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將初中化學劃分成多個部分來教學
實驗
計算
氧化物
酸鹼鹽
基本概念
基礎理論
❷ 化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教學
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探索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堅持用因材施教、分層指導的原則,盡可能地滿足每個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與要求,在這個基礎上為把分層教學落實在化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上,並能進一步地推廣與應用,提出了高中化學分層次教學的方法,並落實到化學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全面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是「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正文:
在高中化學學習中任何一種編班的形式都會分化出中上(小尖班)、中等(英才班)、中下(英語班、素質發展班)三個不同層次學習水平的學生,特別是近幾年宜賓市很多學校在不斷的擴招,學生之間的差異更加明顯,如不加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勢必會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因材施教顯得極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這個口號一直喊得很響、很久,已變得不再時髦,鑒於各種主觀及客觀的原因,不少教師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落實到實處。在化學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種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實到實處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為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當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標。」
分層教學正是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因素,通過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均獲得成功後的喜悅感,心理上獲得較大的滿足感和平衡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開發學習潛力。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呢?筆者認為,實施分層教學的基本構想是:
1、分析學生差異,把握學生層次
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把學生分成中上(小尖班)、中等(英才班)、中下(英語班、素質發展班)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學生的特點是:中上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明確、上進心強、基礎扎實、分析、觀察和邏輯推理能力強,成績優秀且穩定(比較而言)。中等學生有一定的上進心和學習自覺性、理解能力較強、雙基不夠扎實、成績中等但缺乏穩定。中下層次的學生相對來說學習成績處於班級的中下層面,學習自覺性較差、自信心不足、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較差。但這種分層僅僅是為了用於教師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做到備課、教學時能「對症下葯」把握上課的基點,做到分層教學時目標設置合理,而不是把學生的分層情況告訴學生本人,目的是不讓學生給自己貼上標簽,因為中學生的可塑性很大,造成學生化學成績較差的原因並不僅僅是思維能力的差異,非智力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就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同時,同一層次的班級內學生也可能有較大的差異。
2、制定分層教學目標
中學生學習化學的過程是從已知到未知,從低級到高級的循序漸進的認識過程,從教學大綱的要求看要完成高中化學的學習是有一部分務必要掌握的知識和內容的。我國歐陽鍾仁教授提出的四階段學習過程:①誘導階段:主體化過程,包括教師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②探討階段:計劃化過程,包括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收集有關資料,進行思維和化學實驗等。③整理階段:理解和系統化過程,包括學生整理、探討的結果,解釋某些化學實驗現象,得出科學結論等。④發展階段:應用過程,包括對化學原理與理論的推論、引伸和創新等。從上述的四個學習階段看,學生學習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第③和第④階段上,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與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的差異則主要體現在第④階段上,即推論、引伸和創新上。因此課堂教學目標可以分為面向全體同學的目標(基礎目標),即完成學習過程中的①②③階段和面向學習能力較強的部分同學的目標(發展目標),即完成上述的第④階段學習過程。在制定目標時,對中上學生提出的目標,要注意其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注重對其進行知識的理解、掌握、運用、思維、實驗、觀察、分析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中等學生提出的目標,要注意在思想上使其樹立奮斗目標以增強學習的動力,在學習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掌握雙基的基礎上拓展其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中下學生提出的目標要注意重視心理因素,多給他們從回答問題中獲取成功快感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奮斗目標,恢復自信心和自尊心,培養其學習化學的興趣,使這部分學生利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具有一定分析、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分層教學的目標設置中要注意因勢利導地使各層次學生的能力、素質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均能得到發揮,使教師能充分利用不同層次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
❸ 初中化學教學策略有哪些
一、重視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它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教材在內容上有許多有趣的實驗,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以後,自行歸納總結物質的性質、用途。例如水的凈化原理,通過自製的簡易的凈水器,既了解了污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又掌握了凈水的一般方法,更切身感受了污水帶給人類的危害。不少學生還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創造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簡易凈水器。教材上還安排了到附近的工廠、農村去實地參觀學習,參加實踐活動,這樣使許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較大的提高。
1、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
在新課程標准下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策略,就要從化學實驗教學入手,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和合作實驗。學校可以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實際問題,鞏固和運用課堂中所學的化學知識,養成自主的學習習慣。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確的目標追求,能積極地尋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這些學生內存動力的支持去達成目標的實現,這樣的學習就是非常有效的。在合作式學習中,個體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中,把自己與別人的做法相互比較,從而認識到自己與別人做法的不同,對別人的做法提出疑問或修改意見,在這種交往中,他們學會擺脫權威的束縛,相互尊重,互相協作,發展自己獨立的評判能力,逐步融入到社會中去。
2、老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轉換。
實驗課上,作為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參與、組織交流等活動,建設一個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和諧平等的交往場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營造一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適當減少課堂講授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動手的時間,營造課堂教學的創新情景。讓學生在現代化環境中學習。通過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和開發,不斷地提供給學生以新的環境,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學生由傳統教學的單純聽講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轉變為自主學習與積極探索知識的主體地位。這樣既有利於成績好的學生進行超前學習和競爭性學習,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和提高其自學能力;也有利於基礎差的部分學生,讓他們能按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層次來選取知識內容,進行選擇性學習和合作化的學習,以便養成良好的學習化學的習慣,防止其產生厭學情緒而失去學化學的信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會逐漸增強。
3、 教師要細致的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對於初三學生來說,他們對化學實驗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突如其來的新現象所吸引,從而忽略了真正的觀察。為此,教師一開始就注意當好領航員,告訴學生應該觀察什麼。其實,所謂觀察實驗現象,就是要觀察實驗過程中物質的狀態和顏色的變化以及是否伴有發熱、發光,產生氣體,生成沉澱等。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領」,使學生逐步形成獨立觀察習慣。其次,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怎麼觀察。實驗前,我們要求學生觀察葯品的狀態、顏色、儀器的形狀和連接。實驗中,我們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觀察,力爭做到看準、看細,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時還要善於帶著問題去觀察,抓重點,抓本質,對一些異常現象也不放過。例如,做鎂帶的燃燒實驗,學生指導實驗現象簡單描述為「劇烈反應,發出耀眼的強光」,其實伴隨鎂帶的燃燒,還向上升起了一鏤白煙,更重要的現象是燃燒前物質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有彈性,而燃燒後物質是白色,無光澤,鬆脆粉米狀固體。這一現象說明反應變化後,生成了新的物質,這正是此實驗的本質。我們抓住此實驗的本質,進一步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4、教師引導學生學會探究。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就如同像某人留在沙漠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了走過的路線,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麼東西,就必須用自己的眼睛。」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宜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合理創設情景,指導學生自己去參與,自己去探索,即教會學生學會探究。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對一些知識,盡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尋找問題,解決一些疑難。
❹ 怎樣教好初中化學
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
沒有想到,初中三年馬上就過去了.回頭想想.還是很懷念.在家整理出了一些卷子和一些書本有很多.而且中考的時候沒有每個人想像的那麼可怕.它只是一場簡單考試,然後三年初中就結束了.在初三的時候,我們翻過多少的參考書,多少的卷子.就為了這一場考試.那麼,現在我就要告訴即將成為初三學生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的方法.
學生們做實驗
第六就是要堅守實驗問題
實驗呢,第一點就是要多考慮過量的問題,第二是吸氣的時候需要考慮氣體,通過液體之後一定會帶出來微量的液體,比如說是水.第三呢,就是抓住反應現象等等.第四就是需要環保,效率要高,第五就是除雜要干凈,不能引入新的雜質進去.
上方就是關於怎麼樣學好初中化學的一些方法,一共六點,請同學們一定要記好,這些都是前輩為你們所准備的,希望你們可以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吧!
❺ 如何有效進行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不僅作業要分層,重要的是要將分層模式的教學融入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一、課前預習分層
每學一節新課,我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作不同的課前學習准備。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自學後,試著向課外發展,而後等生僅要求他們能抓好基礎。
二、課堂教學分層
1、教師要認真鑽研大綱、教材,確定三維目標,即知識和能力目標、過程和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化學教材中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在編排上一般都是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分解到綜合的。教師在分解教學目標時,就應特別注意「了解」「掌握」「識記」「「運用」等用語的不同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當然在確定三維目標時,也應有一定的彈性,留有餘地,讓學生自主選擇,力爭較高目標。
2、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在確定教學目標前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適合什麼樣的教法,找到差別,才能把握知識的難易度,做到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3、教學過程應堅持面向中等,兼顧優差生的原則。三維目標中分別有深淺之分,對較難的內容讓優生去解決,較易的問題留給後進生。
三、課外輔導分層
1、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集體輔導主要面對中等生,以鞏固學習目標為目的,針對課堂上大多數同學感到困難的重難點問題,仔細加以解決。個別輔導主要是兼顧優等生和後進生。
2、課內輔導與課外輔導相結合。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個別點撥、個別啟發和個別糾正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課堂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該在課後及時解決。
四、作業設計分層
學生是有差異的,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語文能教力的發展必將受到遏制。
❻ 如何分層次有梯度的設計初中化學課堂教學
「分層互動」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這里的「分層」是一種隱性的分層,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人際互動,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有利於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
❼ 如何搞好教學目標分層
一. 分層備學生
將所帶的班級分別按照學生的物理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方面綜合分析分為一、二、三個層次。分別命名為拔尖組、提高組、基礎組三個小組。三個小組之間的學習目標都有不同。三個小組分別有各自的組長管理,三個小組之間建立一幫一的學習對子。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使多數邁大步,叫後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
二. 分層備課
分層次備課是搞好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應在吃透教材、大綱的情況下,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那一些屬於共同目標,哪些屬於層次目標。例如在講電功率時,涉及到物理量有電功、功率等,在備課時,我都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設計基本概念和公式,以及更深層次的推導公式和習題,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接受。
三. 分層布置作業
教師要尊重學生在掌握知識上的能力差異,分層次要求完成作業。教師必須做到「三個結合」,一要結合重點,二要結合難點,三要結合學情。重點、難點一方面來源於知識本身,另一方面還來源於不同學情和單節課的實際效果。從備課到上課再到作業是環環相扣的,教師親手設計作業,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分層作業,調控作業難度,注重知識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學生拾級而上,逐步提高。同時要在選題、編題上下功夫,根據自己的教學技能和學生的智力等實際情況精心考慮好作業的范圍,要求和時機,從題海中精選,確保作業富有典型性、啟發性、挑戰性和系統性,在作業形式上還可以作一些創新。在這樣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本人的業務能力勢必會得到提高。如果一個教師長期用心的去研究學生的作業,並在實踐中不斷自我完善,相信會使許多的學生脫離「題海」,會讓各層次的學生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所收獲,在最短的時間內使物理成績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凸透鏡成像」教學中,把根據焦距——物距判斷出凸透鏡能成什麼像作為基礎性練習;將根據凸透鏡成像情況,求出焦距范圍作為提高性練習;將凸透鏡成像與社會中的一些應用和根據現象判斷出規律作為創新性練習。
❽ 如何實施初中化學的分層教學(備課,作業
分層要求,縱向比較。依據實際情況對各個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次的要求,對每個學生的要求不設上限,鼓勵自我施壓、自主調整目標。及時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縱向比較,尋找變化和進步並及時表揚和輔導,增強信心、提高興趣和動力。
分層作業,分類評價。對於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的作業分層要求、分類評價是分層目標教學模式得以順利實施並取得實效的關鍵。針對不同目標採用不同的作業形式和題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