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中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

化學中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

發布時間:2022-07-07 03:29:35

❶ 如何判斷物質是否含有氧元素

水(H2O)所有的酸,鹼,鹽,氧化物
化合物種中的O在這里不代表氧氣,他有兩個含義
例如高錳酸鉀(KMnO4)
1.一個高錳酸鉀分子由一個鉀原子,一個錳原子和四個氧原子構成
2.高錳酸鉀分子中由鉀元素,錳元素,氧元素組成
這本來就不是氧氣
二氧化錳化學式應是MnO2
你應該去了解微觀意義

❷ ABCDE是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都含有氧元素。求分別都是什麼,已求出ABD

圖片沒打開,看不到題干,無法幫助到你。
舉例子:都含有氧元素,物質類別不同,答案是:(按單質、氧化物、酸、鹼、鹽的順序) . 氧氣(O2)、五氧化二磷(P2O5)或四氧化三鐵(Fe3O4)、硫酸(H2SO4)、
氫氧化銅[Cu(OH)2]、硝酸鈉(NaNO3)

❸ 化學裡面的鹽的化學式里有氧元素碼

鹼由金屬和氫氧根組成,如NaOH,化學式中有一個氧原子;含氧原子的單質可以是氧氣,它的一個分子中含有兩個氧原子;鹽由金屬和酸根組成,如Na 2 CO 3 ,化學式中含有三個氧原子;酸有氫和酸根組成,如H 2 SO 4 ,化學式中含有四個氧原子;氧化物有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的氧元素,如P 2 O 5 ,化學式中含有五個氧原子.
故答案為:NaOH;O 2 ;Na 2 CO 3 ;H 2 SO 4 ;P 2 O 5

❹ 怎樣判斷物質中含有氧原子和氧分子

因為物質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
純凈物(除氧氣外)里不可能含有氧分子,
混合物里可能含有氧分子.
所以你的補充的答案為:
空氣 液氧 含有氧分子
二氧化錳 水 二氧化碳 含有氧原子.
通過化學式區分,如能寫出化學式的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那麼就可以認為此化合物中含有氧原子.
而空氣(寫不出出化學式)里含有氧氣所以有氧分子,液氧是氧氣的液態所以也含有氧分子.

一般來說,人體對能量的基本需求主要靠在有氧呼吸中的氧氣消耗來支持。激活的吞噬細胞(Phagocytes)在呼吸爆發中消耗氧氣而產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在組織損傷後初期炎症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O2是傷口癒合中新生血管和結締組織生成中的最直接的需求。吞噬細胞NADPH氧化酶(NOX-2)須消耗O2才能使吞噬細胞產生足夠的乳酸鹽以激活轉錄因子而促進血管生成因子的發展是必需的。可供消耗的O2含量也會影響結締組織的重建,因其會在膠原蛋白成熟和成纖維細胞增殖過程中發揮作用。此外,O2的消耗支持宿主對感染產生強有力的免疫反應,因為足夠的O2才能確保吞噬細胞產生適量的抗菌ROS[1,14]。

傷口的氧氣供應

傷口的O2供應主要依賴於周圍組織和循環血液中的pO2[15]。因此,水腫、微循環障礙和受損組織中血管收縮會影響O2的足量供應。此外,血液循環不良也會抑制O2向傷口的輸送。其他影響O2供應的因素包括水腫造成的擴散障礙和細菌生物膜對O2的消耗。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癒合傷口活躍的代謝活動也會降低組織氧含量的整體水平。

慢性感染傷口的額外氧氣消耗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最主要的吞噬細胞,O2消耗增加是其對各種不同刺激源的典型反應,包括革蘭氏陰性或革蘭氏陽性細菌、真菌、甚至無菌組織損傷[16-19]。O2消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吞噬細胞中NADPH氧化酶的激活,大量產生ROS。NOX-2消耗O2的能力已經被多個研究證實,即便在O2水平很低時亦可發揮作用。

❺ 含氧量的化學分子式

氧(Oxygen)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原子序數為8,相對原子質量為16.00。在元素周期表中,氧是氧族元素的一員,它也是一個高反應性的第2周期非金屬元素,很容易與幾乎所有其它元素形成化合物(主要為氧化物)。在標准狀況下,兩個氧原子結合形成氧氣,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的雙原子氣體,化學式為O2。如果按質量計算,氧在宇宙中的含量僅次於氫和氦,在地殼中,氧則是含量最豐富的元素。氧不僅佔了水質量的89%,也佔了空氣體積的20.9%。
構成有機體的所有主要化合物都含有氧,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構成動物殼、牙齒及骨骼的主要無機化合物也含有氧。由藍藻、藻類和植物經過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化學式為O2,幾乎所有復雜生物的細胞呼吸作用都需要用到氧氣。動物中,除了極少數之外,皆無法終身脫離氧氣生存。但是對於厭氧性生物比如破傷風桿菌來說,氧氣是有毒的。這類厭氧型生物曾經是早期地球上的主要生物,直到25億年前氧氣開始在大氣層中逐漸積累。氧元素的另一個同素異形體是臭氧。在高海拔形成的臭氧層能夠隔離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但是接近地表的臭氧則是一種污染,這些臭氧主要存在於光化學煙霧中。
發現歷史
氧元素是由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與瑞典葯劑師及化學家舍勒於1774年分別發現。但是普利斯特里卻支持燃素學說。[3]另有說法認為氧氣首先由中國人馬和首先發現。
1777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指出物質只能在含氧的空氣中進行燃燒,燃燒物重量的增加與空氣中失去的氧相等,從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說,並正式確立質量守恆定律。從嚴格意義上講,發現氧元素的為瑞典化學家舍勒,而確定氧元素化學性質的為法國化學家拉瓦錫。[3]
舍勒
在1608年,Cornelius Drebbel證明了加熱硝石(硝酸鉀,KNO3)能釋放氣體。這就是氧氣,然而並沒有對它進行鑒定。[3]
因發現氧而獲得的榮譽由3位化學家分享:一個英國人,一個瑞典人,還有一個法國人。約瑟夫·普里斯特利是第一位發布氧元素聲明的人,在1774年由聚焦陽光到氧化汞(HgO),然後收集釋放出的氣體實現。他注意到蠟燭在這里燃燒的更明亮了,而且能使呼吸變得更簡單。普里斯特利不知道的是,卡爾·威爾海姆·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在1771年6月就製取了氧。他寫下了他的發現說明,但直到1777年才發布。拉瓦錫也聲稱發現了氧,並且他提議這

❻ 下列物質中,哪些含有氧分子哪些含有氧元素哪些物質是混合物哪些物質是純凈物哪些物質是單質哪

氧分子是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微粒.在二氧化碳、三氧化二鐵等純凈物的化合物分子中是不可能含有氧氣單質的分子的,氧元素是一類氧原子的總稱,某物質中只要含有氧原子,就可以說含有氧元素.混合物和純凈物可根據組成物質的種類來區分,又可根據組成元素的種類將純凈物分為單質與化合物.含氧的雙元素化合物為氧化物.
答案:含有氧分子的:②④⑧;含有氧元素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混合物是②④;純凈物是①③⑤⑥⑦⑧;單質有:⑧;化合物有:①③⑤⑥⑦;氧化物有:①⑥.

❼ 氧包含哪些物質

【名稱】氧 【序數】8 【符號】O 【舊稱】氱 【原子量】15.9994 【晶體結構】簡單立方晶胞 【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率】330m/s 【原子體積】14.0(立方厘米/摩爾) 【相對原子質量】16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9000ppm 【地殼中含量】474000(ppm) 【化合價】-2價 氧化態: Main O-2 Other O-1, O0, O+1, O+2 化學鍵能: (kJ /mol) 146 O-O 498 O=O 200 O-N 360 O-C 743 O=C 電離能 (kJ/ mol) M - M+ 1313.9 M+ - M2+ 3388.2 M2+ - M3+ 5300.3 M3+ - M4+ 7469.1 M4+ - M5+ 10989.3 M5+ - M6+ 13326.2 M6+ - M7+ 71333.3 M7+ - M8+ 84076.3 晶胞參數: a = 540.3 pm b = 342.9 pm c = 508.6 pm α = 90° β = 132.530° γ = 90° 拉瓦錫
熱導率: W/(m·K) 26.58 元素類型:非金屬
起源
氧元素是由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與瑞典葯劑師及化學家舍勒於1774年分別發現。但是普利斯特里卻支持燃素學說。 另有說法認為氧氣首先由中國人馬和首先發現。[1] 1777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指出物質只能在含氧的空氣中進行燃燒,燃燒物重量的增加與空氣中失去的氧相等,從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說,並正式確立質量守恆定律。從嚴格意義上講,發現氧元素的為瑞典化學家舍勒,而確定氧元素化學性質的為法國化學家拉瓦錫。 舍勒
名稱
氧舊譯作氱(Oxygen)希臘文的意思是「酸素」,該名稱是由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所起,原因是拉瓦錫錯誤地認為,所有的酸都含有這種新氣體。現在日文里氧氣的名稱仍然是「酸素」。而台語受到台灣日治時期的影響,也以「酸素」之日語發音稱呼氧氣。 氧氣的中文名稱是清朝徐壽命名的。他認為人的生存離不開氧氣,所以就命名為「養氣」即「養氣之質」,後來為了統一就用「氧」代替了「養」字,便叫這「氧氣」。
性質
吸氧
氧氣通常條件下是呈無色、無臭和無味的氣體,密度1.429克/升,1.419克/立方厘米(液),1.426克/立方厘米(固),熔點-218.4℃,沸點-182.962℃,在-182.962℃時液化成淡藍色液體,在-218.4℃時凝固成雪狀淡藍色。固體在化合價一般為0和-2。電離能為13.618電子伏特。除惰性氣體外的所有化學元素都能同氧形成化合物。大多數元素在含氧的氣氛中加熱時可生成氧化物。有許多元素可形成一種以上的氧化物。氧分子在低溫下可形成水合晶體O2.H2O和O2.H2O2,後者較不穩定。氧氣在空氣中的溶解度是:4.89毫升/100毫升水(0℃),是水中生命體的基礎。氧在地殼中豐度占第一位。乾燥空氣中含有20.946%體積的氧;水有88.81%重量的氧組成。除了O16外,還有O17和O18同位素。
物理性質
為無色氣體;無臭,無味;有強助燃力。 在常壓20℃時,能在乙醇7 容或水32容中溶解。 氧的單質形態有氧氣(O2)和臭氧(O3)。氧氣在標准狀況下是無色無味無臭,能幫助燃燒的雙原子的氣體。液氧呈淡藍色,具有順磁性。氧能跟氫化合成水。臭氧在標准狀況下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藍色氣體。 新的氧單質(O4):O4是義大利的一位科學家合成的一種新型的氧分子,一個分子由四個氧原子構成. 振盪會發生爆炸,產生氧氣:O4===振盪===2O2 它的氧化性比O2強的多. 在大氣中含量極少 合成方法: 義大利科學家使用普通氧分子與帶正電的氧離子作用,製造出o4 O4的能量密度比普通氧分子高 O4是一種比黃金還貴的氣體,氧化性極強,可以與黃金反應. 是用普通氧分子和帶正電的氧離子製造出含4個氧原子的氧分子。 這種氧分子可以穩定存在,預計構型為正四面體或者矩形,從兩種構型中性分子O4,正一價分子O4+和負一價分子O4-的基態電子結構,並根據能量最低原則確定了各自的結構參數,從而得到了O4分子2種結構的基態總能量、一價電離能及電子親合勢能.與氧原子、普通氧分子O2和臭氧分子O3的計算結果比較,顯示O4分子可以以正方形結構或正四面體結構形式存在,其中正方形結構更有可能是O4分子的真實空間結構.
化學性質
氧的非金屬性和電負性僅次於氟,除了氦氖氬氪氟所有元素都能與氧起反應,這些反應稱為氧化反應,而反應產生的化合物稱為氧化物。一般而言,絕大多數非金屬氧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而鹼金屬或鹼土金屬氧化物則為鹼性。此外,幾乎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可在氧中劇烈燃燒生二氧化碳與水蒸氣。 氧的化合價:氧的化合價很特殊一般為-2價和0價。而氧在過氧化物中通常為-1價。在超氧化物中為-1/2,臭氧化物中氧為-1/3,超氧化物中氧的化合價只能說是超氧根離子,不能單獨的看每個原子,因為電子是量子化的,不存在1/2個電子,自然化合價也就沒有0.5的說法,臭氧化物也一樣。而氧的正價很少出現,只有在和氟的化合物二氧化氟,二氧化二氟和六氟合鉑酸二氧(O2PTF6)中顯示+2價和+1價,在中學化學中只要記住氧和氟是沒有正價就可以了。 實驗證明,除黃金外的所有金屬都能和氧發生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比如鉑在高溫下在純氧中被氧化生成二氧化鉑,黃金一般認為不能和氧發生反應,但是有三氧化二金和氫氧化金等化合物,其中金為+3價;氧氣不能和氯,溴,碘發生反應,但是臭氧可以氧化它們.
編輯本段用途
氧被大量用於熔煉、精煉、焊接、切割和表面處理等冶金過程中;液體氧是一種製冷劑,也是高能燃料氧化劑。它和鋸屑、煤粉的混合物叫液氧炸葯,是一種比較好的爆炸材料,氧與水蒸氣相混,可用來代替空氣吹入煤氣氣化爐內,能得到較高熱值的煤氣。液體氧也可作火箭推進劑;氧氣是 用途
許多生物過程的基本成分,因此氧也就成了擔負空間任何任務是需要大量裝載的必需品之一。醫療上用氧氣療法,醫治肺炎、煤氣中毒等缺氧症。石料和玻璃產品的開采、生產和創造均需要大量的氧。
編輯本段鑒別
本品能使熾紅的木條突然發火燃燒。
檢查
酸鹼度 取甲基紅指示液與溴麝香草酚藍指示液各0.3ml,加水400ml , 煮沸5 分鍾,放冷,分取各100ml,置甲、乙、丙3 支比色管中,乙管中加鹽酸滴定液( 0.01mol/L )0.20ml,丙管中加鹽酸液(0.01mol/L)0.40ml;再在乙管中通本品2000ml (速度為每小時4000ml),乙管顯出的顏色不得較丙管的紅色或甲管的綠色更深。 一氧化碳 取甲、乙2 支比色管,分別加微溫的氨制硝酸銀試液25ml,甲管中通本 品1000ml(速度為每小時4000ml)後,與乙管比較,應同樣澄清無色。 二氧化碳 取甲、乙2 支比色管,分別加5%氫氧化鋇溶液100ml ,乙管中加0.04% 碳酸氫鈉溶液1.0ml ,甲管中通本品1000ml(速度為每小時40 氧氣
00ml)後,所顯渾濁與乙 管比較,不得更濃(0.01%)。 其他氣態氧化物質 取新制的碘化鉀澱粉溶液(取碘化鉀0.5g,加澱粉指示液100ml 溶解,即得)100ml ,置比色管中,加醋酸1 滴,通本品2000ml(速度為每小時4000ml )後,溶液應無色。
編輯本段含量測定
儀器裝置 如圖:A、C為總容量約300ml 的吸收器,B為適宜的塞子,D、E及I為細玻璃導管,F為刻度精密至0.1ml 、容量為100ml 的量氣管主體,G為三通活塞,H為氣體進出口,J為平衡瓶。臨用前用橡膠管將吸收器與量氣管連接,後者再與平衡瓶連接。 測定法 先將銅絲節(取直徑約0.8mm 的紫銅絲纏成直徑約4mm 的銅絲卷並剪成長 約10mm的小節)裝滿於吸收器A中,用塞B塞緊,再將氨-氯化銨溶液(取氯化銨150g,加水200ml ,隨攪隨小心加濃氨溶液200ml ,混勻)導入,使充滿A並部分留於C中,再將飽和氯化鈉溶液注入平衡瓶J中,提高平衡瓶,使飽和氯化鈉溶液充滿F,多餘溶液由H流出,轉動G接通量氣管與吸收器,下降平衡瓶使吸收器中的溶液全部充滿導管D、E、I和活塞G的入口,立即關 氧
閉活塞,如有氣體和部分氨-氯化銨溶液進入量氣管時,可提高平衡瓶轉動活塞,使由H排出。 將供試品鋼瓶接上減壓閥(專供氧氣用),後者出口接上橡膠管,小心微開鋼瓶氣閥,再開減壓閥使氧氣噴放1 分鍾後,調整至較弱的氣流。 將橡膠管另一端連接在氣體進出口H上,俟量氣管裝滿本品後,關閉G並立即拆去氣體進出口H上的橡膠管,靜置數分鍾,轉動G接通氣體進出口H,將平衡瓶徐徐升降(為防止吸入外界空氣,應注意使平衡瓶內的液面略高於量氣管內的液面),使量氣管內的液面恰達刻度100ml 處。轉動G接通量氣管與吸收器,舉起平衡瓶使供試品進入吸收器A中,當飽和氯化鈉溶液流經導管I並充滿導管D時,關閉G並將吸收器A小心充分振搖5 ~10分鍾,俟氣體被吸收近完畢時(所剩者為氮或其他不被吸收的氣體),轉動G接通量氣管與吸收器,降低平衡瓶,將剩餘氣體由吸收器轉入量氣管中,當氨-氯化銨溶液充滿吸收器A並經導管D、E與I通過活塞G時,關閉活塞。 約5 分鍾後,調節平衡瓶的液面使量氣管內的氣體壓力與大氣壓力一致,讀出量氣管內的液面刻度,算出供試品的含量。 液氧罐
為了檢查氧是否完全被吸收,應重復上述操作,自「轉動G接通量氣管與吸收器,舉起平衡瓶」起,依法操作,至剩餘的氣體體積恆定為止(二次差不大於0.05ml)。 檢查或測定前,應先將供試品鋼瓶在試驗室溫度下放置6 小時以上。
貯藏
置耐壓鋼瓶內,在30℃以下保存。
編輯本段實驗室製法
實驗室制氧可在玻璃容器中加熱氧化汞或分解硝酸鹽和利用濃硫酸與二氧化錳作用亦製得氧。實驗室中通常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製取氧氣,還可用加熱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製取氧氣但現在多不採用這種方法,因為氯酸鉀可爆炸;用催化劑催化過氧化氫[2](雙氧水)分解也可方便地製取氧氣。大規模地生產氧而且對純度要求不高時使用空氣的液化和分餾來進行的,少量氧或純度較高的氧由電解水製取。
同位素
氧的同位素已知的有十五種,包括氧-12至氧-26,其中氧-16、氧-17和氧-18三種屬於穩定型,其他已知的同位素都帶有放射性,其半衰期全部均少於三分鍾。利用醫用迴旋加速器產生的質子,轟擊重氧水之中的氧-18,通過(p,n)核反應,從而獲得可以發射正電子的放射性同位素氟-18離子,用於合成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所需的示蹤劑氟代脫氧葡萄糖。
分布
氧元素占整個地殼質量的48.6%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它在地殼中基本上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的。每一千克的海水中溶解有2.8毫克的氧氣,而海水中的氧元素差不多達到了88%.就整個地球而言,氧的質量分數為15.2%。無論是人、動物還是植物,他們的生物細胞都有類似的組成,其中氧元素佔到了65%的質量。
編輯本段工業制氧
採用變壓吸附(簡稱PSA)法從富氫氣流中回收或提純氫,改變操作條件可生產不同純度的氫氣,氫氣純度可達99.99.採用氣相吸附工藝,原料氣不能含有任何液體或固體;採用四塔二均工藝流程,它的關鍵部分由四個吸附塔和氣動閥,調節閥,截止閥組成.另外在原料氣輸入管路上配一個原料氣緩沖罐 在產品氣輸出管路上配一個氫緩沖罐使產品氣穩定的輸出. 在解吸氣輸出管路上配一個解吸氣緩沖罐,然後輸入燃燒系統燃燒.
編輯本段中毒
「氧中毒」一般發生在長期吸氧的病人中。盡管適當吸氧能提高人體細胞新陳代謝能力、增強人體免疫力,但長期吸入高濃度氧氣也會發生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引發肺泡內滲液,出現肺水腫,出現頭昏、面色蒼白、心跳加快等諸多問題。 更為嚴重的是,氧中毒當時不容易被覺察,往往在2-3天後才會發生臨床症狀,此時再進行搶救往往容易貽誤時間。一些家庭用氧者往往不注意吸入氧氣的濃度和時間,認為氧濃度越高越好,吸氧的時間越長越好。這就增大了氧中毒的危險性。 早產兒因氧中毒失明
肺型氧中毒
1、症狀: 類似支氣管肺炎。其表現及通常的發展過程為:最初為類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氣管刺激症狀,如胸骨後不適(刺激或燒灼感)伴輕度乾咳,並緩慢加重;然後出現胸骨後疼痛,且疼痛逐漸沿支氣管樹向整個胸部蔓延,吸氣時為甚;疼痛逐漸加劇,出現不可控制的咳嗽;休息時也伴有呼吸困難。在症狀出現的早期階段結束暴露,胸疼和咳嗽可在數小時內減輕。 2、體征: 肺部聽診,常沒有明顯的陽性體征;後期症狀嚴重時,可以出現散在的濕羅音或支氣管呼吸音。氧壓越高,這些症狀和體征的潛伏期越短。 3、實驗室檢查: ⑴ X線檢查:可發現肺紋理增粗,或肺部片狀陰影。 ⑵ 肺活量測定:肺活量減少是肺型氧中毒最靈敏的指標。 驚厥型氧中毒:驚厥型氧中毒的表現,大體上可分為連續的四個階段: ⑴ 潛伏期:潛伏期長短與吸入氣中的氧壓呈負相關,但並不呈線性。氧壓增高,潛伏期縮短。 ⑵ 前驅期:表現包括:① 面部肌肉抽搐,最常見,主要為面肌及口唇顫動;②植物神經症狀:有出汗、流涎、惡心、嘔吐、眩暈、心悸和面色蒼白等;③感覺異常:可有視野縮小、幻視、幻聽、幻嗅、口腔異味和肢端發麻等;④情緒異常:煩躁、憂慮或欣快等;⑤ 前驅期末期可出現極度疲勞和呼吸困難,少數情況下可能有虛脫發生。及時發現前驅症狀並立即採取措施,脫離高壓氧環境,對於預防氧驚厥的發生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具體患者往往只出現一項或幾項前驅期症狀,有時甚至無明顯前驅症狀直接出現驚厥。 ⑶ 驚厥期:前驅期後,很快出現驚厥。①癲癇大發作樣全身強直或陣發性痙攣,每次持續2 min左右;②在人,發作前有時會發出一聲短促的尖叫,神志喪失,有時伴有大小便失禁;③腦電圖變化:出現於驚厥發生前,電壓升高和頻率加快,出現棘狀波和梭狀波(spindle-like waves)。 ⑷ 昏迷期:如果在發生驚厥後仍處於高氧環境,即進入昏迷期。實驗動物表現為昏迷不醒,偶爾局部有輕微抽搐,呼吸困難逐漸加重,再繼續下去則呼吸微弱直至停止。人員在驚厥過後即使及時脫離高壓氧環境,也有一段時間意識模糊或精神和行為障礙,一般在1~2h後即可恢復,少數可熟睡數小時。不留明顯後遺症。 發病機理 目前仍未完全明了。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 ⑴ 高壓氧對組織、器官的直接毒性作用。當我們找不更具體確切的損傷機理時,暫時考慮是氧的直接毒性作用。 ⑵ 生物膜受損 在高壓氧條件下,肺泡壁的分泌細胞(Ⅱ型細胞)內板層小體的膜受損,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分泌及功能均下降,造成肺表面張力增加,導致肺不張。 ⑶ 有關酶受抑制 高壓氧下許多酶的活性受抑制如谷氨酸脫羧酶和 Na+-K+-ATP酶。 ⑷ 氧自由基的作用 氧自由基是一類具有高度化學反應活性的含氧基團。正常時,機體內產生的氧自由基主要由體內的抗氧化系統清除。機體暴露於高壓氧下,產生過多的氧自由基,且大大超過機體抗氧化系統清除的能力。氧自由基主要造成以下兩方面的損傷:1.生物膜脂質過氧化;2.破壞蛋白質的多肽鏈:酶都是蛋白質,其活性受影響。自由基學說能在分子水平上解釋氧中毒的許多現象。 ⑸ 神經-體液因素 ⑹ 腦內的某些肽類物質的作用 如b內啡肽和精氨酸加壓素。 發病原因 簡單地說,發病原因就是吸入了過多的氧,而高壓氧暴露的壓力和時程是引起氧中毒的兩個主要因素。 1 潛水中呼吸高分壓氧 ⑴ 使用氧氣輕潛水裝具潛水時,超過規定深度; ⑵ 使用空氣通風式潛水裝具潛水時,在水下停留時間過長; ⑶ 用氦氧裝具進行較大深度潛水時,如果沒有按規定配製相應氧濃度的混合氣,或誤將較淺處吸用的氣體在深處使用。 2 加壓艙內呼吸高壓氧:超過規定的壓力-時間限制。 影響因素 ⑴ 個體差異與個體日差異:不同的個體對高濃度氧的敏感性差別很大。即使同一個體,其對氧的耐受力在不同狀態下有很大波動。 ⑵ CO2 :增加吸入氣中CO2濃度促進氧驚厥。 ⑶ 勞動強度:勞動強度加大促使氧中毒的發生。 ⑷ 溫度:高溫可降低機體對高壓氧的耐受性。低溫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耐受性,但若太低引起肌肉顫抖,消耗的能量增多,則耐受性也將降低。 ⑸ 精神因素:情緒波動、精神緊張、睡眠不足等都能降低機體對高壓氧的耐受性。 潛水時發生氧中毒的救治 ⑴ 迅速離開高氣壓環境:出現前驅症狀時立即上升出水,已驚厥時則應及時派潛水員下水救護,但要控制好上升速度(< 10 m/min),以防止肺氣壓傷。 ⑵ 出水後救治:卸除裝具,平卧休息,保持安靜,注意保暖,繼續觀察,防突發驚厥。 ⑶ 抗驚厥治療:對出現驚厥者用葯,應選擇對心肺功能影響較小的葯物,可用4%水合氯醛50ml灌腸,2 h後皮下注射嗎啡,可反復應用,每天不超過4次。也可肌肉或靜脈注射0.2~0.3 g異戊巴比妥。因氧驚厥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肺臟損傷,禁用吸入性麻醉葯。 加壓艙內發生氧中毒的救治 ⑴ 在通過面罩吸氧的艙內,迅速摘除面罩,呼吸艙內壓縮空氣,並按空氣常規減壓。 ⑵ 在純氧艙內,先用壓縮空氣進行通風,降低艙內氧分壓,然後逐漸減壓出艙。 ⑶ 出現驚厥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 防止跌倒摔傷或舌被咬破,必要時可適當使用止痙劑。 ② 應注意患者呼吸狀況,驚厥時容易發生喉頭痙攣而屏氣,此時不能減壓,以防聲門關閉造成肺氣壓傷。只有待節律性呼吸恢復,呼吸道通暢後,才可按規定減壓。 ③ 離開高壓氧環境,仍有驚厥者,進行抗驚厥治療。 對肺型氧中毒,輕者,回到正常環境後數小時即可恢復;重者,作肺部透視監測,數日可恢復。 兩型氧中毒都有肺部損傷,應常規使用抗菌素治療。
腦型氧中毒
最初出現額、眼、鼻、口唇及面頰肌肉的纖維性顫動,也可累及手的小肌肉;面色蒼白、有異味感。繼而可有惡心、嘔吐、眩暈、汗、流涎、上腹部緊張;也可出現視力喪失、視野縮小、幻視、幻聽;還會有心動過緩、心悸、氣哽、指(趾)端發麻、情緒反常(憂慮、抑鬱、煩躁或欣悅)。接著出現極度疲勞、嗜睡、呼吸困難等。少數情況還可能發生虛脫。
眼型氧中毒
主要表現為視網膜萎縮。 早產嬰兒在恆溫箱內吸氧時間過長,視網膜有廣泛的血管阻塞、成纖維組織浸潤、晶體後纖維增生,可因而致盲。
預防
氧中毒是能夠很好預防的,一方面要加強平時對有關人員的教育,使其對氧中毒的症狀,尤其是前驅症狀有所了解和警惕,另一方面在用氧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則。具體預防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 氧敏感試驗(oxygen susceptibility test) 讓受試者在280 kPa下吸純氧30 min,如出現驚厥前驅症狀,則氧敏感試驗陽性,不能選做潛水員或潛艇艦員。 ⑵ 嚴格控制吸氧的壓強-時程(pressure-ration limitation)。 ⑶ 間歇吸氧(intermittent oxygen exposure) 即將吸氧分階段進行,在兩次吸氧之間吸空氣5~10 min。事實證明,較短的間歇時間能夠預防較長吸氧時間內可能引致的氧中毒,從而可以延長吸氧的總時程,達到最大限度利用氧的目的。 ⑷ 控制發病因素 ① 保證供氧裝置處於良好狀態,嚴格操作規程; ② 了解潛水員或患者的日常生活、作息制度和精神狀態; ③ 吸氧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活動; ④ 吸氧期間,醫務人員應密切關注,以便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編輯本段氧效應
氧效應指X射線和γ射線照射時,由於氧分壓的高低或存在與否所出現的生物學效應的增減現象。(G.Sch-warz(1909)在通過壓迫人的皮膚使血行發生障礙時,發現了可使皮膚的放射線傷害減輕的氧效應,這是人工控制放射線效應的最早的例子。從細菌到高等生物,都能看到這種現象,說明在放射線間接作用時,細胞內產生的游離基與機體物質的反應是受氧的影響。對於LET高的放射線(中子、 α線、質子),氧效應不顯著。其實氧是催化人衰老的物質,當空氣中達到一定數量時會氧中毒。氧氣也是導致細胞的線粒體突變的罪魁禍首之一。 氧效應在醫學中的應用 氧效應是放射生物學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方面。早在1921年,Holthusen已經注意到無氧時蛔蟲卵對射線有一定的拮抗作用。1953年,英國的Gray LH和他的同事首先提出「氧效應」的概念,立即引起了放射生物學家的極大關注。前已述及,電離輻射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引起生物體的各種損傷。如果有氧存在,氧就與自由基R作用而產生有機的過氧化物自由基R00。R00 是靶物質的一種不可修復的形式。使受照射後物質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如沒有氧存在,上述反應就不產生,而且很多被電離的靶分子可自行修復。從這一意義而言,氧可以被認為能「固定」放射損傷,這就是所謂的氧效應。氧效應的確切作用機理尚不完全了解,而且看法也有不同,但認為氧作用在自由基上這一點是一致的。臨床放射學家已經重視氧效應對腫瘤輻射敏感性的影響,並已在實踐中發現它對放療具有較大的作用。是開展氧自由基抗癌治療,所用葯物為過氧化氫H202,其進入人體,最重要的一步反應就是在過氧化氫酶CAT作用下,生成水並放出氧。一般人只看到這個O2可以增加組織供氧,緩解缺氧,增加組織氧化供能。結果在H2O2抗癌治療中,這個O2還能在自由基損傷癌細胞後,將這個損傷固定下來,使之無法修復,增加癌細胞的死亡率。這樣,H2O2抗癌就有了兩方面機理:①氧自由基攻擊癌細胞,造成損傷;②氧效應將定損傷固定下來。即H2O2不僅提供氧自由基,還提供氧,實在難得。 現在正在研究中的增加組織氧合的措施: ①、在高壓氧倉中進行放射治療 ②、在照射同時,在常壓下,讓病人吸入含95%氧與5%CO2的混合氣體,可引起呼吸頻率增加,促使末梢血管擴張,氧擴散增加。 ③、採用傳遞修飾劑,如氟碳乳劑(FC)。由於它能攜帶大量的氧,並能在進入腫瘤組織的乏氧區而放出氧。 ④、血紅蛋白攜氧能力增強化合物,如BW12C、BW589C。 ⑤、鈣離子拮抗劑如肉桂苯哌唪、氟桂唪,通過抑制細胞呼吸而達到提高腫瘤細胞氧張力的作用。 ⑥、利用每次照射後乏氧細胞轉變成氧合細胞的規律,採用小劑量分次照射。
編輯本段溶解氧
空氣中的氧溶解在水中成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分壓、水的溫度都有密切關系。在自然情況下,空氣中的含氧量變動不大,故水溫是主要的因素,水溫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裡氧的量,通常記作DO,用每升水裡氧氣的毫克數表示。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體自凈能力的一個指標。它跟空氣里氧的分壓、大氣壓、水溫和水質有密切的關系。在20℃、100kPa下,純水裡大約溶解氧9mg/L。有些有機化合物在喜氧菌作用下發生生物降解,要消耗水裡的溶解氧。如果有機物以碳來計算,根據C+O2=CO2可知,每12g碳要消耗32g氧氣。當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時,一些魚類的呼吸就發生困難。水裡的溶解氧由於空氣里氧氣的溶入及綠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會不斷得到補充。但當水體受到有機物污染,耗氧嚴重,溶解氧得不到及時補充,水體中的厭氧菌就會很快繁殖,有機物因腐敗而使水體變黑、發臭。 溶解氧值是研究水自凈能力的一種依據。水裡的溶解氧被消耗,要恢復到初始狀態,所需時間短,說明該水體的自凈能力強,或者說水體污染不嚴重。否則說明水體污染嚴重,自凈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凈能力。
編輯本段相關信息
氧氣是空氣的主要組成部分。許多氧化合物,例如硝酸鉀、氧化汞等在加熱後都會放出氧氣。氧是所有元素在地殼中含量最大的。這些都說明,氧氣很早就可能被人們取得。但由於氧氣是在平常狀態下以氣體狀況存在,和可接觸到的、可見的固體、液體不同,使人們單純用直覺觀 氧保健
察,是不能認清它的。 從16世紀開始,在西歐,不少研究者們對加熱含氧化合物獲得的氣體,對空氣在物質燃燒和動物呼吸中所起的作用,進行了初期的科學的化學實驗,從而才發現了氧氣。也就是在人們正確認識到燃燒現象,發現氧氣後,才徹底推翻了燃素說。 拉瓦錫通過實驗確定了空氣中促進物質燃燒的氣體物質是一種元素,稱它為oxygène(法文,英文為oxygen)。這一詞來自希臘文oxys(酸)和gene(產、生、源),即「酸之源」的意思。空氣中的另一部分稱為azote,來自希臘文a(沒有)和zoe(生命),是「不能維持生命」的意思。 「oxygen」,我們今天稱為氧。它的拉丁名稱是oxygenium,元素符號為O。

❽ 化學中哪些物質屬於氧化物

常見的酸性氧化物:co2,so2,so3,p2o5,n2o5,cl2o7等非金屬氧化物.常見的鹼性氧化物:絕大多數金屬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mno2、al2o3、beo是兩性氧化物)特別強調:過氧化物即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鹼性氧化物.no...

❾ 一道初三化學物質的選擇

含有氧氣的:
氧氣,空氣,河水(溶解在水中的)

含有氧元素的:
澄清石灰水,氧氣,水,空氣,碳酸鈣,氧化銅,河水,過氧化氫,碳酸,高錳酸鉀,二氧化錳

含有氧原子的:
澄清石灰水,氧氣,水,空氣,碳酸鈣,氧化銅,河水,過氧化氫,碳酸,高錳酸鉀,二氧化錳
(和上邊一樣)

❿ 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氧化物以單質分別是什麼

氧化物:氧化鈣、氧化鈉、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過氧化氫、水、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鐵、氧化鋁、二氧化硅等。
單質:氯氣、氫氣、氧氣、氮氣、硫、碳、磷、鋁、鉀、鈉、鎂、鐵、銀、銅、鋅等。

氧化物:
廣義上的氧化物(oxide)是指氧元素與另外一種化學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₂)、氧化鈣(CaO)等。但氧與電負性更大的氟結合形成的化合物則一般稱為氟化物而不是氧化物。
氧化物屬於化合物(當然也一定是純凈物)。其構成中只含兩種元素,其中一種一定為氧元素,另一種若為金屬元素則稱為金屬氧化物,若不為金屬,則稱為非金屬氧化物。

單質:
單質必須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混合物不可能是單質。
元素在單質中存在時稱為元素的游離態。一般來說,單質的性質與其元素的性質密切相關。比如,很多金屬的性質都很明顯,那麼它們的單質還原性就很強。不同種類元素的單質,其性質差異在結構上反映得最為突出。

閱讀全文

與化學中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