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代化學的介紹
在中國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偏重於實用與實踐的特點,使古代化學出現諸多的發明和創造。如火葯、陶瓷、造紙、金屬的冶煉和煉丹術等就令世人矚目。
Ⅱ 中國古代人民發現的化學元素有哪些要全的!!!!!
我國古代最早獲得砷和鋅
中國古老白銅中的鎳
古埃及人和中國人最早製得氧
Ⅲ 我國古代四項化學成就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化學方面,我國古代有著十分重要的發明創造和影響深遠的成就. 夏末商初(公元前16世紀)我國進入青銅器時代.重達875kg的司母戊鼎堪稱世界之最.其中青銅的采礦、冶煉、制模、熔鑄四個主要工序都有文字記載.春秋戰國(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冶鐵業興起,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生產的進步,而西歐一些國家直到13世紀末才出現生鐵的冶煉.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記載了我國鋼鐵冶煉的許多工藝技術.除此之外,冶煉黃銅、白銅、鋅及「水法煉銅」等都早於世界其它國家.這些都是對化學冶金技術發展的重要貢獻. 造紙術是世界公認的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四大發明之一.從化學角度看,主要是從麻、樹皮、竹子等天然植物纖維中,用化學的方法除去雜質,得到較純的纖維素,再製成紙漿,最後製成紙.我國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於公元2世紀初發明了造紙術,並投入生產.後向東傳至朝鮮、日本;向西傳至中亞、阿拉伯、法國、西班牙等國家.紙的發明和傳播,大大改善了文字記載、保存、傳播的條件,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火葯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對炭、硫磺、硝石這三種物質逐步認識的基礎上,經過實踐特別是在煉丹的實踐中發明的.到公元十世紀,我國已將火葯用於軍事,推動了火葯武器的發展.直到1225~1248年間,火葯經印度傳入阿拉伯,14世紀中葉才傳入歐洲. 「China」一詞指中國,也指瓷器.早在公元前5世紀,我國就有原始瓷器的製造.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掌握了溫度高達1000℃以上的高溫燒結技術,這是制瓷的關鍵.玲瓏剔透、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的瓷器是世界少有的文化藝術珍品. 此外,我國古代有釀造、染色、油漆、製革等工藝,都與化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英國學者所著《中國的一百個世界第一》一書中,就有14項第一是化學方面的.我國古代化學方面的輝煌成就,從一個側面充分證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有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的偉大民族.
Ⅳ 中國古代有哪些化學家
1、 孫思邈(541年或581年-682年),唐朝京兆華原(現陝西耀縣)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葯物學家,被譽為葯王,宋朝追封妙應真人,道教尊為天醫妙應廣援善濟真君,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
2、 劉安,西漢沛郡豐人,劉邦之孫,劉長之子,淮南王,都壽春,現留名著《淮南子》,是古代科學思想的總合代表著作。 劉安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貢獻,他曾召門客,一同撰寫《鴻烈》。
也因為劉安雅好辭賦的關系,門客們善於辭賦,其所用的筆名有「淮南小山」、「淮南大山」等之類。 《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被告謀反而畏罪自殺。
3、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員、科學家。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4、 陶弘景(456年4月30日-536年3月12日;宋孝武帝孝建三年-梁武帝大同二年),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謚號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人,南朝道士、醫學家、文學家與書法家。
博學多才,善於描寫自然風景,精通醫葯與天文知識,兼修佛、道二教,特別尊崇東晉時出世的上清經,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南齊時,他擔任親王的侍讀多年,有感官職低微,索性辭官隱居不仕,率弟子棲隱茅山,專心修道,卻因梁武帝曾常派人向他咨詢國事,有「山中宰相」的美譽。
陶弘景長期煉制丹葯,鑄煉寶刀,撰有《真誥》、《登真隱訣》、《本草經集注》等道教與醫學重要著作,受元代茅山宗追尊為第九代宗師,其淵博知識廣受現代史家所推崇。
5、 蔡倫
(61-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改進了造紙術,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 ,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 。
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改進的造紙術 。
Ⅳ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哪些與化學有關
火葯與造紙與化學有關。
火葯的原理:利用了硝石受熱分解產生了氧氣,與硫、炭作用分別產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
火葯,是9世紀初或更早時間,由中國練丹師們發明的。10世紀,中國古代首先將火葯用於軍事。後來火葯由蒙古人和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直至19世紀,黑色炸葯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爆炸材料。18世紀以後,化學作為一門科學有了迅速的發展。為炸葯原料的來源和合成及制備提供了條件,許多化學家致力於研製性能更好,威力更大的爆炸材料,使各種新型炸葯接涌現。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Ⅵ 中國古代著名的化學家有
唐有祺,傅鷹,黃鳴龍等等。
唐有祺(1920.7.11-),上海人,化學家與化學教育家,中國晶體化學和結構化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分子工程學的開拓者,中國化學生物學的倡導者。
194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50年畢業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1952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傅鷹,字肖鴻,1902年1月19日出生於北京,祖籍福建省閩侯縣,物理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中國膠體科學的主要奠基人 。
他獻身科學和教育事業長達半個多世紀,對發展表面化學基礎理論和培養化學人才做出了貢獻。他倡導在高等院校開展科學研究,創建了我國膠體化學第一個教研室,並培養了第一批研究生。
黃鳴龍,有機化學家。1898年7月3日生於江蘇省揚州市,192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79年7月1日逝世。他畢生致力於有機化學的研究,特別是甾體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為我國有機化學的發展和甾體葯物工業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Ⅶ 我國古代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學工藝是什麼
我國古代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學工藝是:制火葯、造紙術、燒制陶瓷。前兩項屬於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化學有關的,燒陶瓷盛名世界是中國為何稱為CHINA 的原因啦。其他指南針和印刷術根化學關系不大。再有就是我國古代的制青銅、冶鐵、釀酒也屬於化學方面的貢獻,但相比較不是很盛名世界的,當然還有近代的侯德榜制鹼法很有名,但是現代的,不屬於古代化學工藝。
Ⅷ 中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
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是:造紙、制火葯和燒瓷器。 此外,我國古代釀造、染色、油漆、製革等工藝,都與化學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英國學者所著《中國的一百個世界第一》一書中,就有14項第一是化學方面的.
Ⅸ 中國古代的化學成就主要有什麼
煉銅,銅礦加熱分解為氧化銅,碳還原氧化銅變成銅.
煉鐵,碳還原氧化鐵鐵礦.
火葯的發明:1硫2硝3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