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連開發區超過百人的外企及大型企業有哪些
大多數都是日企...
我這有份招聘簡章.
普工
大連最上世紀模塑有限公司
(10人)
操作工
歐姆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300人)
操作工
TDK(大連)有限公司
(70人)
操作工
三井森包裝有限公司
(15人)
操作工
大連三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
(30人)
作業員
萬寶至馬達(大連)有限公司
(30人)
操作工
吉田拉鏈(大連)有限公司
(10人)
作業員
大連選擇電器有限公司
(20人)
操作工
大連興業印務有限公司
(20人)
操作工
光電子(大連)有限公司
(100人)
操作工
富士發瑛(大連)有限公司
(8人)
操作工
利優比(大連)機器有限公司
(10人)
操作工
大連凱非蚊帳有限公司
(70人)
作業員
大連原田工業有限公司
(10人)
操作工
鑾藝精密模塑製造有限公司
(15人)
作業員
大連千代田空調機器有限公司
(20人)
操作工
大連菱星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50人)
操作工
大連三洋冷鏈有限公司
(30人)
操作工
佳能辦公用品有限公司
(20人)
操作工
東芝電視有限公司
(50人)
操作工
華錄歐梅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15人)
作業員
大連三墾變壓器有限公司
(6人)
焊接工
中遠船務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30人)
作業員
柯尼卡美能達有限公司
(20人)
普工
大連正榮汽車用品有限公司
(12人)
操作工
羅姆電子(大連)有限公司
(60人)
質檢員
正遠浪速服裝物流有限公司
(60人)
操作工
大連愛麗思集團
(20人)
操作工
大連聯勝彩印有限公司
(20人)
操作工
羅姆電子(大連)有限公司
(60人)
質檢員
正遠浪速服裝物流有限公司
(60人)
預招工
英特爾(大連)有限公司
(150人)
操作工
大連大顯集團有限公司
(20人)
操作工
TDK(大連)有限公司
(70人)
操作工
大連三洋冷鏈有限公司
(30人)
操作工
大連三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
(30人)
操作工
大連長之琳電子製品有限公
(50人)
操作工
東芝電視有限公司
(50人)
操作工
大連東顯電子有限公司
(100人)
Ⅱ 江蘇飛翔化工集團的成員企業
江蘇飛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飛翔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鹽城恆盛化工有限公司、江蘇富淼科技有限公司、大連世慕化學有限公司、張家港揚子江石化有限公司、凱凌化工(張家港)有限公司、江蘇富比亞化學品有限公司、江蘇奧石科技有限公司、飛翔化工濱海有限公司。
·1970年,在成立沙洲縣農葯廠,生產乙醯丙酸、雙酚A、側鏈等化學中間體產品。
·1996年,成立江蘇飛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成為寶潔叔胺市場的戰略合作夥伴
·2007年,經蘇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在集團母公司所在地張家港市鳳凰鎮成立飛翔化工集中區
·2007年,貝恩投資(美國)注資飛翔
·2007年,投資並成立蘇州翰普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2008年,在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成立「蘇州飛翔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0年,飛翔化工集中區被批准為省級示範試點區
·2010年,法國羅地亞收購集團控股子公司之一飛翔化工(張家港)有限公司
·2010年,成立河北凱徳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2010年,成立飛翔化工濱海有限公司
·2010年,飛翔集團原水溶性單體和高分子業務部門和北京瑞仕邦精細化工技術有限公司在過程水處理業務方面全面整合成立江蘇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成立凱凌化工(張家港)有限公司
· 2011年,成立張家港揚子江石化有限公司
·2011年,以江蘇飛翔股份有限公司為母公司發起,經江蘇省工商正式批准成立「江蘇飛翔化工集團」(簡稱「江蘇飛翔集團」)
· 2011年,成立江蘇奧石科技有限公司
· 2012年,成立大連世慕化學有限公司
· 2012年,法國阿科瑪收購蘇州翰普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和河北凱徳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2012年,蘇州研究院作為集團總部正式投入使用
· 2012年,飛翔集團注資濱海恆盛化工有限公司,並分別與澳大利亞信實葯業有限公司合資建立蘇州翔實葯業有限公司,與美國惠明頓醫葯科技有限公司和蘇州廣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資建立蘇州威普特化學有限公司
Ⅲ 中國有多少人姓鄒鄒姓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是哪裡
zōu鄒
姓
姓氏鄒〔 鄒 〕
拼音zōu
人口約 450 多萬〔 最常見姓氏 〕
排名第68位。
位於方姓之後,熊姓之前。
鄒姓百家姓排名
時間
排名
時間
排名
時間
排名
最新 68 2018年 68 2014年 71
2013年 71 2007年 69 2006年 70
1995年 67 1987年 67 1982年 74
明朝 61 元朝 94 宋朝 96
北宋 35
鄒姓主要源自:姚姓、姬姓、子姓。
鄒姓名人明星
鄒俊百
鄒志晨
鄒姓郡望
太原郡:秦漢置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並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廣陵郡:秦置廣陵縣。西漢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東漢改為郡,轄境相當於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北一帶。隋改江陽,治今江蘇省揚州。南唐恢復廣陵原名。宋熙寧五年(1072年)並入江都。
南陽郡:①春秋戰國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戰國為魏南陽,一部分屬韓(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韓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②秦以宛為治所,置南陽郡。隋唐鄧州南陽郡改良穰縣(今河南省鄧州)為治所。元明清南陽府治南陽,即漢宛縣、今南陽市。
渤海郡:靺鞨粟末部為主體所建,先稱振國(震國)。西漢置渤海郡,在今天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海灣沿岸一帶。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公元926年,為契丹所滅。
丹陽郡:①古楚國原在丹陽,即今湖北省秭歸東南。楚文王東遷至今湖北省枝江西,仍名其地為丹陽。②丹陽(楊)縣,秦置,在今安徽省當塗東北,唐並入當塗。③漢置丹陽(楊)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三國吳移治建業(今江蘇省南京),隋滅陳後廢。煬帝又以蔣州(今南京)為丹陽郡。
鄒姓堂號
范陽堂:秦漢時期,鄒氏人有一支從今山東省境內遷至范陽(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西漢鄒仲俊後發展成為望族,所以鄒氏人以「范陽」為堂號。以邑為氏及以國為氏鄒姓的總堂號為范陽堂。
東魯堂:據鄒氏宗譜記載:漢武帝時,仲俊公為上谷守,元光六年(前129)與大將軍衛青大破匈奴於涿鹿城,晉秩賜封東魯侯,東魯是鄒氏仲俊的封地,東魯堂因此而得名。
碣石堂:戰國時期的騶衍,深通陰陽、盛衰、興亡之道。燕昭王招賢,專門建造了碣石宮來招待鄒衍。
諷諫堂:戰國時期的騶忌,看到齊威王不喜歡聽別人向他提意見,於是以巧妙的方式規勸他。齊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見,下令:凡是對他提出意見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獎賞。一開始大家都爭著給他提意見,兩個月以後,提意見的人很少了,三個月以後,提意見的人幾乎沒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見都提完了。齊威王收集了這些意見,改正了自己的錯誤,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這就是鄒忌諷諫的結果。所以鄒氏又稱「諷諫堂」。
鄒姓姓氏源流
一、鄒(鄒)zōu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義、山東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內蒙古之烏海、湖北之監利、江西之金溪、廣西之田林、貴州之從江、雲南之河口及隴川等地均有分布。漢、滿、鮮、回、水、苗、土家、布依、紇佬等多個民族皆有此姓。《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說文》雲:「鄒本邾婁國,改為鄒。後以為氏。帝顓頊之後所封。」「邾婁」促讀而為「鄒」,曹姓國,故此當以國為氏。系出曹姓。
2、鄭樵則雲:「子姓,宋湣公之後。正考父食邑於鄒,生叔梁紇,遂為鄒氏。其地今兗州鄒縣是也。」此以邑為氏,系出子姓。望出范陽。春秋時齊有鄒衍、鄒忌;漢代有鄒陽;唐代有鄒游;金代有鄒谷,大理寺丞;明代有鄒迪光;清末有鄒容。
二、鄒
綜合:
台灣台北多此姓。按,鄒為鄒之俗寫,故鄒氏源於鄒姓,今台灣有人分鄒與鄒為兩個姓。
三、鄒(鄒)
鄒姓分布: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33%,為中國人口最多一百個姓之一。尤以四川、江西、山東、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多此姓,6省鄒姓約佔全國漢族鄒姓人口68%。
鄒姓起源:
1、系自姚姓。舜之後分封有鄒國(故城在今山東鄒平),子孫以國為氏。
2、系自曹姓。古帝顓頊之裔,春秋時邾子之支庶封於鄒(故城在今山東鄒平東南28里),後滅於楚,子孫以邑為氏。
3、系自子姓。春秋時宋涽公之裔,正考父禽邑於鄒(故城或在今山東高青之舊青城縣),生叔梁紇,遂為鄒氏。
4、西夏人姓。
5、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今滿族姓。
6、回、土家、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鄒姓名人:
鄒忌,戰國時齊威王之相國,封於下邳,成侯。
郡望:范陽,鄹邑。
變化:亦作鄹。
鄒姓歷史名人
鄒姓古代名人
鄒忌戰國,鄒氏家族在戰國時期有名的人物,以鼓琴游說齊威王
鄒衍春秋戰國,亦作騶衍,春秋戰國時齊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陰陽家、士大夫。他學究天人,雄於辯口,號「談天衍」。創五行始終說。「深觀陰陽消息」,藉以論述天道、世運的轉移。鄒衍的著作很多,皆已散佚。《史記·卷七十四》說鄒衍著有「十餘萬言」。《漢書·藝文志第十》陰陽家著錄《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始》五十六篇,也都亡佚。
鄒奭漢朝(前283-205),齊襄王至西漢時期,頻采父之術
鄒陽西漢,西漢散文家,藩王太傅。齊人。文帝時,為吳王劉濞門客,以文辯著名於世。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諫止,吳王不聽,因此與枚乘、嚴忌等離吳去梁,為景帝少弟梁孝王門客。鄒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後被人誣陷入獄,險被處死。他在獄中上書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跡。梁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並尊為上客。著有《上吳王書》、《獄中上樑王書》。鄒陽是漢代著名文學家,也是雄辯的政治家,有著深厚的家學淵源。這種文化傳統對子孫後代的發展興盛,無疑是起到了重大作用。
鄒仲俊西漢,西漢上谷刺史、幽州統制,封東魯侯。
鄒牟王西漢,也稱作朱蒙,是古代高句麗國家的第一代王。以高為氏。鄒牟王開創基業,營建城池,發展生產,壯大勢力,合並周圍部落方國,為高句麗國家的興旺發達奠定了基礎。死後被尊為始祖東明聖王。關於鄒牟王的神話傳說,古代文獻《論衡》、《魏書》、《北史》、《三國史記》中均有記載。詳略不同,文采各異。集安市東郊著名的好太王碑碑文一開頭也簡略地記述了這段美好的傳說。實際上,朝鮮學者搞不清鄒牟的來歷,因此將其神話。有許多學者考證其為西漢景帝劉啟執政時期著名的齊國人、文學家鄒陽之後。鄒陽一族就是古鄒國貴族後代。山東膠州《鄒氏宗譜》記載鄒牟是西漢鄒仲俊二夫人所出。
鄒靖東漢末年,籍貫荊州長沙,東漢末年時期的北軍中侯,劉焉之校尉。
鄒全哲唐初,唐初幽州統制。
鄒思道唐朝,諱函字志儒,唐貞觀年間舉孝廉,除江陰刺史,遷杭州刺史。
鄒沨唐朝,字起泓,號綠墅,江西吉水人,唐穆宗年間臨川刺史。
鄒天經北宋,字雲禎,別號阿蠻,行重一,北宋初幽州范陽統制。
鄒天緯唐朝,字雲祥,行重二,唐天祐襲封荊南節度使,屯兵范陽。
鄒望龍北宋,字輝,北宋干德甲子二年錢糧助石守信兵護宋太祖有功授銀青光祿大夫殿前檢校國子監酒兼監察御史。
鄒義甫北宋,太平興國二年登進士,初授河東軍中節度判官,泉州知府,轉授龍圖閣學士與侄子軾卿同寓金陵。
鄒安卿北宋,醇化元年進士,泉州知府。
鄒錫守北宋,字世守名孝先,北宋哲宗年間先後任麻城、泰和縣尹,轉任雲南大理簽判。鄒補之
鄒浩宋朝,常州晉陵人,宋代大臣、詩人,自號道鄉居士。曾兩起兩落,歷吏部、兵部侍郎、寶文閣大學士等職。著有《道鄉集》詩集。
鄒應龍南宋,南宋官員,字景初,泰寧城關水南街人,狀元,官至尚書、參知政事,理宗親書「南谷」兩字送他,並封他為太子少保,開國公。
鄒沨南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部將,兵部侍郎。
鄒普勝元末,鐵工出身,元末紅巾軍領袖,天完政權太師,後仍為陳友涼太師。一說他後來戰死,一說他隱姓埋名做了道士,化姓名為何野雲。
鄒應龍明朝,明朝陝西省西安人。嘉靖進士。曾上書揭發嚴嵩父子,言辭激烈,嘉靖帝不久下旨令嚴嵩致仕,將嚴世蕃下詔獄治罪。嘉慶時任雲南巡撫。萬曆年間因得罪東廠太監馮保被罷免,後病死。
鄒守益明朝,江西安福人。明學者,字謙之,號東郭。官至南京國子祭酒。師從王守仁,強調「縝獨」、「戒懼」。著作有《東郭集》。
鄒亮明朝,明代學者,工詩文,為景泰十才子之一。喜藏書,著有《鳴珂》、《漱芳》等書。
鄒一桂清朝,江蘇省無錫人,字小山,清代大臣、畫家,累官至禮部尚書。工繪事,尤工花卉,間作山水。著有《小山文集》等。
鄒宏義明末清初,明末清初著名武術家,梅花拳始祖。
鄒復勝清朝,清代愛國將領,光緒年間陝甘提督,與老將馮子材並肩取得鎮南關大捷。沒有他率隊及時趕到,炮台就失手。
鄒伯奇清朝,清代科學家,字特夫,廣
鄒魯氏其女為帝嚳之妃。黃帝戰敗蚩尤,千其民於「鄒魯」之地。
鄒丹東漢末期,人物。公孫瓚部下。
鄒湛西晉,文人
鄒文盛明朝,湖北公安縣人。明朝進士,官至戶部尚書,贈太子少保。
鄒之有明朝,湖北公安縣人,明朝太子太保錦衣衛東司房掌衛事,後軍都督府左都督。
鄒元標明代,東林黨首領之一,「三君」之一。
鄒崇漢清朝,湖北公安縣人,清朝詩人。
鄒勇夫字愈,生於唐末,原籍固始縣。閩國尚書左僕射協鎮閩疆,加封威武軍節度使、銀青光祿大夫。至今仍尊稱他為「開泰公」。
鄒伯元(伯原)初授淮安知府,景德三年(1006)任太子太傅兼春坊侍讀,(1021)敕誥命御史。
鄒政(1425-1506),別號淳溪,明英宗天順年間,參加丁丑科會試,取得會元,被欽點為探花,官至兩廣總督,舉家入籍廣東高州府,居茂西頓梭貴牌,成為貴牌鄒氏開基祖,後代分布高州、廉江、茂名及廣西防城等地。
鄒炳泰(?-1820),字仲文,江蘇無錫人,清朝大臣。乾隆三十七年進士。歷官國子監祭酒,兵部、工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尹事,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乾隆中,援古制疏請立國學辟雍。先後督山東、江西學政。屢被貶降。嘉慶中,因林清事變罷官。嘉慶二十五年卒。
鄒姓近代名人
鄒傑(1875-1915),字漢卿,原酉陽後溪鄉長園村鄒家堡人。少年練就一身武藝,好打抱不平,有「力挽狂瀾之志」,蜀軍總司令屬下第四標標統,後被袁世凱殺害,追認為「蜀中先烈」,後代分支有龍潭水、九溪、沿溪木塘、大溪等支系.
鄒容(1885-1905),近代革命先驅。原名鄒紹陶,四川省巴縣人。1903年加入愛國學社,組建中國學生同盟會,寫成著名的《革命軍》一書,倡言反清革命,號召推翻清廷,創建中華共和國,頌揚革命為世界之公理,自稱「革命軍中馬前卒」,遭到清廷和上海租界當局的迫害,《蘇報》案發,章太炎被租界當局拘捕,鄒容自投捕房,一同入獄於提藍橋的公共租界監獄。1905年4月3日死於獄中,年僅21歲,辛亥革命後被孫中山追授大將軍.
鄒韜奮(1895-1944),原名恩潤。1895年出生,原籍江西余江,生於福建,長樂縣。中國現代新聞記者、政論家和出版家。1921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1922年入上海中華職業教育社工作。1926年在上海主編《生活》周刊,畢生從事新聞出版工作。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創辦生活書店。1933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大同盟。同年7月被迫流亡海外,周遊歐美,並至蘇聯參觀。1935年回國。在上海、香港主編《大眾生活》周刊、《生活日報》和《生活星期刊》,並任上海各界救國會和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的領導工作。1936年因從事抗日救亡活動被國民黨政府逮捕,為七君子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獲釋。先後在上海、漢口、重慶主編《抗戰》、《全民抗戰》等刊物。1941年皖南事變後,再度出走香港,復刊《大眾生活》。1942年到蘇北解放區。1944年7月24日病逝。中共中央根據他生前的申請,追認為中共黨員。輯有《韜奮文集》。
鄒雲彪民國初年,民國初年孫中山委任福建閩西警備司令,追贈陸軍上將。
鄒鵬振民國,民國第四十四軍中將軍長。
鄒適(1900-1981),廣東佛岡縣人,原國民黨中央委員、廣東省參議員。廣州淪陷後,隨省府遷至韶關,實質是中央派駐華南的特務總指揮,專搞日偽情報工作。出任過西江抗日游擊縱隊司令,授中將銜,總部設在蘆苞,對日偽打擊甚力,偽軍聞風走避,稱之為「高佬鄒」。
鄒殿邦(1895-1993),廣東香山縣人,家族以鹽業起家,16歲就接替父親擔任廣信銀號的掌櫃,因經營鹽業20多歲成為百萬富翁,長期擔任廣州銀業公會主席、廣州市總商會主席,參與過近代廣州不少重大事件。民國時期廣東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鄒殿邦活了99歲,1988年嶺南大學建校一百周年時,他兒子鄒至庄陪同年已94歲的鄒殿邦來到嶺南大學校園參加慶典,一時傳為佳話。
鄒平凡偽武漢綏靖公署第29師少將師長,偽第14軍中將軍長,和平救國軍副司令。1945年日本投降後擁兵自重,拒絕國民黨和李先念的勸降,在大漢奸黃大中、胡蘭成等慫恿下在武漢上演了一場短命的「武漢獨立」的鬧劇,成立大都政權13天就垮了,後被蔣介石臨時委任為「武漢守備軍」總指揮和暫編第21軍軍長,9月,第6戰區命令鄒平凡率部集中漢陽蔡甸拆散改編,後被查辦離開湖北。1949年溫州解放,他逃到上海,再逃到香港,後偷渡到日本。
鄒大鵬遼寧遼陽人。解放戰爭時期東北社會部副部長、長春市市長、社會部秘書長。政務院首任情報總署署長、中央調查部常務副部長,文革中迫害致死。
鄒國厚開國少將,湖北省紅安縣人,曾任旅長、軍分區司令員、河北省公安總隊總隊長、省軍區副司令員、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參加了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和蟠龍等戰役,為軍隊和公安部隊的建設崇高的貢獻。
鄒衍(1915-),1955年少將,後任沈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員、顧問。
鄒善芳開國少將,河南省光山縣人。曾任商丘軍分區司令員、河南省公安總隊總隊長。
鄒承魯著名科學家。中科院院士、人工胰島素的發明人。
鄒雅著名畫家。1938年進延安魯迅美術學院學習,此後在太行抗日根據地搞戰地宣傳工作。解放後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1973年任北京畫院院長。1974年到陽泉煤礦深入生活,不幸失事遇難。
鄒桐河北省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趙城縣犧盟會特派員、太岳區農救總會組織部部長。1942年入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學習。後任中共安澤縣委副書記,太岳二地委辦公室主任、民運部部長。1948年入中共中央華北局黨校學習。建國後,歷任中共唐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開灤趙各庄礦黨委書記兼礦長,開灤煤礦黨委書記,河北煤炭管理局局長,煤炭工業部副部長、顧問。
鄒家尤原國家地質總局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地質礦產部副部長。
鄒炎抗美援朝空軍二級戰斗英雄,1973年在周總理指導下他與另一位戰斗英雄張積慧為空軍副司令員。
鄒洪(1897-1945),國民黨陸軍上將。台灣新竹人,祖籍廣東省五華縣華陽鎮,其高祖父於道光年間遷居至台灣。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歷任團長、師長、蔣介石南昌行營陸軍整理處處長兼辦公室主任、粵漢鐵路警備司令、廣東省保安處處長、新編第二軍軍長、第三十五集團副總司令、粵桂邊區總指揮等職。1945年4月16日在粵桂邊區總指揮等職。1945年4月16日在粵桂邊區住所病逝.
鄒若衡雲南「鄒家拳」創始人。早年從軍為蔡鍔侍衛長,後負傷脫離軍界.
鄒家華1926年10月生,上海人,1945年6月在新四軍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12月參加工作。前蘇聯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院機械製造系畢業,大學文化。前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鄒韜奮之子。
鄒德華1926年生,女高音歌唱家。
鄒瑜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原部長。
鄒爾康深圳特區市委首任秘書長,曾任海南省副省長。
鄒爾均廈門特區創建人,原市長、市委書記,省政協副主席。
鄒永鈳晚清民國,政治人物,文人。
鄒漢勛(1805—1854),清著名學者,湖南新化人,字叔績。咸豐元年(1851年)舉人。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輿地學家,中國近代輿地學奠基人。
鄒姓相關姓氏
鄒屠(鄒屠)、鄒時(鄒時)
4孔曹嚴華,金魏陶姜。
5戚謝鄒喻,柏水竇章。
6雲蘇潘葛,奚范彭郎。
7魯韋昌馬,苗鳳花方。
丕姓
驃姓
騙姓
毗姓
倗姓
婆衍姓
破丑姓
仆散姓
婆羅姓
匹婁姓
老黃歷
百家姓大全
姓名測試打分
十二生肖
周公解夢
歇後語大全
二十四節氣
三字經
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民間諺語
歷史上的今天
解密生日
萬年歷
地母經
鄒姓學者
鄒建新核燃料循環與材料
鄒冰腫瘤學
鄒繼斌電機與電器
鄒吉軍工業催化
鄒曉庭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鄒建衛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鄒春靜森林工程
鄒海波岩石學
鄒永廖天體物理
鄒翔中葯學
鄒軍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鄒經湘工程力學
鄒統釺自然地理學
鄒薇發展經濟學
鄒建成演算法理論
鄒兵城市規劃與設計
鄒海魁化學工程
鄒惠仙環境工程
鄒桂偉水產養殖
鄒銀生結構工程
鄒定輝水產養殖
鄒雪城電路與系統
鄒思湘臨床獸醫學
鄒欣慶海洋地質
鄒衛華環境工程
鄒恆甫管理科學與工程
鄒驥環境工程
鄒世潔中西醫結合
鄒鈞水產養殖
鄒偉中西醫結合
鄒世昌光學
鄒仲敏放射醫學
鄒捷中管理科學與工程
鄒海東眼科學
鄒綱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鄒北驥演算法理論
鄒宇曉食品科學
鄒憶懷中西醫結合
鄒艷麗系統科學
鄒洪分析化學
鄒國燕環境工程
鄒碧土壤學
鄒志青有機化學
鄒建平有機化學
鄒友峰采礦工程
鄒淑娟口腔醫學
鄒麗雲免疫學
鄒長亮運籌學與控制論
鄒仕洪通信與信息系統
鄒曙明水產養殖
鄒飛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鄒喜華光學
鄒正光有色金屬冶金
鄒莉波中葯學
鄒海峰地質工程
鄒建剛運動醫學
鄒建華光學
鄒旭東電機與電器
鄒建東中西醫結合
鄒豐才臨床獸醫學
鄒姓起名大全
鄒愛明
鄒本成
鄒國芳
鄒興平
鄒學東
鄒濱
鄒建敏
鄒學平
鄒曉丹
鄒連生
鄒躍
鄒慧芳
鄒曄
鄒俊輝
鄒玉花
鄒鳳玲
鄒學英
鄒慶林
鄒德清
鄒曙光
鄒世英
鄒德興
鄒青雲
鄒莉萍
鄒建興
鄒本軍
鄒棟
鄒永興
鄒文勝
鄒旺
鄒霖
鄒振東
鄒建鋒
鄒菁
鄒成華
鄒立偉
鄒德江
鄒敏華
鄒明武
鄒禮禮
鄒生
鄒通
鄒德娟
鄒冬英
鄒桂鳳
鄒美鳳
鄒小蓮
鄒彩虹
鄒躍進
鄒偉光
鄒彩鳳
鄒玉婷
鄒翠芳
鄒軍輝
鄒亞東
鄒培
鄒飛飛
鄒燕玲
鄒忠明
鄒振興
鄒新文
鄒玉輝
鄒益民
鄒標
鄒夢
鄒密
鄒文革
鄒浪
鄒德玉
鄒淑敏
鄒曉飛
鄒國春
鄒鈺
鄒常
鄒人人
鄒沛沛
鄒英華
鄒金霞
鄒繼東
鄒桂萍
鄒金芳
鄒德斌
鄒鳳梅
鄒麗明
鄒新國
鄒保華
鄒家林
鄒小瓊
鄒正文
鄒東平
鄒詠梅
鄒金波
鄒巧雲
鄒均
鄒程
鄒淑紅
鄒小虎
鄒文偉
鄒慶國
鄒躍華
鄒蘭蘭
鄒森
鄒萌
鄒超群
鄒青青
鄒焱
鄒炎
鄒奕
鄒壯壯
鄒婭
鄒嬋
鄒利群
鄒愛蓮
鄒素芬
鄒志東
鄒偉文
鄒玉秀
鄒朝霞
鄒麗群
鄒桂霞
鄒立春
鄒燕芳
鄒亞娟
鄒海斌
鄒紅玲
鄒元
鄒妮
鄒德山
鄒麗玲
鄒華東
鄒曉文
鄒文亮
鄒新生
鄒明海
鄒吉慶
鄒雲波
鄒書華
鄒繼軍
鄒衛兵
鄒繼文
鄒本強
鄒廣明
鄒高峰
鄒正豪
鄒雅
鄒蔚蔚
鄒楓
鄒品品
鄒沖
鄒筱筱
鄒連華
鄒秋霞
鄒靜靜
鄒偉林
鄒志武
鄒鳳蓮
鄒秀清
鄒家興
鄒文祥
鄒秋梅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雲蘇潘葛,奚范彭郎。
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於時傅,皮卞齊康。伍余元卜,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貝明臧。計伏成戴,談宋茅龐。熊紀舒屈,項祝董梁。杜阮藍閔,席季麻強。賈路婁危,江童顏郭。
梅盛林刁,鍾徐丘駱。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萬支柯,昝管盧莫。經房裘繆,干解應宗。丁宣賁鄧,郁單杭洪。包諸左石,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裴陸榮翁。荀羊於惠,甄麹家封。芮羿儲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烏焦巴弓。牧隗山谷,車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宮。
甯仇欒暴,甘鈄厲戎。祖武符劉,景詹束龍。葉幸司韶,郜黎薊薄。印宿白懷,蒲邰從鄂。索咸籍賴,卓藺屠蒙。池喬陰郁,胥能蒼雙。
聞莘黨翟,譚貢勞逄。姬申扶堵,冉宰酈雍。郤璩桑桂,濮牛壽通。邊扈燕冀,郟浦尚農。溫別庄晏,柴瞿閻充。慕連茹習,宦艾魚容。
向古易慎,戈廖庾終。暨居衡步,都耿滿弘。匡國文寇,廣祿闕東。歐殳沃利,蔚越夔隆。師鞏厙聶,晁勾敖融。冷訾辛闞,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養鞠須豐。巢關蒯相,查後荊紅。游竺權逯,蓋益桓公。萬俟司馬,上官歐陽。夏侯諸葛,聞人東方。赫連皇甫,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宗政濮陽。淳於單於,太叔申屠。公孫仲孫,軒轅令狐。鍾離宇文,長孫慕容。鮮於閭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車。
顓孫端木,巫馬公西。漆雕樂正,壤駟公良。拓跋夾谷,宰父穀梁。晉楚閆法,汝鄢塗欽。段干百里,東郭南門。呼延歸海,羊舌微生。
岳帥緱亢,況後有琴。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商牟佘佴,伯賞南宮。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
Ⅳ 徐明是那裡人
人物姓名:徐明
當代名人
徐明,1971年4月出生,中國致公黨黨員,高級經濟師,現任大連實德集團總裁,大連實德足球俱樂部董事長,生命人壽保險公司副董事長,大連市商業銀行副董事長,省政協委員、常委,省工商聯執委,省商會副會長,大連市工商聯副會長。
2002年獲大連市特等勞模稱號.2003年獲省勞模稱號.2004年獲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稱號
徐明1990年畢業於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外經外貿專業(大專),1998年7月,於東北財經大學商業經濟碩士專業研究生結業。在1992年,他創建了大連實德集團。經過10年來的發展,集團已形成以塑料異型材為主的四大產業格局,即化學建材、石化、金融保險、文化體育等。在大連、成都、浙江嘉興、珠海、天津建立五大生產基地,擁有自己的研究院、大學及國家人事部批準的「博士後工作站」,並擁有從國內外聘請的行業專家50多人。在2003年實德集團被省政府評為省納稅大戶。
從創業至今,徐明率領實德集團創造了一系列出色的成就。1992年成立的大連實德機械工程公司,承攬了大連站前勝利廣場、星海灣、金石灘高爾夫球場等30多個大型土石方工程。1995年,成立大連實德塑膠工業有限公司,截至2003年底,化學建材生產能力已達年產50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VC型材生產企業,被國家建設部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化學建材產業化基地」。文化體育方面,在2000年1月9日成立大連實德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四年中球隊取得了三連冠和2001三冠王的偉績,延續了大連足球的輝煌。2000年作為發起人之一,成立「生命人壽保險公司」,徐明任副董事長。2001年,入股大連市商業銀行,徐明任副董事長,之後又入股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景順長城基金管理公司和太平洋金融學院。石化產業是實德集團的一個在建項目,在盤錦、葫蘆島興建年產40萬噸PVC、VCM的石化基地已獲得批准,同時擬在旅順雙島灣設立更大型的石化工業園。
「實業報國,德以興家」是徐明提出的企業理念,10年來,隨著企業的發展,徐明時刻不忘回報社會,他以多種方式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投資達5500萬元;並積極參與西部地區的開發及國企改制,其投資近10億元。其中,2002年徐明決定向沈陽、朝陽、成都等地區捐資345萬元,建立9所希望小學;2003年向普蘭店、庄河、陝西革命老區等貧困地區捐資322.4萬元,進行扶貧和建立希望小學。
實德集團的發展是在徐明的直接領導下取得的,是他卓越的領導才能和辛勤勞動的碩果,為此,他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稱贊和頌揚,獲得了多種榮譽。2001年在《福布斯》雜志公布的「中國富豪排行榜」中,徐明排名第18位,2002年再度入圍福布斯,名列第12位,仍然保持上榜富豪中的最年輕企業家地位,2003年度升至第11位。2003年還被評為中國「2002年度十大民營企業家」。2002年應邀到美國參加世界財富論壇,同GE前總裁傑克·韋爾奇等經營大師同台對話。
在多家的對外合作中,徐明及他的實德集團與杜邦公司、霍尼韋爾公司、摩托羅拉公司、西門子公司、台塑集團、LG集團、三菱化工、東芝株式會社、台灣宏基、中石油、中石化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並肩成為合作夥伴。
Ⅳ 江蘇飛翔化工集團的集團簡介
集團2011年銷售額達65億RMB。江蘇飛翔集團擁有四大業務板塊:無機材料(IM)、單體和水溶性高分子(MWSP),精細有機化學品(FOC),聚合物和工程塑料(PEP)。集團分別在江蘇濱海、張家港鳳凰、張家港揚子江化工園和連雲港東海打造了四大化工生產基地,以世界級的生產製造能力給予四大業務板塊以強有力的支持。
江蘇飛翔化工集團始終關注對長期可持續發展科技研發的投入,在過去的10餘年間,集團已經建成多個科技創新平台包括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江蘇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連世慕化學,以及飛翔新材料研究院。同時,集團還與國內知名大學、研發機構和國際客戶建立了多個科技研發合作項目。
集團公司已擁有一家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二家省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2個研究生工作站、蘇州科技公共服務平台等科技創新基礎平台,成為國家表面活性劑特殊貢獻單位、全國優秀民營科技先進企業、國家火炬計劃張家港精細化工產業基地骨幹企業和六項國家行業標准和一項國家標準的起草單位。中國洗協表面活性劑專業委員理事單位、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員、中國染料工業協會會員,是全球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重點生產企業之一,2010中國民營企業500家列.
十二五期間,集團公司發展定位於:基於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綠色新材料,重點包括高新精細化學品及高科技新材料兩大領域。
Ⅵ 大連開發區哪些工廠年輕人多
日本電產(大連)有限公司 51 大連路美晶元科技有限公司 2 佳能大連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52 紀伊塑(大連)有限公司3萬寶至馬達大連有限公司 53 大連天樂良纖維有限公司 4 大連三洋壓縮機有限公司 54 大連萬訊電力儀表有限公司 5 鞍鋼新軋-蒂森克虜伯鍍鋅鋼板有限公司 55 大連富有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6 大連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 56 大連三井森包裝有限公司 7 大連東芝電視有限公司 57 大連開發區岳宇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 8 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58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燃氣公司 9 大連三洋空調機有限公司 59 大連斯頻德冷卻塔有限公司 10 大連愛麗思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60 大連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11 羅姆電子大連有限公司 61 栗田工業(大連)有限公司 12 大連吉田拉鏈有限公司 62 大連弘益精密部件製造有限公司 13 國電電力公司大連開發區熱電廠 63 品川精密電鍍(大連)有限公司 14 大連三洋冷鏈有限公司 64 大連傑迪高電器有限公司 15 大連富士塑料有限公司 65 大連金業電力設備有限公司 16 大連樂庭電線工業有限公司 66 利優比(大連)機器有限公司 17 大連丸佑工業有限公司 67 大連三越精密部件工業有限公司 18 松日科技(大連)有限公司 68 大連三洋明華電子有限公司 19 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 69 大連開晨閥門有限公司 20 大連凱飛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70 大連平田化工有限公司 21 大連丸祐金屬有限公司 71 平和產業(大連)有限公司 22 盤起工業(大連)有限公司 72 大連太平洋化工有限公司 23 大連晟龍船用機械有限公司 73 大連康能沖模有限公司 24 大連三洋製冷有限公司 74 大連通發新材料開發有限公司 25 大連藤洋鋼材加工有限公司 75 大連三島食品有限公司 26 大連太平洋多層線路板股份有限公司 76 大連冰山空調設備有限公司 27 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77 大連派思燃氣系統有限公司 28 大連東泰產業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 78 大連星瑪電梯有限公司 29 三菱電機大連機器有限公司 79 大器環保工程(大連)有限公司 30 最上世紀模塑有限公司 80 聯盛(大連)彩印包裝有限公司 31 大連東山熱力有限公司 81 大連環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 32 大連德聯覆銅板有限公司 82 富士電機大連有限公司 33 柯尼卡美能達精密光學(大連)有限公司 83 大連興華服裝有限公司 34 大連原田工業有限公司 84 大連金港金屬製品有限公司 35 大連三高應用技術發展公司 85 大連迪施船機有限公司 36 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 86 大連保稅區根本化學有限公司 37 大連華源粉煤灰有限公司 87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環星模塑有限公司 38 漢拿空調(大連)有限公司 88 大連互感器有限公司 39 大連傑希閥業有限公司 89 大連亨利測控系統工程有限公司 40 大連岩谷氣體機具有限公司 90 大連愛斯克產品樣本有限公司 41 大連神州紡織有限公司 91 大連海爾空調器有限公司 42 大連中村精密部件工業有限公司 92 親和測定(大連)有限公司 43 大連應研精工有限公司 93 大連福來休食品有限公司 44 東芝大連有限公司 94 柏德汽車皮革製品(大連)有限公司 45 大連開普斯頓建材有限公司 95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自來水公司 46 大連庫利艾特醫療製品有限公司 96 大連天賀服裝有限公司 47 大連富士發英有限公司 97 大連東顯電子有限公司 48 東陶機器(大連)有限公司 98 大連冠盈服裝有限公司 49 派力固(大連)工業有限公司 99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泰閣化工有限公司 50 樂星產電(大連)有限公司 100 大連聖峰粘製品有限公司 1 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51 大連一廣毛巾有限公司 2 佳能大連辦公設備有限公司 52 大連北太平洋制罐有限公司 3 大連東芝電視有限公司 53 奧鎂(大連)有限公司 4 日本電產(大連)有限公司 54 樂星產電(大連)有限公司 5 羅姆電子大連有限公司 55 大連北大荒糧谷加工有限公司 6 鞍鋼新軋-蒂森克虜伯鍍鋅鋼板有限公司 56 大連三洋家用電器有限公司 7 大連惠良大豆科技有限公司 57 大連丸佑工業有限公司 8 輝瑞制葯有限公司 58 光電子(大連)有限公司 9 大連三洋冷鏈有限公司 59 旭硝子特種玻璃(大連)有限公司 10 歐姆龍(大連)有限公司 60 大連北村閥門有限公司 11 大連星瑪電梯有限公司 61 大連(林)精密鑄造有限公司 12 大連三洋壓縮機有限公司 62 大連海爾精密製品有限公司 13 萬寶至馬達大連有限公司 63 富士電機大連有限公司 14 大連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
Ⅶ 諾貝爾的資料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創立於1901年,它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因發明硝化甘油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葯和膠狀炸葯等,被譽為「炸葯大王」。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的聖雷莫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囑將其遺產的大部分(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瑞典議會通過了《頒發諾貝爾獎金章程》,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遺囑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周年之際,為紀念諾貝爾,出資增設了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重大貢獻的人。該獎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個獎項同時頒發。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全世界為保護環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這項被稱為綠色諾貝爾獎的「聯合國——地球是一體」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由「地球是一體」協會在聯合國的贊助下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其中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20世紀60年代約為7.5萬美元,80年代約為22萬美元,90年代達到100萬美元左右。2001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95萬美元)。2005年每項貝爾獎獎金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30萬美元)。 諾貝爾遺產到底有多少錢
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厘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朴,每年出席的人數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晚禮服,儀式中所用的鮮花從世界各地空運而來,以表示對知識的尊重。
諾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六位華人獲得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
根據諾貝爾遺囑,在評選的整個過程中,獲獎人不受任何國籍、民族、意識形態和宗教的影響,評選的唯一標準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諾貝爾獎特別是和平獎在評選過程中有時仍受政治等因素影響。
諾貝爾獎評選的全過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沒有復議。在發表最後結果時,也只有獲獎人的姓名和簡要理由。有關評選的記錄和候選人材料等,50年內都不得向外界公開。即使過了這一時限,也僅供研究諾貝爾獎的專業人員查閱。諾貝爾獎各頒獎機構都極為強調其嚴格的獨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對評選結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響。 諾貝爾獎的紕漏
2003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音樂廳內,物理學獎得主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左)接受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頒獎。新華社/法新
遵照諾貝爾遺囑,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瑞典皇家卡羅林醫學院評定,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評定,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1968年又增設了經濟學獎,獎金由瑞典中央銀行提供,委託瑞典皇家科學院評定。負責評定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文學院首建於1786年,是以維護和發展瑞典文學和文字為宗旨的國家學院。18名終身院士組成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每年10月的一個星期四公開宣布當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根據古老的傳統,退出文學院的院士名額將不添加,只有在現任院士去世後才增添新的院士。200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在當日出版的《瑞典日報》上撰文宣布退出瑞典文學院,原因是他對文學獎評委會2004年評選奧地利女作家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滿。
諾貝爾獎的每個授獎單位設有一個由5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評選工作,這個委員會三年一屆。其評選過程和原則為:
——評選過程的第一步是推薦候選人。推薦者必須有一定資格,他們必須是:前諾貝爾獎獲得者、諾貝爾獎評委會委員、特別指定的大學教授、諾貝爾獎評委會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協會主席(文學獎)、某些國際性會議和組織的成員(和平獎)、各國議會議員和內閣成員(和平獎)。任何人都不能推薦自己為獲獎者。瑞典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對被推薦的候選人。推薦候選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結束,9月份左右推薦人把推薦報告遞交有關評選機構。評選委員會在對候選人的成就進行討論後,於10月中旬公布評選結果。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對候選人的評審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
2004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到9月份時,各領域的獲獎人已基本內定,然後由評委會召開大會正式決定。
——10月的第二個星期里,選出本年度諾貝爾獎獲得者。選舉結果揭曉,立即通知獲獎者。
——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天分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和平獎)隆重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在瑞典,由國王為獲獎者授獎。
諾貝爾獎」對中國,意義何在
據統計,平均一個國家在建國後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中國成立50年了,為何竟沒有一位中國本土科學家戴上這頂科學皇冠?
1999年,毋國光、陳佳洱、楊福家和朱清時四位院士一起提出「中國需要諾貝爾獎」,緊接著經濟學家何煉成就此也談了自己的意見。如今,「中國需要諾貝爾獎」成了中國人共同的呼聲。
諾貝爾獎對中國科學家的意義有多大?趙忠賢院士認為,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得獎的意義在於鼓勵大家在基礎研究方面進行原始創新。諾貝爾獎對人類有重要的影響,在這些方面,中國科學家也應該做出應有的貢獻。
趙忠賢院士強調,諾貝爾獎並不是唯一的科學標准,並不能把它當做科學研究的唯一目標。因為大量工作———探索宇宙規律———必然要進行科學研究,但不是所有的研究取得了成果就能拿到諾貝爾獎。獲獎並不是一個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目的,認為從事科學研究不得諾貝爾獎不行,這就不對了。
■中國科學家為何沒獲「諾貝爾獎」
中國科技館館長、科學史專家王渝生介紹,中國科學傢具有諾貝爾獎水平的研究甚至可追溯到建國前。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有20年代的「康普頓———吳有訓效應」、30年代趙忠堯的正負電子湮滅早期實驗、40年代錢三強、何澤慧夫婦的鈾核三分裂的發現、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島素結晶。
不可否認,我國曾多次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趙忠賢院士認為,從科技史的角度講,中國沒有得到「諾貝爾獎」是有原因的。1901年頒發了第一次「諾貝爾獎」,而在1900年的時候,八國聯軍進北京,從此往後的半個世紀,中國都處於戰亂和列強壓迫之中,總體上說,基礎科學研究沒有什麼重大的發展。解放後,在科技上有了很大發展,但改革之前處於封閉的狀態。對我國來說,有很多問題,經濟、科學、國防,這時主要科技成就是「兩彈一氫」的研究,這一領域集中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在基礎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在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島素結晶,但是,畢竟還很少。改革以後,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政策,特別是近年來,又提出「科教興國」的戰略,對科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趙忠賢院士認為,建國後沒有拿到諾貝爾獎有很多原因,從客觀上講,十年「文革」期間,國際上科技高速發展,而我們對基礎研究造成了很嚴重的破壞,這需要很長時間的恢復和積累;從主觀方面講,我們原始創新型基礎研究比較少,在改革之初,在原始性創新科技強調得不夠。
■百年中國科技史,給人何種啟示
楊振寧教授說,諾貝爾獎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事情。對於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評選的方法和成績,我不認為是正確的。關於物理、化學和醫學這些方面,中國大陸到現在還沒有人獲諾貝爾獎。這個原因非常簡單。第一是沒有足夠多的經費。今天,不論是做生物、物理或化學研究,設備是非常貴的。中國現在漸漸上來了,可是與先進國家最好的設備相比還差一截。第二個原因是學術要有傳統。學術傳統的最重要的一點,是可以使年輕人知道哪個問題是值得去做的,哪個問題容易有發展前途。中國科學的傳統一時還發展不上來,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趙忠賢院士說,一個實驗室、研究所的學術積累和學術傳統非常重要。要注意積累,發揚傳統,不斷培養年輕一代。在20年代,索默菲沒有拿到諾貝爾物理獎,但是索默菲實驗室卻有七個學生都拿到該獎,這就是因為索默菲實驗室的學術傳統影響到了下一代。我想,在積累和傳統方面都做到了,不斷有年輕人發展起來,更多的重大的原始性創新科技就會出現,有人獲獎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中國科技與國際水平有差距原因何在
據1996年統計數據,中國科研開發經費只佔GNP的0.5%,相對於發達國家(美國是2.45%,日本是2.9%),不但比例低而且絕對數量少,如果按人均則更少,甚至不如像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這無疑是嚴重製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大因素。
談及產生差距的原因,我國著名科學家趙紅州教授認為有四點:其一,科學知識積累不夠;其二,科學研究時間不足;其三,缺乏科學家群落;其四,缺乏科學人才識別和甄選機制。
楊振寧認為,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主要原因還是經濟的落後。但他也逐漸樂觀起來,他認為中國科學家做出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級工作的條件正在成熟。他說,兩年前,也就是中國大幅度增加科學家薪金之前,我研究了10所最好的大學正教授的年薪,算下來人均還不到2000美元。兩年來我看到政府給他們增加了許多,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我覺得中國人可以做出很多能夠得到諾貝爾獎級的工作。
中國科技與國際水平存在差距,這恐怕已經有300年的歷史,當近代科學興起之後,中國卻出現落後了,而在700年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在世界上一直走在最前列。中國科技的興盛與衰落的原因難道僅僅是經濟方面的嗎?
趙忠賢院士在談到中國技術史時說:「在文化上,我認為儒家文化抵禦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盡管儒家文化也有其精華,在培養人的修養、為人處世、修身養性方面是先進的。從總體上看,這種文化機制不利於培養標新立異的科技人才。」
■中國科學家要拿到「諾貝爾獎」,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巴丁教授在同一領域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他在訪問中科院物理所時,曾半開玩笑地談到了這個問題。他講了獲得諾貝爾獎應該具備的三個條件:第一是努力;第二是機遇;第三是合作精神。
趙忠賢院士說,這些方面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很重要。他所說的「努力」,不僅指勤奮,還指要選准方向,全身心投入,這樣才能做出原始創新成果。他所說的「機遇」,還包含著所選的工作的意義大不大,有的雖然工作完成得很漂亮,但是意義不一定大,也不可能得獎;他所說的「合作精神」,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集體主義精神。
中國人的特點也許是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比較中庸,不太允許標新立異,雖然大家都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做起來就困難了。今後我們要學會容忍標新立異,鼓勵不同的學術觀點,同時要有安定、自由的環境和穩定的支持,為科學家創造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的條件。
真正的科學家的快樂是通過解決一個個科學問題來享受的,雖然他的生活條件比較差一些,但他不會要求太奢侈的條件,當前最需要的是穩定的支持。吸引那些熱愛科學、有科研素質的人才從事科技工作。如果能夠貫徹江總書記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的文章的精神,中國科學家做更多更大原始創新工作,得獎的幾率就會增加。
■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得「諾貝爾獎」有什麼有利條件
中國農業科學家生物技術研究所劉德虎研究員說:中國最大的優勢是人才優勢。在國外,幾乎所有著名的研究室里都有華人,甚至一些在國內我都看不上的學生,到了國外,不知怎麼就成了人才了。
中國有人才,這當然是第一要素。楊振寧認為,要說優勢,我認為就是中國具有得這個大獎的人才條件。楊振寧切身感受到,在西方教書的人接收了很多中國學生,大家都認為中國學生質量最好,可以說中國教育工作已成功地供應了大量科技人才。
要想在科技方面大大發展,中國這樣的人才是不成問題的。還有新中國成立以來有一個好傳統,就是政府對教育非常重視,中國的年輕人非常勤奮。楊振寧認為,過去,制約中國科技發展的是經濟落後,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本土離諾貝爾獎已不是遙遙無期,而僅一步之遙!
■與其他國家比較,中國得「諾貝爾獎」有什麼不利因素
趙忠賢院士認為,對中國來說拿到國際大獎的不利因素是,中國科學家參與國際活動太少。過去不先進,人家有成見,還需要了解我們。作為基礎研究,與國際接觸、交流,尤其是與世界一流實驗室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國際間交流不夠,原因往往是由於經費不足。劉德虎研究員說,一些科學工作者應邀參加國際會議,去前要先寫信給人家,看人家願不願意給你提供來往機票、食宿等經費。這就像「要飯的」一樣,花自己的錢理直氣壯,干嗎不花自己的錢?因為一年一個項目經費只一二十萬元人民幣,你去國外開會,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去一回,科研經費還會有多少呢?按項目進行投資,項目申請必須寫得非常完備,但是作為原始創新科技,又有誰能看得那麼細、看得那麼遠、看得那麼准呢?如果能先寫出結果再進行創新的話,那不任何人都可以創新了嗎?
有專家認為,現在有的項目投入不算太少,但是,還要避免分散,應該把錢集中在真正獻身科學又有科學素養的人身上,鼓勵他們的好奇心。現在的評估體系不是把資金投資給科學家身上,甚至出現了該拿錢的人拿不到錢的現象;申請專利的體系跟不上,對已有科研成果的保護不力;科研的連續性不夠,不斷地申請,科研過程不斷地被打斷,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中國科學家離「諾貝爾獎」究竟有多遠
中國多少年能夠拿到這個獎?楊振寧說,假如經濟增長快,還不止一個中國人會獲「諾貝爾獎」。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快,而且中國領導人對科技發展的速度有很殷切的要求,對研究工作的投資也有大幅度的增長。
諾貝爾獎與中國擦肩而過的機會畢竟太少了。趙忠賢院士說,如果對個別事件做估計這很難。但是從整體水平來說,中國要拿諾貝爾獎,需要更多原始性創新科技。
任何一個原始創新科技都不是憑空出來的,不僅需要前人的研究作為基礎,也要不斷地產生新的觀念,不斷進行總結,才能挖掘出來。真能在前沿問題上做出比較深入的研究,會有重大原始性創新發現。
劉德虎研究員認為,關鍵不在於人聰明不聰明,而在於環境怎麼樣,只要科研環境改變了,中國科學家一定能拿到「諾貝爾獎」。最基本的還是那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真的做出成果了,別人不了解的會了解,有成見的會改變。
■中國哪些科技領域最有可能拿到「諾貝爾獎」
專家認為中國在高能物理、生物科技等領域具有問鼎諾獎的水平。丁肇中說,中國在高能物理方面的成就與貢獻是世界一流的,中國高能研究無論理論還是實驗,其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先進的。他特別談到了他和中科院高能所、電工所以及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合作的探求宇宙暗物質的實驗。這一研究一旦獲得突破進展,當然是具有獲諾獎水平的。該實驗設備已於1998年在美國「發現號」太空梭上飛行,獲得了許多數據和成果,這是世界上公認的。而且參與這一研究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陳和生,正是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培養的博士生。
此外,高能所專家與義大利合作在深岩洞尋找暗物質的研究也備受國際矚目。一旦他們的研究能領先美、日完成,則必獲諾獎。據悉,截至199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五次授予粒子物理學領域的科學家。中國是少數建成原子對撞機的國家。在粒子物理學研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科院同志信心十足地介紹,高能物理所有不少科研課題是世界一流的,一旦研究成功,中國科學家將獲得不止一項諾貝爾獎。
在生物科技方面,中國人類基因組工程負責人楊煥明博士不止一次說,基因研究不光拼技術,還拼資源,而中國的生物資源豐富。在這片資源的沃土上,隨時可能結出生物科技的奇葩。
中科院動物所從事的克隆大熊貓胚胎實驗一直令外國科技同行羨慕不已,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這樣的實驗材料。在中國,由於生物資源豐富,中國科學家可以做許多外國科學家想做但沒有條件做的研究。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有望形成中國生物科技的異軍突起。楊煥明說,在基因研究方面,中國已形成了上游基礎性研究與下游功能研究兼備的完整科研隊伍。中國是世界上參加人類基因組計劃僅有的六國之一,發展速度已位於世界前列,從長遠看,中國有追上美、英等國的實力。
Ⅷ 大慶世慕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大慶世慕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04-14在黑龍江省大慶市薩爾圖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大慶市薩爾圖區中七路109號(原二十三中學)大慶電子商務示範園區3號樓403-5房間。
大慶世慕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30602MA19BYR01Q,企業法人李新,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大慶世慕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軟體開發;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服務、技術推廣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節能技術推廣服務、房地產經紀服務、清潔服務、室內裝飾設計服務、企業管理咨詢服務、企業形象策劃服務;建材、鋼材、五金產品、室內裝飾材料、化工產品(以上兩項不含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品及劇毒品)、通訊終端設備、燈具、廚房及衛生間用具、日用雜貨、化妝品及衛生用品、針織品、紡織品、服裝、鞋帽、工藝品(收藏品除外)、文具用品、體育用品(弩除外)、機械設備及電子產品、家用電器、計算機、軟體及輔助設備銷售;建築工程與機械設備租賃。
通過愛企查查看大慶世慕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Ⅸ 物理化學
首先得說清楚是恆壓還是恆容,是常壓還是什麼。
估計是常壓且恆:
Q=ΔH=362kJ;
W=RT=3.18kJ;
ΔU=ΔH-W=358.82kJ;
ΔS=Q/T=945J/K;
最後兩個抄公式,不做了。
但要不是這種情況,那就難說。
Ⅹ 制葯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如何
你要明白一點就是:醫葯產業是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隨著人類文明的日趨發達,人們對自身身心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對葯物品種、質量、數量等方面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所以,在這條路上,肯定有很好的發展。
而且,我國現有葯品制劑和原料葯生產企業5082家,這些制葯企業是制葯工程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去向。根據醫葯工業發展的要求和制葯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制葯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後能夠從事葯品生產、新葯研製及企業管理等工作。由此可見,制葯工程就業前景非常廣闊。