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判斷化學物質的穩定性高中化學判斷
一般以同一主族元素為例進行判斷,如VII主族元素的氫化物的穩定性與鹵族元素的非金屬性有關,非金屬性越強,與氫結合的鍵能越大,受熱時共價鍵越不容易斷裂,熱穩定性越高。
B. 如何比較兩個物質的穩定性
如果兩物質組成元素相同,如果是單質看起原子的排列結構,比如石墨和鑽石。如果是化合物看起形成的化合物後的原子或離子是否達到了穩定結構,比如過氧化氫和水,水中的氧原子得到兩個電子對偏移最外層電子結構達到八電子的穩定結構,過氧化氫中的每個氧原子只有一對共用電子對偏移,沒有達到穩定結構,水比過氧化氫穩定。不同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主要是看他們的化學鍵鍵能大小,鍵能越大的,破壞他們(發生化學反應)所需的能量越大,越穩定。
C. 化學元素的穩定性和活潑性有什麼判斷方法
金屬性越強越容易失電子,非金屬性越強越易得到電子。化合物的話直接查鍵能,鍵能越大,鍵長越短,物質越穩定。
對於氮氣和氧氣,氮氣的活潑型低於氧氣的活潑性,本質是每個氮氣分子中有三個氮氮鍵,加起來鍵能很高,所以氮分子中的氮原子結合得很牢固,其間的化學鍵不易斷裂,導致不易發生原子重組(化學反應是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所以不易反應,活潑性低。
而氧分子中只有兩個氧氧鍵,加起來鍵能比較低,所以易反應。當然,這也與氧元素的易得電子的性質有關聯。但是,分子的活潑性,主要是看鍵能大小。(到了大學,也可以用分子軌道理論來解釋,通過比較鍵級,從而比較分子的穩定性)。
(3)化學中怎麼比較穩定性擴展閱讀:
拉瓦錫在1789年發表的《化學基礎論述》一書中列出了他製作的化學元素表,一共列舉了33種化學元素,分為4類:
屬於氣態的簡單物質,可以認為是元素:光、熱、氧氣、氮氣、氫氣。能氧化和成酸的簡單非金屬物質:硫、磷、碳、鹽酸基、氫氟酸基、硼酸基。
能氧化和成鹽的簡單金屬物質:銻、砷、銀、鈷、銅、錫。鐵、錳、汞、鉬、金、鉑、鉛、鎢、鋅。能成鹽的簡單土質:石灰、苦土、重土、礬土、硅土。從這個化學元素表可以看出,拉瓦錫不僅把一些非單質列為元素,而且把光和熱也當作元素了。
D. 如何比較化學元素的穩定性,酸性或鹼性
對周期表元素一般來說: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序數增大,原子半徑減小,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引力增大,導致原子的得電子能力增強,失電子能力減弱,從而原子的氧化性增強,還原性減弱;對於同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序數增加,電子層數增多,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減小,原子得電子能力減弱,失電子能力增強,從而原子的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簡單的說就是觀察元素周期表的最外層電子數,除了稀有氣體以外,最外層電子數為8的最穩定,為1的最不穩定,以此類推。
E. 高中化學 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和熔沸點怎麼比較 單質的穩定性和熔沸點怎麼比較
非金屬的氣態氫化物熱穩定性及熔沸點的比較:
1、熱穩定性比較原子半徑越大,原子之間的化學鍵越弱,越容易分解,即熱穩定性越小。
比如熱穩定性:HCl > HBr > HI
2、比較熔沸點(分子晶體)
通常比較分子之間作用力,分子間力越大,熔沸點越高。一般情況下,分子間以色散力為主,而色散力與分子體積有關,所以半徑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大,熔沸點越高。
如:HCl < HBr < HI
3、需要注意的情況
同一系列,即同族元素,同類型氫化物才有可比性。
如出現氫鍵等其他特殊條件,熔沸點會出現例外。
拓展:各種晶體的熔沸點比較
金屬鍵形成的單質晶體。金屬單質及一些金屬合金都屬於金屬晶體,例如鎂、鋁、鐵和銅等。金屬晶體中存在金屬離子(或金屬原子)和自由電子,金屬離子(或金屬原子)總是緊密地堆積在一起,金屬離子和自由電子之間存在較強烈的金屬鍵,自由電子在整個晶體中自由運動,金屬具有共同的特性,如金屬有光澤、不透明,是熱和電的良導體,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機械強度。大多數金屬具有較高的熔點和硬度,金屬晶體中,金屬離子排列越緊密,金屬離子的半徑越小、離子電荷越高,金屬鍵越強,金屬的熔、沸點越高。例如周期系IA族金屬由上而下,隨著金屬離子半徑的增大,熔、沸點遞減。第三周期金屬按Na、Mg、Al順序,熔沸點遞增。
根據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金屬晶體都是金屬單質,構成金屬晶體的微粒是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子(也就是金屬的價電子)。
冰(H2O)分子晶體棍球模型分子間以范德華力相互結合形成的晶體。大多數非金屬單質及其形成的化合物如乾冰(CO2)、I2、大多數有機物,其固態均為分子晶體。分子晶體是由分子組成,可以是極性分子,也可以是非極性分子。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弱,分子晶體具有較低的熔、沸點,硬度小、易揮發,許多物質在常溫下呈氣態或液態,例如O2、CO2是氣體,乙醇、冰醋酸是液體。同類型分子的晶體,其熔、沸點隨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例如鹵素單質的熔、沸點按F2、Cl2、Br2、I2順序遞增;非金屬元素的氫化物,按周期系同主族由上而下熔沸點升高;有機物的同系物隨碳原子數的增加,熔沸點升高。但HF、H2O、NH3、CH3CH2OH等分子間,除存在范德華力外,還有氫鍵的作用力,它們的熔沸點較高。
分子組成的物質,其溶解性遵守「相似相溶[1]」原理,極性分子易溶於極性溶劑,非極性分子易溶於非極性的有機溶劑,例如NH3、HCl極易溶於水,難溶於CCl4和苯;而Br2、I2難溶於水,易溶於CCl4、苯等有機溶劑。根據此性質,可用CCl4、苯等溶劑將Br2和I2從它們的水溶液中萃取、分離出來。分子晶體熔沸點高低規律
分子間作用力越強,熔沸點越高
①組成和結構相似的分子晶體,一般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越強,熔沸點越高。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的元素單質其熔沸點變化規律為:At2>I2 > Br2 > Cl2>F2。
②若分子間有氫鍵,則分子間作用力比結構相似的同類晶體大,故熔沸點較高。
例如:HF > HI > HBr > HCl。H2O> H2Se> H2S。 NH3> PH3
原子晶體定義:相鄰原子之間通過強烈的共價鍵結合而成的空間網狀結構的晶體叫做原子晶體原理簡介
相鄰原子間以共價鍵結合而形成的空間網狀結構的晶體。例如金剛石晶體,是以一個碳原子為中心,通過共價鍵連接4個碳原子,形成正四面體的空間結構,每個碳環有6個碳原子組成,所有的C-C鍵鍵長為1.55×10-10米,鍵角為109°28′,鍵能也都相等
金剛石是典型的原子晶體,熔點高達3550℃,是硬度最大的單質。原子晶體中,組成晶體的微粒是原子,原子間的相互作用是共價鍵,共價鍵結合牢固,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硬度大,不溶於一般的溶劑,多數原子晶體為絕緣體,有些如硅、鍺等是優良的半導體材料。原子晶體中不存在分子,用化學式表示物質的組成,單質的化學式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原子晶體,按各原子數目的最簡比寫化學式。常見的原子晶體是周期系第ⅣA族元素的一些單質和某些化合物,例如金剛石、硅晶體、SiO2、SiC等。(但碳元素的另一單質石墨不是原子晶體,石墨晶體是層狀結構,以一個碳原子為中心,通過共價鍵連接3個碳原子,形成網狀六邊形,屬過渡型晶體。)對不同的原子晶體,組成晶體的原子半徑越小,共價鍵的鍵長越短,即共價鍵越牢固,晶體的熔,沸點越高,例如金剛石、碳化硅、硅晶體的熔沸點依次降低。
金剛石的晶體模型相鄰原子間以共價鍵結合而形成的空間網狀結構的晶體,如:金剛石、晶體硅、碳化硅、二氧化硅等。凡靠共價鍵結合而成的晶體統稱為原子晶體。例如金剛石晶體,是以一個碳原子為中心,通過共價鍵連接4個碳原子,形成正四面體的空間結構,每個碳環有6個碳原子組成,所有的C-C鍵鍵長為1.55×10-10米,鍵角為109°28′,鍵能也都相等,金剛石是典型的原子晶體,熔點高達3550℃,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單質。原子晶體中,組成晶體的微粒是原子,原子間的相互作用是共價鍵,共價鍵結合牢固,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硬度大,不溶於一般的溶劑,多數原子晶體為絕緣體,有些如硅、鍺等是優良的半導體材料。原子晶體中不存在分子,用化學式表示物質的組成,單質的化學式直接用元素符號表示,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原子晶體,按各原子數目的最簡比寫化學式。常見的原子晶體是周期系第ⅣA族元素的一些單質和某些化合物,例如金剛石、硅晶體、SiO2、SiC、B等。對不同的原子晶體,組成晶體的原子半徑越小,共價鍵的鍵長越短,即共價鍵越牢固,晶體的熔,沸點越高,例如金剛石、碳化硅、硅晶體的熔沸點依次降低。 且原子晶體的熔沸點一般要比分子晶體和離子晶體高。
離子間通過離子鍵結合形成的晶體。在離子晶體中,陰、陽離子按照一定的格式交替排列,具有一定的幾何外形,例如NaCl是正立方體晶體,Na+離子與Cl-離子相間排列,每個Na+離子同時吸引6個Cl離子,每個Cl-離子同時吸引6個Na+。不同的離子晶體,離子的排列方式可能不同,形成的晶體類型也不一定相同。離子晶體中不存在分子,通常根據陰、陽離子的數目比,用化學式表示該物質的組成,如NaCl表示氯化鈉晶體中Na+離子與Cl-離子個數比為1:1, CaCl2表示氯化鈣晶體中Ca2+離子與Cl-離子個數比為1:2。
離子晶體是由陰、陽離子組成的,離子間的相互作用是較強烈的離子鍵。離子晶體的代表物主要是強鹼和多數鹽類。離子晶體的結構特點是:晶格上質點是陽離子和陰離子;晶格上質點間作用力是離子鍵,它比較牢固;晶體里只有陰、陽離子,沒有分子。離子晶體的性質特點,一般主要有這幾個方面:有較高的熔點和沸點,因為要使晶體熔化就要破壞離子鍵,離子鍵作用力較強大,所以要加熱到較高溫度。硬而脆。多數離子晶體易溶於水。離子晶體在固態時有離子,但不能自由移動,不能導電,溶於水或熔化時離子能自由移動而能導電 離子晶體熔沸點高低比較
離子所帶電荷越高,離子半徑越小,則離子鍵越強,熔沸點越高。例如:Al2O3 > MgO > NaCl > CsCl
F. 【高中化學】什麼是物質的穩定性,如何判斷
穩定性就是在一定條件下,化學性質不發生改變的性質,稱為穩定性。包括氧化性,還原性,沉澱與否,酸鹼中和,水解,熱分解等,比如還原性物質強不穩定,硫化氫易被氧化,高錳酸鉀氧化性強不穩定,過氧化氫易分解不穩定,酸遇鹼中和反應生成水等等
G. 怎麼判斷化學物質的穩定性
可以看元素周期表,金屬性越強越容易失電子,非金屬性越強越易得到電子。
化合物的話直接查鍵能,鍵能越大,鍵長越短,物質越穩定。
微觀粒子在能量最低時最穩定。
H. 高中化學四種晶體的化學穩定性強弱如何判斷
原子晶體:化學穩定性由鍵能決定,共價鍵越牢固,化學性質越穩定。比較共價鍵強弱,可以從鍵長入手。中學階段可以簡單的認為共價鍵的鍵長為成鍵雙方原子的半徑和。
離子晶體:穩定性由離子鍵強弱決定。離子鍵的強弱和成鍵雙方離子所帶電荷成正比,和成鍵雙方離子半徑和成反比。可類比物理學的庫倫定律公式記憶。F=K
Q1.Q2/r^2
分子晶體:化學穩定性也是共價鍵所決定,所用方法類似於原子晶體的比較方法。
金屬晶體:化學穩定性由金屬陽離子所帶電荷和離子半徑有關。離子所帶電荷越多,半徑越小,離子鍵越強。
I. 怎麼判斷化學物質的穩定性高中化學判斷物質的穩定性
怎麼判斷化學物質的穩定性高中化學判斷物質的穩定性
穩定性分為對熱的穩定,還有對光的穩定性等,一般來說二者是相關聯的,對熱不穩定,對光也不穩定 如AgBr光照下分解,加熱也會分解的.判斷物質的穩定性,要根據物質的性質來進行歸納,從化學式上不能直接看出來 一般來說,不穩定的酸及其鹽不穩定,如HNO3,硝酸鹽,H2CO3與碳酸酸式鹽,銨鹽等都不穩定,受熱會分解 許多銀鹽對光不穩定,
熱穩定性:在化學方面,反映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的難易程度。物質的熱穩定性與元素周期表有關,在同周期中,氫化物的熱穩定性從左到右是越來越穩定,在同主族中的氫化物的熱穩定性則是從下到上越來越穩定,也就是非金屬性越強的元素,其氫化物的熱穩定性越穩定。
J. 化學問題:怎麼判斷化合物的穩定性
根據鍵能大小,鍵能越大越穩定。
鍵能即破壞一摩爾化學鍵需要的能量。能量越大越難分解,越穩定。
一般會讓比較同一周期的同類化合物的穩定性,那是非金屬越往後越穩定,金屬越往前越穩定。H2O>NH3>CH4
AlI3<MgI2<NaI
同一主族的金屬越往下越穩定,非金屬越往上越穩定。
H2O>H2S>H2Se
LiCl<NaCl<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