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學消毒劑有哪些注意事項
化學消毒劑的使用原則是
(1)有針對性地根據所要殺滅微生物的特點,選用合適的消毒劑;
(2)嚴格掌握消毒劑的濃度、消毒時間及消毒方法,否則達不到消毒滅菌的作用;
(3)被消毒的物品,在消毒前必須清洗干凈;
(4)浸泡消毒時,物品必須全部浸泡在溶液內,軸節應打開;
(5)對易揮發的消毒溶液,必須將蓋蓋嚴,定期測量比重,以保證濃度;
使用化學消毒劑有哪些注意事項
使用化學消毒劑,需要注意的,除了殺滅微生物,主要是從對人體和周圍環境的傷害這一點出發的。
防護:化學消毒劑很多對生物細胞是不友好的,所以使用時需要注意防護。個人防護主要就是眼睛防護(比如化學實驗用的那些護目鏡)、手部防護(比如耐酸鹼橡膠手套)、呼吸防護(比如防毒面具)、全身防護(生化服),防護措施參考相應消毒劑的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殘留:經過化學消毒劑處理的環境或器具,還需要經過什麼樣的處理(例如清洗、熏蒸消毒後空置等)才能使用。
污染:化學消毒劑與其它化學品混合失效,或是消毒劑殘留導致消毒區域的空氣、器具受到污染而不能正常使用,都屬於這一方面。
劑量:化學消毒劑是需要在某一個濃度范圍內使用才能起效的,例如酒精,純酒精起不到很好消毒效果,而純度為75%的酒精的消毒效果就很好。
用途:比如房間的地面,人的皮膚這樣的表面,使用溶液型的消毒劑比較合適;要是死角比較多或者狹窄的封閉空間的空氣消毒,熏蒸劑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基本就是這些了,比較寬泛。樓主要是提供具體的使用場合,說不定還能更詳細些。
⑵ 使用化學消毒劑進行物品消毒需遵守哪些原則
化學消毒劑的使用原則有六點:
(1)有針對性地根據所要殺滅微生物的特點,選用合適的消毒劑;
(2)嚴格掌握消毒劑的濃度、消毒時間及消毒方法,否則達不到消毒滅菌的作用;
(3)被消毒的物品,在消毒前必須清洗干凈;
(4)浸泡消毒時,物品必須全部浸泡在溶液內,軸節應打開;
(5)對易揮發的消毒溶液,必須將蓋蓋嚴,定期測量比重,以保證濃度;
⑶ 問題:請問使用化學消毒劑有哪些注意事
使用化學消毒劑注意事項:
(1)必須將消毒劑配成溶液;
(2)消毒劑的濃度和用量必須符合規定;
(3)消毒時必須達到規定的時間;
(4)消毒劑必須與病原體直接或充分接觸;
(5)注意溫度會影響消毒效果,避免在過高或低溫度進行消毒操作.
⑷ 什麼叫消毒劑常用的消毒劑有哪些應用時需注意哪些原則
消毒劑是指用來進行殺滅病原體的化學試劑。
根據化學性質,常用的消毒劑可分為:酸鹼類、醇醛酚類、表面活性劑類和氧化劑類。具體用法見表1:
⑸ 化學消毒劑的使用原則是什麼
摘
要:答:化學消毒劑的使用原則有六點:(1)有針對性地根據所要殺滅微生物的特點,選用合適的消毒劑;(2)嚴格掌握消毒劑的濃度、消毒時間及消毒方法,否則達不到消毒滅菌的作用;(3)被消毒的物品,在消毒前必須清洗干凈;(4)浸泡消毒時,物品必須全部浸泡在溶液內,軸節應打開;(5)對易揮發的消毒溶液,必須將蓋蓋嚴,定期測量比重,以保證濃度;
⑹ 使用化學消毒劑應掌握哪些原則
有效。不同病原體的抵抗力不同,選用消毒劑的殺菌能力必須足以將其殺滅。
無害。常用化學消毒劑中有的具有較強腐蝕性和毒性,選用時需考慮到其對消毒對象、環境以及對人體等的損害。
經濟。在滿足消毒效果、避免傷害等的前提下,應優先選擇價格便宜的消毒劑。
考慮到現地具體要求。比如在潮濕環境,應優先考慮使用粉劑。
做好自身防護。防止消毒劑對操作者皮膚、呼吸道等造成的損害。
⑺ 化學消毒劑的使用方法有哪四種
浸泡法
選用殺菌譜廣、腐蝕性弱、水溶性消毒劑,將物品浸沒於消毒劑內,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浸泡消毒時,消毒液連續使用過程中,消毒有效成分不斷消耗,因此需要注意有效成分濃度變化,應及時添加或更換消毒液。當使用低效消毒劑浸泡時,需注意消毒液被污染的問題,從而避免疫源性的感染。
擦拭法
選用易溶於水、穿透性強的消毒劑,擦拭物品表面或動物體表皮膚、黏膜、傷口等處。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噴灑法
將消毒液均勻地噴灑在被消毒物體上。用5%來蘇兒溶液噴灑消毒鴨舍地面等。
噴霧法
將消毒液通過噴霧形式對物體表面、鴨舍或鴨群體表進行消毒。
發泡(泡沫)法
此法是自體表噴霧消毒後開發的又一新的消毒方法。所謂發泡消毒是把高濃度的消毒液用專用的發泡機製成泡沫散布在鴨舍內面及設施表面。主要用於水資源貧乏的地區,或為了避免消毒後的污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而破壞活性污泥的活性以及自動環境控制的鴨舍,一般用水量僅為常規消毒法的1/10。採用發泡消毒法,對一些形狀復雜的器具、設備進行消毒時,由於泡沫能較好地附著在消毒對象的表面,故能得到較為一致的消毒效果,且由於泡沫能較長時間附著在消毒對象表面,延長了消毒劑的作用時間。
洗刷法
用毛刷等蘸取消毒劑溶液在消毒對象表面洗刷。如外科手術前術者的手用洗手刷在0.1%新潔爾滅溶液中洗刷消毒。
沖洗法
將配製好的消毒液沖濕物體表面進行消毒。這種方法消耗大量的消毒液,一般較少使用。
熏蒸法
通過加熱或加入氧化劑,使消毒劑呈氣體或煙霧,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適用於鴨舍內物品及空氣消毒或精密貴重儀器和不能蒸、煮、浸泡消毒的物品的消毒。環氧乙烷、甲醛、過氧乙酸以及含氯消毒劑均可通過此種方式進行消毒,熏蒸消毒時環境濕度是影響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撒布法
將粉劑型消毒劑均勻地撒布在消毒對象表面。如含氯消毒劑可直接用葯物粉劑進行消毒處理,通常用於地面消毒。消毒時,需要較高的濕度使葯物潮解才能發揮作用。
⑻ 使用消毒劑時,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原則有七點:
待消毒的物品須先洗凈、擦乾。
根據不同物品的性能及各種微生物的特性,選擇恰當的消毒劑。
嚴格掌握消毒劑的有效濃度、使用方法及消毒時間。
消毒液中一般不放置紗布、棉花等物,以免因吸附消毒劑而降低消毒效力。
消毒物品應全部浸沒在消毒液內,器械的軸結應打開、套蓋應掀開,管腔灌滿消毒液。
浸泡消毒後的物品使用前應先用無菌生理鹽水沖洗;氣體消毒後的物品使用前應待氣體散發後,以免殘留消毒劑刺激組織。
消毒劑應定期檢測,調整濃度,進行更換,易揮發的要加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