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機化學怎樣才好理解
有機化合物的一大特點:結構決定性質,當你對某個基團或某個特定結構瞭若指掌後(基團中各原子的雜化情況,電負性,偶極距等等),有機反應事實上非常簡單,大多數走的都是同一個套路。當然這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但是最後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舉例而言,對於羰基化合物,馬上想到碳氧電負性不同,所以必定為極性基團,碳上帶有一定正電荷,所以容易受親核試劑進攻而發生親核加成反應,而常見的親核試劑有:水,醇,胺及氨的衍生物,硫化物,端炔的金屬化合物等等。至於具體的反應方程式,不要硬記,因為忘得速度比你記得速度還要快。要從反應機理這個角度入手解決,還以羰基化合物的親核加成為例:第一步基本上大同小異都是酸催化使氧接受一個質子生成氧正離子,但氧電負性大,所以必定會使羰基碳上的正電荷更為集中,便於親核試劑的進攻,下一步親核試劑進攻碳便有了大體的產物了。有機反應實際上就是找那種感覺,跟做數學題找數學感覺很類似,實踐的多了就體會得到這一點了。
⑵ 化學 有機化學 如何理解那句話以這兩個例子為例,詳細解釋一下,最好寫在紙上 有機大神
這是碳正離子相鄰的甲基或亞甲基的遷移反應。 意思是說, 離去基( 在上述例子中, 是羥基(OH))的反式位置上的甲基發生遷移。
第一個例子中,當脫水後,生成碳正離子,原來處於離去基(OH) 的 的甲基發生遷移向碳正離子遷移。然後生成的碳正離子再生成羰基。
在第二個例子中,生成的碳正離子在箭頭所示的碳上, 與離去基成反式位置的是六元環上的CH2, 所以這個碳發生遷移,使環縮小。 然後生成相應的羰基化合物
⑶ 怎麼才能搞懂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需要掌握的有兩大方面,一個是物質,再一個就是反應
在物質中,烷烴、烯烴、炔烴、芳烴及其衍生物,再是簡單復雜有機物醇酚酯,他們的特性共性需要的是死記硬背,這是基礎,要學好必須牢牢記住,沒有什麼捷徑可走,最多是用用聯想記憶法輔助記憶。
接下來就是反應,取代、加成、氧化、縮合、聚合、酯化等一些列的反應,這些反應首先是基礎的反應,書本上列出的反應都需要認真的弄懂,理解,學會從這些簡單的反應式延伸,因為到後來,那些個復雜的反應式,那些讓你看著頭大的一串化學式其實就是這些基礎的反應式疊加的結果。
有機化學需要記住並熟練運用的東西很多,所以不要怕需要記很多東西,但凡要記住的,都是考試中會出現的,打個比方,簡單的掌握上面我所說的那些基礎,只是為你的化學打好地基,而要將你的化學大廈建起來,需要你將自己學會的知識堆砌起來,磚磚瓦瓦契合才能夠學好化學。
而物質和反應其實也是需要聯系的,兩者雖然分出來說,但是運用中需要合二為一
我剛剛去年高考結束,希望這些東西對你會有幫助
⑷ 化學 有機化學 詳細解釋一下
有機化學又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制備方法與應用的科學,是化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稱為有機化合物是因為以往的化學家們認為含碳物質一定要由生物(有機體)才能製造;然而在1828年的時候,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在實驗室中首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種生物分子),自此以後有機化學便脫離傳統所定義的范圍,擴大為含碳物質的化學。
研究對象
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之間沒有絕對的分界。有機化學之所以成為化學中的一個獨立學科,是因為有機化合物確有其內在的聯系和特性。
位於周期表當中的碳元素,一般是通過與別的元素的原子共用外層電子而達到穩定的電子構型的(即形成共價鍵)。這種共價鍵的結合方式決定了有機化合物的特性。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由碳、氫、氮、氧幾種元素構成,少數還含有鹵素和硫、磷、氮等元素。因而大多數有機化合物具有熔點較低、可以燃燒、易溶於有機溶劑等性質,這與無機化合物的性質有很大不同。
在含多個碳原子的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互相結合形成分子的骨架,別的元素的原子就連接在該骨架上。在元素周期表中,沒有一種別的元素能像碳那樣以多種方式彼此牢固地結合。由碳原子形成的分子骨架有多種形式,有直鏈、支鏈、環狀等。
在有機化學發展的初期,有機化學工業的主要原料是動、植物體,有機化學主要研究從動、植物體中分離有機化合物。
19世紀中到20世紀初,有機化學工業逐漸變為以煤焦油為主要原料。合成染料的發現,使染料、制葯工業蓬勃發展,推動了對芳香族化合物和雜環化合物的研究。30年代以後,以乙烯為原料的有機合成興起。40年代前後,有機化學工業的原料又逐漸轉變為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發展了合成橡膠、合成塑料和合成纖維工業。由於石油資源將日趨枯竭,以煤為原料的有機化學工業必將重新發展。當然,天然的動、植物和微生物體仍是重要的研究對象。
用最精煉的一句話概括有機化學的研究對象,就是「如何形成碳碳鍵」。有機化學是碳的化學,有機化學的內容說白了就是研究怎麼搭建碳原子的大廈(或者小廈)。因為對人們有用處的有機分子一般是大而復雜的,而人們能隨意支配和輕易獲得的原料往往是小而簡單的。
研究方面
天然有機化學主要研究天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合成、結構和性能。20世紀初至30年代,先後確定了單糖、氨基酸、核苷酸、牛膽酸、膽固醇和某些萜類的結構,肽和蛋白質的組成;30~40年代,確定了一些維生素、甾族激素、多聚糖的結構,完成了一些甾族激素和維生素的結構和合成的研究;40~50年代前後,發現青黴素等一些抗生素,完成了結構測定和合成;50年代完成了某些甾族化合物和嗎啡等生物鹼的全合成,催產素等生物活性小肽的合成,確定了胰島素的化學結構,發現了蛋白質的螺旋結構,DNA的雙螺旋結構;60年代完成了胰島素的全合成和低聚核苷酸的合成;70年代至80年代初,進行了前列腺素、維生素B12、昆蟲信息素激素的全合成,確定了核酸和美登木素的結構並完成了它們的全合成等等。
有機合成方面主要研究從較簡單的化合物或元素經化學反應合成有機化合物。19世紀30年代合成了尿素;40年代合成了乙酸。隨後陸續合成了葡萄糖酸、檸檬酸、琥珀酸、蘋果酸等一系列有機酸;19世紀後半葉合成了多種染料;20世紀40年代合成了DDT和有機磷殺蟲劑、有機硫殺菌劑、除草劑等農葯;20世紀初,合成了606葯劑,30~40年代,合成了一千多種磺胺類化合物,其中有些可用作葯物。
研究方法
有機化學研究手段的發展經歷了從手工操作到自動化、計算機化,從常量到超微量的過程。[5]
20世紀40年代前,用傳統的蒸餾、結晶、升華等方法來純化產品,用化學降解和衍生物制備的方法測定結構。後來,各種色譜法、電泳技術的應用,特別是高壓液相色譜的應用改變了分離技術的面貌。各種光譜、能譜技術的使用,使有機化學家能夠研究分子內部的運動,使結構測定手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電子計算機的引入,使有機化合物的分離、分析方法向自動化、超微量化方向又前進了一大步。帶傅里葉變換技術的核磁共振譜和紅外光譜又為反應動力學、反應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這些儀器和x射線結構分析、電子衍射光譜分析,已能測定微克級樣品的化學結構。用電子計算機設計合成路線的研究也已取得某些進展。未來有機化學的發展首先是研究能源和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迄今我們使用的大部分能源和資源,如煤、天然氣、石油、動植物和微生物,都是太陽能的化學貯存形式。今後一些學科的重要課題是更直接、更有效地利用太陽能。
對光合作用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利用,是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共同課題。有機化學可以用光化學反應生成高能有機化合物,加以貯存;必要時則利用其逆反應,釋放出能量。另一個開發資源的目標是在有機金屬化合物的作用下固定二氧化碳,以產生無窮盡的有機化合物。這幾方面的研究均已取得一些初步結果。其次是研究和開發新型有機催化劑,使它們能夠模擬酶的高速高效和溫和的反應方式。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開始,今後會有更大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了有機合成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研究。今後有機合成路線的設計、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測定等必將更趨系統化、邏輯化。
⑸ 請問有機化學里的α位,β位怎麼理解和其他知識點有什麼聯系
α位就是與官能團連接的第一個碳,記住,總是第一個碳,醛基-CHO中的C就是α碳,而連接羥基s-OH的碳也是α碳,醚-O-與羥基相同,羧基-COO中C為α。β類似。
就是特定官能團的鄰位或者間位。
鄰位是α位,比如乙醛CH3CHO,左邊的碳就是α位。
中間隔一個碳的是β位,比如丙醛CH3CH2CHO,最左側的就是β位。
(5)有機化學歌怎麼理解擴展閱讀:
有機物中與官能團直接相連的碳原子叫做α-碳原子,例如,丙酸(CH3-CH2-COOH)中,中間的那個碳原子和羧基直接相連,稱為α碳原子;同理,可以想到左邊第一個C原子是β碳原子,用來編號,標明位次,情況類同與阿拉伯數字,但注意的是用於酸和雜環時α位相當於第二位,β位相當於第三位,依此類推。
⑹ 化學有機主要講的是什麼,怎麼聽不懂呢
學習有機化學是很有趣的事情。能夠讓你想到小時候玩的搭積木游戲。學好有機化學,有幾點要特別注意,我所總結的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具體講就是以碳原子的四個價鍵為中心,也就是說在每種有機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要形成四個共價鍵;兩個中心是說,結構決定性質和典型推廣到一般。什麼意思呢?我覺得有機物雖然種類繁多,但是可以歸類學習。每種物質的性質都由起官能團來決定,而學習的時候往往是先接觸每類物質的典型代表物,然後加以類比推廣。有問題,可以加我,咱一起進步。
⑺ 我對有機化學知識點理解還不怎麼到位,誰給你指點哈
有機 化學:
這些是羥基官能團基本的化學性質。
1。鹵化烴:官能團,鹵原子
在鹼的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生成醇
在鹼的醇溶液中發生「消去反應」,得到不飽和烴
2。醇:官能團,醇羥基
能與鈉反應,產生氫氣
能發生消去得到不飽和烴(與羥基相連的碳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如果沒有氫原子,不能發生消去)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1.與活潑金屬反應 例如R-OH+Na---RONa+H2
2.與鹵烴反應 例如R-OH+HX---RX+H2O
3.與無機酸反應 R-OH+H2SO4---R-O-SO2OH+H2O
4脫水反應在濃硫酸170度的條件下H-CH2-CH2-OH----CH2=CH2+H2O
還有氧化和脫氫。
3。醛:官能團,醛基
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能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溶液反應生成紅色沉澱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氫還原成醇
4。酚,官能團,酚羥基
具有酸性
能鈉反應得到氫氣
酚羥基使苯環性質更活潑,苯環上易發生取代,酚羥基在苯環上是鄰對位定位基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
5。羧酸,官能團,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強於碳酸)
能與鈉反應得到氫氣
不能被還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與醇發生酯化反應
6。酯,官能團,酯基
-CHO可以發生銀鏡反應
能發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⑻ 什麼是有機化學
organic chemistry --> 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這一名詞於1806年首次由貝采利烏斯提出。當時是作為「無機化學」的對立物而命名的。19世紀初,許多化學家相信,在生物體內由於存在所謂「生命力」,才能產生有機化合物,而在實驗室里是不能由無機化合物合成的。
1824年,德國化學家維勒從氰經水解製得草酸;1828年他無意中用加熱的方法又使氰酸銨轉化為尿素。氰和氰酸銨都是無機化合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機化合物。維勒的實驗結果給予「生命力」學說第一次沖擊。此後,乙酸等有機化合物相繼由碳、氫等元素合成,「生命力」學說才逐漸被人們拋棄。
由於合成方法的改進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有機化合物不斷地在實驗室中合成出來,其中,絕大部分是在與生物體內迥然不同的條件下台成出來的。「生命力」學說漸漸被拋棄了, 「有機化學」這一名詞卻沿用至今。
在現代化學中,有機化學可以理解為含碳(C)氫(H)化合物的化學。
⑼ 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在大眾的角度怎麼去理解可以舉例解釋一下嗎
大眾的角度……好難回答。我試試。
能燃燒的物質多為有機物,油啦紙啦塑料啦什麼的,不能燃燒的多為無機物,玻璃啦金屬啦什麼的;
吃的東西里,葷的多為有機物,素的多為無機物;
穿的東西里,棉的、化纖的……現在穿的都是有機物啦!
有機的大多有毒,無機的毒性一般比較小或者無毒;
不行,我總結不來。留給高手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