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帶領高考生進行化學第一輪復習
高三化學第一輪復習的特點是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緊迫的時效性,要求復習時在全面
中講重點,在規范中講策略,在強化中講效益。
一、課本是高考的「根」
,
「兩綱」是高考的「脈」
。
高考試題萬變不離其宗,追根還應源於課本,從課本知識點、能力考查點衍生而來。高
考知識體現課本內容,高考的最終落腳點是課本,而課本、
《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是
高考復習的指揮棒,是高考命題的依據,特別是《考綱》已明確的傳達出「考試目標」
、
「考
試范圍」
、
「命題指導思想」
,
「題型比例」
、
「題目難易比例」
、和「組卷原則」等重要信息。
二、重視基本實驗,形成技能創新。
實驗是理綜試題的重頭戲,高考化學試題的難度往往出現在實驗題中,為此要高度重視
對化學實驗的復習。
分析近幾年來高考實驗試題,
發現均具備以下特點:
素材的選取呈回歸
課本的態勢;
重視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反應原理和實驗原理的考查;
試題考查方式體現由淺
入深,從課本到創新;試題考查重點是考查學生實驗的能力(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
解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等)
;出現了開放性試題;試題設置滲透或含有學科間綜合內容(如
與壓強相關的氣壓裝置)
;實驗儀器、裝置、現象、操作、設計均在考查范圍之中。針對以
上特點,應努力做到:認真復習課本實驗,弄清實驗原理、目的、要求、步驟和注意事項等
實驗基礎知識並能做到舉一反三;復習實驗要做實驗,不要「在黑板上做實驗」
,也不要講
實驗。
三、課堂細聽,課後精練,提高復習效益。由於時間等問題,復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產生急躁情緒,
欲「以量取勝」
的現象時有發
生,
其結果是老師講得很辛苦,
學生聽得很辛苦,
許多學生聽不懂或當時糊里糊塗的算聽懂
了,但並沒有聽懂其本質、其精髓其精彩之處。講得天花亂墜不如學生學得扎扎實實,
課堂
上講述要精要、精到。精要是要講清重點、難點、易混點,講清知識體系,對沒有命中的目
標再射一箭,
讓知識之樹在學生心中紮根,
否則不僅增加學生負擔,
而且會影響復習進度和
課堂容量。精到,就是要講授到位,橫向到邊,傾向到底,前聯後展。但講要有尺度,太透
會使學生不勞而獲,造成思維惰性,引不起思維波瀾,只是風吹水面,不留痕跡。要通過講
來啟迪學生思維,
「雛雞只有啄破蛋殼才能自己站起來」
,
「不給學步的孩子送拐杖」
。
不提倡
讓學生不跳就摘到果子,要讓學生跳一跳甚至跳兩跳摘果子。
練習是高考復習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要求學生做一定量的題目,
以提高解題速度和鞏
固基礎知識,無疑是必要的,但如果逢題必做,揀到籃子就是菜,勢必會沉溺於題海,這樣
雖做了大量的題目,但多數可能是生吞活剝,連滾帶爬勉強做過去,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
仍然有可能做不出來。
題海戰術不能提高學生能力,
只能讓學生消化不良。
因此教師首先要
跳出「題海」
,先親自逐題演練,
「遍嘗百草苦甘」
。從而認真篩選習題,在「巧」字上下功
夫,
多中求少,
少中求優。
既重視知識深度和知識體系,
又要注重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
「全」
、
「細」程度;既要有典型性、針對性、層次性,又要具有啟發性、時代性,符合高考命題趨
勢和題型變化。幫助學生走出題海,通過演練,力爭學生「答一會一類,明一知百,練一題
習一法,舉一反三」
。
其實高考並不難,高考試題中難題還會超過
20%
,切不可講得比練的難、練得比考的難、教
輔比課本難。
四、落實反思總結和嚴格糾錯,提高復習效率。
。
2. 高三化學一輪復習有機化學如何復習
有機部分分成了六個專題進行復習:第一個專題是有機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里首先有一個對有機物概念的認識,就是什麼是有機物,還有有機物里的一些專用術語,如同系物等。有機基本概念里像同分異構體是有機化學里相當理論的部分,在歷年的高考中都是有所體現的。在復習同分異構體還有具體的方法,同學們心裡要非常清楚。如碳鏈異構、官能團的位置異構,要注意對稱性和相對性。主體思想是這樣,當然具體某一個物質,可能還會有一些不同,同學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和做題中不斷的摸索。有機基本概念的命名主要掌握烷烴的命名就可以了,它可以延伸出其他的命名;第二部分,有機分子的空間構型,是讓你判斷稍微復雜分子的碳原子是否共直線或者共平面,實際上它都是有四個構成的,像甲烷、乙烯、乙炔、苯。按一定的組合方式組合起來,組成比較復雜一點的分子。同學們在判斷的時候,每個基本階段各自保持原有的構型,只是在基本結構單元和各單元結合的時候,通常單鍵是可以旋轉的,雙鍵和三鍵是不能旋轉的,同學們可以根據依據來判斷如何來回答;第三部分,有機反應類型,這是有機化學里的核心,因為它主要是介紹各個官能團所具有的典型的化學性質。復習的時候兩種方法,一種是縱向復習,一種是橫向復習。縱向復習是以各個官能團為順序,腦子里各個官能團的性質一定要特別清楚,這是縱向復習;還可以橫向復習,我們中學里所遇到的各種反應類型,像取代反應、加成反應、氧化反應,哪些物質可以發生取代,和什麼物質取代,在什麼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主要是講有機反應類型。這塊內容一定要弄得特別深刻,而且特別透徹,同學們要特別熟練。因為我們現在有機化學的考察主要是在後面大題里其中有一道題是有機化學的考察,考察的都是各個官能團的演變;第四部分,有機合成推斷,根據以往的高考題,總結出一些解決推斷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第五部分,有機化學實驗,包括性質檢測實驗、合成實驗等,我們把常見的檢驗、制備、分離、提純相關的題型和相關的原則提供給同學進行復習;第六部分,有機計算。有機化學我們就是按照這六個專題給同學們復習,這六個專題如果全搞清楚了,有機化學這個單元部分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3. 高三第一輪化學怎麼復習從哪兒開始如何安排
原子結構、化學反應(包括平衡移動)、金屬(鹼金屬、鹼土金屬、Al、Fe、氮族、氧族、鹵族)、有機、化學實驗、誤差分析,最重要是抓基礎知識,不管題目怎麼靈活,基礎知識總是這點。計算題的話常用極限法
4. 高三化學怎麼學
一、所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記憶,背誦。
記下規律性知識。如: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質的變化規律,最起碼要記住前20種元素。還有就是記憶好金屬活動性順序等等。這是記的重點,也是各類考試的熱點。
記下特殊的規律,化學考試可以說一半是考規律,一半是考規律中的特例。規律好記,但特例容易忘。如:氟與水反應、氫氟酸的性質、非金屬之間的反應,氯離子與銀離子反應…以及氣體通入溶液中的現象,太多特殊的化學反應規律都需要記憶。
二、看懂例題,然後多做題!
對於化學這門課程,考試套路不多,只要記憶好,套路就那麼幾個,比如無機化學推理題,考的就是那幾個特殊物質的特殊反應,只要都記住了,肯定可以推出來。
剛開始可能感覺做題比較難,沒關系,看例題,不懂就返回去看書,直到看懂。例題很具有代表作,也是最重要的,然後再做題,不會也沒關系,看著參考答案看懂,看看你為什麼沒想到,然後記住解題思路。
三、及時總結
學習化學,總結非常重要,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找個本子,專門記錄各種知識點,各種難點,各種規律,各種特殊化學反應現象,太多太多需要記錄的。比如今天學了氧氣這一節,我們可以大致按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實驗室室製法、氧氣的化學性質、氧氣的用途等方面進行總結。對於各類化學方程式也需要總結記憶。
5. 高三第一輪化學怎麼學
高三復習是一件很頭痛的事,但復習化學真的很容易。但一定要做到有計劃(做復習規劃!!),控制好時間不能浪費了高三珍貴的時間。我現在大二了也算是過來人了,首先你要做的就是端正態度既然要學就要有所犧牲!玩的少一點誰的少一點也一定要把自己制定的日計劃完成。不說大話我來說說具體怎麼操作吧!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熟讀書本上的重點,化學反應方程式要進行歸類總結!比如酯化反應等還要熟記他們的反應現象。書本一定要仔細的看!不要貪多!因為這是第一輪復習一定一定要打好基礎!每天完成兩章或三章或者更多,緊跟自己的計劃走!完成掃書後,接下來就是和課本配套的老師講課的習題!!我們以前用的是課程導航題目少但很精!而且老師講過的大部分人都會,可以問同學問老師也比較方便!不要弄一些亂七八糟的輔導書因為事實證明真正讀好書的那些人不是應為他們的輔導書而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態度和方法!總之要回歸課本!課後習題之類的雖然雜但是能做到還是盡量做!很有用。該說的也就這么多了,要想收獲就必須的有付出!加油努力!!經過高三你會成熟很多!不管是感情上還是學習上~希望你能夠考上一個好的大學!祝你成功!!加油!
6. 高三一輪化學如何自主復習
首先,我不是學長們,我和你一樣 ,也是一個高三的學生,正在進行第一輪復習。
我們老師復習到這一塊時 ,我真的也有和你一樣的困苦。書上的東西看的懂,一做練習就有點蒙了。但是後來我請教了我的老師 ,她是這么說的:
⒈ 「以你現在掌握的知識基礎是不可能認識所有的離子方程式的,你不認識方程式是正常現象的,跟做題沒有關系的,就算是再好的學生都不可能認識這么多的方程式的,就算我當老師這么多年也不可能認識所有的啊!」(這短話我是這么理解的,方程式不認識是出題者故意設的一道坎,他就是要考你不認識的啊,如果都考認識的那還叫什麼考試,靠個屁啊!!!!)
⒉ :所以你碰到那些不認識的方程式你應該先放平心境,不要去為不認識方程式而去害怕、煩惱,應該靜下心來慢慢的去分析題!
⒊ 還有就是心態要樹立好 , 一張化學試卷一百分,你能得個80多分就還好了 ,幹嘛一定要想那個90多呢? 所以你遇到做不來的題目不要去懊惱、不要去心煩 , 放平淡點!
我在聽完我老師講的話後,我自己是這么總結的:
⒈ 為什麼題目中出現不認識的方程式,是我不刻苦的原因才導致我不認識嗎? 不,不是的,這是題目需要,題目故意出我不認識的,這樣才有考頭 。所以這里我就沒有給自己額外的壓力,反而安慰了我自己。
⒉ 就算這道題我真的做不來也沒什麼關系啊 ! 因為一張化學試卷我不可能全都做得來啊 ,就連我老師都說過他們都不可能全做的來的!
⒊ 題目都是跟我們所學的基礎來命題的 ,真的!你一定要掌握好基礎 ,再難的題目都是有可能完成的!這樣說可能都點籠統 ,我就舉個例子把, 例如,我學離子反應這塊,我首先把什麼什麼離子不能共存啊 ,什麼什麼是強電解質啊 ,什麼什麼是弱電解質,什麼什麼在離子反應中可拆啊,什麼什麼不能拆啊,什麼什麼離子方程式是多重反應 啊!
這些基礎一定要牢記 ,你敢說你都記得到嗎????????
所以我覺得你首先要把心態給穩好了 ,再就是一定要把基礎背熟了(化學可是理科中的「文科」哦) !!!!
我可是用了我自己看書的時間來替你解答哦 ,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7. 高中化學如何進行一輪復習
高中化學進行一輪復習方法:
一、學習建構知識體系
建構知識體系的方法主要從化學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與實際的聯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三個方面入手,通過歸納類比、前後聯系、橫向、縱向統攝整理的方法,形成網路化和系統化知識體系,並在習題訓練和考試中不斷總結、檢驗和完善,這樣形成的知識體系有利於儲存與調用。
比如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復習,通過類比的方法建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識體系。如同位素、同分異構體、同系物、同素異形體的學習、可逆反應與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化學平衡原理與電離平衡原理、原電池原理中的電極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等。比較的內容是相同點、不同點、使用范圍,結合具體的問題實例進行應用。這樣在復習過程中就能將一個概念或原理的復習變成一組概念或原理的學習,從而提高復習效益,並能建構應用性的知識體系。
二、學習方法的運用
在化學復習過程中需要的學習方法主要是思維方法、解題方法和實驗方法。思維方法就是學會怎樣去想,解題方法和實驗方法主要是怎樣去做。三種方法的核心是思維方法,因為解題方法和實驗方法是建立在思維方法的基礎之上。這里介紹在學習中應用最多的幾種方法。
(1)學會將新情境下的問題還原成已知的化學原理的思維方法。當回答問題所用到的知識和方法與我們獲得知識和方法時的背景不同,題目提供的信息是新情境(如生產、生活、科技、社會問題等)為背景,以學科內綜合知識為載體,通過新情境和新問題全方位地考查能力。新情境下問題的解答都是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應用,用已掌握的知識和原理來解決新情境下的問題,能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鍛煉分析綜合能力與推理能力。
(2)學會將一個復雜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問題的解題方法。由於高考試題中的化學試題都是學科內綜合試題,試題是以多層次多角度進行設計的,解題時需要通過分析,將一個復雜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問題,先解答簡單問題,然後對幾個簡單問題的結果進行綜合,這樣就容易解答綜合試題。因此學會將復雜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問題的方法是復習中學習的重要解題方法。
(3)學會實驗假設、操作和設計方法。在高考化學實驗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內容有常見儀器的規格與使用、常見物質的制備、基本實驗操作、物質的分離提純、多種基本操作的組合、實驗的安全性等基本實驗內容。化學實驗試題每年都在創新,從每年高考情況來看,實驗試題是高考失分最多的試題之一。因此在實驗部分復習時,要學會針對試題創設的實驗情發現和提出問題(提出假設),並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三、注重基礎,落實細節
第一輪復習注重基礎要突出教材。認真閱讀、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別是高三選修教材)中實驗和習題的可變因素進行深入的理解、應用,夯實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題型。注重教材章、節之間知識的內在聯系、規律的揭示,形成知識結構和網路。要注重化學主幹知識,突出復習重點。
要注重規范,落實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書寫和表達的正確、規范,決定高考的成敗。要加強化學用語的落實訓練,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作業練習,強化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書寫的配平;強化有機化學方程式書寫的小分子不掉;強化有機結構式、結構簡式書寫中C-C鍵、C-H鍵、C=O鍵、苯環的到位;強化官能團位於左邊的正確書寫;要訓練培養學生盡量用化學語言(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進行准確、完整、簡潔的表述;要嚴格化學計算的步驟,要求運算準確、有效數表示規范。
四、研究「綱」「題」,把准方向
「綱」即理綜高考化學《考試大綱》,「題」即理綜高考化學試題。要加強理科綜合《考試大綱》和理綜高考化學試題的學習、研究,用《考試大綱》和高考化學試題指導復習,把准方向,增強復習的目的性、針對性、有效性。要明確新課程理科綜合考試化學科的特點、內容和要求,對新課程不作要求的內容,復習不要涉及;對新課程增加的內容,復習時要特別關注。要明確理綜高考化學科四種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的具體要求,研究理綜高考化學試題如何通過化學知識為載體,考查學科能力;研究採取哪些措施,能有效地達到高考要求,做到能力培養心中有數,學習有方。要充分考慮可接受程度,控制好難度和容量(知識容量和思維容量)。練習要以中檔題為主,要緊扣基礎,不迴避常見題(高考都不迴避常見題)。對一些資料上超綱超要求的偏題、怪題,要大膽放棄。要注重題上「開花」(舉一反三),以一當十。
在課堂學習時,關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總結,不斷通過應用進行鞏固,真正將復習過程變成重新學習的過程,這樣在復習中知識和能力才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8. 學習高中化學的方法有哪些
1、記憶是學好化學的前提
既然前述化學有著內容多、知識碎、需記憶的特點,那麼就需要我們去強化記憶.怎樣記憶呢?常見的記憶方法有:
①.「化學口訣」法
「化學口訣」法是把化學知識經過高度壓縮,提煉成容易記憶的幾個詞或幾句話,作為一種特殊信號傳授給同學們,每當這些信號出現的時候,同學們就會很快地聯想起所學的內容,經過多次反復,這些信號以及它們所概括的內容,便能長久而牢固地保留在記憶中,由於這種信號既簡明又富有趣味性,因而能激發同學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鹽類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誰強顯誰性,誰弱就寫誰;
若是陰離子,一步一個水;
若是陽離子,一步就完成;
因是逆反應,勿忘可逆號 「 」;
因為量很少,沉澱「↓」氣體「↑」符號都不要.
②.濃縮擇要法
在知識總量成倍增加的情況下,刪繁就簡,篩沙淘金,提綱挈領,「濃縮」知識,就顯得很有必要,這也是排除干擾、提高記憶效果、防止遺忘的一個重要條件.
如在學習化學平衡狀態的概念時,為了便於記憶,可概括為五個字:「逆」(化學平衡的研究對象是可逆反應)、「等」(平衡的標志--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動」(化學平衡是動態平衡,正反應和逆反應仍在進行)、「定」(反應條件一定,各組分百分含量一定)、「變」(當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化學平衡就會被破壞,此時正、逆反應速率不再相等,各組分百分含量也發生變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條件不變時,又建立一個新平衡).
③.語言用韻法
韻律化的材料,富於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記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心理學角度看,凡用韻之處,可增加信息冗長量,利於記憶.如把硫酸的工業製法概括成「五個三」就利於記憶.
三階段:二氧化硫的製取和凈化、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吸收的硫酸的生成
三原理:燃燒硫或金屬硫化物等原料來製取二氧化硫、使二氧化硫在適當的溫度和催化劑的作用下氧化成三氧化硫、再使三氧化硫跟水化合而生成硫酸
高溫
三方程:4FeS2+11O2====2Fe2O3+8SO2
催化劑
2SO2+O2 ===2SO3
加熱
SO3+H2O=H2SO4
三設備:沸騰爐、接觸室、吸收塔
三凈化:除塵、洗滌、乾燥
④.理解融會,增強記憶.
理解和揭示知識的本質聯系,要比死記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學而思,思則疑,疑然後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著增加了信息冗長量,就能觸類旁通,歷久不忘.如對於氣體摩爾體積這一概念: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既要理解內涵,又要掌握外延,即一摩爾的任何氣體物質,在標准狀況下,體積約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記硬背.
⑤.適當復習,反復記憶.
「記憶之母」是重復和復習.有一種錯覺,似乎復習是考試前的工作.其實,對於需要長時間保留在記憶中的信息,應該經常復習.通過反復溫習,記憶的信息會越來越強.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關於遺忘的曲線規律:即遺忘先快後慢.及時復習,使記憶基礎化;合理分配復習時間,使記憶經常化;多次復習,使記憶深入化;因人而異,變換復習方法,使記憶具體化.
⑥.不斷運用,鞏固記憶.
人腦通過感知、識記保持的信息,再經神經通道聯系分析器運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確的回憶得到強化,錯誤的回憶得到糾正,遺忘了的再進行識記;久而久之終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於不斷使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知識不應變成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不能視為就是為了儲備,而要進入周轉,加以運用,才能鞏固,才有效能.」 總之,記憶因各人生活環境、教育條件、學習習慣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種多樣的方法.無論哪種記憶方法,只要符合記憶心理特點,從實際出發,必將取得良好的效果.
2、學會讀懂課本、用好課本,注意課本閱讀的「薄->厚->薄」法
⑴、怎樣進行化學課本的閱讀
有些同學化學學習困難、成績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這些同學不重視化學課本的閱讀,或者缺乏科學的閱讀方法.他們既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沒有課後復習的習慣,全部的化學學習就靠上課聽聽老師講,看看老師的演示實驗和隨大家一起進實驗室做做實驗,老師布置了作業,這才打開課本,看看題目,不管正確與否,做了交差了事,對於這些同學來說,似乎課本只是提供作業題目的「習題集」,他們不是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有準備地進行習題練習,而是遇到解答不出來的題目時,才不得已翻翻書,把課本當成解題的一種參考書.平時不讀書,臨時「抱佛腳」,考前把課本苦苦地死記硬背一通,如此應考當然心中無數,缺乏功底,成績自然不佳.同學們,學習化學應切實以課本為根本,熟悉它,研究它,把它讀懂讀會,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化學學習方法. 搞好化學閱讀,同樣有個方法和技巧問題.
① 採用默讀的方式.這是因為默讀比朗讀速度快,默讀比朗讀更有利於理解閱讀的內容.一般來說,朗讀有助於背誦,而默讀有助於理解.同學們所進行的化學閱讀主要要求理解,對於要求記憶的內容也不要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② 按一定的程序閱讀.這個程序以「粗讀-細讀-精讀」較為有效.如預習時課文可粗讀,即粗淺的閱讀.其目的有三:一是對要學的教材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二是找出與新課有關的已學過的知識;三是對新課有哪些疑難問題.自己邊讀、邊想、邊分析綜合.課堂上老師安排自學,需要閱讀.這種閱讀是在預習的基礎上,在教師出示本節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在老師指導下的深入閱讀,要系統鑽研教材,要做到細讀以致精讀.這種課堂閱讀一般要注意做到「三要」:一要根據本課的重點難點,確定重點閱讀的內容,使閱讀具有更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二是鑽研關鍵詞語,思考和理解問題的實質;三是手腦並用,以提高思維能力和強化記憶及找出疑難和問題.
③ 有選擇的閱讀.這一般用在復習中的閱讀.復習閱讀是建立在預習閱讀和課堂閱讀基礎上的一種歸納、鞏固性閱讀.它不是前兩種閱讀的簡單重復,而是帶有一定分析和對比綜合概括性質的更深層次的閱讀,要緊扣課文中心和重點內容、結合課堂學習情況有選擇的閱讀.這種閱讀可用在課後閱讀、單元復習和總復習的閱讀.
④ 寫出閱讀筆記,把所學重點內容系統梳理,或默寫有關概括、原理和化學用語等,也可用圖表形式表述,或動筆圈劃評點等,對於熟悉課文,加深理解,強化記憶都是很有益的.
⑵、注意課本閱讀的「薄->厚->薄」法
我認為 ,正確閱讀化學課本應是「薄->厚->薄」的形式.學習時,為了理解我們要將薄薄的課本通過細讀、精讀,將課本讀厚,真正理解課本的內涵和外延,即由薄到厚;然後再取其精華,實現由厚到薄的過渡.其中,將課體讀厚是我們學習的重點.
如單質鈉一節,我們應掌握鈉原子的結構、性質、用途及存在.為了更深入的理解課本內容,要將課本讀厚,具體為:
結構:包括原子序數為11、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最外層有1個電子等;
物理性質:包括銀白色固體(態)、熔點(低於水的沸點)、密度(小於水的密度)、導電、導熱性等;
化學性質是學習的重點
①與氧氣等非金屬的反應:常溫下被氧化生成Na2O、加熱或燃燒生成Na2O2,新切開的金屬鈉在空氣中較長時間放置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露出的「真面目」是銀白色具有金屬光澤(Na),表面逐漸變暗(Na2O),後形成一層水膜(NaOH溶液),再後有一種白色固體形成(Na2CO3·10H2O),最後得到白色粉末狀固體(無水Na2CO3),此外還可與氯氣(鈉在氯氣中繼續燃燒2Na+Cl2=2NaCl產生白煙)、硫(鈉與硫混合研磨可發生爆炸2Na+S=Na2S)等非金屬反應;
②與水的反應:伴隨金屬鈉與水反應實驗的進行,同學們也應多問幾個為什麼:鈉很容易被小刀切開,說明了什麼?鈉投入水中為什麼不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與水劇烈反應並熔成一個閃亮的小球?小球為什麼會向四周遊動?發出的嘶嘶聲是怎麼來的?滴有酚酞的水逐漸變紅色,有可能生成什麼物質?在觀察現象過程中,通過分析、綜合、判斷等思維活動,不難獲得答案,同時加深了對課本內容及鈉的性質的深刻理解;
③與酸的反應:金屬鈉投入鹽酸中,反應的方程式如何書寫?寫作2Na+2H2O=2NaOH+H2↑、NaOH+HCl=NaCl+H2O,還是直接反應2Na+2HCl=2NaCl+H2↑,從反應的實質2Na+2H+=2Na++H2↑及H+的來源不難得出答案;
④與鹽溶液的反應:將金屬鈉投入CuSO4溶液、FeCl3溶液,現象如何、方程式怎樣書寫?首先弄清鈉與CuSO4溶液的反應:第一步2Na+2H2O =2NaOH+H2↑,第二步CuSO4+2NaOH=Cu(OH)2↓+Na2SO4,總反應為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現象及鈉與FeCl3溶液的反應便不難得出.
存在(由於性質活潑,無游離態、均為化合態)
用途(製取Na2O2、作還原劑還原貴重金屬等),使有限的內容變「厚」.然後精讀、細讀,牢固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在此基礎上通過歸納、整理,抓住規律,輻射全部,從而把課本讀「薄」 .
⑶、熟練掌握知識向能力的遷移
學習中有些同學常有這樣的感覺:課本學的非常明白,可是一到做題就什麼也不會了,究其原因是什麼呢?——問題出在知識向能力的遷移上.
課本內容作為知識是前人的經驗總結,是相對「死」的東西,同學們學習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去實現兩個轉化:一是把人類已知的科學真理轉化為同學們自己的知識,即為「繼承」;二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即為「遷移」.相比之下,關鍵是後者,學習知識是為了提高能力,也就是素質的培養.
要想實現知識向能力的遷移,我個人認為關鍵是「練」.「學游泳就須在水裡教在水裡學」,解題也是這樣,要在練中學,在學中練,一邊練習,一邊總結,找出規律,指導今後的學習.
3、做好學習筆記,建立糾錯本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知識是必需記在紙上再看一遍才能理解和掌握的.當然,記筆記不是抄書,更不等同於練字,需要記下的往往是在學習或復習課本知識和相關輔導材料時遇到的、或在做題中總結出的知識(大多是做題的經驗和教訓),這是減少「一錯再錯」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筆記內容可分為六種情況:
①記下你自己認為重要的和你認為容易忘的知識點.這一點因人而異.同一節內容,因為認知水平不同,需要記的內容就不同.但是大多會符合「英雄所見略同」的規律.在正常情況下,同學們的認識與出題人的認識往往是相同的,即:同學們認為重要的,就是考試要考的.因為同學們的認識往往從老師那裡來,且考試考的是重點,並不迴避常見題和做過的題.
②記下頓悟到的知識(大多是「一句話知識」).有時,我們一直對某一類問題比較模糊,相關的題總是理不清思路.直到有一天看到或聽到關於這方面的某一句論述後,感到豁然開朗,不由得脫口而出:「原來是這樣啊!」這時,一定要及時將這一句話和相關的問題記下來,這是學習產生質的飛躍的重要時機.就好像作家、音樂家、科學家的靈感一樣,當靈感閃現的時候,一定要把它捕捉到,迅速記下來.若不抓緊記下來,則頓悟到的知識會很快與你擦肩而過.白白錯過了一次提高學習成績的大好機會.下一次的這種頓悟,還不知什麼時候才會再次出現.這就好比玩游戲時,飄來一個「炸彈」,吃下後,火力猛增,才能順利闖過這一關.若讓「炸彈」飄走,可能無論如何這一關也闖不過去.有時老師就某個問題的講解打了一個比喻,可能就是你闖關的「炸彈」,一定要及時記在「小本本」上.
③記下規律性的知識.如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變化規律、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還原性強弱順序的判定、原子半徑、離子半徑大小的比較、混合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有機物中烴的燃燒規律以及常用口訣等等.這些都是記的重點,即使會了,也要整理一下.
④記下特殊的知識.化學知識內容龐雜,歸納時主要考慮的是共性,還有許多特性的知識,往往隱含在共性背後,切不可忽視.否則,得到的知識是不完整的,例如,濃硫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氧化、脫水和吸水三大特性;鹵素的有些通性不能兼顧氟,必須突出強調氟的特性:單質氯、溴、碘均不能與稀有氣體反應,但氟可與稀有氣體反應生成Xe、Kr的氟化物,如XeF2、XeF4、XeF6、KrF2等;單質氯、溴、碘與水的反應可用通式X2+H2O=HXO+HX表示,但氟例外,2F2+2H2O=4HF+O2↑;氯、溴、碘氫化物的水溶液具有強酸性,而氟的氫化物的水溶液是弱酸;氯、溴、碘氫化物的水溶液均可用玻璃儀器製取和貯存,但氟化氫需用鉛皿製取且在塑料瓶中存放;CaCl2、CaBr2、CaI2易溶於水,而CaF2不溶於水;AgCl、AgBr、AgI不溶於水,而AgF溶於水;講解羧酸的共性時,不能忽略其中甲酸的特性;討論溶液時,固體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氨水、酒精的密度隨濃度的增大而減小等等.可以說,考試一半是考規律,一半是考規律中的特例.規律好記,但特例就容易忘,一定要特別記下、特別注意.
⑤記下多次做錯的題型和相關的知識點.由於先入為主的影響,第一次做錯了的題,後來便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雖然不是相同的題,但是題型一樣,相關的知識和方法也一樣.這是最致命的錯誤.這些題可能分散在好幾章里,復習時,一定要把它們挑出來,記在「小本本」上的一個地方.這些題就是從不同的側面來考察某個知識點的.把這些題集中起來,就是對這一知識點最全面的復習.如果不記下來,今天碰見一個,不會;明天又碰見一個,不清楚.這樣會造成一個假象,即:自己很多題都不會,逐漸地自信心就沒有了,學習便開始退步.集中起來一一對比,你會發現,錯了這么多題,原因卻只有一個,「一錯再錯」現象是同學們中存在的普遍現象,預防一錯再錯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考試前看一下自己曾多次錯過的題,相當於考試前有人給你提個醒.但是,如果平時做題和復習時沒有把這些題記下來,考試前也就沒有什麼可提醒的.自己哪些地方容易錯,也不知道.
⑥記下經過請教別人才會的題的詳細解題過程和注意事項.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優秀學生之所以能在各種考試中保持較好的成績,一個關鍵的原因是他把不會的知識真正問清楚了,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了.這里為什麼要強調「真正」兩個字呢?因為有些同學也問了,也耐心地聽老師講了,也聽懂了.但是僅僅滿足於聽懂了,沒有把聽懂了的知識再寫出來,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就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題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幾天後考試時又遇到了這樣的題,下筆寫的時候,才發現寫不完整,重蹈了「一錯再錯」的覆轍.若是當時問過之後,馬上寫下來,發現問題繼續問,就不會出現後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謂「行百步而半九十」.
4、重視實驗
對於實驗的基本要求是明確目的、理解原理、熟悉步驟,做到勤於動手、善於動腦.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做實驗就學不好化學,化學與實驗密不可分.很多同學不懂這個道理,不太重視實驗.認為只要掌握課本上的一些理論,就可以推斷出所有實驗的現象,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其實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實踐出真知」,「一切正確的認識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這些話都很有道理.有好些化學問題,不通過實驗,就難以解決.新一輪高考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理論性減少,實驗題增多,「黑板上做實驗」能得高分的年代已經過去,現在的高考不「真做」是不能得高分的.
如乙烯的製取實驗,課本上講乙醇和濃硫酸混合共熱到170℃便可製得,通入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使其褪色,證明乙烯能發生加成反應並具有還原性.但若實際做一下實驗會發現反應後期混合液變黑,產生的氣體並不是單一的乙烯氣體,而是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混合氣體,因此使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氣體;再如乙烯、乙炔均能使溴水褪色,但誰快誰慢呢?理論上講似乎是乙炔,但實驗結果卻是乙烯.這一切單靠課本理論憑空想像,是很難得出答案的,必須通過實驗才能得出正確結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課本中一些理論,而要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實驗,重視每一個實驗,從而提高從實驗中獲得正確認識的能力.
實驗時,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實驗目的看似簡單,實則重要,實驗過程中要牢牢掌握實驗目的;其次要熟悉實驗步驟,不可做一步,看一步,要通盤掌握,弄清每一步的意義;第三是實驗過程中要多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問的越多,學習效果越好,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5、注意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網路、培育「知識樹」
能力的實質就是系統化、概括化、程序化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知識的系統化對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性.
在素質培養過程中,首先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有一個知識的系統網路,重視基礎知識講清講透,這樣,能力才可以得到提高.布魯納認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它們聯系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知識.」課堂中要善於將知識縱橫向統攝整理,使之網路化,有序的貯存,這無疑會增強學生的意義記憶和邏輯記憶.其益處為不但強化了記憶功能,還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結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在學習時,一定要系統地學習,努力做到心中有「樹」,這是學習的一個最基本的方法.
具體來講,一本書就好比一顆大樹,它的書名就相當於大樹的主幹,各章的標題相當於大樹的主枝,位於各章之下的節是大樹的側枝,各節所闡述的具體概念、定義、定理、公理、公式、原理、規律等可以看成是大樹的小枝和葉片,至於每一個文字、標點、符號等則可以看成是大樹的細胞.
9. 高中化學怎麼復習好我基礎很差,求詳細方法
高中化學怎麼輔導,高中化學輔導方法
高中化學知識和初中化學知識還是不一樣的,這兩者還有很大的差別,高中學習的難度明顯要大於初中的,高中化學該怎樣輔導?高中化學輔導的方法都有哪些?
化學實驗器材
在一個人嘗試給別人解決一些問題的時候,就是說出了全過程,要是他已經明白了,那最好.高中化學輔導方法也有很多,我也不能全部都給你們說出來.
10. 怎樣進行高中化學一輪復習
1、高效的復習,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哪塊內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點時間,復習的時候要系統化,不要東一下西一下,最後啥都沒復習好。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