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響二氧化氯消毒劑消毒效果都有哪些因素
(1)化學消毒劑的性質
各種化學消毒劑,由於其本身的化學特性和化學結構不同,故而其對微生物的作用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各類消毒劑的消毒效果也不一致。
(2)微生物的種類
由於微生物本身的形態結構及代謝方式等生物學特性的不同,其對化學消毒劑所表現的反應也不同。如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等電點比革蘭氏陰性菌低。所以,在一定的pH下所帶的負電荷較多,容易與帶正電荷的離子結合。故革蘭氏陽性菌較易與鹼性染料的陽離子、重金屬鹽類的陽離子及去污劑結合而被滅活。細菌的芽孢因有較厚的芽孢壁和多層芽孢膜,結構堅實,消毒劑不易滲透進去,所以,芽孢對消毒劑的抵抗力比其繁殖體要強得多。
(3)有機物的存在
當微生物所處的環境中有有機物,如糞便、痰液、膿汁、血液及其他排泄物存在時,所有消毒劑的作用都會大大減低甚至無效,其中以季銨化合物、碘制劑、甲醛所受的影響較大,而石炭酸類與戊二醛所受影響較小。因此,將欲消毒的對象先清潔後再施用消毒劑為最基本的要求。
(4)消毒劑的濃度
在一定的范圍內,化學消毒劑的濃度越大,其對微生物的毒性作用也越強。但勢必造成消毒成本提高,對消毒對象的破壞也嚴重,因此各種消毒劑應按其說明書的要求,進行配製。而且有些葯物濃度增加,殺菌力卻可能下降,如70%酒精的殺菌作用比100%的純酒精強。
(5)溫度、濕度及時間
溫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殺菌率。大多數消毒劑的消毒作用在溫度上升時顯著增強,尤其是戊二醛類,但易蒸發的碘劑與氯劑例外,加溫至70℃時會變得不穩定而降低消毒效力。許多常用的溫和消毒劑,冰點溫度時毫無作用。在寒冷時,最好是將消毒劑泡於溫水中使用,消毒效果會更佳。熏蒸消毒時,濕度可作為一個環境因素影響消毒效果。用過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時,相對濕度以60%~80%為最好。在其他條件都一定的情況下,作用時間越長,消毒效果越好。消毒劑殺滅細菌所需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消毒劑的種類、濃度及其殺菌速度,同時也與細菌的種類、數量和所處的環境有關。
(6)酸鹼度(pH)
許多消毒劑的消毒效果均受消毒環境pH的影響。如碘制劑、酸類、來蘇兒等陰離子消毒劑,在酸性環境中殺菌作用增強;而陽離子消毒劑如新潔爾滅等,在鹼性環境中殺菌力增強。另外,pH也影響消毒劑的電離度,一般來說,未電離的分子,較易通過細菌的細胞膜,殺菌效果較好。
② 試述影響化學消毒劑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微生物的種類,微生物的物理狀態,微生物的數量,消毒劑的性質~濃度與作用時間,溫度,酸鹼度,有機物
③ 影響消毒劑使用效力的因素有哪些
(1)溫度
消毒過程的速度一般隨溫度的提高而加快,即溫度升高,殺菌速度快而所用消毒時間短。
(2)濃度
一般而言,在一定條件下,消毒劑的濃度低,使用效果好。提高或降低葯劑的使用濃度,可顯著影響消毒效果。但注意消毒劑濃度稀釋後,需要延長消毒時間。(3)酸鹼度
消毒劑的效力受酸鹼度的影響。一般在鹼性環境下陽離子型消毒劑的作用較強;酸性環境下陰離子型消毒劑的作用較強。因此在使用消毒劑時要注意該葯劑對酸鹼度的要求,以達最佳效果。
(4)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
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對消毒劑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如芽孢和孢子的耐受力較菌體強;適用於細菌的消毒劑並不一定適用黴菌等,這都是常見情況。需值得一提的是,被消毒的空間和物體存有微生物數量的多少,也直接影響到消毒劑的使用效力。污染量高時要加長消毒時間或提高消毒劑的濃度,才能達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5)有機物質
在消毒作用的環境中如果存在有機物質,如血、牛奶、食物殘渣、糞便或膠體蛋白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消毒劑的作用。
(6)其他化學、物理因素
物理、化學因素會影響細胞壁的吸附與透性,也影響消毒劑的分配系數和活性。如用水為溶劑時,消毒劑能很快進入細菌細胞;肥皂能降低細胞表面張力直至透性,也有助於消毒劑與菌細胞的接觸和進入,從而增強消毒劑的使用效力。
④ 影響化學消毒劑滅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消毒葯物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搭配不科學合理及濃度不合適
良好的配方能顯著提高消毒的效果,例如,季銨鹽類消毒劑用70%乙醇配製比用水配製穿透力更強,殺菌效果更好;戊二醛和環氧乙烷聯合應用,二者具有協同效應,可提高消毒效力;另外,使用具有殺菌作用的溶劑,例如甲醇、丙二醇等配製消毒液時,常可增強消毒效果。當然消毒葯之間也會產生拮抗作用,如酚類(石炭酸、復合酚等)不宜與鹼類消毒劑混合,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不宜與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肥皂等)及鹼類物質混合,因此消毒葯不能隨意混合使用。
(2)溫度、酸鹼度(pH)等外界環境因素對消毒劑的效果也有影響
消毒現場通常會遇到各種有機物,如分泌物、膿液、飼料殘渣及糞便等,這些有機物的存在不僅能阻礙消毒葯直接與病原微生物接觸,還能中和並吸附部分葯物,使消毒作用減弱。因此在消毒葯物使用前,應進行充分的機械性清掃,清除消毒物品表面的有機物,使消毒葯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不同的消毒劑受有機物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氯制劑消毒效果降低幅度大,季銨鹽類、過氧化物類等消毒作用降低明顯,戊二醛類及碘伏類消毒劑受有機物影響較小。
(3)消毒的作用時間
一般情況下,消毒劑與微生物接觸後,要經過一定時間後才能殺死病原,所以消毒後不要很快進行清掃。作用時間若太短,往往會達不到消毒的目的。另外畜群進行飲水免疫時不能進行飲水消毒和飲水工具的消毒。
⑤ 對化學消毒劑作用效果影響最小的因素是A. 消毒劑的濃度 B. 鹽的存在 C. 有機物的存在 D. 酸鹼度 E. 溫度
影響化學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很多,請耐心閱讀以下內容,結論是5個選項影響都顯著。
1 .葯物方面
( 1 )葯物的特異性同其他葯物一樣,消毒劑對微生物具有一定的選擇性,某些葯物只對某一部分微生物有抑制或殺滅作用,而對另一些微生物效力較差或不發生作用。也有一些消毒劑對各種微生物均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稱為廣譜消毒劑);不同種類的化學消毒劑,由於其本身的化學特性和化學結構不同,故而其對微生物的作用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化學消毒劑作用於細胞膜或細胞壁,使之通透性發生改變,不能攝取營養;有的消毒劑通過進入菌體內使細胞漿發生改變;有的以氧化作用或還原作用毒害菌體;鹼類消毒劑是以其氫氧離子、而酸類是以其氫離子的解離作用阻礙菌體正常代謝;有些則是使菌體蛋白質、酶等生物活性物質變性或沉澱而達到滅菌消毒的目的。所以在選擇消毒劑時,一定要考慮到消毒劑的特異性,科學地選擇消毒劑。
( 2 )消毒劑的濃度消毒劑的消毒效果,一般與其濃度成正比,也就是說,化學消毒劑的濃度愈大,其對微生物的毒勝作用也愈強。但這並不意味著濃度加倍,殺菌力也隨之增加一倍。有些消毒劑,稀濃度時對細菌無作用,當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可刺激細菌生長,再把消毒劑濃度提高時,可抑制細菌生長,只有將消毒液濃度增高到有殺菌作用時,才能將細菌殺死。如0.5 %的石炭酸只有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而作為防腐劑,當濃度增加到2 % ~5 % 時,則呈現殺菌作用。但是消毒劑濃度的增加是有限的,超越此限度時,並不一定能提高消毒效力,有時一些消毒劑的殺菌效力反而隨濃度的增高而下降,如70 %或77 %的酒精殺菌效力最強,使用95 %以上濃度,殺菌效力反而不好,並造成葯物浪費。
2 .微生物方面
( 1 )微生物的種類由於不同種類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及代謝方式等生物學特性的不同,其對化學消毒劑所表現的反應也不同。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病毒、衣原體、霉形體等,即使同一種類中不同類群如細菌中的革蘭氏陽性細菌與革蘭氏陰性細菌對各種消毒劑的敏感性並不完全相同。如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等電點比革蘭氏陰性細菌低,所以在一定的值下所帶的副電荷多,容易於帶正電荷的離子結合,易於鹼性染料的陽離子、重金屬鹽類的陽離子及去污劑結合而被滅活;而病毒對鹼性消毒葯比較敏感。因此在生產中要根據消毒和殺滅的對象選用消毒劑,效果才能比較理想。
( 2 )微生物的狀態同一種微生物處於不同狀態時對消毒劑的敏感性也不相同。如同一種細菌,其芽孢因有較厚的芽孢壁和多層芽孢膜,結構堅實,消毒劑不易滲透進去,所以比繁殖體對化學葯品的抵抗力要強得多;靜止期的細菌要比生長期的細菌對消毒劑的抵抗力強。
( 3 )微生物的數量同樣條件下、微生物的數量不同對同一種消毒劑的作用也不同。一般來說,細菌的數量越多,要求消毒劑濃度越大或消毒時間也越長。
3 .外界因素方面
( l )有機物質的存在當微生物所處的環境中有如糞便、痰液、膿液、血液及其他排泄物等有機物質存在時,嚴重影響到消毒劑的效果。其原因有:
① 有機物能在菌體外形成一層保護膜,而使消毒劑無法直接作用於菌體;
② 消毒劑可能與有機物形成一不溶性化合物,而使消毒劑無法發揮其消毒作用多
③ 消毒劑可能與有機物進行化學反應,而其反應產物並不具殺菌作用;
④ 有機懸浮液中的膠質顆粒狀物可能吸附消毒劑粒子,而將大部分抗菌成分由消毒液中移除;
⑤ 脂肪可能會將消毒劑去活化;
⑥ 有機物可能引起消毒劑的pH 值的變動,而使消毒劑不活化或效力低下。
所以應先用清水將地面、器具、牆壁、皮膚或創口等清洗干凈,再使用消毒葯。對於有痰液、糞便及有畜禽的圈舍的消毒要選用受有機物影響比較小的消毒劑。同時適當提高消毒劑的用量,延長消毒時間,方可達到良好的效果。
( 2 )消毒時的溫濕度與時間許多消毒劑在較高溫度下消毒效果較低溫度下好,溫度升高可以增強消毒劑的殺菌能力,並能縮短消毒時間。溫度每升高10 ℃ ,金屬鹽類消毒劑的殺菌作用增加2~5 倍,石炭酸則增加5 ~8 倍,酚類消毒劑增加8 倍以上。濕度作為一個環境因素也能影響消毒效果,如用過氧乙酸及甲醛熏蒸消毒時,保持溫度24 ℃ 以上,相對濕度60 %~80 %時,效果最好。如果濕度過低,則效果不良。在其他條件都一定的情況下,作用時間愈長,消毒效果愈好,消毒劑殺滅細菌所需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消毒劑的種類、濃度及其殺菌速度,同時也與細菌的種類、數量和所處的環境有關。
( 3 )消毒劑的酸鹼度及物理狀態許多消毒劑的消毒效果均受消毒環境pH 值的影響。如碘制劑、酸類、來蘇兒等陰離子消毒劑,在酸性環境中殺菌作用增強。而陽離子消毒劑如新潔爾滅等,在鹼性環境中殺菌力增強。又如2 %戊二醛溶液,在pH 值4 ~5 的酸性環境下,殺菌作用很弱,對芽孢無效,若在溶液內加人0.3 % 碳酸氫鈉鹼性激活劑,將pH 值調到7.5~8.5 ,即成為2 %的鹼性戊二醛溶液,殺菌作用顯著增強,能殺死芽孢。另外,pH 值也影響消毒劑的電離度,一般來說,未電離的分子,較易通過細菌的細胞膜,殺菌效果較好;物理狀態影響消毒劑的滲透,只有溶液才能進入微生物體內,發揮應有的消毒作用,而固體和氣體則不能進入微生物細胞中,因此,固體消毒劑必須溶於水中,氣體消毒機必須溶於微生物周圍的液層中,才能發揮作用。所以,使用熏蒸消毒時,增加濕度有利於消毒效果的提高。
⑥ 影響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消毒成分選擇
不同的消毒劑成分由於化學、物理等特性的不同,形成了其獨特的殺菌機制。因此,消毒劑成分的選擇尤為重要。
2、消毒劑使用方式
在實際生產中,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物品、消毒用途和流程,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成分,再採用恰當的消毒方式和配製濃度,以提高消毒效果。如果不能科學、規范的使用消毒劑,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消毒效果,還可能對人和畜禽造成健康危害。
3、消毒劑配置濃度
消毒葯物的配置濃度應恰當。消毒劑濃度過低,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消毒效果。但對一部分消毒劑而言,濃度並非越高越好。消毒劑濃度過高不僅是種浪費,降低了消毒效果,還可能在消毒過程中對畜禽或物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至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
4、消毒時間
消毒劑的種類和濃度不同,消毒的時間也有所區別。比如,使用生石灰水進行地面潑灑消毒,配製的濃度應該為10%-20%,消毒時間1個小時以上;使用燒鹼(氫氧化鈉)進行地面潑灑消毒,配製的濃度應該為2%-3%,消毒時間30-40分鍾。
5、環境溫、濕度
不同的消毒劑,對溫度、濕度的要求不同。即使是同一種消毒劑,在不同的溫度下也有不同的消毒效果。因為溫度決定了化學分子的活性,環境或稀釋液溫度過低,僅能夠實現附著性消毒效果,不能夠最大化的發揮其消殺特性。溫度過高,有些成分在配製時就會直接分解失效。
6、水的PH值和礦物質元素高低
水的PH值和礦物質元素含量會影響消毒效果。例如,硬水(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中含有的鈣離子、鎂離子會中和某些化學消毒劑,影響消毒效果。配置消毒劑時使用蒸餾水或純凈水,消毒效果最佳。
7、環境通風條件
在消毒過程中,消毒場所空氣流動強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差。密閉越好,效果也會更好。所以,對外牆面和圈外的環境進行化學消毒,盡量選擇天氣晴好、無風時操作,消毒效果會更好。
8、消毒操作流程
消毒操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我們以場地、圈舍消毒為例,場地、圈舍消毒需要遵循農家營消毒操作「五步曲」:一掃、二灑、三清洗、四噴、五熏霧,如果部分流程省略或者顛倒,可能起不到應有的消毒效果。
9、消毒的具體操作規范
在消毒操作過程中,應當注意具體的流程規范。例如:噴霧操作時噴嘴向上以畫圓圈方式先內後外、自上而下逐步噴灑,要噴到牆壁、屋頂、地面等。物體或牆面也應自上而下的進行噴霧操作。如果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消毒效果也不會很理想。
⑦ 消毒液的使用效果會受哪些因素影響
1.消毒劑的性質、濃度和作用時間。一般濃度越高殺菌作用越強,時間越長,消毒效果越好。
2.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微生物種類不同(真菌、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病毒),微生物的數量多少都影響消毒劑的消毒效果
3.溫度和酸鹼度:升高溫度可提高消毒劑的效果。pH對消毒的效果影響很大,各種不同消毒劑所需最適pH與消毒劑性質有關。
4.環境中的有機物及拮抗物質:物體表面或環境中的有機物與化學消毒劑的活性基團結合減弱其殺菌能力。
5.使用中濕度、穿透力、表面張力也影響消毒劑的消毒能力。
不同的消毒劑的消毒對象不同,使用濃度也不同,根據你的消毒要求選用不同的消毒劑並嚴格按說明使用,方可達到消毒效果。桂林漓峰希望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