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安全生產法所指的危險物品包括哪些
在《安全生產法》中所指的危險物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夠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物品。
《安全生產法》在第七章附則中第九十六條規定:危險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夠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物品。
危險物品,即由於其化學、物理或者毒性特性使其在生產、儲存、裝卸、運輸過程中,容易導致火災、爆炸或者中毒危險,可能引起人身傷亡、財產損害的物品。顯然,這是從物品的性質上所作的界定。通常講,危險物品主要包括: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
危險化學品:
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危險化學品包括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蝕品等。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主要包括;氫、甲烷、乙烷、壓縮硫化氫、液化石油氣、供給城市生活、生產的天然氣、人工煤氣、重油制氣等氣體燃料。有毒品,如氰化鈉、氰化鉀、硝基苯等。
腐蝕品主要包括:酸性腐蝕品,如甲醛溶液;鹼性腐蝕品,如氨水、二乙醇胺等;其他腐蝕品,如酸性氟化鉀、福爾馬林溶液等。
『貳』 運輸危險化學品8類包括哪些
摘要 危險化學品8類包括:
『叄』 五類常見危險化學品
1,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瞬間產生大量的氣體和熱量,使周圍的壓力急劇上升,發生爆炸,對周圍環境、設備、人員造成破壞和傷害的物品。
2,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指壓縮的、液化的或加壓溶解的氣體。這類物品當受熱、撞擊或強烈震動時,容器內壓力急劇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質泄漏、爆炸等。
3,易燃液體,本類物質在常溫下易揮發,其蒸氣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這類物品易於引起火災。
5,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這類物品具有強氧化性,易引起燃燒、爆炸。
『肆』 危險品化學品目錄8類危險品哪些
第8類腐蝕品包括
8類1項酸性腐蝕品:發煙硝酸、硝酸、硝化酸混合物、廢硝酸、廢硝化混合酸、硝酸羥胺、發煙硫酸、硫酸、含鉻硫酸、廢硫酸、淤渣硫酸、三氧化硫[抑制了的]、亞硫酸、亞硝基硫酸、鹽酸、硝基鹽酸等。
8類2項鹼性腐蝕品: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鉀、氫氧化鉀溶液、氫氧化鋰、氫氧化鋰溶液、氫氧化銣、氫氧化銣溶液、氫氧化銫、氫氧化銫溶液、氧化鈉、氧化鉀、鋁酸鈉溶液、多硫化銨溶液、硫化銨溶液等。
8類3項其他腐蝕品:氟化鉻、氟化氫銨、氟化氫鈉、氟化氫鉀、三氟化硼乙醚絡合物/三氯氧化釩、氯化銅、氯化鋅、氯化鋅溶液、汞、鎵、、氯甲酸烯丙(基)酯[含有穩定劑]、氯甲酸苄酯、硫代氯甲酸乙酯、二氯乙醛、二氯化膦苯等。
『伍』 危險品化學品目錄8類危險品哪些
危險化學品8類包括:
一、爆炸品
二、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
三、易燃液體
四、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
五、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
六、有毒品
七、放射性物品
八、腐蝕品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
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事故的預防
1.防止燃燒、爆炸系統的形成
(1)替代
(2)密閉
(3)惰性氣體保護.
(4)通風置換.
(5)安全監測及連鎖。
2.消除點火源
能引發事故的火源有明火、高溫表面、沖擊、摩擦、自燃、發熱、電氣、靜電火花、化學反應熱、光線照射等,具體做法有:
(1)控制明火和高溫表面
(2)防止摩擦和撞擊產生火花
(3)火災爆炸危險場所採用防爆電氣設備避免電氣火花。
3.限制火災、爆炸蔓延擴散的措施
限制火災爆炸蔓延擴散的措施包括阻火裝置、阻火設施、防爆泄壓裝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陸』 化學易燃物品有哪些
第1類:爆炸品; 第2類: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 第3類:易燃液體; 第4類: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品; 第5類: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 第6類: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7類:放射性物品; 第8類:腐蝕品; 第9類:雜類.
所謂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系指國家標准GB12268—90《危險貨物品名表》中以燃燒 爆炸為主要特性的壓縮氣體、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以及毒害品、腐蝕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學物品. 目前常見的、用途較廣的有1000多種.公安部曾於1994年發布了《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消防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公安部第18號令),辦法中對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生產、使用、儲存、經營、運輸的消防監督管理作了具體規定
『柒』 危化品分類都有哪些
化學品按其危險性分為八大類:
第一類: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熱、摩擦、撞擊等)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瞬間產生大量的氣體和熱量,使周圍的壓力急劇上升,發生爆炸,對周圍環境、設備、人員造成破壞和傷害的物品。
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
危險化學品目錄,由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公安、環境保護、衛生、質量監督檢驗檢疫、交通運輸、鐵路、民用航空、農業主管部門,根據化學品危險特性的鑒別和分類標准確定、公布,並適時調整。
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使用國家禁止生產、經營、使用的危險化學品。國家對危險化學品的使用有限制性規定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限制性規定使用危險化學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危險品
『捌』 無機化學中可以自燃的物質有哪些
1、 一級自燃物品化學性質很活潑,在空氣中很容易自燃的危險品,如黃磷、還原鐵、還原鎳、以及多種作為聚合催化劑(或原料)的金屬有機化合物(三乙基鋁、三丁基硼等)。
2、二級自燃物品:
化學性質較一級自燃物品穩定,但可在空氣中氧化並引起自燃的危險品,主要是一些含植物油類的物質,包括:桐油配料製品(如油布、油綢、油紙、漆布、蠟布、蠟管等),浸油金屬屑,浸油棉麻、毛發、破布或紙屑,雲母帶。
3、其它自燃物品:
①精製油之後廢棄的白土過濾布等類浸油織物,活性炭、油煙,金屬粉,硫化鹼,煤粉,橡膠粉等物品,均可因在氧化過程中積熱不散而引起自燃。
②煤粉在含有適量水分或硫礦石時可以自燃。
③實驗動物褥草,乾草飼料由於堆貯發酵、通風散熱不良等原因可以自燃。
④高壓容器中的液態氫氰酸,在含有微量水分或鹼類物質時,可因催化聚合反應而自燃,並使高壓容器破裂。
(8)危險化學品自燃物品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夏季潮濕悶熱時節更需注意防止發生自燃事故。 有機金屬化合物RnM(R=烷基或烯丙基,M=Li、Na、K、Rb、Se、B、Al、Ga、Tl、P、As、Sb、Bi、Ag、Zn)及還原性金屬催化劑(Pt、Pd、Ni、Cu—Cr)也屬於自燃物品。
為防烷基鋁等有機金屬化合物自燃,可用苯為溶劑,配成濃度較低的溶液(10—20%以下)。有機金屬化合物的溶液,一接觸空氣如飛濺出來就會著火。因此,要把其密封保管。並且,不要將可燃性物質置於其附近。
這些有機金屬化合物,不但在空氣中能自燃,遇水還會強烈分解,產生易燃的氫氣,引起燃燒爆炸。因此,在制備、儲存及使用中必須用惰性氣體進行保護,失火時亦不可用水撲救。 處理毒性大的自燃物質時,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
由這類物質引起的火災,通常用乾燥的砂子或粉末滅火器滅火。但數量很少時,則可以大量噴水滅火。
無機化學在成立之初,其知識內容已有四類,即事實、概念、定律和學說。
用感官直接觀察事物所得的材料,稱為事實;對於事物的具體特徵加以分析、比較、綜合和概括得到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化合、化分、氧化、還原、原子等皆是無機化學最初明確的概念;組合相應的概念以概括相同的事實則成定律。
例如,不同元素化合成各種各樣的化合物,總結它們的定量關系得出質量守恆、定比、倍比等定律;建立新概念以說明有關的定律,該新概念又經實驗證明為正確的,即成學說。例如,原子學說可以說明當時已成立的有關元素化合重量關系的各定律。
化學知識的這種派生關系表明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定律綜合事實,學說解釋並貫串定律,從而把整個化學內容組織成為一個有系統的科學知識。人們認為近代化學是在道爾頓創立原子學說之後建立起來的,因為該學說把當時的化學內容進行了科學系統化。
從生物學的原理上看,人體自燃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從現有的這篇報道看,是蕭山老太的衣服燃燒起來,以及她家裡的椅子等傢具燃燒起來了,而她自身並沒有受到明顯的損傷。如果說是她人體自燃而引起衣物和傢具燃燒的話,這樣的燃點就達到了攝氏300-500度。
人體體內的能量聚集不太可能達到這樣高的溫度。而如果人體真能夠聚集並釋放這樣高能量的話,她身上的蛋白質首先就會被破壞了,不會毛發無損。
也就是說,人體不太可能像微波爐那樣的「微波發生器」似的,把周圍的東西烤焦、甚至燒著了,自己卻不會燒著。這位生物科學家認為,要研究「人體科學」,是不能脫離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去進行所謂的「研究」的。
『玖』 危險化學品有哪些種類
危險化學品的種類有物理、健康或環境危險的性質3大類。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
控制、預防化學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學品,但這很難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學品,選用可燃化學品替代易燃化學品。例如,甲苯替代噴漆和除漆用的苯,用脂肪族烴替代膠水或粘合劑中的芳烴等。
危險化學品的防護措施:
1、通風
通風是控製作業場所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最有效的措施。藉助於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低於安全濃度,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2、變更工藝
雖然替代是控制化學品危害的首選方案,但是可供選擇的替代品很有限,特別是因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產、使用有害化學品。這時可通過變更工藝消除或降低化學品危害。
3、隔離
隔離就是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最常用的隔離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危險化學品
『拾』 危險化學品9類21項是什麼
第一類:爆炸品
第1項:具有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2項:具有燃燒危險和較小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如二亞硝基苯。
第3項:無重大危險的爆炸物質和物品,如四唑並-1-乙酸。
第二類: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
第1項:易燃氣體,如氨氣、一氧化碳、甲烷、氫氣、乙烷、乙烯、丙烯等。
第2項:不燃氣體(包括助燃氣體),如氮氣、氧氣、氬氣、等。
第3項:有毒氣體,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氫、氯化氫等。
第三類:易燃液體
第1項:低閃點液體,即閃點低於-18°C的液體,如乙醛、丙酮、乙酸甲酯等。
第2項:中閃點液體,,即閃點在-18C~<23'C的液體,如苯、甲醇、乙醇等。
第3項:高閃點液體,即閃點在23°C~61C的液體,如環辛烷、氯苯、苯甲醚、糠醛等。
第四類: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
第1項:易燃固體,指燃點低,對熱、撞擊、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點燃,迅速燃燒,能散發有毒煙霧或有毒氣體的固體。如紅磷、硫磺等。
第2項:自燃物品,指自燃點低,在空氣中易於發生氧化反應放出熱量,而自行燃燒的物品。如黃磷等。
第3項:遇濕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時,發生劇烈反應,放出大量易燃氣體和熱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燒或爆炸。如金屬鈉、氫化鉀等。
第五類: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
第1項:氧化劑,指具有強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熱量的物質,對熱、震動和摩擦比較敏感。如氯酸銨、高錳酸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