①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器。②收集少量氣體。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用試管夾或鐵架台上的鐵夾夾持試管時,應夾在離試管口1/3處,以便於加熱或觀察。
②加熱前應將試管外壁的水擦乾,以免試管受熱不均勻而破裂。
③試管內盛放的液體,不加熱時不超過試管的1/2,以便振盪,加熱時不超過試管的1/3,防止液體沖出。
④給液體加熱時應將試管傾斜成45°以擴大受熱面;給固體加熱時,管口略下傾斜,防止冷凝水迴流而使試管炸裂。
⑤加熱時管口不準對著人,以免發生事故。
⑥加熱後的試管不能驟冷,防止炸裂。
2.蒸發皿
主要用途:用於液體的蒸發、濃縮和結晶。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根據試劑性質的不同選用不同質料的蒸發皿,防止蒸發皿被腐蝕。如強鹼溶液的加熱應用鐵質蒸發皿而不應選用瓷質蒸發皿。
②可直接加熱,但瓷質蒸發皿不能驟冷(通常放在石棉網上冷卻),以免破裂或燒壞桌面。
③盛液量不超過其容量的2/3,以免沸騰時液體濺出。
④放、取蒸發皿時要用坩堝鉗。
3.坩堝
主要用途:固體的乾燥或結晶水合物的脫水。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取、放坩堝時必須用坩堝鉗。
②一般與泥三角,三腳架配套使用。
③可直接加熱,冷卻時放入乾燥器中冷卻。
4.燒杯
主要用途:①作較多量物質反應的反應器。②加熱較多量的液體(如水浴加熱)。③溶解物質,配製溶液。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盛放液體的量,不加熱時不超過2/3,加熱時不超過1/3,以便攪拌或加熱。
②加熱時應隔石棉網,防止受熱不均勻而使燒杯破裂。
5.燒瓶
主要用途:平底燒瓶和圓底燒瓶用於試劑量較大的固體與液體或液體間的反應;蒸餾燒瓶用於溶液的蒸餾。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不加熱時常用平底燒瓶,因在桌上可以穩定放置;加熱時用圓底燒瓶或蒸餾燒瓶,但要隔石棉網。
②加熱時加液量不超過其容量的1/2。
6.錐形瓶
主要用途:①裝配氣體發生器。②因振盪方便,用於滴定操作。③作蒸餾裝置的接受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加熱時要隔石棉網。
②振盪時用手指捏住錐形瓶的頸部,用腕力使瓶內液體沿一個方向作圓周運動,不得左右或上下振動,防止瓶內液體濺出。
7.酒精燈
基本構造:由燈壺、陶瓷芯頭、燈帽組成。
主要用途:是化學實驗常用的熱源,加熱溫度在500℃左右。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燈壺內的酒精燈不超過其容積的2/3,防止溢出而著火;也不能少於1/4,防止燈壺內的酒精蒸氣過多而點火時發生爆炸。
②禁止兩只酒精燈互相引燃,防止酒精傾出而引起燃燒。
③禁止向燃著的燈內添加酒精,防止引起燃燒。
④燈芯要平整,不得過松或過緊。
⑤要用外焰加熱,直接加熱時,玻璃儀器底部不得觸及燈芯,防止驟冷而炸裂。
⑥熄滅酒精燈時要用燈帽蓋滅,不得吹滅。
二、用於物質的分離、乾燥的儀器
用於物質分離的常用儀器有普通漏斗、分液漏斗、玻璃棒;用於物質乾燥的常用儀器有洗氣瓶、乾燥管。
8.普通漏斗
主要用途:①用於過濾。②向小口容器中傾注液體。③倒扣在葉面上,用於易溶於水的氣體的吸收。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①濾紙與漏斗內壁應嚴密吻合,用水潤濕後,中間不得有氣泡。
②過濾時,要做到「三低一緊靠」,即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鬥口。玻璃棒在三層濾紙處的接觸點要低於濾紙邊緣,傾注的液面要低於濾紙邊緣,漏斗下端管口的長邊要緊靠燒杯的內壁。
⑤ 化學分析檢測過程
化學分析檢測過程:
用反射法和光譜法進行消毒
用容量滴定確定鹽、維他命C和鈣等原料成分
用卡爾費休(KF)滴定法確定水含量
用原子吸收光譜法(AAS)分析微量元素
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ICP)確定金屬含量
平面農葯提取結合QuEChERS固相萃取的樣品制備方法
用固相微萃取(SPME)的方法制備直接用於儀器分析的樣品
用高效液相色譜和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檢測)篩查毒素和農葯
滴定
用氣相色譜(GC)確定脂肪酸甲酯(FAME)
酶促分析法確認碳水化合物、糖類、脂質和蛋白質的原料成分
包裝食品和飲料的營養數據
食品包裝上必須呈現營養數據,以便消費者根據飲食需求或飲食相關病症控制要求來理性消費。因此,根據相關標簽法規,營養標簽需提供營養成分、含量以及熱量值等詳細信息。生產者為說明營養成分對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糖、糖類)、膳食纖維、有機酸、糖醇、脂肪(脂肪酸、脂肪酸甲酯、甘油酯)、蛋白質(氨基酸,多肽)、鈉、維他命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進行附加測試非常重要。
⑥ 壓力蒸汽滅菌的化學監測包括哪些
化學監測法:是利用既能指示蒸汽溫度,又能指示溫度持續時間的化學指示管(卡)等在一定溫度與作用時間條件下受熱後根據顏色或性狀的變化,來判斷滅菌是否合格的方法。
(1)化學指示卡(管)監測:
1)化學指示卡(管)監測方法: 將既能指示蒸汽溫度,又能指示溫度持續時間的化學指示管(卡)
放入大包和難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經一個滅菌周期後,取出指示管(卡),根據其顏色及性狀的改變判斷是否達到滅菌條件。
2)結果判定: 檢測時,所放置的指示管(卡)
性狀或顏色均變至規定的條件,判為滅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達到規定的條件,則滅菌過程不合格。
(2)化學指示膠帶監測
1)監測方法:
將化學指示膠帶粘貼於每一待滅菌物品包外,經一個滅菌周期後,觀察其顏色的改變,以指示是否經過滅菌處理,而不能作為滅菌效果判定指標。
2)結果判定:
檢測時,所放置的指示管(卡)、膠帶的性狀或顏色均變至規定的條件,判為滅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達到規定的條件,則滅菌過程不合格。
(3)B-D試驗:用於預真空(包括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冷空氣排放效果的檢測,冷空氣是造成預真空(包括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失敗的主要因素之一。對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每日進行一次B-D試驗。
1)檢測方法:B-D試驗要求做前預熱、空載監測每天一次,將B-D試紙放入標准測試包,中間包好,水平放入滅菌櫃內滅菌車的前底層,靠近櫃門與排氣口底前方(上方)滅菌櫃內除測試包無任何物品。
2)結果判定:經134℃,3.5—4分鍾後,取出B-D測試紙觀察顏色變化。若變色均勻一致,說明冷空氣排放效果良好,滅菌器可以使用。
(4)化學檢測注意事項: 監測所用化學指示物須經衛生部批准,並在有效期內使用。
⑦ 小型壓力蒸汽滅菌器的監測怎麼做測試包是多大尺寸
小型壓力蒸汽滅菌器因一般無標准生物監測包,應選擇滅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滅菌製作生物測試包或生物PCD(滅菌過程驗證裝置Process Challenge Device,PCD),置於滅菌器最難滅菌的部位,且滅菌器應處於滿載狀態。生物測試包或生物PCD應側放,體積大時可平放。
壓力蒸汽滅菌B-D測試方法: 具體作法是:B-D測試包由100%脫脂純棉布折疊成長30cm±2cm、寬25cm±2cm、高25cm~28cm大小的布包裹;將專門的B-D測試紙,放入布測試包的中間;測試包的重量為4kg±5%或用一次性B-D測試包。B-D測試包水平放於滅菌櫃內滅菌車的前底層,靠近櫃門與排氣口底前方;櫃內 除測試包外無任何物品; 134℃,3.5min~4min後,取出B-D測試紙觀察顏色變化,均勻一致變色,說明冷空氣排除效果良好,滅菌鍋可以使用;反之,則滅菌鍋有冷空氣殘留,需檢查B-D測試失敗原因,直至B-D測試通過後該鍋方能使用。
需要糾正一個概念,用於化學監測即B-D試驗的是B-D測試包,需每日進行一次。而標准包一般是指用於生物監測。
用於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標准包製作方法則是:16條全棉手術巾每條41cm×66cm,將每條手術巾的長邊折成3層,短邊折成2層,然後疊放,包裹成大小為23cm×23cm×15cm即可。將兩個生物指示劑置於標准包中心部位,後將包至於滅菌櫃內排氣口上方。經過一個滅菌周期後,將生物指示劑取出培養,並設陰性和陽性對照,觀察其顏色變化以判斷滅菌效果。
⑧ 生物監測自製包怎樣打
純棉布巾50cm×90cm大小的50條組成,布巾先橫折為3層,再縱折形成6層。將折好的布巾一條摞一條至25cm高度,摞放時,各層布巾按折疊側左右交替擺放,以使兩側厚度相等。布巾擺好後,將化學指示圖水平的夾放於中央層布巾之間,然後用布將所有布巾包成一試驗包,外面用3M化學指示劑膠帶固定,整個布巾包的大小,高約25cm,寬23cm,長27cm,重4kg。
⑨ 壓力蒸汽滅菌化學測試包是BD包嗎
高壓真空消毒鍋BD包規格是20/box 4 boxes/case。
空高壓蒸汽消毒鍋是利用機械抽真空的方法,使消毒鍋室內形成負壓,抽出冷空氣,使蒸汽得以迅速穿透物品內部進行滅菌。但在使用過程中,由於其工作程序較復雜,常受到溫度、高壓等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必須嚴格質量管理,才能確保滅菌效果。
B-D測試(Bowie—Dick test) 專門用於預真空(包括脈動式噴射式等)高壓蒸汽消毒鍋空氣排除效果的監測。預真空不可能達到絕對真空(約有 2%空氣)。因此,空氣的存在影響蒸汽對物品的穿透和殺菌效果,可導致滅菌失敗。所以,高壓蒸汽滅菌時以物品包中是否有空氣團的存在作為滅菌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指標。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要求:每日進行一次B-D測試。如B—D測試失敗,須仔細查找原因,直至B-D測試通過後,該消毒鍋方能使用。B-D測試設計原理是使試驗包成為消毒鍋內殘留空氣的聚焦點,因為熱蒸汽進入櫃內時,它相對較大的體積和可透氣性布料極易吸附、「捕捉」殘留空氣。真空測試圖上的化學指示劑對殘留空氣具有敏感性,能檢測出殘留空氣在試驗包中是否存在。
⑩ 環氧乙烷滅菌確認測試包的怎樣去做
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是C2H4O,是一種有毒的致癌物質,以前被用來製造殺菌劑。環氧乙烷易燃易爆,不易長途運輸,因此有強烈的地域性。被廣泛地應用於洗滌,制葯,印染等行業。在化工相關產業可作為清潔劑的起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