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硫化碳的制備方法有哪些
制備方法:二硫化碳的生產方法較多,但目前工業化的方法只有兩種。1.木炭法由木炭與硫磺作用而得。此法分外加熱法(鐵甑法)和內加熱法(電加熱法)。將熔融的硫磺與木炭反應後,經冷凝、精餾得成品。2.天然氣法以甲烷、硫磺為原料製得。甲烷與硫磺反應溫度為500-700℃,用硅膠作催化劑,甲烷單程轉化率90%,副反應少,生成的硫化氫用克勞斯法使之轉變為硫磺,循環使用。此法與鐵甑法相比,反應溫度低,可連續生產。
② 硫磺的製作方法和原料
硫磺外觀為淡黃色脆性結晶或粉末,有特殊臭味。硫磺不溶於水,微溶於乙醇、醚,易溶於二硫化碳。硫磺可以作為易燃的固體,除此之外,硫磺還主要用於製造染料、農葯、火柴、火葯、橡膠、人造絲等。硫磺不可用來緊急處理實驗時打碎的水銀溫度計的汞,因為在常溫下,硫與汞反應速率,可以忽略不計。硫磺是很危險的東西,與皮膚接觸後會溶解皮膚角質,造成毀容。
營養價值
升華硫有殺菌(含真菌)、疥蟲作用,其作用是由於與皮膚接觸後變為硫化氫與多硫化物所致.升華硫並有溶解皮膚角質的作用。
功效與作用
食療功效: 1.補火助陽 硫磺可以補火助陽,主治陽痿足冷,虛喘冷哮。 2.通便 硫磺可以通便,主治虛寒便秘。 化學性質: 主含單質硫S8,尚有少量鈣、鐵、鋁、鎂和微量硒、碲等元素. 化學成分研究進展:略 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跟氧、氫、鹵素(除碘外)、金屬等大多數元素化合,生成離子型化合物或共價型化合物。 硫單質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如硫跟鐵共熱生成硫化亞鐵,跟碳在高溫下生成二硫化碳,常溫下跟氟化合生成六氟化硫,加熱時跟氯化合生成S2Cl2。 主要用途農業 硫農業上用作殺蟲劑,如石灰硫磺合劑。 如何鑒別: 理化鑒別 1.本品燃燒時易熔融,火焰為微弱的淡藍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有藍紫色光發出,並伴有二氧化硫刺激性臭氣產生,此氣體有毒,能使蘸有高錳酸鉀溶液的濾紙退色.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2. 本品研成細粉,取0.1g置燒杯中,加亞硫酸鈉約0.1g、水10ml,煮沸5min,濾過,取濾液2滴置試管中,加硝酸銀試液3滴,產生白色沉澱並迅速經黃而棕最後變為黑色. Na2S2O3+2AgNO3—→Ag2S2O3↓(白)+2NaNO3 Ag2S2O3+H2O—→H2SO4+Ag2S↓ (白)→(黃)→(棕)→(黑) 成分分析研究進展:略 【含量測定】 略 現代研究主要成分 純品主要含硫,尚含碲與硒.亦常雜有泥土及有機質等.
③ cs2是什麼化學名稱
cs2是二硫化碳的化學名稱。
cs2的化學名稱是二硫化碳,是一種無機物。是常見的溶劑,為無色液體,二硫化碳可溶解硫單質。二硫化碳用於製造人造絲、殺蟲劑、促進劑等,也用作溶劑。
二硫化碳的制備方法較多,但目前工業化的方法只有兩種。
1、木炭法:
由木炭與硫磺作用而得。木炭硫黃法根據不同的加熱方式,可分為外熱式鐵甑法和內熱式電爐法兩類。
電爐法將木炭於800℃直接焙燒除去水分和有機物後間斷加入電爐,熔融硫黃連續加入電爐內與灼紅木炭在1000℃左右進行反應,生成的二硫化碳經除硫、冷凝得到粗製品,再經精餾、冷凝,製得二硫化碳成品,反應式:C+2S→CS2。
2、天然氣法:
以甲烷、硫磺為原料製得。甲烷與硫磺反應溫度為500-700℃,用硅膠作催化劑,生成的硫化氫用克勞斯法使之轉變為硫磺,循環使用。此法與鐵甑法相比,反應溫度低,可連續生產。
④ 實驗室怎樣製取二硫化碳
工業一般甲烷和硫磺一定條件下反應製取。 2CH4+S8=2CS2+4H2S 也可以二氯甲烷和硫磺反應製取。 4CH2Cl2+S8=4CS2+8HCl 還可碳和硫磺直接高溫製取,但是高溫時同時分解,反應可逆,產率不高。制備:2CH4 + S8 → 2CS2 + 4 H2S (反應需水作催化劑,需光照。反應後用四氯化碳溶液趁熱萃取。)
⑤ 有誰知道CS2的性質
二硫化碳 中文名稱: 二硫化碳 英文名稱: carbon disulfide CAS No.: 75-15-0 分子式: CS2 分子量: 76.14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硫化碳 75-15-0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健康危害: 二硫化碳是損害神經和血管的毒物。急性中毒:輕度中毒有頭暈、頭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狀;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現;重度中毒可呈短時間的興奮狀態,繼之出現譫妄、昏迷、意識喪失,伴有強直性及陣攣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嚴重中毒後可遺留神衰綜合征,中樞和周圍神經永久性損害。慢性中毒:表現有神經衰弱綜合征,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發性周圍神經病,中毒性腦病。眼底檢查:視網膜微動脈瘤,動脈硬化,視神經萎縮。 燃爆危險: 本品極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極易燃,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范圍廣闊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觸熱、火星、火焰或氧化劑易燃燒爆炸。受熱分解產生有毒的硫化物煙氣。與鋁、鋅、鉀、氟、氯、迭氮化物等反應劇烈,有燃燒爆炸危險。高速沖擊、流動、激盪後可因產生靜電火花放電引起燃燒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有害燃燒產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滅火方法: 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 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噴霧狀水或泡沫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胺類、鹼金屬接觸。灌裝時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 在室溫下易揮發,因此容器內可用水封蓋表面。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胺類、鹼金屬、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 10[皮] 前蘇聯MAC(mg/m3): 1 TLVTN: OSHA 20ppm,62mg/m3[皮]; ACGIH 10ppm,31mg/m3[皮] TLVWN: 未制定標准 監測方法: 二乙胺比色法;氣相色譜法 工程式控制制: 密閉操作,局部排風。 呼吸系統防護: 可能接觸其蒸氣時,必須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護: 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 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 戴橡膠耐油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工作完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純品 外觀與性狀: 無色或淡黃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 熔點(℃): -110.8 沸點(℃): 46.5 相對密度(水=1): 1.26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2.64 飽和蒸氣壓(kPa): 53.32(28℃) 燃燒熱(kJ/mol): 1030.8 臨界溫度(℃): 279 臨界壓力(MPa): 7.90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1.86,1.93,2.16 閃點(℃): -30 引燃溫度(℃): 90 爆炸上限%(V/V): 60.0 爆炸下限%(V/V): 1.0 溶解性: 不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等多數有機溶劑。 主要用途: 用於製造人造絲、殺蟲劑、促進劑M、D,也用作溶劑。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禁配物: 強氧化劑、胺類、鹼金屬。 避免接觸的條件: 光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 LD50:3188 mg/kg(大鼠經口)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其它有害作用: 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植物應給予特別注意。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處置方法: 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建議用焚燒法處置。焚燒爐排出的硫氧化物通過洗滌器除去。
⑥ 二硫化碳有哪些化學性質
二硫化碳純品為無色、有折光、易燃、無異嗅液體。工業品為黃色,且有極難聞氣味,具有極易揮發性,其蒸氣比空氣重1.6倍,易燃有毒,在空氣中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幾乎不溶於水,但可溶於苛性鈉及硫化鹼的溶液,能與醇、醚、苯、氯仿、四氯化碳及油脂等混溶。二硫化碳是優良的有機溶劑,工業上用途很廣,對金屬及木材均有腐蝕作用,故在製造與使用過程中常因設備腐蝕而造成跑、冒、滴、漏,導致環境的污染和中毒事故。
二硫化碳可經呼吸道、皮膚、消化道侵入人體,是神經系統的一種毒物,能抑制酶的活性,影響脂蛋白代謝,造成心血管疾病。長期接觸低濃度二硫化碳可引起慢性中毒,產生遲鈍、失眠、記憶力衰退、多發性神經炎,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短時間接觸高濃度的二硫化碳蒸汽可引起急性中毒。輕者出現頭痛、眩暈、惡心及精神症狀;重者先強烈興奮,繼之出現意識喪失,瞳孔反應消失,甚至死亡。
⑦ 制硫爐部分燃燒法與分流法
制硫爐部分燃燒法與分流法:將液硫輸送到焚硫爐進行燃燒,燃燒所得爐氣在轉化塔裡面進行轉化(so2-so3的過程),也就是轉化工段,其實一般工藝上高溫蒸汽是很寶貴的,所以一般在焚硫爐尾部都會連接一鍋爐,用以生產高溫蒸汽。
不生成硫磺,因為分流法制硫工藝在燃燒爐中的反應是按100%化學計量進行的,即酸性氣中的硫化氫全部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硫磺。全程的保溫系統必須要做好,其實一般鍋爐產生的高溫蒸汽,是用於發電和傳輸到磷銨。
燃燒法分析物質成分
最先採用燃燒法分析有機物元素組成的人當屬法國化學家拉瓦錫,他將已稱重的有機物(如乙醇、橄欖油、蜂蠟等)試樣置於水槽中的汞面上,再將一充滿氧氣的鍾罩扣在水槽中,加熱使有機物完全燃燒,冷凝後檢測生成H2O的質量、氧氣和CO2混合氣的體積以及用苛性鹼吸收CO2後剩餘O2的體積,即可推算出該有機物中含碳、氫、氧的質量分數。
⑧ 二硫化碳在焦爐氣轉化中的作用
2硫的在一般環境下就可以製造
二硫化碳為我國工業上常用的溶劑,用於製造縲縈(rayon)、土壤消毒劑、電子真空管、四氯化碳、橡膠、玻璃紙等,因此,在人造絲工廠、農葯工廠、橡膠工廠及玻璃工廠等皆需使用到二硫化碳;它也是許多實驗室中,做為氣體色層分析(gas chromatography)時的脫附溶劑,是一種使用甚廣的有機溶劑。
二硫化碳主要影響人體之神經系統、心臟血管及生殖系統,包括巴金森氏症、周圍神經病變、精神疾病、動脈硬化及冠狀動脈心臟病,亦會造成男性精蟲減少及異常,女性生理周期紊亂、或可能導致流產或早產等問題。當環境濃度達500-1000ppm時,短期數小時暴露則會產生嚴重神經症狀,若更高濃度就會造成急性中毒,症狀為頭痛、惡心、嘔吐、幻想、昏迷甚至麻醉或死亡。長期暴露致慢性中毒者,則有末端神經麻木、肌肉疼痛、肌力降低、走路不穩、記憶力減退;若是中樞神經受損,則有疲倦、頭暈、頭痛、睡眠障礙、記憶力喪失等症狀;若在周邊神經受損回復的機會較高,而中樞神經受害者,幾乎無恢復的希望。此外,二硫化碳也會造成視網膜病變。
中文名稱 二硫化碳
英文名稱 carbon disulfide
別 名
分子式 CS2 外觀與性狀 無色或淡黃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
分子量 76.14 蒸汽壓 53.32kPa/28℃ 閃點:-30℃
熔 點 -110.8℃ 沸點:46.5℃ 溶解性 不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等多數有機溶劑
密 度 相對密度(水=1)1.26;相對密度(空氣=1)2.64 穩定性 穩定
危險標記 7(低閃點易燃液體) 主要用途 用於製造人造絲,殺蟲劑,促進劑M、D,也用作溶劑
2.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硫化碳是損害神經和血管的毒物。是一種氣體麻醉劑。生產中以呼吸道吸入為主。經皮膚也能吸收。
急性中毒:輕度中毒有頭暈、頭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狀;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現;重度中毒可呈短時間的興奮狀態,繼之出現譫妄、昏迷、意識喪失,伴有強直性及陣攣性抽搐。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嚴重中毒後可遺留神衰綜合征,中樞和周圍神經永久性損害。
慢性中毒:表現有神經衰弱綜合征,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發性周圍神經病,中毒性腦病。眼底檢查:視網膜微動脈瘤,動脈硬化,視神經萎縮。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急性毒性:LD503188mg/kg(大鼠經口)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28g/m3,5個月,引起慢性中毒;0.5-0.6g/m3,6.5個月,引起血清膽固醇增加。
致突變性:微生物致突變:鼠傷寒沙門氏菌100µg/皿。姊妹染色單體交換:人類淋巴細胞10200µg/L。
生殖毒性:男性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40mg/m3(91周),引起精子生成變化。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濃度(TCL0):100mg/m3,8小時(孕1-21天用葯),引起死胎,顱面部發育異常。
污染來源:二硫化碳主要作為磺化劑用於製造粘膠纖維和玻璃紙,也用於硫化橡膠的軋制,以及製造橡膠加速劑、四氯化碳、黃原酸鹽等,作為油脂、蠟、漆、樹脂、樟腦、橡膠等溶劑,羊毛的去脂劑,衣服去漬劑等。
由於本品具有不溶水易溶於脂肪的特性,故其對血的親和性顯著地高於水;對組織的親和性又高於血。吸入的二硫化碳首先使血飽和,這時只有一小部分進入組織。約2小時血中達到完全飽和。此後體內的二硫化碳進入組織,最後使組織飽和,組織中飽和度與接觸時間成正比,隨著時間增加,在各組織中分布趨於均衡。
水中濃度為0.0026mg/L時,有微臭。
代謝和降解:在人體內,二硫化碳在鹼性條件下與血中的甘氨酸結合而生成具有以游離-SH基為特徵的甘氨酸硫代氨基甲酸酯,與苯丙氨酸,甲基甘氨酸和天門冬氨酸也發生同樣的反應。經氣相色譜和光電比色的研究證實,二硫化碳與人體內帶有一對自由電子的基團(如氨基、巰基)有較大的親和力,能與其開成二硫代碳酸和噻唑烷酮,即二硫化碳分別與氨基酸和膘的反應產物。二硫化碳可以在肝微粒體內脫硫徨成硫化碳(Carbonyl Salfide),並進一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生物轉 化的其它最終產物是各種硫酸鹽,主要是無機硫酸鹽,而二價硫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殘留與蓄積:吸入是人體吸收二硫化碳的主要途徑,吸入氣與呼出氣中二硫化碳含量約在1至2小時內達到平衡,此時約有40%-50%在體內存留。皮膚吸收比呼吸途徑的重要性小,其它途徑則更不重要。二硫化碳隨血流分布於體內,在血中,紅細胞和血漿的攝取比例為2:1。它易溶於脂肪和脂質中,並與氨基碳和蛋白質相結合,因此它易從血液體中消失,而對各種組織和器字具有很大的親和力。由於二硫化碳的快速消失,它在人體內的分布形式尚未完全清楚。所吸收的二硫化碳有10%-30%被呼出,小於1%從尿中排出,其餘的70%-90%二硫化碳進行生物轉化後,以代謝產物形式從尿中排出。所以二硫化碳在人體內的殘留時間不長。
遷移轉化:二硫化碳在工業上最重要的用途是製造粘膠纖維,二硫化碳的釋放量取決於生產過程,生產1kg粘膠釋放0.02-0.03kg二硫化碳。在生產粘膠短纖維和粘膠薄膜中,每台機器每小時生產70-100kg和1800-2000kg,釋放二硫化碳量分別是1.0-1.5kg和38-42kg。二硫化碳主要通過大氣擴散時進入空間,也有部分隨工業廢水排入水體中,部分被動植物吸收。
危險特性:極易燃,其蒸氣能與空氣形成范圍廣闊的爆炸性混合物。接觸熱、火星、火焰或氧化劑易燃燒爆炸。受熱分解產生有毒的硫化物煙氣。與鋁、鋅、鉀、氟、氯、迭氮化物等反應劇烈,有燃燒爆炸危險。高速沖擊、流動、激盪後可因產生靜電火花放電引起燃燒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引著回燃。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
⑨ 求二硫化碳工藝流程
技術:
生產二硫化碳的原料路線主要有木炭--硫磺法、焦炭--硫磺法、天然氣--硫磺法等。
生產二硫化碳目前國內大多數生產廠家採用的是以硫磺與甲烷(或天然氣)為原料的生產方法,以硫磺與甲烷(或天然氣)為原料生產二硫化碳,該方法有勞動條件好、勞動生產率高、設備佔地面積小、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但同時具有副產硫化氫氣體量大,天然氣法每生產1噸二硫化碳同時生成約900公斤硫化氫氣體,且反應的同時要燃燒掉大量的甲烷(或天然氣),目前硫化氫回收利用及回收後尾氣處理投資費用大、且設備材質要求高,原料消耗量大的缺點。
⑩ 制硫酸現場有哪些危險源
摘要 災、爆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