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肥東縣屬於合肥嗎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經濟發達嗎房價怎麼樣
肥東縣屬於合肥市三縣之一,肥東地處江淮之間,居皖中腹地,位於安徽省省會合肥市的東大門,東望南京,南濱巢湖,北靠定遠縣、滁州市、長豐縣。合寧( 312 國道)、合巢蕪、合徐高速公路和合蚌、合浦、合馬三條省級干線以及淮南鐵路、寧西鐵路、合六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長江水運經巢湖直達我縣,合肥駱崗機場距縣城店埠僅 17 公里 ,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良好區位條件。全縣總面積 2211 平方公里,人口 106.7 萬,轄18個鄉鎮、3 個開發區。縣內礦產資源豐富,白雲石、磷礦石、大理石、鐵礦石、雲母、陶土等主要礦藏儲量較大,還有少量的重晶石,大量的黃沙和紅沙,是發展本縣現代工業的物質基礎。現在肥東房價大約在5000-6000元左右。具體的不太清楚!
❷ 肥東怎麼發展,並怎麼發展好,
東縣:科學發展引領跨越步伐 美好肥東提升幸福指數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最基本的區域單元,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強則市強、則省強乃至是國強。肥東地處江淮之間,居皖中腹地,東望南京,南濱巢湖,匯江淮之靈秀,融南北之精華,素有「包公故里,吳楚要沖」之稱,是安徽人口較多、面積較大、實力靠前的重要縣份之一。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部崛起的戰略舉措,安徽省委、省政府也更加重視縣域發展,並把縣域突破作為六大發展戰略之一,這些都為肥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充分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我們堅持跳出安徽、放眼全國,確立了「中部領先,全國百強」的總體目標;我們堅持順應大勢、遵循規律,確立了走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三化聯動」之路;我們堅持立足自身、發揮優勢,全面實施工業立縣、產城一體、開放合作、綠色發展四大戰略,譜寫了肥東跨越發展爭先、創新發展率先、和諧發展優先的新篇章。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298.6億元,是2006年的3.5倍,年均增長19.8%;財政收入23.4億元,是2006年的4.3倍,年均增長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3億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長23.3%,再次榮獲「全省科學發展先進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連續三年蟬聯「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在十一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肥東居全國第147位、中部第18位。
一、以「三化聯動」為路徑,力求跨越發展爭先
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前提就是要找准符合本地特點、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發展路徑。在實踐中,我們立足肥東處於工業化的快速突破期、城鎮化的加速擴張期、農業產業化的有效提升期的階段性特徵,確立了以工業化為引領,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協同推進,進而實現「三化聯動」這樣的發展路徑,形成了「1+1+1>3」的良好局面,保持了縣域經濟爭先進位的強勁態勢。
我們堅定不移地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工業發展對於拉開城市框架、帶動人口集聚、豐富城市業態具有根本性的推動作用,對於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農產品轉化、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具有重要的帶動作用,可以說工業化是「三化聯動」的龍頭和支撐。為此,我們始終把工業立縣作為加快發展的主戰略,真正以工業先動帶動三化聯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堅持抓主體、壯大骨幹企業,始終把工作著力點向大企業聚焦、政策向大企業傾斜,建立健全縣級領導聯系規上企業制度,為重點骨幹企業進行全方位服務,發展壯大了一批產業關聯度高、牽動性強的大企業。同時堅持每年選擇一批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成長型企業,跟蹤服務,重點幫扶,促其早日躋身規上企業行列。目前,我縣規模以上企業達305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81家,超10億元的3家。我們堅持抓優勢、打造特色版塊,緊緊圍繞自身特有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鹽化工及新型建材業、鋼鐵及鋼材深加工、起重機械等產業,打造出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我們堅持抓亮點、謀劃新興產業,以中南光電、景坤新能源為代表的光伏產業初具規模,特別是總投資達30多億元的贏天科技光電項目的實施,使我縣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轉變。2011年,我縣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454.3億元,兩年翻了一番,工業對縣域經濟貢獻率達60%以上,主導地位更加突出。
我們堅定不移地加快城鎮化進程。城鎮化不僅能直接拉動經濟增長,更能為工業發展提供要素支持,為農產品轉移提供消費市場,可以說城鎮化是「三化聯動」的載體和平台。加快城鎮化進程,必須始終站在統籌城鄉發展的高度,優先做靚城市,增強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加速城鄉一體化步伐。為此,我們堅持交通先行,拉開大框架,按照「外成環、內成網」的要求,強攻主動脈,健全微循環,構建了連接南北、輻射東西的城市主動脈,有效拉開了城市發展的框架,增添了城市發展的張力。我們堅持以點帶面,促進一體化,啟動建設東城新市鎮,打造肥東未來的政務文化新區,輻射帶動周邊鎮區融合發展、協同發展,壯大了城市規模。我們堅持以改代建,提升老城區,先後實施了一批舊城改造項目,肥東老城區一躍成為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主城區。肥東縣城也由過去一座體量小、人口少的城鎮發展為常住人口近40萬、建城區面積達20平方公里的新興中等城市。我們把小城鎮建設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點,牢固樹立「鎮當城建」的理念,對近城區的小城鎮,在規劃制定、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與主城區同步配套,打造一批經濟繁榮、生態優美、功能完善的衛星鎮;對遠郊區的集鎮,加大以獎代補力度,統籌推進中心集鎮和傳統集鎮建設,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亮點紛呈的小城鎮。同時,我們致力推動農村就地城鎮化,圍繞建設美好鄉村,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制定了「百村規劃」,實施了一批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項目,創造了新農村建設「長王模式」。目前,我縣城鎮化率已超過50%。
我們堅定不移地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業既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料,也為城市市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可以說農業產業化是「三化聯動」的基礎和保障。肥東作為人口大縣,農業人口眾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這一難題始終存在。我們深刻認識到要破解難題,必須通過產業化來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空間。為此,我們堅持用工業的理念、科技的力量和市場的辦法來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目前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94家,農產品加工業成為了我縣首個百億元產業,創造出了農產品加工業集聚集約發展的「肥東模式」, 肥東經濟開發區被認定為「全國農副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廣大農民也深度融入到產業化的各個環節,實現了增收致富,2011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389元,高於全國和全省人均水平。
二、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力求創新發展率先
改革開放是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這是我們國家近30年來發展的寶貴經驗,也是發達地區發展實踐一再證明的寶貴經驗。肥東自然資源並不豐富,與沿海沿江地區相比,區位優勢不明顯,所以要想加快發展,實現跨越趕超,就必須高揚改革開放大旗,堅持走創新發展道路,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增創發展優勢。
我們堅持改革為先。在發展中堅持破難題、走新路,不斷剔除體制機制障礙,突破發展瓶頸制約,以大改革促進大發展。按照優化資源配置的要求,我們以「雙退」改制為主要形式,累計完成企業改革122家,一大批國有集體企業先後走出困境,重新煥發了生機;深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在合肥市率先設立縣級行政服務中心,落實首問負責制、首席代表制和使用審批專用章制等制度,提升了行政效能,優化了發展環境,連續多年被評為「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縣」;科學調整了鄉鎮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實行分類考核,充分調動了基層工作積極性;全面推進縣鄉財政體制、部門預算、非稅收入征管改革,縣鄉財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深入推進農村稅費、集體林權制度、水管體制等農村綜合改革,釋放了農村發展活力。
我們堅持解放思想。面對發展中的困難,做到見招拆招,真正在解放思想中勇破難題,在克難奮進中加快發展。比如,面對城鄉統籌的土地瓶頸,我們率先開展土地置換和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工作,累計新增耕地1.36萬畝,獲批建設用地周轉指標1.09萬畝,既有效解決了新農村建設缺錢的問題,又解決了城市建設缺地的問題,榮獲「全國首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稱號。面對發展中的資金制約,適時組建了投融資管理中心和合肥東部新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2010年以來,共融資到位資金12億元,放大財政資金乘數效應3.2倍,為全縣大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縣投融資平台兩年來為89家工業企業提供無償貸款擔保7億元,有力幫助了企業渡過難關、健康發展。面對項目體量不大、建設不快的問題,充分利用合肥化工企業搬遷的機遇,成功爭取到了中鹽、馬合薄板兩個投資超百億元的重大項目,挺起了我縣工業發展的脊樑;圍繞環巢湖綜合治理、城市基礎設施等領域,謀劃儲備了東部組團主幹路網、城市綜合商務中心等「十大項目」,為肥東大發展、大建設注入一股新動力。同時,率先推進重大項目電子監察系統,有效地加快了項目建設進度,有力地支撐著縣域經濟發展。
我們全力擴大開放。肥東是一個資源稟賦不足和經濟存量有限的地區,擴大開放可以讓更多資源要素源源不斷地流入肥東大地、助力肥東發展,這也是肥東加快發展的根本出路。園區是開放的窗口。我們高標准、高強度建設了肥東經濟開發區,現在園區的工業產值占據全縣總量的三分之一,成為我縣「投資環境最優,創業環境最佳,人居環境最好」的新城區;圍繞環巢湖綜合治理謀劃建設了合肥循環經濟示範園,現已被列為皖江新材料產業基地,成為重大項目的聚集地和未來縣域經濟的增長極;依託合肥經濟圈謀劃建設了安徽首家商貿物流開發區,已成功引進了華東國際建材中心、裕隆農機大市場等一大批項目,協議總投資超百億元。同時,因地制宜地建設了7家鄉鎮工業集中區。園區呈現出多點支撐、全面發展的良好格局。招商引資是開放的重點。我們牢固樹立發展第一要務要靠招商第一要事來保障的理念,不斷壯大招商隊伍,先後組建6批324支專業招商小組實行駐外蹲點招商;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實行領導帶頭招商和產業招商,在杭州、泉州等地設立招商聯絡處;嚴格落實招商獎懲政策,設立「招商狀元獎」,營造了濃厚的招商氛圍,實現了我縣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高潮不斷、增勢不減。「十一五」以來,共引進縣外資金近700億元,為肥東的跨越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以民生福祉為根本,力求和諧發展優先
發展需要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如何來?關鍵要做到我們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相一致,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節節攀升,進而擁護我們的發展、支持我們的發展、投身我們的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以將肥東打造為全縣百萬人民的幸福家園為己任,把改善民計民生、提高群眾幸福指數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我們堅持從人民群眾最急、最盼的問題入手,大力實施民生工程。5年來累計投入20多億元實施了40多項民生工程,涵蓋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解決了一大批關乎群眾冷暖的實際問題。尤其是我縣見事早、行動快,2010年成功躋身全國首批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一舉解決了全縣廣大農民的養老問題。今年我們還將投入12.7億元用於39項民生工程。民生工程的實施,讓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比如我們實施葯品「零差率」,僅此一項每天就可以為群眾節約看病支出3萬多元。
我們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多享,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在文化、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體系均等化上做足文章,真正讓廣大農民切身感受到城裡鄉里一個樣。我們始終做到優先發展教育,推動城鄉教育統籌發展,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被評為「安徽省教育強縣」;我們全力加快縣鄉村三級文化陣地建設,鄉鎮綜合文化中心、村級農家書屋基本實現全覆蓋,進一步健全了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公共服務網路,人民群眾享受到了更加優質低廉的衛生服務,肥東縣人民醫院成為合肥市唯一的縣級二甲醫院。同時,我們緊抓計生工作不放鬆,營造了和諧的人口環境,榮獲「全省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縣」稱號;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在全縣營造了向善向美的濃厚氛圍,先後有5人入選「中國好人榜」,人數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最美鄉村教師」陳萬霞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我們堅持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和諧發展的重中之重。借鑒推廣「楓橋經驗」,進一步創新社會管理,構建了人人維穩、人人綜治的工作格局;我們進一步整合資源、整合力量,在合肥市率先設立鄉鎮綜治工作中心,在此基礎上,我們著力推動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在村一級設立村級綜治工作站,這種經驗和做法被作為「合肥標准」在全市推廣;高度重視信訪工作,扎實開展領導帶案下訪和包案息訪,大力推行「信訪代理」、「民情日記」、「個案補貼」、「陽光調解」等新的制度措施,實現了整個信訪形勢持續好轉;深入推進「平安肥東」建設,全面構建「666」平安呼叫網,形成人防、技防、物防為一體的治安防控體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力維護,群眾安全感不斷增強,連續四年被評為「全省平安縣」。
無論是實現跨越發展、創新發展還是和諧發展,最終都要靠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去推進、去落實。為此,我們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政治生態,最大限度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幾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幹部頭腦,進一步提升了黨員幹部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我們不斷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准,以發展論英雄、為發展配幹部,激發了幹部奮勇爭先的工作激情;我們始終以「三級聯創」為抓手,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榮獲「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全縣18個鄉鎮有12個被合肥市委命名為「五個好」鄉鎮黨委;我們始終大力倡導為民、務實、清廉的工作作風,引導黨員幹部勇於負責、真抓實干,真正把落實各項決策部署轉化為自覺行動,在履職盡責中爭做貢獻、推動發展,中共肥東縣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創先爭優活動先進縣委」、被安徽省委授予「全省創先爭優活動先進縣委」。
科學發展永無止盡,跨越趕超不容懈怠。我們將立足新的起點,繼續保持奮勇拼搏的干勁,努力建設更加美好肥東,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請給好評謝謝您
❸ 十二五會把肥東縣發展成肥東區嗎懂的進來。
肥東的發展只能靠肥東自己了。合肥發展的重心已經南移了。。。。巢湖並入合肥,對肥東的發展沒有任何的作用;相反,只會阻礙或者抑制。。。。合肥對肥東的貢獻,是怎麼樣的,你心裡最清楚。。。。。
❹ 安徽省合肥市縣城經濟排行榜~!!!
長豐,在合肥經濟排行是比較低的.
位於安徽省中部,屬合肥市管轄,南與合肥市緊接,北與淮南市相依,東與蚌埠市呼應。全縣總面積 1938 平方公里,人口 78.27 萬人。 縣境氣候溫和, 四季分明, 年平均降雨量 960mm , 年平均氣溫 15 ℃。
長豐,交通便捷。淮南鐵路縱貫全縣,與合(肥)阜(陽)鐵路交會於縣城。 206 國道由北向南穿越縣境西部,縣城水家湖有東西兩條干線公路南達合肥,北通淮南。雙墩港可通航 100 噸級船舶,經淠河總乾渠,到達六安。
長豐,工業經濟實力逐步發展壯大。現已擁有機電、輕紡、化工、食品、建材、印刷等 20 多個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雙墩牌系列面條等 20 多種產品獲省優、部優。
肥東 中部排名 44位
肥東地處江淮之間,居皖中腹地,位於安徽省省會合肥市的東大門,東望南京,南濱巢湖,地理位置優越,聲稱「吳楚要沖、包公故里」。全縣總面積 2211 平方公里,人口 106.7 萬,轄18個鄉鎮、3個開發區。 肥東縣轄11個鎮、6個鄉、1個民族鄉:店埠鎮、撮鎮鎮、梁園鎮、橋頭集鎮、長臨河鎮、石塘鎮、古城鎮、八斗鎮、元疃鎮、白龍鎮、包公鎮、眾興鄉、張集鄉、馬湖鄉、陳集鄉、響導鄉、楊店鄉、牌坊回族滿族鄉。
經濟發展
2005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67 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 22.5 億元;財政收入 5.34 億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 49.5 億元;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 1.3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3133 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機 28.6 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6 億元。連續四年躋身安徽省十強縣行列。
肥東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先後被列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油料生產重點縣、全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全國農村能源綜合建設工作先進縣、全國農產品優質化工程十強縣、全國畜牧業生產先進縣、漁業致富工程先進縣、無公害生產示範基地縣和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肥東是「建築之鄉」,被確定為全國建築勞務輸出基地縣和全省外排勞務輸出基地縣。
肥東政策寬松,環境優越。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招商作為第一要事,把發展工業作為第一方略,把擴大投資作為第一動力,把優化環境作為第一責任,以實現「勇當全省先鋒,爭創全國百強」為奮斗目標,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鼓勵幹事創業。龍崗開發區基礎設施完善,投資環境優越,被列為省級經濟開發區;肥東新城開發區經過幾年的努力,已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家電、機械加工製造、汽車配件和食品加工等工業體系;按照建成安徽最大、華東一流的化學工業基地目標,規劃面積 20 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 10 平方公里的合肥化學工業園已全面開工建設,安徽四方集團、氯鹼集團、豐樂農化集團等集團企業即將整體搬遷進園。
肥西 中部排名 30位
肥西縣乃安徽省第一強縣,位於安徽中部,江淮流域之間,東臨巢湖,西接六安,南望舒城、廬江,北鄰長豐、壽縣。總面積1961平方公里,全縣耕地面積為90萬畝。全縣共有14個鄉鎮、2個管委會,共轄村295個,居委會29個,社區10個,總計334個基層自治組織,總人口88.9萬人。肥西縣轄10個鎮、4個鄉:上派鎮、三河鎮、桃花鎮、花崗鎮、高劉鎮、官亭鎮、小廟鎮、山南鎮、豐樂鎮、紫蓬鎮、高店鄉、銘傳鄉、柿樹崗鄉、嚴店鄉。
肥西是一方希望的熱土。區位優越,是合肥市轄三縣之一,縣城距合肥市中心僅17公里,全省第一家縣級工業園區——桃花工業園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部分。交通便捷,滬蓉、合寧和正在建設中的合六高速公路以及206國道、312國道、合銅公路穿境而過,寧西鐵路、合九鐵路貫穿全境,駱崗機場距縣城12公里,派河、豐樂河經巢湖通達長江,鐵路、公路、水路、機場構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縣內電力充沛,通訊發達,基礎設施配套完善。
肥西是一艘揚帆遠航的大船。2005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0億元,其中一產增加值15億元、二產增加值31億元、三產增加值24億元,實現財政收入7.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09元,各項經濟發展指標躋身全省前列。招商引資成績顯著,江汽集團、安利集團、意通公司等相繼落戶肥西,為肥西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肥西是一幅恢宏絢麗的畫卷。立足「全省創一流、全國爭百強,全面建設富裕型小康社會」的目標,勇於創新的肥西人民圍繞「工業強縣、農業富縣、三產活縣、開放興縣」的發展思路,堅持加快發展與深化改革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行政推動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發揮內力與藉助外力相結合,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大力推進科技、產業、體制、環境四個創新,努力實現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縣域經濟民營化、生態建設景觀化、環境改善人體化和城鄉居民生活文明化七個新突破,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全力打造「實力肥西、富裕肥西、開放肥西、旅遊肥西、人文肥西」,構建和諧社會。
❺ 經濟開發區與工業園區有什麼區別
經濟開發區與工業園區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
經濟開發區根據開發區的規模等級,可以分為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等。中工招商網資料記載,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2、內容不同
工業區是從產業功能角度來劃分的,是在城市規劃中進行的工業行業布局,如在一個市或縣劃分工業區、文化教育區等。工業區內企業是不講究關聯和其他條件的,很大程度上是工業企業的鬆散組合。
開發區是綜合經濟的內容,工業園區是工業經濟的內容,二者的關系緊密,很多時候是工業園區存在於開發區內,好像總公司與子公司、全局與局部的關系。一區內可以建多個工業園區,當然也可單獨存在。
3、 批准范圍不同
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都是某一個地方政府規化一個專門的區域,提出關於稅收減免,土地價格便宜和政府支持的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各種資金和實體投資辦廠,辦公司。一般這種規化出來的地方都比較大,配套設施齊全,招商引資後能帶動當地經濟起飛。
經濟開發區必須經過省以上政府批准,一個省只要幾個;工業園區沒有這么復雜,一般每個縣都有。一個開發區可以是一個工業園區,也可以由若干個工業園區組成。
❻ 合肥市管委會的現有管委會
根據職能和區域的不同,到2013年底,合肥市設立了不下於50個各式各樣的管委會。主要包括:合肥市無線電管委會、合肥市滁河乾渠灌區管委會、合肥市杏花工業區管委會、合肥市包河工業區管委會、合肥市龍崗綜合開發區管委會、合肥市巢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合肥市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委會、合肥市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管委會、合肥開發區海恆社區管委會、合肥市蜀山區開發區管委會、合肥市瑤海區工業園管委會、合肥市廬陽區工業園區管委會、合肥市開發區桃花工業園管委會、合肥市雙鳳開發區管委會、合肥市容環境管理委員會、肥東縣合肥化學工業園管委會、合肥市廬陽區產業園管理委員會、合肥市高新區管委會、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等。
重要的管委會地址
合肥市高新區管委會:位於合肥市高新區黃山路606號,公交118路、234路、801路、20路香樟站下車。
合肥市新站區管委會:位於合肥市勝利路88號,合肥市政府是新站區管委會的上級直接領導。
合肥市經開區管委會:位於合肥市科技園站,坐公交116路,全程約8.1公里到達科技園步行270米可到。
合肥市廬陽區管委會:位於工業園杏花印務大樓,乘坐46路公交可以直達到杏花印務站即可到達。
合肥市蜀山區管委會:位於長江西路848號(夢園小區旁)乘坐10路公交可以到達,夢園小區站下。
❼ 危化品化工園區與危化品化工區域的區別
摘要 化工園區是規劃就定位好的化工行業的工業園區,化工集中區是指某區域存在很多化工企業。
❽ 想要考安徽肥東縣的公務員,有哪位知道肥東縣發展的怎麼樣呀,在合肥市的位置如何
肥東在安徽省縣城中經濟排名前3位哦,相當不錯的
合肥市裡區域限制,工業必須往周邊縣城轉移,所以肥東是首選之一啊(龍塘
龍崗工業區都已經很成熟)而且肥東縣城離合肥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