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化學大學排名國內
2020年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排名:天津大學穩居榜首,大連理工第4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直以來,化學工程與技術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學科,該學科開設院校比較多,學科競爭比較激烈,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均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開設該學科的高校數量比較多,各大知名高校學科實力究竟如何,一直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在國內知名高等教育評價機構軟科發布的2020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排名中,天津大學繼續穩居榜首,華東理工大學位列第二,大連理工大學第四,哈爾濱工業大學進步明顯,排名進入10名。
天津大學穩居榜首
在國內化工領域,天津大學可謂是當之無愧的龍頭,學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辦學底蘊深厚,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由當時的北洋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的化工系合並組成,集中了國內北方地區化工學科的精英力量,辦學起點非常高。
學校化工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隊伍中擁有院士3人,另有多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取得了A+,取得了學科評估「四連冠」,學校牽頭的 「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全國首批1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在大型填料塔分離技術、醫葯結晶技術、生物加工技術、新型催化劑與反應技術等多項成果處國際先進水平,在相關行業內產生了重要影響,深受社會認可。
華東理工大學位列第二
華東理工大學原名華東化工學院,1952年由交通大學、震旦大學、大同大學、東吳大學、江南大學等名校化工系組建而成,辦學底蘊同樣十分深厚。學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是首批國家重點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學校科研設施一流,現有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設施,學校現有相關領域院士3人,師資力量也十分雄厚,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同樣取得了A+的優異成績,在相關領域享有盛譽。
南京工業大學表現出色
在此次排名中,除南京工業大學之外,進入前5%的高校均為211院校,學校於2001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學與原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合並組建而成,化學工程與技術是學校的主要優勢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取得了A類,可見學校相關領域學科實力非常突出。
學校化工相關學科源於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化工系,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化學工程與技術入選首批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擁有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特種分離膜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科研平台, 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培養出了以18名兩院院士為代表的大批傑出科學、工程與管理人才,行業地位非常突出。
大連理工大學表現強勢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系始建於1949年,1952年院系調整時,哈爾濱工業大學、原東北工學院等院校的化工學科並入,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發展,學校已經形成了特色鮮明、實力雄厚、享有聲譽的化工學科。
學校化學工程與技術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取得了A類學科,學校科研設施一流,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內化工領域唯一的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學校多次破解了化工領域卡脖子難題,斬獲了多項國家級科技獎項。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所高校之外,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名校相關學科實力也十分突出。
從榜單來看,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排名靠前的不僅有國內985、211知名院校,也有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這樣的普通本科院校,相對而言,這兩所高校的錄取分數要低不少,但行業認可度卻很高,性價比相對較高,非常值得大家關注
㈡ 國內化學專業及葯學專業那些大學比較好,最好能有排名,跪求!!!!
化學排名
1.北大
北大當之無愧在高校化學排名第一,各個方向都不錯。
2-5 南大,復旦,南開,清華
南大,復旦,南開,清華處於第二梯隊,其中復旦上升速度非常快,光從這兩年發表的論文高分子和物化都處在最前列。南大,南開都是傳統化學強校,南開的有機,南大的無機都是強勢學科,南開的無機上升很快Inorg.Chem.。清華也是強在物化,清華高水平的文章不少,但相對規模較小。
6-7 吉大 科大
科大化學因為內亂,IF>7的文章不多但整體實力還是挺強;吉大化學不如從前但整體實力還是不錯,尤其是理論計算化學。
8-9 廈大 浙大
廈大化學的年輕院士很多,文章卻不是很多,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批評浙大高水平的文章不多,但IF>3的化學文章遠多於廈大,而且高分子發展神速,僅次於復旦。
10.中山
應該是中山大學,不溫不火。但中山大學是大陸化學學科明顯的分界線,中山肯定不如前9所學校,而又比後面的學校強不少,後面學校唯一的特色是蘭大的有機。
11-14 上海交大 山大 武大 蘭大
上海交大不僅工科好醫學也有了,理科文科都飛速發展,大概工科發展高分子比較容易,像浙大一樣高分子不錯。山大IF>3的化學文章是非前十名學校里最多的,和廈大差不多,但好像沒什麼特色,武大的理科一直沒有起色,文科也越來越差,如果沒有合並學校武大就變成3流了。理科除了生物外,就算分析化學還行。蘭大化學出去的牛人太多了,幾乎每個學校都有不少蘭大畢業的,這點和吉大很像,有機很好。
15-17 華東理工 川大 北師大
華東理工 川大 北師大都一般化,華東理工的化工還是很強,北師大的化學不想數學和 物理那麼強。
葯學排名
1 中國葯科大學 9 中南大學 17 山東大學
2 北京大學 10 廣東葯學院 18 山西大學
3 沈陽葯科大學 11 華中科技大學 A 19 中國海洋大學
4 四川大學 12 蘭州大學 20 河北醫科大學
5 浙江大學 13 中國醫科大學 21 武漢大學
6 復旦大學 14 上海交通大學 22 廣東醫學院
7 哈爾濱醫科大學 15 暨南大學 23 浙江中醫葯大學
8 中山大學 16 南京醫科大學 24 西安交通大學
B+等 (36個):天津大學、江西中醫學院、吉林大學、安徽醫科大學、重慶大學、新疆醫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天津理工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石河子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延邊大學、廣西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蘇州大學、鄭州大學、徐州醫學院、河南中醫學院、寧夏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湖南中醫葯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桂林醫學院、煙台大學、溫州醫學院、廣西中醫學院、山西醫科大學、昆明醫學院、遼寧醫學院、南京中醫葯大學、大理學院、河南大學、上海中醫葯大學、皖南醫學院
B等 (36個):大連醫科大學、安徽中醫學院、泰山醫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佳木斯大學、湖北中醫學院、貴陽醫學院、南華大學、咸寧學院、南開大學、廣州醫學院、青島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江蘇大學、河北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長春中醫葯大學、華北煤炭醫學院、內蒙古醫學院、濰坊醫學院、青海大學、新鄉醫學院、河北科技大學、鄖陽醫學院、瀘州醫學院、北華大學、廈門大學、成都醫學院、湘南學院、濱州醫學院、福建中醫學院、四川農業大學、吉林醫葯學院、長治醫學院、西南大學、青島農業大學
㈢ 華東師大有多少院士,化學系有多少院士
兩院院士共9人,其中化學系2人 童慶禧(1935.10-),遙感技術與應用專家。湖北武漢人。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前任所長,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1年畢業於蘇聯敖德薩水文氣象學院。 我國最早從事遙感研究的專家之一。 薛永祺(1937.1.11-),紅外和遙感技術專家, 江蘇張家港市人。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寧波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院長。 1959年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 後一直在中科院上海研究所從事多光譜和成像光譜技術研究, 期間曾赴國外進行合作研究, 為我國建立機載實用遙感系統提供了多種先進的遙感手段, 並推動了我國遙感技術的應用。先後研製成功多光譜掃描儀、 成像光譜儀、超光譜成像儀。在航空遙感器應用於水文、地質、 考古、環境污染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開拓三維成像遙感新技術, 提出將掃描光譜成像和激光掃描測距一體化, 實現物地面控制點快速生成數字地面高程模型和地學編碼圖像, 特別適用於灘塗、沙漠、草原、島嶼等交通困難地域。 宋大祥(1935.5.9-),蛛形學與無脊椎動物學家, 浙江紹興人。中共黨員。 1953年畢業於江蘇師范學院(東吳大學)生物系,1953- 1955年華東師范大學動物學研究班研究生。 1955年9月至1957年3月哈爾濱師范學院生物系助教。 1957年4月至1961年4月攻讀北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甲 殼動物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長、 動物學會理事長、《動物學報》主編等職。 1995年4月任河北師范大學生物系教授、博導。 1999年1月至今,河北大學教授、博導, 現為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院長。先後作為訪問學者到法、美、德、 日、韓、南斯拉夫、荷蘭和新加坡等國的大學、研究所、 博物館進行訪問或合作研究。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丁德文(1941.2.7-), 海洋生態環境學家,遼寧省遼陽市人。 1965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專業。 現為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暨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研究員 、名譽主任暨所長。兼任大連海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上海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院長 。 胡和生(1928.6-),數學家,生於上海,原籍江蘇南京。 1950年1月畢業於大夏大學數理系。 1950年8月至1952年7月在浙江大學當研究生, 師從蘇步青教授。畢業後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助理研究員。1956年調至復旦大學任教。1993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早期研究超曲面的變形理論、 常曲率空間的特徵等問題,發展和改進了著名數學家E· 嘉當等人的工作。在黎曼空間運動群方面, 給出了確定黎曼空間運動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 解決了持續60多年的重要問題。對有質量規范場的存在性問題、 團塊現象和球對稱規范勢的決定等問題,都取得難度大、 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調和映照的研究中, 發展了孤立子的幾何理論。撰有《孤粒子理論與應用》、《 微分幾何學》等專著。研究成果「經典規范場」 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李瑞麟(1928.9-),化學合成專家。 1950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化學系。 曾任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甾體激素組組長, 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葯物發展室主任。 曾受WHO資助以訪問學者去英美兩國訪問考察、 受美國北卡RTI研究所聘為顧問。 現為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他是中國女用計劃生育葯物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陳子元1924.10.5,核農學家。祖籍浙江鄞縣, 生於上海市。 1944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化學系。先後在大夏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任教。 1953年調浙江農學院任副教授兼化學教研室主任。 1960年起兼任農業物理系副主任,1978年晉升教授。 1979-1989年間任浙江農業大學副校長、校長。 曾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農業科學評議組組長、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及分組召集人。 現任浙江省科協副主席、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 農業部及浙江省核農學重點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和中國原子能農學會 名譽理事長,浙江省核學會榮譽理事長等。 徐僖(1921.1.16-),生於江蘇南京。高分子材料學家。 我國高分子材料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1940-194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系,獲工學士學位; 1947-1948年畢業於美國李海大學化工系, 獲科學碩士學位。1945年在唐山交通大學礦冶系任助教; 1946-194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化學系任講師;1950- 1953年受聘重慶大學化工系副教授; 我國工程技術人員在西南地區自己設計、 完全採用國產設備和國產原料的第一個塑料工廠重慶塑料廠的副廠長 、總工程師;1953年創建了我國高校第一個塑料工學專業。 1954-1981年在成都工學院、成都科技大學任系主任、 副校長、教授。1960年撰寫、 出版了我國工科高校第一本高分子教科書《高分子化學原理》。 唐崇惕(1929.11.26-),寄生蟲學家, 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福建福州人。 1950年考入廈門大學生物系。 汪品先(1936.11-),海洋地質與微體古生物學家。 江蘇蘇州人。 1960年莫斯科大學地質系畢業。 之後在華東師范大學工作到1972年。 現為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教授。
求採納
㈣ 化學專業哪些大學比較好
1.北大
北大當之無愧在高校化學排名第一,各個方向都不錯。
2-5 南大,復旦,南開,清華
南大,復旦,南開,清華處於第二梯隊,其中復旦上升速度非常快,光從這兩年發表的論文高分子和物化都處在最前列。南大,南開都是傳統化學強校,南開的有機,南大的無機都是強勢學科,南開的無機上升很快inorg.chem.。清華也是強在物化,清華高水平的文章不少,但相對規模較小。
6-7 吉大 科大
科大化學因為內亂,if>7的文章不多但整體實力還是挺強;吉大化學不如從前但整體實力還是不錯,尤其是理論計算化學。
8-9 廈大 浙大
廈大化學的年輕院士很多,文章卻不是很多,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批評浙大高水平的文章不多,但if>3的化學文章遠多於廈大,而且高分子發展神速,僅次於復旦。
10.中山
應該是中山大學,不溫不火。但中山大學是大陸化學學科明顯的分界線,中山肯定不如前9所學校,而又比後面的學校強不少,後面學校唯一的特色是蘭大的有機。
11-14 上海交大 山大 武大 蘭大
上海交大不僅工科好醫學也有了,理科文科都飛速發展,大概工科發展高分子比較容易,像浙大一樣高分子不錯。山大if>3的化學文章是非前十名學校里最多的,和廈大差不多,但好像沒什麼特色,武大的理科一直沒有起色,文科也越來越差,如果沒有合並學校武大就變成3流了。理科除了生物外,就算分析化學還行。蘭大化學出去的牛人太多了,幾乎每個學校都有不少蘭大畢業的,這點和吉大很像,有機很好。
15-17 華東理工 川大 北師大
華東理工 川大 北師大都一般化,華東理工的化工還是很強,北師大的化學不像數學和物理那麼強。
㈤ 上海一中學出了57位兩院院士,是哪所學校這么厲害
上海作為一個一線城市,教育資源非常豐富,而且也擁有很多知名的高校。上海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華東師大等,這幾所學校在我國 高校當中排名很靠前,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們的名字。對於上海知名高校,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上海有一所中學,也是非常牛的一所學校,為我國培養了57名院士,這所學校就是上海中學。
我國能夠繁榮發展,就是需要這樣為國家源源不斷提高人才的學校,只有培養足夠多的人才,我國才能夠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底氣。
㈥ 化學專業高校排名是怎樣的
就讀化學專業並想考研的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對於化學系哪家強,還得說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的應用化學是目前全國排名第一的。主要領域有:核葯物化學,輻射化學和材料,超分子化學與材料,新能源與材料,核環境化學,功能材料化學組。而且北大的招生質量比較高,數目比較少,大概本學科每年招收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生25-30人,應用化學專業直博或碩博聯讀研究生5-6人,以及5-6名3年制碩士生和若干博士後人員。
然後第二就是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化學系曾經是國內高校中師資力量最為雄厚、學術水平最高的化學系之一。1952年的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使清華大學化學系的發展一度中斷。但1985年化學系恢復後現在也是特別厲害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成立時間較晚,但發展迅速,化學系現有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應用化學四個學科方向,化學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這些學校也都是一些國家重點學校,選擇性是非常大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㈦ 化學專業哪個大學好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是在原北京大學化學系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北京大學化學系是中國國立大學中成立最早的化學系,其前身是成立於1910年的京師大學堂格致科化學門。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京師大學堂停辦,後改名北京大學。1913年化學門重新招生,1919年改稱化學系。1952年全國范圍院系調整後的北京大學化學系由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三校的化學系重組而成。1994年化學系更名為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化學學院)。2001年原技術物理系應用化學專業並入化學學院。
目前,化學學院設有5個系:化學系、材料化學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應用化學系和化學生物學系;5個研究所:無機化學研究所、有機化學研究所、分析化學研究所、物理化學研究所、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所;擁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1個國防科工委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稀土材料化學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有機與分子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放射化學與輻射化學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無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5個學科是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2003年底國家科技部批准北京大學化學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聯合籌建「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化學學院承辦了《物理化學學報》和《大學化學》期刊,並接受教育部的委託成立了「高等學校化學教育研究中心」。
化學學院現有教職員工201人,其中中科院院士7人,長江特聘教授12人,講座教授2人,教授55人,副教授55人。有27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資助,11人與國外學者合作獲得B類傑出青年基金資助,13人獲得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基金資助,10人獲得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8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稀土功能材料化學」、「表界面納米工程學」,以及「有機合成與方法學」3個研究團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資助。「表界面納米工程學」和「功能聚合物的多尺度結構和分子工程」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化學學院同時承擔多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項目、基金委重大、重點和面上項目,以及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等。獲得過多項國家及部委級科研、教學獎勵。2000年以來發表SCI收錄論文每年保持在400篇左右,且高水平的文章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化學學院是國家教委遴選的「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學院具有優良的實驗教學條件。由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基礎等5個基礎課實驗室和中級儀器實驗室以及綜合化學實驗室組成的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總使用面積3600多平方米。全院現擁有總價值超2億元的各種儀器設備,為學生的系統實驗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提供了充分的保證。新化學南樓的建設工作於2006年2月啟動,已於2007年10月竣工,化學學院的科研教學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化學學院在讀本科生總數保持在700人左右,研究生500人左右,博士後60人左右。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生在化學學院良好的學術氛圍中勤奮學習,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近百年來,北京大學化學學院(系)的教育和科學研究不斷發展和進步,為國家培養了上萬名化學專業人才。目前化學學院正在向建設「國際化學界有重要影響的化學教育和研究機構」的目標邁進,並努力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中國化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㈧ 哪是全國院士校友最多的中學
【回答】
上海中學 53
南師附中 53
上海南洋模範中學 46
杭州高級中學 46
揚州中學45
蘇州中學 42
鎮江中學33
上海大同中學 27
金陵中學 21
南通中學20
【上海大學傑出校友 】
倪嘉纘,無機化學家1961年獲蘇聯科學院無機化學研究所副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吳有生,船舶結構力學和水彈性力學專家。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勤之,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家。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志磊,核武器工程設計專家。2001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
㈨ 國內哪些高校化學專業優勢比較大
1.北大
北大當之無愧在高校化學排名第一,各個方向都不錯。
2-5 南大,復旦,南開,清華
南大,復旦,南開,清華處於第二梯隊,其中復旦上升速度非常快,光從這兩年發表的論文高分子和物化都處在最前列。南大,南開都是傳統化學強校,南開的有機,南大的無機都是強勢學科,南開的無機上升很快Inorg.Chem.。清華也是強在物化,清華高水平的文章不少,但相對規模較小。
6-7 吉大 科大
科大化學因為內亂,IF>7的文章不多但整體實力還是挺強;吉大化學不如從前但整體實力還是不錯,尤其是理論計算化學。
8-9 廈大 浙大
廈大化學的年輕院士很多,文章卻不是很多,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批評浙大高水平的文章不多,但IF>3的化學文章遠多於廈大,而且高分子發展神速,僅次於復旦。
10.中山
應該是中山大學,不溫不火。但中山大學是大陸化學學科明顯的分界線,中山肯定不如前9所學校,而又比後面的學校強不少,後面學校唯一的特色是蘭大的有機。
11-14 上海交大 山大 武大 蘭大
上海交大不僅工科好醫學也有了,理科文科都飛速發展,大概工科發展高分子比較容易,像浙大一樣高分子不錯。山大IF>3的化學文章是非前十名學校里最多的,和廈大差不多,但好像沒什麼特色,武大的理科一直沒有起色,文科也越來越差,如果沒有合並學校武大就變成3流了。理科除了生物外,就算分析化學還行。蘭大化學出去的牛人太多了,幾乎每個學校都有不少蘭大畢業的,這點和吉大很像,有機很好。
15-17 華東理工 川大 北師大
華東理工 川大 北師大都一般化,華東理工的化工還是很強,北師大的化學不想數學和 物理那麼強。
新一輪重點學科遴選:
高分子
復旦肯定沒有問題,浙大科大南開屬於第二梯隊,然後上交大、北化工、南大、北大、吉大都不錯,中山比較夠嗆,在廣州華南理工和中山差不多。
分析化學
北大應該是第一,其他的幾個學校武大、復旦、南大、廈大都差不多,接下來湖大,然後南開的分析也有所起色。
無機化學
南大以前是絕對第一,但現在南開可以與之一比高低,吉大也很強,接著是北大,再下來科大和蘇州大學都有一定的競爭力,然後東北師大,山大,廈大都差不多。
有機化學
前三名優勢明顯,北大和南開並列第一,感覺北大稍強,第三蘭大。
接下來應該是浙大和清華,再次廈大和科大。
物理化學
物化強校很多,因為物化是化學最容易發好文章的方向,處於上升期的學校也不少。
第一梯隊的數量就很多:科大、北大、清華、吉大、南大,復旦也很好,浙大物化處於其下。接下來南開廈大,廈大物化以前不錯,但近幾年很一般,感覺名大於實,姑且放在這一檔次。然後山大武大上海交大都不差,福大也還行,整個福建的物化還是不錯的。大連理工、北化工也過得去。
重點學科預測:
無機化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
候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分析化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
候補:復旦大學、湖南大學
有機化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
候補: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物理化學: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
候補: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南開大學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
候補: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㈩ 浙江大學的化學系,為什麼會被說為絕對最強
浙大化學每年分流人數也不是很樂觀;倒是研究生數量大於本科生數量幾倍,考分也頗高!它也是由原來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和浙江農業大學化學相關專業合並而成。鄭強教授在裡面都不算接觸人才,因為鄭強連個院士都沒混上,光混了幾個大學的校長,副校長,實力還是比較雄厚的,其次就是培養惡劣一大批優秀著名的專家和學者,兩院院士大概就是30多位了。
信息等學科的交叉融合,不僅推動了化學自身的發展,也催生了眾多新興交叉前沿學科。如果沒有教師資格證,有浙大的名頭也沒有用,因為達不到行業准入限制和門檻。強!塔頂級專家陳干棠,就是浙化,化學反應工程,領先!你以為只做汽水嗎?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浙大不管是化學還是化工,都是A類學科,都是在國內高校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