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學化學實驗室中的有毒化學葯品處理方法。 不要太繁雜也不要太簡略
實驗室安全問題的核心內容是研究在實驗過程中如何避免人身傷害、儀器設備損壞和環境破壞事件的發生,從而達到對人、財、物及環境的最大保護;因此,分析實驗室安全事故的規律,總結安全事故的經驗教訓,建立安全防範機制,是非常重要的。 化學實驗室是學生進行實驗研究和實驗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學生實驗與創新、發明與創造的天地,同時化學實驗又是危險性比較大的工作。因此,化學實驗室應有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實驗課過程中應有良好的危險防範措施,切實保證各項實驗教學及科研工作順利進行。 1 實驗室安全問題分析 根據美國海因里希(HeinnichWH)災害理論模型 [1] ,實驗室教學和科研過程中可能發生事故的原因 主要為不安全環境和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環境是指儀 器設備、配套設施等硬體處於不安全狀態,不安全行為則是指人的不安全因素。1.1 化學因素 不安全的化學環境因素是指試劑、煙火、爆炸、有毒有害氣體等造成的事故。 1.1.1 危險化學試劑 化學生物實驗室使用的危險化學試劑較多,一般理科類學校實驗室危險品占種類的70%左右,加之實驗中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或實驗中產生易燃易爆物質,若操作不當或違反操作規程,極易引起火災和爆炸[2] 。 1.1.2 劇毒葯品 實驗室中存放或有些實驗中間產品是劇毒的,這些劇毒葯品(產品)若保管不當、使用不當或處理不當,會引起環境污染及導致人身傷亡。 1.1.3 化學污染 有毒、有害化學廢液、廢物處理不當就會污染環境,如化學廢液不經處理直接排出,導致環境及地下水污染,隨意亂倒化學廢物、廢液導致傷及無辜,甚至必須付出很高的代價來治理環境。 1.2 物理因素 物理環境因素是指機械設備、壓力容器、水源、電 ISSN1002-4956 CN11-2034/T 實 驗 技 術 與 管 理 第26卷 第4期 2009年4月 Vol.26 No.4 Apr.2009 全國注冊建築師、建造師考試備考資料 歷年真題 考試心得 模擬試題 源、熱源、光源輻射等因素引發的事故。1.2.1 儀器設備 儀器設備事故分儀器傷人和設備損壞,原因是缺乏保護裝置和設備老化、超負荷、超載使用造成。1.2.2 電器火災 部分高校供電設備設施陳舊,線路老化,常發生短路,防火能力低,操作人員用電不慎,極易引起電氣火災和觸電、灼傷或電休克等事故。 1.2.3 壓縮氣體容器 實驗室中常要用到煤氣、氫氣、氧氣、液氨、液氮、液氦等壓縮氣體,盛裝這些氣體的容器是移動式的,搬運時的碰撞、安置時的位置不當(烈日爆曬、靠近高溫熱源等)、使用時不慎泄漏等極易引起火災、爆炸、中毒及環境污染的事件。1.2.4 滲漏水災 一些學校的實驗室分布安排不夠合理,一些精密儀器或化學葯品實驗室的上層為學生實驗室,當管理不善時,常有忘關水龍頭而造成滲漏,損壞下層實驗室儀器的現象發生。1.3 行為因素 不安全行為是指人的因素,如思想上麻痹大意,生活上精神不佳,能力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識等。1.3.1 管理 安全管理體制不順。許多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由校辦公室或保衛處負責牽頭,但實驗室安全管理內容非常豐富,不是簡單的防火防盜,涉及到一些專業技術知識,若這些部門沒有專業人員,很難有效地開展工作,出現許多管理/盲區0、/死角0,潛伏巨大隱患。1.3.2 意識 安全意識淡薄。在實驗前教師都會對學生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尤其是對一年級的學生,然而這種安全教育容易流於形式。教師講,學生聽,但做實驗時,學生的安全意識已經淡薄。某高校曾對從事化學實驗教學的教師進行調查,當問及/實驗開始之前是否對學生進行過安全教育時0,90%的被試問者回答/是0,然而,當問及這些教師所教的學生/你注意到老師對你們的安全教育了嗎0時,回答/注意到0的只有10%,這里的90%與10%存在著多麼大的反差!此外,許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操作不規范,甚至違反操作規程,這就極易引發實驗事故。還有些教師缺乏必要的救護知識,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便手足無措,不能使事故消滅或減免到最小,以避免釀成大的事故。 2 實驗室安全管理 2.1 健全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 化學實驗室是進行化學實驗教學及科研的場所, 安全管理是實驗室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安全規章制度的建立是安全管理實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324]。為了保證實驗室安全,必須制定一整套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崗位安全責任制度,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大型儀器使用、維修及保養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及劇毒品管理制度,實驗教學的實驗室安全衛生守則,/三廢0處理制度等。在各種安全制度中,尤其要搞好崗位責任制的建設,明確崗位分工及責任,實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責任制。若無明確、嚴格的安全責任制,會產生推諉、扯皮、拖拉等現象,致使人為不安全因素大大提高,許多安全隱患由此而生。同時要加強安全管理的監督,定期進行安全檢查,才能增強工作人員的安全責任感,確保各項安全措施落到實處。 有了好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還要設立相應的管理人員,負責特種設備、危險化學品、放射源、放射性同位素、化學廢液等的管理與監督,這樣可使實驗安全工作做到制度上頭有人抓,下頭有人管,上下協調一致,一管到底,從體制上完善實驗安全工作管理機構,為學校創建安全穩定的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2.2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發生 為確保實驗室的安全,在健全的管理制度下,還必須及時發現和排除各種不安全因素,對於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消除隱患,防患於未然。 針對美國海因里希災害理論模型,從產生事故的原因來分析,不安全環境是產生事故的間接原因,不良管理是事故的基本原因,則人的不安全行為而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大小事故的結果都可能造成生命的傷害和財產的損失,都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因此,實驗室安全管理的中心內容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為,消除物質環境的不安全狀態,阻斷事故的進程而避免事故的發生。 為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一是要對不安全環境因素進行整改,確保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的安全穩定。二是在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明確獎懲制度,做好崗位安全培訓教育,樹立安全第一思想,掌握安全操作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三是進行必要的人事安排,重要崗位要配備業務熟練、安全意識強、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2.3 制定安全急救訓練及措施 為預防萬一,有必要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預案准備,要求在有情況發生時,能夠採取正確的處理措施。在實驗室必須配備一般治療傷害的葯品和急救箱,並制定安全急救措施,對相關的實驗員進行急救訓練,以便在實驗人員受傷或發生安全事故時能及時地進行合理的急救處理 [5] 。 148 實 驗 技 術 與 管 理 2.3.1 一般傷害處理 (1)化學灼傷處理。如果被濃酸灼傷,切忌立即用水沖洗,應先用棉布(紙)吸取濃酸,再用水沖洗,接著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中和,最後再用水清洗。必要時塗上甘油,若有水泡,應塗上龍膽紫。如果被鹼灼傷,應先用水沖洗,然後用2%硼酸或2%醋酸沖洗。如果眼睛被酸或鹼灼傷,先用水沖洗,再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或2%硼酸清洗,並送醫院治療。 (2)燙傷和燒傷處理。可在傷處塗上獾油或用75%酒精潤濕後塗藍油烴等燙傷葯,如果傷面較大,深度達真皮,應小心用75%酒精潤濕並塗上燙傷葯膏,送往醫院治療。 (3)創傷(割傷)的處理。若傷口內無異物,用3%雙氧水將傷口周圍擦乾凈,傷口塗碘酒、紅葯水,撒上磺胺消炎粉後包紮;若情況嚴重,先塗紫葯水,然後撒上磺胺消炎粉,用沙布壓緊傷口,立即就醫治療。2.3.2 防火和滅火 化學實驗室的易燃、易爆物品需定期檢查,使用時遠離火種,也不能與強氧化劑接觸。實驗室里嚴禁煙火。遇到火情時,最重要的是要沉著冷靜,首先要斷電、關氣。局部著火,先用濕布、沙子等材料蓋滅,火勢較大時,依據火情性質選擇相宜的滅火器材,有擴大危險時要及時報警。 常用的滅火器有二氧化碳滅火器(適用於電器起火),乾粉滅火器(用於撲滅可燃性氣體、油類、電器設備、文件資料等初起火災),121滅火器(高效滅火劑、使用於油類、有機溶劑、高壓電器、精密儀器等的火災),泡沫式滅火器(適用於油類和一般火災)。2.3.3 中毒的急救措施 化學中毒一般有3條途徑。一是通過呼吸道吸入有毒的氣體、粉塵、煙霧而中毒;二是通過消化道誤服而中毒;三是通過皮膚接觸而中毒。呼吸系統中毒,應將中毒者撤離現場,轉移到通風良好的地方,讓患者呼吸新鮮的空氣。若患者休克昏迷,可給患者吸入氧氣或做人工呼吸,並迅速送往醫院搶救。消化道中毒時,應立即送往醫院搶救。皮膚、眼、鼻、咽喉等受毒物傷害時,應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沖洗(濃硫酸要用干布擦乾),具體處理措施與化學灼傷處理的方法類似。2.3.4 觸電事故的急救措施 人體接觸電的電壓高過一定值(36伏)就可引起觸電,特別是手腳潮濕更容易觸電。發生觸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將患者上衣解開進行人工呼吸。患者恢復呼吸後,立即送往醫院治療。2.4 廢液的管理 實驗室廢液種類很多,但是量不大,如果每個實驗室對每次實驗產生的廢液分別處理的話,在設備、人
⑵ 請問長期接觸有毒化學品的人應吃些什麼抵禦
我覺得應該大量的攝取維生素,所以。生菜,瓜果,蔬菜不能少。一定要多!而且貴在堅持,長此以往,你皮膚水光溜滑的。但要注意烹調科學。另外,魚,瘦肉,含有VA,還可以輔助維生素吸收,也不能少。還有多吃些促進血液循環的,利尿的什麼冬瓜西瓜。另外建議養成和烏龍茶的習慣,有好處。還有海帶也有排除金屬殘留的功效
⑶ 接觸了有毒的化學試劑怎麼辦
手接觸一點及時清理,應該沒有多大影響,隨時觀察,如有不適趕快去醫院
⑷ 如何應對危險化學品泄漏產生的有毒氣體
危險化學品泄漏產生的有毒氣體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嚴重的可能要奪去生命,如果遇到煤氣泄漏等常見有毒氣體應該如何對待,下面是詳細介紹:
一旦發現有有毒氣體泄露有迅速採用常備或就便的防護器材保護自己並及時報警,還要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
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如緊急情況可用濕手巾、濕口罩、防毒面具保護呼吸道。保護皮膚可用雨衣、手套、雨靴。保護眼睛可用防毒眼鏡、游泳潛水鏡合理通風,加速擴散。
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高濃度泄漏區,噴含鹽酸的霧狀水中和、稀釋、溶解。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有條件的也可轉移到有濾毒通風裝置的人防工事內。
來不及撤離,可躲在結構較好的多層建築物內,堵住明顯的縫隙,關閉空調機、通風機等,熄滅火種,人員盡可能在背風無門窗的地方。要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並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內。離開染毒區域後,要脫去污染衣物,及時進行消毒。必要時應到醫務部門檢查診治。
⑸ 如何預防化學品對人體的危害
對危險化學品危害的防治單靠某一種措施是難以奏效,必須採取一系列的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方能消除其危害。
1、組織管理措施:
1.1 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我國的《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必須嚴格貫徹執行。
1.2 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應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或明確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部門,不能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1.3 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在管理層應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對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的安全健康進行管理。
1.4 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必須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和衛生習慣。
2、工程技術措施:
2.1 堅持「三同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引進的工程項目時,其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工程主體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對工程設計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預評價;對工程竣工後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的竣工驗收。
2.2 採取新技術、新工藝,消除職業危害: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工藝應盡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採用微機控制,隔離操作,消除作業人員直接接觸危險化學品。
2.3 加強通風,改善作業環境:生產裝置盡量採用框架式,現場的泄漏物易予消散;生產廠房應加強全面通風和局部送風,使作業人員所在環境的空氣一直處於新鮮狀態。
2.4 安全檢修,避免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都要定期檢修。檢修時都要拆開設備,發生泄漏,容易發生事故。因此,檢修前一定要制訂檢修方案,辦理各種安全作業證,做好防護,專人監護,防止事故發生。
3、衛生保健措施:
3.1 職業健康監護: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作業人員都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健康檢查,並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3.2 作業環境定期監測:危險化學品的作業環境空氣中的危險化學品濃度要定期進行監測,監測結果要公布,並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監測結果要存檔。
3.3 發放保健食品:給有毒有害的作業工人要發放保健食品,如牛奶等,增強作業人員的體質和抗病能力。
4、做好個體防護:
4.1 發給個體防護用品:企業按國家的規定要發給作業者合格、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如工作服、呼吸防護器、防護手套等,並教會工人能正確使用。
4.2 不佩帶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人員不佩帶好個體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管理人員應嚴格檢查,嚴格執行。
4.3 對防護用品做好檢查、維修:企業對防護用品應加強管理,放置固定地點,定期進行檢查,及時進行維修,使其一直處於良好的狀態。
⑹ 若皮膚沾上有害化學品,應該怎麼做
1:用清水緩緩沖洗患處。
2:用布抹乾。
3:盡快完成工作後,就醫治療。
⑺ 如何避免生活中有毒化學物質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果蔬應反復清洗,可用專業除農殘的清潔劑洗滌,或者用鹼水、淘米水等浸泡10分鍾,再用清水洗凈;間隙性讓身體得到休息,採用低熱量的蔬菜水果為主食,額外補充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確保營養不缺,但體能消耗減少,消化吸收效率提高。
選擇新鮮、冷凍或自製的罐頭食品,以限制和減少接觸雙酚A的風險;減少食用高脂肪的肉類和奶製品;選擇有機食物;有機農場禁止使用有毒合成除草劑阿特拉津;少吃肉(美國種植玉米銷售國內外的80%用作動物飼料,被宰殺的動物體內都含有這種除草劑)。
(7)化學品常常是有毒的怎麼辦擴展閱讀:
各種不同性質的有害物質,對身體將造成不同的傷害,水溶性的有害物質會傷害我們的腎臟和肺部;脂溶性的有害物質,則會造成我們肝臟,皮膚和心腦血管的傷害。那些既不溶解於水也不溶解於脂肪的有害物質,對神經系統,微循環系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人類對於天然的有害物質和細菌,已經產生了系統的防禦機制,列如我們吃到臟的或者發霉的食物,味覺首先會做出反應,感覺味道不好,身體會做出反應。
⑻ 有毒化學品管理原則
危險化學品危害預防和控制一般從操作方面考慮目的是通過採取適當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場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業時受到有害物質的侵害。
(1)替代。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原有的有毒有害化學品,選用可燃化學品替代易燃化學品。
(2)變更工藝。通過變更生產工藝來達到消除或降低化學品危害的目的。
(3)隔離。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
(4)通風。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降低,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5)個體防護。個體防護用品又稱勞動防護用品,是指在勞動生產過程中使勞動者免遭或減輕事故和職業危害因素的傷害而提供的個人保護用品,直接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
(6)衛生。衛生包括作業場所清潔衛生和作業人員的個人衛生兩個方面。危險化學品危害預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則一般包括兩個方面:操作控制和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按照國家法律和標准建立起管理程序和措施,通過對作業場所進行危害識別、張貼標志,在化學品包裝上粘貼安全標簽,在化學品運輸、經營過程中附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等多種手段,以及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和資質認定,採取接觸監測、醫學監督等措施來達到管理控制的目的。
⑼ 在化工廠工作,經常接觸一些化學物質,肯定會吸入有害氣體,請問應該怎樣辦…如應該吃些什麼食物或水果解
1.良好的生活習慣,養足氣血,這比吃什麼都好.
2.十大排毒食物
一、蜂蜜: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補強身、排毒養顏的佳品。蜂蜜富含維生素B、維生素D、維生素E、果糖、葡萄糖、麥芽糖、蔗糖、優質蛋白質、鉀、鈉、鐵、天然香料、乳酸、蘋果酸、澱粉酶、氧化酶等多種元素,對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排毒養顏有顯著功效。蜂蜜中的主要成分葡萄糖和果糖(含量65%一80%),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此外,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鐵、磷等。常吃蜂蜜能達到排出毒素、美容養顏的效果,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經衰弱等症也很有好處。
二、蘿卜:味甘,性涼,有養血排毒、健脾和胃的功效。胡蘿卜富含糖類、脂肪、揮發油、維生素A、維生素B2、花青素、胡蘿卜素、鈣、鐵等營養成分。胡蘿卜是有效的解毒食物,它不僅有豐富的胡蘿卜素,而且含有的大量維生素A和果膠,與體內的汞離子結合之後,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加速體內汞離子的排除,白蘿卜、紅蘿卜小蘿卜等也具上述功效。
三、海帶:味咸,性寒,有化痰、消痰、平喘、排毒、通便的功效。海帶富含藻膠酸、甘露醇、蛋白質、脂肪、糖類、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B2、維生素C、尼克酸、碘、鈣、磷、鐵等多種成分,尤其是含豐富的碘,對人體十分有益,可治療甲狀腺腫大和碘缺乏而引起的病症。它所含的蛋白質中,包括18種氨基酸。海帶中的碘化物被人體吸收後,能加速病變物和炎症滲出物的排除,有降血壓、防止動脈硬化、促進有害物質排泄的作用。同時,海帶還含有一種叫硫酸多糖的物質,能夠吸收血管中的膽固醇,並把它們排出體外,使血液中的膽固醇保持正常含量。海帶表面上有一層略帶甜味的白色粉末,是極具醫療價值的甘露醇,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可以治療葯物中毒、浮腫等症,所以海帶是理想的排毒食物,中老年男性更應多食海帶,以保持前列腺和腎臟的健康。
四、木耳:味甘,性平,有排毒解毒、清胃滌腸、和血止血等功效。木耳富含碳水化合物、膠質、纖維素、葡萄糖、木糖、卵磷脂、腦磷脂、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蛋白質、鐵、鈣、磷等多種營養成分,被譽為「素中之葷」。木耳所含的一種植物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可將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集中吸附,再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排毒清胃的作用,因此,從事粉塵環境中作業的人,特別應多食木耳。
五、黃瓜:味甘,性平,具有明顯的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功效。黃瓜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尼克酸、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同時還含有丙醇、二酸、葫蘆素、柔軟的細纖維等成分,是難得的排毒食品。黃瓜所含的黃瓜酸,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排出毒素;維生素C的含量比西瓜高五倍,能美白肌膚,使其保持彈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而且,黃瓜還能抑製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對肺、胃、心、肝及排泄系統都非常有益。夏日裡容易煩躁、口渴,假如喉痛或痰多,吃黃瓜有助於化解炎症。
六、苦瓜:味甘、苦,性平,中醫認為苦瓜有解毒排毒、養顏美容的功效。苦瓜富含蛋白質、糖類、粗纖維、維生素C、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鐵等成分。苦瓜中存有一種具有明顯抗癌的活性蛋白質,能夠激發體內免疫系統防禦功能,增加免疫細胞的活性,清除體內的有害物質。苦瓜雖然口感略苦,但餘味甘甜。專家建議,女性應多吃苦瓜,以利經血調順。
七、荔枝:味甘、酸,性溫,有補脾益肝、生津止渴、解毒止瀉等功效。荔枝含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果膠、游離氨基酸、蛋白質、鐵、磷、鈣等多種元素。研究證明,荔枝有補腎益精,改善肝功能,加速毒素排除,促進細胞生成,使皮膚細嫩等功效,是排毒養顏的理想水果。
八、豬血:味甘、苦,性溫,有解毒清腸、補血美容的功效。豬血富含維生素B2、維生素C、蛋白質、鐵、磷、鈣、尼克酸等營養成分。豬血中的血漿蛋白被人體內的胃酸分解後,產生一種解毒、清腸分解物,能夠與侵入人體內的粉塵、有害金屬微粒發生化合反應,易於毒素排出體外。長期接觸有毒有害粉塵的人,特別是每日駕駛車輛的司機,應多吃豬血。另外,豬血富含鐵,對貧血而面色蒼白者有改善作用,是排毒養顏的理想食物。
九、綠豆: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毒、祛火之功效,是我國中醫常常用來解多種食物或葯物中毒的一味中葯。綠豆富含維生素B、葡萄糖、蛋白質、澱粉酶、氧化酶、鐵、鈣、磷等多種成分,常食能幫助排泄體內毒素,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許多人在進食肥膩、煎炸、熱性的食物之後,很容易出現皮膚瘙癢、暗瘡、痱子等症狀,這是由於濕毒內困溢於肌膚所致,綠豆則具有強力解毒功效,可以解除多種毒素。綠豆可以降低膽固醇,又有保肝和抗過敏作用。夏秋季節,綠豆湯是排毒養顏的佳品,在綠豆湯中調入蜂蜜飲用,排毒養顏功能更甚。
十、茶葉:性涼,味甘苦,有清熱除煩、消食化積、清利減肥、通利小便的作用。茶葉富含鐵、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B1、尼克酸、氨基酸以及多種酶,對醒腦提神、清利頭目、消暑解渴的功效尤為顯著。茶葉富含一種生物活性物質——茶多酚,具有解毒作用。茶多酚作為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用於保健強身和延緩衰老。另外,茶有明顯的防癌抗癌作用,堅持飲茶有防止腫痛的作用
⑽ 化學品危害的預防方法
對危險化學品危害的防治單靠某一種措施是難以奏效,必須採取一系列的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方能消除其危害。
1、組織管理措施:
1.1 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我國的《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必須嚴格貫徹執行。
1.2 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應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或明確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部門,不能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1.3 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在管理層應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對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的安全健康進行管理。
1.4 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必須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和衛生習慣。
2、工程技術措施:
2.1 堅持「三同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引進的工程項目時,其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工程主體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對工程設計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預評價;對工程竣工後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的竣工驗收。
2.2 採取新技術、新工藝,消除職業危害: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工藝應盡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採用微機控制,隔離操作,消除作業人員直接接觸危險化學品。
2.3 加強通風,改善作業環境:生產裝置盡量採用框架式,現場的泄漏物易予消散;生產廠房應加強全面通風和局部送風,使作業人員所在環境的空氣一直處於新鮮狀態。
2.4 安全檢修,避免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都要定期檢修。檢修時都要拆開設備,發生泄漏,容易發生事故。因此,檢修前一定要制訂檢修方案,辦理各種安全作業證,做好防護,專人監護,防止事故發生。
3、衛生保健措施:
3.1 職業健康監護: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作業人員都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健康檢查,並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3.2 作業環境定期監測:危險化學品的作業環境空氣中的危險化學品濃度要定期進行監測,監測結果要公布,並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監測結果要存檔。
3.3 發放保健食品:給有毒有害的作業工人要發放保健食品,如牛奶等,增強作業人員的體質和抗病能力。
4、做好個體防護:
4.1 發給個體防護用品:企業按國家的規定要發給作業者合格、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如工作服、呼吸防護器、防護手套等,並教會工人能正確使用。
4.2 不佩帶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人員不佩帶好個體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管理人員應嚴格檢查,嚴格執行。
4.3 對防護用品做好檢查、維修:企業對防護用品應加強管理,放置固定地點,定期進行檢查,及時進行維修,使其一直處於良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