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化學常見的沉澱有哪些
1.水中的鐵、錳鹽類,可用空氣或其他氧化劑氧化為難溶的氫氧化物或氧化物,而從水中析出。
2.廢水中對健康有害的金屬離子(如汞、鎘、鉻、鉛、銅和鋅)的氫氧化物都是難溶或微溶的物質。用石灰提高廢水的pH值,就可使它們從水中析出。
3.廢水中的鉻酸根離子(CrO厈)通常先還原為三價鉻離子,然後用石灰沉澱;也可以投加鋇鹽,使它成為溶解度極小的鉻酸鋇沉澱。
4.廢水中的有機磷經生物處理後轉化為磷酸鹽,將使承接廢水的水體富營養化。可用鋁鹽或鐵鹽把它轉化為難溶的磷酸鋁或磷酸鐵,從水中析出。
5.在給水處理中,用以去除鈣、鎂、鐵、錳等。在廢水處理中,用以去除有害金屬或磷等。
化學沉澱現象可以用溶度積來說明。在微溶性鹽類的飽和溶液中, 在一定溫度下,其離子濃度(克離子/升)的乘積是一個常數,稱溶度積。例如,氫氧化鎂的溶度積([Mg2+]·[OH-]2)在18°C時是 1.2×10-11。
根據同離子效應,水中的鎂離子和氫氧根離子,不論它們來自同一化合物或不同的化合物,只要離子濃度的乘積超過氫氧化鎂的溶度積,它們就結合為氫氧化鎂沉澱。
2. 常見沉澱有哪些
氫氧化鐵,氫氧化銅,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碳酸鋇,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鈣,碳酸銀。
1、Fe(OH)3 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澱。
可溶性鹼和鐵鹽溶液反應,例如氫氧化鈉和硫酸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和硫酸鈉: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3H2O
2、Cu(OH)2 氫氧化銅,藍色沉澱。
化學方程式:
CuSO4+2NaOH==Na2SO4+Cu(OH)2↓
CuCl2+2CaOH==Cu(OH)2↓+2CaCl
CuSO4+Ca(OH)2==Cu(OH)2↓+CaSO4
3、CaCO3碳酸鈣,白色沉澱。
化學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4、BaCO3 碳酸鋇,白色沉澱。
化學方程式:Na2CO3+BaCl2==2NaCl+BaCO3↓5、AgCl 氯化銀,白色沉澱。
6、BaSO4 硫酸鋇,白色沉澱。
這兩種沉澱既不溶於水,也不溶於酸!
化學方程式:Ag2SO4+BaCl2==2AgCl↓+BaSO4↓
7、Mg(OH)2氫氧化鎂,白色沉澱。
化學方程式:MgCl2+Ca(OH)2==CaCl2+Mg(OH)2↓
8、Ag2CO3碳酸銀,白色沉澱。
化學方程式:Ag2CO3+2HNO3=2AgNO3+H2O+CO2↑
9、Al(OH)3氫氧化鋁,膠狀沉澱。
化學方程式:AICI3 + 3NH3.H2O ==AI(OH)3 + 3NH4CI
AI3+ + 3NH3.H2O ==AI(OH)3 + 3NH4
沉澱的分類:
按照水中懸浮顆粒的濃度、性質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沉澱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自由沉澱。懸浮顆粒的濃度低,在沉澱過程中呈離散狀態,互不粘合,不改變顆粒的形狀、尺寸及密度,各自完成獨立的沉澱過程。這種類型多表現在沉砂池、初沉池初期。
2、絮凝沉澱。懸浮顆粒的濃度比較高(50~500mg/L),在沉澱過程中能發生凝聚或絮凝作用,使懸浮顆粒互相碰撞凝結,顆粒質量逐漸增加,沉降速度逐漸加快。經過混凝處理的水中顆粒的沉澱、初沉池後期、生物膜法二沉池、活性污泥法二沉池初期等均屬絮凝沉澱。
3、擁擠沉澱。懸浮顆粒的濃度很高(大於500mg/L),在沉降過程中,產生顆粒互相干擾的現象,在清水與渾水之間形成明顯的交界面(混液面),並逐漸向下移動,因此又稱成層沉澱。活性污泥法二沉池的後期、濃縮池上部等均屬這種沉澱類型。
4、壓縮沉澱。懸浮顆粒濃度特高(以至於不再稱水中顆粒物濃度,而稱固體中的含水率),在沉降過程中,顆粒相互接觸,靠重力壓縮下層顆粒,使下層顆粒間隙中的液體被擠出界面上流,固體顆粒群被濃縮。活性污泥法二沉池污泥斗中、濃縮池中污泥的濃縮過程屬此類型。
3. 高中化學中的常用沉澱劑有哪些
高中化學中常用的沉澱劑是氫氧化鈉。硫化鈉等等。主要原因是很多氫氧化物是沉澱,還有硫化物也是沉澱。在做一些物質分離的時候,碳酸鹽也是經常使用的沉澱劑。
4. 初中化學八大沉澱是哪些
初中化學的八大沉澱分別為:
AgCl(氯化銀)、BaSO4 (硫酸鋇)、CaCO3(碳酸鈣)、BaCO3 (碳酸鋇)、Al(OH)3(氫氧化鋁)、Mg(OH)2(氫氧化鎂)、Cu(OH)2(氫氧化銅)、 Fe(OH)3(氫氧化鐵)。
氯化銀和硫酸鋇不溶於酸,其它六大沉澱都溶於酸。
其中,AgCl , BaSO4,CaCO3, BaCO3, Al(OH)3 和 Mg(OH)2為白色沉澱,Cu(OH)2為藍色絮狀沉澱, Fe(OH)3為紅褐色沉澱。 氯化銀和硫酸鋇不溶於酸,碳酸鈣和碳酸鋇溶於酸有氣泡,氫氧化鎂、氫氧化鋁、氫氧化鐵和氫氧化銅溶於酸無氣泡。
沉澱通常存在於復分解反應中,其中,氫氧化銅通常由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
(4)常見的化學沉澱有哪些擴展閱讀:
沉澱形成的原理:
從液相中產生一個可分離的固相的過程,或是從過飽和溶液中析出的難溶物質。沉澱作用表示一個新的凝結相的形成過程,或由於加入沉澱劑使某些離子成為難溶化合物而沉積的過程。產生沉澱的化學反應稱為沉澱反應。
物質的沉澱和溶解是一個平衡過程,通常用溶度積常數Ksp來判斷難溶鹽是沉澱還是溶解。溶度積常數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在難溶電解質的飽和溶液中,組成沉澱的各離子濃度的乘積為一常數。
分析化學中經常利用這一關系,借加入同離子而使沉澱溶解度降低,使殘留在溶液中的被測組分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5. 初中化學常見的沉澱有哪些,
BaSO4,AgCl 它們都是不溶於酸的,可以用於檢驗so42-,cl-,但記住檢驗的時候要加酸化過的溶液.
CaCO3,BaCO3 是溶於酸的,這四個經常考的,都是白色沉澱
有顏色的常見的是Cu(OH)2 藍色沉澱,Fe(OH)3 紅褐色沉澱
別的都不太考,還有就是Fe2+和Fe3+的顏色也是常考的,前者是淺綠色的,後者是棕黃色的
6. 化學中常見沉澱有哪些
CuSO4+2NaOH=Cu(OH)2↓+Na2SO4 藍色沉澱生成、上部為澄清溶液 質量守恆定律實驗 Ca(OH)2+CO2= CaCO3↓+ H2O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應用CO2檢驗和石灰漿粉刷牆壁 Ca(HCO3)2Δ CaCO3↓+H2O+CO2↑ 白色沉澱、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水垢形成.鍾乳石的形成 HCl+AgNO3= AgCl↓+HNO3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Cl—的原理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SO42—的原理 BaCl2+ H2SO4=BaSO4↓+2HCl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澱、不溶解於稀硝酸 檢驗SO42—的原理 FeCl3+3NaOH=Fe(OH)3↓+3NaCl 溶液黃色褪去、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 有白色沉澱生成 MgCl2+2NaOH = Mg(OH)2↓+2NaCl CuCl2+2NaOH = Cu(OH)2↓+2NaCl 溶液藍色褪去、有藍色沉澱生成 CaO+ H2O = Ca(OH)2 白色塊狀固體變為粉末、 生石灰制備石灰漿 Ca(OH)2+SO2=CaSO3↓+ H2O 有白色沉澱生成 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 有白色沉澱生成 工業制燒鹼、實驗室制少量燒鹼 Ba(OH)2+Na2CO3=BaCO3↓+2NaOH 有白色沉澱生成 Ca(OH)2+K2CO3=CaCO3↓ +2KOH 有白色沉澱生成 AgNO3+NaCl = AgCl↓+Na NO3 白色不溶解於稀硝酸的沉澱(其他氯化物類似反應) 應用於檢驗溶液中的氯離子 BaCl2 + Na2SO4 = BaSO4↓+2NaCl 白色不溶解於稀硝酸的沉澱(其他硫酸鹽類似反應) 應用於檢驗硫酸根離子 CaCl2+Na2CO3= CaCO3↓+2NaCl 有白色沉澱生成 MgCl2+Ba(OH)2=BaCl2+Mg(OH)2↓ 有白色沉澱生成 Mg(OH)2 ,AL(OH)3 ,AgCl,BaSO4,BaCO3,BaSO3,Caco3等均為白色沉澱 Cu(OH)2藍色沉澱 Fe(OH)3紅褐色沉澱 AgBr淡黃色沉澱 AgI ,Ag3PO4黃色沉澱 CuO 黑色沉澱 Cu2O 紅色沉澱 Fe2O3 紅棕色沉澱 FeO 黑色沉澱 FeS2 黃色沉澱 PbS 黑色沉澱 FeCO3 灰色沉澱 Ag2CO3 黃色沉澱 AgBr 淺黃色沉澱 AgCl 白色沉澱 Cu2(OH)2CO3 暗綠色沉澱 BaCO3白色沉澱 (且有CO2生成) CaCO3白色沉澱 (且有CO2生成) BaSO4白色沉澱 不溶的碳酸鹽白色沉澱 (且有CO2生成) 不溶的鹼、金屬氧化物白色沉澱(且有CO2生成) Fe(OH)2為白色絮狀沉澱(在空氣中很快變成灰綠色,再變成Fe(OH)3紅褐色沉澱
7. 高中化學常見的沉澱有哪些
Cu(OH)₂藍色絮狀沉澱、BaSO₄白色沉澱、Mg(OH)₂白色沉澱、Al(OH)₃白色沉澱、BaCO₃白色沉澱、CuO黑色沉澱、Cu₂O紅色沉澱、Cu₂(OH)₂CO₃暗綠色沉澱、CaCO₃白色沉澱、Fe(OH)₃紅褐色沉澱。
Fe(OH)₂為白色絮狀沉澱(在空氣中很快變成灰綠色,再變成Fe(OH)₃紅褐色沉澱)、Fe₂O₃紅棕色沉澱、FeO黑色沉澱、FeCO₃灰色沉澱、FeS₂黃色沉澱、AgBr淡黃色沉澱、Ag₂CO₃黃色沉澱、AgBr淺黃色沉澱、AgCl白色沉澱、Ag₃PO₄黃色沉澱、PbS黑色沉澱。
(7)常見的化學沉澱有哪些擴展閱讀
氫氧化銅(Copper hydroxide),分子式Cu(OH)₂,乾粉末呈現藍色或晶體,微毒,用作分析試劑,還用於醫葯、農葯等。可作為催化劑、媒染劑、顏料、飼料添加劑、紙張染色劑、游泳池消毒劑等。同時還屬於弱氧化劑。
氫氧化銅為一種藍色絮狀沉澱,難溶於水,受熱分解,微顯兩性,溶於酸、氨水和氰化鈉,易溶於鹼性甘油溶液中,受熱至60-80℃變暗,溫度再高分解為黑色氧化銅和水。
氫氧化鎂,白色無定形粉末。別名苛性鎂石,輕燒鎂砂等,氫氧化鎂在水中的懸濁液稱為氫氧化鎂乳劑,簡稱鎂乳,氫氧化鎂為無色六方柱晶體或白色粉末,難溶於水和醇,溶於稀酸和銨鹽溶液,水溶液呈弱鹼性。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溶於水的部分完全電離。
8. 化學常見沉澱物質有哪些
化學中常見的沉澱物應該是不溶性的鹽和一些不溶性的氫氧化物,主要是這兩種物質為多。在一些比較少見的反應中,還會沉澱出氧化物,例如氧化銀。
9. 初中化學有哪些常見的沉澱,各有什麼顏色
藍色:含有銅離子的。如:氫氧化銅等。
綠色:含有亞鐵離子的:如:氫氧化亞鐵、碳酸亞鐵等。
紅褐色:含有鐵離子的:如:氫氧化鐵、碳酸鐵等。
白色:碳酸鋇、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鈣、碳酸鎂、氫氧化鎂、氫氧化鋁、氫氧化錳、氫氧化鋅、碳酸錳、碳酸鋅等。
磚紅色:氧化亞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