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會有四種力四種力各是怎樣產生的求大神幫助
自然界的四種力 一、強力 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中子組成,它們聚集在約10^15m的范圍內,為什麼質子正電荷之間的庫侖排斥力沒有使核子飛散開來呢?那是因為核子之間存在一種能壓服庫侖斥力的強相互作用力――強力或核力。在原子核的尺度內強力比庫侖力大得多,但強力是短程力,核子間的距離大於2×10^(-15)m時,強力很快下降消失,核子間的距離在(1-2)×10^(-15)m之間,核力表現為吸引力,小於1×10^(-15)m又表現為斥力,且隨距離的減小斥力迅速增大。強力對維持穩定的原子核有重大的作用。 二、弱力 在基本粒子之間還存在另一種短程相互作用力,弱力的作用距離比強力更短,作用力的強度僅力強力的10^(-13)倍。弱力在β衰變中起重要作用,β衰變中放出電子和中微子,電子和中微子之間只有弱力作用。弱力也存在其它基本粒子之間。 三、電磁力 電力是兩個帶電粒子或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兩個相互運動的電荷之間存磁力。從相對論的角度看,運動是相對的,電力和磁力應是一個統一的力,一個參考系中觀察的磁力與另一個參考系中的電力是相互關聯的。電磁力是長程力,電磁力在原子系統中起主導作用,電磁力使原子、分子聚集成實物,是實物的支撐力。在力學中常見的拉力、壓力、扭力等彈力以及摩擦力,歸根結底是電磁力,因為實物力乃正負電的復合系統。在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中,科技工作者巧妙地利用電磁力,製造出何等誘人的電子產品!在所有化學和生物變化中電磁力起著關鍵的作用。 四、萬有引力 它是任何物體之間存的相互吸引力,相比之下,對一般物體,萬有引力是很微弱的。但它是長程力,在宇宙的形成和天體的系統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太陽系、銀河系的形成靠的萬有引力,宇宙論離不開引力論。 強力和弱力是短程力,電磁力和萬有引力是長程力。 強力在質子、中子、原子核的形成中起作用,電磁力和弱力涉及化學元素的形成。按現代理論,這四種力都是靠物質粒子(費米子)之間交換粒子(玻色子)來實現。強力靠交換交子(誇克之間)和π介子(核子之間),電磁力靠交換光子,弱力靠交換W和Z粒子,萬有引力靠交換引力子。四種力的差別列表如下: 名稱 強力 電磁力 弱力 萬有引力 作用距離(m) –10^(-15) ∞ –10^(-17) ∞ 相對強度 1 10^(-2) 10^(-5) 10^(-39) 作用時間(S) 10^(-23) 10^(-16)-10^(-20)10^(-10)-10^9-16) 參考粒子 強子 帶電粒子 核子、電子和中微子 有質量粒子 交換粒子 膠子和π介子 光子 W和Z粒子 引力子? 宇宙源自大爆炸,四種力也是由原始的超力分化出來的。
② 生命活動的中電現象有哪些
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光能-電能-活躍的化學能-穩定的化學能
在這個過程中有電流形成。
另外,動物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也是以電流的形式進行的,但在神經元之間不是。
③ 物理學中電的公式與運用
重要的計算公式
(1)三個物理量的關系公式
串聯時:I=I
1
=I
2
U=U
1
+U
2
R=R
1
+R
2
(若有幾個等阻值為R
0
的電阻串聯則R=nR
0
)
並聯時:I=I
1
+I
2
U=U
1
=U
2
1/R=1/R
1
+1/R
2
(若有幾個阻值為R
0
的電阻並聯則總電阻R=R
O
/n
)
(2
)歐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電流、電壓、電阻三個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時要注意:①三個物理量都要針對同一段導體,或同一個電路而言;②三個物理量的單位都要使用國際單位,即分別為A
、V
、Ω
;③已知其中的任意兩個量都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3
)電功公式:W=Uit
電功率公式:P=UI
電功、電功率這兩個物理量的計算由於歐姆定律及其變形公式的影響,使計算電功率公式特別多,在選擇使用時很難選擇,所以要注意選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問題所在電路為串聯時:電功選用公式:W=I
2
Rt
,電功率選用P=I
2
R
;而當要求所在的電路為並聯時,則分別選用W=U
2
/R.t
,P=U
2
/R
,這樣的選擇都利用了所在電路的特點(電流相等或電壓相等)加快解題。
(4
)焦耳定律:Q=I
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與電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樣,使用時同樣要注意公式的選擇問題,當所求問題的電路為純電阻(除了電能轉化為內能外,別無其他形式的能產生)電路時,幾個公式可以任意選取;若不是純電阻電路只可使用公式Q=I
2
Rt
不然的話計算有誤
④ 調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動中的電現象
(一)自然界中的電現象
打雷和閃電是自然界中最為顯著的電現象,給人的印象極為深刻。我國自古以來在語言、文字中就出現了對自然中電現象的描繪,如稱雷公電母、電閃雷鳴、春雷滾滾、雷電交加、天走銀蛇等等。而且,雷電擊人、毀壞物體的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二)人與電
歷史上曾有科學家嘗試接收雷電的能量,但實驗不成功。人們著手研究、探討電的現象和規律,是從摩擦、靜電感應開始的。自從了解了電和磁的關系,人類終於實現了對電的規模應用,對電的認識也更為深入。今天,電不僅是照明、影音、通訊、電熱、機械動力等的能量源泉,實現了電量與非電量的能量轉換,而且通過計算機技術傳遞著各種信息,把社會生產、社會生活推向了信息化時代。電科學技術已經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是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已經形成了多門類、多分支的學科。
電工學是研究電主要在動力以及電器應用方面原理的基礎理論學科。學習電工學,應該對電的本質有明晰的了解。
二、電的物質性和電的產生模型
�(一)電的物質性
電是物質的一種運動形式,電實質就是電子的定向運動,在運動過程中表現出了電的性質和特點。自然現象中的電和我們日常所經常接觸使用的電,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我們知道,物質的原子是由本身的原子核、電子構成,帶正電荷粒子的原子核與帶負電荷粒子的電子之間存在著萬有引力和靜電力�庫侖力,方向為相互所指。由於所帶電量相等而整個原子對外不顯電性,其間的靜電力是它們相互束縛的最主要力量。電荷粒子具有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的性質,一個電子電荷粒子的電量是1�6×10庫侖,靜止質量約為9�1×10克。
作為不穩定結構的原子,如金屬銅的原子,一旦因原子的最外層自由電子受到外部作用力而偏離原運行軌道,則該原子成為顯正電性的原子,而偏離軌道的自由電子顯負電性,若干銅原子的電子在同一外力作用下形成有規則的、連續的定向運動,在宏觀上就是電流。應當注意,自由電子受外力作用所謂偏離原運行軌道,即是發生定向位移,受到作用力越大,偏離位移也就越厲害,位移的方向就是電荷受到外力與自由電子受到原子核靜電力合矢量的方向。電流是電子之間以相互接力式的定向位移,傳遞著對它們產生作用力的外力的能量,一般情況下,如果接力傳遞鏈不能形成,外力再大,能量也得不到傳遞。而在導電狀態下的金屬銅導體帶正電荷的原子核是不會發生位移的。除了金屬銅原子外,其他金屬類原子也有類似性質。其,只要能起作用的外力足夠大,部分非金屬原子最外層電子也會被強行形成接力式定向位移,而傳遞能量。
�(二)電荷的聚集與電場
電場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電荷團,正電荷的電荷團為正電場,負電荷的電荷團為負電場,無論電場的電荷量多少,都具有電場的性質,包含電場力、電場力方向、電場強度、電場強度方向。電場力、電場強度的大小與電荷量、受作用的距離有關。直流電荷的正極就是正電場,負極就是負電場。
顯然,強大的電場所能推動電流的能力亦強,相反亦小,沒有電場,就不可能有電流產生;沒有同種電荷的聚集,就不可能有較強的電場。前面所說物質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在外力作用下作有規則的定向位移運動的外力,就是電場力。
同種電荷聚集得越多,則電場強度越高,而同種電荷間又是相互排斥的,同種的電荷聚集在一起,完全是外力大於它們之間斥力的原故。這里所談到的外力即是克服同種電荷排斥力的力量。我們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的外力獲得廣泛應用的電場(電源)的:化學電離的方式,如蓄電池就是一種利用化學能量的方式;磁感應的方式,如交、直流發電機就是一種利用機械能量的方式;光敏電離的方式,如太陽能電池�器,就是一種利用光照能量的方式。
三、電是能量交換的過程及產物
將一節蓄電池、一個與蓄電池額定電壓相等的燈泡、一個開關用導線串聯起來。開關處於斷開狀態時,燈泡是不會亮的,開關閉合,燈泡亮了。這些說明了電的有關問題,首先,蓄電池內的化學物質連續的化學反應及產生的能量使得一個極聚集正電荷而成為正電場(正極),另一個極聚集負電荷而成為負電場(負極),如果化學物體化學反應的能量釋放完畢,沒有能力使正、負電荷分別繼續聚集,則正、負電場就不再存在,我們稱電池沒電了;另外,開關閉合,電路形成了通路,導線中金屬原子的外層電子在電場的作用下發生接力式位移,將電場能傳遞給了燈泡,燈泡燈絲傳遞阻力大,驟然發熱而發光。我們可以證實,蓄電池的化學反應產生電場,將化學能轉化為電場能,閉合電路,電場力推動產生電流,電場能轉化為電子接力式位移的能量,能量傳遞給燈絲時受阻轉化為熱能和光能而做了功,這一系列過程體現了能量的轉化交換,展示了電的本質。
沒有外力,沒有電場,沒有物質原子的從不顯電性到顯電性,沒有這樣一個接一個的環節,無論是自然界中的電現象還是人為的電現象就成為不可能,電是能量交換的過程和產物。電子是能量的一種載體,電子運動轉換能量的形式是目前現代人類最好的能源運用、使用、利用的方式。
人體的肢體活動就是生物電流通過神經系統完成的。
活動中的神經興奮傳導在神經纖維上就是生物電傳導的
生物電
打雷和閃電是自然界中最為顯著的電現象,給人的印象極為深刻。我國自古以來在語言、文字中就出現了對自然中電現象的描繪,如稱雷公電母、電閃雷鳴、春雷滾滾、雷電交加、天走銀蛇等等。而且,雷電擊人、毀壞物體的自然災害時有發生。
�
2.細胞的生物電現象以及細胞興奮的產生和傳導的原理。...
killuazou.blogchina.com/ 125K 2005-10
對自然現象產生好奇心,提出可能通過科學探究解決的問題;...如密度、比熱容、熔點、沸點、導電性、溶解性、酸鹼性等,並能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調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動中的電現象;查閱磁懸浮列車的有關資料。...
www.pep.com.cn/200406/ca500647.htm 65
自然界的閃電啊
生命活動中的神經興奮傳導在神經纖維上就是生物電傳導的
電鰻放電也是電現象
自然界和生物體內的電現象都是自由離子和自由電子的運動引起的。
生物體內的電現象是由生物膜內外有不同濃度的Na,K,Cl離子,造成膜內外電勢差,神經沖動傳來時,膜上離子通道打開,離子流造成電勢逆轉,然後影響相鄰的膜電位,再出現同樣的電勢逆轉,然後沿神經纖維傳下去,這就是神經傳導。普通細胞日常代謝也是有離子流的只是不會沿像神經纖維那麼定向傳導。離子電控通道是許多細胞信號的傳導的必要條件,關系著特定膜蛋白的開放,和重要的酶促反應。和代謝調控關系密切。生物電是生命活動的重要部分,沒有他,一切生物不復存在。
自然界的電現象更豐富些。不外乎離子流,電子流,電場,磁場的相互作用。至於運動的電荷產生磁場,至於電磁的本質我就不知道了。就像電子為什麼帶負電荷,質子為什麼帶正電荷,磁場和電場為什麼看不見等等……也許就像一個網友想像的在超光速空間里,看不見低速空間的物體,卻看見了另外的物質如電場和磁場。如果真是這樣,不知多少人願意用十年時光換取這樣的十分鍾呀。
⑤ 為什麼做核磁的時候有中電的感覺
和遲緩核磁共振本來就是一種電池反應,它會產生一種很強的磁場,讓人感覺像中電一樣是不是正常現象,但是它對身體零傷害,沒事的話盡量少做核磁共振。
⑥ 化學資料 收集
你們在做卷子的時候不是在後面的大題中有很多這樣子關於判別化學現象的題么,你收集匯總一下就可以啦。。結合題來一邊分析一邊做,記憶是最深刻的。。。
⑦ 莫名其妙的中電
這是一種靜電現象
防止靜電侵擾的六種方法
1.檢查房屋的電源是否真正接地,接地是否良好。其實,許多家庭各種插座的電源都沒有接地。
2.保證主機和外設接地良好。三端插頭中的接地端不能開路,許多家庭從兩端插頭的電源中引出電腦電源,這是十分危險的。
3.不要將電腦放入鋪有地毯的房間。
4.增加室內的溫度,尤其是在乾燥的冬季。潮濕的空氣會減少靜電,部分靜電荷會通過機器表面散發到空氣的水分中。
5.避免穿綠底的鞋。穿上這種鞋走路。會積累靜電荷,又不能把它釋放掉。當手觸摸到電腦等導體時,就會放電。
6.在打開電腦的主機箱時,雙手一定在金屬把手或其他的金屬物品上碰一下,以便將身體攜帶的靜電放掉,避免損害電腦。
怎樣做到有效的防止靜電產生?
首先,從靜電產生的機理來看,應該從降低有關物體的絕緣度著手,使兩物體即使摩擦也不產生和少產生靜電,對次有以下一些主要措施:
1.保持環境有一定的濕度。實踐證明,北方地區或在乾燥的冬季,因靜電產生故障的事例要遠遠大於在東南沿海地區或其他季節,所以在一些重要場所,如計算機機房、實驗室、電子儀器的裝調車間應考慮保持一定濕度的問題,特別是對那些封閉形的空調房間,更應有一定控制濕度的設備。
2.鋪設防靜電地板或地毯。目前已有這種具有一定導電性能的塑料地板或地毯產品,能十分有效抑制由於人的行走產生靜電。
3.使用離子風槍、離子頭、離子棒等設施,使在一定范圍內防止靜電產生。
4.半導體器件應盛放在防靜電塑料盛放器或防靜電塑料袋中,這種防靜電盛放器有良好導電性能,能有效防止靜電的產生。當然,有條件的應盛放在金屬盛放器內或用金屬箔包裝。
5.對於操作人員應在手腕上帶防靜電手帶,這種手帶應有良好的接地性能,這種措施最為有效。
但是,請注意:
防止靜電對電腦造成的危害
如果你在氣候乾燥的冬日或在工作中,經常穿著毛纖類的運動裝、防寒服,當你偶爾接觸一下門把手或其他金屬物體時,就可能發生短促、刺痛的放電,這種現象叫做靜電釋放。
正常狀況下,人體內可蓄積超過20,000V的靜電電壓。當用戶給電子流動提供一條導電路徑時,蓄積在體內的電荷就會沖出體內,向離用戶最近的金屬物體流去,結果發生短促而刺痛的放電,這雖然令人氣惱,但一般對人體沒有危害。然而,對於從事PC維修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問題可就不一般了。維護人員在處理或替換電路板、集成電路塊,需頻繁地接觸各種元器件,而半導體設備對於來自靜電的刺激極其敏感,元器件的損壞只是在一線之間。
靜電主要產生於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機房的地板有地毯,易產生靜電積累。二是維修人員穿著的毛纖類衣物,也是靜電產生的溫床,同時穿著橡膠、絕緣性的鞋也無法放掉靜電。另外靜電的產生也與氣候有關。比如:冬季氣候乾燥,氣溫低,空氣能累積大量電荷,所以,靜電產生與釋放在冬天更明顯。而在夏季,在靜電釋放之前,空氣中的溫度就能放走大部分累積的電荷。無論怎樣,靜電釋放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著,同時,靜電產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靜電釋放的主要危害是毀壞電子元件的靈敏度。對於某些晶體管,幾百伏的靜電釋放就可徹底使其報廢,這絕不是聳人聽聞。對於靜電釋放最為敏感的元件是以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為主的集成電路。PC中的門陣CMOS晶元能夠承受靜電沖擊電壓為200V,DRAM、EPROM晶元為300V,TTL晶元為1000V。由此可見,如果不注意控制靜電的危害,用戶很可能在毀壞昂貴的集成電路後,而全然不知。
靜電對PC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出以下現象:磁碟讀寫失敗,列印機列印混亂,晶元被擊穿甚至主機板被燒壞等等。
在PC維護過程中,如何避免靜電釋放的危害呢?一、微機設備的外殼必須接地,一些電路板不使用時應包裝在傳導泡沫中,以避免靜電傷害。二、維修人員在用手觸摸晶元電路之前,應先把體內靜電放掉。
釋放靜電的方法有兩種:
(1)使用一個傳導纖維腕帶,把腕帶一端帶在手腕上,另一端牢牢地與地面連接,以使靜電從人體內流走。
(2)如果沒有傳導腕帶,也可在打開機箱之前,把手放在金屬機箱上觸摸一下,使體內靜電順著電源線的地線流走。
⑧ 請問當人中電時候,是中了電流,還是中了電壓,為什麼
觸電主要是電壓。如果此電壓在人體與地間形成迴路,產生電位差則就會有電流產生(形成觸電)。如果人體與地之間絕緣很好,就不會產生電位差(也就沒有電流)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