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電子數怎麼算的
1、中性粒子的電子數=所有原子的質子數(核電荷數)總和。如H2O,兩個H為1*2=2,1個O為8,總和為10.
2、陰離子,需要在上面的基礎上加電荷數,如SO4 2-,S=16,4個O=4*8=32,再加上兩個負電荷,每個硫酸根有16+32+2=50個電子
3、陽離子,在1的基礎上減去電荷數,如NH4+,1個N=7,4個H=4*1=4,再減去1.
每銨根有7+4-1=10個電子。
4、若給的是物質的量,則按N=nNA(NA為阿伏加德常數)換算。
2. 化學里質子數中子數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數都是怎麼算的
質子數等於原子序數之和,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減去原子序數,質子數等於荷電荷數,等於原子序數,等於核外電子數。
3. 化學 形式電荷形式電荷怎麼算
形式電荷
將鍵合電子的半數分別歸屬各鍵合原子,再加上各原子的孤電子數,如果兩者之和等於該原子(成游離態電中性時)的價層電子數,形式電荷記為零,否則,少了電子,形式電荷記"+"數,多了電子記為"-"數。
形式電荷是在寫共價化合物的Lewis結構式時為了判斷各可能物種的穩定性時引入的。
其大小等於價電子數-(成鍵後)實際擁有價電子數。如季銨鹽,共振式中常見到的正負號,在無機中,如用分子軌道理論處理CO後,C:形式電荷=4-(2+3)=-1;O:形式電荷=6-(2+3)=+1.
再舉一例,如判斷共振八隅體穩定性:首先形式電荷越接近0越穩定,其次形式電荷正負交替時最穩定。
計算方法
形式電荷q=原子價電子數-鍵數-孤電子數
例:CO分子中,q(C)=4-3-2=-1
結構
形式電荷可以用來判斷所寫的Lewis結構是否合理。例如:SCN1- 的 Lewis結構應該是將碳原子放在中間,氮原子和硫原子分別放在兩邊。此時,氮原子的形式電荷是-1,碳原子和硫原子的形式電荷是0;但如果將硫原子安排在中間,則氮原子的形式電荷是-1,碳原子的形式電荷是-2,硫原子的形式電荷是+2。可以看出,後者中,各原子形式電荷數相差很多,結構不穩定,顯然前者更合理。
4. 化學中計算電荷數的公式是什麼
離子所帶電荷量乘以離子物質的量乘以阿伏伽德羅常數就是該離子所帶電荷量
因為正負電子相等
5. 化學中,什麼叫做電荷數
電荷數是指粒子所帶的電量的多少
如:Na+(鈉離子)的電荷數為+1,Na(鈉原子)的電荷數為0,CL-(氯離子)的電荷數為-1
電子數是指粒子中質子外帶電子的數目,
如Na+(鈉離子)的電子數為10,Na(鈉原子)的電子數為11
6. 電荷數怎麼算
元素的荷電荷數=質子數=原子序數
因為對於一個元素來說,它的質子數是不變的,
如:氯和氯離子的元素的荷電荷數=質子數=17
7. 如何確定離子所帶電荷數
電荷數=元素周期表中的幾號元素+得到電子個數(或減去失去電子個數)=帶電荷數。
有些元素可能有多種化合價,所以可能帶的電荷數也不一樣,具體要看化合物種類。
陽離子帶正電,失去電子,陰離子帶負電,得到電子。
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從而使參加反應的原子或原子團帶上電荷。帶電荷的原子叫做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叫做陽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叫做陰離子。陰、陽離子由於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
與分子、原子一樣,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鈉就是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
(7)化學中電荷數怎麼求擴展閱讀:
離子屬性
在化合物的原子間進行電子轉移而生成離子的過程稱為電離,電離過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稱為電離能。電離能越大,意味著原子越難失去電子。離子化合物,即陰、陽離子間以離子鍵組成的化合物,如可溶於水的酸、鹼、鹽,當在水中溶解並電離時,恆定條件下,處於離子狀態的比例和處於分子狀態的比例達到動態平衡,稱為離子平衡。
離子結構示意
離子結構示意圖與原子結構示意圖一樣,人們可以用離子結構示意圖來表示離子的核電荷數和電子層排布。小圈和圈內的數字分別表示原子核和核內質子數,弧線表示電子層,弧線上的數字表示該層的電子數。當然,在書寫離子結構的時候需要注意離子核外電子一般為8電子(或2電子)的穩定結構。
8. 化學里質子數中子數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數都是怎麼算的
質子數等於核電荷數等於核外電子數,因為質子帶正電而電子帶負電,質子數等於原子量減去中子數
9. 高中化學電荷數是什麼 謝謝
所謂電荷數指的是離子所帶電荷。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鈉離子:Na+,鈉離子帶一個單位正電荷,所以電荷數為1。鎂離子:Mg2+,鎂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電荷數為2。硫離子:S2-,硫離子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所以電荷數為2。
在化學式中,正負電荷的和為零,比如MgS,Na2S。在離子方程式中,電荷是守恆的。
10. 電荷總數的定義!如何計算
1、 守恆法
多數計算題時已化學反應為依據,化學反應方程式可以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質量,微觀粒子,物質的量,氣體體積等變化關系,又反映出化學反應前後的電荷數,電子得失數、微粒個數都是守恆的。在解題時,運用守恆方法可以使解題思路簡明、方法簡單、簡化解題步驟。
化學反應過程→質量守恆→元素守恆→微粒個數守恆
氧化還原反應→電子守恆 得電子總數 = 失電子總數
電解質溶液 →電荷守恆 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 = 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
化合物 →化合價守恆 正化合價總數 = 負化合價總數
(1)質量守恆
[例1]某鎂、鋁合金溶於足量的鹽酸中,在形成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取出沉澱物乾燥,灼燒,剩餘殘渣和原合金的質量相等,則該鎂、鋁合金中鋁的質量分數為:
A 27% B 40% C 53% D 60%
分析: Mg MgCl2 Mg (OH)2
Al AlCl3 NaAlO2
即:m(Mg、Al)= m(MgO)
由於Mg元素守恆,所以 m(O)= m(Al)
答案:B
[例2]把2.56克純銅放入盛有一定量的濃硝酸的大試管中,立即發生化學反應。當銅完全反應後,共生成氣體1.12升(標況),計算此反應中耗用硝酸的物質的量是多少?
分析:Cu與濃硝酸反應生成NO2,隨著反應的進行,硝酸濃度逐漸減小,在與銅反應時生成NO。可以將混合氣NO2、NO看成NOx,利用N元素守恆解題。
Cu ~ 2NO3— NOx ~ HNO3
1mol 2mol 1mol 1mol
2.56/64 a 1.12/22.4 b
a = 0.08mol b = 0.05mol
∴共消耗HNO3 0.13mol。
(2)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守恆
[例3]如果用0.3mol/L的Na2SO3溶液16mL,剛好將3.2×10-3mol的強氧化劑[RO(OH)2]+溶液中的溶質還原到較低價態,,則反應後R的最終價態是
A 0 B +1 C +2 D +3
分析:還原劑Na2SO3中 失電子總數0.3×0.016×2
氧化劑[RO(OH)2] +中 得電子總數 3.2×10-3 × (5—x)
根據電子守恆:0.3×0.016×2 = 3.2×10-3× (5—x)
∴x = +2
答案:C
[例4]往VmL FeBr2溶液中緩慢通入a mol Cl2,結果溶液中有一半Br-離子被氧化為溴單質,則原FeBr2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A 2×103a/V (mol/L) B 103a/V (mol/L)
C 3×103a/V (mol/L) D 500a/V (mol/L)
分析:Fe2+、Br-均具有還原性,Fe2+的還原性比Br-強,氧化劑Cl2先氧化Fe2+。根據題意,Br-有一半被氧化,則Fe2+全部被氧化。a mol Cl2參加反應即轉移2a mol電子,Fe2+全部被氧化,一半Br-被氧化時,也應轉移2a mol電子,可計算出Fe2+為a mol,FeBr2也為a mol。
答案:B
(3)電荷守恆
[例5]酸雨是因為燃燒煤和石油,生成硫、氮的氧化物溶於水,生成硫酸和硝酸的緣故。某次雨水分析數據如下:[NH4+]=2.0×10-6mol/L [Na+]=3.0×10-6mol/L [NO3-]=2.3×10-5mol/L
[Cl-]=6.0×10-6mol/L [SO42-]=2.8×10-5mol/L,此次雨水的pH值接近於
A 2 B 3 C 4 D 6
分析:由於雨水呈電中性,根據電荷守恆,陰、陽離子所帶負、正電荷總數應相等。
即:[H+]+[NH4+]+[Na+]=[NO3-]+[Cl-]+[OH-]+2[SO42-],[OH-]較小,忽略不計。代入數據,得:[H+]=8×10-5mol/L,pH≈4。
答案:C
[例6]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和氮化鎂,將燃燒後的產物溶解在60mL濃度為2.0mol/L的鹽酸中,再用20mL 0.5mol/L NaOH溶液中和多餘的鹽酸,然後再向此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鹼,把氨全部蒸出來,用稀鹽酸吸收,稀鹽酸增重0.17g,求鎂帶的質量。
分析:
(A) (B) (C)
在溶液B中,根據電荷守恆,有下列關系:
2 × n(Mg2+) + n (NH4+) + n (Na+) = n (Cl-)
代入數據,得n(Mg2+)= 0.05mol
答案:鎂條質量1.2克
2、 差量法
差量法的實質是利用反應體系中某化學量從始抬到終態的差量,作為解題的突破口。這些差量主要有:體積差、質量差、物質的量差、壓強差、溶液質量差、溶解度差。
從任何一個化學反應中,均可找到一個或多個有關量的差值,因此使用此法解題時,必須仔細分析題意,理清思路,選定好相關物理量的差值。
利用差量法解題可以使許多化學計算解法從簡。
[例7]氯氣通入氨水中發生下列反應:3Cl2 + 8NH3 = 6NH4Cl + N2,使1.12L氯、氮混合氣(90%Cl2、10%N2)通入濃氨水,實驗測得送出的氣體在標況下為0.672L(50%Cl2、50%N2),問在反應中有多少克氨被氧化?
分析:本題解題方法有多種,其中利用反應前後混合氣體的體積差來求解是最快的方法。
解答:設被氧化的氨的質量為x
3Cl2 + 2NH3(被氧化的氨)→ N2 △V
3×22.4L 34g 22.4L 4.48L
x (1.12 – 0.672)L
x = 0.34g
[例8]先將鹵素互化化合物BrCln4.66g溶於水,再通入過量的SO2,發生如下反應:
BrCln +(n+1)H2O + SO2 === HBr + nHCl + H2SO4,然後將所得溶液調至中性,再加入過量的Ba(NO3)2溶液,除去生成的沉澱後,所得溶液用過量的AgNO3溶液處理,可得到15.46g沉澱,試確定鹵素互化物BrCln的n值。
分析:通過閱讀題目,我們可得到如下信息:BrCln與SO2反應得到HBr、HCl和H2SO4,再加入過量Ba(NO3)2,除去SO42-,濾液中加入AgNO3,將Cl-、Br-全部轉化為AgCl、AgBr沉澱,所以15.46g是AgCl、AgBr的總質量。而AgCl、AgBr中氯元素、溴元素均來自BrCln,利用差量法可求出Ag+的質量。
解答:∵AgCl、AgBr中氯元素、溴元素均來自BrCln
∴Ag+的質量:15.46 – 4.66 = 10.8(g)
BrCln ~ (n+1)Ag+
80+35.5n 108(n+1)
4.66 10.8
n = 3
從以上的解法可以看出,應用差量法解題,可以使計算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