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下列哪些作業環境因素屬於化學因素的是

下列哪些作業環境因素屬於化學因素的是

發布時間:2022-07-08 03:26:12

1. 危險化學品作業現場職業危害因素有哪些

工作場所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下列三類:
(1.)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生產性毒物,如鉛、苯系物、氯、汞等;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主要為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雜訊及振動;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激光、射頻輻射等;電離輻射如X射線等
(3)生物因素:如動物皮毛上的炭疽桿菌、布氏桿菌;其他如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原體。
(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職業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不能合理地安排與勞動者身體狀況相適應的作業;
(4)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5)長時間處於不良體位或姿勢,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
(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高溫輻射,寒冷季度因窗門緊閉而帶通風不良等;
(2)廠房建築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與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間;
(3)由不合理生產過程所致環境污染。

2. 職業病危害因素中屬於化學因素的有哪些

職業病危害因素中屬於化學因素的有:

1、汞及其化合物:金屬汞主要以蒸氣形態經呼吸道吸入人體,其化合物則以粉塵態紅呼吸道、消化道、皮膚粘膜侵入人體,可分布全身各器官,以腎臟含量為最高。汞蒸氣可以通過血腦屏障,可引起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及腎臟損害。嚴重時可引起汞中毒性腦病。

2、鎘及其化合物:鎘及其化合物主要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可通過肺泡進入血液,血液中鎘90%~95%存在於紅細胞內,並與血紅蛋白結合。進入組織細胞的鎘,主要分布於腎、肝、肺。鎘可通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組織。

慢性鎘中毒主要引起以腎小管病變為主的腎臟損害。嚴重時,可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和骨質軟化與疏鬆。

3、鋇及其化合物:鋇及其化合物中毒是指生產、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短時間接觸大量可溶性鋇化合物而引起的以肌肉麻痹、心血管損害及低鉀血症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

4、釩及其化合物:釩及其化合物主要經呼吸道吸入,其次為消化道,吸收率為0.1%~2%,可溶性釩可經皮膚吸收。被吸收釩主要經血液轉運分布到人體各個組織,主要貯存於骨骼中,其次為肝、腎、肌肉。

釩可引起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和變態反應性病變。職業性釩中毒多為急性釩中毒,慢性釩中毒較少見。

5、鈾及其化合物:鈾化合物指的是鈾與其他的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鈾在不同情況下,可以生成U(Ⅲ)、U(Ⅳ)和U(Ⅵ)的各種鈾化合物,其中最穩定的是U(Ⅵ)的化合物,其次是U(Ⅳ)的化合物。鈾化合物主要包括氧化物、氫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氯化物、氟化物、硅化物、溴化物以及碘化物等。

3. 環境化學因素包括哪些

環境科學中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可分為物理的、化學的及生物學的三方面,而其中化學物質引起的污染約佔80%-90%。環境化學即是從化學的角度出發,探討由於人類活動而引起的環境質量的變化規律及其保護和治理環境的方法原理。就其主要內容而言,環境化學除了研究環境污染物的檢測方法和原理(屬於環境分析化學的范圍)及探討環境污染和治理技術中的化學、化工原理和化學過程等問題外,需進一步在原子及分子水平上,用物理化學等方法研究環境中化學污染物的發生起源、遷移分布、相互反應、轉化機制、狀態結構的變化、污染效應和最終歸宿。隨著環境化學研究的深化,為環境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治理環境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4. 環境對安全生產的化學性影響因素有哪些

環境對安全生產的化學性影響因素:

影響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有:(1)人員及素質不穩定。(2)施工現場受地理環境影響。(3)季節影響。(4)高處作業主體交叉作業多。

2、人的安全技能:必要的安全技能是防止各類事故發生的根基和後盾,沒有任何安全技能的人,不發生安全事故是偶然的,發生事故是必然的。因此,提高全員安全技能,做到「三不傷害」既不傷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

在安全生產工作中,我局領導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積極開展「全國安全生產月」和「交通安全百日競賽」等活動,不斷地提高全院職工的安全意識、安全技能和操作技能,促進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階。

3、人的責任心和責任感:有了安全意識、安全技能,沒有安全責任心和責任感,同樣,是不安全的。只有充分認識到責任心和責任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才能做好安全大文章。

比如,我們的職工崗位應當說沒有不重要的,每個崗位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責任感,才能確保人員少發生或不發生安全事故。

5. 什麼是物理因素 化學因素 生物因素

1,土壤物理因素:意思是土壤的質地、結構狀況、孔隙度、水分和溫度狀況等。

2,土壤化學因素:意思是土壤的酸鹼度、陽離子吸附及交換性能、土壤還原性物質、土壤含鹽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含量等。

3,土壤生物因素:意思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

(5)下列哪些作業環境因素屬於化學因素的是擴展閱讀: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的綜合反映,其中,養分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溫度和空氣是環境因素,水既是環境因素又是營養因素。各種肥力因素(水、肥、氣、熱)同時存在、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

譬如土壤中磷素在pH為6時有效性最高,當介質pH值低於或高於6時,其有效性明顯下降;土壤中鋅、銅、錳、鐵、硼等營養元素的有效性一般隨土壤pH值的降低而增高,但鉬則相反。

土壤中某些離子過多和不足,對土壤肥力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如鈣離子不足會降低土壤團聚體的穩定性,使其結構被破壞,土壤的透水性因而降低;鋁、氫離子過多,會使土壤呈酸性反應和產生鋁離子毒害;鈉離子過多,會使土壤呈鹼性反應和產生鈉離子毒害,都不利於植物生長。

6. 作業場所中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主要有哪些

工作場所中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按其來源可分為下列三類:
(1.)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學因素:生產性毒物,如鉛、苯系物、氯、汞等;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主要為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雜訊及振動;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激光、射頻輻射等;電離輻射如X射線等
(3)生物因素:如動物皮毛上的炭疽桿菌、布氏桿菌;其他如森林腦炎病毒等傳染性病原體。
(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職業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不能合理地安排與勞動者身體狀況相適應的作業;
(4)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5)長時間處於不良體位或姿勢,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勞動。
(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環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熱季節高溫輻射,寒冷季度因窗門緊閉而帶通風不良等;
(2)廠房建築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與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間;
(3)由不合理生產過程所致環境污染。

7. 生產過程中職業病危害因秦中的()屬於化學因素

.生產過程中的職業危害因素:


(A、C、D)


A、化學因素


B、不良的人機因素


C、生物因素


D、物理因素


勞動者享有哪些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勞動者享有下列職業衛生保護權利: 獲得 (職業衛生教育、 培訓) ; 獲得職業 (健 康檢查) 、 (職業病診療) 、 (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 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危害後果和應當採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要求用人單位 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改善 工作條件;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 (檢舉 和控告) ;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參與用人單位 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鏡鐵山礦最主要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粉塵的危害有哪些?應該怎樣防護粉塵 危害? 粉塵主要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長期吸入較高濃度粉塵可引起肺部彌漫性、進 行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疾病,即塵肺病; 接觸或吸入粉塵,首先對皮膚、角膜、粘膜 等產生局部的刺激作用,並產生一系列的病變。鏡鐵山礦井下及露天采場和破運系 統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主要是矽塵,如果防護不當,容易造成矽肺病。 防護粉塵危害的主要措施有: 1. 消除或減弱粉塵發生源:在工藝和物料方面選用不產生粉塵的工藝,選用無 危害或少危害的物料,是消除或減弱粉塵危害的根本途徑,即通過工藝和物料選用 消除粉塵發生源。 2.限制、抑制粉塵和粉塵擴散:採取密閉管道輸送、密閉設備加工,或在不妨 礙操作條件下,也可採取半封閉、屏蔽、隔離設施,防止粉塵外逸或將粉塵限制在 局部范圍內減少擴散:降低物料落差,減少揚塵;對親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塵應盡 量採取增濕、噴霧、噴蒸汽等措施,減少在運輸、碾碎、篩分、混合和清理過程中 粉塵擴散。

  1. 通風排塵:通風排塵依據作業場所及環境狀況分全面機械通風和局部機械通 風。通風換氣是把清潔新鮮空氣不斷地送人工作場所,將空氣中的粉塵濃度進行稀 釋,並將污染的空氣排出室外,使作業場所的有害粉塵稀釋到相應的最高容許濃度。

2.設置吸塵凈化設備:依據粉塵的性質、濃度、分散度和發生量、採用相適應 的除塵、凈化設備消除和凈化空氣中的粉塵,並防止二次揚塵。 3. 個人防護: 依據粉塵對人體的危害方式和傷害途徑, 進行針對性的個人防護。 粉塵(或毒物)對人體傷害途徑有三種:一是吸入,通過呼吸道進人體內:二是通過 人體表麵皮汗腺、皮脂腺、毛囊進入體內;三是食入,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那麼針 對傷害途徑,個人防護對策:一是切斷粉塵進入呼吸系統的途徑。依據不同性質的 粉塵,配載不同類型的防塵口罩;二是阻隔粉塵對皮膚的接觸。正確穿戴工作服、安 全帽(人體頭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較集中的部位)等:三是禁止在粉塵作業現場 進食、抽煙、飲水等。

8. 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造成環境污染的因素有三:即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因素。

1、化學因素:某些單質元素或其有機、無機化合物進入環境,經人體接觸發生毒害。如鋁、砷、汞、氦、酚、苯並芘和各種農葯等。

2、物理學因素:如粉塵、塑料、放射物質、靜電、電子塵、氡、臭氧和噪音等,皆可直接間接對人體造成危害。

3、生物學因素:例如病毒、細菌、真菌等歷來屬於人類的致病因素。

由以上三種因素形成的污染源或污染物,可直接或間接污染環境,影響人類健康。不但個人身受其害,更有甚者波及子孫後代。

9. 化學品環境因素有哪些

人類生存的環境中有天然的無機化學物質、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以及動植物體內、微生物內的化學組分。天然存在的無機化學物質是構成機體的主要物質,有些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很少,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但不可缺少,稱為微量元素(traceelement)很多化學元素在正常接觸和使用情況下對機體無害,過量或低劑量長時期接觸時會產生有害作用(稱為毒物)。環境中常見的化學因素包括金屬和類金屬等無機化合物;煤、石油等能源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有機溶劑等;生產過程中的原料中間體或廢棄物(廢水、廢氣、廢渣);農葯;食品添加劑及以粉塵形態出現的無機和有機物質。化學物質在創造人類高度文明的同時,也給人類健康帶來不可低估的損害。

10. 4M理論中作業的因素包括以下哪些具體內容()

4M理論中作業的因素包括以下具體內容:
1)化學因素: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等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稱為工業品毒物。這些毒物以煙塵、粉塵、霧氣、蒸汽或氣體的形態散布在生產作業場所的空間,這些有毒物對人產生刺激或過敏反應,嚴重時可使人引起中毒。
2)生物因素: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輔料及作業環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如炭疽桿菌、黴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和真菌等。
3)物理因素:是生產環境的主要構成要素。不良的物理因素,或異常的氣象條件如高溫、雜訊、低溫、振動、高低氣壓、非電離輻射與電離輻射等,這些都可以對人產生危害。

閱讀全文

與下列哪些作業環境因素屬於化學因素的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