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化學學科素養包括哪些內容
高考結束了,對照高考試題去分析,高考的導向作用,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但是學生手頭沒有相關的材料,上網搜索很多需要付費下載,因此將相關內容整理出來。希望學生每次考試後都能針對試題,認真分析每個錯點產生的真正原因,仔細甄別是自己學習中哪些問題沒有認真關注,積極訓練,反思提升。不要僅僅歸結為沒有記住,沒有見過,粗心馬虎等。因為每個失誤背後都有需要我們認真反思的問題,只有正視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否則得過且過,敷衍了事,甚至諱疾忌醫,最終無可救葯。
高中化學學習要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凝練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包括五個方面: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並根據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對高中學生發展的要求,提出如下高中化學課程的五大目標。
(1) 通過觀察能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能運用符號表徵物質及其變化;能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能根據物質的微觀結構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並能解釋其原因。
(2) 認識物質是不斷運動的,物質的變化是有條件的;能從內因和外因,量變與質變等方面較全面的分析物質的化學變化,關注化學變化的能量轉化;能從不同的視角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徵和規律,能用對立統一、聯系發展和動態平衡的觀點考察化學反應,預測在一定條件下某種物質可能發生的化學變化。
(3) 初步學會收集各種證據,對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基於證據進行分析推理,證實和證偽假設;能解釋證據和結論之間的關系,確定形成科學結論所需要的證據和尋找證據的途徑;能認識化學現象和模型之間的聯系,能運用多種認知模型來描述和解釋物質的結構,性質和變化,預測物質及其變化的可能結果;能依據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結構模型,建立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
(4) 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能依據探究目的設計並優化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能對觀察記錄的實驗信息進行加工並獲得結論;能和同學交流實驗探究的成果,提出進一步探究或改進的設想;能尊重事實和證據,不迷信權威,養成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
(5) 具有安全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增強探究物質性質和變化的興趣,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認識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的重要性,具有「綠色化學」觀念和可持續發展意識;能較深刻理解化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能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綜合分析化學過程對自然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權衡利弊,強化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決策。
求真務實 腳踏實地
一絲不苟 分分計較
理順思路 規范表達
②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有哪些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5個維度,其內涵分述如下。
素養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並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 的觀念。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並遵循一定規律;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並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化學變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調控的。能多角度、動態地分析化學反應,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3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具有證據意識,能基於證據對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知道可以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徵、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建立模型。能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素養4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常」現象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素養5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贊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2)如何講解化學學科素養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所謂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化學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關鍵能力」屬於智力因素,「必備品格」主要屬於非智力因素,「正確價值觀念」屬於價值取向。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
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③ 化學學科的科學素養是什麼
化學學科的科學素養是「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5個維度。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要求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並遵循一定規律;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並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化學變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調控的。能多角度、動態地分析化學反應,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④ 什麼是化學學科素養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並能運用符號表徵物質及其變化;能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能根據物質的微觀結構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
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在不斷運動的,物質的變化是有條件的;能從內因和外因、量變與質變等方面較全面地分析物質的化學變化,關注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轉化;能從不同視角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徵和規律;能用對立統一、聯系發展和動態平衡的觀點考察、分析化學反應,預測在一定條件某種物質可能發生的化學變化。
⑤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1、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並能運用符號表徵物質及其變化。
能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能根據物質的微觀結構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
2、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在不斷運動的,物質的變化是有條件的;能從內因和外因、量變與質變等方面較全面地分析物質的化學變化,關注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轉化。
能從不同視角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徵和規律;能用對立統一、聯系發展和動態平衡的觀點考察、分析化學反應,預測在一定條件某種物質可能發生的化學變化。
3、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能初步學會收集各種證據,對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基於證據進行分析推理,證實或證偽假設;能解釋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系,確定形成科學結論所需要的證據和尋找證據的途徑。
能認識化學現象與模型之間的聯系,能運用多種模型來描述和解釋化學現象,預測物質及其變化的可能結果;能依據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建構模型,建立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
4、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
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能依據探究目的設計並優化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能對觀察記錄的實驗信息進行加工並獲得結論。
能和同學交流實驗探究的成果,提出進一步探究或改進實驗的設想;能尊重事實和證據,不迷信權威,具有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和批判的創新精神。
5、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認識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
⑥ 化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科素養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作用,高中化學課程標准修訂組根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和高中化學課程特點,提出包含「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等五個要素的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簡稱「化學核心素養」)[1]。為使化學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落實到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的首要工作是准確理解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並進一步把握化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屬性、內涵特點及內在聯系等。下面就化學核心素養的前述三個方面進行論述,以期促進化學老師對化學核心素養的認識。
一、化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屬性
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化學認知活動中發展起來並在解決與化學相關問題中表現出來的關鍵素養,反映了學生從化學視角認識客觀事物的方式與結果的水平。這一素養不僅體現了學生從化學視角對觀事物能動反映方式,而且反映了學生對客觀事物能動反映的結果。因此,化學核心素養同時具有指向認知結果的「結果屬性」和指向認知過程的「過程屬性」。
1.化學核心素養的「結果屬性」
化學核心素養的「結果屬性」,體現為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所建立起來的、具有化學學科特質的結構化知識、思維方式與品質。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看,強調高中學生通過高中化學學習,掌握物質性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標准與內容體系,獲得物質及其變化的特徵與規律,並能夠運用化學符號、化學模型加以描述(表徵);理解物質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建立從變化守恆、動態平衡、模型表徵等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解決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形成嚴謹務實的態度、與人合作的習慣,樹立科學物質觀、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綠色化學的觀念,深刻理解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關系,建立社會責任觀、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2.化學核心素養的「過程屬性」
化學核心素養的「過程屬性」,體現為個體在面對復雜情境時綜合運用化學思維、化學知識與探究技能解決化學相關問題的品質與關鍵能力。這一屬性強調高中學生在面對具體情境及與化學相關事實時,能夠通過觀察與辨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開展探究並得出結論;能夠根據物質的結構預測物質的性質及其可能的變化,應用對立統一、聯系發展和動態平衡的思想觀點考察、分析化學反應,正確運用化學模型描述或預測物質及其變化、分析與解釋化學現象,運用依據多種方法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並揭示其本質屬性;能夠結合具體情境,調用已有知識與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在化學原理、化學技術應用時自覺考慮化學過程對自然帶來的可能影響,貫徹可持續發展思想、堅持「綠色化」的觀念。
二、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特點
學科核心素養是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指導,基於學科特質與學科任務[2],為培育全面發展、社會需要的人而提出的關鍵素養。因此,學科核心素養是具有學科特色的素養。認真分析化學核心素養五個要素的內涵,可以發現具有如下特點:
1.凸顯化學本質特徵
化學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本質特徵體現為:化學在原子、分子的微觀水平上研究物質及其變化[4],從微觀層次上揭示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規律,以化學符號或模型表徵物質及其變化。化學核心素養中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等要素,強調從微觀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視角認識物質世界,根據物質微觀結構預測物質性質及其反應,運用多種模型描述和解釋化學現象,使用「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徵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等,很好地凸顯化學學科的特徵。
2.反映化學基本問題
物質及其變化是化學研究的基本問題[5]。這一問題的解決,強調運用實驗、假說、模型、分類等方法,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開展物質及其變化的研究,並從元素的宏觀視角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從粒子的微觀層面揭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因此,化學學科的基本問題、問題解決的方法途徑及其應建立的基本認識,在「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化學核心素養上得到很好的體現。
3.揭示化學學科思維
化學是從宏觀、微觀和符號三種水平上認識物質及其變化並建立起它們間聯系的。因此化學學習過程,常常需要以實驗為手段獲取宏觀現象並從微觀視角探討其本質,或對基於微觀或模型分析推理的結果通過實驗手段進行證實或證偽,從而得出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規律或相關理論。因此,化學學習需要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建立「宏觀—微觀—符號」的三重表徵的學習思維[5]。「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化學核心素養,很好地揭示化學學科思維。
4.體現課程育人價值
作為科學課程的高中化學,由於注重在人類文化背景下建構課程體系[6],內隱著豐富的 人文內涵。因此,它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