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化學方程式怎麼寫 不知道反應後生成什麼怎麼辦
一、意義:化學方程式表示什麼物質參加反應,生成什麼物質;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二、書寫方法:要遵循質量守恆定律和化學反應的客觀事實.
1、反應物化學式寫在左邊,生成物化學式寫在右邊,中間用「=」相連接.其中上海版的新教材中方程式中間用箭頭「→」連接,在箭頭上方註明反應條件.在無機化學的方程式中箭頭與等號表示同樣的意義.注意:有機反應因為容易發生副反應,所以方程式中間必須用箭頭「→」連接.此外,有的反應是可逆反應,反應物和生產物之間則要用可逆符號——雙向箭頭表示.
2、化學方程式的配平即在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前邊配上必要的系數使反應物與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個數相等.
3、要註明反應所需要條件,如需要加熱,使用催化劑等均需在等號上邊寫出.如需要兩個以上條件時,一般把加熱條件寫在等號下邊(或用Δ表示)
4、註明生成物狀態,用「↑」表示有氣體生成(反應物中不含氣體),「↓」表示有難溶物產生或有固體生成(反應物中不含固體).
三、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1、最小公倍數法:
A、找出原子個數較多,且在反應式兩邊是一單一雙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數.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數.
2、觀察法:從化學式較復雜的一種生成物推算有關各反應物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和該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根據求得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再找出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直至配平.
3、奇偶配平法:看哪種元素在反應化學方程式左右兩邊出現次數最多;從該元素個數為奇數的化學式入手,將其配成偶數(即化學計量數為2);由它求得的化學計量數配平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使兩邊原子個數相等.
4、待定化學計量數法:以不同的未知數代表化學方程式中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後各原子的種類不變、各原子的數目相等,列出數學方程組;解方程組,並令其中任一未知數為1,求出其他未知數的值;最後將未知數的數值代入原化學方程式.
5、零價法
把不知道的化合物(如FeC3)的元素看成0價,再根據以上的方法配平
『貳』 知道化學方程式的反應物,如何確定生成物
首先你應該清楚反應類型
是復分解反應,還是氧化還原,還是其他,
以此確定反應前後化合價是否會發生變化
(怎麼判斷?可根據反應物的特性,來判斷,
比方說 HNO3,它具有強氧化性,它參與的反應,絕大多數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確定反應類型後,我們就知道從哪方面入手了
以氧化還原為例
我們可以根據氧化物,和還原物的特性,即原子守恆定律,來推測生成物,
再運用得失電子守恆,原子守恆,來配平。
對於復分解反應,就是交換組合下,這個應該好掌握。
對於其他反應,有些可能是一些方程的派生,模仿已學方程寫即可;
難的反應,一般題目都會給提示的,比方說,會提示 生成物中有紅棕色氣體,
那麼我們可以初步斷定是 NO2,剩下的,再根據反應物來推測。
『叄』 化學方程式怎麼根據反應物知道生成物
把反應物相加,生成物相加。然後化簡去掉能消除的物質。所剩下的就是總反應方程石!
追問:
那反應物前面的系數要相加嗎?
回答:
如果是相同的物質,就要。而且把前後可以消的物質消掉!
『肆』 寫化學方程式如何確定生成物
在化學方程式中,生成物在」=「的右邊。
根據反應的事實(該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氣體),在式子的左邊寫出反應物的化學式,在式子的右邊寫出生成物的化學式。反應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種,就分別用加號把它們連接起來(反應物之間的「+」號表示「……跟……反應」,生成物之間的「+」號表示「……跟……」),並在式子左、右之間劃一條短線段。
化學方程式不僅表明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化學計量數代表了各反應物、生成物物質的量關系,通過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還可以表示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即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4)化學方程式怎麼知道產生什麼擴展閱讀
化學方程式的相關計算:
化學方程式不僅表示什麼物質參加反應和反應後生成什麼物質,而且還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
因此,已知反應物的質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質量;已知生成物的質量可以算出反應物的質量;已知一種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可以算出另一種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的質量;已知一種生成物的質量可以算出另一種生成物的質量。
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是以純凈物的質量進行計算,對於不純的反應物或不純的生成物必須折算成純凈物的質量,再進行計算。
『伍』 我想問一下化學方程式應該怎樣記,怎樣知道產物是什麼呢
1首先,學化學要牢記一個思想——守恆!這個思想貫徹中學化學的始終。
2化學方程式也遵循這個思想,我們要知道在一個任何一個化學方程式中都滿足的是「質量守恆」和「元素守恆」,也就是在反映的過程中宏觀上的質量從反應物到生成物是不變的,微觀上的原子個數是不變的,元素種類也不會變。
3,接下來,按照反應類型可以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和非氧化還原反應,也就是有無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有元素化合價變化,這里又涉及到電荷守恆,即某一種元素失去電子數等於其他元素得到電子數。
4然後就要熟記各種反應規律,也就是怎樣判斷發生什麼反應,反應判斷正確了,產物自然也就能推出來了,舉幾個經常遇到的:有氣體、沉澱、易分解物質生成的反應式復分解反應,其中有氣體生成又包括置換產生氣體,產物分解產生氣體;沉澱又包含溶解度大小的問題,即溶解度大的可以置換出溶解度小的、、、等。
最後,化學反應規律有好多,需要一點一點積累,後總結發現規律,以後做題就可以得心應手了。
『陸』 化學方程式是怎樣根據反應物判斷生成物是什麼
依據電子轉移進行判斷。
電子轉移為均相體系中最基本的化學行為,在諸如氧化還原反應、自由基的親核取代反應、光合作用和呼吸等生命過程中普遍存在。電子轉移反應有外層和內層電子轉移兩種機理。
外層機理中金屬離子內配位層不動,沒有金屬-配體間化學鍵斷裂和形成,只發生簡單電子躍遷。內層機理中有一橋配位體(Cl,OH,OH2,NH3等)把兩金屬離子聯系起來,並為電子轉移提供連續覆蓋的軌道。有機化學中分別用非鍵和成鍵表示外層和內層電子轉移。
(6)化學方程式怎麼知道產生什麼擴展閱讀:
化學方程式要求規定:
1、反應單一條件時,條件一律寫上面;有兩個或更多條件的,上面寫不下的寫在下面;既有催化劑又有其它反應條件時,一律把催化劑寫在上面。
2、熱化學方程式寫反應條件,在等號上方標記Δ。配平系數大多不可以是可以是分數(相互之間可以約分除外)。
3、氣體符號「↑」和沉澱符號「↓」是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狀態符號。只有生成物才能使用「↑」或「↓」符號,使用時寫在相應化學式的右邊。
『柒』 怎麼書寫化學方程式 就是給你兩個反應物怎麼得知他生成什麼 我同學都會 我很苦惱啊
首先你需要確定反應物是否真的可以發生反應,如果發生反應的話是在什麼條件下發生什麼類型的反應,這樣才能正確寫出生成物來.
舉幾個例子吧:
1、酸鹼中和反應:一種酸和一種鹼生成一種鹽和水
HCl + NaOH = NaCl + H2O
2、酸和鹽生成新酸和新鹽:
2HCl + Na2CO3 = 2NaCl + CO2(氣體符號) + H2O (本反應生成碳酸,因其不穩定,又分解出二氧化碳)
3、置換反應(活潑金屬置換出氫氣):
Zn + 2HCl = ZnCl2 + H2(氣體符號)
這個反應你就需要知道金屬活潑性順序表,排在H前面的金屬可以從酸中置換出氫氣,而排在H後面的銅、汞、銀、鉑、金就不能同酸反應置換出氫氣.
4、置換反應(活潑金屬置換非活潑金屬):
Fe + CuSO4 = Cu + FeSO4
反應也需要知道金屬活潑性順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從排在後面的金屬的鹽溶液中置換出金屬單質.
5、氧化還原反應:
這種反應是比較復雜的,首先它會根據反應物的質量配比(即哪種反應物會過量)來決定生成物的種類.其次,在不同的反應條件,如:溫度、濃度、催化劑的存在等等決定生成物的種類.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有硝酸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根據硝酸濃稀程度不同,生成物的種類也不同,如銅與濃硝酸反應和銅與稀硝酸反應,硝酸的還原產物就不同.還有,由於N元素的化合價從-3、0到+5都有可能出現,所以硝酸參加氧化還原反應時,與相同的反應物反應,卻可以在不同條件下生成不同的還原產物,如N2、N2O、NO、NO2、N2O4等等.
『捌』 寫化學方程式的時候,怎樣知道兩個物質反應後會生成什麼物質
簡單來講,金屬性弱的不能向金屬性強的反應;氧化性弱的不能生成氧化性強的。兩物質間的反應,首先看氧化性,氧化性強的先反應,同理,金屬性強的先反應,即誰強誰優先。接著看溶解度。化學反應都趨向於生成更穩定更難溶的物質。
『玖』 化學方程式怎麼根據反應物知道生成物,有什麼規律嗎
1.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
2.反應類型:
置換反應:A+BC==B+AC
化合反應:A+B==AB
可溶於水的鹼所對應的氧化物+水==相應的鹼
可溶於水的酸性氧化物+水==相應的酸
可燃燒的物質+氧氣==相應的氧化物
氫氣在氯氣中燃燒
鈉在氯氣中燃燒
生成產物要正價前負價後寫化學式
加熱
分解反應:難溶性的鹼分解R(OH)x===
R
的氧化物和水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其它初中常見的分解反應,要背下來。(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
復分解反應:陰陽離子相互交換(原子團不變,會分解的氫氧化銨和碳酸除外)
AB+CD==AD+CB
以上化學反應能否發生,要看反應條件
置換反應:要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氫氣、碳還原其他氧化物的除外)
復分解反應:生成物要至少有沉澱、氣體、水三者中的一種
反應物要都可溶於水或至少有一種是酸(兩個條件要同時符合)
這指的是初中的化學方程式
化合反應A+B=C
分解反應A=B+C
置換反應A+BC=AC+B
復分解反應AB+CD=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